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方程2x2﹣x﹣1=0的两根之和是()

A.﹣2B.﹣1C.D.

2.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3的是()

A.x2+3x﹣3=0B.2x2﹣3x﹣3=0C.x2﹣3x+3=0D.x2﹣3x﹣3=0 3.已知x1,x2是x2﹣4x+1=0的两个根,则x1?x2是()

A.﹣4B.4C.1D.﹣1

4.若x1,x2是方程x2﹣3x﹣2=0的两个根,则x1+x2﹣x1?x2的值是()A.﹣5B.﹣1C.5D.1

5.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x2,则x12x2+x1x22的值为()A.﹣6B.﹣3C.3D.6

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3m+3=0的两根互为倒数,则m的值等于()A.1B.2C.1或2D.0

7.如果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根,则α2+2α﹣β的值是()A.3B.4C.5D.6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x1+3x2=5,则m的值为()

A.B.C.D.0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已知方程2x2﹣6x+3=0的两个根是x1,x2,则x1+x2=.

10.已知方程2x2+4x﹣3=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1x2=.11.设x1、x2是方程x2+mx﹣5=0的两个根,且x1+x2﹣x1x2=1,则m=.

12.若x1,x2是方程x2﹣4x﹣2020=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x12﹣2x1+2x2的值等于.13.已知m、n是方程x2﹣2x﹣5=0的两个根,那么m2+mn+2n=.

1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则+的值为.

15.已知实数ab满足等式a2+3a﹣2=0,b2+3b﹣2=0,那么求的值是.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6.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m﹣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1)求m的取值范围;

(2)若2(x1+x2)+x1x2+10=0,求m的值.

17.已知x1、x2是方程2x2﹣5x+1=0的两个实数根,求下列各式的值:(1)x1x22+x12x2;

(2)x12+x22.

18.关于x的方程x2+(2a﹣3)x+a2=0

(1)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2)若x1、x2是方程的两根,且=1,求a.

1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2(m+3)=0.(1)试证:无论m取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x1,x2为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x12+x22=16,求m的值.

2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2+1=0.

(1)求证: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都为正数,求m的取值范围;

(3)若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x1、x2满足x1﹣x2=2,求m的值.

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1)x+k﹣2=0.

(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若这个方程的两根为x1,x2,且满足x12﹣3x1x2+x22=1,求k的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解:2x2﹣x﹣1=0

x1+x2=﹣=,

故选:C.

2.解:A、∵a=1,b=3,c=﹣3,∴x1+x2=﹣=﹣3,不符合题意;

B、∵a=2,b=﹣3,c=﹣3,∴x1+x2=﹣=,不符合题意;

C、∵a=1,b=3,c=3,∴△=9﹣12=﹣3<0,原方程无解,不符合题意;

D、∵a=1,b=﹣3,c=﹣3,△=9+12=21>0,∴x1+x2=﹣=3,符合题意.

故选:D.

3.解:∵x1,x2是x2﹣4x+1=0的两个根,

∴x1?x2=1,

故选:C.

4.解:根据题意得x1+x2=3,x1x2=﹣2,

所以x1+x2﹣x1?x2=3﹣(﹣2)=5.

故选:C.

5.解:由题意可知:x1+x2=3,x1x2=1,

∴原式=x1x2(x1+x2)

=1×3

=3,

故选:C.

6.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3m+3=0的两根互为倒数,∴,

解得:m=2.

故选:B.

7.解:∵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根

∴α2+3α﹣1=0,α+β=﹣3

∴α2+2α﹣β=α2+3α﹣α﹣β=α2+3α﹣(α+β)=1+3=4.故选:B.

8.解:∵x1+x2=4,

∴x1+3x2=x1+x2+2x2=4+2x2=5,

∴x2=,

把x2=代入x2﹣4x+m=0得:()2﹣4×+m=0,解得:m=,

故选:A.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解:x1+x2=﹣=3.

故答案为3.

10.解:∵x1、x2是方程2x2+4x﹣3=0的两根,

∴x1+x2=﹣=﹣2,x1x2==﹣.

故答案为:﹣2;﹣.

11.解:∵x1、x2是方程x2+mx﹣5=0的两个根,∴x1+x2=﹣m,x1x2=﹣5.

∵x1+x2﹣x1x2=1,即﹣m﹣(﹣5)=1,

∴m=4.

故答案为:4.

12.解:∵x1,x2是方程x2﹣4x﹣2020=0的两个实数根,∴x1+x2=4,x12﹣4x1﹣2020=0,即x12﹣4x1=2020,

则原式=x12﹣4x1+2x1+2x2

=x12﹣4x1+2(x1+x2)

=2020+2×4

=2020+8

=2028,

故答案为:2028.

13.解:∵m、n是方程x2﹣2x﹣5=0的两个根,

∴m+n=2,mn=﹣5,m2﹣2m﹣5=0,

∴m2=2m+5,

∴m2+mn+2n

=2m+5+mn+2n

=﹣5+2×2+5

=4.

故答案为:4.

14.解:∵方程x2﹣4x+3=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

∴x1+x2=4,x1?x2=3,

∴+==.

故答案为:.

15.解:当a=b时,原式=1+1=2;

当a≠b时,可把a、b看作方程x2+3x﹣2=0的两根,则a+b=﹣3,ab=﹣2,所以原式====﹣6.

故答案为:2或﹣6.

三.解答题(共6小题)

16.解:(1)∵方程x2+3x+m﹣1=0的两个实数根,

∴△=32﹣4(m﹣1)=13﹣4m≥0,

解得:m≤.

(2)∵方程x2+3x+m﹣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为x1、x2,

∴x1+x2=﹣3,x1x2=m﹣1.

∵2(x1+x2)+x1x2+10=0,即﹣6+(m﹣1)+10=0,

∴m=﹣3.

17.解: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x1x2=.

(1)原式=x1x2(x1+x2)=×=;

(2)原式=(x1+x2)2﹣2x1x2=()2﹣2×=.

18.解:(1)∵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a﹣3)2﹣4a2>0,

整理得:9﹣12a>0,

解得:a,

即a的取值范围为:a,

(2)根据题意得:

x1+x2=3﹣2a,

x1x2=a2,

∵+=1,

∴=1,

解得:a1=1,a2=﹣3,

经检验:a1=1,a2=﹣3时,

a2≠0,

∴原方程的解为:a1=1,a2=﹣3,

又∵a,

∴a=﹣3.

19.(1)证明:a=1,b=﹣(m﹣1),c=﹣2(m+3).

△=b2﹣4ac=[﹣(m﹣1)]2﹣4×1×[﹣2(m+3)]=m2+6m+25=(m+3)2+16.∵(m+3)2≥0,

∴(m+3)2+16>0,即△>0,

∴无论m取任何实数,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x1,x2为方程x2﹣(m﹣1)x﹣2(m+3)=0的两个实数根,

∴x1+x2=m﹣1,x1?x2=﹣2(m+3),

∴x12+x22=(x1+x2)2﹣2x1?x2=16,

∴(m﹣1)2﹣2[﹣2(m+3)]=16,

∴m2+2m﹣3=0,

∴m1=﹣3,m2=1.

20.(1)证明:∵△=b2﹣4ac=(﹣2)2﹣4(﹣m2+1)

=4m2≥0,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2)根据题意得x1+x2=2>0,x1x2=﹣m2+1>0,即m2﹣1<0,

∴﹣1<m<1;

(3)根据题意得x1+x2=2,x1x2=﹣m2+1,

解方程组得,

∴,﹣m2+1=0,解得m=±1.

21.解:(1)△=(k﹣1)2﹣4(k﹣2)=(k﹣3)2,∵(k﹣3)2≥0,

∴△≥0,

∴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2)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1+x2=1﹣k,x1x2=k﹣2,∵x12﹣3x1x2+x22=1,

∴(x1+x2)2﹣5x1x2=1,

∴(1﹣k)2﹣5(k﹣2)=1,

解得k1=2,k2=5.

由(1)得无论k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

∴k的值为2或5.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a ,x 2= a 2 2 2 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 ax + bx + c = 0(a ≠ 0). 其中, ax 是二次项, 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 b 是一 次项系数; c 是常数项。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 般地,对于形如 x =a(a ≥ 0)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 x 1= . (2) )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x 2=p 或(mx+a)2 =p(m ≠ 0)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 ≥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 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设计 单位:福田东湖学校执教者:陈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建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理解和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教学内容:提问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法; 提问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根与系数的概念,为后面的研究作铺垫。 学生活动:极思考回答,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答加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的记忆强化,使学生明确方程的系数决定根的值,引出根与系数之间还有其它联系方式吗然后顺理成章进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的探究学习。 二、自主探索,探究学习

探究1:填表,观察、猜想 问题:你发现什么 规律 ①用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 ② 02=++q px x 的两根21,x x 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探究2:填表,观察、猜想 问题:上面发现的结论在这里成立吗请完善规律; ①用语言叙述发现的规律; ② 02=++c bx ax 的两根21,x x 用式子表示你发现的规律: 探究3.推断证明 02=++c bx ax (a ≠0)的两根为21,x x 则:a b x x -=+21 ,a c x x =21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启发学生,求根公式是具有一般性的,利用求根公式进行证明。 学生活动:1、解方程,求值,再观察、分析、归纳;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 2、思考证明的方法,一名学生上板书,其他学生在学案上推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推理论证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达标检测,强化训练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7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 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强化训练:根与系数的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方程2x2﹣x﹣1=0的两根之和是() A.﹣2B.﹣1C.D. 2.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两实数根之和为3的是() A.x2+3x﹣3=0B.2x2﹣3x﹣3=0C.x2﹣3x+3=0D.x2﹣3x﹣3=0 3.已知x1,x2是x2﹣4x+1=0的两个根,则x1?x2是() A.﹣4B.4C.1D.﹣1 4.若x1,x2是方程x2﹣3x﹣2=0的两个根,则x1+x2﹣x1?x2的值是()A.﹣5B.﹣1C.5D.1 5.已知方程x2﹣3x+1=0的两个根分别是x1,x2,则x12x2+x1x22的值为()A.﹣6B.﹣3C.3D.6 6.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m2﹣3m+3=0的两根互为倒数,则m的值等于()A.1B.2C.1或2D.0 7.如果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根,则α2+2α﹣β的值是()A.3B.4C.5D.6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x1+3x2=5,则m的值为() A.B.C.D.0 二.填空题(共7小题) 9.已知方程2x2﹣6x+3=0的两个根是x1,x2,则x1+x2=. 10.已知方程2x2+4x﹣3=0的两根分别为x1、x2,则x1+x2=,x1x2=.11.设x1、x2是方程x2+mx﹣5=0的两个根,且x1+x2﹣x1x2=1,则m=. 12.若x1,x2是方程x2﹣4x﹣2020=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x12﹣2x1+2x2的值等于.13.已知m、n是方程x2﹣2x﹣5=0的两个根,那么m2+mn+2n=. 1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则+的值为. 15.已知实数ab满足等式a2+3a﹣2=0,b2+3b﹣2=0,那么求的值是.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中考数学辅导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关系 从暑假开始,我们系统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及一元二次根判别式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关系.本次,我们全面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下次,我们将学习几何中第六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基本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含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是2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般形式:ax 2+bx+c=0(a ≠0) 3.解法: ①直接开平方法:形如x 2=b(b ≥0)和(x+a)2=b(b ≥0)形式可直接开平方.如(3x-1)2=5两边开平方得: 513±=-x 513±=x 3 51,35121-=+=∴x x ②配方法:例:01232=--x x 解:1232=-x x 31322=- x x 9 13191322+=+-x x 94)31(2=-x 3 231±=-x 3231±=x 3 1,121-==∴x x 此类解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但要掌握,因为很多公式推导用这种方法. ③公式法:)0(2)0(02≥??±-=≠=++a b x 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是 ④因式分解法:方程右边为零.左边分解成(ax+b)(cx+d)形式,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ax+b=0,cx+d=0形式,变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4.根判别式:△=b 2-4ac b 2-4ac>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 b 2-4ac=0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b 2-4ac<0 方程无实根. b 2-4a c ≥0 方程有实根. 有三种应用: ①不解方程确定方程根情况. ②利用方程根条件(如有两个不相等实根,无实根,有实根等) 利用Δ建立不等式求m 或k 取值范围. ③证明Δ必小于零,或Δ必大于零来证明方程无实根或一定有实根,将Δ化成完全平方式,叙述不论m(或k)无论取何值,一定有Δ>0或Δ<0来证.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式子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2、最简二次根式 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 (1) (2) (3) (4)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单元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是b的平方根,当时,,,当b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把公式中的a看做未知数x,并用x代替,则有。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演示教学

12.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中考考点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2.会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系数。 3.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和。 考点讲解 1.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 x1+x2=-, x1·x2=。 2.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x1)(x-x2)=0,展开代入两根和与两根积,仍得到方程ax2+bx+c=0 (a≠0)。

3.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方程x2+px+q=0的两根为x1,x2时,那么x1+x2=-p,x1·x2=q。反之,以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x1)(x-x2)=0,展开代入两根和与两根积,仍得到方程: x2+px+q=0。 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可用两根和或两根积的关系求另一个根。 (2)已知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个根及字母系数的值。可用根与系数关系式,一个关系式求得另一个根,再用另一个关系式求得字母系数的值。 (3)已知一元二次方程,不解方程,可求与所给方程两根和、两根积的某些代数式的值。如,方程2x2-3x+1=0的两根为x1,x2,不解方程,求x12+x22的值。 [∵x1+x2=, x1·x2=,∴

x12+x22=(x1+x2)2-2x1x2=()2-2× = ] (4)验根、求根、确定根的符号。 (5)已知两根,求作一元二次方程(注意最后结果要化为整系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案(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学案(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2.培养学生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 3.教学疑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一元二次方程x2-5x+6=0的两个根是x1=2,x2=3,可以发现x1+x2=5恰是方程一次项系数-5的相反数,x1x2=6恰是方程的常数项.其它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也有这样的规律吗?这就是本节课所研究的问题,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去推导两根和及两根积与方程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由系数表达的,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它是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为基础.学了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就会多一些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方程理论打下基础. 本节先由发现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与方程系数的关系,到引导学生去推导论证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及其应用.向学生渗透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维的精神.(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 (2)解方程①x2-5x+6=0,②2x2+x-3=0. 观察、思考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由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提问: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都有这样的规律吗? 2.推导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与两根积和系数的关系. 设x1、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讲解(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讲解(基础) 责编:常春芳 【学习目标】 1. 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根的情况,由方程根的情况能确定方程中待定系数的取值范围;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在各类问题中的运用.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1)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等的实数根; (3)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要点诠释: 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步骤:①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②确定c b a .,的值;③计算ac b 42-的值;④根据ac b 42 -的符号判定方程根的情况. 2.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逆用 在方程()002≠=++a c bx ax 中,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 -﹥0;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ac b 42 -=0; (3)方程没有实数根?ac b 42 -﹤0. 要点诠释: (1)逆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未知数的值或取值范围,但不能忽略二次项系数不为0这一条件; (2)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则 ac b 42 -≥0.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

(完整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典型例题: 1、已知关于x的方程(m+3)x 21 m- +(m-3)-1=0是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 ①移项; 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 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4)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中考数学辅导之—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 关系 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一元二次根的判别式和一元,从暑假开始我们将学习几何,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本次,我们全面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下次. 中的第六章解直角三角形一、基本内容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最高是1.一元二次方程含义:含有一个未知数,2. 二次方程20) +bx+c=0(a一般形式:ax≠2.: 3.解法22如=b(b≥0)0)和(x+a)的形式可直接开平方:①直接开平方法形如 x.=b(b≥2: 两边开平方得(3x-1)=551?51??,?x?x5?x53?13x?1??21332 :② 配方法:例03x??2x?11222解:1?2x3x??xx?3311212?xx??? 939321412??x?(x)??3393121?,xx????x?121333因 为很多公式的推导用这种方,.但要掌握此类解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用. 法?b??2)??0(?0axbx??c?0(a?)的求根公式是x:③公式法a2将一元二次方程转,:方程右边为零.左边分解成(ax+b)(cx+d)的形式④因式分解法. 变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化成ax+b=0,cx+d=0的形式,2-4ac =b根的判别式:△4.2.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根b-4ac>0 2-4ac=0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根. b2-4ac<0 方程无实根. b2-4ac≥0 b方程有实根. 有三种应用: ①不解方程确定方程的根的情况. ②利用方程的根的条件(如有两个不相等实根,无实根,有实根等) 利用Δ建立不等式求m或k的取值范围. ③证明Δ必小于零,或Δ必大于零来证明方程无实根或一定有实根,将Δ化成完 全平. 来证<0Δ或>0Δ一定有,无论取何值k)或m(叙述不论,方式 cb2. +bx+c=0(a≠0)的根,则5.根与系数间的关系,某x,x是ax?x,x?x?x??212121aa: 应用. 求方程中m或k的值或另一根①不解方程,. 求某些代数式的值②不解方程,. 的取值范围m或k③利用两根的关系,求方程中. 使它与原方程有某些关系④建立一个方程,. ⑤一些杂题 : 二、本次练习: 填空题(一)22mx??x3mx?2x?m m=____. 1.关于x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则2常数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是____.其一次项系数是 2.将方程4x____,-kx+k=2x-1____. 项是222x=____. 则代数式(x+2)+(x-2)的值相等的值与8(x,-2)3.522 +( )=(x- )4.x?x 22k=____.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三、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知识点训练(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基础训练 【知识点1】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1.若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的两根是m ,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m n +=-,3mn = B. 4m n +=-,3mn =- C. 4m n +=,3mn = D. 4m n +=,3mn =- 2.不解方程,求下列各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1)2417x x +=,12x x += ,12x x ?= ; (2)2310x -=,12x x += ,12x x ?= . 【知识点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相关代数式的值 3.(贵港中考)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22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 αβαβ+-的值是( ) A.3 B.1 C.1 D.-3 4.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310x x --=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12x x + (2)12 11x x +. 【知识点3】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方程中待定字母的取值或范围 5.(雅安中考)已知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 +--的两根,且123x x =-,则k 的值为( ) A.1 B.2 C.3 D.4 6.已知一元二次方程20x bx c ++=的两根分别为2和3,则b ,c 的值分别为( ) A.5,6 B.-5,-6 C.5,-6 D.-5,6 7.(遵义中考)已知1x ,2x 是关于x 的方程230x bx +-=的两根,且满足12x x +- 1235x x =,那么b 的值为( )

A.4 B.-4 C.3 D.-3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0x x m +-+=的两实数根之积为负,则实数m 的取 值范围是 . 【易错点】 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忽视隐含条件“0△≥” 9.若关于x 的方程22(1)0x a x a +-+=的两个根互为倒数,求a 的值. 解:因为方程的两根互为倒数,所以两根的积为 .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a = . 解得a = . 当a = 时,原方程化为 , 根的判别式△ 0,此方程 实数根, 所以舍去a = .所以a = . 【变式】关于x 的方程220x ax a -+=的两根的平方和是5,则a 的值是 .

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并学会初步运用. 2.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利用求根公式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韦达定理的推导和初步运用. 难点:定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求根公式应如何表述? 2.上述方程两根之和等于什么?两根之积呢? 二、新课讲解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 由此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又称“韦达定理”) 如果ax2+bx+c=0(a≠0)的两个根是x 1,x2,那么 例1已知方程5x2+k x-6=0的一个根是2,求它的另一根及k的值. 讲解例1

例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一元二次方程2x2+3x-1=0两根的(1)平方和;(2)倒数和. 三、学生练习 1.下列各方程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各是什么? (1)x2-3x-18=0;(2)x2+5x+4=5; (3)3x2+7x+2=0;(4)2x2+3x=0. 2.方程5x2+kx-6=0两根互为相反数,k为何值? 3.方程2x2+7x+k=0的两根中有一个根为0,k 为何值? 4、已知两个数的和等于8,积等于9,求这两个数. 提示:这是一道“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的应用题,要注意此类题的解题步骤:(1)运用定理构造方程; (2)解方程求两根; (3)得出所欲求的两个数. 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定理,应在应用过程中熟记定理. 2.要掌握定理的四个应用:一是不解方程直接求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二是已知方程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中字母的值.三是已知方程求两根的各种代数式的值;四是已知两根的代数式的值,构造新方程; 五、布置作业: 1、本节不留书面作业。 2、探究性作业:课本55页探索。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起源:人类形成于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的一支。 2、人种产生:长时期自然条件影响的结果。人类学者按肤色、发型、眼型、鼻型等外貌特征,分为黄种人、 黑种人和白种人三大人种。 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居于支配地位。(该亚女神) 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居于支配地位,财产由父系继承。(厄瑞斯特)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长江)。 A古埃及:约公元前3100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主要文明象征:金字塔象形文字 B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C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1、婆罗门(祭祀贵族) 2、刹帝利(国王、官吏、武士) 3、吠舍 4首陀罗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海洋 1、古希腊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 最高机构:公民大会 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 2、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公元前 8 世纪)罗马城→(公元前 509 年)罗马共和国→(公元前 2 世纪)称霸地中海→(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罗马帝国→(公元 395 年)帝国分裂→(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布匿战争腓尼基---罗马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大化改新:646年仿效中国隋唐的制度 人物:孝德天皇 政治上: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废除贵族的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家所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意义: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穆罕默德创造伊斯兰教:时间:7世纪,地点:麦加(圣地) (2)阿拉伯统一过程: 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其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 年,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632 年,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 715年查理马特的采邑制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土地成为领主与附庸的纽带: (3)基督教会: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1、概况:10世纪,伦敦、巴黎意大利等 2、代表:琅城自治运动 3、意义:瓦解了西欧封建经济;城市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资产阶级的前身;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希波战争 1、时间:公元前 492 年到公元前 449 年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1-22章 第21章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3-24章 第23章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3.1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23.2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根与系数之间关系应用一

2013根与系数关系应用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2012?泸州)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个实数根,则x12+x22+4x1x2的值为_________.2.(2012?鄂州)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5x﹣3=0的两个实根,且,则a= _________. 3.(2011?苏州)已知a、b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1=0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a﹣b)(a+b﹣2)+ab的值等于_________. 4.(2011?德州)若x1,x2是方程x2+x﹣1=0的两个根,则x12+x22=_________. 5.(2010?雅安)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mx+m﹣2=0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x1x2(x1+x2)=3,则m的值是 _________. 6.(2010?芜湖)已知x1、x2为方程x2+3x+1=0的两实根,则x13+8x2+20=_________. 7.(2010?成都)设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2=0的两个实数根,则x12+3x1x2+x22的值为_________. 8.(2009?天津)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等于_________. 9.(2008?鄂州)已知α,β为方程x2+4x+2=0的二实根,则α3+14β+50=_________. 10.(2007?芜湖)已知2﹣是一元二次方程x2﹣4x+c=0的一个根,则方程的另一个根是_________.11.(2007?宿迁)设x1,x2是方程x(x﹣1)+3(x﹣1)=0的两根,则|x1﹣x2|=_________.12.(2006?株洲)已知a、b是关于x的方程x2﹣(2k+1)x+k(k+1)=0的两个实数根,则a2+b2的最小值是_________.13.(2006?日照)已知,关于x的方程x2+=1,那么x++1的值为_________.14.(2006?南充)如果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1=0的两个根,那么α2+2α﹣β的值是_________. 15.(2001?甘肃)如果二次三项式3x2﹣4x+2k在实数范围内总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6.(2001?东城区)若2x2﹣5x+﹣5=0,则2x2﹣5x﹣1的值为_________. 17.(2000?辽宁)已知α,β是方程x2+2x﹣5=0的两个实数根,则α2+αβ+2α的值为_________. 18.(1999?温州)若m、n是关于x的方程x2+(p﹣2)x+1=0的两实根,则代数式(m2+mp+1)(n2+np+1)的值等于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