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知识点复习

三年级知识点复习
三年级知识点复习

三年级知识点复习

一、时、分、秒。

1时=60分1分=20秒

1、单位换算。

2分=()秒65秒=()分()秒75秒=()分()秒

80分=()时()分1分=()秒3分21秒=()秒

2、(考点1:时、分、秒的认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眨一下眼睛的时间约是1()(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3)脉搏跳10次约用8()(4)做眼保健操大约5()

3、看图填空。(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结束时间)

一场大雨从9:20开始下,到10:55雨停止.共下了几小时几分?(经过时间)

从上海乘火车到无锡需要2小时,火车上午11时到无锡,上午几时从上海出发?

(开始时间)

二、吨和千克

1、质量单位的换算

(1)4吨=()千克1吨-900千克=()千克

(2)2000千克=()吨5600千克-600千克=()吨

3、换算单位再比较

4、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5、粮食店前天运来大米173千克,昨天运来527千克,今天卖出15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大米?

6、从豆豆家出发到哪里的路线刚好是1千米?把路线描出来。

7、这辆货车能一次将这批货物运完吗?

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竖式计算。(验算)

2、填一填。

(1)最大的三位数是(),比它大142的数是()。(2)236比375少(),436比388多()。(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

(3)比500少128的数是(),()比428多69。(求多的数用加法,求少的数用减法)

3、应用题

(1)(用估算解决问题)看戏剧。(有“大约”“估算”等字眼)

(2)花店上午卖出百合114枝,下午卖出397枝,一天大约卖出百合多少枝?

(3)电影院一共有406个座位。一年级有197个学生,二年级有208个学生。他们要一起看电影,能坐下吗?

(4)商店运来410千克鸡蛋,上午卖出152千克,下午卖出17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5)算一算,这些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孩子可能不太懂原价、现价是什么意思)

(6)

(1)买一双鞋比买一件大衣大约便宜多少钱?

146 291(让孩子划一下,标数字)

(2)买一件大衣和一条裤子大约需要多少钱?

(3)用700元买一件大衣和一条裤子后,剩下的钱够买一双鞋吗?

四、倍的认识

1、填一填

(1)8是4的()倍,8的4倍是()

(2)()的4倍是24,48是()的6倍

(3)32里面有()个8,所以32是8的()倍。

(5)1只猴子摘了4个桃子,7只猴子摘了()个桃子。

2、应用题。

佳佳今年4岁,刘老师的年龄是佳佳的7倍,

(1)刘老师今年多少岁?4(2)去年刘老师的年龄是佳佳的几倍?

(考点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1)一双鞋的价钱是一双袜子的9倍,买一双鞋要用多少钱?

(2)一顶帽子的价钱是一双袜子的几倍?

五、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竖式计算。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任何数和()相加都得原数;()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任何数和1相乘都得()

3、列式计算。

(1)185的4倍是多少?(2)8个240相加是多少?

4、用递等式计算。(脱式计算)(有时候孩子会直接写出得数)

215×2-312 196+48×3

56×(42-37)

5、应用题。

(1)一张棉被694元,买这样的7张棉被,估一估带4900元够吗?

(2)李师傅要到粮店买8袋面粉,每袋68元,大约需要多少钱?

(3)青蛙吃害虫。

(1)青青31天大约吃多少只害虫?

(2)白白7天大约吃多少只害虫?

(4)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了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钱?(用分步式和综合式两种方法计算)

(5)买3瓶墨水用了15元,照这样的价钱填写下表。(先求一瓶墨水几元)

(6)王老师买4支钢笔用了32元,如果买9支同样的钢笔,要用多少钱?

(7)超市里袜子9元一双,王明买了4双,他想用同样多的钱去买6元一袋的洗衣粉,可以买几袋洗衣粉?

(8)看图列式解答。

分步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步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测量。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1、填一填

()厘米()毫米

()厘米()毫米

()毫米

()厘米()毫米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飞机每小时约飞行800_______ 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约是1_____ 易拉罐高约1____

3、填空。

(1)1千米=()米1米=()分米1米=()厘米(2)1分米=()厘米1分米=()毫1厘米=()毫米(3)80厘米=()分米8千米=()米4000米=()千米(4)2分米=()毫米;3分米=()厘米

(5)70厘米+30厘米=()米;44毫米+36毫米=()厘米

(6)2分米-15厘米=()厘米

4、画一画。

(1)画一条3厘米8毫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60毫米长的线段。

5、看图填一填。

6、应用题。

(1)把一根长4米长的彩带,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彩带长多少?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1、围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

2、四边形的特征:有()条直的边,有()个角。

3、我会分。

4、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5、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6、求下面正方形的周长

7、求下面图形的周长

8、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边长是8厘米,如果在桌布的四周围一圈花边,需要多少花边?

9、这幅图片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如果给这幅图片订做一个画框,这个画框的周长是多少?

10、填表

11、一张长方形的纸(见下图),从这张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剩下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12、在下面的格子图中设计两个周长是20厘米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

1、我会涂(给下面各图涂上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2、在○里填上“>”、“<”或“=”。

3、分数的简单计算

-=+=+=

1-=

4、一个西瓜,平均切成6块,小军吃了2块,小文吃了3块。

(1)小军吃了这个西瓜的,小文吃了这个西瓜的。(2)两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5、青青看一本故事书

(1)她这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青青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3)这本故事书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6、体育课上,王老师拿了18个皮球分给男女生两组,女生分得这些球的,男生分得这些

球的.

(1)男女生各分得几个皮球?(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7、(考点4:分数的简单应用)每人要做15道题

(1)王华做完了几道题?

(2)李阳做完了几道题?

三年级下册科学每个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整理 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 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C.要浇适量的水。 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 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 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淡粉(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最新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4、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近的路线走。 5、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6、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2、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1)除数不变, (2)想口诀来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再口算480÷8得60。 3、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4、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2)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整理三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上语文知识点整理三年级语文必考知识 点 第一单元 一、生字词 Píngbàyóuxìzhāoyǐnhuānchàngzhāohūjìnglǐ (坪坝)(游戏)(招引)(欢唱)(招呼)(敬礼) piāoyánghúdiéhàoqífèngwěizhúchuāndàidǎbàn (飘扬)(蝴蝶)(好奇)(凤尾竹)(穿戴)(打扮) yáohuàngtóngzhōngcūzhuàngkǒngquèwǚjiébáir ènào (摇晃)(铜钟)(粗壮)(孔雀舞)(洁白)(热闹) jiǎzhuāngzhèxiēshèngkāiróngmáowánshuǎhélǒng (假装)(这些)(盛开)(绒毛)(玩耍)(合拢) yìběnzhèngjīngyǐnrénzhùmùshǐjìnyǒuqùshǒu zhǎng (一本正经)(引人注目)(使劲)(有趣)(手掌) huābàndiàoyúguānchábáifàcāngcāngsìhūzánm èn

(花瓣)(钓鱼)(观察)(白发苍苍)(似乎)(咱们) juéxīnjūránbiànziyǒngqìfēngdǐngfènlìlìli àng (决心)(居然)(辫子)(勇气)(峰顶)(奋力)(力量) zhōngyúpáshānyángqǐ (终于)(爬山)(仰起) 二、复习课文: 1、《我们的民族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课文感情:热爱大自然,大自然给我的们生活带来了乐趣。 a)课文写了哪两事? (第一: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第二:我发现了草地会变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b)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会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c)这篇课文主要表现了什么?

三年级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知识点整理 1.三年级知识点整理把0三年级知识点整理的0. 2.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先把两、三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去和一位数相乘. 3.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相差关系;还有倍数关系.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注意“倍”不是单位. 5.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这个数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6.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时;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的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乘到哪一位;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7.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乘)时;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中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8.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得方法与不连续进位乘得方法相似;都是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另一个乘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与哪一位相乘;积的个位上的数就写在那一个数的下面;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的乘积必须加上进上来的数. 9.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1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中每一位上的数(包括0);当个位乘得的积需要向十位进位时;将进上来的数直接写在十位上;如果个位上没有进位;那么十位上就用0占位. 11.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末尾0前面的数;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第2单元千克和克 1.一般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秤一秤”来进行比较. 2.秤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是比较大的质量单位;可以用符号“kg”表示;千克又叫公斤. 3.用秤称物体时;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如果指针接近几;那么称出的物体就大约是几千克. 4.计量比较轻的物体;常用克作单位.“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用符号“g”表示. 5.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是:1千克=1000克.

三年级语文阅读的知识点复习

三年级语文阅读的知识点复习_三年级语文 知识点_ 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包括以下三点: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

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

要学导论知识点集锦

名词解释 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药品不良反应:系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 反应。 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剂型:是为药物应用所设计的给药形式,也是一种给药体系。 辅料:系指主药以外的一切物料的总称,亦称赋型剂。 治疗指数:是一个常用的数值,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越大,药物越安全。血浆半衰期: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其长短可以反映药物消除的速度。血浆半衰期是临床确定给药间隔长短的重要参数之一。 有效成分:是指天然药物中具有生理活性,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的单体化合物。 药性: 药物:是能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产生影响,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计划 生育的化学物质。 简答题 现代药学的发展呈现出哪三次重心的转移?各以何为标志? 第一次飞跃 时期: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 发展重心: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 标志: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生产使用 第二次飞跃 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发展重心:各种非感染性疾病 标志: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肾上腺素拮抗剂普奈洛尔、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 第三次飞跃 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发展重心:针对各种疑难病症、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生物技术药物 标志: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等 药理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是药物对机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017.12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 +(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三年级英语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英语知识点汇总(一)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一、人称代词

二、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your/his/her/its/our/their)+名词, 而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yours/his/hers/its/ours/theirs则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故其后不必加名词。如: -Is this your book? -No,it isn’t,it’s hers(her book). (Jim’s,Tom’s,Maria’s ) 【练习】 一、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在正确的词上打勾。 1. This is(my / I)mother. 2. Nice to meet(your / you). 3.(He / His)name is Mark. 4. What’s(she / her)name? 5. Excuse(me / my / I). 6. Are(your / you)Miss Li? 7.(I/ My)am Ben. 8.(She / Her)is my sister. 9. Fine , thank(your / you). 10. How old is(he / his)? 二、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三、单项选择。 ( )1. My family ____ a big family. My family ____all here. A. is, is B. are, are C. is, are D. are, is ( )2. This is __________. A. a picture of family B. a picture of my family C. a family’s picture D. a family of my picture ( )3. Let’s __________ good friends. A. be B. are C. is D. am ( )4. Is she your aunt? Yes, __________. A. she’s B. her is C. she is D. he is ( )5. Are __________ coats yours?Yes, they are . A. they B. these C. this D. there ( )6. Is that __________ uncle? No, it isn’t A. he B. she C. her D. hers ( )7. Mrs. Green is __________ grandmother.

最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大全

最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大全_三 年级语文知识点_ 一、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

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小学数学知识点集锦(打印版) 第一部分:概念 (一)整数 1、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2、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6、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因数。 7、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因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10。 8、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 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9、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10、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11、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5、108、204都能被3整除。 12、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14、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5、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16、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 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 “+”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8.加法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迷信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过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配合进修)、(相易)、(表达)、(讨论)、(记录)等进修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花木知识。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斥(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通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种植。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作古),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丈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你看花木知识。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必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必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知识。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景观),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当心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渗透)、(繁殖)等。 3、蜗牛运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匍匐。 4、蜗牛能对外界的安慰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暗淡)、(湿润)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通点是:都适应(湿润)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匍匐),会吃(食物),会(渗透),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质: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匍匐),(群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三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点总结【三篇】 划分段落层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 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层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划分层次,就是通过对一段话的分析,看出这段在有个意思,这几个意思又是怎样一层一层有顺序地写下来的。 自然段常见的组合方式有: 1、顺承式。 即按事情或动作的先后顺序表达。 例如: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儿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

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层意思,把四层意思归纳起来概括段意: 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时,官兵们闻讯赶到,扛沙包,筑人墙,终于保住了大堤。 2、并列式。 在一段话中,分别写几种事物的几个方面,它们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存在的。 例如《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对一本读物来说,可以几段几段地粗读,也可以几页几页地翻阅,而不必逐一探究某个字、词或句子的意思。俗话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走马观花式的快速阅读方法。 这一段前后两部分分别介绍了面对许多读物和一本读物时不同的读书方法。前后显然是并列并系的。 3、总分式。 先总述后分述或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也包括先总述再分述最后总结以及先分述再总结。 如《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在强强的相象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白天,成群的海鸟在

《古代诗歌四首》 知识点集锦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诗歌的分类,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二、《观沧海》 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篇。 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 3、中心思想:这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开阔的胸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三、《次北固山下》 1、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 2、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作者通过“风正一帆悬”的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表现的是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于岁暮月残,连夜行舟的。既写景又点出时令。这两句可以说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罴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17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

★精品文档★ 2017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 2017 年三年级语文考试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拼音: 一、多音字 1 、课文中:发相似当扇闷几看磨倒作爪乘参舍溜量处 尽调给落似应 2 、语文园地:P15晃朝假好 二、易错的字音 1 、鼻音与边音:弄内纳难恼怒 2 、前鼻音与后鼻音:劲峰诚震逢精紧醒境形欣瓶 3 、平舍音与翘舌音:粗者促阻楚初 4 、方言音:梦括浸药鞋吞绳俩阶咱遍些 汉字: 一、会认200 个字(P158-160),会写300 个字(P161164) 二、易混淆的字: 1 、耍要些此钓钩峰逢纪记倍培访坊娇骄内纳境镜坚竖 爪瓜蓝篮捡拣状壮鱼渔退腿抢创俩两予矛 2 、语文园地:P32形近字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P64 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P82加偏旁识字

3 、带”月(肉)”旁的字P65形旁表义“扌女氵讠木忄 ★精品文档★ 竹衤” P114 三、查字典: 1 、音序查字法2、部首查字法 词语: 一、每课词语P165170,会认会写并能理解运用,其中2字词语307个,3字词语13个,四字词语38个 二、特色词语 1 、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P114P71 2 、AABBABACP99ABBP131 3 、四字成语P132八字成语P114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 、表颜色的词P49 5 、P50匆匆地()()的()得ABB式P131 AABB又A又B不A不BP99 三、组词:减一减P16P32加一加P82同音形近音近字 P64 句子: 一、日积月累 1 、名人名言(学习类)P32P692、谚语(祖国风光)P90 3 、古诗名句(写景)P98 二、特殊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复习知识要点 [基础知识] (一)字: 1 字音:本册“我会写300字,我会认200字”,要求学生读音必须正确,会选择正确读音。 例如:沾水(zhān zhàn)凑成(còu zòu)吹拂(fúfó) 骤降(zhòu jù)濒临(pín bīn)淹没(mòméi) 2 字形:(1)其中“我会写300字”能用钢笔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2)会区分“同音字、形近字”,能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组词。 3 字义: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就各不相同。因此,学生要学会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光:①光线②只,单③一点儿不剩④荣誉⑤身体露着⑥景物⑦平滑 (1)妈妈不光为我做饭洗衣,还教我读书。( 2 ) (2)我很快就把碗里的饭吃光了。( 3 ) (3)明亮的灯光,洒在我的作业本上。( 1 ) (4)奥运健儿为国争光。( 4 ) (5)我光着一只脚就急忙赶来了。( 5 ) (6)临阵磨枪,不快也光。(7 ) (7)明媚的春光,永远值得人们留恋。(6 ) 抽:①吸②(植物)长出③减缩,收缩④打⑤取出一部分

(1)小麦抽穗了。( 2 ) (2)他把鞭子挥一挥,猛抽了一下。( 4 ) (3)我从书架上抽出我最喜爱看的书。( 5 ) (4)这件衣服洗后,抽了一厘米。( 3 ) (5)爸爸一写材料就不停地抽烟。( 1 ) 深:①久,时间长。②颜色重。③距离大,跟“浅”相反。 1.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 ) 2.水是那样深,又是那样清。( ) 3.夜已经很深了,我们还不想离开珍珠泉。( ) 准:①一定,确实。②正确。③允许,许可。 4.我准确无误地背诵了《燕子》这篇课文。( ) 5.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 ) 6.郊游的方案得到了老师的批准,同学们可高兴啦! ( ) 手:①人体的一部分。②某种技能特别好的人。③拿着。④小巧而便于拿的。1.更赢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 2.他左手拿弓,右手拿箭。( ) 3.今天老师发给我们一本《知识手册》,让我们好好学习。( ) 4.我们人手一册《小学生行为规范》。( )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一个劲儿地。④爽快,坦率。I 1.我直起腰,擦了擦头上的汗。( )

高项历年考试易错题知识点集锦

头脑风暴法:通过会议的形势、通过主持人的引导,激发与会人员的思想碰撞。 德尔菲法:通过多次征询专家的意见,专家之间不发生联系,对专家的看法进行反复的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一致的看法。 访谈法:对风险概率及其对项目目标产生的后果进行量化。 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是分析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ABC法:主要用于对现有流程的描述和成本分析。着重分析各个活动的成本,将企业的损失、浪费减小到最低限度 矩阵图法:是质量控制工具。 帕累托:80/20定律 瀑布模型:分阶段进行,一个阶段的工作得到确认后,继续进行下一个阶段,否则返回前一个阶段。 螺旋模型:软件开发是一系列的增量发布。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迭代模型在大多数传统的生命周期中,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都执行一次传统的、完整的串行过程。适合不能完整定义产品需求、计划多期开发的项目。 快速原型开发适合用作需要很快给客户/用户演示产品原型的项目。

喷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 灵敏度分析、建模和仿真是属于定量风险分析中的工具。 结构化方法使用的主要分析设计工具是“程序流程图、数据流程图” XML语言是一种通用的用来描述数据和数据之间关系的置标语言,WSDL是在XML的基础上定义的。 JMS:Java消息服务,提供企业级消息服务的标准接口 JDBC:Java数据库连接技术,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标准接口 RMI-IIOP:提供应用程序的通信接口 根据《软件工程术语GB/T11457-2006》,基线分为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适用范围是跨越距离不超过3000m,建筑总面积不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布线区域,区域内的人员为50人至5万人 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 启动过程组: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阶段 计划编制过程组:定义和细化目标,规划最佳的行动方案即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

三年级年月日知识点汇总

年月日知识点整理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年月日 1、年分为平年、闰年;平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余1天; 闰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余2天。 2、一年分为两部分:上半年(1-6月)、下半年(7-12月) 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是按照农历的节气划分的,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季节和季度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是根据温度变化进行区分的,而季度是根据月份区分的。 3、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每个月分3旬:上旬(1日--10日)中旬(11-20日)下旬(21-月末) “7大”--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每年有7个大月,是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4小”--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每年有4个小月,是4月、6月、9月、11月。 “1特殊”--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平年的2月有28天、闰年的2月有29天。 4、7月和8月、12月和1月都是连续的大月,共计(62天)。 在同一年中,只有7月和8月是连续的大月。

跨年的连续大月是12月和1月 如果连续两个月的天数是61天,那么其中就包含了一个大月(31天)和一个小月(30天)。 5、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意思是年份除以4,能被整除的年份为闰年,但是遇到末尾两位是00的年份,能够被400整除的年份才为闰年。 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1)末尾不是两个0的年份,用末尾两位数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不是。 如:2016年,16÷4=4,没有余数,则2016年是闰年。 (2)末尾是两个0的年份,用前面两位数(三位数的年份就用前一位数)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如:2000年,20÷4=5,没有余数,则2000年是闰年。 900年,9÷4=2……1,有余数,则900年不是闰年。 (3)末尾个位是单数的为平年 如:2017、1999、2011 例题:小华今年12岁,只过了3次生日,问小华的生日是几号? 解答:12÷3=4(年),小华4年才过一次生日,闰年也是四年一轮,2月29日四年才有一次,所以小华的生日是2月29日。 6、周年的意义:如我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到1999年10月1日过了50年(1999-1949=50年),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周年计算公式:终止年份-起始年份=经过的年份 (1)、计算周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诞生的,到2015年7月1日是建党94周年,列式 2015-1921=94年。 (2)、例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列式:2018-1949=69(年) (3)、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2003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几岁?答:到今年6月15岁了。 列式:2018(今年的年份)-2003(出生年份)=15 如:小华今年12岁,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答:他是2006年出生的。 列式:2018(今年年份)-12(岁数)=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