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A卷) 含解析

集训冲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A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

材料一:

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

浙江省外语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

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满分70分),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满分100分),“一考两用”。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

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

(摘编自边新灿等《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有删改) 材料二:

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 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

(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有删改) 材料三: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

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

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有删改)

材料四:

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

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

(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解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解析:选C“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所以有可能出现不同年级学生参加同一次考试的现象。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

B.改革后,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C.从2017届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

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身”。

解析:选D D项,“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无中生有。材料三中只是说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

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解析:根据材料一可知,2018年全国各省的高考改革方案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同学们要了解本省的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各高校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比例是有所限制的,各科目考生比例也受高校的要求影响,高校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同学们要及早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根据材料三可知,全国多省份高考改革开始注重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应该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答案: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②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③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④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材料一: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三年来第二次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广大干部群众反响热烈。习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厕所革命”自2015年初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受到广大群众和游客的欢迎,也得到了海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新加坡明鼎国际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郎义煊认为,厕所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旅游学教授山姆·黄说,中国发起改善如厕环境的“厕所革命”,让外国游客感受到中国厕所环境的变化和改善,这件好事可以大大提升中国的旅游形象。

(有删改)

材料二:

[注]按照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全国将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6.4万座,达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城市

环卫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建筑风格设计上,内蒙古建造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驿站旅游厕所;广西桂林芦笛岩景区厕所设置了户外观景平台,让游客在如厕时可休闲观景。

在管理服务提升上,徐州与知名洁具品牌合作,将厕所打造成该品牌的实体体验区;苏州打造的“游急便”旅游厕所电子服务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和监管作用。

在投融资模式创新上,山东积极推广PPP模式,实行设备提供、厕所清扫、废弃物回收一条龙服务;积极探索“以商养厕”的新路子。河北涞水野三坡首倡“乡村旅游厕所开放联盟”和“企业认养厕所”的管理新模式。

(摘编自新华网《“小厕所,大民生”——全国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纪实》) 材料四:

印度政府曾在1986年推出旨在向农村地区普及卫生设施的中央农村卫生项目;之后在1999年,又推出了全民卫生运动,但都收效甚微。截至2011年,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2014年莫迪总理发起“厕所运动”,“家家有厕所”的口号在印度颇为响亮。

但印度水资源协会的工作人员扎克·快特表示,“由于文化、宗教或传统信仰,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因此,推广厕所还需印度人民转变观念。

印度比哈尔邦议会2015年8月5日通过的一项新的村务委员制度修订案明确规定,家里配备厕所成为竞选任何村职的硬性条件。比哈尔邦邦长表示,“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乡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印度时报》网站网友对此新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希望这条新规能在印度的各个村落及更广泛的场所推行。还有网友表示,此项新规不应只适用于竞选者,还应适用于参与投票的选民。

(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解析:选B“新三年计划”是中国厕所革命在2018年到2020年三年间的行动计划,而非已经实施了的策略,目前也看不到成效。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厕所革命已经在城市、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国家将会把重点转移到农村,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B.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城市公厕数量和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C.根据材料二、三可知,中国的厕所革命,不仅注重数量的增加,还注重品质的提升,同时在管理服务方面也有了显著的改进。

D.在推进厕所革命的投融资模式上,山东和河北涞水野三坡的做法很有新意,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

解析:选C A项,“把重点转移到农村”理解不准确,应该是景区、城市、农村并重。B项,“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厕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错,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少年份是下降的。D项,“实践证明其效果也非常不错”于文无据。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厕所革命与印度厕所革命所面临问题的异同。(6分)

答:

解析:根据材料四第一段“拥有12亿人口的印度,只有47%的家庭拥有卫生间”,再结合中国的国情,可以知道中印两国厕所革命面临问题的相同点是两国都存在人口众多、厕所数量不足的问题。根据材料二的图表可以看出中国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公厕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根据材料四,特别是“部分居民更青睐露天如厕”及“竞选者必须在竞选提名时宣誓他们家里配有厕所”等句子,可以知道印度厕所革命存在着人民的如厕观念、认识亟待转变和推行厕所革命效果差的问题。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国都存在人口众多(1分)、厕所数量不足(1分)的问题。

不同点:中国厕所革命存在着过快的城市扩容使城市公厕的发展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的问题;印度厕所革命存在着人民的如厕观念、认识亟待转变(答“家庭厕所还难以普及”也可)和推行厕所革命效果差(答“厕所革命起步很早,但困难重重”也可)的问题。(4分,分号前后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