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拍摄中掌握正确的曝光解读

如何在拍摄中掌握正确的曝光解读
如何在拍摄中掌握正确的曝光解读

如何在拍摄中掌握正确的曝光

一、正确曝光应该是最佳曝光

在数码时代,获得正确曝光的方式往往要依赖相机的测光系统,它们现在已经非常完备,能够胜任几乎所有复杂的拍摄场景。从技术上讲,最原始的测光系统会将画面亮度还原为18% 灰,但由于拍摄场景千变万化,摄影师所希望表达的情感也千差万别,因此,技术上的正确曝光往往不是一张照片的最佳曝光。

作为摄影师,应该寻求作为照片最佳表现效果的曝光,而不是技术上的正确曝光。在数码时代,要获得最佳曝光的方法除了摄影师对照片的构思以外,还需要能合理运用相机上的其他辅助功能,比如机身后部可以预览拍摄效果的LCD 显示屏、相机所显示的关于照片正确曝光信息的直方图,以及各种丰富的测光模式、曝光补偿甚至包围曝光。

二、曝光的正确顺序

摄影师在拍摄完成一张照片的过程中,测光以及正确曝光的工作和构图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能让新手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下面将讲解一下数码单

反相机拍摄时的曝光操作顺序。

第一,选择测光模式:测光模式大体分为点测光、中央重点测光和评价测光等,摄影师要根据被摄体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测光模式。

第二,选择感光度:摄影师要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结合拍摄焦距和安全快门等因素,来设定适用的感光度。

第三,设定白平衡:根据光线条件确认白平衡,通常可选择自动白平衡模式。第四,确定曝光模式:从光圈优先、快门优先、程序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等几种曝光模式中选择,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光圈优先模式。

第五,取景构图:根据拍摄意图完成取景构图。

第六,考虑是否使用曝光补偿:如果摄影师需要对曝光进行微调,在这一步可以使用曝光补偿功能;第七,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三、测光模式:评价测光

评价测光是最常用的测光方式,不同厂商赋予它不同的技术名称,尼康称为矩阵测光,佳能称为评价测光。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测量反光镜不同区域的明亮度得

到光量范围,根据各厂商海量的照片曝光值分析数据来确定更准确的曝光值。

评价测光并不是简单地将画面还原成18% 灰的平均测光,而是一种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测光方式,它的算法综合考量画面大部分区域的各种因素。虽然如此,但其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当拍摄者需要快速拍摄或是画面中亮度分布相对均匀的时候,推荐使用评价测光功能。

四、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相比于评价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更多地考虑画面中央区域被摄体的曝光准确性。这种测光模式在特写或半特写的人像摄影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应用效果,因为

它更多地考虑画面中心的人物,往往能正确地还原人物的肤色。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在拍摄中心构图的景物时效果非常理想。例如本例中的彩色佛像,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威严神秘,画面中央的大部分区域是曝光的重点和依据,此时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就显得恰到好处。

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拍摄场景也推荐使用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例如拍摄几十人的合影,由于人物都位于画面中央位置,因此,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方式往往能获得最准确的测光数据。

五、测光模式:局部测光或点测光

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局部测光和点测光能派上大用场。在数码时代,它们是经验丰富的摄影师推崇备至的一种测光方式,因为它们更加依赖技术,也更加纯粹。当画面中的景物光比很大时,到底依据哪一部分来进行测光就成为棘手的问题。这时,摄影师可以根据拍摄意图,对画面中需要着重表现和正确还原曝光的位置

进行局部测光或点测光,以此设定整张照片的曝光值。

使用局部测光或点测光时的测光区域往往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和着力表现点,在人像摄影中往往是人物的面部,在风光摄影中往往是那些获得光线恩宠的小景。局

部测光或点测光功能使相机的测光系统只依据设定的小范围区域来计算曝光值。

本页的两张风光小景中,拍摄者都是对画面中被照亮的景物进行了局部测光或点测光。在它们获得正确曝光的同时,画面背景也暗了下来,营造了低调的画面效果,被摄体在画面中更好地呈现了出来。

六、反差与宽容度

在一张照片中,即使被摄体处于平均光照下,其最亮部和最暗处的亮度差距也可能很大。典型的例子就是身着黑色的西服和白色衬衫的人物,都至于自然光下,用入射式测光表测光,它们的反差能达到6 档之多。光比是摄影上重要的参数

之一,指照明环境下被摄体暗面与亮面的受光比例。

同时拍摄光比很大的元素时,它们的细节往往不能完美记录下来,因为相机的宽容度是有限的。现今数码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感光元件的宽容度有所增加,但还是无法与肉眼所能观察到的明暗细节相媲美。

相机的宽容度一般为5~7档。下图表现了夕阳下在湖边嬉戏的儿童,画面中亮部细节和暗部细节都有所缺失,人物以剪影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画面反差大、细节少,但照片的表现效果依然非常理想。可见,相机优先的宽容度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并不是限制摄影师创作的绊脚石。

七、灵活运用曝光补偿

数码单反相机的测光系统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被拍摄者信赖,但在复杂的光线情况下,拍摄者同样可以利用曝光补偿这一特殊的工具对相机测定的曝光数据

进行相应的调整。

面对光效复杂的拍摄场景,有些拍摄者选择使用点测光功能,而有些拍摄者则凭经验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功能的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下,通过在测定曝光值的基础上调整快门速度来实现曝光的增减。下图是拍摄者在使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减2 档曝光补偿所获得的低调效果。

八、最后的武器:包围曝光

包围曝光是所有曝光手段中最为可靠的“武器”。在难以选定合适的曝光值的情况下,拍摄者可以在±3 档范围内以1/2 档或1/3 档曝光量为递进拍摄多达7 张甚至9 张曝光不同的照片,以便在后期整理时获得最佳曝光。更为重要的是,只要进行简单的设定,包围曝光功能便可以自动完成,这大大减少了拍摄者的工作量。当拍摄跋山涉水辛苦获得美丽的景色时,获得曝光正确的照片对拍摄者来说是最重要的,虽然包围曝光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但它却是最可靠、最有效

的。

数码时代,即使是曝光的大师、高手也离不开包围曝光功能。因为它还有另一个巨大的作用,那就是在光比很大的拍摄场景中,可以获得曝光值不同的多张照片,以便在后期处理中将它们进行合成,生成HDR 影像这种特殊效果的图像。

九、舍弃暗部的曝光方法

由于自然界中光线营造的明暗反差和相机宽容度较为优先的事实,拍摄者在曝光时往往难以做到将画面中所有的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出来。面对拥有极端光比的拍摄场景,拍摄者必须在曝光时做出相应的取舍——是舍弃画面的暗部,还是舍弃

画面的亮部。

舍弃一定细节的曝光方式虽然损失了拍摄现场的一些信息,但很多时候却能让照片产生更强的形式感或得到完美的低调和雅致的高调效果。在曝光倾向的选择上,必须为照片的主题所服务。除了使用点测拍摄那些被光线照亮的花花草草以外,一些复杂的拍摄场景则考验着拍摄者的决断力。

图片拍摄于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建设时期,作为一张新闻照片,拍摄者必须将画面中工人的形象很好地展现出来。因此,拍摄者采用对画面中心亮部区域点测光的方式,保留画面亮部的细节,因为工人正在这一区域内活动,同时,画面中逆光的区域由于光比过大,都以黑色几何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整个画面充满了形式感和现场感。

十、舍弃亮部的曝光方法

仔细观察右图,你会发现画面中被光线照亮的区域很多都曝光过度,而画面中书柜内部处于阴影中的书籍却拥有着丰富的细节。

拍摄者在拍摄这张照片时采用了舍弃画面亮部的曝光方式。因为被光线照亮的亮部区域大多位于书架的木质框架上,如果对这些区域进行点测光,保留它们的细节,那么书架中绝大多数的书籍都会以黑色阴影的形式呈现出来。虽然仅仅是一

张小景照片,但没有书籍细节的书架不是拍摄者所希望看到和表达的。因此,拍摄者在拍摄这张照片时采用了舍弃亮部、保存更多暗部细节的曝光方法。具体的测光方式是对书架中位于暗部区域的书籍进行点测光,同时减1 档曝光补偿,在保留书籍细节的同时,适当压暗影调,营造出立体感。

十一、如何完成对太阳的曝光

对太阳进行正确曝光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拍摄者往往会避免将太阳收入画面,因为其极高的亮度会给照片的曝光带来难以克服的难题。唯一的例外是日出和日落时分,这两个时间段里的太阳光线相对柔和,将它们收入画面往往可以使画面的

众多元素在曝光时得到相对平衡的效果。

其实,摄影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曝光更是如此。在烈日将太阳收入画面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必须让它在画面中呈现迷人的表现效果。

通常对太阳的曝光都是采用逆光的拍摄手法。拍摄者可以选择抗眩光能力好的镜头,避免出现难看的眩光和灰雾,同时采用遮挡的方式来弱化太阳光线的强度。下左图中,拍摄者在树林里拍摄从树枝缝隙传进的太阳光,巧妙地采用了小光圈的拍摄手法,在评价测光的基础上做了减2 档曝光的处理,由于太阳被树枝遮挡了一部分,因此亮度适中。加上小光圈的因素,画面中还呈现出了迷人的星光效果。

十二、在画面中营造点光源

在户外摄影中,除了太阳这个光源以外,拍摄者还可以自行创造一些奇妙的光源,尤其是当这些光源被置于纯粹的大自然中时,人造光源与自然的结合能够擦出极

大的火花。

图片拍摄于坝上草原,表现落日下一辆MINI 轿车在草原上行驶的场景。拍摄者选择了合适拍摄时机,天空中的亮度与画面中车灯的亮度关系在照片中得到很好的平衡,整个画面呈现温馨的暖色调,让人忍不住对画面中的场景心生向往。与拍摄太阳所不同的是,人造光源在照片中虽然是视觉中心,但却仅仅是复杂场景

的一个点缀。此时采用评价测光的方式更加适当,因为人造光源的亮度与太阳相比弱得多,它往往能够与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在曝光时取得平衡的效果。

十三、曝光与意境——宗教的神圣感

拍摄者在曝光的选取时要考虑照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上图拍摄于一所教堂,被摄主体是一尊非常不起眼的小圣像。拍摄者发现它所在的区域被窗外的光线打亮,于是用长焦镜头捕捉了这一场景。拍摄者在拍摄时对圣像做了点测光的处理,获得的照片曝光适当,很好地刻画了圣像与光线的微妙关系。

图片拍摄于博物馆,佛头头灯的透射光很亮,拍摄者在曝光处理时,如果使整个佛头获得正确曝光,那么头灯的光线必然曝光过度。考虑到拍摄的对象是历史文物,因此采用了减曝的方法,在营造佛像神圣感的同时,选用深沉的影调来还原历史文物应有的那份厚重感。

十四、曝光与意境——完美的舞台效果

好的曝光往往可以为照片带来一种特殊的意境和氛围,这种效果甚至不同于拍摄者拍摄现场所见的实景。由于相机宽容度的限制,通过正确曝光所诞生的照片,甚至往往比观者现场所见的景象更具有一种仪式感。

图片拍摄的是大学的话剧舞台表演。在舞台现场,射灯和环境光的亮度使这一幕场景显得并不神秘,而是充满了动感和激情。但拍摄者通过减少曝光的方式,使它以低调的形式呈现在画面中。高位透射灯的灯光打到绘制了各种面具的雨伞上,在画面中形成了多个高光点,同时,由于精确的曝光控制,画面中无论高光还是阴影区域,大部分都充满细节。摄影曝光所营造的特殊低调效果,比舞台现场本来所具有的气氛更加浓烈,这正是摄影曝光所要追求的境界。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相机基本使用方法

相机基本使用方法 基本可调参数设置 我们在照相时,可调整的参数主要有光圈F值、曝光时间、ISO感光度、白平衡、曝光补偿值等。由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差异,下面介绍的设置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地适用,仅仅是一种经验与规律性的总结,实际操作时还需进行相应改进处理。 1.光圈值 光圈值与光圈大小成反比,决定通过镜头进入感光元件的光线的多少光圈越大,亮度越高。 (1)在室外夜晚、较暗的阴天或阴暗室内的暗弱照明条件下,F值可设置为f/2、f/2.8; (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由于景深浅,有助于使背景离开焦点,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上。) (2)在多云天气,阴影下或是较明亮的室内,F值可设置为f/4、f/5.6; (可以具有该镜头最佳的结像质量。具有稍大的景深。提供有限的清晰聚焦的范围,以便当照明情况较最佳状态稍差时获得合适的曝光量。) (3)在户外日光充足或室内明亮照明情况下,F值可设置为f/8、f/11及以上; (具有很大的景深与极好的结像质量。) 2.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相机曝光时间是指从快门打开到关闭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段时间内,物体在底片上留下影像。曝光时间越短,景深越短,抓拍效果越好。 (1)暗淡照明情况下拍摄静景:1秒、1/2秒,需要相机支架; (使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可用现场光或摄影灯照明) (2)暗淡照明情况下的人物肖像:1/4秒,1/8秒,需要相机支架; (使用小光圈以获得大景深和足够的曝光量) (3)多云天气或阴影处:1/30秒、1/60秒; (使用小光圈以增大景深,相机意外地受到震动而使拍摄失败的情况可能较明显。适用于单反相机的闪光灯同步。) (4)户外较充足日光下:1/125秒; (使用中等大小的光圈到小光圈能产生很好的景深来自相机本身的微弱震动减到最小。适合用于某些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使用闪光灯拍摄。) (5)抓拍一般速度运动体:1/250秒; (当你并不需要大景深,而主要是想抓住动作的时候,可以在户外日光照明情况下用这档快门速度,以使相机的震动程度减至最小。适合于手持相机安装上250mm焦距镜头进行拍摄。) (6)抓拍速度较快物体:1/500秒、1/1000秒; (因为使用该快门速度时需用比其它快门速度时更大的光圈,因此它的景深最小。这是手持相机400mm以内焦距的长焦距镜头进行拍摄时极好的快门速度。) 3.光圈与快门的组合 在摄影过程中,相机的光圈值和快门速度设置相当重要。光圈值主要用来控制光线穿过孔的大小,而快门速度则是控制光线投射到胶卷上的时间。只有将二者都设置得恰到好处,才能达到最令人满意的曝光效果。 光圈与快门的最佳组合表:

拍摄日出日落技巧全攻略

拍摄日出日落技巧全攻略 内容来源零基础学摄影 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普通用户及部分摄影爱好者越来越喜欢的表现手段,随时随地、操作便捷、及时分享加上各种APP 提供的丰富滤镜,简单学习就可以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摄影作品。 1.你要坚持拍,留意身边普通的人和事在手机不离手的今天,随拍变的轻松简单。上下班的路上、逛菜市场、溜超市、去餐厅,只要你细心留意,拍片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当然,一张好的照片更会无限激发你拍摄的欲望和热情。 被大雪覆盖的自行车非常贴近生活,勾勒的轮廓更加硬朗,你也许都忍不住要扫去上面厚厚的积雪了吧。未融化的积雪散落在草地中,天虽寒冷,它们依然生机勃勃。2.摄影是用光的艺术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是照片的灵魂,任何拍摄的第一要务就是寻找可利用的光源,如果天气晴朗,那恭喜你,拍摄的基础条件已经准备好了,按下快门会变得轻松许多!阳光穿过树荫的缝隙洒在老夫妇身上,头顶的绿树强光、地面的婆娑树荫,还有长长的身影,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老家屋后,开的正艳的牵牛花缠绕着几块红砖,朝阳让红砖和花儿的暖色调更加明艳。3.尝试不同的拍摄视角 尝试不同的拍摄视角,蹲下或爬高,多利用水面倒影。这张

黑白色调的照片是模仿很多大师的倒影作品,拍摄思路如下:找到合适的水洼,蹲下选择合适的角度,等待有人通过,或者安排一个朋友走过就OK了。4.更多的利用线条的延伸、明暗的变化、冷暖的对比 一些普通的场景因为加入了线条而变得更加生动。清冷的早上,走到户外被天空的输电线缆所吸引,尝试了两种不同的视角表现线条之美。喜欢尝试各种拍摄想法,黄昏前的阳光把影子表现的很夸张,两个车轮被拉伸成椭圆状,卡通的形象很滑稽,也正是我要的效果。5.练习拍摄剪影 剪影让画面更简洁、更立体,一棵树、富有几何造型的建筑、一排路灯都可以成为拍摄主体。 与自行车拍摄的同一个地点,面向阳光又拍一张剪影,路灯、停车线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6.要适时的为主要元素和画面留白 留白是放空,也可以给阅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地平线、海平面等无限延长的空间特别适合此种拍摄方法。第一张现场狂风拍浪的画面,被我拍成小清新;而下一张又要扬帆起航。7.留意生活中那些小场景 你一定听说过小景怡情吧,小而精致,小而唯美,更可由小极大。雪后残留的秋叶,飘落于枯草上,不是另一种静美么……美食也是另一种小题材。8.学会使用APP后期调图我一直觉得,摄影是非常个性的,正是有了各种后期调整方案,

不同天气场景的拍摄技巧

大家总是希望可以在阳光晴好的日子拍摄,但是天气是多变的,利用戏剧性的天气可以使照片增色并且传达一种情调。本文就从不同天气下的拍摄说起,在一饱眼福的基础上了解不同天气下的拍摄技巧。 一、阳光灿烂的日子记录生活的美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进行风光摄影的好天气,光线充足、色彩鲜艳、比较容易出好作品,也是弹性最大的拍摄天候。在不同的时段拍摄,照片会包含不同的色彩以及感情深度,除了考虑时间因素,还要考虑主题周围的环境,因为环境可以影响或反射阳光,从而使拍摄主体的颜色发生变化。拍摄时不要忘记根据你所要达到的效果调整相机的白平衡,通过改变色温,整个图像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 EOS 5D Mark II 速度:1/400s 光圈F5.0 ISO:200 焦距:105mm 逆光环境下的拍摄意境 在晴天拍摄,由于光线的方向比较明显,所以光线的运用尤为重要。在逆光或半逆光的情况下拍摄时,光与影的对比会使拍摄对象产生一种立体感,更为生动。需要注意的是,晴天艳阳下,由于水蒸气作用,会让空气的透明度不够、拍摄的画面偏灰,因此要慎选拍摄的时段。当通透度不够时,可以将拍摄视角从大场景转向近距离的题材,以局部的表现手法为佳。 EOS 5D Mark II 速度:1/160s 光圈F2.8 ISO:100 焦距:100mm 高品质红圈镜头下的细节、色彩刻画能力都很强 EOS 5D Mark II 速度:1/200s 光圈F7.1 ISO:640 焦距:700mm 晴好天气下拍摄动态事物会很有优势 二、晨暮宁静而舒缓 1、晨雾 弥漫的光线对于某些情绪类型的照片非常理想。清晨的阳光柔和,温暖且微妙,晨光在雾中透出来,别具氛围。雾气中,远处的景物影调很浅,拍摄时可以选暗色调的景物形成影调的对比,逆光拍摄雾景效果较为突出,在拍摄之前选择好角度,不失时机抓拍特有的光线造型效果,也要留意测光和调整白平衡。 EOS 5D Mark II 速度:1/15s 光圈F11.0 ISO:100 焦距:200mm 迷雾笼罩的树木会更具气氛EOS 5D Mark II 速度:1/15s 光圈F13.0 ISO:100 焦距:200mm 雾气可以一定程度上帮你简化画面 EOS 5D Mark III 速度:3s 光圈F6.3 ISO:200 焦距:85mm 雾气的加入让画面变得魔幻起来 2、落日 “夕阳无限好”,在摄影中,黄昏的光线有着最丰富多样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拍摄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在太阳即将落下山脊(海平面)的时候按下快门。此时的太阳是最为漂亮的时候,也是拍摄剪影的好时刻。在构图上,一般拍摄者可以将落日放在黄金分割线上,同时也要考虑太阳在整个画面中所占的比例,适当的使用前景烘托氛围,比如树木、云彩等。 日落拍摄时,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一般可以将相机调制中央重点测光,以太阳周围的天空亮度为测光点,稍微上下加减曝光。 EOS 5D Mark II 速度:1s 光圈F18.0 ISO:200 焦距:24mm 典型的雪山日落照 EOS 5D Mark III 速度:16s 光圈F11.0 ISO:100 焦距:16mm 日落的精髓在于时间的把控以及等待火烧云的耐心

多重曝光教程 12种人像和风光重曝叠加分析

多重曝光教程12种人像和风光重 曝叠加分析 本文导航 ?第1页:单一人物复制成多人的重曝 ?第2页:同一人物固定机位的重曝 ?第3页:人像与景物特写的重曝 ?第4页:夜景虚实的重曝 ?第5页:捕捉动物不同姿态的重曝 ?第6页:同一建筑不同角度的重曝 ?第7页:用重曝的方式加入眩光 多重曝光multiple exposure是摄影中一种采用两次或者更多次独立曝光,然后将它们重叠起来,组成单一照片的技术方法。由于其中各次曝光的参数不同,因此最后的照片会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不过为了烘托气氛,常常选择这种技法,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多重曝光技法独具魅力,拍摄双影或多影的影像,充满着魔术般无中生有的艺术效果,多重曝光有很多具体的结合,每一种重曝方式有着无限的创作空间。下面就以庞易的12张照片来重点剖析多重曝光的12种形式。 传统相机时代,重曝离我们十分遥远。而如今数码时代让这种看上去绚烂华的摄影技术变得十分方便,通过前期多张照片的拍摄加上PS的叠加,我们可以轻松得到多重曝光的照片。但是我们是否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多重曝光这种技术?多重曝光虽然可以得到炫目的效果,但并不意味着它就可以乱曝。它有作者对题材、内容的考虑、预想,重在“留白”。 1、单一人物复制成多人的重曝:

梦回少女馆 固定机位和背景不变,让同一人物以不同的姿态在不同位置分别拍摄多张照片,之后通过抠像进行合成。是最简单的重曝。《梦回少女馆》的拍摄只有两名模特,但通过重曝可以复制成多人,场面和人数的增加可以使画面变得更为大气。

2、同一人物固定机位的重曝: 青春幻想曲

数码相机使用教程富士s1770说明书

全手动数码相机使用教程富士s1770 你是否曾经被曝光补偿的概念搞晕过?你是不是经常为不知道补偿多少曝光量而苦恼?也许你已经学会了使用包围曝光,也许你已经知道了“亮加暗减”的规则,像使用胶片的摄影师那样操控相机。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非常使用、立竿见影而且一学就会的技术,让你从“胶片摄影师”苦练曝光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因为,你有一部数码相机,它可以让你非常准确地实现曝光。 市面上卖的大部分数码相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并不是全部。你需要一部能够调解曝光的相机,如果没有手动曝光,至少要配备加减曝光的功能,让你能够调解曝光量。有的数码相机可以每1/3挡调节,也有的相机每1/2挡调节,还有些相机同时配备1/3挡和1/2档供你自己选择。 我建议你养成“只要条件允许就看一眼回放照片” 的习惯。那么,你看回放的影像时,主要看的是什么?使用肉眼去判读拍摄的内容,还是查看拍摄数据,或是将图像放大了看细节?数码相机的液晶屏幕回放的影像并不准确,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机上看着漂亮的照片,等到在电脑上看或冲出来的时候却令人失望。成熟的摄影师在端起相机之前就预见了照片的样子,如果他不想在后期过多的调整的话,他所要确认的是曝光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那么,就从判读曝光开始吧。 一、用什么来判断曝光? 答案是——直方图。所以,我建议你在回放照片时,首先查看直方图,就像那些专业摄影师所作的一样。那么,你买的相机就必须符合这样的条件,一个是刚才提到的“调整曝光量”的功能——有手动曝光或者有曝光补偿,另一个就是必须具有判断曝光的功能——直方图。直方图的横坐标代表像素的亮度,左暗右亮。很多相机厂商将直方图从左到右分成“很暗”、“较暗”、“较亮”、“很亮”四个区域,也有的相机厂商将直方图分为五个区域。这些分区与直方图本身并没有关系,也不会影响到直方图的形成。无论四个分区还是五个分区,它们不过是为了观看方便而已。我们可以把“较暗”和“较亮”的区域看成中灰影调的区域,把“很暗”看成画面的暗影区,把“很亮”看成画面的高光区。纵座标代表像素的数量,直方图越高的地方,这个亮度在画面中占得面积就越大。在上边两张图片中,图1是水中倒影的照片,图2是它的直方图。从直方图上看,照片上大部分影调位于“较亮”和“较暗”的区域中;水中泛白的天空和楼房的受光面位于直方图的“很亮”区域;而倒影中的深色树枝和左上角的黑影则位于直方图的“很暗”区域。直方图表示这张照片曝光是正常的。

曝光补偿技巧

曝光补偿(技巧) 曝光补偿,对于有拍摄经验的人都知道,光线对拍摄质量举足轻重,摄影就是对光线的计算。数码相机既是拍摄工具,当然,也就是计算光线的工具。由于所拍物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光线下,因此如何正确控制曝光则至关重要。闪光灯、反光板等自然非常有用,正确恰当使用曝光补偿则是另一种有效的途径。现在商用数码相机一般均提供曝光补偿功能,调节范围则一般在±2.0EV左右。EV值称曝光值,它反映的是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的组合。EV值与景物亮度及胶片感光度也相关。通俗地说,胶片感光度越快,被摄物越明亮,则EV值就越大,相应的这时就要用小光圈及快速曝光。 曝光补偿是为了让拍摄者对相机测光所确定的曝光“量”进行修正、调整,从而得到适宜于主体正确表现的准确曝光。 曝光补偿量均用+3、+2、+1、0、-1、-2、-3、等加以表示,“+”表示在测光所定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加曝光,“-”表示减少曝光,相应的数字为补偿曝光的级数(EV)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你也能控制 相机要拍摄出良好的照片,就需要保证曝光的准确,然而,大自然的气象万千,光线的变化莫测,拍摄主题的千差万别,使得测光成为一个很复杂的工作,在某些场合,相机自身的测光可能是有偏差的,这就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曝光补偿,对以往的传统自动相机来说,在工作的时候是完全靠相机自身来测光的,使用者基本无法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只有拥有手动模式的相机才能对曝光进行部分干预,因此,在一些中高档次的相机中会加入曝光补偿的功能以便让用户调整。而在数码相机中,则100%的都具备曝光补偿的功能!即使是最简单的全自动类型的傻瓜式数码相机,也具备曝光补偿能力。 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根据其不同的档次,可能没有光圈先决,快门先决等手动模式,可能没有闪光灯慢速同步模式,但是在数码相机的菜单里,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叫“EV”值的参数,这个就是曝光补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相机测光不准确引起的曝光不足或过度。也可以根据摄影者的意图创造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 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是一样的,可以在正负2EV内加、减,但是加减并不是连续的,而是以1/2EV或者1/3EV为间隔跳跃式的。早期的老式数码相机比如柯达的DC215就是以1/2EV为间隔的,于是有-2.0,-1.5,-1,-0.5和+0.5,+1,+1.5,+2共8个档次,而目前主流的数码相机分档要更细一些,是以1/3EV为间隔的,于是就有-2.0,-1.7,-1.3,-1.0,-0.7,-0.3和+0.3,+0.7,+1.0,+1.3,+1.7,+2.0等共12个级别的补偿值。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使用操作: 详细的操作当然是要仔细查看说明书的,曝光补偿功能的调出一般有2个方式:1个是从相机的菜单里调出,这个选项一般叫做“Exposure Compensation”或者带有“EV”字样,它

浅谈荷花的几种创意拍摄手法

浅谈荷花的几种创意拍摄手法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红”,荷花的这些独 特品质和美丽外表历来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以相机做笔墨来借物咏志的摄影人对荷花也有一种独特的好感。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它的风骨和姿态中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因此也是中国文化人心目中的自然楷模。而对于花卉摄影爱好者来说,荷花更是永恒的拍摄题材,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是叶是蕾是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 在这个荷花拍摄泛滥的季节,如何能让作品不大众化?答案是只有寻求新的拍摄手法才能在万千荷花作品中脱颖 而出。在此,浅谈几种荷花的创意拍摄手法,一愚之得,供摄友交流。 利用烟饼 烟饼在卖摄影器材的地方都有得卖,由于荷塘一般有水,不便放置烟饼,我们可以用钓鱼杆和废弃的易拉罐来放置烟饼,在挑选好合适的荷花拍摄点后,把钓鱼竿伸缩到合适的

位置,点燃烟饼在拍摄时分别放置在荷花周围。在日出时分霞光照射烟雾的时候,烟雾呈现的暖色会更加迷人。 多重曝光 这个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通过相机内置的多重曝光功能实现。首先预先设置好多次曝光的次数,并保持相机的电源始终处于开启状态。背景选择:实施多次曝光的背景宜深不宜浅,因为多次曝光时感光的不仅仅是主体,也有背景,如果背景较为明亮,则会因背景曝光过度而掩盖了主体的层次。曝光的控制:多次曝光的曝光量要视拍摄的内容及影像重叠的情况而定,如拍摄柔光效果时,需要适当减少每次曝光的曝光量,以避免因重叠曝光而过度。如果拍摄的主体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曝光,那么只要背景保持黑暗,可以不

曝光补偿使用教程

曝光补偿使用教程(1) 数码相机使用方便,在拍摄后通过回放就可以立即知道实际拍摄效果,再加上后期可在电脑中调整反差颜色等,因此有不少摄影者在实践中对曝光的准确性不十分注意,其实使用数码相机对曝光要求同样非常高,在拍摄实践中特别要重视对“曝光补偿”的运用,在拍摄一些比较特殊的对象时,更要运用自己在传统摄影中积累的经验,充分利用曝光补偿来满足特定情况下的曝光需要,确保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一、为什么要进行曝光补偿 数码相机的测光曝光系统和传统相机一样,在处理图像时,有个很基本的准则,就是将所有被摄对象都按照18%的中性灰亮度来还原,在相机的感光系统看,无论对象原来是黑的还是白的,它都力争将其表现为中间影调的灰色。所以在实际拍摄时,仍然需要摄影者根据拍摄现场的复杂情况作出相应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获得理想的密度和色彩还原。

一般便携式数码相机大都有正负2档曝光补偿,利用它们可以应付大多数复杂情况下的拍摄需要。至于一些高级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曝光补偿甚至达到正负5档,可以满足极其复杂照明环境下的拍摄需要。数码相机的设计和生产商之所以要对相机作如此的设计处理,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曝光补偿对照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技术要点。 曝光补偿使用教程(2) 二、如何进行曝光补偿 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运用曝光补偿,摄影者主要需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时需作曝光正补偿 比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白云等浅色调内容占了较大面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顺光至少增加半档,侧光加一档左右。

如果是逆光,就要针对太阳的位置高低来处理,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面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1.5-2档左右曝光量,太阳越处于画面中心,就越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也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止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气中的红日,朝日夕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曝光补偿使用教程(3)

曝光补偿的使用技巧解析

曝光补偿的使用技巧解析 在使用NikonD800的P(程序自动曝光)、S(快门优先自动曝光)、A(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时,都可以设置曝光补偿功能。曝光补偿的单 位是EV。NikonD800可以在±5级间以1/3EV、1/2EV或者1EV为单 位调节。每增加或减少1EV,相当于射入的光线量增加一倍或减少 一半。 (1)把拍摄模式切换到P(程序自动)、S(快门优先)或者A(光圈优先)模式,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和测光后,取景器下方可以查看当 前的曝光参数。 (2)按住机身右上方的按钮,再转动机身背面的主指令拨盘,就 可以设置曝光补偿。 (3)向左转动拨盘增加曝光量,向右转动拨盘则减少曝光量。此时,光圈和快门组合也会同时发生变化。 曝光设置完成后,按下快门按钮,如果设置了增加曝光补偿(正 补偿),画面会变得更亮。如果设置了减小曝光补偿(负补偿),画面 会变得更暗。 曝光补偿的原则之一“亮增暗减” 曝光补偿的第二原则是“亮增暗减”。所谓“亮增”是指背景非常明亮并且占较大面积时,需要增加曝光补偿。例如,拍摄背景为 明亮的天空或水面等亮度较高的场景时,需要设置正补偿,这一点 在逆光摄影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所谓“暗减”是指背景很暗并且占较大面积时,需要减小曝光补偿。在这种情况下,相机的测光系统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误认为 现场环境太暗而自动增加曝光量,导致画面发灰。使用“暗减”原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光圈优先,f/4,1/30秒,ISO400,焦距16mm,曝光补偿- 0.67EV

画面中的深色、黑色区域占了很大面积,按照测光结果直接拍摄,会呈现出更多的暗部细节,天空和建筑的高光部分会曝光过度。而 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减小曝光补偿(负补偿)压暗画面,才能 更好地表现出傍晚的明暗层次。 曝光补偿的原则之二“白加黑减” 曝光补偿的第一原则是“白加黑减”。所谓“白加”是指拍摄白色或浅色景物时要增加补偿。例如拍摄雪景,由于雪的表面存在强 烈的反光。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会误认为拍摄环境太亮而自动减少 曝光量,结果会让画面偏暗,造成白色的主体变得不太白的问题。 用正补偿增加曝光量,可以弥补相机自动测光的错误判断,使雪景 获得正常的色彩还原效果。 所谓“黑减”是指拍摄黑色或深色物体时要减少补偿。例如拍摄身穿黑色服装的人物、深色调的山川、黑色的狗、棕色的熊等深色 主体时,由于深色会吸收较多的光线,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误认为拍 摄环境太暗而自动增加曝光量,使黑色变得不够黑。用负补偿减少 曝光量,避免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 光圈优先,f/9,1/125秒,ISO200,焦距52mm,曝光补偿 +1.33EV 拍摄白色的绒毛玩具时,适当增加曝光补偿才能避免玩具的毛色变得灰暗

拍摄日出日落的体会

[拍摄日出日落的体会]迎接新世纪的到来,不少影友要拍摄世纪交替的日出日落照片,拍摄日出日落的体会。介绍一些拍摄心得,以供参考。转:珍珠的摄影乐园拍摄视点以高为好在高山上拍摄日出时要事先了解日出的时间和方向,并根据远近景物安排画面,选好拍摄点。选址得当的话,拍摄几乎就成功了一半。拍摄的视角一般都会选择高处向下的角度,这样在取景时近处和地面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物体遮挡太阳,有利于主要内容的表现。重峦叠嶂在旭日东升时处于大逆光会产生一种层次丰富的效果。如果在城市中拍摄,可以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楼,具有同样效果,层次也比较丰富。拍摄视点高还对于改善画面的反差和构图等都有好处。拍摄测光方法要准确拍摄朝霞和晚霞应该选择广角镜头或者标准镜头,在测光的时候就应以天空的亮度为曝光依据,既不能让太阳的强烈的亮光直接进入画面,也不考虑因地面较暗而增加曝光量,因为主宰画面的是云霞。只要拍摄的时候天空在画面当中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例,在测光的时候就应以天空为准,只要这部分曝光合适,色彩还原正常,那么照片就比较引人瞩目了,一般控制在曝光不足半档至一档光圈,因为太阳的亮度始终要比天空高得多,如果天空的曝光过于充足,太阳必定严重曝光过度,破坏画面效果。说到底在拍摄时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测光曝光根据主要的表现对象来确定,在具体的处理时宁可曝光略微不足一些也不宜曝光过度,特别是拍摄彩色反转片时更加如此。拍摄以水面反光为主要景观的日出场景时,就要以水面的亮度为准,一般来说,水面倒影的景观由于光线经过折射以后要损失一档左右,如果你是采用手动档的快门拍摄,并按照天空的亮度测光要采用光圈f8,快门速度1/30秒,那么拍摄水面的反光是就应该或者是开大一档光圈,或者是放慢一档速度拍摄,心得体会《拍摄日出日落的体会》。要是以水面景观为主调时,你可以直接对水面测光拍摄,但是此时的天空部分会曝光过度。四是加用了滤光镜以后,无论是加用专用的降低反差的中灰密度镜还是加用有色滤光镜,只要加用滤光镜天空的亮度被明显压暗以后,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天空和地面的反差,提高地面或者其它亮度比较低的景物的感光,这时就可以按照平均的亮度曝光,有利于拍摄出层次更加丰富的照片。有条件者不妨备几片滤光镜,在必要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帮助。关于镜头的选择和使用一般摄影爱好者或初学者,没有更多的镜头可供选择,只要开动脑筋在构图取景上创新求异,同样可以拍摄到理想的场景。在必要的时候,就是使用傻瓜相机同样可以拍摄。当然有条件的话准备一枚28mm--85mm 以及80mm--200mm的变焦镜头就足够了,爬山赶路时,沉重的器材是个负担,未必有利于创作。一些实用的经验有些特殊的渐变滤光镜可以用来压低天空的亮度,高坚滤光镜中的ref121,ref663,ref665,ref002,ref003等型号都是专为降低天空的密度而设计的,可产生一种压暗天空部分的作用。这种滤光镜的一半是有色的,另一半为无色透明,有色部分遮挡了天空部位过亮的光线,可以增加天空部位的色彩,也可以降低画面的总体反差。拍摄日落的时候亮度比较低,快门速度常常会低于1/15秒,这就需要使用三脚架来稳定相机,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市场上流行的200度外拍胶卷感光能力比100度胶卷快一倍,为摄影者在早晨和傍晚拍摄时选择高一档的快门速度或者小光圈提供了便利。而且这种胶卷的色彩鲜艳,颗粒细腻,通用性好,便于在一般彩扩店制作出高质量的图片,可以作为主要的首选胶卷。日出日落时不一定是对着太阳的方向拍摄,有时候从与太阳相对的顺光方向拍摄,也会有特殊效果,即低色温效果。利用这种低色温来渲染日落时的特点也会获得相当出色的效果。而且层次也特别丰富。这时候天空的色泽是蓝色的,而建筑或者树木以及山脉等都是黄色的,色彩的特征相当明显。《人民摄影》

众多摄影小技巧

众多摄影小技巧 摄影小技巧1.如何摇拍 摇拍是一种拍摄移动中被摄体的技法。其特点是把摄影重点放在了静态的部分,以摇动镜头的方式跟随被摄体,表现其速度感。要使用此种拍摄技法,需要把相机设置到快门优先的模式上,然后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采用1/30s或者1/60s。相机要紧随被摄体,跟随其运动而移动,达到被摄体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当然采用连拍的模式捕捉更锐利的照片的机会更大。 摄影小技巧2.在斜坡上如何放置三脚架 如果在斜坡上用三脚架辅助拍摄,有一个方法可以让相机远离突发危险。如果我们是在一块岩石或者小山上的斜坡上拍摄,让三脚架的一条腿对着自己,这样的话,三脚架的三条腿就可以稳定地支撑住相机,防止坠落。 摄影小技巧3.如何避免曝光不足 摄影者在拍照时经常会曝光不足,打开闪光灯拍摄又怕会过亮,牺牲了现场环境的自然光线。遇到此种情况,最佳方法就是利用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只要将曝光补偿功能推高一至两级,一般偏暗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摄影小技巧4.如何先对焦后构图 先将画面中央的对焦点对准想拍摄的人物面部,半按快门按钮完成对焦及测光程序,按着快门按钮不放,横向移动相机重新构图。 摄影小技巧5.光圈优先什么用途 数码单反相机往往带有较大光圈数的镜头,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减少因震动而造成的不良拍摄效果。但是,相机镜头一般是在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时拍摄的图像效果最好,所以如果要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可以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把光圈从最大往下调小一些。另外,大光圈可以实现小景深,这有利于突出主体。 摄影小技巧6.如何避免眩光 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眩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CCD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 摄影小技巧7.如何使灯光产生星状效果

(完整版)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 手机摄影技巧大全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绝对值得收藏)1、了解手机照相机的特点 为了更好的使用手机照相机拍好照片,有必要了解手机照相机的特点,以便在使用过程中,能扬长避短,发挥好手机照相机的功能。无论是拥有专业的高端照相机,还是只有一部形影不离的拍照手机,想要拍出很有Feeling的照片或者很棒的摄影作品,基本的摄影常识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手机照相机不完全等同于大家理解的数码相机【业界又简称DSC,英文全称Digital Still Camera】,虽然照相实现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下面通过看看手机照相机与DSC的一些区别来认识并掌握好拍照手机的正确使用。1. 变焦功能的区别手机照相机与数码相机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光学变焦功能,拍照手机由于整机轻薄设计的要求,和手机电池续航的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实现光学变焦功能,仅支持数码变焦功能。但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的区别却相差非常大。光学变焦是通过移动镜片位置来改变放大倍率,达到望远放大的功能。是不会影响实际照片的细节的;但数码变焦则相反,其实现是通过软件方式截取成像面上的一部分进行

软件插值放大,以达到变焦的效果。就像一张固定尺寸的图片,用软件不断放大某个局部,就会越来越模糊并产生马赛克(锯齿状)现象,照片放大倍数最大,其画质损失越严重。因此,我们就了解了为什么绝大部分手机上使用变焦放大后拍照效果不好(变焦倍数越大,效果越差)。而具有光学变焦功能的数码相机却没有这个问题。 CMOS手机未变焦CMOS手机3倍变焦 CCD数码相机未变焦CCD数码相机3倍变焦 ★拍照手机的这个特点告诉我们,要酌情使用手机上的数码变焦功能,尽量不要使用数码变焦功能,如果确实需要放大拍摄,根据自己手机数码变焦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放大倍数,减少画质的损失。 2. 闪光灯的区别使用过数码相机后都观察到,拍照手机对比数码相机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配置的闪光灯有所不同。除了极少数手机上配置了相机上大功率的氙气闪光灯(Xenon),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配置LED闪光灯,这两种灯的主要区别是在发光强度和照射范围上,由此影响夜间和低光场景的拍照效果。在相机行业里,闪光灯涉及一个参数,术语叫Guide Number(闪光灯指数,又称简GN

自制多次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次曝光

自制多重曝光遮光镜,实现遮挡法多重曝光 熊万能2012年11月 多重曝光是一种拍摄技法,不过为了烘托气氛,常常选择这种技法,用不同焦距分两次或多次曝光来表现一张照片难以表现的内容。多重曝光技术一般用来拍摄双影或多影照片。多次曝光技术的原理是在一幅胶片上拍摄几个影像,让一个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出现多次,可以拍摄出魔术般无中生有的效果,这也正是它的独具魅力之处。一般可以分为单纯多重曝光、变焦多重曝光、遮挡法多重曝光、叠加法多重曝光。(来自:百度百科) 就遮挡法多重曝光而言,就是先遮挡镜头的一半拍摄一次被摄物体,然后再遮挡镜头的另一半拍摄一次不同位置的被摄物体,这样就可以将被摄物体同时曝光到一张底片上。而遮挡法多重曝光的关键在于,两次遮挡时候中间部分的衔接,若两次遮挡中间间隙过大,可能中间部分曝光过度,若两次遮挡中间重合太多,则会造成中间部分曝光不足。以下为网络上常见的一张图片,中间部分明显曝光过度,显得不太自然。 如果用遮光板来进行遮挡,容易出现上面所说的中间部分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的状况,而且每次需要一只手控制遮光板,另外一只手还得调整相机参数、调整焦距、

选择对焦点的操作,不方便控制拍摄。但是若采用“多重曝光遮光镜”,则只需要将“遮光镜”放在镜头上,这样可以方便的进行参数设置、焦距调整、对焦点设置,同时,使用遮光镜可以很好的实现两次(或三次)曝光的连接部分完美过渡,不至于出现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而多重曝光镜市面上不是很多,于是自己DIY一个“多重曝光遮光镜”便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介绍“多重曝光遮光镜”制作过程及实战效果。 (一)“多重曝光遮光镜”手工制作 准备材料:纸板(厚度适中)、圆规、尺子、铅笔、剪刀、小订书机(或胶水、胶棒)。

摄影课中常见场景的拍摄技巧

常见的集中特定场景拍摄技巧 余文登 201211012915 教育技术一,运动拍摄技巧 拍摄动体自有一定规律,假若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拍摄动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凝固”动体,一种是“虚糊”动体。面对动体究竟如何处理,在客观情况许可前提下,还得看拍摄者意愿和宗旨,这恐怕也算是“意在笔先"吧。1:“凝固”法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3:“虚糊”法4:追随拍摄1:“凝固”法动作“凝固”:这是最常用方法。清晰而真实地再现出他面部和身体轮廓,使人看清因动作太快而在当时无法看清细节。在光线较差情况下,即使把光圈开大也无法获得所需要快门速度。这时应该在一个动作达到高潮、接近于完成时候,即动作在改变方向以前趋于停滞那一瞬间进行抓拍。2:选用适当快门速度一般规律是,动体动速愈高,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向和与相机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距离愈近,所需快门速度愈快(动体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动速和与相机距离不变)。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具体非要量化描述话,这里有一个经验算法:动体-快门速度慢步行走;手势-1/500秒快步行走;时速为16~24公里车辆-1/1000秒体育运动、跑步,时速为32~64公里车辆-1/2000秒奔跑动物、飞鸟,时速约为105公里车辆-1/4000秒如果动体运行和镜头成45度斜线方向,快门速度按上面所列减半。如果动体和镜头成垂直方向运行,用上面所列速度1/4就够了。同样,如果影像缩小,可以相应地减低快门速度。例如:将距离增加一倍(或者使用缩短一半焦距镜头),影像大小就会减半,所需快门速度也就减少一倍。3:“虚糊”法拍摄动体也可用“虚糊”法。把动体拍成虚糊影像目在于强调运动速度和力量,夸张动态猛烈性和激越性,渲染一种紧张气氛。虚糊动体基本手段是借助慢速快门速度。就快门而言,快门速度愈慢,动体就虚糊得愈厉害。如果选用快门速度介于充分“凝固”影像和完全“虚糊”影像之间,那摄取影像可能很有趣,即动体动得慢部分是清晰,动得快部分是模糊。此外,虚糊某一动体至少得采用何种快门速度,虚糊程度如何,这与动体动速、动向和与相机距离密切相关,就是说,动速高、动向与相机视向构成角度大、距离近,虚糊动体程度就愈高。倘若在慢速快门曝光过程中再故意晃动相机,势必造成“天旋地转”,全景模糊,产生十分强烈动态效果。如这幅照片,由于在1/8秒曝光期间旋转相机,结果形成迅猛“旋风”式动感,使比赛激烈气氛和参赛者拼搏精神跃于画面。为使拍摄虚糊动体可用上慢速快门速度,所以很必要使用低iso设置,要是光线比较亮,有时还需加用中灰滤光片,以减少进人相机光量。4:追随拍摄还有一种处理动体方法是追随拍摄,最终可取得动体基本清晰、背景虚化影像,产生间接动感效应。所谓追随拍摄,就是摄影者手持相机,以与动体同等速度紧跟动体行进,在恰到好处时就转身拍摄,这样,动体虽然被留住了动态,但背景却因相机移动可能出现众多动线,从而给人一种动体在“动”感觉。不过要注意是,追随拍摄中快门速度不宜太快,不然会把背景给“凝注”,丧失应有效果。通常,快门速度以不高于1/60秒为宜,除非追摄特别快速动体,那就

Ps慢门堆栈叠加脚本―类似多重曝光效果的做法(精)

P s慢门堆栈叠加脚本—类似多重曝光效果的做法 以下为脚本全文(版本:20120911),使用时请选择全部的蓝色字体,另存为StarTails.jsx: /***************************************************************** *** 功能描述: 本脚本(StarTails.jsx可以①叠加星轨、②实现星轨拖尾效果、③实现慢快门效果在XP+CS5(32bit和WIN7+CS6(64bit&extended上测试通过,能够正常运行 本脚本不需要extended版本的Photoshop就可运行,而且运行速度更快 使用说明: 一.将连拍的多个文件转化为图层,使用Photoshop的"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文件数不能(也不建议超过100,超过的话请拆分并多次运行;文件数也不能是2个或者以下,因为没有这个必要吧? 二.将本段脚本存成StarTails.jsx文件,通过Photoshop的"文件"-"脚本"-“浏览”打开StarTails.jsx 三.出现StarTails的界面后,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功能并进行简单的设置 1.叠加星轨:选取"最大值",保持最小/最大不透明度为100%不用修改,不需要复选"进行图层倒置" 2.叠加星轨并实现星轨的拖尾效果:选取"最大值",修改最小/最大不透明度,根据需要复选"进行图层倒置" 3.叠加连拍的图片,实现慢快门效果:选取"平均值"即可 (注:"最大值"和"平均值"选项是模拟堆栈模式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效果几乎相

同,但不完全等同 此脚本Free,使用和传播意味着你已经充分读懂了本脚本的含义,修改和传播请尽量保留注释和履历 原创作者:XYZ(半岛雪人 最新版本:20120911 修改履历: 1.创建,实现叠加星轨和星轨拖尾效果 XYZ 20120826 2.增加了慢门效果的实现,修改UI,代码优化 XYZ 20120911 ***************************************************************** *****/ /*Script Begin*/ main(; function main( { var dlg = new Window('dialog', 'StarTails'; dlg.alignChildren = 'center'; dlg.orientation = 'column'; dlg.msgPnl = dlg.add('group'; dlg.msgPnl = dlg.add('panel', undefined, "参数设置"; dlg.msgPnl.blendmode = dlg.msgPnl.add('group';

测光技巧大总结-不看后悔

测光与曝光控制 测光 什么是18%灰色 我们能见到绝大多数物体都是由于它们能够反射光。反射的光线越多,物体也就显得越明亮。如果物体是完全乌黑的,它就不会反射一点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0的反射率。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物体是全白的,它将反射所有的光线,也就是说,它具有100%的反射率。上述两种情况只是理论上的两个极限。所有的物体都处在这两个极限之间。18%的光线被反射所产生的灰色影调就是18%灰色。 “反射率”到底是什幺意思呢?为了更好地理解它,请参见图所示的灰色级谱。左端所看到的是纯白,右端所看到的是纯黑。两者中间,是一系列梯级的影调,从左到右越来越暗。在这张灰色级谱上总共有11级,包括纯白。 通过简单的推理就可以得出中间影调应该反射投射到其上的50%的光线。测量表明,它实际上只反射了18%的光线(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还是留给科学家去解决吧)。在黑白级谱中,比如在这张灰色级谱中,这种影调就被称为“18%灰色”。 数码相机上的测光模式 一般数码相机会有的测光模式,依序分别是平均测光模式、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接着就分别说明这三种测光模式的差异。 平均测光模式(建议同学使用) 建议同学使用此种测光模式,因为传统相机的内测光基本上也是采用平均测光模式,这种测光方式,也是所有数码相机中最常见的一种了,它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光亮度,可以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测光需要,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光线复杂或光线亮度反差过大时,其所获得的测光数据,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值而已,很容易出现图片暗部过曝,而亮部却欠曝的情况,所以需要做曝光补偿调整EV值(如何调整EV值后面会说明)。

点测光模式 测光组件仅测量画面中心很小的范围。摄影时把照相机镜头多次对准被摄主体的各部分,逐个测出其亮度,最后由摄影者根据测得的数据决定曝光参数。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例如在光线均匀的影室内拍摄人物,许多摄影师就会使用点测光模式对人物的重点部位,如眼睛、面部或具有特点的衣服、肢体进行测光,而着重表现其具有特点的部位,以达到突出主题的艺术效果来。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模式 这种模式的测光重点放在画面中央(约占画面的60%),同时兼顾画面边缘。它可大大减少画面曝光不佳的现象,是目前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主要的测光模式,不过我觉得这个测光模式有点多余,平均测光和点测光应该是比较普遍而且实用的 测光模式。

摄像基本拍摄手法(大全)

“稳”字当头:要稳定、平衡,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拍摄 1.段落:停--起---落--停(起幅落幅的镜头要一次到位,不犹豫) 2. 推拉摇移跟(镜头运动要流畅,速度均匀) 3.多变的景别(近大远小近浓远淡近疏远密) 4.虚化前景或背景:景深小,很容易把主体摘出来 DV短剧及记录片拍摄 一:三角架拍摄(准确对焦) 景色包括动景静景如太阳月亮树木建筑河面倒影人物和环境的动作... 转移场景: 1.大全景-(慢速)-中- 上(快速)-下-出人 2.图象禁止- 转移 3.大场面禁止- 小特写- 中景 4.景色(慢速)-人物(停)转移 对话拍摄: 1.大--小(反) 2.人物特写-大-跟拍 3.两机位多次更换 4.机位短时间禁止 二:肩扛移动拍摄 1.小--大这样镜头画面会往越来越稳的方向发展,画面质量较好 2.推拉摇移跟的拍摄建议拍摄时间放短,以小片段为主,便于剪辑拍摄也较方便 推和拉 主要要注意画面的方向性既目标性也机是说,推拉要有目的而不是乱无目的的去乱拍怎么样才会使自己拍的推拉画面具有专业特点呢?

首先,考虑你的这个镜头推拉的是否合理(推拉镜头是用来交代拍摄对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这个镜头的质量(稳匀准焦距光圈) 最后,就是起幅和落幅的对应性和起幅和落幅的构图 摇 说到摇镜头是一个考验一个人技术的镜头 首先,考虑到你这镜头的应用是不是合理(摇镜头是用来交代两个拍摄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其次,就是这个镜头的质量(稳匀准) 最后,也是这个镜头的关键,要考虑到起幅和落幅的光线变化(也就是光圈的控制)焦点的变化(聚焦环的控制)以及拍摄过程中的中间画面要有意义不的是杂乱无章的画面和起幅落幅的构图变化(镜头的推拉)在这镜头中要注意的光线变化不能过大(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移 就是利用移动轨来拍出的画面这就要求摄像师对拍摄对象的调度能力了再次就不详谈了(这是在电视剧中常用的手法)也有利用汽车只类的东西代替移动轨的 跟 是用来表现主观视线的镜头手法要求和上边的几种一样 升降 和航拍,是用来交代场面以及地理位置等的拍摄手法这类拍摄手法往往要借助比较昂贵的设备才可以实现,但效果是前四种不可能实现的 ------------------------------------------------------------------- 高清摄像技巧 在高清摄像中,因由于高清电视相对标清电视技术标准上有很大差异,所以对高清电视摄像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如果继续循规蹈矩地沿用标清电视的摄像技术,那么在拍摄高清电视节目时,就会遇到一些影响高清晰度画面质量的技术问题,如曝光问题、焦点问题、照明问题、构图问题等。本文就以上问题浅谈一些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