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教案

一、教学内容:

1、学唱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

2、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青春舞曲》,使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节奏,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3、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了解新疆音乐特点。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

3、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演唱歌曲,并能背唱这首歌。

2、能感受到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用不同的形式参与表演活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能力目标:

1、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二、教学目标:

1、学唱维吾尔族歌曲《青春舞曲》,懂得歌曲主题的寓意,并能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2、体验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典型节奏。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歌曲节奏的把握

2、把握正确的歌曲演唱风格

3、新疆音乐特点的提炼总结

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学歌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难点是为《青春舞曲》伴奏及舞蹈动作创编。

三、教学重点:

学唱《青春舞曲》。

四、教学难点:

1、学生创编能力的培养。

2、用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五、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象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歌词没有明确的警句格言,却诚挚地告诉了我们:要珍惜大好时光。F小调,4/4拍。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演化动机的手法写成,给人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觉。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鼓、铃鼓、碰铃、新疆小花帽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播放课件一:巴哈尔古丽演唱的歌曲《新疆好》,生听音乐进教室。

2、引入:优美的歌声又把我们带进了轻松的音乐课堂。这节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然后回答三个问题:

⑴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舞蹈?⑵最有特色的舞蹈动作是哪个?你能模仿吗?你还会做其他的新疆舞蹈动作吗?⑶为领舞者现场伴奏的乐器叫什么?播放课件二

3、介绍手鼓:在新疆的民族乐器中最常见的敲击乐器是什么?

播放课件三。“手鼓”是汉族人民对新疆一种打击乐器的俗称。原名叫“达

卜”,主要流行于新疆维吾尔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地区。

4、节奏练习:播放课件四。我们来练练手鼓的典型节奏:

⑴划拍读。“咚”读得强一点。

⑵拍腿。“咚”为右手拍,“哒”为左手拍。

⑶为老师唱的旋律用手鼓的典型节奏伴奏。播放课件五。

⑷师生互换:生唱谱,师用鼓敲手鼓的典型节奏:

5、学唱歌曲《青春舞曲》

⑴师范唱:刚才我们唱的旋律就是根据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新疆歌曲《青春舞曲》的前2

句歌谱。请翻开教材15页,听听它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⑵生回答后师慨括总结:旋律欢快流畅。

主题思想:告诫人们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⑶曲作者介绍:播放课件六。王洛宾,汉族,北京市人,1913年12月28日—1996年3月14

日。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优秀歌曲,先后出版了8部歌曲集, 使中国西部的民歌不仅流传全国,而且传遍了全世界。被誉为“西部歌王”、“中国民歌之父”。

代表作品有:《达板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青春舞曲》等。

⑷跟琴慢速读谱、快速唱谱各一遍。

⑸播放课件七。高位置读歌词,用动作辅助记忆歌词。

⑹学歌词:跟原唱唱。提醒发声方法和吐字要求:“四个起来”的状态,牙关松开,吐字轻巧、

跳跃。

⑺跟伴奏唱。教师敲鼓伴奏:

⑻生敲腿为老师伴奏。

分组练习:一大组伴奏,一大组伴舞,另一大组演唱。

6、拓展、编排节目。

⑴欣赏《青春舞曲》以其欢快流畅的旋律和典型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我们

来听听其他版本的演唱。

①《青春舞曲》合唱版。

②《青春舞曲》超女版。

⑵自由组合歌、舞、乐组,排练《青春舞曲》。

⑶歌、舞、乐合作表演。

7、课堂总结:我们今天用多种形式表现了歌曲《青春舞曲》,体验到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的

典型节奏所带来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充分感受到了新疆音乐独特的音乐魅力。愿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了解、喜爱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音乐传得更远,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8、在《青春舞曲》摇滚版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青春舞曲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品的民族风格

教学过程:

一、节奏律动

1、在《青春舞曲》的伴奏音乐中老师带领学生拍节奏。

2.归纳音乐的主要特征:欢快活泼,律动感强,新疆风格浓郁。

3.欣赏新疆维族歌舞表演片段

(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归纳出新疆歌舞表演的主要特点:风趣幽默,边歌边舞。

(2)让学生回忆、模仿、设计简单的新疆舞蹈的动作,带领大家一起随着《青春舞曲》做律动。

二、练唱歌曲

1、聆听歌曲,了解歌曲结构

2、用“啦”模唱旋律,要求声音自然圆润,按分句要求换气。

3、练唱歌词,用非连音方法演唱。

4、熟唱歌曲,能背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

1、各小组选代表为全班同学表演,也可以集体演唱,方案自定。

2、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表演,表演时邀请其他同学以拍节奏,敲笔等方式进行即兴伴奏。

3、要求学生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演。

四、教学拓展

1、请在地图上找出新疆的地理位置,你熟悉新疆的哪些风景名胜?

2、新疆有多个民族居住,你知道的民族有哪些

3、你熟悉新疆的哪些乐器?

4、练习手鼓节奏

5、合着手鼓节奏一起演唱歌曲。

五、作者、作品简介

介绍王洛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大坂城的姑娘》,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导语:同学们好!伴随着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我们一起来到了音乐课堂。有人知道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吗?它是哪个民族的?(生:《大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她物产丰富,而文化艺术更是历史悠久。想跟老师一起到新疆去听一听,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听听她的《青春舞曲》吧!

(板书课题《青春舞曲》)

二、学习与感受

1、随乐学唱

(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现在我们一起听赏这首歌。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完后讨论、回答)

(板书: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教师范唱,学生击掌伴奏。

(3)学生跟多媒体哼唱。

(4)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琴声伴奏。

师:请同学们运用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把这首歌完整唱一遍好吗?能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吗?(唱完后,教师评点、点拨)

(5)分组分段演唱(多媒体伴奏),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2、作者介绍

师:有个人特别喜欢新疆民歌,他是北京人,曾在法国留学学习音乐。为了民族的音乐,他一生扎根新疆,在那里生活了近60年。他的作品大都吸取了新疆民歌的素材,一生整理、创作、收集了700多首作品,把新疆的民歌介绍给了全国以及全世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青春舞曲》的作者——王洛宾。这首歌就是他根据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整理创编的。哪位同学还了解并会唱一些新疆民歌?说给大家听听,也唱给大家听听。

(向学生介绍王洛宾的代表作《掀起你的盖头来》)

3、随乐舞蹈

师: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想跟老师一起学学吗?

(播放《青春舞曲》伴奏,教师示范动作)

师:请几位同学跟老师一起做好吗?(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师:同学们跳得棒极了,你们能把舞蹈动作带入歌曲中吗?请同学们分组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多媒体伴奏)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歌舞中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青春舞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歌词也寓意深刻。我们一起朗诵一遍歌词,看看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

(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青春舞曲》教案

三、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在歌曲《娃哈哈》背景音乐下,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风格的歌曲,并在地图上找出此民族所处的省份。

1、以歌曲《娃哈哈》作为练声曲,进行声音练习。

2、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板书课题“青春舞曲”。课件展示“西部歌王”王洛宾生平简介。

3、歌曲学唱

(1)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小组讨论总结

歌曲的显著的特点是:全曲的节奏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具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和模拟手鼓演奏的风格,曲调上下流动、偶有跳跃,显得十分欢快、流畅。

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青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象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歌曲的曲谱采用了我国民歌创作方法:鱼咬尾。用鱼咬尾的方法做语文中的文字接龙游戏。

(3)教师弹唱歌谱,学生跟唱。

(4)学唱歌词。分男女组演唱。

(二)、表演

(1)学做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

(2)请同学们为歌曲《青春舞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创造

(1)给《青春舞曲》乐谱编配打击乐器。

(2)教师总结板书。

带领同学们为歌曲伴奏。

(3)给部分同学发放打击乐器。

(四)、合作

学生根据各自所长,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

(五)、拓展

讨论:还有哪些新疆风格的歌曲?《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库尔班大叔喜洋洋》等。听赏一至二首。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同学们背唱了歌曲《青春舞曲》,通过唱歌、表演、创造与合作,更好的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本课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

课后记:歌曲学的较快,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能积极参与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但在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还不够积极,有待于引导。

节奏训练也有些喧宾夺主,而且过度不自然,画蛇添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无效大于有效。这节课就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歌曲学得较快,同学们背唱了歌曲《青春舞曲》,掌握了新疆民歌的情绪及风格特点。通过演唱、器乐伴奏、舞蹈创作等形式,更好地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创新、合作能力,同学们非常积极勇跃参与。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景,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感受美、创造美。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紧扣《青春舞曲》这一主题和感受维吾尔族民歌风格特点,将欣赏、唱歌、舞蹈、器乐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维吾尔族音乐欢快的情绪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听、赏、唱、奏、舞”

中感受和体验音乐风格特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分析比较,达到了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即准确掌握歌曲的典型节奏、歌曲演唱和吹奏,表现歌曲的情绪。以多形式创作、练习进行歌曲表现,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良好习惯与合作意识,进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艺术表演能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结合口风琴等学具乐器进行教学,使学具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发挥了很好作用,凸显了教学特色。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中,执教者巧妙地设计了“歌曲点播”,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的空间和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导入不够直接。

我用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创设情境,接着用新疆的风土人情切

入,谈了新疆的美食,民族,后又转到维物尔族,然后才引出了维物尔族民歌《青春舞曲》。不仅罗嗦,还兜了一个大圈子,简直是画蛇添足,白费功夫。其实这里只要从《掀起你的盖头来》直接导入就可以,不仅干脆而且自然。

二.语言不符合审美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太多随意的语言,比如“新疆还有哪些东西也很有

名啊?”“有待肯定”等等。感觉就像低年级小朋友。音乐是美的教育,教师的一言一行就必须符合审美标准,不仅是我,我们很多音乐老师也经常忽视这一点,在课堂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觉得这不会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这就大错特错了。所以,经后我们要努力做到语言美。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掉坏习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让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