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社会化论文:中国人个体社会化的几个概念辨析

个体社会化论文:中国人个体社会化的几个概念辨析
个体社会化论文:中国人个体社会化的几个概念辨析

个体社会化论文:中国人个体社会化的几个概念辨析

摘要:该文对“自然人”和“社会人”的不同含义、“个体社会化”的含义、内容和过程等一系列与个体社会化相关的概念作了剖析,力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明中国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涵。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中国文化;社会化内容;社会化过程

1 引言

随着我国心理学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在思考心理学如何中国化的问题。杨国枢先生的下述观点代表了大部分中国学者的心声:“…必须指出一项事实:所谓美国心理学,无非是美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所谓德国心理学,无非是德国人的本土心理学;所谓法国心理学,无非是法国人的本土心理学。……试问,任何单一国家的本土心理学能够置诸天下而皆准吗?能直截了当地成为世界心理学或全人类

心理学吗?美、英、德、法大都是属于基督教文化圈的国家。然则,基督教文化圈之人民的本土心理学能代表全人类的心理学吗?它能适用于儒家文化圈(中国、日本及韩国)的人民吗?它能适用于佛教文化圈与伊斯兰教文化圈的人民

吗?全人类心理学的建立,不能只以基督教文化圈的本土心理学为础石,还需要以另外三大文化圈的本土心理学为支

柱,甚至也需要以不同中小文化圈的本土心理学为参考……。”[1]

对于心理学怎样中国化的问题,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曾提出发展我国心理学的四条主要途径是:“(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2)要密切结合实际开展研究;(3)要有辨别地继承我国古代可贵的心理学思想,发扬国光,古为今用;(4)要有批判地吸收外国心理学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博采众长,洋为中用。”[2]这些观点对于发展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文章试图以上述观点作指导,探索与“中国人的个体社会化”这一社会心理学重要概念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2 “人”的不同含义及“个体社会化”定义辨析

对以下两个问题,你会如何回答呢?

问题1:“地球上每分钟都有成千上万个婴儿降生,请问这些婴儿是人吗?”

问题2:“现在的你与刚出生时候的你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两个人?”

可以预测,绝大多数人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会是“刚出生的婴儿是人”;但是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则不一定是那么的一致,也许会出现以下三种答案:“是同一个人”、“是不

同的两个人”、“既是同一个人又是不同的两个人”。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人”这一词是可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的。

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就是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正常的价值观而把人分为“好”“坏”两大类:一般情况下,把那些一心想着国家利益,想着如何为他人多做些事的人称为“好人”;而把那些为了自己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的人称之为“坏人”。

如果对前面第一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出问题3:“刚出生的婴儿是好人还是坏人?”大多数人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也许会是“刚出生的婴儿无所谓好坏”。这意味着从婴儿期的无所谓好坏的“人”到成年后有好坏之分的“人”,这两个“人”字在内涵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同含义。由此就衍生出一个“人的实质性内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通常的观点是,虽然刚出生的人类个体与生俱来拥有某些诸如国籍和民族等有关身份的社会性特征,但因为他们在生命初期只是靠本能而不是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来向父母和周围其他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感,因而这个时期的“人”只是在生物意义上具备了成为人的遗传素质,是一个生物性或自然属性占主导地位的生物体。我们把这些刚从母体中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