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B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O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3和BaSO4沉淀,因为BaCl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

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

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

332

Zn2AgNO2Ag Zn(NO)

65216

13g x

+=+

65216

=

13g x

x=43.2g

Cu+2AgNO=2Ag+Cu(NO)

332

64216

3.2g y

64216

=

3.2g y

y=10.8g

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

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

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故选B。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考点: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4.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无色的是()

A.Na2CO3、NH4NO3、Ca(OH)2

B.Fe2(SO4)3、Na2SO4、Mg(NO3)2

C.AlCl3、Ba(NO3)2、CaCl2

D .Na 2CO 3、AgNO 3、BaCl 2

【答案】C

【解析】

A 、Ca (OH )2和Na 2CO 3能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不能大量共存;NH 4NO 3、Ca (OH )2 会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

B 、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 2(SO 4)3溶于水呈黄色;

C 、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

D 、AgNO 3、BaCl 2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Na 2CO 3、BaCl 2能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共存。故选C .

点睛:熟记常见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常见溶液的颜色:含亚铁离子时溶液为浅绿色;含铁离子时溶液为黄色;含铜离子时溶液为蓝色。

5.某同学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2.4≤m ≤6.5

B .2.4

C .1.8≤m ≤6.5

D .1.8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将mgMg 、A1、Zn 、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 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 2+、A13+、Zn 2+、Fe 2+)和Cl -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中含有Cl -的质量为(m+7.1) g-mg =7.1g 。则该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1g ÷

35.536.5

=7.3g 。 假设分别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则 2

23212Mg +2HCl =MgCl +H 2Al +6HCl =2AlCl +3H 24

73542197.3g 7.3g x x ↑↑

1

22454==737.3g

2197.3g x x 12=2.4g =1.8g x x

2

22234Zn +2HCl =ZnCl +H Fe +2HCl =FeCl +H 65

7356737.3g 7.3g x x ↑↑

346556==737.3g

737.3g x x 34=6.5g =5.6g x x

由计算可知,若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时,m 最大值为6.5g ,最小值为

1.8g ,而该物质为混合物,故m 的最大值应小于6.5g ,最小值应大于1.8g ,故选D 。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 、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错误;B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 2+2NaOH═Na 2CO 3+H 2O ,错误;D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错误。故选B 。

7.工业上利用生产钛白的副产品硫酸亚铁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转化”时在溶液中生成了FeCO 3沉淀,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B .“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只有(NH 4)2SO 4

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此时与FeCO 3反应的物质有O 2和H 2O

D .取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另取相同质量的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Fe x C 与稀硫酸不反应),得到0.48gH 2,则Fe x C 的化学式是Fe 2C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转化时,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 、硫酸亚铁与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亚铁和硫酸铵,碳酸铵过量,故“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铵和碳酸铵,符合题意;

C 、“干燥”过程中有少量的FeCO 3转化为FeOOH 和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铁、氧、氢、碳元素,故反应物中也应含铁、氧、氢、碳元素,故有水参与了反应,反应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故应该有氧化剂参与了反应,故有氧气参与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D 、14.06g 还原铁粉(仅含有Fe 和少量Fe x C )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得到0.22gC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故Fe x C 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0.22g 100%=0.06g 12+162

?

??,设还原铁粉中铁的质量为x 2442Fe +H SO =FeSO +H 5620.48g

x

56=20.48g

x x =13.44g 故还原铁粉中Fe x C 的质量为:14.06g-13.44g=0.62g ,故Fe x C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0.62g-0.06g=0.56g ,故56x :12=0.56g :0.06g ,x =2,故Fe x C 的化学式为:Fe 2C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8.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 3、 CaCO 3、NaOH 、Ba(OH)2、 BaCl 2、 Na 2SO 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 ,通入适量的CO 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 ,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 3,一定含有CaCO 3

B .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 2SO 4

C .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 .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分析】

FeCl 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 和白色沉淀B ,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 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 ,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

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故C符合题意;

D.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9.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象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B.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硝酸根质量分数随加入铁粉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C .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X 、Y 、Z 的质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定为3X+Y=4Z

D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 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图中c 点时,可以加BaCl 2溶液来检验硫酸是否被反应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误将少量KMnO 4当成MnO 2加入KClO 3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然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b 为高锰酸钾,在t 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 2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故a 为氯酸钾,c 为氧气,符合题意;

B 、在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

332=Fe Fe+2AgNO NO ()+2Ag ,56份铁生成216份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和硝酸铜反应3232=Fe+Cu(NO )Fe(NO )+Cu ,56份铁生成64份铜,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硝酸根的质量不变,故硝酸根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硝酸根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X 、Y 质量不断减小,则X 、Y 为反应物,Z 的质量逐渐增加,则Z 为生成物,t 1时,该反应恰好完全反应,X 减小量为9,Y 减小量为3,则Z 的增加量为12,X ∶Y ∶Z=3∶1∶4,但是由于不知道X 、Y 、Z 的相对分子质量,无法确定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符合题意。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c 点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但是溶液中一直含有硫酸根离子,无论稀硫酸是否完全反应,加入氯化钡都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用氯化钡来检验硫酸是否完全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A 。

10.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小菁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其成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

A .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

B .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 +

C .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

D .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

【答案】C

【解析】

根据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而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故:A 、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正确;B 、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 +,正确;C 、因为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故原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钠,错误;D 、因为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都为复分解反应,故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C 。

点睛: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考虑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要仔细分析每一实验步骤的用意及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11.在高温下,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2g 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0.8g ,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A .0.8g

B .1.12g

C .1.6g

D .2.4g

【答案】C

【解析】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80

×100%=20%,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160

?×100%=30%,设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充分反应后氧化铁减少的质量为x?30% CuO+CO Cu+CO 2 减少的质量

80 64 80-64=16

3.2g-x 0.8g-x?30%

80163.20.8?30%

g x g x =-- x=1.6g 。故选C 。

12.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

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故选A。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加水溶解,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得到氧化钙,错误;

B、氢氧化钠不与碳酸钠反应,无现象,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碱石灰反应,无法得到二氧化碳,错误;

D、氯化钠和碳酸钠都易溶于水,错误。故选B。

14.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A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在高温煅烧条件下生成氧化钙,B可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但是C不一定为水,可以是盐,如氯化钙,硝酸钙等,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若C为H2O,CO2与碱反应可以生成H2O,则A可以为酸,如碳酸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盐,如碳酸盐可以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氧化物,如氧化铁可以与碳单质或酸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推断正确,故符合题意;

C、若A为氧化铁,氧化铁可以被碳、一氧化碳、氢气等置换得到铁单质,B可为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C可以为FeSO4,氧化铁不能直接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若A为FeSO4,B为CuSO4, FeSO4无法直接转化为CuSO4;B→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生成盐,如加入锌置换生成硫酸锌。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操作方法

A CO2(HCl)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铁粉(锌粉)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通入氧气后,点燃

D NaCl溶液(Na2CO3)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除杂质的要求是: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了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中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错误;B中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正确;C中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C错误;D中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带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故选B。

考点:除杂质

16.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答案】B

【解析】

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随盐酸的增多而增多,当碳酸

钙反应完,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氨气、水,生成物中没有固体,所以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为零;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镁比铁活动性强,反应快,由于镁粉和铁粉足量,酸反应完反应结束,生成氢气的质量一样多。选B

点睛:结合反应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变化和图像表达的变化比较,重点是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同时要看清坐标对应的量,和反应物的量

17.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加水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氯化钾,不是主要成分二氧化锰;B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钡,引入新的杂质;C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由于碳酸钠过量,所以会引入杂质。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8.著名化学家傅鹰说“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得出结论: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B.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C.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发明了制取烧碱的“侯氏制碱法”

D.波义耳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

A.阿伏伽德罗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论,都是对物质构成的理论解释,结合二者的理论,有的物质是分子构成

的,也可以是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的原子将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新的分子.B、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C. 我国著名实业家侯德榜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D. 波义尔用敞口容器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金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有外界的氧气参加反应,可回顾波义尔得出的结论不守恒。而罗蒙诺索夫因为是在密封玻璃瓶内加热金属,金属虽然也被氧化,但是至于玻璃瓶内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从而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选A

点睛:多了解化学通史,熟记科学家们的贡献

19.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

① 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② 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③ 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 KMnO4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制O2、MnO2、锰酸钾,所以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为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②C还原CuO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大于生成的铜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质量不再改变;③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剂的质量减少,溶质会析出,反应放热使氢氧化钙的的溶解度减小,溶质会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会减少,反应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部分析出的氢氧化钙又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多,但是由于水比反应前少了,所以最终溶质的质量小于开始时,溶质的质量。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快,先反应完;锌比同质量的铁反应生成氢气少;最终铁的平线比锌的高;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20.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

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钠易溶于水,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得碳酸钙,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得氯化钠,选项错误;

B.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也可能有银离子,因氯化银、硫酸钡都是白色的不溶于硝酸的沉淀,选项错误;

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通过浓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通过灼热CuO,一氧化碳能与灼热CuO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最后得到

N2、CO2,选项错误;

D、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中黄色的是氯化铁溶液,能和氯化铁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能和氢氧化钠生成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镁,能和上述两种沉淀反应,将沉淀溶解的是硫酸,余下物质是硝酸钠,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碳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_______

猜想四:氢氧化钠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____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________

(定量分析)

探究小组的同学称取氢化钙样品的质量为10g,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中(假设氢化钙样品中的杂质不反应,且溶于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质量为20g,试计算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

【答案】CaH

2+2H2O=Ca(OH)2+2H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一 Ca(OH)2+Na2CO3=

CaCO3↓+2NaOH 84%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

Ca(OH)2+2H2↑。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四: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一不合理,Ca(OH)2与Na2CO3不能共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定量分析]

设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为x

由CaH2+2H2O=Ca(OH)2+2H2↑;Ca(OH)2+Na2CO3=CaCO3↓+2NaOH得:

()

23

2

CaH Ca OH CaCO

42100

x20g

~~

42100

=

x20g

x=8.4g

故氢化钙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为8.4g

100%84% 10g

?=

22.勇往直前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进行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同学们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1)(1)甲组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实验并不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是因为他们在加入稀盐酸前忘记了滴入②________。取用氢氧化钙时“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的目的是③________。

(继续实验)为妥善处理实验后所得到的废液,同学们将试管内的溶液A、B混入同一废

液缸中,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红褐色沉淀,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无色滤液中的离子组成产生了兴趣,进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除Cl_外,废液缸中还含有哪几种离子?

(猜想与假设)小冰:H+、Ca2+、Fe3+小城:Ca2+、OH_小美:(2)________________

上述猜想中,小冰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不需验证,理由是(3)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得出结论,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4)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

(总结与归纳)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归纳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与(5)___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同时还可归纳出:分析反应后溶液的离子组成时,除了有时可以依据溶液的颜色外,更多时候是根据两种废液混合后产生的(6)______________来推知某些离子的有无。

【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 无色酚酞溶液节约药品防止因Ca(OH)2微溶于水对后续实验现象造成影响 Ca2+废液缸内已经生成Fe(OH)3沉淀,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与之不共存的H+滤液为无色,而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Fe3+小城酸、(某些)盐(溶液)、指示剂(明显的)实验现象

【解析】

【收集证据1】(1)甲组实验中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乙组实验并不能充分证明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是因为他们在加入稀盐酸前忘记了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取用氢氧化钙时“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的目的是节约药品防止因Ca(OH)2微溶于水对后续实验现象造成影响;【猜想与假设】小冰:H+、Ca2+、Fe3+;小城:Ca2+、OH-;小美:(2) Ca2+;上述猜想中,小冰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不需验证,理由是废液缸内已经生成

Fe(OH)3沉淀,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与之不共存的H+滤液为无色,而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说明滤液中一定不含Fe3+;【设计实验】为得出结论,同学们设计了下图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城的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因为硫酸铜中的铜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总结与归纳】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归纳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与酸、(某些)盐(溶液)、指示剂反应,同时还可归纳出:分析反应后溶液的离子组成时,除了有时可以依据溶液的颜色外,更多时候是根据两种废液混合后产生的(明显的)实验现象来推知某些离子的有无。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Ⅰ.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Ⅲ.①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实验编号

甲乙丙丁

药品

m g大理石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

n g盐酸(过量)稀盐酸浓盐酸稀盐酸浓盐酸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与_________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______色,变色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Ⅳ.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

【答案】长颈漏斗酒精灯2KClO3 2KCl+3O2↑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CaCO3+2HCl→ CaCl2+H2O+CO2↑丙浓度A b红CO2+H2O →H2CO3 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甲烷难溶于水

【解析】(3)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B,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丙对照,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因两个方案中只有固体的颗粒大小不同;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浓度 (8).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

置为A,关闭弹簧夹,大试管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在压力的作用下,试管内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到隔板下边时,固体反应物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反之,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9). 若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气体应从b端通入。(10)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反应方程式为CO2+H2O →H2CO3 ,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2) 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甲烷难溶于水。

24.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答案】火星四射 3Fe + 2O2Fe3O4 2H2O2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CaCO3+2HCl==CaCl2+ H2O+CO2↑② ③

【解析】

试题分析:(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Fe3O4。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H2O+CO2↑,若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有: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考点: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用;物质鉴别。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5.(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图.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②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F、G装置除去杂质,则接口顺序:B连接(__________)连接(__________)连接C(填小写字母)。(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了猜想,请你补充丁同学的猜想。

同学甲:可能是CaCl2和Ca(OH)2;

同学乙:可能只有CaCl2;

同学丙:可能是CaCl2、HCl和Ca(OH)2

同学丁:可能是________。

你认为该小组同学的猜想中不需做实验就可以否定的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

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

无明显现象

同学甲猜想不

正确

(5)(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集气瓶 A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ef cd HCl 、CaCl 2 丙 气泡产生 白色沉淀产生 反应物是否过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为固液反应装置的锥形瓶;②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体加热装置,所以为发生装置为A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3)制备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需要去除水蒸气和氯化氢,干燥放在集气瓶之前,去除氯化氢之后,所以先利用饱和碳酸氢钠去除氯化氢,然后利用浓硫酸吸水性,去除水蒸气,除杂和干燥都是从长导管一端通入气体,故顺序为B→ef→cd ;

(4)[猜想]

同学甲:氢氧化钙过量时是CaCl 2和Ca (OH )2;

同学乙:恰好完全反应时是CaCl 2;

同学丙:可能是CaCl 2、HCl 和Ca (OH )2;

同学丁:稀盐酸过量时是CaCl 2、HCl ;

该小组同学的猜想中不需做实验就可以否定的是同学丙,因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

[进行实验]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先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后有沉淀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和盐酸,同学丁猜想正确;

(5)[反思与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6.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进行拓展研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