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428元)测算,2014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0.3611万亿美元。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6652元,约合7595美元。(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2014年年末人口为13.6782亿,年中人口约为13.6427亿)

2014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中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据统计,1998年我国GDP为8.4万多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达到5万亿美元。从跨入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到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我国用时16年。相比之下,美国196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早

于中国29年;而到2000年才达到10万亿美元,从1万亿到10万亿,美国用时31年。据有关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图表:一张图读懂2014中国经济年报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

万吨,增长3.6%;早稻产量3401万吨,下降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长0.1%。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全年棉花产量616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

二、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集体企业增长1.7%,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中部地区增长8.4%,西部地区增长10.6%。分产品看,464种产品中有32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0933亿元,比上年增长6.4%。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环比增长

0.75%。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20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2944.5亿元,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91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9%。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2005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5.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61629亿元,增长13.0%;民间投资321576亿元,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14.6%,中部地区增长17.2%,西部地区增长1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第二产业投资208107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投资281915亿元,增长16.8%。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全年到位资金5308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4.1%,国内贷款增长8.6%,自筹资金增长14.4%,利用外资下降6.3%。全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0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

13.6%。从环比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21%。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5036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9.2%。房屋新开工面积17959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7%;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4.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06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2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7.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33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0%。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21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1%。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1991亿元,比上年下降0.1%。四、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9亿元,增长9.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6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027亿元,增长12.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786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商品零售234534亿元,增长12.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24971亿元,增长9.8%。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环比增长1.01%。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49.7%。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4400亿元,增长56.2%。五、进出口增速回落全年进出口总额26433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其中,出口143912亿元人民币,增长4.9%;进口

120423亿元人民币,下降0.6%。进出口相抵,顺差23489亿元人民币。

12月份,进出口总额249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13973亿元人民币,增长9.9%;进口10928亿元人民币,下降2.3%。

六、价格水平涨幅较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3.1%,烟酒及用品下降0.6%,衣着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3%,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1.9%,居住上涨2.0%。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3.1%,油脂价格下降4.9%,猪肉价格下降4.3%,鲜菜价格下降1.5%。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0.3%。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9%;12月份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2%;12月份同比下降4.0%,环比下降0.8%。七、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增长11.2%,扣

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75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2.4%。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47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0887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7631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693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0968元。

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89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

全年农民工总量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其中,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2864元,比上年增长9.8%。

八、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全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8%。

九、货币信贷增势平稳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2.84

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2%。狭义货币(M1)余额34.81万亿元,增长3.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03万亿元,增长2.9%。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81.6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13.86万亿元。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78万亿元,比上年多增89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9.48万亿元,比上年少增3.08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8598亿元。

十、人口就业总体稳定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比上年提高0.29个千分点。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从年龄构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

54.77%。全国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户分离人口)2.98亿人,比上年末增加944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800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万人。附注:(1)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修订结果及2014年四季度GDP环比数据、2014年12月份其他指标环比数据如下:2013年及2014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7%、1.8%、2.3%、1.8%、1.6%、1.9%、1.9%和1.5%。(3)2012年起,国家统计局执行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具体内容请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4)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的工业企业。(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企业(单位、个体经营户、个人)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虚拟商品和服务类商品。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网上零售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指标的口径和标准有很大区别,网上零售额包括的虚拟商品和服务类商品,以及少部分用于生产经营用或被转卖的商品不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两者不是完全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7)2012年四季度,国家统计局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改革,统一了城乡居民收入名称、分类和统计标准,在全国统一选取了16万户城乡居民家庭,直接开展调查。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乡可比的新口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便于使用,同时提供口径可比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等份分组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

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处于最高20%的收入群体为高收入组,依此类推依次为中等偏上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等偏下收入组、低收入组。(10)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以上的劳动者。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内从业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外从业的农民工。(11)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12)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总署;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存贷款、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1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中国历年GDP增长率一览

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GDP一览(1952—2014)

2013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2013年中国GDP (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目标。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932人民币元)测算,2013年,中国名义 GDP (国内生产总值)折合91849.86亿美元。 这比上年净增95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分季度看,一季度18912.55亿美元,二季度20797.92亿美元,三季 度22529.93亿美元,四季度29702.83亿美元。 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3年中国大陆人均GDP (国内生产总值)为41908元,约合6767美元。 (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年中人口约为13.5738亿)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201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GDP增速为7.7%,超过7.5%的预期目标。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GDP平减指数同比变化1.6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

四季度增长7.7%。 从环比看,一季度环比增长1.5%,二季度增长1.8%,三季度增长2.2%, 四季度增长1.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 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8%。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 能耗比上年下降3.7%。 分需求看,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4-01-21 09:30 根据有关资料,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如下: 表1:2013年GDP初步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568845 7.7第一产业56957 4.0农林牧渔业56957 4.0 第二产业2496847.8工业210689 7.6 建筑业38995 9.5 第三产业262204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27283 7.2 业 批发和零售业55672 10.3 住宿和餐饮业11494 5.3 金融业33535 10.1 房地产业33295 6.6 其他服务业100925 7.7 注: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表2:GDP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2011年1季度 2.3 2季度 2.5 3季度 2.2 4季度 1.8 2012年1季度 1.4 2季度 2.1 3季度 2.0 4季度 1.9 2013年1季度 1.5 2季度 1.8

3季度 2.2 4季度 1.8 注: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季度GDP核算说明 我国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采用累计核算方式,1-4季度GDP 初步核算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因此本说明也适用于年度GDP初步核算。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基本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数据 初步核算,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3646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 按年平均汇率(1美元=6.1428元)测算,2014年中国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0.3611万亿美元。按照年平均人口计算,2014年中国大陆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46652元,约合7595美元。(2013年年末人口为13.6072亿,2014年年末人口为13.6782亿,年中人口约为13.6427亿) 2014年中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又一个“10万亿美元俱乐部”成员。同时,中国GDP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据统计,1998年我国GDP为8.4万多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突破2万亿美元;2009年达到5万亿美元。从跨入GDP万亿美元俱乐部到成功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我国用时16年。相比之下,美国196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早

于中国29年;而到2000年才达到10万亿美元,从1万亿到10万亿,美国用时31年。据有关预测,2014年日本GDP大约4.8万亿美元,不及中国的一半。图表:一张图读懂2014中国经济年报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 万吨,增长3.6%;早稻产量3401万吨,下降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长0.1%。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全年棉花产量616万吨,比上年下降2.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 二、工业生产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9%,集体企业增长1.7%,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中部地区增长8.4%,西部地区增长10.6%。分产品看,464种产品中有32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8%。规模以上工业企

2014年中国GDP总量

2014年中国GDP总量,2013-2060年中国GDP,美国GDP,日本GDP,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预测排名 2012年中国GDP总量:519322亿元,人均GDP:38852元 USD$83492.283亿美元(1月18日公布2012年GDP) 2013年中国GDP总量:588019亿元,人均GDP:43992元 USD$94994.9919亿美元(12月19日修正2013年GDP) 2014年中国GDP总量:636463亿元,人均GDP:47902元 USD$102821.1632亿美元(2014年1月20日发布) 2015年中国GDP:687380亿元,人均GDP:54721元 USD$110867.7419亿美元,人均8172美元 2016年中国GDP:741339亿元,人均GDP:58525元 USD$119570.8065亿美元,人均8752美元 2017年中国GDP:798422亿元,人均GDP:62506元 USD$128777.7419亿美元,人均9361美元 2018年中国GDP:858703亿元,人均GDP:66665元 USD$138500.4839亿美元,人均9998美元 2019年中国GDP:922247亿元,人均GDP:71001元 USD$148749.5161亿美元,人均10663美元 2020年中国GDP:989110亿元,人均GDP:75514元 USD$159533.871亿美元,人均11356美元 2021年中国GDP:1059337亿元,人均GDP:80201元 USD$170860.8065亿美元,人均12078美元 2022年中国GDP:1132961亿元,人均GDP:85059元 USD$182735.6452亿美元,人均12828美元 2023年中国GDP:1210002亿元,人均GDP:90085元 USD$195161.6129亿美元,人均13605美元 2024年中国GDP:1290467亿元,人均GDP:95274元 USD$208139.8387亿美元,人均14409美元 2025年中国GDP:1374347亿元,人均GDP:100620元 USD$221668.871亿美元,人均15239美元 2026年中国GDP:1461618亿元,人均GDP:106116元 USD$235744.8387亿美元,人均16094美元 2027年中国GDP:1552238亿元,人均GDP:111754元 USD$250360.9677亿美元,人均16973美元 2028年中国GDP:1646148亿元,人均GDP:117525元 USD$265507.7419亿美元,人均17874美元 2029年中国GDP:1743271亿元,人均GDP:123419元 USD$281172.7419亿美元,人均18797美元 2030年中国GDP:1843509亿元,人均GDP:129425元 USD$297340.1613亿美元,人均19740美元 2031年中国GDP:1946746亿元,人均GDP:135530元 USD$313991.2903亿美元,人均20700美元

2014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数据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gdp总量预示2015经济新常态

2014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形势gdp总量预示2015经济新常态 来源:十大品牌网发布:SD772[2015-01-20 10:44:43]进入栏目 5 【摘要】2014中国GDP总量达到636463亿元,同比增长7.4%,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首次对外公布了2014年GDP中国经济数据,gdp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来的新低,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2014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在新常态下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专题:gdp中国经济经济数据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全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其中,夏粮产量13660万吨,增长3.6%;早稻产量3401万吨,下降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增长0.1%。谷物产量55727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全年棉花产量616万吨,比上年下降2.2%。

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指数与投资额的关系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建模B》 第四次论文 组员:赵诣 20122641 雷翕茜 20122624 王伟清 20122628 教师:梁涛 教学班号: 4 2015年06月

投资额与国民经济 摘要 本文首先利用了互联网数据,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由于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许多经济变量均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同一变量的顺序观测值之间可能出现自相关。本文用D-W检验诊断数据不存在自相关现象,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对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之及物价指数的关系,最终根据现行预测了未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其次,本文选择了国民经济的一个方面——房地产方面,通过房地产投资额和房地产投资额年增长比率这两个指标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进行分析。建立模型,利用计算机Matlab定量评估投资额对GDP的影响,最后还对其惊醒了平稳性ADF 检验,协整分析,物差修正和Granger因果检验。较为有依据地定量评估了房地产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回归模型房地产

1、问题重述 问题一:利用互联网数据,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问题二:选择国民经济的某个方面,如铁路建设、房地产,建立模型定量评估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问题分析 问题一: 第一问要求研究四川地区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关系,并对未来国民生产总值及物价指数的估计预测未来的实际投资额。 数据是以时间为序的,称时间序列数据。由于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许多经济变量均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前期的投资额对后期投资额一般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这样的时间序列数据中,同一变量的顺序观测值之间的出现相关现象(称自相关)是很自然的。然而,一旦数据中存在这种自相关序列,如果仍采用普通的回归模型直接处理,将会出现不良后果,其预测也会失去意义,为此,我们必须诊断数据是否存在自相关,如果存在,就要考虑自相关关系,建立新的回归模型。 问题二: 第二问要求选取国民经济的某个方面,从而建立评估模型,评估投资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里选取房地产方面。房地产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将资本投入房地产经济活动中,投放一定的货币或实物,用以开发经营房地产事业,以获取最大化利润的经济行为。它是整个国民经济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地产投资既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需求,又能反映下一个时期的供给。而房地产投资规模则是衡量一定范围和时期内房地产投资是否合理的重要方面,也是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重要标准。当投资规模不足时,就会造成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而当投资规模过大时,又会造成社会供过于求,会延长投资周期,增加一些原本不必要的投资成本。 本文通过房地产投资额和房地产投资额年增长比率这两个指标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进行分析。 3、模型假设与约定 1.四川省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和物价的相关数据是以时间为序的,即为时间序列数据。 2.全国房地产投资额、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时间为序的,即为时间序列数据。 3. 4、符号说明及名词定义 t y :第t 年的投资额 t x 1:第t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t x 2:第t 年的物价指数

2014年中国GDP增长7.4% 突破10万亿美元

2014年中国GDP增长7.4% 突破10万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数据,经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四季度增长7.3%(四季度环比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三问2014年GDP 怎么看中国成为第二个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 为世界经济创造新机遇 中国政府20日公布了初步核算的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GDP比上年增长7.4%,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 更重要的是,以“提质增效”为显着特征的10万亿美元级中国经济体,将更加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为世界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东半球首个突破10万亿美元GDP大关的国家,中国经济规模与效应的迅速扩大、提升,将比之前崛起的日本等国家,更加深刻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邹东涛表示,超10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超10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7%以上稳步增长的经济速度,中国经济越往前发展,就越能产生更大动能,推动世界往前发展。 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中国正以强大经济实力,推进区域合作和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情况

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 算情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1-21 09:30 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和国民经济核算方法,2014年1-4季度我国GDP初步核 算结果如下: 表1:2014年1-4季度GDP初步核算数据 绝对额(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GDP6364637.4 第一产业58332 4.1 第二产业2713927.3 第三产业3067398.1 农林牧渔业60151 4.2 工业227991 7.0 建筑业44725 8.9 批发和零售业62216 9.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28750 7.0 业 住宿和餐饮业11199 6.2 金融业46954 10.2 房地产业38167 2.3 其他服务业116311 8.8 注:1.绝对额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2.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3.行业分类采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表2:GDP环比和同比增长速度 GDP环比增长速度(%)GDP同比增长速度(%)2013年1季度 1.7 7.8 2季度 1.8 7.5 3季度 2.3 7.9

4季度 1.8 7.6 2014年1季度 1.6 7.4 2季度 1.9 7.5 3季度 1.9 7.3 4季度 1.5 7.3 注:1.环比增长速度为经季节调整后与上一季度对比的增长速度; 2.同比增长速度为与上年同期对比的增长速度。 附注 1.季度GDP核算概述 1.1 基本概念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造价值的一种方法,即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在核算期内生产的总产品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得到增加值。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按照这种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相加得到。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三个部分。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排名城市2013年 GDP(亿元) 2014年 GDP(亿元) 所属 1 上海市21602.1 2 23560.94 (沪) 2 北京市19500.60 21330.80 (京) 3 广州市15420.1 4 16706.87 (广东1) 4 深圳市14500.23 16001.98 (广东2) 5 天津市14370.1 6 15722.4 7 (津) 6 重庆市12656.69 14265.40 (渝) 7 苏州市13015.70 13760.89 (江苏1) 8 武汉市9051.27 10069.48 (湖北1) 9 成都市9108.89 10056.60 (四川1) 10 杭州市8343.52 9201.16 (浙江1) 11 南京市8011.78 8820.75 (江苏3) 12 青岛市8006.60 8692.10 (山东1) 13 无锡市8070.18 8205.31 (江苏2) 14 长沙市7153.13 7824.81 (湖南1) 15 大连市7650.80 7655.60 (辽宁1) 16 佛山市7010.17 7603.28 (广东3) 17 宁波市7128.90 7602.51 (浙江2) 18 沈阳市7223.70 7589.00 (辽宁2) 19 郑州市6201.90 6782.98 (河南1) 20 唐山市6121.20 6225.30 (河北1) 21 烟台市5613.87 6002.08 (山东2) 22 东莞市5490.02 5881.18 (广东4) 23 济南市5230.19 5770.60 (山东3) 24 泉州市5218.00 5733.36 (福建1) 25 南通市5038.89 5652.69 (江苏4)

全国GDP平减指数1978-2011年

国内生产国内生产 总 值年 份总值指数 当年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名义GDP (1978年=100) 19783645.21978100.019783645.21978100.000519794062.61979107.619793922.2351979103.578219804545.61980116.019804228.728 1980107.493919814891.61981122.119814450.4451981109.911719825323.41982133.119824853.5161982109.680319835962.71983147.619835380.2671983110.824519847208.11984170.019846196.7771984116.319419859016.01985192.919857031.2471985128.2281198610275.21986210.019867653.2581986134.2589198712058.61987234.319878539.7551987141.2056198815042.81988260.719889503.0891988158.294198916992.31989271.319899889.2191989171.8267199018667.81990281.7199010268.871990181.7905199121781.51991307.6199111211.441991194.2792199226923.51992351.4199212808.031992210.2078199335333.91993400.4199314596.581993242.0698199448197.91994452.8199416505.921994292.0035199560793.71995502.3199518309.181995332.0395199671176.61996552.6199620141.661996353.3799199778973.01997603.9199722014.241997358.7361199884402.31998651.2199823738.691998355.5473199989677.11999700.9199925547.541999351.0203200099214.62000759.9200027701.532000358.15562001109655.22001823.020*******.842001365.5072002120332.72002897.8200232725.542002367.70272003135822.82003987.8200336006.42003377.21842004159878.320041087.4200439637.662004403.34962005184937.420051210.4200544120.692005419.16252006216314.420061363.8200649713.662006435.12072007265810.320071557.020*******.312007468.35262008314045.420081707.020*******.42008504.71442009340902.820091864.3200967955.692009501.65452010401512.820102059.020*******.022010534.9582011 472881.6 2011 2250.4 2011 82031.04 2011 576.4666 年 份 GDP平减指数 实际GDP

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厦门大学2008、2014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经济体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西安交通大学2005研) 答: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GDP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由本国国民所创造,都被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NP按国民原则进行统计,凡是本国国民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是指本国生产要素在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收入减去本国付给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国外要素支付净额获得:GDP=GNP-NFP。 3.潜在的GDP(potential GDP)(上海大学2002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研)答:目前学术界对于潜在的GDP的界定还不尽一致:有的按凯恩斯理论来定义,有的按新古典理论来界定。学术界一般采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利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时所给出的定义,即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水平下,使用最佳可利用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入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力的利用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生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的GDP不是一个实际产出量。一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口。潜在产出由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潜在的GDP的估算方法较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现实产出的时间序列性质出发,借助一些计量分析工具对现实产出直接进行处理从而给出潜在产出的估算,如消除趋势法、增长率推算法;另一类是生产函数法。前一类方法估算过程简便,考虑的因素较少,但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潜在产出的供给面特征。而生产函数法则较为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要素利用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但估算过程较为复杂。 4.国民收入(西安交通大学2001研) 答: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