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号作用及练习(附答案)

引号作用及练习(附答案)
引号作用及练习(附答案)

引号作用: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着重论述

C 表示特定称谓

D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E 表示讽刺或否定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10、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12、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1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14、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15、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16、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17、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8、你可真是我的“祖宗”阿!()

19、“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0、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叫“迷惑洞”。()

21、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2、像你这样的“干净人”可真少见!()

23、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24、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的美誉。()

2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26、鬼子来“扫荡”了。( )

27、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

2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

29、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

30、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

3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3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

33、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

34、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

35、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

36、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

37、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

38、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

39、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答案

1、特定称谓;

2、表示强调;

3、特殊含义;

4、特殊含义;

5、直接引用;

6、特定称谓;

7、特殊含义

8、表示强调;9、否定讽刺;10、表示强调;11、特殊含义;12、直接引用;13、表示强调;14、否定讽刺;15、直接引用;16、表示强调;17、否定讽刺;18、否定讽刺;19、直接引用;20、表示强调;21、直接引用;22、否定讽刺;23、特定称谓;24、特定称谓;

25、直接引用;26、表示强调;27、直接引用;28、表示强调;29、直接引用;30、表示强调;31、特定称谓;32、特定称谓;33、表示强调;34、直接引用;35、直接引用;36、直接引用;37、表示强调;38、特殊含义;39、特定称谓。

2020届中考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引号

中考语文常用标点符号用法:引号 引号 四个蝌蚪真奇妙,前揽后抱是引号。 人物语言引在内,别人文句用它标。 基本用法 1. 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示例: 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需要强调的内容。 示例: 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3. 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示例: 电视被称作“第九艺术”。 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4. 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示例: 他问:“老师,‘七月流火’是什么意思? 5. 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 示例: 我曾在报纸上看到这样谈幸福:“幸福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幸福是知

道自己擅长什么和不擅长什么……幸福是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6. 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和节日一起标引。 示例: “5·12”汶川大地震。 “五四”以来的话剧,是我国戏剧中的新形式。 纪年“五四运动”90周年。 常见错误 1. 滥用引号。词语没有特殊含义,随便加上了引号。 如:樱花飘落时,就像漫天的“雪花”在飞舞。(句中的引号应去掉) 2. 引号前后相关的标点处理错误。 如: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可改作:①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②常言说得好:“无酒不成宴。”酒的选择非常关键,因为它最能调动人的激情。)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 ’ ”。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引号的作用,并举例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有时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例如:“如浴春风”,唔,让人开怀令人奋发的春风啊! 使用引号应注意 ①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灌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灌肉七斤油’啊。” ②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例如: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④如果引文连着有好几段,每段开头都应用一个前引号,直到最后一段的末了才用一个后引号。 ⑤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教学博苑 05-14 0956 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引号本身的用法并不难,“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用引号标示”(《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834 - 1995 )。难就难在前引号前用什么标点符号,后引号下标点符号的有无及位置——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下面分两种情况来谈。 一、对话中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对话中前引号前的标点符号,根据提示语(对话中提示说话的人及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神态、心理等的话)的位置不同而不同。提示语的位置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 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前,提示语下(前引号前)用冒号。例如: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沈从文《边城》) 2. 提示语在中间 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下用逗号,有时也可用句号。例如: “她么?”卫老婆子高兴的说,“现在是交了好运了。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墺的贺老六的,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鲁迅《祝福》)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鲁迅《祝福》)

提示语在中间,但提示语下用句号,表示两组引号内是同一说话人,但不是同一话题。 3. 提示语在后 提示语在后,提示语下用句号。例如: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鲁迅《祝福》) 4. 提示语省略 提示语省略,是在上下文里对说话人交代得很清楚,不至于引起阅读障碍的情况下,使行文简洁的一种手段。例如: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鲁迅《祝福》) 对话中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都在引号内,一般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也有特殊情况用逗号的,这在前文的引例里一见可知。 二 . 引用中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 引用有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引用的不同,引号前后的标点符号也不相同。 l. 直接引用 直接引用,引导前后的标点符号,与对话中的提示语位置在前的标点符号一致:前引号前用冒号,后引号下的标点符号一定是在引号内。例如: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体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标点符号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l5834 - 1995 ) 盛产荔枝的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口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引号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1、表示引语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表示否定和讽刺 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请对照引号的作用,在括号里写上相应的字母。 1、他是镇上的孩子头,带他们玩“打仗”……() 2、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哈克。()

3、他就成了无依无靠的、游手好闲的“野孩子”。() 4、汤姆和乔奇带着从家里“偷”来的食物…… () 5、这里荒无人烟,成了三个“小海盗”的快乐大本营。() 10条回答 2011-06-14 20:01热心网友 概括起来说,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 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6.鲁滨孙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联系生活 实际写一写。 我们应该抓紧在校学习的这一段黄金时光,强健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意志,丰富 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从而大大增强我 们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相信今后我们无 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靠我 们坚韧不拔的毅力,靠我们学到的科学文化知 识。 预防余震,学习知识: 地震来,忌外跑,三角地,就近找;家首先,卫生间,次安全,厨房间,第三名,承重墙,第四名,实木(铁制)床。办公室,君莫忘,最安全,电梯旁,混凝土,有保障;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引号的四种用法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引号主要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从以上四种用法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第四种用法实际上是形式上(格式上)的差别,而不是意义上的差别。 这样引号的用法主要只有三种: 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

象。 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这是引号最基本的用法,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等。 例如: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卢沟桥烽火》)这句话中引号的用法就是引用他人说的话。但引号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天游峰的扫路人》) 3.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在闹“能源危机”。(《海洋——21世纪的希望》)在这些句子中,“合作”、“能源危机”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2.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夜晚的实验》) 3. 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明天,我们毕业》)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标点的使用(引号)

引号(“”) 引号是一种标志性符号,它标志文中引用部分。例如: 1.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小学《语文》第十册《田忌赛马》) 2.作者写道:“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就是对鸟动态的描写。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3.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 例1引号中引括的是田忌的话;例2引号引括了《鸟的天堂》的原文;例3中,第一和第二组引号引的是喻指雪的词语,第三组引号引的是一句谚语。 引号有以下几种具体用法。 一、标明人物的话或引用别的文章的语句。像例1例2就是这种用法。 二、标明特殊的词语,像讽刺语、反语、双关语、成语、谚语、俗语、象声词、音译词、专有名词等等。 例3的第三组引号引括的就是谚语。再如: 4.把我们看过的有意义的图书捐出来,寄给在“希望小学”读书的伙伴们。(小学《语文》第十册《基础训练1》) 5.“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毛泽东:《组织起来》) 6.人,岂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小学《语文》第十册《革命烈士诗两首》) 7.“咚咚”的驼铃声伴来了拉水的勒勒车,赶车的是一个小姑娘。 (小学《语文》第八册《中国石》)

例4的引号引括的是专有名词;例5的引号引括的是一句俗语;例6的引号引括的是反语;例7的引号引括的是象声词。 三、标明节日、纪念日、简称等。例如: 8.“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怎样才能过得更有意义呢?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基础训练5》) 9.蒋介石来到上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支持下,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小学《社会》第四册) 10.东北林区还有著名的“三宝”,它们是人参、鹿茸和貂皮。 (小学《社会》第五册) 例8的引号引括的是儿童节;例9引号引括的是一个纪念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大屠杀,历史上称它为反革命政变;例10引号引括的是人参、鹿茸和貂皮的简称。 四、标明需要特别论述的对象。例如: 11.……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12.“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不仅是志愿军的肺腑之言,也是朝鲜人民的心声。 (小学《语文》第九册《写文章要有中心》) 这两例中引号引括的就是重点论述的对象,例11是一种读书方法,例12是一句感情强烈的话。 五、用来标明绰号(外号)、特殊事物名等。例如: 13.不好!“小芦花”和“猫头鹰”卡在门口了。 (小学《语文》第六册《今天我喂鸡》) 14.“电脑”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又是那么陌生。 (小学《语文》第十册《我的新朋友──电脑》) 15.我们还观看了“军舰发射鱼雷”“飞机打气球”等好多项精彩表演,都有趣极了。 (小学《语文》第七册《一次科技活动》)

引号的作用 特殊含义”与“特定称谓”的区别

概括起来说,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 三、表示特殊含义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四、表示讽刺或反语。 区别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比如: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举例: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想起前两天学校举行了“芬达杯”红领巾唱红歌的比赛,巨型的海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就借此引导孩子们发现。于是在分辨书本上四句引号作用后,我又作了拓展:昨天我们看到海报上

的“芬达杯”用了引号,这个引号有什么作用呀学生说,这个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因为是芬达饮料赞助的,所以用他们公司的名字冠名。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顺势总结:“是啊,像这样表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就是引号特定称谓的用法,像我们昨天举行了主题班会:《走进“红十字”》。其中‘红十字’用上了引号,这个引号就起到——”学生异口同声:“特定称谓”。机智的老师又荡开一笔:“如果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学生心领神会:“特殊含义”。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3、即前者的词意并未改变,但后者的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引号的用法有三种: 一、引号最基本的用法是引用。引用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是把人所说的话完整地记录下来。分三种情形。例如: 1) 他吃吃地说:“你怎么了?你怎么了?” 2)“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②“我十分满意!” 3)“怕什么!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③ 说明:上述三个例句中的①②③处分别用冒号、逗号和句号,这是由引号所引发的固定搭配,不能变动。间接引用是把某人的原话非正式地、不完整地、随语意拈来放在自己的话中的引用。这类引述如果不作明白交代,就很难发现它是引用。例如: 4)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岂但“你管得着吗”,而且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 5)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由4)、5)、6)我们可以看出,跟引回号在一起的句号或逗号,都要放到引回号之后。如此相对照,直接引用是完整地明引某人原文,句号或逗号等打在引回号之前。 二、还具有强调的作用(着重论述的对象) 例如:7)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8)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三、引号还有反语(具有特殊含意的词语)的效果,用来表示讽刺和嘲笑。 例如:9)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0)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例9中的引号,表明秩序是不合理,文明是自我标榜,其实一点也不文明,用的是反话正说,具有嘲笑的客观效果。 例10这句中的“聪明人”具有聪明过头了这样的特殊含意。 此外,如果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边用单引号。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双引号用法的举例 说说下列双引号的用法。 1、直接引用 2、特殊含义 3、强调意思 4、特定称谓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1 )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 ( 2 ) 3、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 ) 4、鬼子来“扫荡”了。( 2 )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 )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1 )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 4 ) 8、大家采集“茅茅针”。( 4 ) 9、说“认识”,其实我并不理解他。( 2 )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1、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 ) 1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 ) 1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2 ) 14、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1 ) 15、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3 )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4 )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 )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3 )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1 )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1 )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1 )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3 )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2 )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3 )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3)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3) 26、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4)

标点符号复习(引号的用法复习、省略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复习(引号、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 标点符号练习:引号的用法练习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一) 1“说”字在前面,“说”字后面用冒号,所说的话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一句话意思没有说完时,就用逗号,意思说完了,就用句号(问号、感叹号)。 例:大树说:“来吧,孩子……你会很快活的!” 练习: 大树高兴地摇晃着肢体,对孩子说来吧,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你会很快活的! 2“说”字在中间时,前面的话用引号,“说”字后面用逗号,后面的话还用引号,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已经大了,不爱爬树玩了,”孩子说,“我想买些好玩儿的东西。 我需要钱。你能给我一点儿钱吗?” 练习: 很抱歉大树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苹果,把它们拿去吧,孩子3“说”字在句尾时,“说”后用句号。前面的话用引号引起来,引号里的话中标点用法同第一种情况。 例:“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练习: 我很疲倦,爬也爬不动了孩子说 综合练习题: 1.[“]非常抱歉,孩子[,][”]大树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 2.[“]我没有苹果了[!][”] [“]我的牙齿已经老化,吃不动苹果了[。][”]孩子说[。] 3.[“]我没有枝条了[,][”]大树说[,][“]你没法儿在上面荡秋千了[!][”] [“]我太老了,不能再荡秋千了[!][”]孩子说[。] 4.[“]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孩子说[,][“]只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我太累了[!][”] [“]那好吧[,][”]大树说[,]它尽量把身子挺高。[“]你看,我这个老树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来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学习运用引号的练习(二) 引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引号的作用同步练习

引号的作用同步练习 引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突出强调 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 ④表示特定称谓 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 3、“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 4、罪恶的子弹还要挟着“和平之花”。( ) 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 6、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 7、鲸鱼的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 8、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 9、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 10、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 11、石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2、贺捷生奶奶居然可以“走”完长征,十分了不起。() 13、春天,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啼叫着。() 14、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 15、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 16、我问布谷鸟:“你做些什么?”() 17、听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 18、我多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19、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20、我们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 21、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22、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 23、富兰克林还发明了“避雷针”。() 24、这里关在“笼子”里的不是动物,而是游人!() 25、“斑马!斑马!”阿里指着右前方喊起来。() 26、人们把狮子称为“百兽之王”。( )

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以前的说法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现在看来这些都应该归结到”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来。因为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 例: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其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标点符号占格方法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在稿纸中的占格方法 一、使用标点符号,不仅要掌握它们的用法,还要注意它们的规范书写。 1、凡是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都应该在稿纸上占一方格,写在方格的左方,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①句号、逗号、顿号约占四分之一方格,居左偏下。 ②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约占二分之一方格。 2、标号大致分为两类,一般都占两格。 ①引号、括号和书名号都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标在文字的前后,并各占一格。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②省略号的六个圆点、破折号的一直横都占两个方格,上下位置居中,中间不能断开。 3、标点符号的转行 ①点号的功能是表示语气和停顿,必须紧接在原语句后面,如已写到一行的最后一格,应把标点贴着格的框线挤着写下去,不能提行写在下一行的开头。 ②破折号和省略号可以放在一行开头,但不可分开写在一行末尾和下一行开头两处。 ③引号和括号的前半可以放在一行开头,但不能放在上一行的末尾;它们的后半可以放在一行末尾,但不能放在下一行开头。 二、标点符号的对话 小明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就数起数来:“一、二、三……”数着数着,隐约听见有谁在低声说话,再仔细一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作文本里的标点符号在对话。 “咱们兄弟在一篇作文中会齐,这还是第一次。”句号说。 “小明真了不起!”叹号表扬说。 “咱们该出现的时候都出现了,但是小明把咱们摆放的位置是否合适呢?”问号若有所思地问。 经问号这么一提醒,标点兄弟可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冒号首先开了腔:“咱们兄弟多

数不能占据每行的第一格,只有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破折号、连接号和省略号才可以,小明不懂这一点,把咱们不少兄弟放在第一格了。” “要是这么说,我也有意见可提。”逗号也发了言,“在方格里,咱们兄弟多数应占左下角,就是把一个方格分成田字格,只能占左下边那四分之一。” “你说多数占左下角,这‘多数’指的是哪些兄弟?”问号问道。 “我!我!”还没等逗号回答,句号、叹号、分号、冒号、顿号都抢着说。逗号对问号说:“还有你和我!” “那么‘少数’应占什么位置?”问号又发问了。 “我占中间。”间隔号说。 “我也占中间,不过要占两格。”破折号说。 “我和破折号不同,只占一格。”连接号说。 “我也占中间,占两格。”省略号说,“我是六个圆点,多了少了都不是我。” “我的前一部分占前一格右侧的中间,后半部分占后一格左侧的中间。”书名号说。“我也是这样。”括号接着说。 引号听了之后说:“我和你们俩不一样,我的前一部分占前一格的右上方,我的后半部分占后一格的左上方。如果我的后半部分的前面有咱们兄弟,那兄弟占格子的左下方,我占格子的右上方;要是兄弟占格子的中间,我则占下一格子的左上方。” 接着是着重号发言,不过它说些什么,小明渐渐就听不清了…… 中考标点符号专题座谈

引号作用及练习(附答案)

引号作用: A 表示直接引用 B 表示着重论述 C 表示特定称谓 D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E 表示讽刺或否定 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6、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7、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8、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9、德国有个林务官,刚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 10、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11、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12、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 13、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老话确实讲得不错,真是“恩将仇报”。() 14、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15、这是我们组办的“热爱大自然”的手抄报。() 16、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17、人们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18、你可真是我的“祖宗”阿!() 19、“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0、拐弯的地方挖了一些岔道,叫“迷惑洞”。() 21、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2、像你这样的“干净人”可真少见!() 23、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 24、荷兰获得了“欧洲花园”的美誉。() 25、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 26、鬼子来“扫荡”了。( ) 27、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 ) 2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 ) 29、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 ) 30、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 ) 31、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 3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 33、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 34、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 35、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 ) 36、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 ) 37、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 ) 38、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 39、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

(完整版)小学语文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引号的用法及举例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引号的用法有四种: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即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引号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例如: 1、“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卢沟桥烽火》) 2、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克隆之谜》) (二)、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在行文时,有时为了强调、突出论述的对象,也需要加上引号。 例如: 1、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学会合作》) 2、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早》) 3、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海伦·凯勒》) 在这些句子中,“合作、”早“、”泥土“、”种子“都是这些句子所着重论述的对象。有的老师认为第3句中的”泥土“、”种子“加上引号是表示引用,引用海伦学会的单词。实际上前文已经说过,引用是直接引用他人的话,或者是格言、诗词、歌词等,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 这里也有一种特殊情况,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引号都是表示特定称谓。例如: 1、”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卢沟桥烽火》) 2、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人类的”老师“》)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说明:”活菩萨“在这里并不是指活着的菩萨,而是指具有菩萨一样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的人。”中日友谊的使者“显然也不是指奉命出使中日,缔结友谊的人,而是指聂荣臻将军像使者一样架起了中日友谊的桥梁,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 所以说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了不同于原来意思的新的含义。此外,课本中有几个例子特别容易引起混淆、争议,因此单独列出来作一个详细的说明。 1、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詹天佑》) 说明:这里的”人“字加引号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比喻手法,即形象化地将铁路的形状比喻成为像个”人“字。

双引号的用法及举例

双引号用法: A直接引用 B特殊含义 C强调意思 D特定称谓 E反语或讽刺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直接引用) 2.黄河近2000年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特殊含义) 3.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特殊含义) 4.鬼子来"扫荡"了。(特殊含义) 5.爸爸一定送你一顶"蓝盔"。(特殊含义) 6.我看见了"雨后春笋"的画面。(直接引用) 7.荷兰有"欧洲花园","花卉王国"的美誉。(特定称谓) 8.说"认识",其实我并不了解他。(强调意思) 9.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特定称谓) 10.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强调意思) 1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特定含义) 12.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特殊含义) 13.巨兽和小鸟从表面看来,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直接引用) 14.百舌鸟和金黄鼠是一对"好朋友"。(强调意思) 15.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特定称谓) 16.那"鸟有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特定称谓) 17.巨人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强调意思) 18.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直接引用) 19.人们用"杏林春满"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直接引用) 20.让我们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名言吧!(直接引用) 21.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强调意思) 22.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特殊含义) 23.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强调意思) 24.我喜欢花港,更喜欢“泉白如玉”的玉泉。(强调意思) 25.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特殊含义) 26. 掩着耳朵去偷铃,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反语或讽刺)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引号的作用有四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 三、表示特殊含义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 四、表示讽刺或反语。 区别特定称谓和特殊含义: “特定称谓”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代指某一事物或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等。比如: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而“特殊含义”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另外的意思,或产生了新的意思。比如: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特定称谓与其表达的意思有相通之处;特殊含义与其表达词语的本义完全不一样,所以称为“特殊”含义。 举例: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时想起前两天学校举行了“芬达杯”红领巾唱红歌的比赛,巨型的海报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就借此引导孩子们发现。于是在分辨书本上四句引号作用后,我又作了拓展:昨天我们看到海报上的“芬达杯”用了引号,这个引号有什么作用呀?学生说,这个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因为是芬达饮料赞助的,所以用他们公司的名字冠名。老师表扬了这个孩子,顺势总结:“是啊,像这样表示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就是引号特定称谓的用法,像我们昨天举行了主题班会:《走进“红十字”》。其中‘红十字’用上了引号,这个引号就起到——”学生异口同声:“特定称谓”。机智的老师又荡开一笔:“如果引号中的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学生心领神会:“特殊含义”。 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和特殊含义时的区别是: 1、引号在表示特定的称谓时,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 2、引号在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时,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3、即前者的词意并未改变,但后者的词意已经发生了改变,具有了不同于原意的新的含义。 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在行文时,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例如: 1、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海伦?凯勒》) 说明:在这里,并不是说手指真的会说话了,而是指海伦学会了摸读盲文和用盲文与他人交流。 2、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他心中“看”到的世界。(《海伦?凯勒》) 说明:这里的“看”并不是指真的用眼睛看到了什么,而是指海伦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和想象。 3、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夜晚的实验》) 说明:“瞎子”本来的意思是指双目失明的人,在这里是指被蒙上眼睛的蝙蝠。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引号的作用有三种: 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如: “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草地夜行》) 这里有两个“要记住革命”,第一个用了引号,是引用老红军说过的话;第二个没用引号,是表示“我”的决心。 二、表示特定的称谓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时,多用引号标明。如: 我们的“大蜻蜓”已经稳稳当当地飞上了天空。(《放风筝》) 句中的引号,表示它不是真的大蜻蜓,而是形状像蜻蜓的风筝。又如: 蚕儿要“上山”了。(《春蚕》) 这儿的“上山”用引号,表明它是有特定意义的词语,特指蚕爬上稻草杆子上,准备吐丝结茧。 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如: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革命烈士诗二首》)这里的引号,表示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自由。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它在标点符号中属于标号。一般用法有下列几种: 一、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 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