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上的水4.3海洋与人类学案湘教版必

修第一册

第三节 海洋与人类

[学生用书P64]

一、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水产资源)

(1)定义: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具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2)种类: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3)用途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②从海洋生物中还可以提取各种药品和保健品。 2.海洋矿产资源 (1)油气资源

①储量: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

②分布?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

③我国沿海有广阔的大陆架,油气资源储量可观。 (2)可燃冰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

(3)滨海砂矿

①定义: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

②分类????

?非金属砂矿重金属砂矿

宝石及稀有金属砂矿

③我国是世界上滨海砂矿种类较多的国家之一,储量十分可观。 3.海洋空间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

????????运输空间?????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

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海上机场

海上生产生活空间?

????海上工厂和人工岛

海上博览会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

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海洋受到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诸如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

人类生活的污染等。

(1)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

研究发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要比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和迅猛。 (2)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2.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一、判断题

1.海洋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资源,如鱼类、贝类、藻类等。( ) 2.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坡。( )

3.由于开发难度大,故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潜力不大。( )

4.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

5.海洋远离人类活动的主场所,所以人类在陆地上任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并不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答案:1.√ 2.× 3.× 4.× 5.× 二、选择题

6.目前,人类从海水中提取数量最多的化学资源是( ) A .盐

B .镁

C.溴D.碘

答案:A

随着世界人口的猛增,陆地资源越来越少,陆地空间越来越拥挤,海洋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属于海洋空间利用同一领域的是( )

A.沿海港口、航海运河、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底隧道

B.海港码头、海滨浴场、海上油库、海底电缆、海上电站

C.海底隧道、围海造陆、海底货场、海底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

D.海洋牧场、海底仓库、海洋公园、工业人工岛、海上运动区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海洋要淡水,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水荒”的主要途径

B.海水运动蕴藏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等

C.在海洋资源中,食盐储量大,是储量最多的矿产资源

D.海底锰结核矿物由以锰为主的多种元素构成,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

答案:7.A 8.B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和深海采矿已形成规模,海洋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新的依托空间。据此回答9~12题。

9.下列行为不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

A.大面积的海水养殖

B.大量捕杀饵料生物

C.渔业过度捕捞

D.定期海上休渔

10.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11.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是( )

A.海岸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D.海洋船舶

12.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D.海洋污染和海上自然灾害都是有国界的

答案:9.D 10.A 11.C 12.B

据报道,摩洛哥和西班牙表示,直布罗陀海底隧道有望在2025年建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海洋空间利用的最重要方式是( )

A.人工岛B.海底仓库

C.海底世界D.海洋运输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B.海底隧道属于海洋空间利用

C.海洋运输不包括陆地上的码头

D.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比较大

解析:第13题,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利用的最重要方式。第14题,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海洋运输包括陆地上的码头;海底隧道受气候影响小。

答案:13.D 14.B

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学生用书P65]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海洋开发利用模式图,探究下列问题。

(1)将下列有关内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①海洋经济②海洋资源开发③海洋盐业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石油和锰结核是重要的海底矿产资源。从形成条件分析,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锰结核主要

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合理开发沿海滩涂资源,可重点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提示:(1)①②③

(2)沿海大陆架海域深海大洋底

(3)滨海旅游海洋牧场(答围海造陆或海洋盐业也可)

(4)发展海洋牧场(养殖、增殖)

【核心考点突破】

1.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

形成区域条件

沿海大陆架阳光充足,可照射海底,利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大河入海口有机盐类大量汇入,利于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洋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利于喜冷和喜暖鱼类的汇集,另外,使海水上泛,

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上升补偿流洋流补偿上升,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饵料

(1)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2)气候:气温高,降水少,日照强,多风,有利于蒸发。

(3)海水:盐度较高,且水质较好。

【对点跟踪训练】

海洋被称为资源的宝库,蕴藏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读图,回答1~4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分布在( )

A.A处B.D处

C.C处D.F处

2.字母中代表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的是( )

A.A B.B

C.E D.C

3.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 )

A.A处B.D处

C.E处D.F处

4.多金属结核分布在( )

A.D处B.E处

C.F处D.C处

解析:本组题结合海底地形考查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图中D处浮游生物丰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因而渔业资源丰富。A处箭头由陆地指向海洋,代表河流入海,给海洋带来泥沙及营养物质。石油、天然气分布在大陆架海底,应位于D处。多金属结核分布在洋盆,应为F处。

答案:1.B 2.A 3.B 4.C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学生用书P66]

【情景导入诱思】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低地之国”荷兰约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平方千米,大约相当于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千米,湾口宽仅30千米。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材料二须德海围海造陆工程示意图。

(1)荷兰花费大量的资金大面积围海造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荷兰又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小。围海造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2)大面积的围海造陆破坏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核心考点突破】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海洋环境问题成因解决措施

海洋污染①陆地上的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

②陆地上的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①对陆上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排

②禁止向海洋上倾倒垃圾

③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③海上生产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海洋生态破坏

①海洋污染

②工程建设

③过度的渔业生产

④自然环境的变化

①防治海洋污染

②禁止过度捕捞

③实施休渔制度

④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读千岛群岛部分岛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指出甲海域世界著名的海洋资源,并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

(2)20世纪后期甲海域该种海洋资源的产量下降,提出保持其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

解析:(1)千岛群岛位于西太平洋岛孤链的北部,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图示显示甲海域岛屿众多,利于鱼类栖息,且位于水深200 m以内的大陆架上,光照充足,渔业资源丰富。(2)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加强保护与管理,使海洋渔业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免受破坏与污染。

答案:(1)海洋生物资源(渔业资源)。条件:位于大陆架,光照充足;寒暖流在此交汇,鱼饵丰富;岛屿众多,有利于鱼类栖息产卵等。

(2)合理捕捞,捕养结合(海洋农牧化),实行休渔制度;加强海洋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防治海洋污染;加强海洋污染监测;海洋工程进行科学论证。

[学生用书P67]

考点一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

1.关于海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石油开采已具有相当规模

②局限于浅海地区

③建有海上钻井平台

④技术难度大,适合国际招标

⑤常利用卫星探矿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技术水平的了解。对于海底油气的开发,开

始于20世纪初,现已有相当规模,已从浅海到深海勘探,通常利用地震波的方法寻找海底油气矿藏,因此②⑤是错误的。

2.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十分丰富,其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 )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的能源

解析:选C。“可燃冰”燃烧要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且不能取代水电站,但可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大气污染。

读下图,回答3~5题。

3.图中的“某资源”应为( )

A.石油B.铁矿

C.海盐D.天然气

4.该种资源在我国最大的产区是( )

A.渤海沿岸B.黄海沿岸

C.东海沿岸D.南海沿岸

5.影响图中该种资源产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水的性质

B.盛行风向与地形

C.运输便利

D.市场需求

解析:根据图中该资源的分布,结合教材知识判断,该资源为海盐。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沿岸。本图中的盐场选址在台湾岛西侧主要是因为西侧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同时又有平坦的地形。

答案:3.C 4.A 5.B

考点二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6.对海洋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围海造田,有可能引起海岸侵蚀

B.过度开采海滨砂矿,会减少人工养殖海产品场所C.对鱼类过度捕捞,有助于减少生物对海洋造成的压力D.海产品受污染,可影响人体健康

答案:D

7.海洋污染物质主要来自( )

A.陆地上的生产过程B.海岸活动C.油轮泄漏D.生活污水排放答案:A

8.在“伏季休渔”期间,我国渔业可以主要发展( ) A.海水养殖业B.远洋捕捞业C.近海捕捞业D.水产品加工业答案:A

[学生用书P115(单独成册)]

[学考合格练]

读海洋能的构成图,回答1~4题。

1.图中序号①③代表的海洋能分别是( )

A.潮汐能和盐差能

B.海流能和盐差能

C.海流能和潮汐能

D.潮汐能和海流能

2.海洋能的能量来源主要有( )

①太阳辐射能②天体引力

③地球引力④海-气交换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潮汐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是( )

①能量来源于日、月的引力②具有规律的日变化

③密度小④时空分布均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关于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海洋能的利用技术都已经成熟

B.潮汐能的发电技术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

C.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已很成熟

D.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

解析:第1题,由海洋能构成图可知,①为海流能,②为潮汐能,③为盐差能。第2题,海洋能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天体引力。第3题,潮汐能区别于其他海洋能的特点:①能量来源不同,②具有规律的日变化。第4题,海洋能的开发主要用于发电,有些潮汐能和波浪能的发电技术已经进入实用阶段,但温差能等的发电技术还不够成熟。

答案:1.B 2.A 3.A 4.D

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据此回答5~7题。

5.浙江省的舟山渔场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因为( )

①位于沿海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②长江、钱塘江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沿岸有寒流和暖流交汇④位于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近几年,浙江规定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在东海渔区实行三个月的“休渔期”,主要原因是( )

A.避开恶劣的台风天气

B.修补渔船和渔网

C.该时段鱼类游向深海区

D.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7.近几年,广东省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沉置大量废弃船只,主要原因是( )

A.阻止渔船在该海域捕鱼

B.为该海域走私船只设置障碍

C.防止捕鱼船拉网作业

D.为鱼类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

解析:渔场一般出现在饵料丰富的海域,即光照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的海域。“休渔”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沉船可以起到海底礁石的作用,增加海水扰动,引起海

水上泛,为鱼类提供躲避天敌的场所等。

答案:5.B 6.D 7.D

2014年4月1日,位于中国南海的荔湾天然气项目开始投入生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海底油气开采是一项________的工程( )

①低风险②高技术难度③高投资④低产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下列海区属于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分布区的是( )

A.波斯湾B.澳大利亚周围

C.北极D.非洲周围

解析:第8题,海上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是一项高风险、高成本、高技术难度的工程;目前,海底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均很大。第9题,B、C、D三项所示海域均为未探明的油气区。

答案:8.B 9.A

10.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

①—渔业资源②—石油③—天然气④—锰结核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解析:选B。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上。锰结核主要分布在大洋的深海海底。

11.读世界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潮汐发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图1)和潮汐发电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潮汐发电就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控制落差,推动____________旋转,带动发动机发电,其发电原理与河川水力发电原理相似。

(2)分析图中潮汐能富集的岸段及著名潮汐发电站,归纳潮汐能分布规律和能量转化过程。

(3)试列举潮汐对人类的影响(除潮汐发电外)。

(4)填表比较潮汐能和水能的异同点。

不同

相同

大坝选址能量来源

潮汐能

水能

的原理。(2)从图中不难判断潮汐发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海利于产生潮汐能的地带。(3)可考虑船只航行、港口、渔民捕鱼及军事等方面。(4)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可知水能的产生条件和选址要求。

答案:(1)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水库水轮机

(2)分布在潮差大、封闭性好、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首先将海水势能转变为机

械能,再转变为电能。

(3)船舶起航和停泊、港口码头建设、渔民出海、海军布雷和登陆等,都要考虑潮汐因素。

(4)

不同

相同

大坝选址能量来源

潮汐

河口处天体引力

从发电原理上看,筑坝将水蓄存,使大坝两侧产生

水位差,利用水位差的势能带动水轮机发电;从大

坝选址上看,要选择在较为狭窄的河段;从直接转

化的能量看,都是由地球引力作用于不同水位差产

生的势能转化来的

水能

河流中、上游落

差大的河段

太阳能

[学考等级练]

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据此回答1~2题。

1.下图反映的日、地、月位置关系中,可能使潮汐发电机组的发电量达到最大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潮汐电站的坝址所在地的地貌特征最可能是( )

A.河道狭窄的地方

B.潮差最大的地方

C.坡度最陡的地方

D.基岩海岸、岸滩最窄的地方

解析:第1题,当日、地、月三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潮差最大。第2题,潮汐发电需要筑坝蓄水利用水位差产生的势能带动水轮机发电,筑坝既要考虑蓄水量,还要考虑筑坝的成本;潮差最大的地方可能筑坝成本太高,不宜建坝。

答案:1.B 2.A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④中,可以看到大片盐田景观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据图中信息分析①地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为( )

A.核能B.水能

C.潮汐能D.温差能

解析:第3题,台湾岛上的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侧沿海平原,这里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第4题,①处海岸线弯曲,海湾较多,利于潮汐能开发。

答案:3.B 4.C

读下图,回答5~7题。

5.图中①~④海域,海洋渔业资源和油气资源均很丰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6.导致图中①海峡表层海水常年流动的能量来源是( )

A.风力B.天体引力

C.盐度差异D.水温差异

7.图中②海域波浪能最为丰富的季节,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亚平宁半岛南端阳光明媚

B.舟山渔场全部休渔、禁渔

C.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台风频发

D.渤海、黄海风急浪高

解析:第5题,④海域为北海,这里有世界著名渔场,又有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第6题,①处为直布罗陀海峡,由于西侧大西洋和东部地中海之间的盐度差异形成密度流,使表层海水常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第7题,②海域为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风大浪高,波浪能最丰富,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由此可判断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5.D 6.C 7.D

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

8.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高压、低温、缺氧

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D.隐蔽性差

9.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钻井平台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D.石油储存罐

解析: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

答案:8.C 9.D

10.自2018年5月1日12时起,我国在南海实施为期三个半月的夏季休渔,选择在这一时段休渔的原因是( )

A.多台风活动,确保渔民安全

B.海水温度高、蒸发旺、海水盐度高、鱼类少

C.多发赤潮,影响鱼类生长

D.幼鱼比例最大,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选D。休渔的目的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防止过度捕捞造成海洋生态破坏。

11.下图为从空中俯瞰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众多人工岛散布图。为了建造它们,8 000万立方米的土石被填进海里,还专门修建了一条12千米长的防护堤。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人工岛是人类利用海洋空间的一种形式。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空间有哪些优点?

(2)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很大,试分析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

(3)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总设计师,你将重点考虑哪些问题?

解析:(1)海洋空间的优点主要表现在空间大,地价便宜,隐蔽性好,海水温度、压力稳

定等方面。(2)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大,需要的资金多、技术要求高,我国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进行海上城市的建设。(3)要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的劣势进行解答。

答案:(1)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高;海水温度、压力稳定。

(2)海上城市的建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

(3)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还要考虑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坏性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