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xx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____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2007至____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1 / 14

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____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____年)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

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负荷后2h血糖(2hPG)。

(二)、高危人群筛查

1、成年人(>18岁)高危人群定义:有糖调节受损史、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BMI >/m2)、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有巨大儿(出生体重>)生产史、妊娠糖尿病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糖皮质激素诱发糖尿病病史者、BMI>/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静坐生活方式者。

2、儿童和青少年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定义:在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超重(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85百分位)或肥胖(BMI>相应年龄、性别的第95百分位)且合并下列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

2 / 14

①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②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

③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3、肥胖定义: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的指标,BMI=体重/身高2(kg/m2),BMI>/m2即为超重,>/m2为肥胖。

4、筛查方法和频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方法推荐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检查FPG和2 hPG)。如检测OGTT有困难,可筛查FPG。但是仅筛查FPG,会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OGTT结果正常,3年后应重复检查。

糖尿病风险评分(评分表如下)超过25分者,建议到有条件检测的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定是否有糖尿病。

表2 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三)、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应依据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检

测结果。若无特殊提示,文中所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值。

目前,我国采用WHO(____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糖代谢状态分类标准(

3、4)和糖尿病的分型体系。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或75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值可以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FPG及OGTT后2hPG值。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是正常血糖状态与糖尿病之间的一

种中间代谢状态。IFG定义为FPG升高,即FPG在6.1-7.0mmol/L之

间同时2hPG<7.8mmol/L。IGT则定义为2hPG升高,2hPG在

7.8-11.1mmol/L之间,同时FPG<7.0mmol/L。建议已达到IFG的人群,应行OGTT检查,以增加糖尿病的诊断率。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HbA1c检查,鉴于Hb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故2013版《中国3 / 14

2型糖尿病指南》不推荐在我国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但可做为糖尿病诊断的参考和血糖控制的检测指标。

表3 糖代谢状态分类(WHO,____年)

注:IFG和IGT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即糖尿病前期)

表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注:空腹状态指至少禁食8 h;随机血糖指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异常(IGT)。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以确定糖代谢状态。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四)、糖尿病的评估

1、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计算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2、化验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甘油三酯、总胆固醇、HDL-C、LDL-C、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HbAlc。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育龄妇女应测定血清TSH,部分项目可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若无条件可转至上级医院进行。

3、特殊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和神经病变、大血管病变相关检查。若条件允许,应检测尿白蛋白/尿肌酐比。部分项目可在基层医疗机构检测(有检测条件并按规定参加质控)。若无条件可转至上级医院进行。

四、糖尿病的治疗

(一)、糖尿病的控制目标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有一个总的综合控制目标,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应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科学、合理、基于循证医学的综合性治疗策略,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凝、控制体重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治疗措施。中国2型糖尿病的一般控制目标见

5。

4 / 14

表5 中国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二)、糖尿病的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以方便、可及、适用、价廉效优为主要原则,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治疗方案对患者的便利性及可操作性,有利于患者依从性的提高及社区日常管理的可持续性。具体药物治疗方案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____

年版)》。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的绝对缺乏,除生活方式干预之外,同时治疗上必须采用一日多次的胰岛素治疗,通常可以使用3次短效胰岛素或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联合基础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常需要多种治疗手段间的联合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该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开始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如果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不适合二甲双胍治疗者可选择α-糖苷酶

抑制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则可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分泌剂、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二线治疗)。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

服药间的联合治疗。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或采用3种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可用于三线治疗。如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与口服药联合治疗控制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和

多次胰岛素治疗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1、单药治疗

(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用药,如无禁

忌证且能耐受药物者,二甲双胍应贯穿全程治疗。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从小剂量开始并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双胍类药物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清肌5 / 14

酐水平男性>1.5 mg/dl(133μmol/L),女性>1.4 mg/dl(124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GFR)<45 ml/min、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在使用碘化造影剂进行造影检查时,应停用二甲双胍48小时。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以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磺脲类药物还可以导致体重增加。有肾功能轻度不全的患者,宜选择格列喹酮。患者依从性差时,建议每天只需服用1次的磺脲类药物。

(3)、格列奈类:餐时血糖调节剂。可在餐前即刻服用。格列奈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此类药物在肾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4)、α一糖苷酶抑制剂: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可与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或胰岛素等联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多等。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单独服用本类药物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如果出现低血糖,治疗时需口服葡萄糖。

(5)、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抑制剂):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

生的风险,也不增加体重。

(6)、噻唑烷二酮类(TZDs):体重增加和水肿是TZDs的常见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TZDs的使用还与骨折和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相关。有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5倍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的患者应禁用本类药物。

2、两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

联合原则:同一类药的不同药物之间应避免同时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可以两种联用,如需要也可2-3种联用。

3、胰岛素治疗

6 / 14

胰岛素作为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动物胰岛素(第l代胰岛素)、人胰岛素(第2代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第3代胰岛素);根据作用特点的差异,又可分为速效胰岛素、常规(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推荐采用人胰岛素;费用许可时,可用胰岛素类似物。动物胰岛素常用于糖尿病酮症等需静脉滴注胰岛素时。

表6 我国常用的降糖药物

注意事项:以上药物中,二甲双胍(片剂、胶囊)、格列本脲(片剂)、格列吡嗪(片剂)、格列美脲(片剂)、阿卡波糖(片剂、胶囊)为《国

家基本医药目录》(____年版)中的药品;也是《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____年版)中的药品。以上药物均可在各级医院使用,但是格列本脲、消渴丸使用时须注意低血糖事件发生;二甲双胍使用时须注意肝肾功能;罗格列酮使用时须注意心功能;列汀类和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相对用药安全,但是价格比较昂贵。

表7 常用胰岛素及其作用特点

注意事项:以上胰岛素中动物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短效、中效、预混30胰岛素)为《国家基本医药目录》(____年版)中药品;也是《安徽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____年版)中药品。以上胰岛素在各级医院均可使用,如条件许可建议优先选用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任何胰岛素在使用时须注意低血糖事件。

4、血压控制、血脂控制和阿司匹林的使用

已有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在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无论是采用单独的降压、调脂或阿司匹林治疗,还是上述手段的联合治疗,均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

在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中,采用降压措施,特别是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风险。

7 / 14

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和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个体化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同时采取降压、调脂(主

要是降低LDL-C)和应用阿司匹林的措施,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反复

发生和死亡的风险,并且降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五、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流程与双向转诊标准、各级医院服务对象

(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作用,指导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达到目标,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三)、双向转诊标准

糖尿病患者适时实施双向转诊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各自的优势。

1、上转至县级或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者。

(2)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3)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4)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5)有明确糖尿病家族史,至少2至3代。

(6)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随机血糖≥16.7mmol/L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确诊的糖尿病酮症;疑似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或乳酸性酸中毒)。

(7)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过一次严重低血糖(因意识及行为重度损害,

伴或不伴血糖<3.0mmol/L,需要他人帮助以补充碳水化合物、胰高血糖素或采取其它帮助恢复的措施)。

8 / 14

(8)血糖、血压和/或血脂不达标者:①血糖(FPG、餐后2h血糖或HbA)控制不达标(HbA>7.0%),需要调整治疗方案者:②血压控制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3月后血压>140/80mmHg:③血脂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6个月后LDL-C>2.6mmoL/L。

(9)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病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理有困难者。

(10)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糖尿病足)。

(11)血糖波动较大(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者。

(12)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13)糖尿病合并感染(除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外)、糖尿病合并其它内分泌疾病。

(14)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平稳,血糖、血脂等各项代谢指标达标,无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

者应每年由专科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15)糖尿病患者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HbA。

(1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判定认为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患者。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已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2)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

(3)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

(4)经调整治疗方案,血糖、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

9 / 14

①血糖达标:FPG<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OmmoL/L;

②血压达标:<140/80mmHg;

③血脂达标:LDL-C<2.6mmol/L。

(四)、各级医院服务对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接诊病情稳定的一般门诊病人以及与技术水平、设施设备条件相适应的病人,包含:

(1)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高危人群)。

①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计算BMI、腰围、血压和足背动脉搏动。

②化验检查:尿常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C、TG、LDL-C、HDL-C、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1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育龄妇女测定血清TSH及甲状腺自身抗体(如无条件检测转至县级或城市二级及以上

医院)。

③糖尿病风险评分。

(2)糖尿病的诊断由专科医生确诊和分型。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社区全科医生,具备糖尿病诊疗资质,也可在机构内根据患者健康评价结果作出诊断。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应及时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推荐初诊糖尿病患者至二级或以上医院内分泌专科或糖尿病专科医院(乡镇卫生院转至县级医院及以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至城市二级医院及以上医院)制定明确的治疗方案。依据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随访。教育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血糖测定的时间和频度,并做好记录。告知患者下次随诊的时间及注意事项。(3)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且无低血糖发生,可在胰岛素品种齐全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取药,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并监测血糖。(4)明确诊断、病情稳定,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复诊取药,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和血糖、血压及血脂等检测。

10 / 14

2、县级医院及城市二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急需紧急处理的一般急诊和病情较重的急、慢性病人、诊断治疗均有较大难度预后较差的病人,确诊慢性并发症且病情稳定的病人,包含:

(1)初次发现血糖异常。

(2)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3)糖尿病酮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血糖、血压和/或血脂不达标者:①血糖(FPG、餐2h血糖或HbA)控制不达标(7.0%140/80mmHg;③血脂不达标,调整治疗方案并规范治疗6个月后LDL-C>2.6mmoL/L。

(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或周围血管变)的筛查、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在社区处理有困难者。(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急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导致的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分级为Wagner2级)。建议参照相关学科指南就近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诊治。

(7)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平稳,血糖、血脂等各项代谢指标达标,无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者应每年由专科医师进行全面评估,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述患者在县级医院或城市二级医院如无专科医师或无条件处理者,可建议其转三级医院就诊。

3、三级医院就诊范围:主要接诊分型困难、疑难复杂病例和国家确定的重大疾病救治病例,包含:

(1)初次发现血糖升高,拟明确诊断及分型者。

(2)儿童和年轻人(年龄<25岁)糖尿病患者。

11 / 14

(3)有明确糖尿病家族史,至少2至3代。

(4)反复发生低血糖或发生过一次严重低血糖(因意识及行为重度损害,伴或不伴血糖<3.0mmol/L,需要他人帮助以补充碳水化合物、胰高血糖素或采取其它帮助恢复的措施)。

(5)严重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重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乳酸性酸中毒)。

(6)治疗3-6个月,HbA仍>9.0%。

(7)糖尿病足Wagner2级及以上。

(8)糖尿病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感染。

(9)出现严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者。

(10)糖尿病合并其它内分泌疾病。

(1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二级医院、县级医院认为需要转至三级医院诊治的患者。

表8 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

六、糖尿病患者的教育管理服务规范

(一)、糖尿病患者分类管理标准

1、常规管理:血糖水平比较稳定、无并发症或并发症稳定的患者。

2、强化管理:已有早期并发症、自我管理能力差、血糖控制情况差

的患者。

(二)、糖尿病分类管理方式与内容

1、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门诊就诊随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门随访、

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随访。

2、随访的内容和频次如下:

12 / 14

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内容和频次

注:常规管理每年面对面随访次数达4次,强化管理每年面对面随访达6次;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每半年调整1次管理级别。

(三)、患者自我管理

1、成立由15-20名糖尿病患者组成的自我管理小组,每组全年展开活动至少6次,其中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至少2次。

2、自我管理小组管理要求:

血糖知晓率达100%。

血糖防治知识知晓率≥95%。

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反应知晓率≥95%。

患者就医依从性和医嘱执行率≥95%。

干预行为执行率≥95%。

(四)、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筛查

七、糖尿病康复分级诊疗流程

由于病情稳定的糖尿病以门诊治疗为主,因此糖尿病康复主要以门诊康复宣教和康复训练指导为主,康复诊疗适宜在有康复设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居家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具备条件的,可转至上级医院康复科室开展康复训练。

八、糖尿病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一)、适应症:病情稳定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二)、禁忌症: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状态;空腹血糖≥15mmol/L或严重低血糖倾向;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糖尿病病足;新近发生的下肢血栓等。

13 / 14

(三)、康复评定:自觉用力程度分级(RPE) ,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ADL评定(Barthel指数),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等。(四)、康复治疗:有氧训练(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循环抗阻训练、球类活动、太极拳、医疗体操、家务劳动等。

1、运动量:合适的运动量指运动是指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早晨起床时感舒适,无持续的疲劳和其他不适感。

2、运动强度:50-85%VO2max或METs,60-80%的心率储备,70-85%的最大心率。

3、运动时间:20-60分钟,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结束活动阶段。

4、运动频率:3-5次/周。

(五)、康复治疗方案调整:在训练过程中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运动心率增加<10bpm(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次日训练量可增加;运动心率增加在10-20bpm,则需继续同一级别运动;运动心率增加>20bpm,则应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暂停运动。

(六)、注意事项:运动前适当减少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注射部位避开运动肌群,运动时间选择餐后1-2小时,运动后适当补充糖水,避免低血糖发生。

九、编写组成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叶山东、孙震、陈进、陈若平、胡红琳、倪朝民、章秋

14 / 1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与分类 1、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为: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根据,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应加测餐后血糖,必要时应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OGTT的葡萄糖负荷量成人为75g,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服糖前及服糖后30、60、120、180分钟测定血糖。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尿糖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指标。 1.有糖尿病的症状,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200mg/dl )。 2.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7.0 mmol/L (126mg/dl )。 3.糖耐量试验(OGTT )口服75g 葡萄糖后2 小时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 mmol/L 。 以上三项标准中,只要有一项达到标准,并在随后的一天再选择上述三项中的任一项重复检查也符合标准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2、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化血红蛋白A1c≥6.5%*。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即将废除)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 4、您知道糖尿病分哪几类吗? 目前通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法,临床类型分为糖尿病Ⅰ型、Ⅱ型(BM)、葡萄糖耐量减低(IGT)妊娠糖尿病(GDM)糖尿病风险者4种。 (1)Ⅰ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但成年和老年也可得,起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多数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对胰岛素很敏感。 (2)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为40岁以上,儿童也有此型的,发病缓慢,病情较轻,不依赖外来胰岛素为生,在感染和应激时,可

糖尿病诊断标准参考

表1

表3 医生诊断您患糖尿病的根据 目前临床使用的标准是按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订的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糖尿病: 1.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两次超过或等于7.8mmol/L。 2.有糖尿病症状,一天内任何时候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3.疑有糖尿病者,应作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或等于11.1mmol/L。 新诊断标准〔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6)新建议〕 以空腹血糖(FBG)诊断: 正常:FBG<6.1mmol/L 空腹血糖异常(IFG):6.1mmol<=FBG<7.0mmol/L 糖尿病(DM):FBG>=7.0mmol/L 血糖正常值 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单位:mmol/l)诊断条件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静脉(血浆) 糖尿病空腹≥ 6.1 ≥ 6.1 ≥ 7.0 服糖后 2h ≥10.0≥11.1≥11.1 糖耐量受损空腹 < 6.1 < 6.1 < 7.0 服糖后2h 6.7~10.0 7.8~11.1 7.8~11.1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 5.6~ 6.1 5.6~ 6.1 6.1~ 7.0 服糖后2h < 6.7 < 7.8 < 7.8 二:血糖正常值参考 1,空腹血糖正常值 ①: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毫摩尔/升(70~11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为3.9~6.9毫摩尔/升(70~125毫克/分升)。 ②:空腹全血血糖≥6.7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血浆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类

糖尿病的诊断和分类 美国糖尿病协会 糖尿病的定义和描述—糖尿病是一系列的代谢性病,特点是高血糖,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功能缺陷,或者二者兼有。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和相关的不同的器官的损伤,功能障碍,和衰竭,尤其是眼睛,肾脏,神经,心脏和血管。 糖尿病的发展包括几个发病过程。这些归类于胰腺β细胞的自身免疫障碍,随之而来的胰岛素不足的异常,导致胰岛素功能抵抗。糖,脂和蛋白质的代谢异常的基础是胰岛素对靶组织的功能不足。胰岛素功能不足源于分泌不足和/或在激素功能合成通路的一点或多点的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减弱。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功能不足常常同时存在于同一个病人,通常不清楚是哪一个异常,或假如是任一个异常,是高血糖的主要原因。 高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伴多食,和视力模糊。生长损伤和对某种感染敏感可能也伴有慢性高血糖。无法控制的糖尿病的急性的,威胁生命的后果是高血糖酮症或非酮症的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潜在的失去视力的视网膜病;导致肾衰竭的肾病;有足溃疡,截肢和Charcot关节风险的外周神经病变;自发的神经病变将导致胃肠,泌尿生殖和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外周动脉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升高。高血压和脂蛋白代谢异常也频发。 大多数的糖尿病有两大发病机理(下面会详细介绍),一个是,1型糖尿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这种类型的高风险个体通常识别的方法是胰岛的自身免疫病理过程的血清学证据和遗传标志物。另一种是2型糖尿病,原因是胰岛素功能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反应的代偿性不足。在后者,高血糖的程度足以导致不同靶器官的病理和功能变化,但是没有临床症状,可能在检测出糖尿病之前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在无症状期间,可能会检测出空腹血糖或口服糖负荷后的血浆血糖测定异常。 高血糖的程度(任一)会随时间变化,取决于潜在的疾病过程的程度(图1)。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最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糖尿病的诊断*二、糖尿病的症状*三、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的诊断1、血糖的测定 为确保血糖值具参考价值,检验血糖时宜空腹,空腹血糖多 于餐后8-10小时进行,因此多于早上醒来时进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糖的主要依据,目前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取血测的血糖值,即为空腹血糖。正常人进食后,血糖上下波动在一定范围内。进食后测的血糖值,即为餐后血糖。糖尿病人主要检查餐后二小时血糖。临床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范围为3.3 mmol/L ~ 5.6 mmol/L (60mg/dl ~ 110mg/dl),餐后二小时血糖为7.8 mmol/L (140 mg/dl)。 2、尿液的查看 在正常人的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 过20毫克,但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白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有这种情况就需呀多加注意了。 3、相关抗体的检查 有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等相关抗体的出现,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

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还有一个就是胰岛素庀赴置诘囊鹊核卦杀幌嘤Φ拿杆馍梢鹊核睾虲肽,因此血胰岛素和C肽都能反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能力。胰岛素的测定会受到一些外源性胰岛素的干扰,例如测定注射过胰岛素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而C肽的测定则相对稳定。 糖尿病的症状1、出现手脚麻痹、发抖的情况。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此外,糖尿病人应多加预防骨质疏松。 2、有疲劳、血压高、尿液发白等相关症状的出现。糖尿病会感到容易疲劳,全身倦怠无力。没有从事劳动或体育运动,身体常常无原由地感到疲惫不堪,感到双腿乏力,膝盖酸软,尤其是上下楼梯的时候;感冒后经常长疖疮或血压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气味,此时就该及早去医院检查了。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 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 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及分类和分级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以长病程、难治愈、高财务支出、致残致死率高为特点。 一、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 发达国家5%糖尿病病人有足的问题,糖尿病患者的一生中六个人中即有一个人会患糖尿病足。德国文献报道,30万患者足病归因于糖尿病,诊断4年内50%面临截肢。在英国,2型糖尿病相关小截肢率增加了2倍,2型糖尿病相关大截肢率增加了43%。全球每30秒即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失去一条腿,85%的糖尿病相关截肢继发生于足溃疡。发展中国家40%~70%的下肢截肢与糖尿病有关。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14%,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 糖尿病足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10年。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5%-10%,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截肢后三十天内死亡率约有10%%14%,其生存期中位数为22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我科近年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49人,其中:男性666人,女性383人;年龄<50岁的患者241人, 占22.97%;51-60岁的患者278人, 占26.50%;61-70岁的患者238人, 占22.69%;>70岁的患者295人, 占28.12%。在1049人糖尿病足患者中,60岁以上(含60岁)患者702人, 占66.92%。 做好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对指导糖尿病足的治疗、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糖尿病足分类和分期 (一)、糖尿病足的分类 1、糖尿病足按照病因性质分类 1.1 神经性溃疡神经病变是造成足部损害的病理基础。 ①感觉系统的神经病变:表现为敏感性丧失,这种对疼痛等刺激的麻木特别容易使足部受到外部暴力的伤害。 ②运动性神经病变:它发生的直接原因在于糖尿病足的形态学和机能的改变,促使脚底面的反常压力的发展。 神经性溃疡(主要发生于足底)和神经性关节病(charcot关节)。 1.2 神经-缺血性溃疡这些患者同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 1.3缺血性溃疡单纯的缺血所致的足溃疡,无神经病变。 2、糖尿病足按照病变性质分类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2.1 湿性坏疽

糖尿病诊断分级标准.doc

糖尿病服务流程

诊断明确:(1).辅助检查:静脉血浆: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nl/L,OGTT≥11.1mmonl/L (IGT)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7.0mmonl/L,7.8mmonl/L≥OGTT≤11.1mmonl/L (IFG)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6.1mmonl/L≥血糖<7.0mmonl/L,OGTT<7.8mmonl/L 正常;空腹血糖:<6.1mmonl/L,OGTT<7.8mmonl/L 1.(OGTT是指1天内任意时间以75g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后,于2小时内测量血糖值。)(2).临床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感染,手脚麻木,下肢浮肿; 2.分类准确: 共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四大类; 各分型特点:(1)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常见; (2)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微血管并发症出现晚; (3)特殊类型糖尿病:消除基本病因后可治愈; (4)妊娠糖尿病:大多产后糖尿病可消失,以后仍是高危人群。 具体分型: (1)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①免疫介导性②特发性 ( 2 ) 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①β细胞功能的遗传缺陷:肝细胞核因子1α基因、葡萄糖激酶(GCK)基因、肝细胞核因子4α等; ②胰岛素作用的遗传缺陷:型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等; ③胰腺外分泌病变:胰腺炎、创伤胰腺切除术后,胰腺肿瘤胰腺囊性纤维化等; ④内分泌腺病:肢端肥大症、Cushing综合征、胰升糖素瘤、嗜络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⑤药物或化学物诱导:杀鼠剂、戊烷咪、烟酸、糖皮质激素等; ⑥感染:先天性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他: ⑦免疫介导的罕见类型:僵人综合征、抗胰岛素受体抗体及其他; ⑧伴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症;Donwn综合征、Tur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等; (4)妊娠糖尿病; 3.建档记录齐全:糖尿病登记花名册、糖尿病专项管理卡、糖尿病随访表登记花名册、糖尿病随访表。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则称为空腹血糖损害。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则称为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损害与糖耐量减低可看做从正常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如果治疗得当,可以逆转为正常。如果治疗不得当,则发展为糖尿病。正常人的饭后血糖小于7.8. 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 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血糖偏高 当血糖高于正常时称为高血糖症。如果这种状况持久存在,对人体的各部分均有害。病人会感到全身不适,常有疲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表现。如情况严重,应尽快就医。 使血糖变得过高的常见原因有: (1)所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 (2)运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3)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4)过度肥胖; (5)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6)低血糖后出现反跳性高血糖被称为SOMOGYI现象;

糖尿病足的分类及预防护理

糖尿病足的分类及预防护理 发表时间:2015-05-29T14:38:53.0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1期(上)供稿作者:王萍萍[导读] 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王萍萍(青海红十字医院810000) 【摘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意识。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宣教;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5-011 根据糖尿病足部病变的性质,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3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临床所见到的糖尿病足多为此种类型,约占糖尿病足的3/4。多因肢端循环及微循环障碍,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损伤感染化脓。局部常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常伴有全身不适,毒血症或败血症等临床表现。 (1)湿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见肢端供血正常或不足,局部水肿,皮肤颜色紫绀、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部分患者有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或减弱,常不能引起患者的注意。(2)湿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水疱、血疱、烫伤或冻伤、鸡眼或胼胝等引起的皮肤浅表损伤或溃疡,分泌物较少。病灶多发生在足底、足背等部位。(3)轻度湿性坏疽:感染已波及到皮下肌肉组织,或已形成轻度的蜂窝织炎。感染可沿肌肉间隙蔓延扩大,形成窦道,脓性分泌物增多。(4)中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进一步加重,蜂窝织炎融合形成大脓腔,肌肉肌腱韧带破坏严重,足部功能障碍,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增多。(5)重度湿性坏疽:深部感染蔓延扩大,骨与关节破坏,可能形成假关节。(6)极重度湿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化脓、坏死,并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 2.干性坏疽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干性坏疽较少,仅占足坏疽病人的1/20。多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阻塞,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但静脉血流仍然畅通,造成局部组织液减少,导致阻塞动脉所供血的远端肢体的相应区域发生干性坏疽,其坏疽的程度与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相关。较小动脉阻塞则坏疽面积较小常形成灶性干性坏死,较大动脉阻塞则干性坏疽的面积较大,甚至整个肢端完全坏死。 (1)干性坏疽前期(高危足期):常有肢端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怕冷,皮肤温度下降,肢端皮肤干枯,麻木刺疼或感觉丧失。间歇跛行或休息疼,多呈持续性。(2)干性坏疽初期:常见皮肤苍白,血疱或水疱、冻伤等浅表干性痂皮。多发生在指趾末端或足跟部。(3)轻度干性坏疽:足趾末端或足跟皮肤局灶性干性坏死。(4)中度干性坏疽:少数足趾及足跟局部较大块干性坏死,已波及深部组织。(5)重度干性坏疽:全部足趾或部分足由紫绀色逐渐变灰褐色,继而变为黑色坏死,并逐渐与健康皮肤界限清楚。(6)极重度干性坏疽:足的大部或全部变黑坏死,呈木炭样尸干,部分患者有继发感染时,坏疽与健康组织之间有脓性分泌物。 3.混合性坏疽糖尿病患者混合性坏疽较干性坏疽稍多见。约占糖尿病足病人的1/6。因肢端某一部位动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混合性坏疽的特点是: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或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或败血症发生。肢端干性坏疽时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脑血栓,冠心病等。 2 预防护理2.1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将足部护理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防患于未然。 2.2 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1)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洗足,保持足的清洁。(2)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3)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4)为保护皮肤柔软,不发生皲裂,可涂抹护肤油,膏,霜,但不要涂抹于趾缝间。(5)足汗多时不宜用爽身粉吸水,以防毛孔堵塞而感染,不宜穿着不透风的尼龙涤纶袜,宜穿棉纱袜或羊毛袜。(6)每天要检查足跟,足底,趾缝,有无溃破,裂口,擦伤和水疱等,如果发现足部病变应及时求医,妥善处理,切不可等闲视之,贻误了治疗时机。(7)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8)鞋袜要合适,宽松,每天要换袜,最好有两双鞋子更换,以便鞋内保持干燥,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有无砂石粒,钉子等杂物,以免脚底出现破溃。(9)不宜穿尖头鞋,高跟鞋,暴露足趾露足跟的凉鞋,切忌赤足走路或穿拖鞋外出。(10)寒冬时切忌用热水袋,暖水壶或电热毯保温,以免足部烫伤。(11)足部皲裂不贴胶布,足部真菌感染要及时治疗。(12)忌烟酒,对防治血管和神经病变有益。(13)尽量避免足部损伤,防止冻伤,挤伤,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项目,将损伤的危险因素降到最小限度。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住院)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二)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胸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引版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xx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 (____年版)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2007至____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 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1 / 14 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____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____年)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

2019糖尿病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江苏省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危害主要是其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等。循证医学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和抗凝等多种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的患者采取特殊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有效降低国家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糖尿病的现状 (一)患病率 2007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糖尿病患者中仅有40%获得诊断。最近发表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糖尿病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其治疗和管理多数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 (二)发病率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尚无权威数据,根据历年数据推算,我国每年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80万。 (三)糖尿病患者的就诊情况按照就诊率60%推算,全国范围内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医疗服务的糖尿病患者数约为2000余万人。目前,2型糖尿病指南所推荐的糖尿病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中,一些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随着疾病筛查水平提高,未来所有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可以下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管理。

二、糖尿病定义及分型 (一)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缺陷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 (二)糖尿病的分型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分型的基础主要根据病因学证据。糖尿病共分4大类,见表1。 表1 糖尿病因学分类(WHO,1999年)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特殊类型糖尿病 4.妊娠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一)糖尿病的筛查 在早期轻度高血糖时,通常无临床自觉症状,重度高血糖的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体重减轻。对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尽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除年龄外无其他糠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宜在年龄≥40岁时开始筛查。首次筛查正常者,宜至少每3年筛查一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 空腹血糖筛查是简便易行的糠尿病筛查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条件允许时,应尽可能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糖尿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糖尿病分级诊疗流程 (2019年版) (一)2型糖尿病。 1.疾病相关情况 (1)定义: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 (2)诊断标准: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 ≥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 (3)临床特征: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大多起病隐匿或无明显症状,或因其他症状就诊而发现,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外阴瘙痒、反复感染等;少数以急性并发症如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酮症酸中毒起病或因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症状就诊而明确诊断。 2.门诊双向转诊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①初发糖尿病无急性及严重慢性并发症,随机血糖 <16.7mmol/L; ②发生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经三级医疗机构诊治后病情

好转或稳定,治疗方案已明确。 (2)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①已经过药物调整血糖仍然控制不佳,随机血 糖>16.7mmol/L; ②排除饮食、运动等因素所致,反复发生低血糖(包括脆性糖尿病); ③糖尿病合并妊娠; ④需要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 ⑤糖尿病分型有困难者; ⑥糖尿病合并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者; ⑦血糖波动大的患者; ⑧当事医院认为诊断及治疗有难度者。 (3)二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经二级以上医院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无严重并发症、病情稳定的患者。 3.住院双向转诊指南 (1)三级医疗机构下转标准: ①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急性代谢紊乱已纠正; ②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住院治疗后病情好转或稳定,已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③严重高血糖的患者经治疗后随机血糖<16.7mmol/L,已制定血糖控制方案。 (2)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上转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L,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附件1 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 及服务流程图 一、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 根据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高血压、糖尿病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疾病临床初步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

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 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临床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