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运算规则

MRP运算规则
MRP运算规则

平衡公式:

本日期末可用量=本日期初可用量+本日预计入库量-本日毛需求量+计划订货量

系统根据平衡公式进行MRP运算,以天为周期逐日计算,得出每天的计划订货量(计划生产量),其中MRP采购计划为计划订货量,MRP生产计划为计划生产量。

期末可用量:

根据MRP运算得出,昨日期末可用量即是次日期初可用量,依次类推。

期末可用量=期初可用量+预计入库量-毛需求量+计划订货量(计划生产量*成品率)

选项-MRP运算-考虑成品率:考虑则计划生产量乘以成品率,即扣除废品后的生产量;不考虑则不乘。

期初可用量:

第一天的期初可用量=可用量+未更新现存量表的到货单待入库数量-冻结量,以后的昨日期末可用量即是次日期初可用量。

可用量=现存量+待入库量(到货/在检量+调拨在途量)-待出库量(待发货量+调拨待发量)

未更新现存量表的到货单待入库数量:未录入仓库或批次存货未录入批号的到货单记录,待入库数量=到货数量-抽检数量-拒收数量-不合格品数量-合格品入库数量。

选项-MRP运算-现存量包括冻结量:选择则不减冻结量;不选则减冻结量。

MRP运算应该在《库存管理》期初结存审核后进行,否则现存量数据不准确。

预计入库量:

预计入库量=采购订单预计入库量+生产订单预计入库量

采购订单预计入库量=采购订单数量-已入库量。

处于采购过程中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增加库存的量,来源为已审核未关闭的采购订单,根据选项也可以包括未审核的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的订单数量-已入库量≤0,表示该张订单已经采购完成,不再计算预计入库量。

生产订单预计入库量=(生产订单父项数量-父项已入库量)*成品率%

选项-MRP运算-考虑成品率:考虑则乘以成品率,不考虑则不乘。

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可预见的将来增加库存的量,来源为已审核未关闭的生产订单,根据选项也可以包括未审核的生产订单。

生产订单的订单数量-已入库量≤0,表示该张订单已经生产完成,不再计算预计入库量。

毛需求量:

毛需求量=订单/预测单毛需求量+BOM展开子项毛需求量+生产订单子项毛需求量

销售订单、预测单,即当天的销售订单量、市场预测量,根据选项取值。参见选项-MRP运算-毛需求取值范围

MRP运算中,BOM逐层展开形成的子项毛需求量:子项的毛需求量=父项数量*BOM 子项定额*(1+子项损耗率%)

选项-MRP运算-考虑损耗率:考虑则乘以子项损耗率,不考虑则不乘。

生产订单形成的对子项的毛需求量:生产某一父项,必然对其子项形成需求。子项的毛需求量=子项的下达领用量-子项的已领用量=父项数量*BOM子项定额*(1+子项损耗率%)-子项的已领用量。

选项-MRP运算-考虑损耗率:考虑则乘以子项损耗率,不考虑则不乘。

生产订单包括生产计划下达或直接填制的已审核未关闭的生产订单,根据选项也可以包括包括未审核的生产订单。

计划订货量:

指计划进货或生产,但尚未生成订单的订货量或生产量。MRP采购计划为计划订货量,MRP生产计划为计划生产量。

计划生产量为净需求量考虑成品率、批量规则后的数量;计划订货量只考虑批量规则,没有成品率。

净需求量=毛需求量-可用库存量=毛需求量-(本日期初可用量+本日预计入库量-安全库存量)。

净需求量为不考虑成品率、批量规则的需求量,也可称为缺货量,小于零取零。

当可用库存量小于当日的毛需求量,即出现缺货时,系统自动提出一个新的净需求量。

可用库存量如果考虑安全库存,则减安全库存;否则不减。

计划订货量让库存得到有效补充,在满足当日需求后,期末可用量大于等于0(如果考虑安全库存,大于等于安全库存)。

选项-MRP运算-考虑成品率

既考虑批量规则又考虑成品率时,应先考虑成品率再考虑批量规则。

参与MRP平衡运算时,计划生产量为扣除废品后的生产量。上例:60*80%=48,48参与平衡运算。

直接批量:计划订货量=净需求量(缺货量)

固定批量:

净需求量≤固定批量时,计划订货量=固定批量。

净需求量>固定批量时,计划订货量=固定批量+批量增量1+批量增量2+…,直到计划订货量≥净需求量为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