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古诗全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不要说全城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贤良。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的事情,就对皇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由来】 寒食节原发地是山西介休绵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早358年)。据《辞源》、《辞海》“寒食节”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将绵山改为介山,并下令在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关于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在介休绵山被焚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桓谭《新论·卷十一·离事》,后陆续载于《后汉书·郡国志·太原郡》、《后汉书·周举传》、曹操《明罚令》、《晋书·石勒传》、郦道元《水经注·汾水》、北魏《齐民要术·煮醴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典籍。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唐会要·卷八十二·休假》明确记载:“(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自今已后,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关于由来的其它说法 寒食节,是山西民间春季一个重要节日。 寒食节的具体日期,古俗讲究在冬至节后的一百零五天。现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 《寒食》 作者:韩翃 原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诗意: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赏析: 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又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 德宗便批与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韩翃。这虽是一段佳话,但足见《寒食》这首诗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赏识。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经典古诗词鉴赏5篇 《送陈章甫》原文及赏析·唐·李颀【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罢官归乡的诗。主人公陈章甫是江陵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送梁六自洞庭山》原文及赏析·唐·张说1 送梁六自洞庭山 作者: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赏析】 这是诗人谪居岳州(即巴陵,今岳陽)的送别之作。梁六为诗人友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梁知微,途经岳州入朝。洞庭山(君山)靠巴陵很近,所以题云“自洞庭山”相送。诗中送别之意,若不从兴象风神求之,那真是“无迹可求”的。谪居送客,看征帆远去,该是何等凄婉的怀抱《唐才子传》谓张说“晚谪岳陽,诗益凄婉”)?但开篇诗人只说到“巴陵一望”,本当续写望后的怅惘却成了“洞庭秋”,纯粹描写即目所见之景了。这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然而它能令人联想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湘

夫人》)的情景,如见湖上秋色,从而体味到“巴陵一望”中“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怀。这不是景中具意么,只是“不可凑泊”,难以寻绎罢了。 气蒸云梦、波撼岳陽的洞庭湖上,有座美丽的君山,天天与它见面,感觉也许不那么新鲜。但在送别的今天看来,是异样的。说穿了就是愈觉其“孤”。否则何以不说“日见‘青山’水上浮”呢。如果说这“孤峰”就是诗人在自譬,倒未见得。由峰之孤足见送人者心情之孤。“诗有天机,待时而发,触物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四溟诗话》),却于有意无意得之。 关于君山传说很多,或说它是湘君姊妹游息之所(“疑是水仙梳洗处”),或说“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拾遗记》),这些神仙传说,使本来实在的君山染上几分缥缈。“水上浮”的“浮”字,既表现湖水动荡给人的实感,也微妙传达这样一种迷离扑朔之感。 诗人目睹君山,心接传说,不禁神驰。三句由实写转虚写,由写景转入抒情。从字面上看似离送别题意益远,然而,“闻道神仙——不可接”所流露的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不与别情有微妙的关系么? 人送人入朝原不免触动谪宦之感,而去九重帝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登仙”。说“梦见长安陌”是实写,说“神仙不可接”则颇涉曲幻。这也就是所谓盛唐兴象风神的表现。

咏雪古诗首

《苑中遇雪应制》唐·宋之问 紫禁仙舆诘旦来,青旗遥倚望春台。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诘旦:清晨。旗:同“旗”。古代指有铃铛的旗子。舆:车。 赏析 《苑中遇雪应制》中说:“不知庭霰(xiàn)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从章法上看,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雪梅》宋代·卢梅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 寒食-

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和注解展开想象力自学古诗,学会“御”和“暮”两个生字,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 2、有节奏、有韵味的的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脚,用自己的声音呈现古诗的画面感,最终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 3、了解现在已将寒食、清明、上巳日和三而一,统称为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激发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把诗情读厚,把诗意读简。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诗人诗境。 (一)范读导入 1、配乐范读古诗。 请同学们坐好,让自己的身体里都住进一只美丽的天鹅。把身子挺直,美美的。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唐诗,题目是——《寒食》。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播放课件,古筝音乐起,老师范读古诗。指出“花、斜、家”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

2、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价值。 这首诗可了不起,文字优美,内容新鲜。据说就是因为这首《寒食》诗人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段。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成了唐德宗心中的佳句。 (二)了解作者 1、学生简要汇报对作者的了解。 提问:对于诗人韩翃,你有多少了解?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教师补充作者资料。 说起韩翃,他家徒四壁,但才华横溢。凭着自己的才学成为唐朝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一生曲折而传奇。有一首诗,也是词可以见证他的传奇故事。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 章台柳 【唐】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更多的了解韩翃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学习《寒食》这首诗。 (三)解析题目 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节日的风俗。 提问:寒食节有哪些风俗? 总结:寒食节就是我们现在的清明节。清明节是将古代上巳日、寒食节和清明节和三为一了。

诗词无处不飞花

诗词无处不飞花 ——诗词教学功用性刍议 安康市第二中学张林安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个孩子小步从父亲面前跑过,父亲问:“学诗了吗?””没有学!”“你不学诗,怎么会说话”“退而学诗”另一天父亲又站在庭院里,儿子从面前经过,父亲问他:“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怎么安身立命呢?”儿子退而学礼,这就是后来的成语“叨陪鲤对”的出处,这个儿子就是孔鲤,这个父亲就是圣人孔子了,这个故事由陈亢等弟子转述记录,一时成为美谈,陈亢记载“问一知三”,目的是为了说明君子不偏爱儿子的道理,至于其他两方面的道理,陈亢没有明说,但我却参悟出“诗”和“礼”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啊,“诗”教人说话,“礼”教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这里所说的诗主要是《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歌以其想象丰富,语言简洁凝练,表达丰富生动而受到广泛的推崇。 《论语》还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诗歌可以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表达怨恨,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子,再不济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虫鱼的名称。诗歌记录了社会现实,了解各种知识而博物。

既然孔子这样推崇《诗经》,那先来谈谈《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称“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其语言丰富、准确、生动、形象、活泼优美,《诗经》又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的语言也就呈现出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诗经》中成就最高的也就是十五国风,这些民间的诗歌创作者,用独特而美妙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社会各个层面,立体地再现了先民的喜怒哀乐以及风土人情,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雅分大雅、小雅,是文人的创作,大多为宫廷宴饮文人雅士的作品,语言铺陈错落,疏密有致,颂是郊庙歌词,其语言典雅板重,庄严肃穆:要学诗经的语言,这三者缺一不可,诗歌的产生,从风格来说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语言有俗野与典雅之分,诗歌教学,建议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诗经思想感情,重点研讨学习诗歌的语言特色,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秀的语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经历的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歌家族成为中国文学血脉中跳动的灵魂,诗歌的形式逐渐完美而多样,诗歌的语言更加形象、丰富而生动。诗歌的意象、意境也呈现出异彩纷呈而逐渐固化的现象,略记一二,最常见的是有送别:长亭、阳关,杨柳;还有闺怨相思,鸿雁、芭蕉、梧桐;写高洁的气质有竹节、梅花、松柏、秋菊,这些迹象都打上了诗人思想感情的烙印。中国诗歌意境之优美,是我们语言教学中要认真参悟的,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他的代表作《山居秋暝》,“明月松间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

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有关咏雪的古诗词大全

有关咏雪的古诗词大全 有关咏雪的古诗词大全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学刘公干体.鲍照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咏雪.梁?裴子野 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 咏雪.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喜雪.李世民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野次喜雪.李隆基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书斋雪后.赵嘏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欲静又未能,东山负芝术。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夷门雪赠主人.孟郊夷门贫士空吟雪,夷门豪士皆饮酒。酒声欢闲入雪销,雪声激切悲枯朽。悲欢不同归去来,万里春风动江柳。饥雪吟饥乌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大雪压梧桐,折柴堕峥嵘。安知鸾凤巢,不与枭鸢倾。下有幸灾儿,拾遗多新争。但求彼失所,但夸此经营。君子亦拾遗,拾遗非拾名。将补鸾凤巢,免与枭鸢并。因为饥雪吟,至晓竟不平。

古诗30首带翻译

古诗(带翻译)背诵(不会读的查字典和资料)三(2) 1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2 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3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 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 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 边疆风光著称,并多被当时 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 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 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 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 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 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 再登上一层高楼。 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 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 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 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 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 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 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 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 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 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 生面之作。 古诗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 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 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 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6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今译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 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 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 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7 望洞庭——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 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 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 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 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 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完整版四年级寒食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学期第5课古诗三首《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插图和注解展开想象力自学古诗,学会“御”和“暮”两个生字,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怀。 2、有节奏、有韵味的的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脚,用自己的声音呈现古诗的画面感,最终达到自然成诵的效果。 3、了解现在已将寒食、清明、上巳日和三而一,统称为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习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领悟诗情,激发诵读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把诗情读厚,把诗意读简。 【教学准备】 课件、音频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诗人诗境。 (一)范读导入 1、配乐范读古诗。 请同学们坐好,让自己的身体里都住进一只美丽的天鹅。把身子挺直,美美的。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唐诗,题目是——《寒食》。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齐读诗题。播放课件,古筝音乐起,老师范读

古诗。指出“花、斜、家”三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 1 、简要介绍这首诗的价值。2这首诗可了不起,文字优美,内容新鲜。据说就是因为这首《寒食》诗人得到了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段。那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也成了唐德宗心中的佳句。(二)了解作者、学生简要汇报对作者的了解。1 提问:对于诗人韩翃,你有多少了解?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教师补充作者资料。但才华横溢。凭着自己的才学成为唐朝说起韩翃,他家徒四壁,韩翃一生曲折而传奇。有一首诗,也是词可以见证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传奇故事。请跟老师一起读一读。柳台章【唐】韩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同学们课后可以查一查资料,更多的了解韩翃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学习《寒食》这首诗。 (三)解析题目 1、了解寒食节的来历和节日的风俗。 提问:寒食节有哪些风俗? 总结:寒食节就是我们现在的清明节。清明节是将古代上巳日、寒食节和清明节和三为一了。 2 我们现在的清明节主要是踏青、扫墓、祭奠英烈。我们缅怀逝去的亲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古诗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翻译赏析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韩翎。古诗全文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前言】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本诗正是因此而发。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描写春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色。“无处”指花开既多又广、“飞花”写花开的盛况,时值春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一派缤纷绚烂的景象。“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这是寒食节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宫苑。下面接着写宫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使人如见他们那种炙手可热、得意洋洋的骄横神态。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2019中考经典古诗词鉴赏综合提高训练 一、诗歌鉴赏 1.读下面题目,完成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却”的义项,诗句中“却”的意思为_______ ①〈动〉退;后退。②〈动〉打退:击退。(又)〈动使动〉使……后退。③〈动〉推却;推辞;拒绝。 ④〈动〉去:去掉。⑤〈动〉回头。⑥〈副〉通“恰”,刚刚。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 A.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B.初闻涕.泪满衣裳 C.却看妻子 ..愁何在 D.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案】回头D 【解析】 【详解】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却”的意思。“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翻译为: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故“却”在这里解释为:回头。(2)河南:古义是指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涕:古义是指眼泪。今义是鼻涕。妻子:古义是指妻子和孩子。今义是指男子的配偶。下:经过。ABC 三项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故选D。 2.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3.“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性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 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7首咏雪古诗词

7首咏雪古诗词 今人有暖气可以御寒,千年前的古人又是如何抵御这样寒冷刺骨的冬天呢?雪夜漫漫,古时词人面对皑皑白雪,可以温一壶小酒,借着月色,赋诗笺于纸上,正如白居易的那首诗所云“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在其中!今天精选了几首咏雪的经典诗词,我们一起穿越千年,来欣赏下千年前的雪景吧! 01、山中雪后 清代: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02、洛阳春·雪 清代:纳兰性德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飏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词的大意:骑马远行的路上,雪花铺天盖地落下,迷蒙了远处的树林,模糊了重叠的山岭,教人无法辨个明白,仿佛身陷五里雾中。当初这雪花也飘进过我们的窗户,一如濡湿的花朵、轻盈的柳絮。那悠扬的样子多么惹人怜爱,但不是因为雪花太美,而是因为你就在我身边。 03、清平乐·画堂晨起 唐代:李白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诗仙李白的词并不多见,这首咏雪词便是其中一首。此词豪迈、瑰丽、新奇,富有生活情趣。是词人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有感而作。 04、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经典古诗英文翻译(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A Small Pond Yang Wanli From fountainheads water streaks out thin and quiet. Soft and Sunny are trees reflected in the pond. A slim lotus leaf, not yet unfurled, scarcely appears When on its pointed tip a dragonfly is alighte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Seeing Meng Haoran Off from Yellow Crane Tower Li Bai At Yellow Crane Tower in the west My old friend says farewell; In the mist and flowers of spring He goes down to Yangzhou; Lonely sail, distant shadow, Vanish in blue emptiness; All I see is the great river Flowing into the far horizon.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Spring Morn Spring slumbers unaware of morn, All around one hears the birds' call.

用英语介绍寒食节

用英语介绍寒食节 【篇一:清明节中英文简介】 qingming festival (清明节中英文介绍) the qingming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is one of the 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 in china, falling on april 4-6 each year. after the festival, the temperature will rise up and rainfall increases. it is the high time for spring plowing and sowing. but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 seasonal point to guide farm work, it is more a festival of commemoration. the qingming festival sees a combination of sadness and happiness. 清明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为每年的4月4日到6日。清 明节之后,气温上升,雨水增多,是春耕和播种的大好时间。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不仅是指导农耕的节气,更是一个纪念的节日。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 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 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of sacrifice. both the han and minority ethnic groups at this time offer sacrifices to their ancestors and sweep the tombs of the diseased. also, they will not cook on this day and only cold food is served. the hanshi (cold food) festival was usually one day before the qingming festival. as our ancestors often extended the day to the qingming, they were later combined.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奠日子。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这个时候会他 们祖先献上祭品以及把坟墓外面打扫干净。同时,他们在这一天不 动烟火,而是只吃凉的食物。寒食节一般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我们 的祖先们一般把这一天延长到清明节,最后干脆合二为一了。 on each qingming festival, all cemeteries are crowded with people who came to sweep tombs and offer sacrifices. traffic on the way to the cemeteries becomes extremely jammed. the customs have been greatly simplified today. after slightly sweeping the tombs, people offer food, flowers and favorites of the dead, then burn incense and paper money and bow before the memorial tablet. 每一个清明节,所有的墓地挤满了前 来扫墓和献祭品的人。前往公墓的道路因而变得异常拥挤。现在的

36首经典古诗词鉴赏

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的36首诗词排行榜 3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3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经典古文诗词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 经典古文英文翻译-----extremely useful and helpful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life so as to share the beauty of this grace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miles apart.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A lonely stranger in a strange land I am cast, I miss my family all the more on every festive day.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he endless river eastward flows; with its huge waves are gone all those gallant heroes of bygone years.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If two people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ir sharpness can cut through metal.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之谓大丈夫。 It is a true great man whom no money and rank can confuse, no poverty and hardship can shake, and no power and force can suffocate.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distance near.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A huge tree that fills one’s arms grows from a tiny seedling; a nine-storied tower rises from a heap of earth; a thousand li journey starts with the first step.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Misfortune, that is where happiness depends; happiness, that is where misfortune underlies.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On seeing a man of virtue, try to become his equal; on seeing a man without virtue, examine yourself not to have the same defects.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This land so rich in beauty has made countless heroes bow in homage.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aising my head, 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withdrawing my eyes, my nostalgia comes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有什么习俗 寒食节习俗,你知道哪些呢?寒食节也被称为“冷节”、“禁烟节”等等。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那么,寒食节习俗有哪些?下面就跟来了解。 寒食节的习俗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国人追悯先贤之情执着,从东汉到南北朝屡禁屡兴,唐代皇家认可并参与。 2、拜扫祭祖:寒食节扫墓祭祖 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3、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4、寒食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5、寒食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 6、寒食秋千: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寒食节的特点1、节日形成早。源于春秋时,介之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唐代时已

形成全国性法定节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 2、延续历史长。距今二千六百四十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不等, 3、文化内涵深。由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清正廉明的政治抱负,隐不违亲的孝道品德发展为聚民心、凝国魂,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形成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活动多。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插柳、踏青、蹴鞠、秋千、赏花、斗鸡、馈宴、咏诗等。 寒食节的饮食文化寒食节吃冷食 清明时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时光,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把个清明节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和寒食节区别1、功能不同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