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模拟题

最新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模拟题
最新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模拟题

【笔试模拟】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 )。

A.国家军事力量 B.国家司法力量

C.国家行政力量 D.国家执法力量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是( )。

A.湖南警察局 B.湖南巡警局

C.湖南保卫局 D.湖南公安局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是( )。

A.巡警局 B.警察局

C.保卫局 D.巡警部

4.关于警察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度不同,警察的本质也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警察的本质也不同 C.管理体制不同,警察的本质也不同 D.世界各国警察的本质是共同的5.警察的职能是由( )决定的。

A.机构设置 B.国家的职能

C.管理体制 D.上级领导

6.警察的阶级性表现在它的( )上。

A.社会管理职能 B.文化服务

C.行政管理 D.政治镇压职能

7.在警察的两种基本职能中,( )通常置于首要地位。

A.政治镇压职能 B.社会管理职能

C.惩处犯罪 D.维护社会治安

8.( )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A.IE扣央保卫局 B.中央特委

C.政治保卫局 D.中央特科

9.( )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A.‘中央特科 B.国家政治保卫局

C.中央警卫团 D.中央公安总局

10.(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A.中央警卫团 B.中央特科

C.政治保卫局 D.延安市警察队

11.( )是我国第一任公安部部长。

A.贺龙同志 B.张云逸同志

C.罗瑞卿同志 D.杨奇清同志

12.关于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最准确?( )

A.公安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治安行政机关

B.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工具

C.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D.公安机关是打击犯罪的重要工具

13.我国公安机关的宗旨是( )。

A.维护国家安全 B.维护社会治安

C.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 )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A.上级领导的支持 B.同级党委的支持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同级权力机关的支持

1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要求是( )。

A.人民群众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B.帮助人民群众做好事

C.帮助人民群众抓罪犯 D.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16.关于警察的两种基本职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B.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

C.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

D.警察的两种基本职能处于同等地位

17.关于警察和国家,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有了警察,同时也就有了国家

B.统治阶级内部,当权者为了对付政敌,也直接需要警察力量

C.由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是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

D.国家是不能没有警察的

18.关于近代警察,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也没有专职的警察队伍

B.近代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 c.由于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各国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警政管理体制

D.近代警察没有专门的服装

19..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 )改为警察。

A.“巡捕”和“巡警” B.“巡警”和“军警”

C.“捕快”和“巡捕” D.“警督”和“督察”

20.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

A.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B.“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C.1949年7月,中央决定在华北社会部和华北公安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央军委公安部 D.1949年10月9 El,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杨奇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公安部部长

21.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 )的意志,依靠暴力的、强制的、特殊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

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A.人民群众 B.执政党

C.统治阶级 D.被统治阶级

22.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的重要工具。

A.政治镇压 B.社会管理

C.人民民主专政 D.阶级专政

23.警察的(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强烈的阶级性。

A.基本职能 B.强制职能

C.政治镇压职能 D.社会管理职能

24.警察的(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

A.政治镇压职能 B.社会管理职能

C.专政职能 D.民主职能

25.警察的基本职能是( )的体现。

A.统治阶级意志 B.被统治阶级意志

c.剥削阶级意志 D.人民群众意志

26.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c.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D.国家机器的形成

27.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C.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D.国家机器的形成

28.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c.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D.国家机器的形成

29.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C.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

D.国家机器的形成

30.国家是维护( )的暴力组织。

A.统治阶级利益  B.被统治阶级利益

C.剥削阶级利益 D.人民群众利益

31.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是( )。

A.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维护阶级统治秩序的客观需要

C.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镇压

D.由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

32.近代警察发端于( )。

A.东欧 B.西欧

C.美国 D.日本

33.建立近代警察制度较早的国家是( )。

A.法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英国

C.法国和英国 D.中国和日本

34.1829年,( )通过了《警察法》。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35.1789年,法国建立了( )制度,即实行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警察制度。 A.督察 B.公安

C.巡警 D.保安官

36.英国的警政管理体制为( )。

A.地方自治制 B.中央集权制

C.层级管理制 D.首长负责制

37.法国的警政管理体制为( )。

A.地方自治制 B.中央集权制

C.层级管理制 D.首长负责制

38.近代警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 )。

A.行政官吏 B.军队

C.审判机关 D.警察机关

39.1927年,国民党政府设立( )。

A.“内政部警政司” B.“内政部警察总署”

C.“内政部保卫局” D.“内政部公安总局”

40.1927年,国民党政府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 )。

A.“公安局” B.“警察局”

C.“保安局” D.“巡警局”

41.1946年,国民党政府设立( )。

A.“内政部警政司” B.“内政部警察总署”

C.“内政部保卫局” D.“内政部公安总局”

42.1946年,国民党政府把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 )。

A.“公安局” B.“警察局”

C.“保安局” D.“保卫局”

43.关于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

A.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B.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公安机关是国家意志的忠实执行者

D.公安机关是行使国家治安管理权的专门机关

44.( )曾指出:“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A.毛泽东同志 B.周恩来同志

C.邓小平同志 D.江泽民同志

45.在我国,公安机关是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的( )。

A.行政职能部门 B.司法机构

C.综合管理部门 D.军事化机构

46.( )是国家其他行政管理活动的坚强后盾。

A.公安机关 B.司法机关

C.人民军队 D.人民政府

47.公安机关的( )的实质是公安机关代表国家和人民对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实行政治统治。

A.专政职能 B.民主职能

C.管理职能 D.政治职能

48.公安机关的( ),是指公安机关依法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社会效能。 A.专政职能 B.民主职能

C.管理职能 D.政治职能

49.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C.人民群众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帮助

D.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

50.1949年1月,东北公安总处改为( )。

A.东北公安部 B.东北公安厅

C.东北公安局 D.东北局社会部

51.( ),公安部正式成立。

A.1949年10月1日 B.1949 tF lO月9日

C.1949年10月15 N D.1949:11月1日

52.( ),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召开,研究解决了统一全国公安组织机构和公安机关的工作

任务问题。

A.:1949年10月1日 B.1949年10 月9 日

C.1949年10月15 日 D.1949年11月1日

53.中央特科:1927年12月在( )建立。

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54.( ),公安工作的重点逐步从农村转入城市。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以后

5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公安工作的重心迅速转移到( )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

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

1.现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不论其大小、贫富、强弱和社会制度如何,都有自己的 ( )。

A.警察机构 B.警察力量

C.军队 D.武装力量

2.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内容包括( )。

A.保障人民充分享受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B.保障人民依法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享受正常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C.用民主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靠人民群众搞好公安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警察的产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A.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B.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C.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D.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4.古代警察有哪些特点?( )

A.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B.古代警察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是极不严格的,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 C.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D.警民不分,没有专职的警察力量

5.建立近代警察制度较早的国家是( )。

A.美国 13.德国

C.法国 D.英国

6.世界各国警察,由于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了哪两种警政管理体制?( ) A.地方自治制 B.复合管理体制

C.中央集权制 D.地方分权制

7.以下哪些项是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 )

A.近代警察的职能是独立的,警察职能主要集中于警察机关

B.近代警察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专职的警察队伍.成为国家庞大的专政工具之一,行使专门

职权

c.近代警察强调了法制

D.近代警察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古代警察则没有专门的服装

8.警察有哪些本质特征?( )

A.鲜明的阶级性 B.手段的特殊性

C.广泛的社会性 D.组织的独立性

9.警察的( ),构成了警察的基本职能。

A.社会治安职能 B.政治镇压职能

p; C.社会管理职能 D.阶级统治职能

10.抗日战争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除奸保卫机构有( )。

A.中央苏区公安局 B.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

C.晋绥公安局 D.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安总局

11.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公安机关是( )。

A.具有武装性质的机关 B.治安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刑事执法机关

12.在国家政权中,( )是最主要的支柱。

A.军队 B.警察

C.保安 D.监狱

13.公安机关与剥削阶级国家警察机关有哪些区别?( )

A.两种警察所维护的阶级利益不同 B.两种警察在专政对象上不同

C.两种警察在专政的目的上不同 D.两种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同

14.关于公安机关与军队,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公安机关不具有武装性质

B.警察的职能主要是对内,军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

C.警察主要是通过暴力手段来完成任务的

D.军队主要是通过军事手段来完成任务

15.( )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

A.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 B.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

C.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 D.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

16.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不仅是国家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而且是国家管理社会的行政机构

B.警察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

C.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警察的基本职能

D.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17.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

B.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C.原始社会没有警察

D.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但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8.关于我国的近代警察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B.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是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

C.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是“巡警部”

D.1927年,国民党政府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

19.清政府先后在保定、天津等地创办( )。

A.“巡警局” B.“警务学堂”

C.“巡警学校” D.内政部警察总署

20.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中央特科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特委直接领导

B.中央特科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C.中央特科为保卫党、保卫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D.中央特科对以后公安保卫工作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21.下列哪些选项准确地表述了警察的性质?( )

A.警察具有武装性质 B.警察是国家治安力量

C.警察是国家行政力量 D.警察是国家军事力量

22.警察的任务有哪些?( )

A.实行阶级专政 B.保障人民民主

C.维护社会秩序 D.保卫国家安全

23.警察是国家政权中按照统治阶级意志,依靠( )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武装性质的行政力量。

A.暴力的 B.教育的

C.特殊的 D.强制的

24.关于警察的阶级性,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 B.警察与政体可不一致

C.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D.警察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25.关于警察和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是国家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 B.警察是国家管理社会的行政机构

C.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是国家的刑事执法机关26.关于警察的性质与基本职能,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的阶级性表现在它的社会管理职能上

B.警察的社会性表现在它的社会管理职能上

C.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D.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7.关于警察的两种基本职能,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提

B.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的基础

C.警察的两种基本职能处于同等地位

D.警察的社会管理职能通常置于首要地位

28.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警察的职能是由( )分别掌管的。

A.审判机关 B.行政机关

C.警察机关 D.军队

29.古代警察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是极不严格的,( )的意志起决定作用。

A.神权 B.皇帝

C.长官 D.人民

30.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有权使用私刑。

A.奴隶主对奴隶 B.庄园主对农奴

C.地主对农民 D.族长对同宗族的人

3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前,清政府将专职警察称为( )。

A.“捕快” B.“保卫”

C.“巡捕” D.“巡警”

32.中央特科的主要任务是( )。

A.保卫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 B.搜集情报、掌握敌情

C.惩办特务、叛徒、内奸 D.建立秘密交通联络和秘密电台

33.中央特科为保卫党、保卫革命立下了哪些不朽的功绩?( )

A.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保卫工作,积累了保卫工作的丰富的经验

B.保卫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

C.收集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情报

D.镇压了一批背叛革命、出卖党的领导干部的叛徒

34.关于我国和我党历史上的警察警察组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湖南保卫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B.中央特科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c.国家政治保卫局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D.“边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35.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下设( )等机构。

A.侦查 B.治安

C.情报 D.干部保卫和中央警卫团

3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保

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

A.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挫败了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各种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

B.高举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沉重打击了

民族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

C.坚定不移地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从重从快严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重大经济犯罪活

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治

安环境

D.妥善处置大量由各种人民内部

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的政治

局面

37.公安机关的武装性质主要表现为( )。

A.公安机关是武装性质的警察组织

B.公安机关执行武装性质的任务

C.公安机关配备有武器装备

D.公安机关主要通过军事武装手段来完成任务

38.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专政目的是( )。

A.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 B.保障人民的利益

C.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39.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专政对象是( )。

A.敌对势力 B.敌对分子

C.违法分子 D.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40.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专政手段是( )。

A.镇压(打击) B.制裁

C.改造 D.监督

41.关于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与民主职能,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专政职能是民主职能的基本保障

B.民主职能是专政职能的社会基础

C.专政的对象是敌人,民主的对象是人民

D.对敌人使用专政手段,对人民实行民主的方法

42.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公安机关是人民的公安机关

C.人民的权力是公安机关赋予的

D,公安机关执行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43.关于公安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公安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大的政治优势

C.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D。没有人民群众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帮助,公安机关难以真正完成好肩负的任务44.公安机关应怎样去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A.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

B.立足本职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公安保卫工作任务

C.努力学习各项业务技能

D.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5.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要学习过硬的本领,其具体内容包括( ).

A.学习和贯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C.学习和掌握公安专业理论和各项业务技能

D.学习公安法律、法规,具备公安工作所需要的各项业务素质

三、判断题

1.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司法机关。

2.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

3.警察必须与国体一致,但不一定与政体一致。

4.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军队,但不一定都建有自己的警察机构。

5.警察不仅是国家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而且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军事机构。

6.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构成了警察的基本职能。

7.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 )

8.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处于同等地位。 ( )

9.警察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 )

10.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但不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

11.原始社会没有警察,在原始公社时期没有必要设置保护统治关系的警察。 ( ) 12.有了警察,也就有了国家。 ( )

13.奴隶社会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封建社会有专职的警察队伍。 ( )

14.近代警察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必然结果。 ( ) 15.近代警察首先是在欧洲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建立起来的。 ( )

16.古代警察有统一的制式服装,近代警察没有专门的服装。 ( )

17.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 ) 18.1927年,蒋介石为了残酷镇压革命活动,设立“内政部警政司”,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 ( )

19.1946年,国民党政府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 )

20.中央特科于1925年12月在上海建立。 ( )

21.“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警察队伍。 ( )

22.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下设侦查、治安、情报、干部保卫和中央警卫团等机构。 ( )

23.1949年10月9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 )

24.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 )

25.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权力机关。 ( )

26.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 ( )

27.公安机关民主职能,是指公安机关对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进行镇压、制裁、改造和监督的社会效能。 ( )

28.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指公安机关依法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社会效能。

29.专政的对象是敌人,民主的对象是人民。

30.我国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1.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32.警察是拥有武装强制、行政强制和其他特殊手段的行政力量。

33.警察担负着大量的社会管理任务,要为社会提供全面的治安保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34.国家的职能决定警察的职能。

35.警察的阶级性表现在它的社会管理职能上;警察的社会性表现在它的政治镇压职能上。36.警察的政治镇压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基础:社会管理职能是政治镇压职能的前提。37.国家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暴力组织,而警察则是这个组织中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工具。( )

38.建立近代警察制度较早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

39.1829年,法国通过了《警察法》,并由罗伯特?庇尔建立了首都巴黎警察厅。 ( ) 40.由于受英国、法国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警政管理体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制;以英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 ( )

41.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巡警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 )

42.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建立“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 ( )

4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 ) 44.延安市警察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 )

45.1945年,中央特科打人敌特机关内部的钱壮飞同志抢在敌人行动之前将顾顺章叛变的情况报告了党中央,周恩来同志据此采取断然措施,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 ) 46.中央特科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 )

47.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杨奇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 ( )

48.1995年10月,江泽民同志为济南交警题词“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 ) 49.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 ( )

50.近代警察发端于德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 )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B 6.D

7.A 8.D 9.B 10.D 11.C 12.C

13.D 14.C 15.D 16.B 17.A 18.B

19.A 20.D 21.C 22.D 23.C 24.B

25.A 26.A 27.B 28.C 29.D 30.A

31.D 32.B 33.C 34.B 35.D 36.A

37.B 38.D 39.A 40.A 41.B 42.B

43.A 44.B 45.A 46.A 47.A 48.B

49.D 50.A 51.D 52.C 53.C 54.C

5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D 3.ABCD 4.ABC 5.CD 6.AC

7.ABCD 8.ABC 9.BC 10.BCD 11.ABD 12.AB

13.ABCD 14.AC 15.ABD 16.ABCD 17.ABC 18.ABCD。

19.ABC 20.ABCD 21.ABC 22.CD 23.ACD 24.ACD

25.ABCD 26.BD 27.AB 28.ABD 29.ABC 30.ABD

31.CD 32.ABCD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BCD

37.ABC 38.CD 39.ABD 40.ABCD 41.ABCD 42.ABD

43。ABCD 44.ABCD 45.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教案(人民军队性质宗旨)

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教育 (教案) 授课题目:履行性质宗旨、传承优良传统 授课对象: 授课目的:通过教育,使广大官兵深入了解和学习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刻认知到这既是人民军队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最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广大消防官兵要认真履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传承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为实现消防部队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授课内容: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 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三、履行性质宗旨、传承优良传统,实现消防部队跨越式发展。 授课时间:10分钟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一)、人民军队的性质 1989年11月,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 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和这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形成的。中国革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中,缔造了自己的军队。领导这支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过20多年的革命战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夺取了全国政权。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领导的这支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是执行党所赋予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与人民保持着不可分离的血肉联系,是这支军队的特色。 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 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人民解放军不仅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而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柱石发挥着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国家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

洛齐、马斯洛、赫钦斯;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杜威 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 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的军事建设思想理论深刻,实践广泛,党性鲜明。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看,思想体系丰富完整,军队建设实践硕果累累。 1,必须无条件将人民军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从我军成立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整顿”,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在公司上设分行”的原则,建立班级和排的党群,在公司和团中建立党支部,在营和团级建立党委委员会,并派党代表到公司,营和团级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的制度工作党已建立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总结了红军建设的经验,指出“红军奋战不散”。“支队建在公司上”是重要原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体制的建立,使新人民军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的性质,把矛头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人民群众,保持人民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已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1929年,毛泽东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总部设在外面的世界”和极端民主化的错误思

想,这些思想脱离了党的领导。它明确指出“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党委要成为军队的“领导中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集中”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批评高刚的“两党理论”和“军事党论”的错误,并进一步强调人民武装力量必须始终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支应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人民军队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一支革命军,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建立军队的目的。建军之初,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个问题。他在《井冈山之争》一文中明确要求党组织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使士兵感到自己不是在为别人而战,而是为自己和人民而战”。1929年,在解决军事建设根本方向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红军是一个根据红军的性质和宗旨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1944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革命队。我们的队伍完全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唯一的目的。一支军队。”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言中庄严宣布:“我们的军队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都取决于中国人民的意志。”全心全意为人民

第三章 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目的 ★导入:人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有一个既定的目标。目标就像上帝之手一样,会牵引着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目的的特征:1、明确的意识性。2、主体的自觉自愿性。 3、实现的可能性。 4、实现的预期性。(以高考为例)。因而,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是带有目的性的,教育活动也不例外。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及特点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目的不仅规定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主要回答了两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这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个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的层次,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一致性: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两者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区别:1、内容范围: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方针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2、侧重点:教育目的在对人的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1、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1)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为谁培养人”“为谁服务”的基本规定。人才培养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方向,培养出与一定社会要求相一致的人。 (2)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质的规定性 A、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成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的人——政治倾向 B、规定了教育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 2、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中国古代:亲王贵胄接受教育,平民所受教育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为官,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倡导儒学,儒学为主流。《管子》帝王之术 中国近代:半殖民半封建。 洋务运动:西学中用,维持清政府饿统治。 五四文化运动:教育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全民素质,唤起国人的觉悟。 中国现代:维护社会主义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 (四)、教育目的的确定实质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社会为本;教育的本质到

1 课程教学论 答案

1、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 A、实证主义 B、泰罗主义 C、唯科学主义 D、普遍主义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普遍性目标”所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 参见教材P149。 2、教学目标中要包括“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等,这在本质上是受()支配的。 A、“科技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普遍主义”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能观察到这种行为表现的条件”,“行为表现的公认的准则”出之“行为目标”的经典著作《准备教学目标》。“行为目标”取向的本质上是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 参见教材P152。 3、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的一个范例。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行为目标”取向 C、“生成性目标”取向 D、“表现性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 4、“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 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表现性目标取向 D、行为目标取向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梅杰认为典型的“行为目标”应该这样陈述:“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 参见教材P152。 5、“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 B、布卢姆 C、艾斯纳 D、斯腾豪斯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行为目标”取向的一个范例。 参见教材P154。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象表述。党指挥枪的原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确立和逐步完善起来的。 党指挥枪的原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性质决定的。坚持党指挥枪、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的基本精神,一是人民解放军必须完全地绝对地无条件地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任何情况下,决不允许军队闹独立性,决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兵权;二是除共产党和她的助手--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可以根据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在军队中工作以外,其他政党都不得在军队中发展和开展工作;三是人民解放军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强调"党指挥枪"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立军之魂,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民军队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对人民军队的宗旨作了精辟的概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永远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永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战。这一宗旨,也是人民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人民军队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根源。军队视人民为父母,人民就会视军队如亲人,军民团结如一人,则必将无敌于天下。

在人民军队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反复阐明这一宗旨,指导军队为人民利益而战斗。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要经得起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相对和平环境的考验,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要达到预期效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这说的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3.标志着一定社会对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指()。 A.教学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继续教育 D.加强高等教育 5.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与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的是()。 A.教育方针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学目的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是()。 A.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劳动者 D.推进素质教育 7.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8.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 9.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方针除了教育目的所包含的内容之外,还含有()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A.为谁培养人 B.怎样培养人 C.培养什么人 D.教学目标 10.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功能不包括()。 A.定向功能 B.调节功能 C.决定功能 D.评价功能 1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社会价值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第三讲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1) 教学目的: 1、了解语文课程名称的确定和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 2、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语文课程基本性质的理解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有长期的历史过程。从语文课程名称确定以来,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争论,我们才逐渐接近了语文课程的本质。语文课程的本质什么,这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传授 (一)语文课程名称的由来 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程。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实行分科教学,语文才从多学科的融合中分化出来,单独设科。自1904至1949年,课程名称使用过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讲经读经、国文、国语等,直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正式使用语文这个名称。 关于“语文”这个学科名称的确定,叶圣陶先生曾作过说明:“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他在1964年《语文教育书简》中还专门谈到:“‘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

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惟‘文’之含意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张志公先生也作过说明:“1949年6月,全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各种教材问题。关于原来的《国语》和《国文》,经过研究,认为小学和中学都应以学习白话文为主,中学逐渐加上学一点文言文;至于作文则一律写白话文。总之,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根据这样的看法,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语》、《国文》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作《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 这一变革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把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彻底改变了传统语文教育中书面语言(文言文)脱离口头语言(生活语言)、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从而最终确立了现代语和现代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并重的教育思想。 (二)语文课程名称的歧义 【学生思考:语文这个词可以怎样理解?尽量创造一种宽松、畅所欲言的气氛,组内交流后,教师设法调动学生对此发表看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各种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地位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它是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惟一宗旨。这一宗旨,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决定的。 人民军队的性质应该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的而不是某个政党的统治工具。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和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人民军队不是封建社会中地主的家奴更不是维护特殊利益集团垄断国家的工具。人民军队应属于全体中国人,听人民指挥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也是人民军队的必然选择。人民才是历史的缔造者和演绎者!人民军队来源于人民,人民军队当前的任务是捍卫和平保卫祖国,同时防止成为特殊利益集团继续垄断国家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为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事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是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解放军一系列重要的建军方针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教育部队,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原则,执行三大纪律八项

注意,建立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等,都是由这个宗旨决定的,又都是贯彻实现这个宗旨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牢记这个宗旨,始终不渝地贯彻实现这个宗旨,人民解放军就无往而不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捍卫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时期的总方针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 人民军队创建之初,毛泽东就提出废除旧军队的雇佣、打骂士兵和枪毙逃兵的军阀制度,提出官兵平等的口号,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抗战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我军政治工作的经验,鲜明提出了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并对其内容做了精辟的阐述,解放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军是团结一致的。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党的军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和这支军队的性质决定的,是由中国革命的历史形成的。中国革命主要的斗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郓城县唐庙乡中心校教师:王桂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40~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想一下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指名学生上讲台上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6:8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40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4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1 5 路程(千米) 40 200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

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学期我们学过了有关比的知识,说说你对比都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化简比……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情境图)。 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于黑板) 2 :16; 4 :32;16 :2;32 :4; 16 :32;2 :4;32 :16;4 :2。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 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 随学随练: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40:2和60:3 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人民军队理论

人民军队理论 人民军队理论 人民军队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的人民军队,保证完成党交给的一切任务。 毛泽东极为重视和强调军队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7 日他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中,建议新政治局常委“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继后又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毛泽东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创立了一整套建军理论与原则,其中主要的有: 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要求军队一切行动都要符合这一宗旨。 ②把人民武装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绝不允许枪指挥党。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人民解放军中建立总政治部,作为全军最高政治领导机关,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管理军队党的工作;实行军事系统和地方党委对军队的双重领导制度;在军队各级建立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在团以上部队建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

③明确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任务。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执行党的纲领、完成革命政治任务、夺取政权、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它永远是一支战斗队,也担负着工作队、生产队任务。要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④在人民军队中建立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制度。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明确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实行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等。 ⑤重视军队纪律、作风建设。指出军队有严格统一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是革命战争胜利的保证。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把纪律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要求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重视军队优良作风的建设。要求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等等。 ⑥重视开展军事学术研究,严格训练部队。毛泽东指出,要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功能

教育目的的类型及功能 一、教育目的及其对教育活动质的规定性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通过自身的意识活动,不仅能够认识自然与社会、认识自己和他人,而且还能够凭借所获得的认识,提出活动的任务、设定活动的目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人类活动的意识性、目的性决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从其产生来看,是基于人类及其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知识得以延续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从其运行过程来看,一切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具体培养目标的制定等,无一不是依据教育目的来进行的。可见,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活动的特性,任何社会对人的培养都是依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来进行的。 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也有人称目标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

目标等,各位次名称的含义及所产生作用的特点既有相同性,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联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从二者的区别来看,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日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另 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在教育实践中,要清楚地认识和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不能以为二者都是各级各类教育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 据而将其等同起来或相互代替,也不能因为二者的区别而在考虑教育性质和方向问题时将其分割开来。 (三)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教育对象质的规定性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容许枪指挥党. 第一,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 第二,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 第三,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军队的光荣传统,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一、人民军队必须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从我军建军伊始,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行班、排设党小组,连队设立党支部,营、团设立党委的制度,并向连、营、团三级派党代表,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总结红军建设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创立,使新型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的性质,使枪杆子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里,使人民军队始终保持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坚强的战斗力,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

思想的斗争中,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1929年,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司令部对外”和极端民主化等脱离党的领导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党委要成为部队的“领导中枢”,各级党组织要“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又及时批判了高岗“两党论”和“军党论”的错误,进一步强调:人民的武装必须永远置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杆子要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我军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二、人民军队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惟一宗旨 要建设一支革命的军队,首要的是明确建军的宗旨。在建军初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这一问题。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明确要求党组织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1929年,在解决军队建设根本方向问题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红军的性质与宗旨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明确了红军是为着人民利益而斗争的武装集团的建军宗旨。1944年,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讲演《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教材第50~51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 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新课讲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

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最简的) (3)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4)师生共同小结: 整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分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小数比的化简方法:先把比化为整数比再化简。 【课堂作业】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一第4~8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成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15和8:20 0.5: 0.4和2:25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例如:2.4:1.6 = 60:40 外项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2 :4 =3 :6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2.4:1.6 = 60:40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6.14.2 = 40 60 2.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归纳。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如果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6 : 1.8 和 0.5 : 0.25 (1.8)×( 0.5 )=(0.9) (3.6)×(0.25)=(0.9) 3.6 : 1.8 = 0.5 : 0.25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5.04=2 .06.1 4 × 0.2=( )×( ) (2)0.8:1.2=4:6 ( )×( )=( )×( ) (3)4×5=2×10 4:( )=( ):( ) ()()=()() 2.做一做。 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完整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断四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怎样求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几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看出来了吗?

问题:“你们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我们来看看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它们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问:求出了它们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演示) 教师说明:我们看到这两个的长宽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师: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课件) 小结概念: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让学生多说几遍) 2.师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的比值求出来以后再看。 3练习:让学生说比值是2或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生说师板书) 4.练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们应用意义来做些练习。 二、比例的性质。 1.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

用等号连起来。(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2.4:1.6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2.4:1.6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4:1.6=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3、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C ) - 福建建设人才网

《毛、邓、三》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军队的宗旨是()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生产建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 A、过渡性质的 B、新民主主义的 C、社会主义的 D、共产主义的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原则 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第三步是指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C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纲领 B、基本路线 C、基本方针 D、基本战略 8、提出未来社会大体要经历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9、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收入是() A、按劳动分配的收入 B、按劳动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 C、营业收入 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