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贵州地区旅游业发展计划见解

^.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析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单位:

专业名称: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20 年月日

目录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析 (2)

前言 (2)

关键字: (2)

一、贵州旅游业的现状: (2)

(一)、现已拥有的旅游景点 (2)

(二)、近年来的人流量和收入 (3)

二、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必然因素和优势 (3)

(一)、政策 (3)

(二)、气候环境 (4)

(三)、地域文化和人文 (4)

(四)、地形、地貌 (4)

(五)、高科技、无污染产业的引入 (4)

(六)、历史文化的沉积 (5)

三、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5)

(一)、经济落后 (5)

(二)、交通落后 (6)

(三)、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欠缺 (6)

(四)、贵州旅游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7)

(五)、潜在的人为破坏 (7)

(六)、相关管理人才少 (8)

(七)、贵州经济支柱产业单一 (8)

四、贵州旅游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8)

(一)、重点发展经济、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 (8)

(二)、加强交通建设、增加旅游景点的便利性 (9)

(三)、实行全民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 (9)

(四)、注重品牌和知名度、“包装”贵州 (9)

(五)、加强原生态的建设和管理 (10)

(六)培养、引进旅游管理高水平人才 (10)

(七)、引进多种轻工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协调发展 (11)

五、结语 (11)

六、参考文献 (12)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析(黔南师范学院贵定分院2012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贵州都匀558000)

前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享受越来越高,而人们享受生活和释放压力的途径,旅游首当其冲。

贵州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喀斯特地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又拥有浓厚的地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沉积等因素,促使贵州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在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俨然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事物的发展必然存在利与弊,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所以矛头应该指向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贵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贵州旅游业因素面临的问题解决

一、贵州旅游业的现状:

(一)、现已拥有的旅游景点

如今贵州省拥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地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金洞、红枫湖、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赤水);拥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茂兰、赤水金沙沟、梵净山、习水);拥有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杨粲暮、奢香墓、青龙洞、普定穿洞遗址、从江增冲鼓楼、息峰集中营旧

址、大屯土司庄园);拥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遵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名震世界的“中国第一名酒”贵州茅台。

(二)、近年来的人流量和收入

2012年,贵州省旅游业繁荣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2140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1330.68万人次,增长25.8%。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49.49亿元,增长30.2%。

2013年,贵州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761.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份旅游总人数增速中列第三,仅次于甘肃、山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4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份旅游总收入增速中列第五,位居江西、甘肃、西藏、青海之后。

2014年,贵州省全年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可分别增长20%和22%。

二、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必然因素和优势

(一)、政策

改革开放后,国家着重于西部和西南部省份的经济开发,通过沿海发达城市来推动内陆靠海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战略以来,贵州丰富的资源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从而促使贵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成就了贵州旅游业在21世纪的第一个里程碑,使之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贵州省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倡导可持续生态旅游,2013年,国家旅游局从全国层面,对贵州旅游业发展路径、模式进行调研、解析和总结。2014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主管的《中国旅游报》刊发连续报道,从贵州旅游的路径选择、资源理念、平台推动、难点攻克、未来转型等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在全国旅游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二)、气候环境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合人们常年居住和旅游观光。

(三)、地域文化和人文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这里主要分布有布依族、侗族、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人们朴素传统,热情好客,更有浓郁且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少数民族食品、饰品,这使贵州当然成为旅游的首选之地。

(四)、地形、地貌

贵州省属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浓密的森林绿色随处可见,有数不清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清澈见底交错的小溪,这些美丽独特的风景让人难忘。

(五)、高科技、无污染产业的引入

近年来,贵州省大量引进许多科技含量高和无污染的产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第一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具有世界顶尖IT技术水平的大数据,随着这些年

的研究、开发和建设,世界第一望远镜即将竣工,而依附于它建设的集高科技与娱乐于一身的卫星城也即将完工,这样的成就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贵州,增大人流量。逐渐趋于成熟的大数据产业带动贵州IT技术向前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在贵州建立IT产业园,大量引进无污染的IT企业,从而推动贵州境内外的人口流动速度,有利于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六)、历史文化的沉积

在中国,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现有资料介绍,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其中,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省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如今的红色遵义奠定了20世纪中期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三、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落后

贵州省位于西南丘陵和高原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势不平坦不利于开发,所以开发比较晚,导致现在贵州经济较为落后,人均年收入和GDP基本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水平的落后就会导致贵州旅游业资金的投入收到一定的限制,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就会导致很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住房和餐饮服务等方面就会得不到旅游者们的满意,这

样就会造成游客的流失。

(二)、交通落后

地势决定了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工具必需品建设的难度,而公路等方面建设的难度就需要资金来弥补,贵州作为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公路等建设难度相当的大,而作为中国较为贫困的省,贵州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建设上的困难,这就导致了贵州的交通相对比较落后,虽说2014年贵广高铁已经开通,贵州“鸟道羊肠,舟车不通,地狭民贫”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但是,相比于其他省份,贵州的交通资源还是比较落后的,同时,贵州省基本没有国际航班,要出国或者外国友人要到贵州旅游需要经过几番周折,这样难免给游客留下不好得记忆,除此之外,在节假日高峰期,很多想来旅游的游客难免会遇到坐不到车、飞机或者堵车等现象,从而错过了旅游最佳时期;再者,贵州省内的旅游景点,很多都没有直接坐车到达的公路,可进入性极差,这就会导致许多人不会再次来到贵州旅游的局面。

(三)、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欠缺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很多人虽然说勤劳朴实,但是由于封建思想和历史关系的诸多因素,导致贵州居民相对于其他省份的居民,文化知识比较缺乏,素质较低,发展地方经济和自我提升的觉悟较低,其中体现为:(1)、有很多游客到贵州旅游很多时候会遇到与人无法沟通的现象(甚至与导游都无法沟通);(2)、导游、地方居民或者是经商者对游客有不礼貌的行为现象;(3)、部分专业旅游开发者到贵州寻找、开发旅游景点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挠现象;(4)、由于受历史和封建文化的影响较大,很多贵州居民没有除了农业通过其他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的觉悟等现象。

(四)、贵州旅游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商品都需要别人知道,这就是品牌的知名度,犹如世界500强的中国海尔,美国的耐克等这些知名的品牌,这些强大的企业,他们是非常注重品牌的打造的,只要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质量过硬就会受人们喜欢。

贵州旅游实质也是一个“商品”,是享受而带不走的“商品”,贵州所有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的风景和体验质量我们毋庸置疑,但是贵州旅游就是缺少对品牌的强力打造和知名度的重视程度,缺少了一张名牌,就很难被人知道和接受,现代人都追求名牌这是众所周知的,贵州旅游就缺少了一张这样的名牌。虽说现在的红色遵义已经声名在外,贵州茅台已经名扬中外,但是这些是不足够的,就如爽爽的贵阳在贵州境外都鲜为人知,这也是贵州旅游业的一个弊端。

(五)、潜在的人为破坏

当今社会无论在哪个地区,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提倡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即是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观,这贵州也不例外,然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农村底层人民和只为利益的那些商人,他们会依照国家政府的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在贵州农村,靠抓捕珍贵的飞禽和国家级保护动物(鱼类等)、砍伐树木、杀害珍贵动物获取其皮毛等作为家庭生活的支柱的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很多为了谋取非法暴利而在贵州开过度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厂房的商人也不少。这些人为的因素是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所谓多彩贵州,即为山的绿,水的清,天的蓝~~~,长此以往,多彩贵州将不复存在,而贵州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六)、相关管理人才少

贵州境内的旅游景点不少,但从事旅游业专业管理的人才较少,现如今在贵州的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层拥有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才寥寥无几,这情况导致了贵州旅游业现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多部门的责权划分不清,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各部门就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这极为损害贵州旅游的形象。

(七)、贵州经济支柱产业单一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陡峭,交通不发达,不适合引进大型的钢铁、工业、电子等企业,从而使得贵州的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旅游业和农业(养殖业、种植业)为主,而今,贵州的旅游业才刚迎来它的第一个春天,起步较晚,农业又不能支撑旅游业开发所需要的投资资金,这就导致贵州旅游业发展收到阻碍。

四、贵州旅游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重点发展经济、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

政府应当把贵州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引进高科技、高收益的产业,努力提高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在贵州,作为新兴产业的旅游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的基本开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适当引进投资,进而可以完善贵州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服务,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在旅游景点旁建立适量的星级酒店,这样不仅体现了贵州旅游业追求高质量,高享受,同时旅客也会受到优质服务后“忆贵州”。

(二)、加强交通建设、增加旅游景点的便利性

众所周知,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贵州应继贵广高铁开通后继续加大对交通的建设,尤其是对旅游景点交通的建设。毫无疑问,改革开饭以来,贵州的交通每年都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仅仅是以贵阳为中心向外扩散,贵州应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未来的生活是一种快生活,贵州应该把省内各个旅游景点以一条短的交通轴线连接,便于未来贵州几日全游,环游贵州等。

让以后贵州的旅游业腾飞起来,带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把“贵州”带出贵州,带向世界。

(三)、实行全民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就先进而言,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在国际上处于偏低地位,而贵州的居民文化素质在中国处于偏低地位,因此,提升人民文化素质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发展科技和经济的基础;教育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基础,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人才、经济和教育的竞争。而今,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让知识遍及到省内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出更多的拥有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注重培养导游的个人素质和涵养,从而促进贵州的经济发展,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贵州宜旅游业为主,所以对教育的投资归根结底就是对贵州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投资。

(四)、注重品牌和知名度、“包装”贵州

贵州是一个旅游的大省,但是相对于周边的省份,贵州和他们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很多游客经过贵州而不到贵州旅游,原因就是政府对贵州形象的宣传

不够,导致贵州给人形象不好,不了解贵州,不认识贵州。

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贵州旅游业的投资,从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贵州,让国内外的游客认识和了解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奇特、独特的特点,让他们知道贵州、了解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五)、加强原生态的建设和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对贵州作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抒写好美丽中国的贵州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

对于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贵州省有规定,而且国家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制度,作为底层的管理人员,必须坚定不移的守好自己的岗位,不让生态环遭到破坏,同时,作为一位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活动,建设生态文明贵州、建设美丽贵州,促进贵州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六)培养、引进旅游管理高水平人才

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企业、学校等,都有几个优秀的管理者,就现在而言,贵州确实缺少旅游管理的高水平人才,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者都是滥竽充数,行为和能力都不过关,这也是贵州旅游业的隐患,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外省或者是国外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理念,完善贵州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实现贵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七)、引进多种轻工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协调发展纵观世界经济,每一个发达省份的有着几个支柱产业,而仅有一个是较为突出的,就目前贵州而言,贵州以旅游业我支柱产业,农业为辅助产业,其他产业次之,而以未来的眼光看贵州经济,如果贵州旅游业以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其他产业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不科学的,这就会造成经济过度依赖现象。

因此政府应该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引进其他可发展产业,同时促进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面较大,收益可观但投资金额也较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在未来贵州旅游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产业也可以保证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这也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总之,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民族地区也加快经济社会的建设步伐,但在旅游开发中,必须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尤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管理技能,开发利用本地区资源,避免旅游的商业化行为带来文化的边缘化和庸俗化。要以当地人以及他们的民族和文化作为主位,动员和促进当地人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消减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只有充分保护民族文化才能实现既保护了原生态文化,又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六、参考文献

《贵州旅游》廖善友编著

《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张丽杰,张晓杰编著《贵州省情》清华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综论》张广海方百寿等编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