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 校园风貌规划 12-28
校园景观设计优秀方案

校园景观设计优秀方案一、设计理念1.生态优先:在设计中,我们将充分考虑生态因素,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注重植被搭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2.功能分区:根据校园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划分,满足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休闲的需求。
3.美学价值:注重景观的美学效果,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元素,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
二、具体设计方案1.入口景观区(1)设置大型景观雕塑,展现学校特色和历史底蕴。
(2)建设喷泉广场,增加视觉效果和氛围感。
(3)设置休息区,配备座椅、凉亭等设施,方便师生休息。
2.学术区(1)打造中心花园,种植不同种类的树木和花卉,形成四季景观。
(2)设置学习长廊,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
(3)利用地形,建设阶梯式绿地,增加立体感。
3.生活区(1)建设休闲广场,配备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设施。
(2)设置户外烧烤区,提供师生聚餐、活动的场所。
(3)种植蔬菜、水果等植物,打造校园采摘园。
4.运动区(1)建设标准化运动场,满足师生运动需求。
(2)设置户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丰富运动项目。
(3)利用地形,建设登山步道,提高师生身体素质。
5.生态保护区(1)保留原有植被,增加生态湿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设置观鸟台、观景台,提供观赏自然风光的场所。
(3)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三、施工与维护1.严格遵循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
2.选择专业绿化公司进行植被种植,保证成活率。
3.建立健全校园景观维护制度,定期进行检查、养护。
四、预期效果1.提升校园整体环境,提高师生生活质量。
2.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形象。
3.丰富校园活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4.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方式。
站在未来的校园景观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阳光、绿树、清新的空气,这里将成为师生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让我们一起努力,将这个优秀方案变为现实!注意事项一:植被选择与搭配解决办法:得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被。
海南大学 专属ppt

请插入您的内容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 坐落于滨海之城海口,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 教育部、财政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 [1]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 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 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 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 力建设工程”、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 程”入选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 设大学(Z14)联盟”主要成员
Hainan University
➢ 1. 请输入您的标题
目 录
➢ 2. 请输入您的标题
➢ 3. 请输入您的标题
➢ 4. 请输入您的标题
01
请插入您的标题
请插入您的内容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称“海大”,坐落于滨海之 城海口,是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教育部、财政部与海南省人 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 [1]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 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 设工程”、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中 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主要成员
1
请插入您的要点
2
请插入您的要点
3 请插入您的要点
03
请插入您的标题
请插入您的内容 海南大学(Hainan University),简 称“海大”,坐落 于滨海之城海口, 是海南省属综合性 重点大学,教育部、 财政部与海南省人 民政府合作共建高 校 [1] ,国家“211
[2020年](发展战略)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精编
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da1f92a687c24028905fc332.png)
(发展战略)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海南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海南大学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海南大学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州海峡之滨,校园占地总面积为3337.29亩,由海口市海甸岛校区的2601.36亩和秀英农场的735.93亩组成(本规划不包括秀英农场)。
其中海甸岛校区包括:教工生活区361.95亩,信息产业园203.42亩(不含道路),综合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及学生生活区2035.99亩。
在2000年之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
自2000年起,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海南省政府以及企业、银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校园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至2005年8月底,我校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206908平方米,学生宿舍(公寓)138645平方米,教工住宅楼1069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90585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93750平方米;绿化面积111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5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近年来,虽然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校园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水电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跑冒漏现象频发等,是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过去的建设中,尽管每年都要制定校园建设年度计划,但由于资金不到位,使得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校园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
高校地域性校园绿地空间与景观格局分析_以海南大学为例

且应将生态原则和环境伦理运用到大学校园总体规 划中, 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整合将会持续对校园 规划设计产生影响并使其受益。 国内对于校园绿地 的研究,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的飞速发展而逐步增加, 并在 90 年代以后的 研究理论直接指导和影响了校园建设和发展, 且逐 渐加以实践, 开始就某一具体高校校园绿地的景观 进行研究。 例如有学者对 沈阳大学[3]、 杭 州大学[4]、 内蒙 古科技大学[5]、 复旦大学[6]、 华 中 师 范 大 学[7]等 校园进行了校园景观规划、 空间与建筑设计、 景观 格局等方面的研究, 分析和总结了其校园景观的特 点及问题。
果表明, 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特色突出, 景观多样性较高, 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同时造景形式多样, 体现出
强烈的热带滨海校园风光和浓郁的地域性特征。 但同类型绿地斑块之间应该加强内部联系; 在植物造景突出校
园热带特色的同时, 应把握其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结合。
关键词 地域性; 高校绿地; 景观格局; 造景艺术; 海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Analysis of Green Space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 the Regional University Campus: A Case Study for Hainan University
SONG Jianhan, LEI Jinrui, SONG Xiqiang, HE Rongxiao*
根据我国普遍采用的绿地分类标准[12], 参照城 市园林绿地规划[13]中对校园绿地的分类方法, 结合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现有绿地系统特点及功能性需 求, 将其分为门户区绿地斑块、 教学科研区绿地斑 块、 生活区绿地斑块、 集中休闲活动绿地斑块和防 护绿地斑块五大类。
热带地区校园行道树景观现状调查及优化建议——以海南大学为例

拉丁名
胸径 /m 树高 /m 冠幅 /m 株距 /m
0.38~0.58 12.0~16.0 6.0~8.0 5.6
0.28~0.32 12.0~15.0 5.5~6.5 5.2
0.17~0.30 8.5~13.0 6.2~9.6 3.0~7.0
0.30~0.50 11.5~15.5 5.8~7.5 4.0
无单行列植于人行道与车Fra bibliotek道交界处不幸砸中的概率大幅升高,故椰子树干上常挂有醒目
警示语:小心椰果坠落。
3.2 遮荫性不足 海南大学种植的行道树王棕、椰
子、旅人蕉、糖棕等大多不具有遮荫功能。这些树种具
有高大的树干、伞状的树冠,能高耸入云,但形成的遮
荫面积却很小,无法覆盖人行道,致使绝大多数道路暴
露在烈日下。
3.3 部分植株病虫害严重 群贤北路西侧的休闲区
选取校园内部分主干道行道树进行种植情况的调 查,把握校园主干道行道树景观的整体情况。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体而言,海南大学主要行道树景观树木生长情 况良好(表 1),取样主干道的行道树存在杂植情况(表
基金项目: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支持项目 (RNLC20170005)。
表 1 校园内主要行道树生长情况
道路边的 2 棵王棕受干腐病侵袭,树干严重受损。椰风
中路的 3 棵和海韵中路的 5 棵椰子树干腐烂严重,个
别植株树干形成巨大空洞,病株未被及时清理,导致疾
病蔓延,亟待治理。
3.4 植株人为损害时有发生 学校举办活动时,为
悬挂标语横幅,常在树干上钉钉子、绑铁丝。这在一定
程度上破坏了树干完整性,形成了较大的创伤面,易滋
道路北侧 63 棵、南侧 111 棵
变化海岸——基于水敏感城市设计的海南大学景观设计研究

变化海岸——基于水敏感城市设计的海南大学景观设计研究作者:许家瑞,符海丁,董瑞云,黎伟*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3期许家瑞符海丁董瑞云黎伟*(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摘要:海南大学位于海口市海甸岛,大部分土地由填海而成,土壤盐碱化严重,物种贫乏。
随着学校扩招和教学设施增加,校园内雨洪管理失当的问题逐渐凸显。
基于水敏感城市设计理论(WSUD),论述如何利用潮汐变化的设计策略,改善大学雨洪管理,缓解校园景观周期性破坏问题,试图营造海水、淡水交替的地域景观和校园特色。
关键词:风景园林;水敏感城市设计;校园景观;潮汐变化;雨洪管理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3-0056-05收稿日期:2015-11-11修回日期:2015-12-25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066);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qnjj1187);海南省研究生创新课题基金(Hys2015-27)。
引言海南大学地处台风频发的海南最北部,现有水系与大海相连。
受硬质地面、台风与潮汐的影响,雨洪管理成为海南大学基础设施建设及景观品质提升最大的障碍。
海南大学亟待通过雨洪管理进行水系调整、提高物种多样性、提升景观品质。
因此,能够有效调节城市环境、控制城市雨洪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 的理念方法将为海南大学的雨洪管理提供依据。
1 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概述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简称WSUD) 诞生于20世纪80 年代的澳大利亚,是一种提供综合管理的整体综合性空间解决方案,其核心理念为结合水管理与城市设计,通过整体分析的途径来保护水环境的健康,降低对自然水资源的不良影响,是一种新的城市设计新思维[1]。
1.1WSUD 的目标和原则WSUD 的总体目标为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保护水环境,降低不透水硬质地面对自然水资源的不良影响,有以下几点原则:1)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和提升自然水系统;2)雨洪处理和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多功能廊道把雨洪水利用到景观设计中来,这种廊道可以使开发建设中的视觉和游憩价值最大化;3)净化城市地表径流的水质;4)减少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通过增加场地雨水滞留和降低不透水地面面积来削减洪峰流量;5)在增加综合效益的同时减少开发成本,将用于排水系统的成本最小化[2]。
热带旅游城市的大学校园规划——海南大学三亚学院B区规划设计

特殊 的地理位詈和特殊的自然环境决定
了 _ l学 院 的规 划 不 同于 般韵 大 学 校 园规
t te faurso h n i o h e l ft e e v  ̄nme t s st o f e n 0吕 o c n o r m t h ot e~ n l o  ̄ t t ni n o a d v s n u l 几 d ai n o di n l i i i B i o d
划 二亚学院应被规划成为一座具有浓郁的
ig n swi ih tl r e i e dte ∞ 1 g y t g tsyea ed sgn dan h hl 0 r i wi yu s d el sae… cp L c l utr srce n n — o a l ei ab t td a d l d c u s a a
m m Ⅻ Sa aCol eo ia]Unv mh o ny l fHan t eg ie i I— s
cr aedw ̄ i ue i v e i hnL b Ca eSc ncA a i h r er ntenot n h s ub o n a ct h o yto  ̄ lo d tc i ub r f Sa y i te nl rpi tu s { n y Chn T e eoeis ou Epa n ia h rf r t h l b- ln edt e ac j m d ob u u l pakf l fr i L l ulo I r op ̄ i c mat e ¨ rsan 髑 tr f l a e d} ueso  ̄f
T ui t o r t i —— Pa nn n e in s Ci es ln lga d D sg
建助校区) C医( 和 实习实践基地区) 其 o BZ n f n aColg , ia n- 区( f o eo Sa y l e Han nU i a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南门及广场设计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南门及广场设计一、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设计规范、标准。
2、海南大学总体规划。
项目概况海南大学是于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
2008年12月,经国家批准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海南大学现有北门、东门两座校门。
北门位于致远大道北端,与海甸五西路连接,是连接世纪大桥方向交通的重要出入口;东门位于东坡湖东侧,连接人民大道,是人民桥、人民大道方向交通的重要出入口。
环海甸岛的城市干道即碧海大道已经贯通至南门,海南大学根据海甸校园规划,拟启动“南门”工程建设与之连接。
该校门及广场位于理工群楼南侧,规划道路纵二路)与南门贯通。
详见校园规划总平面图。
二、设计要求(一)设计用地范围(二)南门建筑风格。
南门作为海南大学第一标志性建筑,要具有“历史厚重感”,要“厚重有力、坚若磐石”,要富含海南大学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海南大学是海南最高学府,并体现其区别于国内其他高校的“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办学特色。
1、功能要求。
(1)标识功能。
海甸校园建筑物坐北朝南,面向海甸溪,南北向主干道路——纵二路与南门及广场构成重要交通轴线、礼仪轴线和景观轴线,因此该门具有重要的精神象征意义,必须具备鲜明的标识功能,或称为“名片功能”(如清华大学的清华园校门)。
海南大学”的校名标识在白天要大方美观、晚上要清晰可辩。
(2)交通功能。
该校门将成为海南大学新的交通要道,设计必须充分考虑重交通流量、人车分流。
(3)安保功能。
该校门将成为学校与外部的分界点,突发事件与外界的缓冲区,设置安保值班室、监控室、收发室、卫生间等空间,建筑面积适量。
(三)广场作为南门的载体,要与大门高度协调。
四、设计成果1.图纸成果:A1图纸2-3张包括广场设计总平面图、鸟瞰图、立面图、剖面图。
效果图3-5个设计说明:300-500字电子版文档一份。
2.模型成果:设计方案模型一套附:海甸校区修规jpg版重要提示:1.请大家熟悉作业要求,自行到现场调研。
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海南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海南大学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海南大学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州海峡之滨,校园占地总面积为3337.29亩,由海口市海甸岛校区的2601.36亩和秀英农场的735.93亩组成(本规划不包括秀英农场)。
其中海甸岛校区包括:教工生活区361.95亩,信息产业园203.42亩(不含道路),综合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及学生生活区2035.99亩。
在2000年之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
自2000年起,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海南省政府以及企业、银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校园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至2005年8月底,我校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206908平方米,学生宿舍(公寓)138645平方米,教工住宅楼1069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90585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93750平方米;绿化面积111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5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近年来,虽然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校园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水电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跑冒漏现象频发等,是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过去的建设中,尽管每年都要制定校园建设年度计划,但由于资金不到位,使得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校园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
二、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海南省关于校园建设的相关规范性要求,紧密围绕海南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现有校园布局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地域特色和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栽培学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局部绿化规划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局部绿化规划校园绿化的规划原则一、指导思想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是绿化美化的前沿。
优美的环境主要是指校园的绿化美化。
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到教与学中去,校园绿化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
二、规划原则校园绿化美化要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原则,坚持实用、经济、美观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绿化美化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建筑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降温、滞尘、减燥、增加空气潮湿度等生态功能,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特点的原则。
树种的规划原则一、树种规划要基本符合当地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各层次植物的选择、运用,以便使学校的植物引种和栽培更科学、更合理、更趋于自然之理。
各学校要根据各自土壤、气候条件不同,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既要模仿自然,又要在自然规律的指导下,改造自然,达到“虽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二、要求筛选出重点树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因为它们对当地的立地条件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病虫害少,且大苗移栽易活,栽培管理简便。
重点树种一般是从乡土树种中挑选出来。
三、以乔木、亚乔木、灌木、藤木及其他地被植物全面合理的安排乔木是校园美化绿化的骨架,乔木树种有高大的树冠,景观效果好,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校园道路及体育场周围绿化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植物材料。
为使校园绿化收到最大效果,还要在乔木骨架的基础上,再用灌木、藤木及其他地被植物配合,构成复层混交、相当稳定的人工植被群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黄土不见天”,提高校园的整体绿化水平,才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习、休息的良好环境。
四、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及一般树种规划1、概述校园绿化基调树种是指能充分表现植被特色、反映校园风格、作为校园景观的标志树种。
校园绿化骨干树种是指具有优异的特点、在各类城市绿地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数量大、有发展潜力的树种。
学校校园风貌规划

学校校园风貌规划第一部分:引言学校校园风貌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旨在创造一个宜居、美观、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和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条件。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园风貌规划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第二部分:提升学校形象学校校园风貌规划在提升学校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美丽、整洁、现代化的校园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风貌规划方案,使学校校园成为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第三部分: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学校校园风貌规划还应当注重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学楼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教育教学的特点,提供舒适的教室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此外,学校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休闲需求,设置活动场所和休息区域,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休息和放松。
第四部分:保障校园安全学校校园风貌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校园安全。
应该制定对应的规划措施,如合理的消防设施和防盗装置,确保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校园内的交通安全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应当规划出合理的交通流线和交通设施,尽最大努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第五部分: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学校校园风貌规划也应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例如,可使用可再生能源来供应学校的能源需求,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在校园规划中保留绿地和树木,以增强整体的生态环境。
此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例如设置垃圾分类和水电节约教育等。
第六部分:提供良好的生活设施学校校园风貌规划还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设施。
例如,学生宿舍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舒适的宿舍环境和完善的生活设施。
此外,学校还应提供餐饮、体育和文化设施,以满足学生的生活多样化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第七部分: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学校校园风貌规划还应当注重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学校可以规划出开放的公共区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
此外,学校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与社区居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增进彼此的合作和交流。
海南大学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总结验收阶段实施方案.doc

海南大学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总结验收阶段实施方案1海南大学校风建设专项工作总结验收阶段实施方案儋州校区管委会、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部门、各单位: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开展集中整治“庸懒散贪”问题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和我校《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我校校风建设专项工作目前已进入总结验收阶段(1月—3月)。
为扎实推进本阶段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的原则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作风建设“八项规定”要求和我校党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我校校风建设专项工作。
各部门单位在搞好整改建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再接再厉,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对于因条件等限制而未及整改的需继续整改。
对于在短期内还难见成效的需进一步推进实施。
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以制度规范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整治活动成果。
二、工作步骤(一)认真开展“回头看”。
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要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深刻总结校风建设专项工作每一2个阶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不足,剖析原因,寻找差距。
不符合要求的,要自觉、及时“补课”。
(二)召开总结大会。
认真回顾本部门本单位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的情况,重点总结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实际成效和意见建议,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三)建立长效机制。
针对在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体制机制上查找原因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健全和完善制度;坚持标本兼治,运用开展校风建设专项工作取得的经验,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努力探索校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考核验收。
校风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考核验收。
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查看、调查问卷、群众满意度测评、量化考核等形式进行调查摸底,重点检查各单位各部门在专项工作各阶段中的组织领导、开展学习教育、查摆分析、公开承诺、宣传报道情况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情况。
海南大学 校园风貌规划 12-28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风貌规划1 前言为了满足“211工程”大学和儋州校区整体搬迁的要求,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如何建设一所为大家喜爱的、和谐的、高品位的大学,新的建筑色彩、材质、风格如何与旧的建筑相协调,如何融入到校园的绿色大背景中,校园应有怎样的园林景观和文化特色,这都是构建整个校园风貌的关键所在。
高等学校的整体风貌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区环境、学风精神、历史内涵,校园环境应塑造适合学生生活学习、休闲运动的绿色空间。
综合分析海南大学的现状,认为海南大学的风貌应以“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为理念,体现“海洋、热带、特区”三大特色,以构建和谐、优雅、严谨的校园风貌为出发点,建设一个富有热带滨海景观和具有教育、文化、热区人文特色的重要观光景点,使校园风貌建设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提升海南大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校园物质风貌、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办学质量上实现“211工程”大学建设的目标。
本文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的风貌现状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后,在综合平衡学校的办学精神、地区特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本校校园风貌规划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风貌现状(现状照片?)2.1 建筑风貌现状目前海甸校区校园建筑根据建设年代、色彩、材质等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建筑色调上多为灰白色,材料采用陶瓷锦砖,如三教、四教、图书馆等;第二类建筑采用深色调,质量较好,但整体色彩较为突兀,如旅游学院楼群、留学生、研究生公寓楼等;第三类建筑采用灰白色调,但色彩过于陈旧,如二教、理工楼、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楼、学生宿舍区等;第四类建筑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整体色彩、材质、风格和房屋质量均较差,如3号、6号学生宿舍楼;此外海大校园内建筑几乎都是平顶,不适应海南多雨的气候环境,下雨天屋顶积水严重,部分楼房漏雨严重,特别是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楼,下雨天漏雨特别严重。
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多采用四合院形式,旧教师住宅采用独栋单排式建筑,建筑通风、采光好、空气清新,部分建筑(如实验中心、生命科学与农学楼、1号教学楼即现在办公楼)采用中间走廊式,采光、通风均不理想。
中国著名大学风景高清图 海南大学共41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大学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海南大学中长期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海南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海南大学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海南大学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州海峡之滨,校园占地总面积为3337.29亩,由海口市海甸岛校区的2601.36亩和秀英农场的735.93亩组成(本规划不包括秀英农场)。
其中海甸岛校区包括:教工生活区361.95亩,信息产业园203.42亩(不含道路),综合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及学生生活区2035.99亩。
在2000年之前,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缓慢。
自2000年起,在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和海南省政府以及企业、银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校园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至2005年8月底,我校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206908平方米,学生宿舍(公寓)138645平方米,教工住宅楼10699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490585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93750平方米;绿化面积111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5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近年来,虽然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随着学校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已经不能满足办学的需要,校园基础设施老化、落后,水电设施不能及时更新、跑冒漏现象频发等,是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过去的建设中,尽管每年都要制定校园建设年度计划,但由于资金不到位,使得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校园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予以注意。
二、校园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和海南省关于校园建设的相关规范性要求,紧密围绕海南大学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现有校园布局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性质,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地域特色和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绿化修剪养护项目方案为了营造一个园林景观优美的校园环境,标准治理、节约本钱、提升效劳,提高工作效率及校园环境卫生治理、绿化养护水平。
特实行校园绿化修剪养护项目治理。
第一章项目概况校园绿化修剪养护项目概况海甸校区校园绿化修剪面积总计万平方米。
第二章效劳内容绿化修剪。
负责全校绿篱、花坛、灌木、乔木等修剪;草坪修剪。
负责全校草坪修剪;杂草修剪。
负责全校杂草修剪;园林病虫害防治。
依照中心安排,做好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抗风排涝工作。
依照上级安排,踊跃做好防风、抗风、排涝、风后移栽工作。
集体劳动。
依照工作需要,依照中心安排,无条件组织员工参加集体劳动。
平安工作。
负责清理枯枝、枯叶、枯果、砍伐死苗木等工作。
第三章项目治理效劳标准绿化修剪项目组每一年对暖季型草坪(台湾草)修剪2次;冷季型草坪(杂草)夏日每20天修剪一次,冬季每30天修剪一次;徒长较快的灌木每一个月修剪2次;生长缓慢的灌木每30天修剪一次;高大乔木、椰子树每季度整型修剪一次,并清除乔木的枯枝、椰子枯叶和枯果,同时依如实际情形及季骨气候而定。
日常绿化修剪效劳工作做到师生中意度达85%以上。
不发生因工作失误而造成平安事故的发生或不良阻碍,绿化修剪项目按集团ISO9001质量治理体系及《校园效劳中心工作手册》、《质量方针目标》执行。
项目治理模式3.1.1为了提升效劳质量,依照工作实际需求,实行分区域承包治理,明确绿化修剪项目组工作职责人范围。
3.1.2实施对绿化修剪养护专业化治理,精心养护校园绿化、增强校园园林景观环境建设。
3.1.3教学楼绿化修剪养护区域在作业时,不该发生阻碍学生上课事件。
项目治理方法:3.2.1制定各项目组检查考核标准表:见附表。
3.2.2校园效劳中心负责每一个月检查一次、集团质量与文化办公室每季度抽检一次、考核项目组各项工作,校园效劳中心依如实际检查、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3.2.3实行末位淘汰制,持续三次检查,考核结果排名最后者,辞退出项目组;3.2.4人为缘故造成阻碍教学上课事件、不遵循机械设备正确利用事项违规利用机械设备,造成损坏,依据集团相关治理方法和事故阻碍程度给予行政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风貌规划1 前言为了满足“211工程”大学和儋州校区整体搬迁的要求,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而如何建设一所为大家喜爱的、和谐的、高品位的大学,新的建筑色彩、材质、风格如何与旧的建筑相协调,如何融入到校园的绿色大背景中,校园应有怎样的园林景观和文化特色,这都是构建整个校园风貌的关键所在。
高等学校的整体风貌应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地区环境、学风精神、历史内涵,校园环境应塑造适合学生生活学习、休闲运动的绿色空间。
综合分析海南大学的现状,认为海南大学的风貌应以“海纳百川,大道致远”的校训为理念,体现“海洋、热带、特区”三大特色,以构建和谐、优雅、严谨的校园风貌为出发点,建设一个富有热带滨海景观和具有教育、文化、热区人文特色的重要观光景点,使校园风貌建设服务于国际旅游岛建设,逐步提升海南大学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校园物质风貌、精神风貌、办学特色、办学质量上实现“211工程”大学建设的目标。
本文从海南大学海甸校区的风貌现状出发,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相关资料后,在综合平衡学校的办学精神、地区特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本校校园风貌规划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2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风貌现状(现状照片?)2.1 建筑风貌现状目前海甸校区校园建筑根据建设年代、色彩、材质等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建筑色调上多为灰白色,材料采用陶瓷锦砖,如三教、四教、图书馆等;第二类建筑采用深色调,质量较好,但整体色彩较为突兀,如旅游学院楼群、留学生、研究生公寓楼等;第三类建筑采用灰白色调,但色彩过于陈旧,如二教、理工楼、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楼、学生宿舍区等;第四类建筑建设年代较为久远,整体色彩、材质、风格和房屋质量均较差,如3号、6号学生宿舍楼;此外海大校园内建筑几乎都是平顶,不适应海南多雨的气候环境,下雨天屋顶积水严重,部分楼房漏雨严重,特别是生命科学与农学院楼,下雨天漏雨特别严重。
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多采用四合院形式,旧教师住宅采用独栋单排式建筑,建筑通风、采光好、空气清新,部分建筑(如实验中心、生命科学与农学楼、1号教学楼即现在办公楼)采用中间走廊式,采光、通风均不理想。
2.2 园林景观风貌现状2.2.1 植物绿化现状海大目前道路绿化植物不统一,不同的路段采用不同的植物,不能形成一定的气势,显得很杂乱,有的是细叶榕为主,有的是椰子为主,有的是非洲楝为主,有的以印度檀为主,有的是几种植物没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
海南大学道路绿化植物主要有椰子、非洲楝、印度檀、细叶榕、重阳木、榄仁树等,主要道路绿化种植模式不成阵容,部分道路植物配置形式没有规律。
其它教学科研楼、宿舍、食堂等旁的植物主要有散尾葵、椰子、印度檀、宫粉洋紫荆、细叶榕、大王棕、榄仁树、台湾相思树、面包树、鸡冠刺桐、槟榔、假槟榔、酒瓶椰、软枝刺葵、露兜草、露兜树、苏铁、九里香、剑兰、虎尾兰、小叶龙船花、大红花、番石榴、红绒球等,在农学院楼下面有水果类植物,如杨桃、人心果、青枣、柚子、酸枣、菠萝蜜、番荔枝、海巴戟等。
公共绿地(起点草坪、旅游学院小游园、育才园、园林园等)植物主要有木麻黄、椰子、榄仁树、三角椰、洋浦桃、浦桃、鹰爪、牛心果、软枝黄蝉、细叶榕、印度檀、爪哇木棉、文定果、降香檀、鸡冠刺桐、柳树、鸡蛋花、许树、硬骨凌霄、晃伞枫、酒瓶椰、硬枝老鸭嘴、小叶龙船花、大叶龙船花、福建茶、三角梅、鹤望兰等。
详细绿化植物见附件海南大学植物名绿表。
从北门进来,向旅游学院支路是细叶榕、而通向联谊馆则是小小的重阳木,完全弱化了作为一个大学主要入口应有的精神和物质风貌,不能体现一个校园应有的欣欣向荣、朝气十足、科学严谨、气势恢宏的风貌;在功能上也达不到遮阴、引导的作用,校办公楼已往原1号教学楼,那么在正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应该用过一定的标识引到办公地点,在目前无论是道路绿化植物还是路标都完全达不到这个功能要求。
在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后是完全可以达到以上要求的。
东门离办公楼较近,对外交通也较方便,可以考虑把东门作为进入办公楼的主要入口之一,因此东门进来的绿化应该受到重视。
而目前南门进来到办公楼路段的道路绿化没有规律比较凌乱。
2.2.2 园林小品及园林建筑现状结合校园现有的现状,主要包括休息桌椅、雕塑、景观柱、景观石、坐凳、景观石、照明路灯、休息凉亭。
目前主要的问题集中在休息桌椅、坐凳上,北门进来通向联谊馆和旅游学院路段,道路两边摆放了密度较高的两排坐凳,放置位置太靠路边,有碍视觉景观,白天感觉像是在大街上一样,晚上情侣坐在那里也不雅观有损校园风气,第一食堂前面的桌椅、坐凳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是一个供同学们学习休闲的好地方。
景观柱就只有北门出有,农学院楼前面有一个苏东坡的雕塑,旅游学院教学、宿舍楼旁有部分雕塑,北门、东门入口各有一块景观石,起点草坪有一个“飞翔”的雕塑,其它地方未见有公共艺术类的小品,可见校园内有必要增加一些公共艺术类的园林小品,以增添校园的艺术性及学术氛围。
3 风貌规划对策3.1建筑风貌3.1.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海大现有建筑属于现代建筑风格,屋顶为平顶,在资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屋顶可以整改成坡屋顶形式;若以后新建建筑,在风格上要与现有建筑风格统一协调,屋顶形式结合现有建筑及整改后的方案,可以考虑采用坡屋顶形式。
3.1.2 建筑色彩建筑色彩:海南天气阴晴多变,高温多雨,阴天颜色暗淡、人的心情也随着显得灰暗,晴天豁然开朗,高温使人心情急躁,因此为了适应海南多变的天气,体现海南热带特色,我个人认为对建筑色彩的选择,原则上可以让建筑色彩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选择一些感光变色的涂料,在晴天时是透明的米白色或者淡淡的天蓝色(冷色调),在阴雨天时是淡淡的黄色(如RGB颜色代码是FFEBCD,类似于刚建设好的第六食堂在雨天时的颜色),这样就可以让校园使用者及参观者在同样的地点,不同的环境下体验不同的校园建筑风貌,同时建筑色彩又能融入绿色校园的大背景中。
3.1.3 建筑材质建筑材质:尽量结合现有建筑使用的材质,目前海大建筑主要使用涂料,规划时建议按照建筑使用类型在建筑色彩、材质上区分开来:①学校综合办公楼、后勤服务办公楼、教学楼、实验中心、学院楼(艺术学院楼的色彩应单独考虑)采用统一的建筑色彩和材质,可以采用冷色调的淡蓝色与周围海洋遥相呼应,这种色彩给人冷静、沉思、智慧、安全和遥远清新的感觉,蓝色已经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在理工院校及科研领域被广泛采用,因此建议采用淡蓝色作为这一类建筑的主色调;②宿舍楼、教职工宿舍采用统一的建筑色彩和材质,颜色应淡雅、整洁、明快,可以采用乳白色作为基调色彩,乳白色属于中性色彩,与海南的气候环境协调匹配;③图书馆可以采用色彩感强烈一点的颜色(比如暗红色、深蓝色),以突出图书馆的存在感;④学生食堂可以采用黄色(如刚修建的学生第六食堂),黄色使人诱发食欲,同时也使人感到紧张,不由自主地将就餐节奏加快,缓解了就餐环境数量过多的压力,而采用黄色主要是为了与周围色彩环境的协调。
3.2 绿地风貌(校园迎宾道绿化建设?)3.2.1 校园主干道在不同的主要道路,尽量做到尊重现状有绿化植物选择以1到3种植物间植作为主要道路绿化乔木层的基调树种树种,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基调树种,同一道路绿化风格统一。
从北门进来经过联谊馆到办公楼再到东门这一路段可以考虑通过道路标识和道路绿化改建成校园迎宾大道,可以统一以椰子作为基调树种,中间间植重阳木、印度檀,遮阴效果好、视觉景观效果也不错,统一植物间间距和控制好重阳木、印度檀的高度,使其一直低于椰子树。
从南门到办公楼这一段道路,主要是改造南门到海大幼儿园这一段道路,根据现有绿化状况,可以选择椰子树、大花紫薇、白玉兰、宫粉洋紫荆、印度檀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有韵律的间植,并控制好植物间距,南门进来左边有椰子树的间植大花紫薇、印度檀,有白玉兰的间植椰子树、大花紫薇;右边有印度檀、椰子的路段间植宫粉洋紫荆,有宫粉洋紫荆、印度檀的路段间植椰子,只有椰子的间植宫粉洋紫荆和印度檀。
3.2.2 公共绿地及楼旁绿地学校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地方,更主要的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场所,校园风貌应体现严谨、庄重、的学习氛围,但是又不能限制学生们的思维,要有青年学生一代人的朝气,因此校园绿化作为校园精神风貌的载体之一,在体现一个学校校风、学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行道树乔木层之间退后一定距离的地方、宿舍楼下大块的空地、公共小游园等设置一些文化名人的雕塑或者语录牌、桌凳,增设进入这些绿地的嵌草石板路(桌凳下面应铺设嵌草石板以方便放脚,这样会更好的保护绿地不受破坏),在植物的选择上要有严格的要求,植物应以小乔木和灌木为主,自然配置围合成一定的室外阅读空间,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了保证静态空间的安全性,围合的程度不要太封闭严密,保证2/3以上的空间是敞开的。
3.3 交通风貌3.3.1 步行系统风貌海大在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的理念下,校园也应是开放性的,社会人士可以进入学校旅游参观,引导性地使用校园内的公共资源,因此建立一个联通的步行游览系统就很有必要。
在景观生态学里,联通的步行系统就是一个廊道的概念,廊道为各种微生物、动物提供生活的开敞空间,通过一个联通的生态步行廊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环境自动更新的功能,才能真正实现校园环境生态化建设的目标。
海大目前的交通现状不能充分保证有足够的步行系统空间,在有的路段有人行道,而在有的地段却没有人行道(如生命科学与农学院前面的一段道路,一面有人行道,而另一面却没有人行道,更多现状有待深入调查),并且整个校园被几条主干道、建筑房屋周边的道路分割成一些破碎的斑块。
应结合道路绿化现状及以上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通过一定的措施建设风貌统一的步行系统,要么是在道路的一侧建设步行道(但是要保证是联通的),要么就是两边都有步行道,且要有意的连接被分割的绿块(绿地面积大,生态功能强的绿地),以保证绿地之间的连接性。
3.3.2 车行系统风貌海大目前每到上下课时间,车行、人行混乱,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行驶的速度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整体风貌上给人的感觉很混乱;应实现人车分流,建设联通的步行系统,同时也能够提供给社会人士参观游览校园的物质载体。
成功的案例:海南医学院的宿舍有能够直接通往每一栋教学楼的花廊,步行花廊系统集遮阴功能外、观赏功能和休息功能于一体,在上下课时间学生能够达到快速方面的到达目的地,且人车分流,安全性高,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这一个花廊步行道,到达上下课目的地的过程置身于花廊下,心情舒畅,精神抖擞,上课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间接引导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根据海南大学的具体情况,可不需要设计建设花廊,但是很有必要把步行道路系统联通,路边根据用地的紧张程度再设计一些雕塑、园林小品之类的能够增强校园文化风貌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