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技术指导书

常用技术指导书
常用技术指导书

测试技术试验指导书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郑华文刘畅 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验中心 2014年5月

说明和评分 1学生按照实验预约表进行实验;在实验前,需对理论教学中相关内容做做复习并对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熟悉实验内容和要求后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允许大声喧哗和进行与实验不相关的事情。 2进入实验室后,应遵守实验室守则,学生自己应发挥主动性和独立性,按小组进行实验,在操作时应对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有所了解,避免盲目操作引起设备损坏,在动手操作时,应注意观察和记录。 3根据内容和要求进行试验,应掌握开关及的顺序和步骤:1)不允许带负荷开机。输出设备不允许有短路,输入设备量程处于最大,输出设备衰减应处于较小。2)在实验系统上电以后,实验模块和实验箱,接入或拔出元件,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插拔前要确认不带电,插接完成后,才对实验模块和试验箱上电。3)试验箱上元件的插拔所用连线,在插拔式用手拿住插头插拔,不允许直接拉线插拔。4)实验中,按组进行试验,实验元件也需按组取用,不允许几组混用元件和设备。 4在实验过程中,在计算机上,按组建立相关实验文件,实验中的过程、数据、图表和实验结果,按组记录后,各位同学拷贝实验相关数据文件等,在实验报告中应有反应。对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评分标准: 1)实验成绩评分按实验实作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分:实验实作以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表现和实验结果记录文件评定,评定为合格和不合格;实验报告成绩:按照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要求,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情况评定成绩。初评百分制评定。 2)综合实验成绩评定按百分制。

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1) 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器(一) (5)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7) 实验四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9) 实验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11) 实验六射极输出器的测试 (14) 实验七 OCL功率放大电路 (16) 实验八差动放大器 (18) 实验九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 (20) 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二) (22) 实验十一比较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24) 实验十二集成555电路的应用实验 (26) 实验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 (30) 实验十四集成功率放大器 (32) 实验十五函数信号发生器(综合性实验) (34) 实验十六积分与微分电路(设计性实验) (36) 实验十七有源滤波器(设计性实验) (38) 实验十八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0) 实验十九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1)

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比较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的特点。 2、了解稳压电路的组成和稳压作用。 3、熟悉集成三端可调稳压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 1、实验箱(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二极管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的工作原理及整流输出波形。 2、整流电路分别接电容、稳压管及稳压电路时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波形。 3、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首先校准示波器。 1、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 ●分别按图1-1和图1-2接线。 ●在输入端接入交流14V电压,调节使I O=50mA时,用数字万用表测出V O,同时用 示波器的DC档观察输出波形记入表1-1中。 图1-1

培训指导说明书

培训指导说明书 第一节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1、提出需求意向 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与现实需求的差距,提出培训需求意向,经相关部门提报培训主管部门。 2、需求分析 2.1、排他分析 确定实际需求,对理想与实际产生差距的原因做全面的分析,确定哪些是人为因素,针对人为因素的方面开展培训。 2.2、因素确定 人为因素并非所有都可以通过培训改善,遇到现职人员素质较低,导致培训费用高、时间成本高等,可以选择人事调整的方式转换。 3、需求分析实际方法 3.1、培训需求经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个人分析三方面着手 3.2、确定培训原因即“压力点”,详情如下: (1)公司的制度规则 (2)基本技能欠缺 (3)工作绩效差 (4)新技术的应用 (5)客户的需求 (6)新产品 (7)高绩效标准 (8)新工作内容 3.3、需求评估的结果 (1)受训者需要学些什么 (2)谁接受培训 (3)培训的类型 (4)培训次数 (5)购买或者自行开发培训的决策 (6)确定借助培训还是选择其他人事调动 4、制作培训需求报告 4.1、岗位分析 4.1.1、组织层面 要着眼于当下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还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4.1.2、个人层面

通过问卷和面谈的方式,了解理想工作绩效、实际工作绩效、受训人员对工作各方面的感受、受训人员自认为生产绩效问题可能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理想工作绩效与实际绩效对比、岗位应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现有的差距,找出差距所在的原因。 第二节培训项目规划的内容 1、确定培训项目 (1)通过需求本身、资源、成本罗列培训的优先顺序,按轻重缓急排序 (2)明确目标群体,以及其知识、技能、态度水平 (3)确定目标,并量化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及进度 2、培训内容的开发 设计课程,明确培训方式 3、过程的设计 制作培训进度表,跟进培训进度 4、评估手段选择 确定评估目的、方式、具体实施 5、培训资源 人、财、物、时间、空间 6、预算成本 投资回报 第三节培训计划的内容 1、培训目的 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 2、培训目标 将培训目的具体化、数量化、指标化和标准化 3、受训人员内容 明确培训谁,培训什么 4、培训的范围 个人、基层、部门、企业、外部 5、培训的规模 培训规模受人数、场地、培训性质、工具及费用等影响 6、培训时间 时间安排受培训范围、对象、内容、方式、费用等影响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一、实验目的 1、用同时分析法观测50Hz非正弦周期信号的频谱,并与其傅立叶级数各项的频率与系数作比较。 2、观测基波和其谐波的合成 二、实验设备 1、信号与系统实验箱:TKSS-A型或TKSS-B型或TKSS-C型: 2、双综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1、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以用一系列频谱成整数倍的正弦函数来表示,其中与非正弦具有相同频率的成分称为基波或一次谐波,其它成分则根据其频率为基波频率的 2、 3、 4、。。。、n等倍数分别称二次、三次、四次、。。。、n次谐波,其幅度将随谐波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无穷小。 2、不同频率的谐波可以合成一个非正弦周期波,反过来,一个非正弦周期波也可以分解为无限个不同频率的谐波成分。 3、一个非正弦周期函数可用傅立叶级数来表示,级数各项系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频谱来表示,不同的非正弦周期函数具有不同的频谱图,各种不同波形及其傅氏级数表达式如下,方波频谱图如图2-1表示 图2-1方波频谱图

1、方波 ()?? ? ??++++= t t t t u t u m ωωωωπ7sin 715sin 513sin 31sin 4 2、三角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5sin 2513sin 91sin 82 3、半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π4cos 151cos 31sin 4212 4、全波 ()?? ? ??+---= t t t U t u m ωωωπ6cos 3514cos 1512cos 31214 5、矩形波 ()?? ? ??++++= t T t T t T U T U t u m m ωτπωτπωτππτ3cos 3sin 312cos 2sin 21cos sin 2图中LPF 为低通滤波器,可分解出非正弦周期函数的直流分量。BPF 1~BPF 6为调谐在基波和 各次谐波上的带通滤波器,加法器用于信号的合成。 四、预习要求 在做实验前必须认真复习教材中关于周期性信号傅立叶级数分解的有关内容。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1、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输出50Hz 的方波信号,并将其接至信号分解实验模块 BPF 的输入端,然后细调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该模块的基波50Hz 成分BPF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实验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北方民族大学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指导书 编著杨艺丁黎明 校审杨艺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工科类大学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实验主要设备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直流电源等。 课程教学要求是:通过该课程,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掌握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放的使用及运算放大电路各项性能的测量,学会查找并排除实验故障,初步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学会仿真软件的使用,掌握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步骤,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践三大部分。 基础验证性实验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双极性三极管电路的分析、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测量等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掌握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 设计性实验主要包括运算电路的实现等内容。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 综合设计实践主要包括项目的选题、开题、实施和验收等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调试电路的能力。 实验要求大家认真做好课前预习,积极查找相关技术资料,如实记录实验数据,独立写出严谨、有理论分析、实事求是、文理通顺、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本书前八个实验项目由杨艺老师编写,实验九由丁黎明老师编写。全书由丁黎明老师提出课程计划,由杨艺老师进行校对和排版。参与本书课程计划制订的还有电工电子课程组的全体老师。 2012年3月1日

设备安装说明及技术指导方案

安装说明及技术指导方案 一、安装说明 1、设备由陆路汽车运输至现场,在我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总包或安装单位安排卸车,并做好现场成品保护。设备卸车完成后,我司人员陪同总包或安装单位等部门人员一起对设备进行清点及检验。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合总包或安装公司要求制定安全可靠的设备进场路线图;考察设备运输通道及设备吊装口的尺寸,确定各机组设备进场的具体方式(整机、分体)。 3、设备安装之前进行技术澄清及技术交底工作,我司技术人员将设备操作说明书、设备安装方案及设备安装图纸等资料进行技术澄清,确保安装人员能够安全可靠的安装设备。另外,根据现场条件检测的结果,分析现场条件是否满足设备安装条件,设备是否能够进行安装等。若现场技术交底成功及现场条件满足设备安装条件,确定设备安装计划。 4、根据设备安装计划,总包或安装公司负责设备现场吊装,我司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设备安装完成后,我司技术人员将检验设备安装质量,对所有现场安装的设备进行逐台、严格认真的质量检验,确保设备正确安装。 5、调试和初步验收 每台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单机试运转,包括设备机械调试及电气调试,我方将委派专人配合和指导总承包商进行此项工作。通过单机试运转,测试和调整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运行状态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设备试运转和调试合格后,根据安排办理初步验收手续。我方将及时提供设备的调试报告,作为初步验收合格的依据。 二、技术指导 1、在设备安装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经理始终进行跟踪服务。项目经理负责对在场技术人员的调度安排、协调与安装单位配合问题,负责设备安装进度、技术及质量问题,并联络客户协调配合。做好设备安装、调试各环节的进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毅李学勤编著 重庆邮电学院自动化学院 2004年9月

目录 C S 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1)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单臂单桥) (3)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测力实验(交流全桥) (6) 实验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实验 (9) 实验四热敏电阻测温实验 (12) 实验五差动变压器性能测试 (14) 实验六霍尔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17) 实验七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21)

CSY-2000型传感器系统实验仪介绍 本仪器是专为《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霍尔式传感器、热电偶、电容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光纤传感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加速度计、压变式传感器、PN结温度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传感器件,以及低频振荡器、音频震荡器、差动放大器、相敏检波器、移相器、低通滤波器、涡流变换器等信号和变换器件,可根据需要自行组织大量的相关实验。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仪器,必须对实验中使用涉及到的传感器、处理电路、激励源有一定了解,并对仪器本身结构、功能有明确认识,做到心中有数。 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1、必须在确保接线正确无误后才能开启电源。 2、迭插式插头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拉扯,防止插头折断。 3、对从各电源、振荡器引出的线应特别注意,防止它们通过机壳造成短路,并 禁止将这些引出线到处乱插,否则很可能引起一起损坏。 4、使用激振器时注意低频振荡器的激励信号不要开得太大,尤其是在梁的自振 频率附近,以免梁振幅过大或发生共振,引起损坏。 5、尽管各电路单元都有保护措施,但也应避免长时间的短路。 6、仪器使用完毕后,应将双平行梁用附件支撑好,并将实验台上不用的附件撤 去。 7、本仪器如作为稳压电源使用时,±15V和0~±10V两组电源的输出电流之和 不能超过1.5A,否则内部保护电路将起作用,电源将不再稳定。 8、音频振荡器接小于100Ω的低阻负载时,应从LV插口输出,不能从另外两个 电压输出插口输出。

2011.12.30(修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王凤歌 (修改于2011.12.30) 1

实验一直流网络定理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基尔霍夫和迭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 2、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3、学习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4、验证功率输出最大条件。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 1、电工实验装置(DG011T、DY031T、DG053T) 2、电阻箱 四、实验要求 1. 所有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不以电源表盘指示值为准。 2. 防止电源两端碰线短路。 3. 若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时的“ +、-”极性。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可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4.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及数据表格中“ +、-”号的记录。 五、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I = 0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即 ∑U = 0 2、迭加原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 独立电源称为激励,由它引起的支路电压、电流称为响应,则迭加原理可简述为:在任意线性网络中,多个激励同时作用时,总的响应等于每个激励单独作用时引起的响应之和。 3、戴维南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含源一端口网络,对外部电路而言,总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和电阻相串联的有源支路来代替,如图1-1所示,其理想电压源的电压等于原网络端口的开路电压U OC,其电阻等于原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为零值时的入端等效电阻R0。 图1-1 2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 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 1 —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 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交流奄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图1—1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 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的种类很多,通常可分通用、多踪多线、记忆存贮、逻辑专用等类。 双踪示波器可同时观测两个电信号,需要对两个信号的波形同时进行观察或比较时,选用双踪示波器比较合适。 本实验要测量正弦波和方波脉冲电压的波形参数,正弦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u m、周期T (或频率f) 和初相;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是幅值4、周期T和脉宽T P。幅值U、峰峰值U P-P和有效值都可表示正弦量 U m、 1 的大小,但用示波器测U P-P较方便(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测得的是正弦量的有效值U斗)。由于频率f=丄, V2 T 所以测出周期T,即可算得频率。矩形脉冲电压,可用周期T,脉宽T P和幅值Un三个参数来描述。T P与T 之比称为占空比。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 .检查示波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

自动化专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实验指导书 撰写人:闫奇瑾审定人:辅小荣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1)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2)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2) 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6) 实验三差动变面积式电容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9) 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静态特性实验 (11)

第一部分绪论 本指导书是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自动化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感技术的一般理论原理,了解各种传感器性能,掌握选用原则和设计方法,学会对各种参数的测量及分析技术。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理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非电量的检测技术及系统,抗干扰技术和微机在检测中的应用等。实验要求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应用方法等。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1-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实验原理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单臂,半桥双臂,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如下: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学生)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9-3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特性比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2、掌握单臂、半桥、全桥组桥原理及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分析。 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将电阻的改变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 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 图1—1应变片结构图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2.测量电路 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测量电路。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时的四倍,性能最好。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一般都采用双臂或全桥工作。基本电路如图1—2(a)、(b)、(c)所示。 (a)单臂(b)半桥(c)全桥 图1—2 应变片测量电路 (a)单臂 Uo=U①-U③ =〔(R4+△R4)/(R4+△R4+R3)-R1/(R1+R2)〕E ={〔(R1+R2)(R4+△R4)-R1(R3+R4+△R4)〕/〔(R3+R4+△R4)(R1+R2)〕}E 设R1=R2=R3=R4,且△R4/R4=ΔR/R<<1,ΔR/R=Kε。 则Uo≈(1/4)(△R4/R4)E=(1/4)(△R/R)E=(1/4)KεE (b) 双臂(半桥) 同理:Uo≈(1/2)(△R/R)E=(1/2)KεE (C) 全桥 同理:Uo≈(△R/R)E=KεE 3.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模拟电子技术 王飞 2014.2

实验一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学习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量方法。 3.测量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 4.进一步熟悉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图1-1为电阻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放大电路,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 B1 = R W1 + R 3和R B2 = R W2 + R 4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级中接有电阻R E = R 6,用来稳定静态工作点。当在放大电路输入端输入信号U i 后,在放大电路输出端便可得到与U i 相位相反、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 0,实现了电压放大。R 1和R 2组成输入信号的分压电路,其目的是防止输入信号过大,损坏三极管。 图1-1 在电路中静态工作点为: CC B B B B U R R R U 2 12 += E E E BE B E R U R U U I = -= )(E C C CC CE R R I U U +-= 动态参数: 电压放大倍数k 3.3//50==-== R R R R U U A C be L C i U γβ

其中) mA () mv (26) 1(300E be I r β++= 输入电阻:若开关合上,即R 7短接 be B B i r R R r ////21= 输出电阻:5R R r C o == 放大电路输入电阻测试方法:若输入信号源U S 经R 1 = 5.1k 与C 1串联后再接到三极管 V 1的基极,测得U S 和'i U ,即可计算出1' ' R U U U r i S i i ?-= 输出电阻可用下式计算:L R U U r )1(0 '00-= 其中' 0U 为R L 未接入时(R L = ∞)U 0之值,U 0为接入R L 时U 0之值。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指在放大电路输入端不加输入信号U i 时,在电源电压V CC 作用下,三极管的基极电流I B ,集电极电流I C 以及集成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U CE 等。测量静态工作点时,应使放大电路输入信号U i = 0,即将信号源输出旋钮旋至零(通常需将放大电路输入端与地短接)。然后测出I C ,或测出R E 两端电压,间接计算出I C 来,I B = I C / β, U BE , U CE 用数字式直流电压表进行测量,在测试中应注意: a) 测量电压U BE 、U CE 时,为防止引入干扰,应采用先测量B 、C 、E 对地的电位后进行计算,即: U BE = U B – U E U CE = U C – U E b) 为了测量I B 、I C 和I E ,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先直接测量出U E 后,再由计算得到: E E E C R U I I == β C B I I = 总之,为了测量静态工作点只需用直流电压表测出U C 、U B 、U E 即可推算出。 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放大电路的基本任务是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故设置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原则是: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并使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 改变电路参数U CC 、R C 、R B 都将引起静态工作点的变化,通常以调节上偏置电阻取得一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如图1-1中调节R W1。R B1减小将引起I C 增加,使工作点偏高,放大电路容易产生饱和失真,如图1-2-a 所示,U 0负半周被削顶。当R B1增加,则I C 减小,使工作点偏低,放大电路容易产生截止失真,如图1-2-b 所示。U 0正半周被缩顶。适当调节R b1可得到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实验指导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 实验指导书 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 施云贵 2011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1) 第一节系统概述 (1) 一、QSYB-HG1系列自动化仪表实训装置特点: (1) 二、本实验装置可以灵活搭配,进行多方面的实验,有利于学生掌握下列内容: 1 三、实验的基本程序: (1) 第二节QSYB-HG1型化工自动化仪表实验对象 (2) 一、被控对象 (2) 二、检测装置 (2) 三、执行机构 (3) 第三节软件介绍 (3) 一、组态王6.52 (3) 第四节实验操作规程 (4) 一、实验前的准备 (4) 二、实验过程的基本程序 (4) 三、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4) 第二章仪器、仪表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5) 实验一玻璃转子流量计的认识实验及使用实验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5) 三、实验指导 (5) 四、实验内容 (5) 五、实验报告: (6) 实验二电压表、电流表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6) 三、实验指导 (6) 四、实验内容 (6) 五、实验报告: (7) 实验三流量积算仪的认识及使用实验 (7) 一、实验目的 (7)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7) 三、实验指导 (7) 四、实验内容 (7)

五、注意事项 (8) 六、实验报告 (8) 实验四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8) 一、实验目的 (8) 二、实验设备 (8) 三、实验指导 (8) 四、实验报告内容 (9) 实验五涡轮流量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0) 三、实验指导 (10) 四、实验内容 (10) 五、注意事项 (11) 六、实验报告 (11) 实验六差压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1) 一、实验目的 (11)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1) 三、实验指导 (11) 四、实验内容 (12) 五、仪表校验记录单 (13) 六、数据处理 (13) 实验七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3) 一、实验目的 (13)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4) 四、实验内容 (14) 五、仪表校验记录单 (14) 六、数据处理 (15) 实验八氧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验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5) 三、实验指导 (15) 四、实验内容 (18) 五、实验总结 (18) 实验九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及认识实验 (18)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2012)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晶体管毫伏表等常用电子仪器面板,控制旋钮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和频率计。 3.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各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布局与连接如图1—1所示。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共公接地端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引线通常用屏蔽线或专用电缆线,示波器接线使用专用电缆线,直流电源的接线用普通导线。

图1—1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1.低频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信号波形。输出电压最大可达20V(峰-峰值)。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档开关进行调节。 低频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交流毫伏表 交流毫伏表只能在其工作频率范围之内,用来测量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了防止过载而损坏,测量前一般先把量程开关置于量程较大位置上,然后在测量中逐档减小量程。 3.示波器 示波器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把电信号转换成可在荧光屏幕上直接观察的图象。示波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指导书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生姓名: 学号: 所在班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及电桥性能实验 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 /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 o1= 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 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 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 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 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 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 w3、R 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3、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电阻应变片R1(即模板左上方的R1)接入电 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接好),接好电桥调零电位器R W1,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台引入)如图1-2所示。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R W1,使数显表显示为零。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经典)

《模拟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7年1月制

实验一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等仪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2、了解以上各仪器的工作范围及性能。 二、实验设备 1、低频信号发生器1台 2、毫伏表1台 3、示波器1台 4、万用表1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在电子技术实验里,测试和定量分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的工作状况时,最常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晶体管毫伏表、数字式(或指针式)万用表等,如图所示 1、实验电路测量 2、仪器仪表的工作范围 3、低频信号发生器,为电路提供各种频率和幅度的输入信号; 4、毫伏表用于测量电路的输入、输出信号的有效值; 5、示波器:用来观察电路中各点的波形,以监视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同时还用于测量波形的周期、幅度、相位差及观察电路的特性曲线等; 6、万用表(指针式):用于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直流信号的值。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实验仪器的电源开关让仪器预热。 2、实验箱右侧有电压为12V、-12V、5V~27V等值。并用万用表合适的直流电压量程测量校对以上各电压值。测量并记录。 3、调节XD22A低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旋钮,使f=1KHz。调节“输出衰减”“输出调节”旋钮,使低频信号发生器指示电压为3V(有效值),并用毫伏表中合适的量程测量在不同“输出衰减”对应的低频信号发生器实际输出电压值。 XD22A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衰减”;量程以“dB”量表示。旋钮置于“0”dB时,输出电压为表头指示值,无衰减。换算过程如下: dB=20|lgA|,A为衰减倍数,如,“输出衰减”旋钮置于0dB时,A=100=1,此时表头的任何指示值都乘以1,表示输出没有衰减,输出电压为表头指示值;又如:“输出衰减”旋钮置于10dB时A=100..5=0.333倍,此时表头的任何指示值都乘以0.33,便是输出电压有效值。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 (4)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6 实验三应变片的温度影响 (10) 实验四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之一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14) 实验六移相器实验 (18) 实验七相敏检波器实验 (20) 实验八差动变压器性能 (24) 实验九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6) 实验十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 (28) 实验十一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1) 实验十二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33 实验十三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35) 实验十四电涡传感器应用-电子秤之三 (38) 实验十五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39) 实验十六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四 (41) 实验十七霍尔式传感的特性—交流激励 (42) 实验十八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4) 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46) 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49) 实验二十一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 态特性 (51) 实验二十二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53)

3 实验二十三 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57 实验二十四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一 .........59 实验二十五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二 .........60 实验二十六 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63 实验二十七 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66 实验二十八 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 68 实验二十九湿敏电阻(R H )实验 . (71) 实验三十 光电传感器(反射型)测转速实验 (73) 附录:传感器实验仪器面板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道通诊断仪技术指导手册(第一册)最终版

道通诊断仪技术指导手册 目录 大众车系 (44) 大众迈腾保养灯归零方法 (44) 途锐保养灯归零方法 (44) 帕萨特节气门匹配方法 (44) 06款帕萨特钥匙匹配方法 (55) 06款帕萨特更换仪表匹配方法 (55) 08款迈腾更换网关控制单元编码 (55) 13款帕萨特转向角匹配 (66) 大众电子驻车刹车片更换 (66) 宝来废气再循环基本设定方法 (66) 大众变速器强制降档基本设定方法 (66) 大众ABS排气方法 (77) 奥迪车系 (77) 08年前奥迪A6L保养灯归零方法 (77) 08年后奥迪A6L保养灯归零方法 (77) 13款奥迪Q5保养灯归零方法 (88) 奥迪(UDS)保养灯归零方法 (88) 10款奥迪Q5大灯基本设定 (88) 奥迪A6L转向角设定 (99) 奥迪A6/A4空调基本设定 (99) 奥迪电子驻车刹车片更换 (99) 奔驰车系 (99) 奔驰各系列保养灯归零 (99) 奔驰电子驻车刹车片更换方法 (1010) 奔驰S320悬挂水平校准方法 (1010) 奔驰W211系列车窗初始化操作步骤 (1313) 宝马车系 (1313) 宝马保养灯归零 (1313) 宝马520转向角匹配 (1313)

宝马电子驻车刹车片更换方法 (1313) E60宝马设码方法 (1414) 路虎车系 (1414) 路虎极光保养灯归零 (1414) 路虎揽胜悬挂标定方法 (1414) 路虎揽胜更换分动箱学习 (1414) 保时捷车系 (1515) 保时捷帕拉美拉保养灯归零方法 (1515) 通用车系 (1515) 10款君越保养灯归零方法 (1515) 10年别克GL8节气门匹配 (1515) 10款GL8变速器学习方法 (1717) 雪佛兰科鲁兹的刹车压力传感器校正 (1717) 雪佛兰科鲁兹保养归零 (1919) 福特车系 (2121) 11年福特福克斯钥匙匹配 (2121) 11年福特致胜转向角匹配方法 (2222) 11年福特福克斯ABS模块更换匹配方法 (2424) 丰田车系 (2424) 11年丰田大霸王的扭力传感器匹配 (2424) 丰田花冠钥匙匹配方法 (2525) 日产车系 (2525) 日产天籁节气门匹配 (2525) 本田车系 (2525) 本田思域节气门匹配 (2525) 本田思域钥匙匹配方法 (2626) 本田安全气囊OPDS(乘客坐姿检测系统)初始化 (2727) 09年东风本田CRV钥匙添加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现代车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2011新

实验一 应变片测量电桥特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应变片的布片及接桥方法; 2. 了解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 3. 了解测试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输出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应变片是一种将机械构件的应变转换为电阻值变化的变换元件,一般做成片状,简称 为应变片。应变片按材料的不同有金属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敏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力时,应变片应牢固地粘贴在测试 体表面,当测试体受力发生变形时,应变片敏感栅的结构尺寸随之变化,其电阻值将产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应变片测量电桥,将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电压输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相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电压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 1、R 2、R 3、R 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量分别为△R 1/ R 1、△R 2/ R 2、△R 3/ R 3、△R 4/ R 4 ,桥路的输电压出与应变12341234R R R R R R R R R ε????=--+成 正比。通常应变测量电桥都采用等臂桥,此时R 1= R 2= R 3= R 4=R ,△R 1=-△R 2 =△R 3=-△R 4= △R 。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接成单臂桥时,则有R R R ε?=;当使用二个应变片接成差动半桥时, 则有2R R R ε?=;若用四个应变片接成差动全桥时,则有4R R R ε?=。 根据电路分析可以得出:单臂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U O =KU i εR /4, 差动半桥输出电压U O =KU i ε R /2,差动全桥输出电压 U O =KU i ε R ;相应地单臂测量电桥输出电压的灵敏度 K u =U O /△R/R =U i /4,差动半桥输出电压的灵敏度K u =U O /△R/R =U i /2,差动全桥输出电压的灵敏度K u =U O /△R/R = U i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当U i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的输出电压及其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三、需用器件及单元 实验台主控箱(±4V 、±15V 、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 位半数显万用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