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制造-详细攻略心得

基因制造-详细攻略心得
基因制造-详细攻略心得

基因制造-详细攻略心得

游侠会员:yahoocom

这游戏采用了16位色,800*600的解析度的画面,虽然画面很简单但那画风却很清爽,一点也不

做作.进入游戏时,GENEFORGE的画面让我想起了英雄无敌2....那碧绿的草地,茂密的树林,深蓝的海水,繁忙的城镇以及土黄的沙漠构成了一个多彩的游戏世界.漫步在游戏中的森林间还能不时地听到一两声鸟叫,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时你还能感受到那一阵阵干燥的风沙.......

游戏的战斗模式和辐射2差不多,但我觉得要比辐射2更流畅.至于自由度方面你就不用担心了,游戏共由77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对应着不同的山洞,森林,雪山,沙漠,城镇,村庄以及古代遗迹.....你可以在这77个区域中来回探索,杀死地图上的怪物,搜索山洞中的宝藏,或是到城镇,村庄,野外的民居中去接任务来换取赏金.有了钱你就可以去找不同地区的商人处买武器,装甲,药物,食品,暗器,开锁器等等.....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游戏世界中扮演个正义的侠士,帮助弱者去对抗邪恶,也可以扮演个阴险的巫师,暗地里不停陷害他人,打家劫舍.....如果觉得还没意思的话你就干脆做一个魔王,杀光整个世界中一切存活的东西.....总之,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全凭你的一念.整个游戏中有数不清的支线任务,从杀死怪物,清除盗贼,保护村庄;到护送商队,追查叛徒,屠杀村民.......各种各样的任务让你的游戏旅途不会感到乏味.....那么,大家会问,这游戏有没有主线剧情呢???会不会像侠客游那样漫无目的的玩下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庞大的支线剧情之中始终存在着一条主线剧情...具体怎样,我也不

好说,毕竟我还没有玩穿.....

好了,大家现在大概对此游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了吧:庞大的支线,超高的自由度,完全开放的结局,15万以上的文字量.......都有了点心动了吧?呵呵,现在我们就更深入的来认识一下这个游戏的全貌.......

GENEFORGE的游戏背景和传统的欧美奇幻RPG不太一样.游戏中没有庞大的龙类,恐怖的食人魔,粗壮的矮人和高傲的精灵...游戏中的世界背景完全是游戏制作者原创的.....这是一个SHAPER 的世界...什么是SHAPER???从字面翻译成中文就是"创造者"的意思,SHAPER是游戏中一个非常强大的魔法教会的成员.一个出色的SHAPER可以随意的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可以思考,战斗,劳动.......只要SHAPER愿意,这些生物就会很乐意的为SHAPER而死.多年来SHAPER一直掌握着这种创造生命的力量,他们一挥手,许多生物就会从天而降;如果他们发怒了,用手一指,大批生命就会消亡....生命的存在与毁灭全在SHAPER们的一念之间.所以SHAPER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中既代表了生命又代表了死亡,令人恐惧.而你要扮演的人就是SHAPER中的一员,但你现在只是一个菜鸟,还没有熟练的掌握SHAPER的基本技能...所以在游戏的开头你驾驶着一艘船向一个岛屿驶去,准备开始为期两个星期的试炼,向着成为一个合格的SHAPER的目标进发.但这时候,以外却发生了.....一艘着火的不名船只突然在海上袭击了你,你的船碎裂了,你则掉进了海中....求生的本能使得你死死的抱住一块木板,最后海浪带着你来到了这个小岛上..现在你既没有船也没有朋友,只有孤身一人.....你叹了一口气,向岛的深处走去,这时故事就真正的开始了.........

和大多数欧美RPG一样,在开始游戏前你需要自定义一个角色..但和博得之门,上古卷轴这类种族职业繁多的游戏相比,GENEFORGE则显得要简单了很多.一开始,你只需要在3类人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来扮演.是哪3类人呢??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第一类就是游戏真正的主角SHAPER(创

造者),这类人是纯粹的法师,他们能熟练的创造出大量强力的生物来保护自己,并与自己一起战斗.虽然他们法力高强,能随意召唤生物,但近身战斗的话他们会死的很惨.

第二类是战士系的Guardian(卫士).他们是一群拥有高超剑术以及强壮体魄的优秀

士兵.Guardian也是SHAPER的保护者,当SHAPER们创造的生物失去理智从而袭击它们的创造

者时,Guardian就出现了.他们以及其迅捷的步伐移动到敌人旁以自己强大的力量给予对方以致命的一击.当然Guardian们也可以学习和使用一些简单的法术并创造出一些比较初级的怪物来帮助自己作战.

最后一类是Agent(间谍).如果外人想得到SHAPER们的力量时,这时就轮到Agent上场了.他们以敏捷的身手和各种魔法在各地进行暗杀和调查的工作,当然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SHAPER 的利益不被侵犯.

好了,选好了自己喜欢的角色后,你将会获得15点的技能点...技能点可以分配在人物的各个属性和技能上.下面我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首先要讲的是主要属性.主要属性分为力量(Strength),敏捷(Dexterity),智力(Intelligence)和忍耐力(Endurance)四个.增强力量可以使你的近身武器攻击命中提升,伤害力增强,增加负种力,并且可以提升你对stunning的免疫力.增强敏捷可以使你的远程武器伤害增强,命中提升,并且可以提升你

对ACID(酸性)的免疫力,可以使你的行动更加迅捷.增强智力可以增强你的法力,你可以使用更多的法术,召唤更强大的生物,还可以增强你对MIND(精神法术)的免疫力.增强忍耐力可以增加你的最大生命值,还可以增强你对POISION(毒性)的免疫力.所以好好分配自己的主要属性非常重要.

接下来是战斗技能属性.战斗技能属性包括:Melee(近身武器攻击),Missile(远程武器攻击),Quick Action(快速行动),Anatomy(致命进攻)四类.增强Melee可以提升近身武器攻击的命中率和伤害度;增强Missile可以提升远程武器攻击的命中率和伤害度;Quick Action可以使你有机会在一轮中连续攻击两次,这个技能对近身作战的卫士尤为重要;增强Anatomy可以提升你致命一击的发生频率.

法术技能属性也分为四类.分别为Battle Magic (战斗魔法),Mental Magic(意念魔法),Blessing Magic(祝福魔法),Spellcraft(法术能力).Battle Magic可以增强一些攻击性的魔法的效果,如烈火

术等;Blessing Magic可以提升祝福性魔法的效果,如增强术和增速术;Mental Magic可以提升一些意念魔法的威力,如疯狂术和缓慢术;提高Spellcraft则可以使得所有魔法的威力都增强.还有就是创造技能属性,同样也分四类:Fire Shaping(火系生物创造),Battle Shaping(战系生物创造),Magic Shaping(法系生物创造),Healing Craft(治疗技能).Fire Shaping越高则你创造出的火系生物就越强,火戏生物主要以远程攻击为主,在游戏初期很有用;Battle Shaping越高则你创造出的战系生物就

越强,战系生物主要以高超的血量和强力的近身攻击为主;Magic Shaping越高则你创造出的法系生物就越强,法系生物以意念法术攻击为主,可以使敌人陷入缓慢,瘫痪和混乱等状态.

最后还有多样属性(Miscellaneous stats):分为Leadership(口才),Mechanics(机关术),Luck(

幸运)3项.Leadership越高你就能更好的在谈话中欺骗对方,或是更容易的劝降路上的

怪物;Mechanics越高你就能更从容的开锁以及解决各种不同的机关陷阱;Luck每提升一格你就可以在战斗中额外获得1%的击中率和1%的闪避率,每提升两格Luck就可以使你的装甲提升1格,Luck越高怪物死后的掉宝率也就越高了.

好了以上就是人物的全部属性.虽然不太多,但考虑到每升一级你只能获得区区6点技能点,而每提升一格主要属性就要耗去5点技能点,所以面面俱到是完全不行的.因为我玩的职业是Guardian,所以就来谈谈我的技能点分布策略吧.因为Guardian是以近战为主的职业,所以在主要职业中我以力

量(Strength)和忍耐力(Endurance)为主,一般不加敏捷和智力.因为敏捷完全可以靠后面的Missile(远程武器攻击),Quick Action(快速行动)来弥补,而智力忽略是合情合理的.接下来的战斗技能属性中我一开始主要加Quick Action(快速行动),Anatomy(致命进攻)两项,因为这两项对Guardian非常有用,这样我就经常能面对敌人使出两次连续攻击+致命一击,这样很少有敌人能在我的刀下存活一轮

以上.另外Melee(近身武器攻击)也是要升的,Missile(远程武器攻击)也可以酌情升,因为有时你也需要使用远程武器来对付一些特殊的敌人.如果你还有一些多余的技能点,你可以考虑加一些到Battle Shaping(战系生物创造)Healing Craft(治疗技能)上,这样你就能召唤出一些更强大的战系生物来为你作战并可以随时为它们回血,让它们更好的在战场上存活.至于Leadership(口才),Mechanics(机

关术),Luck(幸运)这3项,我不太会去考虑,因为在游戏中期你可以花钱来提升它们的

等级.Leadership(口才)每升一级(2000金),Mechanics(机关术)每升一级(2000金),Luck(幸运)每升一级(500金).所以只要你的钱够多(不管你的钱是合法赚来的还是偷来的还是杀人放火抢来的),你就可以把这儿个技能升到满级----30级.但其实Leadership(口才)最多到12就足够了,而Mechanics(机关术)到8级就能开大多数的锁了,所以升多了也就浪费钱.

如果你想玩个SHAPER,那么我劝你要忽视主要属性里的力量和忍耐力,主升敏捷和智力.因

为SHAPER要靠召唤兽和远程武器来攻击敌人.然后就把所有剩余的技能点投到创造技能属性中

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创造出一支强悍的怪物军队来为你作战.如果你想当个AGENT,那么你最好忽略掉创造技能属性,主要升法术技能属性和战斗技能属性,因为AGENT是要靠物理攻击和法系攻击两重来存活的,弱小的召唤兽帮不了他什么.

好了,人物基本属性和技能也介绍完了.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游戏很简单?对了,这个游戏就是很容易上手的,它不会让你为人物的职业分配而头疼,但是简单归简单,在战斗中还是要讲究策略的,如果被敌人包围的话任何角色都很难在一轮中存活.游戏战斗的方式我在上面说过,是一种类似于辐射的战斗方式.你的人物拥有一定的AP(action point);在战斗模式下,你的攻击,移动,吃药,魔法等动作都是要消耗AP的,一旦你AP用完,这一轮你的行动就结束了,接下去就是敌人的行动.所以如何走位和合理的分配AP在游戏中非常重要.

在游戏世界中有许多古代遗迹和山洞,在这些地方有可能会存在CANISTER(一种小型容器),只要你使用CANISTER,你就有可能永久的提升自身属性和技能,所以在游戏的进程中好好寻找这

些CANISTER吧...非常有用.

在游戏中有一种特殊的人形生物,他们穿着僧侣的长袍,叫做Servile,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屈从者"的意思..他们也是由SHAPER们创造出来的.自从SHAPER们因为一个不知名的原因而放弃了研究并离开了这个小岛后,他们就一直以社会集体的方式生存.在游戏中有3个Servile的城镇,他们在城镇周围种地,放牧,在城市周围经商...就像人类那样.现在这个岛上的Servile分为3个派别,分

别为:Awakened(苏醒者),Obeyer(遵从者)和TAKER(掠夺者).Awakened对SHAPER比较友好,但他们的宗旨是和SHAPER友好而平等的共处,而不是做SHAPER的奴隶.Obeyer则非常害怕SHAPER,认为SHAPER们就是他们的神,SHAPER创造了他们,他们则愿意为SHAPER去死.TAKER则是非常仇恨SHAPER并且认为SHAPER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当作为SHAPER的你走进这几

个城镇后所感受到的也大不一样.在Awakened的城镇中你可以从容的进出民居,和他们交谈,但前提是你要承认他们和你是平等的.在Obeyer的城镇中,你可以感到自己就是一个神,从和他们的对话中就能了解到他们对你又敬又怕,你可以为所欲为.而在TAKER的城镇中你则要处处小心,和他们对话也要尽量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讲话也不可以太冲,不然他们就有可能对你拔刀相向.这三个派别

的Servile正发生着战争,特别是TAKER和其它两派的Servile是完全敌对的.你可以选择帮助其中的一方.是选择善良的Awakened,胆小的Obeyer,还是凶悍的TAKER,还是把他们全毁灭.....全凭你的心情....

除了这三派Servile外,你还发现了一群外来人类(OUTSIDER),他们正在寻找SHAPER们遗留下来的力量源泉.而你在寻找出逃的船只外还发现了许多事件的真相,接着,你是要帮助这

些OUTSIDER来获得SHAPER的力量??还是留在岛上杀光他们???也是全凭你的喜好.....

在这篇心得的最后我还要来讲讲这个游戏的特色.因为游戏图像的简陋,所以许多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的景物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比如你步入一个长廊就会出现以下文字:"你走进了一条漆黑的长廊,飘来的冷风使你握紧了手中的长剑,对面的血腥气越来越重了......"当你看见一个怪物时也会有一段文字出现:"这时,一只庞大的漆黑的怪兽向你走来,它身后插着两只巨大的翅膀,向你吼道:外

来者,滚回去!!!!!"......在游戏中个人感觉就是在读一本小说,不同的是在这本小说里你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尽情纵横...

基因检测相关概念

1、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从而使人们能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从而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检测是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某些常见病的辅助诊断。目前有1000多种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做出诊断。 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就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已经有20多种疾病可以用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预测。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分基因复制很多倍,用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基因序列检测方法等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或存在敏感基因型。 基因检测:指通过基因芯片等方法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检测,并分析被检测者所含致病基因、疾病易感性基因等情况的一种技术。 目前基因检测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基因芯片、液态生物芯片与微流控技术等。 2、基因突变 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gene mutation)。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虽然十分稳定,能在细胞分裂时精确地复制自己,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基因也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祖先从未有的新性状。 1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的改变。又称为点突变,通常可引起一定的表型变化。广义的突变包括染色体畸变。狭义的突变专指点突变。实际上畸变和点突变的界限并不明确,特别是微细的畸变更是如此。野生型基因通过突变成为突变型基因。突变型一词既指突变基因,也指具有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王晓会124120035 12生A 摘要:叶酸是人体DNA合成、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化、血红白肾上腺索、胆碱、肌酸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叶酸为体内DNA合成、修复及甲基化所必需的微营养素,其缺乏可诱发DNA其代谢涉及DNA 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叶酸;人类基因组;稳定性 许多国内外实验室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若干微量营养素能影响人类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微量营养素表现了对基因组的保护或损伤作用对基因组的健康有维护效应。 叶酸简介:叶酸(folic acid,FA)又称蝶酰谷氨酸,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FA作为一类重要的微营养物质,对保持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构像和DNA正常甲基化起到重要作用。FA具有众多的衍生化合物,包括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多聚谷氨酸以及携带或不携带甲基的各种形式,所有这些FA的衍生分子统称folate(FL)植物或食品中的FL都以多聚蝶酰谷氨酸形式存在,被摄人体内后,大部分被还原为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ylTHF),5-methylTHF是进入血液的主要FL。5-methylTHF进入细胞后通过一碳单位的若干传递过程,最后转变为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IHF)。 叶酸的代谢过程:叶酸主要涉及DNA合成和DNA甲基化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涉及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TP)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TP)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同型半胱氨酸(HC)

合成甲硫氨酸(Met)、S-腺苷甲硫氨酸(SMA)的生化过程进而影响DNA甲基化。当叶酸缺乏时会导致dTTP合成受阻,dUTP积累并掺入DNA,可在继后的DNA修复和修复过程中诱发基因突变、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的断裂及等位基因稳定性下降事件;叶酸缺乏也可导致SAM合成受阻,降低整体DNA甲基化程度,甚至改变细胞中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从而改变基因表达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着丝粒异染色质凝聚水平下降,从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引起某些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非整倍体[1]。 FL进入叶酸循环后,所参与的一碳单位传递转移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一碳单位在2种不同氧化态(甲酸氧化态和甲醛氧化态)的4个位点进入叶酸循环(见图1):携带甲酸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formylTHF(5.甲酰四氢叶酸)、10.formyl,IHF(10一甲酰四氢叶酸)、5-formiminoTHF(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3个部位进入叶酸循环;携带甲醛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10.methylene,IHF(亚甲基四氢叶酸,5,10一MnTHF)进入叶酸循环。携带一碳单位的FL进入叶酸循环以后,随即参与分子内一碳单位的传递与转换。5-formylTHF 及10一fomylTHF被转化为5,10.methenyl THF,后者随即被还原为5,10.MnTHF。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将5,10。MnTHF还原为5一methylTHF,后者经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转变为THF,以接受下一个碳单位[2]。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兰州交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综合能力训练Ⅰ——文献综述 题目: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王振宇 学号:201207744 指导教师:谢放 完成日期:2014-7-16

基因敲除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基因敲除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基因敲除技术的概况、原理方法应用以及近年来基因敲除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基因敲除 RNA i生物模型基因置换基因打靶同源重组1. 基因敲除技术简介 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障,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基因敲除借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动物胚胎学的方法,通过胚胎干细胞这一特殊的中间环节将小鼠的正常功能基因的编码区破坏,使特定基因失活,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或者通过外源基因来替换宿主基因组中相应部分,以便测定它们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或将正常基因引入宿主基因组中置换突变基因以达到靶向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敲除是揭示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即基因打靶),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基因打靶技术外,近年来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RNA干扰技术,同样也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简单的说基因敲除是指将目标基因从基因组中删除。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小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

基因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生物学名称解释 1. 什么是高通量测序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HTS)是对传统Sanger测序(称为一代测序技术)革命性的改变, 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核酸分子进行序列测定, 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 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 所以又被称为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 2. 什么是Sanger法测序(一代测序)? Sanger法测序利用一种DNA聚合酶来延伸结合在待定序列模板上的引物。直到掺入一种链终止核苷酸为止。每一次序列测定由一套四个单独的反应构成,每个反应含有所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dNTP),并混入限量的一种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由于ddNTP缺乏延伸所需要的3-OH基团,使延长的寡聚核苷酸选择性地在G、A、T或C处终止。终止点由反应中相应的双脱氧而定。每一种dNTPs和ddNTPs的相对浓度可以调整,使反应得到一组长几百至几千碱基的链终止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起始点,但终止在不同的的核苷酸上,可通过高分辨率变性凝胶电泳分离大小不同的片段,凝胶处理后可用X-光胶片放射自显影或非同位素标记进行检测。 3. 什么是SNP、SNV(单核苷酸位点变异)?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单核苷酸位点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 SNV)。个体间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单个核苷酸变异(替代、插入或缺失)所引起的多态性。不同物种、个体基因组DNA序列同一位置上的单个核苷酸存在差别的现象。有这种差别的基因座、DNA序列等可作为基因组作图的标志。人基因组上平均约每1000个核苷酸即可能出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变化,其中有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疾病有关,但可能大多数与疾病无关。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研究人类家族和动植物品系遗传变异的重要依据。在研究癌症基因组变异时,相对于正常组织,癌症中特异的单核苷酸变异是一种体细胞突变(somatic mutation),称做SNV。 4. 什么是INDEL (基因组小片段插入)? 基因组上小片段(>50bp)的插入或缺失,形同SNP/SNV。

叶酸代谢与基因组稳定性

叶酸代与基因组稳定性 王晓会124120035 12生A 摘要:叶酸是人体DNA合成、氨基酸之间相互转化、血红白肾上腺索、胆碱、肌酸合成所必需的物质。叶酸为体DNA合成、修复及甲基化所必需的微营养素,其缺乏可诱发DNA其代涉及DNA合成及甲基化等重要生化过程,对维持人类遗传稳定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叶酸;人类基因组;稳定性 许多国外实验室营养基因组学的研究发现,若干微量营养素能影响人类基因组的稳定性,这些微量营养素表现了对基因组的保护或损伤作用对基因组的健康有维护效应。 叶酸简介:叶酸(folic acid,FA)又称蝶酰谷氨酸,由喋啶核、对氨苯甲酸及谷氨酸三部分组成,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FA作为一类重要的微营养物质,对保持染色体正常染色体构像和DNA正常甲基化起到重要作用。FA具有众多的衍生化合物,包括蝶酰单谷氨酸、蝶酰多聚谷氨酸以及携带或不携带甲基的各种形式,所有这些FA的衍生分子统称folate(FL)植物或食品中的FL都以多聚蝶酰谷氨酸形式存在,被摄人体后,大部分被还原为5.甲基四氢叶酸(5-methyltetrahydrofolate,5-methylTHF),5-methylTHF是进入血液的主要FL。5-methylTHF进入细胞后通过一碳单位的若干传递过程,最后转变为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ate,,IHF)。 叶酸的代过程:叶酸主要涉及DNA合成和DNA甲基化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一方面涉及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TP)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dTTP)的合成。另一方面,通过同型半胱氨酸(HC)合

成甲硫氨酸(Met)、S-腺苷甲硫氨酸(SMA)的生化过程进而影响DNA 甲基化。当叶酸缺乏时会导致dTTP合成受阻,dUTP积累并掺入DNA,可在继后的DNA修复和修复过程中诱发基因突变、DNA单双链断裂、染色体的断裂及等位基因稳定性下降事件;叶酸缺乏也可导致SAM 合成受阻,降低整体DNA甲基化程度,甚至改变细胞中的特异性甲基化模式,从而改变基因表达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还可能导致着丝粒异染色质凝聚水平下降,从而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引起某些染色体分离异常,形成非整倍体[1]。 FL进入叶酸循环后,所参与的一碳单位传递转移包括几个关键步骤:首先,一碳单位在2种不同氧化态(甲酸氧化态和甲醛氧化态)的4个位点进入叶酸循环(见图1):携带甲酸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 通过5.formylTHF(5.甲酰四氢叶酸)、10.formyl,IHF(10一甲酰四氢叶酸)、5-formiminoTHF(5.亚胺甲基四氢叶酸)3个部位进入叶酸循环;携带甲醛氧化态一碳单位的FL通过5,10.methylene,IHF(亚甲基四氢叶酸,5,10一MnTHF)进入叶酸循环。携带一碳单位的FL 进入叶酸循环以后,随即参与分子一碳单位的传递与转换。5-formylTHF及10一fomylTHF被转化为5,10.methenyl THF,后者随即被还原为5,10.MnTHF。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将5,10。MnTHF还原为5一methylTHF,后者经甲硫氨酸合成酶催化转变为THF,以接受下一个碳单位[2]。

基因定点突变 (1)

基因定点突变 一、定点突变的目的 把目的基因上面的一个碱基换成另外一个碱基。 二、定点突变的原理 通过设计引物,并利用PCR将模板扩增出来,然后去掉模板,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的PCR 产物,在PCR产物上就已经把这个点变过来了,然后再转化,筛选阳性克隆,再测序确定就行了。 三、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不再重复。 突变引物设计的特殊原则: (1)通常引物长度为25~45 bp,我们建议引物长度为30~35 bp。一般都是以要突变的碱基为中心,加上两边的一段序列,两边长度至少为11-12 bp。若两边引物太短了,很可能会造成突变实验失败,因为引物至少要11-12个bp才能与模板搭上,而这种突变PCR要求两边都能与引物搭上,所以两边最好各设至少12个bp,并且合成多一条反向互补的引物。 (2)如果设定的引物长度为30 bp,接下来需要计算引物的Tm值,看是否达到78℃(GC含量应大于40%)。 (3)如果Tm值低于78℃,则适当改变引物的长度以使其Tm值达到78℃(GC含量应大于40%)。 (4)设计上下游引物时确保突变点在引物的中央位置。 (5)最好使用经过纯化的引物。 Tm值计算公式:Tm=0.41×(% of GC)–675/L+81.5 注:L:引物碱基数;% of GC:引物GC含量。 四、引物设计实例 以G CG→A CG为例: 5’-CCTCCTTCAGTATGTAG G CGACTTACTTATTGCGG-3’ (1)首先设计30 bp长的上下游引物,并将A (T)设计在引物的中央位置。 Primer #1: 5’-CCTTCAGTATGTAG A CGACTTACTTATTGC-3’ Primer #2: 5’-GCAATAAGTAAGTCG T CTACATACTGAAGG-3’

6-基因组不稳定性

分子机制研究套路(六) 基因组不稳定性 课题:A肿瘤的微卫星不稳定与染色体不稳定研究 1.概念介绍: 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是由1-6个核普酸组成,具有高度多态性的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广泛分布于整个基因组DNA序列中,复制过程中易于发生改变,人类基因组中最常见的微卫星序列是胞嘧啶和腺嘌呤的二聚体(CA),尽管微卫星序列在个体之间存在广泛的多态性,但在个体内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且能在后代中保持遗传的稳定,因此微卫星序列是重要的遗传标志,可以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标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这些简单重复序列的改变,MSI只有在许多细胞都发生同样的改变才能被检测出,是肿瘤细胞克隆性增殖的一个指标。错配修复功能下降会引起DNA复制错误增加,导致MSI,目前研究表明MSI是错配修复基因失活的一个重要表型。MSI检测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变性凝胶电泳、基因扫描、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方法。基因扫描法将微卫星位点的PCR引物在一端进行荧光标记,然后扩增该微卫星位点,将PCR扩增产物在荧光毛细管中进行电泳,以基因扫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条带的碱基数,从而确定其大小,该方法的敏感性较高,可以高通量检测微卫星位点。 染色体是细胞遗传的物质基础,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大多数肿瘤细胞特别是实体瘤细胞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染色体片段的非随机异常,表现为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改变,这些改变与原癌基因的扩增和抑癌基因的缺失密切相关。染色体不稳定(CIN)包括整条染色体的获得或缺失(非整倍体)、杂合性缺失、染色体易位、重排、基因扩增导致的染色体均染区、双微体等。 细胞核中DNA含量直接反映细胞核酸代谢水平和生长增殖活性,正常细胞核DNA的含量

基因敲除技术的最新进展doc - 丁香园

基因敲除技术的最新进展  yunfenglin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讨论版  【摘要】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胚胎干细胞技术的成熟,在短短的20年里,关于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报道呈几何数增长。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产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人为控制的,从点突变到染色体组大片段的删除和重排的各种基因突变小鼠,这样就可以让研究每个基因的具体功能成为可能。本文将首先简介基因敲除技术的技术背景、基本原理、基本步骤;然后将重点介绍现在基因敲除的常用策略及其利弊;接着将探讨基因打靶结果不理想的常见因素,包括基因背景、基因重复、基因补偿、和基因补充;最后介绍基因打靶技术的技术热点,包括组织特异性打靶、诱导性打靶。并探讨基因打靶技术在颌面外科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基因敲除、条件性基因打靶、组织特异性基因打靶、诱导性基因打靶 技术背景 基因打靶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1],是建立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基础以及胚胎干细胞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分子生物学技术。所谓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是从着床前胚胎(孕3—5天)分离出的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细胞[2],它具有向各种组织细胞分化的多分化潜能,能在体外培养并保留发育的全能性。在体外进行遗传操作后,将它重新植回小鼠胚胎,它能发育成胚胎的各种组织。而基因同源重组是指当外源DNA片段大且与宿主基因片段同源性强者并互补结合时,结合区的任何部分都有与宿主的相应片段发生交换(即重组)的可能,这种重组称为同源重组。[3] 基因打靶就是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入靶细胞基因组上某一确定的位点,以达到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基因的目的的一种技术[4]。它克服了随机整合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是一种理想的修饰、改造生物遗传物质的方法。这项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上继转基因技术后的又一革命。尤其是条件性、诱导性基因打靶系统的建立,使得对基因靶位时间和空间上的操作更加明确、效果更加精确、可靠,它的发展将为发育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医学等学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强有力的研究、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现在基因敲除技术主要应用于动物模型的建立,而最成熟的实验动物是鼠,对于大型哺乳动物的基因敲除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2000年初的敲除了决定表面抗原的猪的模型的成功建立更是为异种器官移植排除了一道重要的障碍,展示了基因敲除技术的美好前景。 基本步骤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转基因动物的程序一般为: a.ES细胞的获得:现在基因敲除一般应用于鼠,而最常用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而其他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逐渐被发展应用,最近来自于C57BL/6×CBN/JNCrj F1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系成功地用于基因敲除。c57BL/6小鼠种系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免疫学领域,并以此为背景建立了许多成功的转基因模型。[5,9,11] b.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基因,TK基因等)的载体上,此重组载体即为打靶载体。因基因打靶的目的不同,此载体有不同的设计方法,可分为替换性载体和插入型载体[6,7]。如为了把某一外源基因引入染色体DNA的某一位点上,这种情况下应设计的插入型载体要包括外源

基因定点突变全攻略

基因定点突变全攻略 一、定点突变的目的 把目的基因上面的一个碱基换成另外一个碱基。 二、定点突变的原理 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可以是基因组,也 可以是质粒)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是表征有利方向的变化),包括碱基的添加、删除、点 突变等。定点突变能迅速、高效的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的性状及表征,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 体外定点突变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有力工具,也是实验室中改造/优化基因常用的手段。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蛋白质组研究的重 点之一。对某个已知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定点改变、缺失或者插入,可以改变对应的氨基酸 序列和蛋白质结构,对突变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 系,探讨蛋白质的结构/结构域。而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改造基因:比如野生型的绿色荧光蛋 白(wtGFP)是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够发出微弱的绿色荧光,经过对其发光结构域的特定氨基 酸定点改造,现在的GFP能在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被激发(吸收区红移),而且发光强度比原 来强上百倍,甚至还出现了黄色荧光蛋白,蓝色荧光蛋白等等。定点突变技术的潜在应用领 域很广,比如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的结构、改造酶的不同活性或者动力学特性,改造启动子或者DNA作用元件,提高蛋白的抗原性或者是稳定性、活性、研究蛋白的晶体结构,以 及药物研发、基因治疗等等方面。 通过设计引物,并利用PCR将模板扩增出来,然后去掉模板,剩下来的就是我们的PCR 产物,在PCR产物上就已经把这个点变过来了,然后再转化,筛选阳性克隆,再测序确定就 行了。 三、引物设计原则 引物设计的一般原则不再重复。 突变引物设计的特殊原则: (1)通常引物长度为25~45 bp,我们建议引物长度为30~35 bp。一般都是以要突变的 碱基为中心,加上两边的一段序列,两边长度至少为11-12 bp。若两边引物太短了,很可 能会造成突变实验失败,因为引物至少要11-12个bp才能与模板搭上,而这种突变PCR要求两边都能与引物搭上,所以两边最好各设至少12个bp,并且合成多一条反向互补的引物。 (2)如果设定的引物长度为30 bp,接下来需要计算引物的Tm值,看是否达到78℃(GC 含量应大于40%)。 (3)如果Tm值低于78℃,则适当改变引物的长度以使其Tm值达到78℃(GC含量应大于40%)。 (4)设计上下游引物时确保突变点在引物的中央位置。

基因敲除技术

第23卷武 夷 科 学V o.l23 2007年12月WUY I SCIENCE J OURNA L D ec.2007 文章编号:1001 4276 (2007)01 0187 04 几种常用的基因敲除技术 李今煜,陈健铭,彭振坤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 摘要:随着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基因敲除技术逐渐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常用的三种基因敲除技术,即同源重组、插入突变、RNA干扰各自的原理、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作简要介绍。关键词: 基因敲除;同源重组;插入突变;RNA干扰 中图分类号: Q343.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越来越多生物的全基因组被测序,功能基因组学成为时下研究的热点。研究基因功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通过增强其表达,取得表达产物进行研究,二是减弱或者终止其表达,观察整体功能的变化,进而推测相应的基因功能。前者因为不能反映基因产物的真实表达情况,而逐渐被抛弃。后者将基因与生物的整体功能联系起来考察,并能为基因的功能提供直接证据,因而其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基因敲除(gene knockou t)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除最早的同源重组技术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RNA,i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下面就这几种基因敲除技术简要进行介绍。 1 利用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在同源重组技术及胚胎干细胞(e mbryon i c ste m cel,l ES细胞)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发展起来,主要是利用DNA转化技术,将含有目的基因和靶基因同源片段的重组载体导入靶细胞,通过载体与靶细胞染色体上同源序列间的重组,将外源基因整合入内源基因组内,使外源基因得以表达。通过研究靶细胞或者个体在目的基因插入前后遗传特性的改变,达到研究基因功能的目的[1]。 基因敲除技术已从最初简单的完全敲除发展到条件敲除阶段,现正朝着特定组织基因敲除、特定时间基因敲除的可调控敲除方向发展。完全基因敲除是通过同源重组直接将靶基因在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的活性完全消除;而条件基因敲除则是将某个基因的修饰限制于特定类型的细胞或个体发育特定的阶段,即通过位点特异的重组系统实现特定基因敲除[2],现阶段以噬菌体的C re/Loxp系统和酿酒质粒的FLP/FRT系统应用得最为广泛[3]。 虽然基因敲除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成为研究基因功能重要的技术手段,但目前仍然存在 收稿日期:2007-09-26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6J0052)。 作者简介:李金煜(1976-),女,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调控基因

启动子是基因(gene)的一个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转录)的起始时间和表达的程度。启动子(Promoters)就像“开关”,决定基因的活动。既然基因是成序列的核苷酸(nucleotides),那么启动子也应由核苷酸组成。启动子本身并不控制基因活动,而是通过与称为转录(transcription)因子的这种蛋白质(proteins)结合而控制基因活动的。转录因子就像一面“旗子”,指挥着酶(enzymes)(RNA聚合酶polymerases) 的活动。这种酶指导着RNA复制。基因的启动子部分发生改变(突变),则会导致基因表达的调节障碍。这种变化常见于恶性肿瘤。 许多原核生物都含有这两个重要的启动子区: 启动子是位于结构基因5ˊ端上游的一段DNA序列,能够指导全酶(holoenzyme)同模板正确结合,活化RNA聚合酶,启动基因转录。全酶是指酶蛋白及其辅酶构成的有功能的复合物。RNA聚合酶的核心酶虽可合成RNA,但不能找到模板DNA上的转录起始位点,只有带σ因子的全酶才能专一地同启动子结合。RNA聚合酶沿着模板前进,直到终止子,转录产生一条RNA链。通常把基因转录起点前面即5’端的序列称为上游(upstream),起点后面即3’端的序列称为下游(downstream)。并把起点的位置记为十1,下游的核苷酸依次记为+2,+3,……,上游方向依次记为—1,—2,—3,……。 RNA聚合酶同启动子结合的区域称为启动子区。将各种原核基因同RNA聚合酶全酶结合后,用DNase水解DNA,最后得到与RAN聚合酶结合而未被水解的DNA 片段,这些片段有一个由5个核苷酸(TATAA)组成的共同序列,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Pribnow框(Pribnowbox),这个框的中央位于起点上游10bp处,所以又称—10序列(—10 sequence),后来在—35 bp处又找到另一个共同序列(TTGACA)。Hogness等在真核基因中又发现了类似Pribnow框的共同序列,即位于—25~—30 bp处的TATAAAAG,也称TATA框(TATAbox)。TATA框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UPE)或上游激活序列(uptreamactivatingsequence,UAS)。另外在—70~—78 bp处还有一段共同序列CCAAT,称为CAAT框(CAAT box) 原核生物中—10区同—35区之间核苷酸数目的变动会影响基因转录活性的高低,强启动子一般为17±1 bp,当间距小于15 bp或大于20 bp时都会降低启动子的活性。 在真核基因中,有少数基因没有TATA框。没有TATA框的真核基因启动子序列中,有的富集GC,即有GC框;有的则没有GC框。GC框位于—80~—110bp 处的GCCACACCC或GGGCGGG序列。 TATA框的主要作用是使转录精确地起始;CAAT框和GC框则主要是控制转录起始的频率,特别是CAAT框对转录起始频率的作用更大。如在TATA框同相邻的UPE之间插入核苷酸,也会影响转录使之减弱。 为什么RNA聚合酶能够仅在启动子处结合呢?显然启动子处的核苷酸顺序具

遗传物质稳定性

《生物化学作业》 院系:西北大学化工学院 年级:2009级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罗向男 学号:2009115017

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保持稳定性 DNA 是几乎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个DNA 分子的碱基对只有4 种, 但数目成千上万, 甚至数百万, 故碱基对在分子中的排列方式是个天文数字. 生物体无数的遗传信息就蕴藏在这无数的DNA 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中. 这多样的DNA, 形成了多样的蛋白质, 也就形成了多样的生物界. 显然, 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对生物的个体生存及物种的稳定延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试从个体、群体和细胞分子水平来理解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1.. 稳定性 1..1 ..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多数高等动植物都是二倍体, 即每一体细胞中有两组同样的染色体( 有时性染色体可以不成对) . 体细胞不断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来完成的, 分裂形成的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在数目和形态上与原来体细胞完全一样;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分裂方式, 通过减数分裂,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精卵结合后的受精卵又恢复了二倍体染色体数, 保证了亲代、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相对恒定. 1..2 .. DNA 分子具有与众不同的物征性的、稳定的、三维空间结构. DNA 的两条多核苷酸链相互缠绕形成双螺旋结构, 糖基和磷酸根形成DNA 的骨架, 位于螺旋外侧; 扁平的碱基分子碟子一样重叠在一起, 面对着螺旋体的中心. 双螺旋的反向平行、碱基堆积力及相应碱

基对之间的氢键作用, 尤其稳定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1..3 .. DNA 分子结构中储存着遗传信息, 它的复制是以半保留方式完成的.自我复制是指以亲代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分子的过程. 1958 年, Mesel.. son 和Stahl 研究了经15N 标记了三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 首次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 研究结果说明, 新合成的两个DNA 分子完全一样,其中都含有一条亲链和一条新合成的子链, 即半保留复制. 体细胞和性母细胞在分裂过程中都要进行这种复制, 使亲代细胞的遗传信息准确、均等的传递给子代细胞, DNA 的这种半保留复制保证了DNA 在代谢上的稳定性. 经过许多代的复制, DNA 多核苷酸链仍可保持完整, 存在与后代而不被分解掉. 这种稳定性与DNA 的遗传功能是相符的. 1..4 .. 遗传的中心法则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由DNA 合成DNA 及RNA 的过程, 使得DNA 分子中储存的遗传信息( 碱基序列) 变为RNA 分子的碱基顺序, 碱基互补配对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A= T ( 或U ) , G= C, 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进而又以RNA 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异氨基酸顺序的与亲代相同的蛋白质. 这种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RNA, 再从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以及遗传信息从DNA 传递给DNA 的复制过程, 即遗传的中心法则!. 随着科学实验的进展, 中心法则! 以有新发展, 遗传信息还可由RNA 传向RNA, 由RNA 传向DNA , 这在遗传信息的传递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心法则! 及其发展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和表达. 1..5 .. 遗传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及突变与修复,传密码表可以

基因工程制药(2)

基因工程制药

(一) 概述 (二)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 (三) 目的基因的获得 (四) 基因表达 (五) 基因工程菌的稳定性 (六) 基因工程菌生长代谢的特点 (七) 基因工程菌发酵 (八) 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 (九)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 (十)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实例

表达系统:一个完整的表达系统通常包括配套的表达载体和表达菌株,如果是特殊的诱导表达还包括诱导 剂,如果是融合表达还包括纯化系统或者Tag检测等等。 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多克隆位点,终止密码,融合Tag(如果有的话),复制子,筛选标记/报告基因 等。表达菌株:不同的表达载体对应有不同的表达菌 株。

组成型表达::表达载体的启动子为组成型启动子,也就是一 组成型表达 直努力不停表达目的蛋白的启动子,如pMAL系统。这类表达载体通常表达量比较高,成本低,但是不适合表达一些对宿主细菌生长有害的蛋白。 诱导型表达::表达载体采用诱导型启动子,只有在诱导剂存 诱导型表达 在的条件下才能表达目的产物。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有毒蛋白或者过量表达对细胞的影响。另外也有启动子是组成型的,但是启动子所依赖的转录酶是诱导表达的,也属于诱导表达系统。

融合表达: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对于特别小的分子建议用较大的Tag(如GST)以获得稳定表达;而一般的基因多选择小Tag以减少对目的蛋白的影响。His-Tag是最广泛采用的Tag。 分泌表达:在起始密码和目的基因之间加入信号肽,可以引导目的蛋白穿越细胞膜,避免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的过度累积而影响细胞生长,或者形成包含体,而且表达产物是可溶的活性状态不需要复性。通常这种分泌只是分泌到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的周质空间。 可溶性表达:大肠杆菌表达效率很高,特别是强启动子,目的蛋白来不及折叠而形成不溶的包含体颗粒,包含体容易纯化但是复性效率不高。分泌表达可以得到可溶的产物,也有部分融合Tag 有助于提高产物的可溶性,比如Thio,pMAL系统。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癌症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摘要:癌症是伴随本世纪的世界疾病,研究癌症的发生机理,指导癌症的预防、治疗,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癌症是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当前对癌症的研究已有一些结果。当前尚无彻底治疗癌症的药物或方法。 前言:癌症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三大病之一,人们往往“谈癌色变”。专业人士表明,细胞的癌变很大程度上是周围环境的诱发。现代医学已经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病,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原癌基因,这些癌症基因代代相传。但在正常情况下原癌基因处于被阻遏状态,只有当细胞内有关的调节机制遭到破坏的时候下,原癌基因才会表达,导致癌变的发生。 癌症(cancer),医学术语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为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 医学家指出癌症病因是:机体在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化学毒素)、电离辐射、自由基毒素、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毒素、遗传特性、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等各种致癌物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身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结果。常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局部肿块。癌症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多原因、多阶段与多次突变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激酶”的基因家族包括500多种不同的基因,它们功能的丧失是癌症的一个常见诱因,这些基因就像开关一样,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和死亡以及变异进程。 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将近20年,迄今有近1 000个项目已经或正在开展,涉及多种基因、多种载体以及绝大多数肿瘤类型。然而,基因药物在临床上对肿瘤的长效治疗效果尚无定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肿瘤发生与生长涉及多基因、多步骤的复杂病变过程缺乏系统认识。 以下是一些当前的研究结果,科研人员对癌症发病与防治机理的认识。 癌基因依赖与多基因联合治疗 研究发现,肿瘤内众多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几条已知的信号通路上,且突变的信号通路之间同时存在协同突变和拮抗突变两种作用。肿瘤内主要信号通路的协同突变不难理解,而拮抗突变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如著名的EGFR和K-ras 突变,在肺腺癌中各自的突变频率都非常高,但是很少有患者同时具有两个突变。“癌基因依赖”(Oncogene Addiction)理论也许能很好地解释信号通路突变的拮抗现象。这一理论认为,虽然肿瘤细胞的出现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遗传和表型的异常,但有些异常的出现明显依赖于某个肿瘤细胞增殖、存活相关的癌基因及其信号通路,如这一特定癌基因失活,这些相关的异常就会发生异于正常癌细胞的改变。无论是协同还是拮抗作用,都要求肿瘤治疗药物研发以癌变过程中发生异常的信号通路为标靶,而不是仅针对其中单个基因。因此,开发能同时调控多个信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2010-01-24 17:03:43 来源:易生物实验浏览次数:6302 网友评论 0 条 1.基因敲除概述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2.2利用随机插入突变进行基因敲 除。 2.3.RNAi引起的基因敲除。 3.基因敲除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4.基因敲除技术的缺陷 关键词:基因敲除 1.基因敲除概述: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除了同源重组外,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它们同样可以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 年,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1987年,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1]。直到现在,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 a.基因载体的构建: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TK 基因等)的载体上,成为重组载体。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所以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案

第四章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1、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提出疑惑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训练与提高、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样的。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提示〗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基因敲除技术样本

基因敲除技术 点击次数: 2605 发布日期: -5-25 来源: 本站仅供参考, 谢 绝转载, 否则责任自负 1.概述: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 是经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一般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 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 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 目的。随着基因敲除技术的发展, 除了同源重组外, 新的原理和技术也逐渐被应用, 比较成功的有基因的插入突变和iRNA, 它们同样能够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2.实现基因敲除的多种原理和方法: 2.1.利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 基因敲除是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 胚胎干细胞( ES细胞) 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1985年, 首次证实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同源重组的存在奠定了基因敲除的理论基础。到 1987年, Thompsson首次建立了完整的ES细胞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1]。直到现在, 运用基因同源重组进行基因敲除依然是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中最普遍的 使用方法。 2.1.1利用同源重组构建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基本步骤(图1):

图1.基因同源重组法敲除靶基因的基本步骤 a.基因载体的构建: 把目的基因和与细胞内靶基因特异片段同源的DNA 分子 都重组到带有标记基因(如neo 基因, TK 基因等)的载体上, 成为重组载体。基因敲除是为了使某一基因失去其生理功能, 因此一般设计为替换型载体。 b.ES 细胞的获得: 现在基因敲除一般采用是胚胎干细胞, 最常见的是鼠, 而兔, 猪, 鸡等的胚胎干细胞也有使用。常见的鼠的种系是129及其杂合体, 因为这类小鼠具有自发突变形成畸胎瘤和畸胎肉瘤的倾向, 是基因敲除的理想实验动物。而其它遗传背景的胚胎干细胞系也逐渐被发展应用。[2, 3] c.同源重组: 将重组载体经过一定的方式(电穿孔法或显微注射)导入同源的胚胎干细胞(ES cell)中, 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同源重组, 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基因组中, 从而得以表示。一般地, 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 但技术难度较大, 电穿孔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 但便于使用。[4,5] d.选择筛选已击中的细胞: 由于基因转移的同源重组自然发生率极低, 动物的重组概率为10-2~10-5, 植物的概率为10-4~10-5。因此如何从众多细胞中筛出真正发生了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非常重要。当前常见的方法是正负筛选法( PNS法) , 标记基因的特异位点表示法以及PCR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PNS法。[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