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 刘学满2010-4-13 视频接口概述 视频接口,从颜色空间、数字/模拟、分离/复合(适用于模拟信号)、并行/串行(适用于数字信号) 单端/ 差分等类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见下表:

二、模拟视频信号接口 1.接口设计 模拟信号由于其电压范围很小,如果接口电路设计不当,很可能造成最终的信号质量下降。因此 需要 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阻抗匹配:通常为75Ω ,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传输路径上的阻抗。

2)隔直电容:为了防止不同设备间地电压差对信号造成的影响,此电容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3)滤波网络:尽可能地消除低频和高频纹波。 4)地平面:根据理论,地平面分隔可以防止数字信号对模拟地干扰,但从实际经验来 看,分隔成小的地平面后,实际上会造成环流( AD9883资料中有叙述) 。因此大部分 情况下,还是用同一个地。多层地平面,以及多打过孔,保持地电平的稳定是非常必 要的。 5)PCB走线:等长是需要的,而且要确保三个器件经过不同的选择器/ 缓冲器之后的延时也相差不 多,否则很难保证采样相位。 6)ESD保护:如果视频接口经常插拔,就需要加ESD保护二极管。 2.视频ADC 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A/D 是否支持交流耦合方式输入 2)A/D 内部是否有信号增益调整功能 3)是否支持差分输入 4)A/D 内部是否有PLL等器件,采样相位是否可调整 5)A/D输出的信号格式( 24bit RGB ,YCbCr)

6)是否支持SOG或者SOY等同步信号输入 模拟信号在A/D 转换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1)调整黑电平位置和最大辐值,通常可以配置A/D 芯片有关offset 和gain 的寄存器,经过此番调 整之后,实际上是校准了RGB三色,同时提高了灰度等级。 2)调整PLL锁相环,以达到合适的采样频率,并保证PLL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均能稳定工作。 3)调整采样起始点和终止点,确保有效信号不丢失。 4)调整采样相位,使最终显示画质更清晰。 3.视频DAC 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D/A 输出时,驱动方式是电压型的,还是电流型的?带负载与不带负载的电压是多少?是否合乎规范要求。如果不合适,必要时加缓冲器或者放大器输出。 2)D/A的输入接口是多少位的?如果是8bit/10bit 兼容,要注意最高2 位和最低2 位的接法。 3)输出同步信号是什么格式?是否需要输出CS或者SOG? 4.解码器 这里说的解码器是指针对CVBS(PAL、NTSC)或者Y/C 信号的亮度色度解调和分离用的解码器,解码器输出的通常为BT656 或者BT601 格式的数字信号,此信号仍为隔行信号。 解码器使用中,接口部分设计与ADC相类似,对输入信号格式,输出信号格式的寄存器配置有一些差异,如果输入格式设置不当,虽然能输出信号,但显示不正确。 5.编码器 视频编码器特指从BT656/BT601 格式转到CVBS/YC信号的转换器,一方面完成数字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是完成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调制、复合。 解码器使用中,接口部分设计与DAC相类似,主要的不同也在于I 2C寄存器配置不同。6.缓冲器/放大器/ 选择器/分配器 模拟视频信号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些缓冲/ 放大/ 选择/ 分配等处理。 在这些电路设计时,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1)输入信号的电压辐值,芯片供电范围是否能满足要求,是否需要加75Ω电阻。 2)期望信号放大多少倍输出。

视频信息的处理

第四章视频信息处理 思考与练习 1.什么是隔行扫描?什么是逐行扫描? 答: 1).隔行扫描:即把一幅图像(位图)分成两步(按分割的行)扫描,第一步先扫 1、3、5…行,第二步扫 2、4、6…行,每两步扫完一个完整的画面。最后使眼睛 感觉到是连续活动的景象。对于我国电视制式(PAL)来说,帧频为25Hz,即每秒放送25幅图像,如果逐幅播放,人眼会感受到光亮度的闪烁,眼睛容易疲劳。 但再增加幅频,则电视发射和接受的结构变化太复杂,故而把每幅图分先后两次来放送,这样,光亮度变化的次数就增加到50次/秒,人眼看上去就舒服多了。 2).逐行扫描:当电视摄像管或显像管中的电子束沿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均匀速度依照顺序一行紧跟一行的扫描显示图像时(仅一步完成图像扫描),称为逐行扫描。从上到下扫描一幅完整的画面,称为一帧。 2.什么是分离电视信号?什么是全电视信号? 答: 1).分离电视信号S-Video:是一种两分量的视频信号,他把亮度和色度信号分成两路独立的模拟信号,一条用于亮度信号,另一条用于色差信号,这两个信号称为Y/C信号。这种信号不仅其亮度和色度都具有较宽的带宽,而且由于亮度和色度分开传输,可以减少其互相干扰。与复合视频信号相比,可以更好地重现色彩。 2).全电视信号:在无线或有线电视中,将视频的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同步信号和伴音信号复合在一起,称为全电视信号。为了在空中传播,需要将它们调制成高

频信号,也叫射频信号。 11.试讨论不同的MPEG标准,具体应用在何种场合? 答:MPEG运动图像专家小组研究数字视频及其与音频的同步进行压缩。 1).MPEG—1标准名称为“信息技术—用于数据速率高达大约1.5Mbps的数字存储媒体的电视图像和伴音编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i.MPEG—1系统,规定电视图像数据、声音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同步。 ii.MPEG—1电视图像,规定电视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iii.MPEG—1声音,规定声音数据的编码和解码。 iv.MPEG—1一致性测试,详细说明了如何测试比特数据流和解码器是否满足MPEG—1前3个部分中所规定的要求。测试可由厂商和用户实施。 v.MPEG—1软件模拟,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报告,给出了用软件执行MPEG—1标准前3个部分的结果。 由于数据速率较低,可用于高质量视音频存储,以及通过高带宽的媒体传输播放。 2).MPEG—2标准是针对标准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在各种应用下的压缩方案和系统层的详细规定,编码码率从每秒3~100Mbps。较MPEG—1在系统和传 送方面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和进一步的完善。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 和传送,专门规定了多路节目的复分接方式。目前分为9个部分。 MPEG—2的编码码流分为6个层次。为更好地表示编码数据,MPEG—2用句法规定了一个层次型结构,自上到下分别是:图像序列层、图像组、图像、宏块 条、宏块、块。MPEG—2标准的主要应用包括: i.视音频资料的保存。 ii.非线性编辑系统及非线性编辑网络。

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实验一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声音媒体是较早引入计算机系统的多媒体信息之一,从早期的利用PC机内置喇叭发声,发展到利用声卡在网上实现可视电话,声音一直是多媒体计算机中重要的媒体信息。在软件或多媒体作品中使用数字化声音是多媒体应用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段。通常所讲的数字化声音是数字化语音、声响和音乐的总称。在多媒体作品中可以通过声音直接表达信息、制造某种效果和气氛、演奏音乐等。逼真的数字声音和悦耳的音乐,拉近了计算机与人的距离,使计算机不仅能播放声音,而且能“听懂”人的声音是实现人机自然交流的重要方面之一。 采集(录音)、编辑、播放声音文件是声卡的基本功能,利用声卡及控制软件可实现对多种音源的采集工作。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声卡及几种声音处理软件,实现对声音信号的采集、编辑和处理。 实验所需软件: Windows录音机(Windows98内含) Creative WaveStudio(Creative Sound Blaster系列声卡自带) Syntrillium Cool Edit 2000(下载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 进行实验的基本配置: Intel Pentium 120 CPU或同级100%的兼容处理器 大于16MB的内存 8位以上的DirectX兼容声卡 1.1 实验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通过麦克风录制一段语音信号作为解说词并保存,通过线性输入录制一段音乐信号作为背景音乐并保存。为录制的解说词配背景音乐并作相应处理,制作出一段完整的带背景音乐的解说词。 1.2 预备知识 1.数字音频和模拟音频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在声音的录制和播放方面有很大不同。模拟声音的录制是将代表声音波形的电信号转换到适当的媒体上,如磁带或唱片。播放时将纪录在媒体上的信号还原为波形。模拟音频技术应用广泛,使用方便。但模拟的声音信号在多次重复转录后,会使模拟信号衰弱,造成失真。 数字音频就是将模拟的(连续的)声音波形数字化(离散化),以便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方面。 2.数字音频的质量 数字音频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这两个重要参数。采样频率是对声音波形每秒钟进行采样的次数。人耳听觉的频率上限在2OkHz左右,根据采样理论,为了保证声音

视频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 实验报告(实验一) 实验名称 JM代码编译与编解码参数配置 课程名称视频信号处理 姓名:杨慧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301班学号: 0903130117 日期: 2016.6.10 地点:综合实验楼 备注:

1.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编解码器参数及其用法,实现测试序列的编解码 2)初步了解H.264视频编解码的基本原理、熟开发工具的使用 3)学会使用相关的开发工具修改、调试参考软件,掌握使用相应软件实现视频编解码的经验与技巧,锻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调试、编译好相应的实验程序,正确配置测试参数,能预计可能出现的结果2.实验环境(软件、硬件及条件) Windows 7 3.实验方法 1)JM工作目录与文件设置 ①下载并解压JM源代码。 ②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bin文件夹中新建backup文件夹,将bin文件夹中所有文件移入该文件夹做备份。 ③在源代码根目录下新建encodtest文件夹,作为编码使用。将编码过程所需要的文件,例如:编码配置文件(encoder_baseline.cfg)、待编码视频序列文件(foreman_part_qcif.yuv,对应为编码配置文件中InputFile参数的值)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④在源代码根目录下新建decodtest文件夹,作为解码使用。将解码过程所需要的文件,例如:解码配置文件(decoder.cfg)复制到该文件夹中。 ⑤检查实验用机安装的MS Visual C++版本,根据表3,本实验打开jm_vc10.sln 解决方案。

2)配置、编译、测试编码项目——lencod ①选中lencod项目,打开主菜单“项目——属性”,将所有配置(Debug、Release)和所有平台(Win32、x64)“常规”选项中的“输出目录”设置为 “.\bin\$(Configuration)_$(Platform)\”;将“调试”选项中“工作目录”设置为“.\encodtest”,在“命令参数”中设置要使用的解码配置文件,例如:“-d encoder_baseline.cfg”,然后确定修改。 ②选中lencod工程,选择鼠标右键菜单“设为启动项目”。 ③打开主菜单“生成--批生成”,勾选所有的lencod项目,点击生成后,将会在主目录bin文件夹的Debug_Win32/x64文件夹及Release_Win32/x64文件夹下生成Win32/x64平台的调试版(运行速度慢)和发行版(运行速度快)编码器程序lencod.exe。打开主菜单“生成--配置管理器”,将活动解决方案配置和平台分别设置为Release何Win32,执行调试完成编码。此时会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encodtest文件夹中生成几个新文件,其中test.264(对应编码配置文件中OutputFile参数的值)即为压缩码流文件。 3)配置、编译、测试解码项目--ldecod ①选中ldecod项目,打开主菜单“项目——属性”,将所有配置(Debug、Release)和所有平台(Win32、x64)“常规”选项中的“输出目录”设置为 “.\bin\$(Configuration)_$(Platform)\”;将“调试”选项中“工作目录”设置为“.\decodtest”,在“命令参数”中设置要使用的解码配置文件,例如:“ decoder.cfg”,然后确定修改。 ②将编码生成的压缩码流文件test.24复制到decodtest文件夹中。 ③选中lencod工程,选择鼠标右键菜单“设为启动项目”。 ④打开主菜单“生成--批生成”,勾选所有的ldecod项目,点击生成后,将会在主目录bin文件夹的Debug_Win32/x64文件夹及Release_Win32/x64文件夹下生成Win32/x64平台的调试版(运行速度慢)和发行版(运行速度快)编码器程序ldecod.exe。打开主菜单“生成--配置管理器”,将活动解决方案配置和平台分别设置为Release何Win32,执行调试完成编码。此时会在源代码根目录下的decodtest文件夹中生成几个新文件,其中test_dec.yuv(对应解码配置文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热点分析研究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每天要从各种不同的地方获取信息,甚至有人玩笑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70%,而且视频信息具有直观性、可信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视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视频技术,他更是以其独特的传播信息的方法和快捷方便在人获取信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对其传递信息的质量与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电视的发展使人们不单只满足于了解信息更希望信息高效观看视频时更清晰更好。而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人们越来越希望视频信息可以被在效果和压缩中取得双赢等。所以与此相关的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也渐渐被人重视,并且得到了许多的发展,而其中关于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更是其中的大热点,并且在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并且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 关键字:信息化;视频载体;视频信息与传输;热门;视频转码;视频检索;视频压缩正文:视频检索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是一门包含十分广泛的课程,视频的采集到最后呈现都属于其研究的范畴。大致可以分为:采集,压缩编码,视频信息处理,视频信息检索,视频信息传输和应用系统。其中热点有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 视频压缩 视频压缩技术是计算机处理视频的前提。视频信号数字化后数据带宽很高,通常在20MB/秒以上,因此计算机很难对之进行保存和处理。采用压缩技术通常数据带宽降到1-10MB/秒,这样就可以将视频信号保存在计算机中并作相应的处理。常用的算法是由ISO 制订的,即JPEG和MPEG算法。JPEG是静态图像压缩标准,适用于连续色调彩色或灰度图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于DPCM(空间线性预测)技术的无失真编码,一是基于DCT(离散余弦变换)和哈夫曼编码的有失真算法,前者压缩比很小,主要应用的是后一种算法。在非线性编辑中最常用的是MJPEG算法,即Motion JPEG。它是将视频信号50帧/秒(PAL制式)变为25帧/秒,然后按照25帧/秒的速度使用JPEG算法对每一帧压缩。通常压缩倍数在3.5-5倍时可以达到Betacam的图像质量。MPEG算法是适用于动态视频的压缩算法,它除了对单幅图像进行编码外还利用图像序列中的相关原则,将冗余去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压缩比。前MPEG-I用于VCD节目中,MPEG-II用于VOD、DVD 节目中。 AVS音视频编码是中国支持制订的新一代编码标准,压缩效率比MPEG-2增加了一倍以上,能够使用更小的带宽传输同样的内容。AVS已经成为国际上三大视频编码标准之一,AVS 标准在广电总局正式全面推广,率先在广电行业普及。中国第一颗AVS编码芯片,由北京博雅华录公司设计,于2012年在北京诞生。 视频编码可谓百花齐放,有许多不同的系列。常见的有MPEG系列和H.26X系列。MPEG系列(由ISO[国际标准组织机构]下属的MPEG[运动图象专家组]开发) 视频编码方面主要是Mpeg1(vcd用的就是它)、Mpeg2(DVD使用)、Mpeg4(的DVDRIP使用的都是它的变种,如:divx,xvid等)、Mpeg4 AVC(正热门);音频编码方面主要是MPEG Audio Layer 1/2、MPEG Audio Layer 3(大名鼎鼎的mp3)、MPEG-2 AAC 、MPEG-4 AAC等等。注意:DVD音频没有采用Mpeg的。 H.26X系列(由ITU[国际电传视讯联盟]主导,侧重网络传输,注意:只是视频编码) 包括H.261、H.262、H.263、H.263+、H.263++、H.264(就是MPEG4 AVC-合作的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学习综合报告

课程综合报告 课程名称: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主讲教师:詹曦 课时安排:2014-2015第二学期1-14周周三3-5节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_电子1102__ 姓名:___谭刚____ 学号:__20115347_

2014年12月18日

目录 1 前言 (2) 2 课程内容 (3) 2.1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 (3) 2.2 视频信息采集技术 (5) 2.3视频信息压缩编码及标准 (9) 2.4视频信息传输网络及标准 (11) 3 心得体会 (18) 4 参考文献 (19)

前言: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每天要从各种不同的地方获取信息,甚至有人玩笑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而人类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总信息量的70%,而且视频信息具有直观性、可信性等一系列优点。所以,视讯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就是视频技术,他更是以其独特的传播信息的方法和快捷方便在人获取信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对其传递信息的质量与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电视的发展使人们不单只满足于了解信息更希望信息高效观看视频时更清晰更好。而视频网站的迅速崛起,人们越来越希望视频信息可以被在效果和压缩中取得双赢等。所以与此相关的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也渐渐被人重视,并且得到了许多的发展,而其中关于视频压缩,视频转码和视频检索更是其中的大热点,并且在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并且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某些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的技术也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程中涉及到信息的采集技术,压缩编码及标准,传输网络协议、过滤技术、检索及标准、处理系统及应用等视频信息技术。根据每块内容的重要层次,按照详略对每部分进行学习。 视频信息处理于传输是数字媒体技术与传输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学习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系统的理解和掌握视频信息的采集、压缩编码、运动估计、滤波、数字水印的嵌入与抽取、视频信息检索、视频信息传输等数字视频技术,并灵活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在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应用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

如何为课件获取视频素材

如何为课件获取视频素材 关键字:截取、格式、视频 摘要:视频素材是视频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件,它往往带有伴音,也有用计算机动画技术生成的影像文件。不同格式的文件可用软件如超级解霸、会声会影等进行相互转化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一、视频素材的格式 视频是多媒体课件的亮点,它能把真实的场景再现出来,最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常见的视频格式 视频素材是视频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件,它往往带有伴音,也有用计算机动画技术生成的影像文件。不同格式的文件可用软件如超级解霸、会声会影等进行相互转化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1)avi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影文件格式,其图像部分有不同的颜色值和不同和图像尺寸,声音的采样频率也有多种,是一种占用磁盘空间较多的格式。 (2)mov格式:它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电影文件格式,其播放软件是QuickTime Player ,也是一种占用磁盘空间较多的电影文件格式。 (3)mpg/mpeg格式:这是经过压缩的电影格式,它转换

成avi格式后占用的磁盘空间将增大许多倍,是日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数字影片。 (4)dat格式:是VCD影碟的数据文件格式,效果与avi 格式或mov格式视频相差无几。由于有CD音频的伴音,所以整体的观看效果比avi或者mov格式视频要好得多。 (5)rm格式:是Real Networks公司制定的网上在线播放文件标准,是一种流式视频媒体文件格式,其文件体积比其它视文件要小,可以实现网上实时收听和收看的电视节目,其常用的播放软件是ReakPlayer。 (6)gif格式:是CompuServe公司开发的图像文件存储格式一个gif文件中可以存储多幅图像,这些图象可以按顺序显示并得到动态的视频效果。如只有一幅图像,就是前面所说的gif图像。 二、视频素材的获取 视频素材的获取可以是网络、VCD、DVD片中获取,可以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在现实生活中捕捉视频。但不管从哪里获取视频,我们都得借助工具来完成。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用这豪杰超级解霸。下面是以超级解霸为例来介绍视频素材的截取。 (一)用超级解霸截取视频片段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实验4

实验四RTP-RTCP协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的基本原理; 2、学习使用RTP数据报发送实时数据,并接收重组; 3、学会使用Wireshark进行抓包,并分析数据。 二、实验内容 1、RTP协议报文段的说明语句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是一个网络传输协议。RTP报文由两部分组成:报头和有效载荷。RTP报头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 图1 RTP报头格式 V:RTP协议的版本号,占2位,当前协议版本号为2。 P:填充标志,占1位,如果P=1,则在该报文的尾部填充一个或多个额外的八位组,它们不是有效载荷的一部分。 X:扩展标志,占1位,如果X=1,则在RTP报头后跟有一个扩展报头。 CC:CSRC计数器,占4位,指示CSRC 标识符的个数。 M: 标记,占1位,不同的有效载荷有不同的含义,对于视频,标记一帧的结束;对于音频,标记会话的开始。 PT: 有效载荷类型,占7位,用于说明RTP报文中有效载荷的类型,如GSM 音频、JPEM图像等。 序列号:占16位,用于标识发送者所发送的RTP报文的序列号,每发送一个报文,序列号增1。接收者通过序列号来检测报文丢失情况,重新排序报文,恢复数据。 时戳(Timestamp):占32位,时戳反映了该RTP报文的第一个八位组的采样时刻。接收者使用时戳来计算延迟和延迟抖动,并进行同步控制。 同步信源(SSRC)标识符:占32位,用于标识同步信源。该标识符是随机选择的,参加同一视频会议的两个同步信源不能有相同的SSRC。 特约信源(CSRC)标识符:每个CSRC标识符占32位,可以有0~15个。每个CSRC标识了包含在该RTP报文有效载荷中的所有特约信源。 2、RTCP协议报文段的说明语句 RTCP(RTP Control Protocol,控制协议)——监控服务质量并传送正在进行的会话参与者的相关信息。RTCP包括五种数据包类型(RFC3550 Page69):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材料

常用视频信号接口与处理方法总结 学满2010-4-13 一、视频接口概述 视频接口,从颜色空间、数字/模拟、分离/复合(适用于模拟信号)、并行/串行(适用于数字信号)、单端/差分等类别可以分为如下几种,见下表:

二、模拟视频信号接口 1.接口设计 模拟信号由于其电压围很小,如果接口电路设计不当,很可能造成最终的信号质量下降。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阻抗匹配:通常为75Ω,包括发送端,接收端以及传输路径上的阻抗。 2)隔直电容:为了防止不同设备间地电压差对信号造成的影响,此电容不宜过大或者过小。 3)滤波网络:尽可能地消除低频和高频纹波。 4)地平面:根据理论,地平面分隔可以防止数字信号对模拟地干扰,但从实际经验来看,分隔成小的地平面后,实际上会造成环流(AD9883资料中有叙述)。因此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用同一 个地。多层地平面,以及多打过孔,保持地电平的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5)PCB走线:等长是需要的,而且要确保三个器件经过不同的选择器/缓冲器之后的延时也相差不多,否则很难保证采样相位。 6)ESD保护:如果视频接口经常插拔,就需要加ESD保护二极管。 2.视频ADC 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A/D是否支持交流耦合方式输入

2)A/D部是否有信号增益调整功能 3)是否支持差分输入 4)A/D部是否有PLL等器件,采样相位是否可调整 5)A/D输出的信号格式(24bit RGB,YCbCr) 6)是否支持SOG或者SOY等同步信号输入 模拟信号在A/D转换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以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1)调整黑电平位置和最大辐值,通常可以配置A/D芯片有关offset和gain的寄存器,经过此番调整之后,实际上是校准了RGB三色,同时提高了灰度等级。 2)调整PLL锁相环,以达到合适的采样频率,并保证PLL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均能稳定工作。 3)调整采样起始点和终止点,确保有效信号不丢失。 4)调整采样相位,使最终显示画质更清晰。 3.视频DAC 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D/A输出时,驱动方式是电压型的,还是电流型的?带负载与不带负载的电压是多少?是否合乎规要求。如果不合适,必要时加缓冲器或者放大器输出。 2)D/A的输入接口是多少位的?如果是8bit/10bit兼容,要注意最高2位和最低2位的接法。 3)输出同步信号是什么格式?是否需要输出CS或者SOG? 4.解码器 这里说的解码器是指针对CVBS(PAL、NTSC)或者Y/C信号的亮度色度解调和分离用的解码器,解码器输出的通常为BT656或者BT601格式的数字信号,此信号仍为隔行信号。 解码器使用中,接口部分设计与ADC相类似,对输入信号格式,输出信号格式的寄存器配置有一些差异,如果输入格式设置不当,虽然能输出信号,但显示不正确。 5.编码器 视频编码器特指从BT656/BT601格式转到CVBS/YC信号的转换器,一方面完成数字到模拟信号的转换,另一方面是完成亮度信号与色度信号的调制、复合。 解码器使用中,接口部分设计与DAC相类似,主要的不同也在于I2C寄存器配置不同。 6.缓冲器/放大器/选择器/分配器 模拟视频信号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一些缓冲/放大/选择/分配等处理。 在这些电路设计时,着重需要考虑的问题:

作业《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资料

实验三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一:了解数字视频资源的常用格式:AVI MOV MPG DAT RMVB MP4等格式 二:学会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1)利用Interenet的临时文件夹下载视频 这种方法对大多数顺序流式传输的视频流媒体均适用。它不仅适合WMV、ASF、MPG、RM、RMVB等格式的视频流媒体下载,也适合对FLV格式的视频流媒体的下载。因为顺序流式传输的视频流媒体都是一边收看,一边下载到Internet的临时文件夹,因此,要想完整地下载整个视频,必须在线看完一遍。 实例:下载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上的教学视频课例 第1步: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 第2步:选择“年级和学科”,找到一个播放视频课例的页面。例如,打开“初中生物《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示范课: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视频课例。 第3步:播放视频课例并看完一遍。 第4步:单击IE菜单“工具”/单击“INTERNET选项”/打开“Internet选项”对话框/单击“设置”按钮/单击“查看文件”按钮/打开Internet临时文件夹,出现文件列表/单击临时文件夹工具栏上的“搜索”按钮/输入“.wmv”,找到刚才所观看的视频,如图3-2所示。 第5步:复制该视频到其它盘保存下来。 下面以在优酷网上下载so home为题的一段视频:

先将视频看完,然后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出现下面窗口:

点击出现下面窗口:

点击出现下面窗口: 鼠标右键点击弹出快捷菜单选定排列——大小即可出现你要要找的视频文件。复制该视频到D盘中即可。

6-2视频的获取与处理(3段)

第七章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1) 知识目标: 1、了解视频文件产生原理和获取途径与方法; 2、了解常用的视频格式和播放软件 能力目标: 初步应用视频技术进行探究学习和实验,进一步体验音频技术的特点和广泛应用。 情感目标: 1、通过开展著作权教育,培养版权意识; 2、提高对音频信息的判断能力,学会抵制无效信息。重点: 1、获取视频文件的途径与方法; 2、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及播放、转换等基本编辑 难点:了解视频文件的格式、了解视频文件产生的原理。 学法:类比、创设情景、模仿学习、对比、分组学习

初中信息教案第七章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2) 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 能力目标: 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 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 U7 p3 W& N+ } G4 X' m8 R 情感目标: 1、关注音频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探索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增强音乐版 权的保护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重点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视频的截取、视频滤镜、镜头的过渡的编辑 难点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 U7 p3 W& N+ } G4 X' m8 R 学法探索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分组合作、视频学习、模仿学习等 教学内容教师指导过程学生学习过程

初中信息教案第七章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3) 课题视频的加工 目标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镜头的过渡、配音和字幕的编辑 能力目标: 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 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1 U7 p3 W& N+ } G4 X' m8 R 情感目标:5 H, 1、关注音频的版权问题,尊重知识产权。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探索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科技带来的乐趣;增强音乐版 权的保护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 重点学会使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镜头的过渡、配音和字幕的编辑 难点了解认识对视频文件处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通过分析—实践—总结等环节,强化和升华知识点,使学生主动建构起加工视频文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学法任务驱动式、探究学习、分组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视频学习、模仿学习等

《多媒体技术》实验一 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实验一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预备知识 1.数字音频和模拟音频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在声音的录制和播放方面有很大不同。模拟声音的录制是将代表声音波形的电信号转换到适当的媒体上,如磁带或唱片。播放时将纪录在媒体上的信号还原为波形。数字音频就是将模拟的(连续的)声音波形数字化(离散化),以便利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主要包括采样和量化两个方面。 2.数字音频的质量 数字音频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这两个重要参数。采样频率是对声音波形每秒钟进行采样的次数。人耳听觉的频率上限在20kHz左右,根据采样理论,为了保证声音不失真,采样频率应在4OkHz左右。经常使用的采样频率有11.025kHz、22.05kHz和44.lkHz等。采样频率越高,声音失真越小、音频数据量越大。量化数据位数(也称量化级)是每个采样点能够表示的数据范围,经常采用的有8位、12位和16位。例如,8位量化级表示每个采样点可以表示256个(0-255)不同量化值,而16位量化级则可表示65536个不同量化值。量化位数越高音质越好,数据量也越大。反映数字音频质量的另一个因素是通道(或声道)个数。单声道是比较原始的声音复制形式, 每次只能生成一个声波数据。立体声(双声道)技术是每次生成二个声波数据,并在录制过程中分别分配到两个独立的声道出输出,从而达到了很好的声音定位效果。Dolby AC-3音效(5.1声道)是由5个全频声道和一个超重低音声道组成的环绕立体声。 在多媒体音频技术中,存储声音信息的文件有多种格式,如Wav、Midi、Mp3、Rm等等。1)Wav格式 Wav格式的文件又称波形文件,是用不同的采样率对声音的模拟波形进行采样得到的一系列离散的采样点,以不同的量化位数(16位、32位或64位)把这些采样点的值转换成二进制数得到的。Wav是数字音频技术中最常用的格式,它还原的音质较好,但所需存储空间较大。 2)Midi格式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它是由世界上主要电子乐器制造厂商建立起来的一个通信标准,并于1988年正式提交给MIDI制造商协会,便成为数字音乐的一个国际标准。MIDI标准规定了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缆硬件以及电子乐器之间、乐器与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通信协议等规范。MIDI标准使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子合成乐器可以互相发送和接收音乐数据。Midi文件纪录的是一系列指令而不是数字化后的波形数据,所以它占用存储空间比Wav文件要小很多。 3)MP3格式 MP3是对MPEG Layer 3的简称,是目前最热门的音乐文件。其技术采用MPEG Layer 3标准对W A VE音频文件进行压缩而成,特点是能以较小的比特率、较大的压缩率达到近乎CD 音质。其压缩率可达1:12,每分钟CD音乐大约需要1兆的磁盘空间。 4)Rm格式 Rm是RealMedia文件的简称。Real 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RealMedia,是目前在Internet上相当流行的跨平台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多媒体应用标准,它采用音频/视频流和同步回放技术来实现在Intranet上全带宽地提供最优质的多媒体,同时也能够在Internet上以28.8Kbps的传输速率提供立体声和连续视频。 实验一声音信号的获取与处理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中常见的信号干扰源和解决办法

视频监控系统中常见的信号干扰源和解决办法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最后导致监控画面的不清晰甚至接受不到监控信号。那么常见的干扰源有哪些?我们在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防范这些干扰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我们可以从视频监控系统前端、中端、后端三个部分来说明常见的信号干扰源。 (1)前端监控摄像机常见的干扰源:大功率电机、电梯的变频电机、变电站等; (2)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主要是电磁波干扰,如广播电台、电信基站等,还有电缆损坏引起的干扰及地电位差干扰等; (3)终端设备干扰:主要是设备电源产生的干扰和连接引起的干扰; 以上就是视频监控系统所遇到的常见干扰源,知道了干扰源,我们就知道该采取怎样的防护措施了 以下是解决的办法。 一、判断干扰源位置 先从前端检查摄像机有无干扰,如有,一般是通过电源进去的(可以先用12V电瓶供电验证一下是否电源干扰),可以采用开关电源给摄像机供电,也可以安装交流滤波器进行滤波,一般可以解决; 二、传输过程干扰解决办法 首先检查视频线的连接,屏蔽网有无破损等情况,另外可以考虑选择抗干扰器,目前,市场的抗干扰器基本原理有二种,一种是将视频基带信号调制到38MHZ或更高频率,避开干扰频率,其效果可以,但遇到干扰频率与38MHZ接近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另一种是采用将视频信号在前端进行幅度提升放大的办法,再在终端进行压缩,因为干扰信号的幅度是不变的,相对应的干扰信号也就被压缩了,这是一种广谱的抗干扰办法,但干扰有一定的残留,抗干扰的效果取决于视频信号放大的幅度和干扰信号的位置,幅度越大、干扰越靠近

声音视频素材的获取与处理详细

一、声音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一)声音素材的获取 1、声音录制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默认可以录1分钟,通过修改注册表改变默认时间:将WinXP录音机时间增加到300秒的方法(附在此文档后,一般不要去改) 首先应该配置一个能用的麦克风。 1.将麦接头插入机箱后面红色的那个接口上(麦接口一般都是红色的) 2.打开控制面板-->声音和音频设备-->高级\高级音量控制(XP) 3.这时会弹出来一个小音量控制的对话框点击选项-->属性,点击录音-->确定 4.这时界面会改变,这时在麦克风下面的选择打上勾,有的电脑中显示Mic,再适当地调 整音量! 5.这样就已经选择好了,就可以开始录音了! 在录音之前,我们要保证声卡和麦克风的正常,在录音的过程中,最好周围无杂音,可 以适当可以加减音量,加速减速,录音完成后,可以选择合并分解音频等功能,最后一定要 记得保存哦。相信WinXP自带的这款小软件一定能让你喜欢。 延长录音的时间技巧

单击“开始”菜单,依次选择“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就会启动录音机程 序,准备好你的麦克风,只要点一下录音键,录音过程就开始了,快对着话筒尽情地说和唱 吧,不过,系统提供的默认录音时间是60秒,所以当录音进行到60秒时就会自动停止, 再次点击录音键,时间自动增加60秒。 2、网上搜索下载(酷我音乐盒、百度音乐客户端)中国音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 3、从视频文件中提取背景音乐: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打开输出预置方案选框的右边高级选项面板,选择去掉【视频】勾选即可) 4、用语音朗读软件(语音朗读精灵、朗读女、用WPS文字但生产声音文件时要收费)把文字变成语音 (二)声音的处理 1、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剪辑、合并(编辑—插入)、混音、调整音量、调整速度、添加回音 2、goldwave软件的使用(去除声音噪音、声音的截取) 二、视频的获取与处理 (一)视频的获取: 1、56网、酷6网、土豆网、暴风影音、PPTV 、cntv-cbox网络电视等常用视频播放软件中视频的搜索与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watch/05805874914767281027.html?page=vid eoMultiNeed(苹果手机用户的行踪记录) 2、对于不是主流视频网站的视频,我们可以通过查找临时文件夹的方式寻找视频,利用浏览器的历史文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flash/story/1480.html(铁杵成针) https://www.360docs.net/doc/1517125525.html,/login(继教网学习) 浏览器在线观看,此时视频是以临时文件的形式保存个人数据或者临时目录中,具体目录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查找: a:在IE中点击”工具“中的”Internet选项”,进入“Internet选项” Internet属性界面。 b:点击“浏览历史记录”下面的“设置”按钮。然后点击“查看文件”,即可看到默认缓存文件的内容,此文件夹下的内容就有你要找的文件。

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

实验三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及应用 不同学科的多媒体教学经常会使用数字视频资源来丰富知识内容,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数字视频能客观记录现实,真实再现事物发生、发展的动态变化过程,表现事物细节,跨越时空限制,展现比较陌生的事物,拓宽人的视野,画面形象逼真,声画同步,变抽象理论为形象画面等特性,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理解的情境,提高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但并不是只要在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使用视频资源,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对已有的视频资源做相应的处理,使之适于教学需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掌握数字视频资源获取的基础上,学会基本的加工和应用数字视频资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实验目的】 1.了解数字视频资源的常用格式 2.学会数字视频资源的获取方法 3.能够对数字视频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 4.学会在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网站中使用数字视频资源的方法 【实验类型】 基础型实验 【实验任务】 运用本实验中学习的数字视频获取与处理技术,制作一个自己所学专业相关

课程教学视频片段,并运用于课件或网站中。要求做到: 1. 根据课件教学主题的要求,设计好相应的教学视频所需要的图片、声音、 动画或文字素材等。 2. 采取多种视频素材获取方法获取视频素材,并利用会声会影软件完成教学 视频片段的制作。 3. 教学视频片段要达到画面合成自然,主题突出,过渡效果和特技使用合理、 色彩和谐的视觉效果,很好地表达教学内容。 4.运用于PowerPoint或Dreamweaver制作的课件或网站中。 【实验环境】 1.连接Internet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 2.数字摄像机; 3.PowerPoint、Dreamweaver、Ulead VideoStudio(会声会影)等软件。【实验指导】 一、常用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 数字视频文件的格式有多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支持不同格式的数字视频文件。根据压缩编码的不同,下面是常见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 1.AVI格式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d)格式,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它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符合RIFF文件规范

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课题研究报告

课程研究报告 课程: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 班级:电子110x班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 指导老师:詹曦 2014年12月21日

课程学习目的: 视频信息处理是数字媒体技术与传输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专业必选课,学习的目的是让我们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视频信息的采集、压缩编码、运动估计、滤波、数字水印的嵌入与抽取、视频信息检索、视频信息传输等数字视频技术、并灵活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在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应用领域从事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及管理工作的初步能力。以视频信息应用系统为主线,系统地介绍视频信息采集、处理、检索、传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及标准。 学习的内容目录 第一章视频信息处理与传输概述 1.1 信息传输发展历程 1.2信息安全与信息垃圾 1.3视频信息应用系统 第二章视频信息采集技术 2.1 视频信息基础 2.1.1 时变图像构成模型 2.1.2 模拟视频 2.1.3 数字视频 2.1.4 数字视频格式 2.2 视频信息采样理论 2.2.1 图像的视觉基础 2.2.2 视频的采样结构 2.2.3 采样图像的量化 2.3 CCD图像传感器与视频采集卡 第三章视频信息压缩编码及标准 3.1 视频信息压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 视频信息压缩的分类 3.3 视频信息压缩的评价指标 3.4 典型的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方法 3.5 视频信息压缩编码标准 第四章视频信息传输网络及协议 4.1 视频信息传输网络 4.1.1 协议体系结构 4.1.2 数据通信理论 4.1.2 传输介质 4.1.3 网络通信系统 4.2 视频信息传输协议 4.2.1 以太网协议 4.2.2 IP协议:IPv4、IPv6 4.2.3 TCP、UDP协议 4.2.4 RTP、RTCP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