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经济学基础实验

:世昌

学号:201100190242

2014.05.25

实验二输电网对电能交易的影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电力市场中输电网的运营,理解节点电价的计算、阻塞对电能交易的影响以及电网安全评价等;理解可用输电能力的计算。

实验条件:

1.采用PowerWorld仿真软件。

2.实验系统的组成:

实验系统是由四条输电线、五台机组组成的三节点系统,线路参数、负荷分布以及发电机参数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表1.线路参数

表2.负荷分布

表3.发电机参数

实验容:

(一)逐次进行如下实验

1.在PowerWorld中建立实验系统。采用PowerWord中的现成试验系统版本

2.用最优潮流求解系统的最优安全经济调度。记录潮流和节点电价,并回答:

(1)节点电价与机组的边际成本间是什么关系?

答:根据上述构建的模型,节点的边际价格等于向该节点增加单位功率负荷供电时成本的增加量。而增加节点3处的单位功率(使其负荷变为301)节点3处的电价仍然是7.5$/Mwh,此价格由边际机组2的成本决定。

(2)哪台机组是边际机组?

答;机组2是边际机组

(3)比较并解释边际机组和非边际机组所获利润的不同。

答:上述系统中机组2为边际机组,发电边际成本为7.5$/Mwh,机组1为完全带负荷机组,发电边际成本为5$/Mwh。由于完全带负荷机组已经达到其发电量上限故多余的负荷应由边际机组提供,此时的市场价格取决于边际机组能接受的价格,此价格高于完全带负荷机组发电成本(非边际机组),非边际机组按此价格参与市场交易将获得跟大的收益。

(4)在节点2增加1MW负荷,目标函数的增加值为多少?与节点2的节点电价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节点2增加1Mw负荷,目标函数的增量也为1Mw节点2 处的电价并未发生改变,依然受边际机组价格控制。

3.将线路1-2(两条)的传输能力降为120MW,再次求解最优潮流。

(1)存在影响节点电价的网络约束吗?如果存在,请指出该约束并分析它们对节点电价的影响?阻塞费用是多少?

答:此时的最有潮流如上,存在影响电价的网络约束,线路1-2的限制使得家电2、3的售电价格升高。

阻塞费用119.66*(10-7.5)*2+208.93*(8.77-7.5)+91.07*(8.77-10.00)= 751.6$ (2)比较并解释用户付费与发电机所获收入之间的差异。

答:用户付费大于发电机组收入,线路1-2的输电容量约束使节点间产生了差价,即阻塞剩余,故产生了商业剩余。

4.将线路1-2(两条)的传输能力变回190MW,线路2-3的传输能力降为70MW,计算各节点的电价。解释看到的现象。

线路2-3的输电能力改为70MW后线路2-3满载运行,节点2处机组3出力为

0故节点三处多余的负荷由机组4提供,机组4边际成本即是节点3处的节点价格30$。节点2的节点价格-3.54,节点2增加单位负荷(变为201Mw)

机组2增加1.5MW,机组4减少0.5,1.5*7.5-0.5*30+-3.5$/Mwh

5.在2和3的条件下分别进行n-1校验,评价这两种情况下系统的安全性如何?

1)在2的条件下进行n-1校验

2)在3的条件下进行n-1校验

在2的条件下进行n-1校验裕量更大。

6.自己设计一项实验容,对市场条件下输电网运行的某方面问题进行仿真。你

准备说明什么问题?实验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

不断增加节点2处的负荷,不超定的条件下确定节点2 的可承受最大负荷,节点2 允许增加的负荷最大值。将节点2的负荷该为600Mw

此时线路1-2超定,

节点2处最大负荷为560mw能增加的最大负荷560Mw-200Mw=360Mw 7.打开已经建好的模型bus5case1.PWB,可见在求解最优潮流后,线路4-3仍然过载,说明在目前的系统参数条件下,程序已经无法找到进一步满足线路传输限制的解了,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答:通过检查参数可知,节点2出的发电机最低发电量为400MW,此时已经越限,因为节点3处没有发电机,故只有增加节点2发电机出力减少节点1处发电机出力的途径这一种调节方法,但这种调节方法加重了越限的程度,所以程序已经无法找到进一步满足线路传输限制的解了。

7.在bus5case1.PWB中将线路4-3的传输能力限制提高到150MW,计算各节点电价。各节点电价是否相同?为什么?将线路4-5的电阻调整为0.18,请问各节点电价有何变化,你如何解释?

各点的节点价格不同,这是因为线路网损不同导致的。节点2处发电机发电量最大,故与其相连最近的2、4节点价格最低,1处发电相对较少且5处负荷较大,故需要从线路输入电,需要承担部分网损故电价较高;节点3处负荷用电完全需

要从其他区域输入,故承担的网损最大,这也导致其节点价格最高。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行为经济学基础及其理论贡献评述 何 大 安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5) 摘要:行为经济学可谓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蹬一个经济学流派。2001、 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及2001年美国Clark 奖均授予行为经济学家的这一事实,反映了主流经济学对行为分 析方法的认可。本文拟结合主流经济学的分析难题对行为经济学的基础架构作出解析,在对预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述该学派之于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鉴于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在研究方法、内容等方 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本文的分析会在一定范围内涉及到实验经济学;但本文的重点是介绍行为经济学,只是 在对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贡献作出评论的某些场合阐述一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行为经济学;不确定性;偏差;非理性决策;实验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4)12-0004-07 收稿日期:2004-10-26 作者简介:何大安(1957-),男,安徽安庆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①理性假设分为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传统经济学以完全理性假设为分析前提,新制度经济学则是以有限理性为分析前提。就人的抉择行为研究而论,主流经济学的理性假设分析是不考虑非理性抉择的,而行为经济学则主要是以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抉择作为研究对象的。 一、引言 在经济学说史上,自从出现了“瓦尔拉斯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明显存在着一条力图证明“经济系统在何种状态下达到均衡以及人的决策在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实现最优”的主线。围绕这一主线,经济学家们曾通过各种假设和实验以说明经济系统在某些条件配置下的供求均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均衡价格的存在。客观地说,近两百年来经济学说的发展大体上是围绕这一主线进行的。 现代经济学在重视逻辑和数学推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不确定因素的研究。19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 )曾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从个体的一系列十分严格的公理化理性偏好的假设出发,创立了著名的期望效用函数理论。嗣后,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 eu )将这一理论纳入瓦尔拉斯均衡的分析框架,进而对不确定决策提出了可供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分析范式。于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被构筑于较严密的公理体系之上,经济学家越来越偏好于运用先进的数学工具来建立经济学模型,并由此展开对包括宏观、金融、计量乃至于对政治、法律、家庭、婚姻、犯罪等问题的研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Gary S .Becker )就曾将经济分析拓宽到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层面,使经济学成为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的“显学”。 但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是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① ,以理性假设建构的期望效用理论不能全面而 第12期总第158期 商 业 经 济 与 管 理No .12Vol .158 2004年12月BUSINESS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 Dec .2004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家解释为什么我们一时冲动之下拖延,购买,借用,抢夺巧克力。 像所有思想上的革命一样,这场革命开始于长期观察到的用通常的智慧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和怪异事实。比如赌徒在明明知道可能要输的情况下仍然下注。人们一般会说为了退休后的生活要存钱,要吃得好,要开始锻炼,要戒掉香烟。他们是当真的,但是往往又做不到。那些感到冤枉和委屈的人要实施报复,虽然这样做往往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这些违背常理的事实是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几十年来,如果不是几个世纪来都依赖的人类因素标准模式的直接和公开的挑战。经济人(Economic Man)是该理论的基石。经济人做出符合逻辑的,理性的,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充分考虑利益与成本,追求价值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经济人是个聪明的,分析的,自私的动物,在追求未来目标的时候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不受身体状况和感情的影响。经济人是建立学术理论的非常方便的工具。但是经济人有个致命的缺陷:世界上根本不存在。 当我们转向现实中的人就发现没有所谓的机器人般的逻辑,相反有各种非理性的,自我破坏的,甚至利他主义的行为。这种常见的现象已经被人们谈论几个世纪了,管理副教授阿斯拉夫(Nava Ashraf)说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心理学是决定过程的一部分”,他看到了充满激情地参与者和公正的旁观者的冲突。 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对这种心理学观点不屑一顾。就在15年前,经济学的下属分支行为主义经济学——研究真实的人如何作出选择,从心理学和经济学中吸取营养——还是个边缘性的,怪异的内容。如今行为主义经济学是主流经济学中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迅速增长的领域,可以得到诺贝尔奖,批评性的大量实证的研究,颠覆了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历史。 虽然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在斯坦福,伯克利,芝加哥,普林斯顿,麻省理工等大学讲授,但是这个领域学者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哈佛。哈佛校长萨莫斯(Lamers)说哈佛研究经济的方法从传统上说比其他大学的更接近现实和更多实证经验。他在哈佛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认为自己是个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如果你关注现实,注重实践,你就容易被行为主义途径吸引。”

4第四节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第四讲第四节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下列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呢?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呢?……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阿莱斯(M.Allais)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斯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举例说来,若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机会B会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A。但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4000元,80%的概率得零,而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但是,其实,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选择与在C、D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这就叫阿莱斯悖论。 阿莱斯由于提出这一悖论以及与该悖论相关的对人类选择行为的一系列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经济学家们,包括阿莱斯本人,并没有对这个悖论给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直到1979年,卡门与特维茨基在顶级经济学刊物《Econometrica》发表论文才对此作出了崭新的解释。他俩的解释是基于一个革命性的行为理论——期盼理论(prospecttheory),尽管在中文里,期盼理论与传统的期望(expected)理论只差一个字,但含义却大相径庭:第一,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含不确定性的经济事件的效用评估是根据该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财富绝对水平作出的,而卡门与特维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认识心理实验的结果中发现,人们效用评价是基于一个参照点W0的,是按未来事件带来的结果W与参照点W0的偏离幅度与方向来评估的。即按ΔW=(W-W0)来评估的。参照点W0可以是当事人当前的财富水平,也可以是决策人期盼的财富水平,超过W0,就是好的,低于W0,则是负面的。比如,预先定下中国乒乓球队在釜山亚运会上金牌指标为“保四争五”,这“保四争五”就是W0。最后只获三金,尽管三金本身数量并不少,但国人仍有意见,因它低于“参照点”,低于我们当前根据实力应达到的期盼水平。按(W-W0)来评估,这就形成了卡门与特维斯基的“价值函数”。 第二,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假定效用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都为凹不同,卡门与特维茨基从心理实验中发现,人们在“参照点”左右,价值评判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若结果W大于W0,则效用函数曲线为凹;若结果W小于W0,则效应函数曲线为凸。这说明,对于大于参照点的“赢项”,人们认为其边际效用递减;而对小于参照点的“输项”,则认为其边际负效用加速。中国射击队在此届亚运会金牌得数大大超标,媒体与国人对其赞扬程度远不如国人对乒乓球队丢一两块金牌的批评程度,可见对“赢”与“输”评价程度并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意味着,人们的决策是遵从“损失规避”准则,而不是“风险规避”准则。而且,人们对于“赢”显示的是“风险规避”态度,而对于“输”,显示的则是“风险喜欢”态度。因此,在“参照点”上,效用函数有“拐点”或“折点”。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2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实验内容: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 (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1978-2006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2、指标选择 3、、数据来源 我们从中国统计局网站上取得中国1978-2006年的人均消费、人均GDP和各年的CPI。见表2.1: 表2.1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原始数据(现价)单位:元

4、数据处理 为了保证我们各个时期数据的可性,我们必须剔除价格的因素对人均消费和人均GDP的影响。在这里我们用1990年的CPI作为基期来调整数据。关于调整方法我们可以用Excell也可以用Eviews软件进行,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views软件调整数据的步骤。 利用命令行输入: “Genr averageconsume1=100/cpibase1990*averageconsume Genr averagegdp1=100/cpibase1990*averagegdp” 其中averageconsume1、averagegdp1表示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cpibase1990表示以1990年为基期的CPI。 调整过后的人均消费和人均GDP如表2.2 表2.2 人均GDP与人均消费的可比价数据(单位:元)

成都理工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化报告 学院: 核技术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班 学号: 201202060227 姓名: 徐茁夫 指导老师: 罗耀耀 完成时间: 2015年7月6日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54cm,左右2.54cm, 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实验一:典型方式下的同步发电机起励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同步发电机的几种起励方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⒉分析不同起励方式下同步发电机起励建压的条件。 二、原理说明 同步发电机的起励方式有三种:恒发电机电压Ug 方式起励、恒励磁电流Ie 方式起励和恒给 定电压UR 方式起励。其中,除了恒UR 方式起励只能在他励方式下有效外,其余两种方式起励 都可以分别在他励和自并励两种励磁方式下进行。 恒Ug 方式起励,现代励磁调节器通常有“设定电压起励”和“跟踪系统电压起励”两种起 励方式。设定电压起励,是指电压设定值由运行人员手动设定,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稳定在手动 设定的给定电压水平上;跟踪系统电压起励,是指电压设定值自动跟踪系统电压,人工不能干预, 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稳定在与系统电压相同的电压水平上,有效跟踪范围为85%~115%额定电 压;“跟踪系统电压起励”方式是发电机正常发电运行默认的起励方式,可以为准同期并列操作 创造电压条件,而“设定电压起励”方式通常用于励磁系统的调试试验。 恒Ie 方式起励,也是一种用于试验的起励方式,其设定值由程序自动设定,人工不能干预, 起励后的发电机电压一般为20%额定电压左右。 恒UR(控制电压)方式只适用于他励励磁方式,可以做到从零电压或残压开始人工调节逐渐 增加励磁而升压,完成起励建压任务。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常规励磁装置起励建压在第一章实验已做过,此处以微机励磁为主。 ⒈选定实验台上的“励磁方式”为“微机控制”,“励磁电源”为“他励”,微机励磁装置菜 单里的“励磁调节方式”为“恒Ug”和“恒Ug 预定值”为400V。 ⑴参照第一章中的“发电机组起励建压”步骤操作。 ⑵观测控制柜上的“发电机励磁电压”表和“发电机励磁电流”表的指针摆动。 ⒉选定“微机控制”,“自励”,“恒Ug”和“恒Ug 预定值”为400V。 操作步骤同实验1。 ⒊选定“微机控制”,“他励”,“恒Ie”和“恒Ie 预定值”为1400mA。 操作步骤同实验1。 ⒋选定“微机控制”,“自励”,“恒Ie”和“恒Ie 预定值”为1400mA。 操作步骤同实验1。 ⒌选定“微机控制”,“他励”,“恒UR”和“恒UR 预定值”为5000mV。 操作步骤同实验1。 四、实验报告 ⒈比较起励时,自并励和他励的不同。 答:他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无联接关系,而由其他直流电源对励磁绕组供电的直流电机称为他励直流电机,永磁直流电机也可看作他励直流电机。并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相并联,作为并励电动机来说,励磁绕组与电枢共用同一电源,从性能上讲与他励直流电动机相同。他励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必须先保证有磁场(即先通励磁电流),而后加电枢电压。否则在加励磁电流之前,电枢中一直为起动电流(或理解为电能只以电枢绕组中热量的形式释放)

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8001510001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高考志愿博弈 转眼又一年高考了,然而各地高考和报志愿的顺序并不相同,2014年以前北京为先报志愿再高考,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为先出成绩再报志愿,还有个别地区为高考完后估分报志愿。然而高考过后总有一部分人过高估算自己的成绩而没有被大学录取,当然也有不少的考生原本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却因他们的保守估算而失去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开学后,总有一些学生放弃入学资格未报到,或者入学后对学校各方面的不满意,学习兴趣大减,沉迷游戏或半路辍学重新高考。 而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同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质上考生填志愿时都在进行一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在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 由图中可知考生报考志愿时,不考虑大家集中式填报某一学校的情况下,填超出自己水平的院校只有在自己超水平发挥时才能被录取,报适合自己自己水平的志愿时,超水平发挥和正常发挥都可以被录取,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志愿时,无论怎样发挥都可被录取。填报超出自己水平的志愿虽然有可能被高于自己水平的院校录取,但落榜的风险很大,很可能得不偿失,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时,虽然肯定能考上大学,但过于保守,失去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填报适合自己水平的志愿更合适,虽然失去了拼搏更好的院校的机会,但保障了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所以最终因志愿目标过高未被录取和填报低于自己水平志愿被录取的考生都是博弈中的失败者。 而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劣于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因先填报志愿再高考比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生无法预知高考时的发挥水平,增大了考生目标过高落榜和因保守不能上更好的院校的机率。假设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能被录取的机率就是X,而在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首先高校根据考生的成 第1页共3页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

一、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 这是一个两人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者(Proposer),另一人为 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被告知该决策。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独裁者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而给决策响应者分的数额为0 。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 学中的理性决策,只有极少数的决策者做到了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100全部留给自己;大部分决策者都给决策响应者分了一少部分的钱。这说明人的行为是极其复杂的,不是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影响他们决策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二、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博弈类似于独裁者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Proposer),另一人为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 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 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可以接受该决策(A ccept),或者拒绝 (R eject)。如果Reject,则双方的收益都为0。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在最后通牒博弈中,由于决策响应者有权对决策拒绝,如果决策者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决策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将为0,所以决策者必须将利益分给决策 响应者一部分;同时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决策者又必须给决策 响应者尽可能少分。因此,决策者此时的最优决策应为:给决策响 应者分一单位的钱,其余的都留给自己。在此实验中应为给自己留$99,给决策响应者分$1,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决策响应者 作为一个理性人,如果决策者没有给他分钱,他的最优决策就是拒 绝决策者的决策,从而使双方得益均为0,在自己没有得益的时候, 使决策者的得益也为0 ,从而对决策者进行惩罚。而如果决策者分 给了自己一部分利益,不管多少,都应该接受。因为作为理性人, 如果在有得益的时候拒绝决策者的决策时,自己的得益将变为0,这 在惩罚决策者的决策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得益减少了,故不可取。在 此实验中即,如果决策者分给决策响应者的钱数不少于$1时,决策 响应者都应该接受决策。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学 中的理性决策。在本实验中,在图“接受的收益比较”中,当收益 在$30左右时,大部分决策响应者就会接受决策者的决策,但各决策 响应者的可接受收益却不尽相同。在图“拒绝的收益比较”中,当 收益大于$35时,决策响应者都接受了决策,即他们认为这样的决策 是比较公平的,是可接受的,也是合理的;而在收益小于$35时,各 决策响应者的反应则是不尽相同的,大多数响应者在被分给$19.5 (均值)左右时会拒绝决策者的决策,而部分响应者则在大于5时就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3)

1.背景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的增长来计算。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年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本文将以中国经济增长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和其相关的经济变量联系起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中国经济增长变动趋势,以及重要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所得的结论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意见。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加具有说服力和更加具体的指标,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进行预测与决策。因此,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是有意义同时也是很必要的。 2.模型的建立 2.1 假设模型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Y )这个经济指标作为研究对象;用总就业人员数(1X )衡量劳动力;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X )衡量资本投入:用价格指数(3X )去代表消费需求。运用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这里的被解释变量是,Y :国内生产总值, 与Y-国内生产总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因素作为模型可能的解释变量,共计3个,它们分别为: 1X 代表社会就业人数, 2X 代表固定资产投资, 3X 代表消费价格指数, μ代表随机干扰项。 模型的建立大致分为理论模型设置、参数估计、模型检验、模型修正几个步骤。如果模型符合实际经济理论并且通过各级检验,那么模型就可以作为最终模型,可以进行结构分析和经济预测。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活动人口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992年 26,923.48 66,782.00 8,080.10 106.4 1993年 35,333.92 67,468.00 13,072.30 114.7 1994年 48,197.86 68,135.00 17,042.10 124.1 1995年 60,793.73 68,855.00 20,019.30 117.1 1996年 71,176.59 69,765.00 22,913.50 108.3 1997年 78,973.03 70,800.00 24,941.10 102.8 1998年 84,402.28 72,087.00 28,406.20 99.2 1999年 89,677.05 72,791.00 29,854.70 98.6 2000年 99,214.55 73,992.00 32,917.70 100.4 2001年 109,655.17 73,884.00 37,213.50 100.7 2002年 120,332.69 74,492.00 43,499.90 99.2 2003年 135,822.76 74,911.00 55,566.61 101.2 2004年 159,878.34 75,290.00 70,477.43 103.9 2005年 184,937.37 76,120.00 88,773.61 101.8 2006年 216,314.43 76,315.00 109,998.16 101.5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计量经济学实验 基于EViews的 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基于EViews的中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一、背景资料 能用消费是引是指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费按人平均的占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生产要素。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我国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能源产品特别是石油作为一种国际性的特殊商品进入世界能源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紧张。同时,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核能的发展,又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可以看出,它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经济问题,而且以成为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翻了两番,但是能源消费仅翻了一番,平均的能源消费弹性仅为左右。然而自200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周期后,中国能源强度却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开始频频受到能源瓶颈问题的困扰。鉴于此,研究能源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目前面临的所谓“能源危机”,主要是由于需求过大引起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所需能源不可能完全依赖进口,所以,研究能源的需求显得更加重要。 二、影响因素设定 根据西方经济学消费需求理论可知,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有: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供给、消费者偏好以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等。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我们认为其只存在能源品种内部之间,而消费者偏好及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数据差别较大,不容易进行搜集整理在此暂不涉及。另外,发展经济学认为,来自知识、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所体现的技术进步不仅可以带动劳动产出的增长,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简单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 实验人:王新博 学号:20091141003 指导教师:赵宏伟 实验日期:2012-5-4 一、实验目的:掌握用PSCAD进行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力系统三相短路中,元件的参数用次暂态参数代替,画出电路的等值电路,短路电流的计算即相当于稳态短路电流计算。单相接地,两相相间,两相接地短路时的短路电流计算中,采用对称分量法将每相电流分解成正序、负序和零序网路,在每个网络中分别计算各序电流,每种短路类型对应了不同的序网连接方式,形成了不同复合序网,再在复合序网中计算短路电流的有名值。在并且在短路电流计算中,一般只需计算起始次暂态电流的初始值。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图示电力系统, G T 已知:发电机:Sn=60MV A,Xd”=0.16,X2=0.19 ; 变压器:Sn=60MV A,Vs%=10.5 ; 1)试计算f点三相短路,单相接地,两相相间,两相接地短路时的短路电流 有名值。 2)若变压器中性点经30Ω电抗接地,再作1)。 3)数据输入 4)方案定义

5)数据检查 6)作业定义 7)执行计算 8)输出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实验数据记录、程序运行结果等) 1、手算过程: 1)、三相短路短路电流有名值(有接地电抗): 2)、三相短路短路电流有名值(无接地电抗): 3)、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有名值(有接地电抗): 4)、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有名值(无接地电抗): 5)、两相相间短路电流有名值(有接地电抗): 6)、两相相间短路电流有名值(无接地电抗): 7)、两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有名值(有接地电抗): 8)、两相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有名值(无接地电抗): 2、通过PSCAD仿真所得结果为: 1)、三相短路(有接地电抗):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悖论是一个非零和游戏,它反映了看起来很合理的个人行 为和合作所得的利益间的矛盾,在一个短期看起来有利的策略却可 能带来长期的错误的情况。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一个不知道其他的 参赛者期望他们做什麽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参赛者都会期望获取 最大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亦即是说,参赛者是一个“利己 主义者”。这个悖论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他 们会冒著的倒闭和他人合作而得到的比他们期望得到的要少的利益。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於一个囚徒来说,合作在利己主义者之间是 否可以形成:也就是,一个只对自己利益感兴趣的人,在经过一段 时间的学习后可否意识到他们的利益通过合作可以得到更多。 角色:行博弈人(Row Player)、列博弈人(Column Player) 决策:行博弈人选择上(Top)、下(Bottom) 列博弈人选择左(Left)、右(Right) 收益:角色所对应的颜色显示(行博弈人为蓝色,列博弈人为红色)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1=top/left ; 2=bottom/right)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均为理性人, 17% 83% 选择1、2的比例比较(图一) 12 12345671 2 3 4 5 每轮1出现的个数(图二) 每轮1出现的个数 0.511.52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每个用户选择相信对方的次数(图三) 1出现的次数

他们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囚徒困境中,他们若是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跟对方博弈人合作,以使双方收益最优,则对方博弈人可能会选择不合作,这样才能是他自身利益最大化;若是对方博弈人选择合作,则自己的最优选择也应是选择不合作。因此,通过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可以推知,各博弈方的理性选择均是选择不信任对方博弈人,即选择不合作。这样形成纳什均衡。 2、根据实验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本“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各博弈方并不都是完全的理性人。从图一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的博弈中各博弈方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仍有17%的博弈中,有博弈方选择了和对方合作;从实验二中可以看出,在每轮博弈中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的人越来越少,但却始终有人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即选择合作;从图三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决策问题,各博弈人所做的决策却不尽相同,各博弈者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的次数不全一致。综上所述,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各博弈人的决策虽然跟理性人的决策很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完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现实中的社会人的行为却还会收到很多其他的各类因素的影响。这说明,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进行研究;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将人理想化了,从而使得研究的结果和现实中的人的行为不完全一致;这也再次证明了人是复杂人,其行为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双向拍卖: 所有参和实验的人构成一个市场,市场上有卖家(Seller)和买家(Buyer)。买家提出出价(Bid Price)购买某商品,卖家提出要价(Ask Price)出售商品。每个卖家有3 个商品出售,每个买家可购买3 个商品。当买家接受某个卖家的要价,或者当卖家接受某个买家的出价,这是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易。实验程序可以显示当前的最高出价和最 低要价(Bid‐Ask Spread)。卖家的要价,不应低于当前最高的出价; 买家的出价,不应高于当前最低的要价。对于卖家,每件商品有不 同的成本(Cost);对于买家,每件商品有不同的价值(Value) 对实验数据进行着整理,得到如下数据: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一,数据 二,理论模型的设计 解释变量:可支配收入X 被解释变量:消费性支出Y 软件操作: (1)X与Y散点图

从散点图可以粗略的看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性支出也在增加,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01i i i Y X ββμ=++ (2)对模型做OLS 估计 OLS 估计结果为 272.36350.7551Y X ∧ =+ 011.705732.3869t t == 20.9831.. 1.30171048.912R DW F === 三,模型检验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为0.98,表明家庭人均年可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8.31%可由支配性收入的变化来解释。 t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1β不显著为0,表明可支配收入增加1个单位,消费性支出平均增加0.7551单位。 1,预测 现已知2018年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0000元,预测消费支出预测值为 0272.36350.75512000015374.3635Y =+?= E(X)=6222.209,Var(X)=1994.033

则在95%的置信度下,E( Y)的预测区间为(874.28,16041.68) 2,异方差性检验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消费支出的决定因素不一定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如经济越落后储蓄率越高,可能出现异方差性问题。 G-Q检验 对样本进行处理,X按从大到小排序,去掉中间4个,分为两组数据, 128 n n ==分别回归

1615472.0RSS = 2126528. 3R S S = 于是的F 统计量: ()() 12811 4.86811RSS F RSS --==-- 在5%的想著想水平下,0.050.05(6,6) 4.28,(6,6)F F F =>,即拒绝无异方差性假设,说明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五邑大学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 实验报告 院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仿真软件的初步认识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掌握电力系统的结构组成,了解电力系统的主要参数,并且学会了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学会单线图的快捷菜单、文件菜单、编辑菜单、插入菜单、格式菜单、窗口菜单、仿真控制等菜单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一)熟悉PowerWorld电力系统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用仿真器建立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模型: 1、画一条母线,一台发电机; 2、画一条带负荷的母线,添加负荷; 3、画一条输电线,放置断路器; 4、写上标题和母线、线路注释; 5、样程存盘; 6、对样程进行设定、求解; 7、加入一个新的地区。 三、电力系统模型: 按照实验指导书,利用PowerWorld软件进行建模,模型如下: 四、心得体会: 这一次试验是我第一次接触PWS这个软件,刚开始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软件,我只能听着老师讲解,照着试验说明书,按试验要求,在完成试验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了解熟悉这个软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输电线的画法、断路器的设置、仿真时出现错误的解决办法等等,在试验的最后,通过请教老师同学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对这个仿真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了基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点操作才能更好地熟悉这个软件。

实验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入门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具体样程的分析和计算,掌握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的运行方式、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进行分析;对偶发性故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主要在运行模式下,对样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并进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选择主菜单的Case Information Case Summary项,了解当前样程的概况。包括统计样程中全部的负荷、发电机、并联支路补偿以及损耗;松弛节点的总数。进入运行模式。从主菜单上选择Simulation Control,Start/Restart开始模拟运行。运行时会以动画方式显示潮流的大小和方向,要想对动画显示进行设定,先转换到编辑模式,在主菜单上选择Options,One-Line Display Options,然后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中Animated Flows Option选项卡,将Show Animated Flows复选框选中,这样运行时就会有动画显示。也可以在运行模式下,先暂停运行,然后右击要改变的模型的参数即可。 三、电力系统模型

行为经济学期末论文

吉林财经大学2015-2016学年 第一学期 行为经济学期末作业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 姓名:阿卜杜库杜斯·麦麦提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0305132404 序号:130

一、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主要结论有四点: 1.人们不仅看重财富的绝对量,更看重财富的变化量。与投资总量相比,投资者关注的是投资的盈利或亏损的数量。 2.人们面临条件相当的损失前景时更倾向于冒险赌博(风险偏好),而面临条件相当的盈利前景时更倾向于现实确定性盈利(风险规避) 3.一定量的财富减少产生的痛苦与等量财富增加给人带来的快乐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 4.前期决策的实际结果影响后期风险态度和决策,前期盈利使人的风险偏好性增强,还可以平滑后期的损失;而前期的损失加剧了后期亏损的痛苦,风险厌恶程度也相当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者从现在的赢利和损失中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前期的投资结果。 我的理解: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时,取决于结果与展望(预期、设想)的差距而非单单结果本身。就是说人在决策时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参考标准,然后衡量每个决定的结果,与这个参考标准的差别是多大。 例如,一个人展望(预期)能得到奖金 500 元,当他的决策让他得到奖金 500 元,他会觉得没什么;若他有办法得到多于预期的 500 元,多数人会审慎地考量这方法(决策)带来的风险,以免失去预期回报;如果相反,即使他有另一个比较安全,但让他少得100元奖金的办法(决策),那多数人会宁可冒较大风险,以获取展望预期回报。 结论:人们都说损失厌恶的。当然做决策的是也不想传统经济学所讲的一样的理性的。 二、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主要有三个部分: 1.人们怎样觉得各种经济事务的结果,怎样做一些决定,并且之后又是怎样评估那些决定的结果 2.有时把经济行为分到细微、具体的账户。 3.与我们核查与评估心理账户的频率有关的内容,或者称之为:“选择划分” 我的理解:“心理帐户”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绝大部分都有,学生当然也有。我们是否可以应用这一心理现象为布置作业服务。学生在心中为所学的各门功课都建有一个心理帐户,当天的功课均匀而适当的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可能并不感觉多,但一门功课留的作业较多,学生就感觉今天的作业很多,其实前面各科的作业总量要比这一科的作业多很多。这就是学生的心理帐户在起作用。 举例:A某日倒车撞了保险杆,修理费用1400元;那天还超速吃了罚单,120元;乱停车吃了罚单,40元。B倒车撞了保险杆,修车费用1600块。这两个人当然是A感觉损失更多。 C中了一个75块的足球彩票。D中了个50的足球彩票,和一个25块的福利彩票。D更觉得自己今天运气很好,个人感觉也肯定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