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期末考试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期末考试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期末考试题答案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仅作参考,祝大家期末取的好成绩!

金属学与热处理铸造合金及其熔炼考试题纲

1.铁碳相图的二重性及其分析

从热力学观点上看,Fe-Fe3C相图只是介稳定的,Fe-C相图才是稳定的;从动力学观点看,在一定条件下,按Fe-Fe3C相图转变也是可能的,因此就出现了二重性。

分析:1)稳定平衡的共晶点C’的成分和温度与C点不同

2)稳定平衡的共析点S’的成分和温度与S点不同

2.稳定态和亚稳定态铁碳相图异同点

稳定平衡态的Fe-C相图中的共晶温度和共析温度都比介稳定平衡的高一点;

在共晶温度时,稳定平衡态的奥氏体的含碳量小于亚稳态平衡下奥氏体的含碳量。

3.用铁碳相图分析铸铁碳钢一二次结晶异同点

一次结晶:铁液降至液相线时,有初析石墨和初析奥氏体析出。温度继续下降,熔体中同时析出奥氏体和石墨,铸铁进入共晶凝固阶段。

当钢液温度降低至液相线时,有高温铁素体析出。温度下降至包晶温度时,发生包晶转变,生成奥氏体。温度继续下降,穿过L+γ区时,又有奥氏体自钢液中析出,此析出过程进行到固相线温度为止。

二次结晶:铸铁的固态相变即二次结晶。继续冷却,奥氏体中的含碳量沿E’S’线减小,以二次石墨的形式析出。当奥氏体冷却至共析温度以下,并达到一定的过冷度,就开始共析转变。两个固体相α与Fe3C相互协同地从第三个固体相长大(成对长大),形成珠光体。当温度下降至GS和PS线之间的区域是,有先共析铁素体α相析出。随着α相的析出,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上升。当温度达到共析转变温度时,发生共析转变,形成珠光体。结晶过程完了后,钢的组织基本上不在变化。

4.分析球状石墨形成过程

目前已基本肯定,球状石墨可以和奥氏体直接从熔体中析出。

在亚共晶或共晶成分的球墨铸铁中,首批小石墨在远高于平衡共晶转变温度就已成形,这是不平衡条件所造成的,但随着温度的下降,有的小石墨球会重新解体,而有的则能长大成球,随着这一温度的进行,又会出现新的小石墨球,说明石墨球的成核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某些石墨球能在熔体中单独成长至一定尺寸,然后被奥氏体包围,而有的石墨球则很早的就被奥氏体包围,形成奥氏体外壳。总之,石墨球的长大包括;两个阶段,即:1)在熔体中直接析出核心并长大2)形成奥氏体外壳,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成长。

5.灰铸铁的金相组织及其性能特点

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片状石墨所组成,还有少量非金属夹杂物。

特点:强度性能差;硬度特点,同一硬度时,抗拉强度有一个范围,同一强度时,硬度也有一定的范围;较低的缺口敏感性;良好的减震性;良好的减磨性。

6.流动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流动性是指铁液充填铸型的能力。

主要影响因素是化学成分和浇筑温度。

7.球墨铸铁的共晶转变

球状石墨的共晶过程在相当程度上属于变态的共晶,一般称之为离异共晶,因为在整个共晶转变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球状石墨和奥氏体两个析出的格局;石墨在先,奥氏体在后,两个相没有平滑的共同结晶前沿,而且在时间和场合上都是分析的。

8.球墨铸铁生产孕育处理的目的

消除结晶过冷倾向;

促进石墨球化;

减少晶间偏析:

9.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

球墨铸铁有较宽的共晶凝固温度范围;

球墨铸铁的糊状凝固特性;

球墨铸铁具有较大的共晶膨胀。

10.球化衰退及其防治措施

1)铁液中应保持有足够多的球化元素含量

2)降低元铁液中的含硫量,并防止铁液氧化

3)缩短铁液经球化处理后的停留时间

4)铁液经球化处理并扒渣后,为防止镁及稀土元素逃逸,可以用覆盖剂将铁液表面覆盖严,隔绝空气及减少元素的逃逸。

11.分析石墨形态对灰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和可锻造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碳提高钢的淬透性,促使热影响区部位的钢发生马氏体转变,因而产生大的淬火应力,易导致开裂,有恶化钢焊接性能的倾向。因此含碳量越高,其焊接性能越差。对于含碳量高的碳钢铸件,在焊接前对焊接热影响区进行适当的预热,有助于避免铸件的开裂。

12.碳钢铸件热处理目的

目的:细化晶粒,消除魏氏体和消除铸造应力。

13.碳对铸钢淬透性、焊接性能、铸造性能的影响

14.铸钢和低合金钢的牌号

15.提高低合金钢淬透性的5种合金元素排序

Mn、Mo、Cr、Si、Ni

16.镍对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1)固溶强化

2)提高钢的淬透性

3)细化珠光体

4)降低钢的韧性-脆性转变温度

5)提高钢在高温下的抗氧化性

6)

17.获得高强度、高韧性低合金钢的途径

低含碳量;多种合金元素复合强化;多阶段热处理;钢液净化。

18.解释高锰钢的加工硬化现象和水韧处理目的

加工硬化现象:高锰钢经过热处理后具有单一奥氏体组织,韧性很好,但硬度并不高。但这种奥氏体有加工硬化性、铸件在工作中经受强烈冲击或挤压时,其表面层组织发生加工硬化,硬度大幅度提高,因而具有很高抗磨性。

水韧处理目的:消除碳化物,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这种奥氏体钢在经受冲击挤压时,表面层发生变形,产生强化;这种表面层硬度与内部高韧性的结合,使高锰钢具有很高抵抗冲击磨损的能力。

19.不锈钢抗腐蚀机理及其提高耐腐蚀性的途径

不锈钢抗腐蚀机理:铬溶于铁的晶格中形成固溶体。当钢中含铬量达到一定的浓度(约12%)时,就会在钢的晶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含氧化铬(Cr2O3)的薄膜,其组成可以用FeO·Cr2O3表示。这种氧化膜在氧化性酸类(如硝酸)中具有高的化学稳定性,称为钝化膜。合金元素铬固溶在铁素体中,能提高它的电极电位,缩小两相之间电极电位的差值,从而减轻电化学腐蚀现象。

提高耐腐蚀性途径:降低含碳量;净化钢液。

20.解释不锈钢晶界处晶间贫铬导致的晶间腐蚀

产生原因:少量的碳化物在晶界处析出,不锈钢中的碳化物中含有很高的铬,其含铬量比钢的平均含铬量高出很多,因此在晶界上析出碳化物,会造成钢的晶粒内界面层的贫铬现象,使钢的钝化膜不易形成,降低钢的耐蚀性。而由于晶界部位钢的耐蚀性低,致使腐蚀过程易沿着钢的晶界向深处扩展,从而促使晶间腐蚀发生。这种腐蚀方式隐蔽,其危害性比均匀腐蚀更为严重。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钢的含碳量,在可能条件下,尽量低一些,特别是对于厚壁铸件,钢的含碳量应按照规格成分的下限控制;往钢中加入适量的碳化物形成元素钛或铌,使钢中的碳除了奥氏体能溶解的部分以外,多余的部分形成碳化钛或碳化铌。在固溶化处理后,进行稳定化处理,可充分发挥钛(或铌)的作用以将铬稳定在奥氏体晶粒内部,从而避免晶间腐蚀。

21.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时对性能的影响

变质前的力学性能低,切削加工性能差,必须进行变质处理,使板片状的共晶硅转变为纤维状,并消除初晶硅。

22.铝硅合金初晶硅加磷细化机理

磷以AlP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由于AlP的晶型和硅相同,成为硅的非自发结晶核心,在过共晶合金中,AlP的数量不足,成为少数初晶硅非自发核心,发展为大块初晶硅,恶化力学性能,需要加磷在铝液中形成大量的AlP,细化初晶硅并均匀分布在基体上,成为理想耐磨组织。

23.铝铸件热处理目的

提高铝铸件的综合力学性能;消除偏析和针状组织;改善组织性能;稳定铝铸件的组织和尺寸;消除铸造应力。

24.铝合金强化机制(?)

Al-Si-Mg在540-545℃固溶时,Mg2Si固溶剂中形成铝基固溶体,起固溶强

化;经170℃人工时效后,Al2Si以弥散相析出,使α铝的晶格发生突变,得过饱和α铝固溶体起弥散饱和效果;加入Ti(0.1—0.2%)作变质剂,细化α铝,起细晶强化作用;将Fe控制在0.15%以下,可减少β硅的含量,防止削弱α铝基体的作用。

25.AL-Si合金中加入微量Mg的作用

加入Mg后,形成Mg2Si,固溶处理时,Mg2Si固溶入α(AL)中,人工时效后,Mg2Si呈弥散相析出,使α(AL)结晶点阵发生畸变,强化合金,力学性能大幅度提高。

26.铜合金性能的特点

铜合金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很高的导热性

27.Cu-Sn二元合金性能及工艺特点

锡青铜结晶温度范围很宽,凝固速度较慢时,容易形成缩松,导致锡青铜渗漏;容易发生热裂;出现反偏析;工艺较简单;线收缩率约1.2%~1.6%,是铜合金中最小的,所以铸造内应力小,冷裂倾向小。

28.解释磷加入导致锡青铜反偏析加剧现象及其防治措施

加入磷,将发生铸型反应2P+5H2O=P2O5+5H2,产生大量的氢气,产生背压,把富锡熔体推向枝晶间隙中心。而在凝固后期,铸件从内到外仍存在着大量的显微通道,在氢气泡形成的背压和固态收缩力内外交攻下,迫使富锡熔体沿α枝晶间的显微通道向铸件表面渗出,堆积在铸件表面。

措施:1)放置冷铁,提高冷却速度,出现层状凝固

2)调整化学成分,如加入锌,缩小结晶温度范围

3)采取有效的精炼除气措施,减少合金中的含气量。

29.黄铜的脱锌腐蚀及其弱化措施

在海水或带有电解质的腐蚀介质中工作时,电极电位较低的富锌相β与富铜的α相之间产生相间电流,β相成为微电池的阳极被腐蚀脱锌。最后β相只剩下铜的骨架,成为构件断裂的根源。

弱化措施:

30.黄铜不接受热处理强化原因

因为从900℃起向下降温过程中,自β相中沉淀析出的二次α相,是一种软的晶体,没有强化作用,自456℃继续冷却时,由于温度过低,二次β相难以从α相中析出,因此固溶处理后,力学性能不再提高。

31.铍青铜最独特性能特点及其应用

在青铜中的强度和硬度最高;弹性极限、耐磨性、耐蚀性高;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冷热加工及铸造性能;但价格较贵。

应用:用于重要的弹性件、耐磨件,如精密弹簧、膜片,高速、高压轴承及防爆工具、航海罗盘等重要机件。

毒性太强。无论是单质铍,还是铍的化合物,都有很强的毒性。铍中毒是不可逆的,以肺纤维化、肝、脾、肾、骨骼损伤为主。吸入、接触、食入都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32.简述镁合金的特点及其杂志元素危害性

(1)性能特点:比强度高,减震性好,切削加工性好,抗蚀性差

(2)热处理特点:由于镁合金中原子扩散速度慢,所以固溶处理中加入时间较长,在空气或热水中冷却也能保持固溶体不分解。绝大多数镁合金对自然时效不敏感,淬火后在室温下放置仍能保持淬火状态原有性能。镁合金氧化倾向比铝合

金强烈,所以加热温度要准确控制,为防止氧化,要通入保护炉气(通常为CO2),以防止镁合金的氧化或燃烧。

杂质元素危害:

名词解释

1.碳当量:根据各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碳量的增减,谓之碳当量,以CE表示。

2.共晶度:铸铁偏离共晶点的程度可以用铸铁的实际含碳量和共晶点的实际含碳量的比值表示,这个比值称为共晶度。

3.共晶团:以每个石墨核心为中心所形成的这样一个石墨-奥氏体两相共生生长的共晶晶粒称为共晶团。

4.球化处理:加入球化剂促使石墨结晶呈球状析出。

5.孕育处理:铁液浇注以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如一定温度、一定化学成分、合适的加入方法等),像铁液中加入一定量物质(称为孕育剂)以改变铁液的凝固过程,改善铸态组织,从而达到提高性能为目的的处理方法,称为孕育处理。

6.相对耐磨性:相对耐磨性=标准试样的磨损量/试验试样的磨损量。相对耐磨性越高,试验试样的磨损量越小,耐磨性越好。

7.流动性:铁液充满铸型的能力。

8.凝固收缩:凝固期间发生的收缩以及由于析出石墨而产生膨胀的总和。

9.离异共晶:在先共晶数量较多而共晶组织甚少的情况下,有时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一相,会依附于先共晶相上生长,剩下的一相则单独存在于晶界处,从而使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10.比重偏析:由于合金中组元比重的不同所引起的偏析,叫比重偏析。(百度)

由于组成相与溶液之间密度的差别所引起的区域偏析。(书)

11.同素异构: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成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铝合金铸造工艺简析

铝合金铸造工艺简析 一、铸造的分类 重力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我厂主要为重力铸造,利用重力自行流入模具,通过结晶器进行梯度降温,让铝合金按顺序凝固的铸造方式铸造铸棒。 二、铝液的熔炼 铝合金熔炼简单知识 影响铝液质量的主要因素:铝液中的含气量和氧化夹杂物。在铝合金熔体(铝液)中溶解的气体有:、、CO、、(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其中以为主。分析铝合金中的气体成分,证明占85﹪以上,因而铝合金的“含气量”可以近似地视为“含氢量”。铝液中的氢主要来自高温铝液和溶解在其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 铝液中气体的主要来源: 1.燃料:火焰反射炉熔炼铝合金时,煤气中的水分以及燃烧时产生的水分易进入熔体(铝液); 2.大气:熔炼过程中,大气中的水蒸气被熔体(铝液)吸收; 3.炉衬:烘炉不彻底时,炉衬表面吸附的水分以及砌制时泥浆中的水分在熔炼头几个班次时对熔体(铝液)中的气体含量将有明显的影响; 4.炉料:吸附在炉料(包括铝锭和辅料)表面上的湿气,在熔

化过程中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氢将被溶解,如果炉料放置过久,且表面有油污,对熔体(铝液)的吸气量尤有影响; 5.熔炼工具:如果熔炼工具干燥不好,易使熔体(铝液)的吸气量增加; 6.倒料过程中:如果熔体(铝液)落差大或液流翻滚过急时也会使气体及氧化夹杂卷入熔体(铝液); 高温时铝和水汽的反应: 2Al+3O +3(溶入铝液中) 当在水汽比较多的环境下,剧烈反应,引起爆炸,造成事故。 当在干空气条件下(水分较少),水汽也能和铝液起反应,因此在铝液中总是含有一定数量的氢。 铝液中的氧化夹杂: 铝液与空气中的氧气O2、氮气N2、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夹杂物,其中以生成的氧化膜(Al2O3)对铝液的污染最大。这些氧化夹杂的熔点都较高,如氧化铝的熔点约为2050℃,所以铝液中的氧化夹杂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严重影响我们熔炼的铝液质量。氧化夹杂表面疏松,能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和氢,增加了铝液中的气体含量。 熔炼过程中,熔体(铝液)由于氧化而变成某些不能回收的金属氧化物时,这种损失统称为烧损。烧损大小与炉型、铝料状态和生产工艺有关。如:铝料表面积越大(即铝料越细碎)其烧损也越大,而且由于镁为易燃金属,烧损极大。为了避免和减少烧损,我公司主要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534专业综合》考研大纲_北科大考研论坛

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534专业综合》考研大纲 一、考试性质与范围 适用于“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为复试科目。包含《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等四部分内容,为专业综合考试。 二、考试基本要求 全面掌握机械类(含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基础理论,理解和熟练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具备运用课程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与分值 1.笔试,闭卷。 2.满分为150分,四部分内容各约占25%。 3.可携带尺、计算器等。 四、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机械制图 1、各种位置直线、平面的投影特性 2、常见回转体(圆柱、圆锥、球)截交线、相贯线的分析作图 3、组合体的画法、尺寸标注、识图方法 4、机件的表达方法 (1)视图表达: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的画法和标注; (2)剖视图表达:剖视图的概念,全剖、半剖、局部剖的画法与标注; (3)断面表达:断面图的概念,移出断面与重合断面的画法与标注; (4)简化画法及规定画法。 5、标准件(螺纹及螺纹连接件、键、销、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和标记方法 6、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尺寸关系和规定画法 7、零件图 零件的表达方案确定;零件图的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零件常见工艺结构;零件图的绘制和阅读。 8、装配图 装配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法;常见装配结构;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能看懂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并拆画零件图。 第二部分机械设计 1、机械设计总论 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理论,机械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 2、摩擦磨损与润滑 摩擦磨损和润滑的分类;液体动压润滑行成条件。 3、柔性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 传动特点及应用;传动设计计算;张紧。 4、齿轮传动 齿轮失效形式;齿轮材料及许用应力;计算载荷;齿轮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5、蜗杆传动 失效形式及材料选择;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 6、轴 轴的受力分析与分类;轴的强度计算。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标准状态:现行)

I C S25.200 J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5745 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H e a t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a s t a l u m i n i u ma l l o y s 2010-12-23发布2011-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 B/T25745 2010 目次 …………………………………………………………………………………………………………前言Ⅰ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分类1………………………………………………………………………………………………………5热处理设备2………………………………………………………………………………………………6热处理工艺3………………………………………………………………………………………………7质量控制与检验6…………………………………………………………………………………………8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7 ………………………………………………………………………………附录A(资料性附录)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8 …………………………………………………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三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 A C/T C75)提出并归口三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二盐城丰东特种炉业有限公司二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建华二王广生二董小虹二王勇二王松明二施剑峰二韩志春二苏宇辉二顾琳琳三

第十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

第十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 会议纪要 第十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和第四届全国会议期间,7月25日和26日两个晚上,还分别举行了中铸造复合材料学术会议于2004年7月24日至28日在中国西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非铁合金专业委员会、复南疆重镇、四季如春的美丽城市云南昆明举行。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编委会的委 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非铁合金员会议。 专业委员会、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经过代表们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杂志社、昆明理工大学主办,《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社、这次会议,首次将特种铸造及非铁合金专业委员会、复合昆明理工大学承办。材料专业委员会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年会合在一起召开,是一次会议收到外学术论文和技术论文118篇,由《特种铸造及高水产的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会议,也是对近年来中国在特种有色合金》杂志社编辑、出版了论文集。铸造、有色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科技成果的一次大检阅。 来自中国内地28个省、市、自治区的138名代表出席了凝固科学技术方面,介绍了以控形、控构、控性为目标开本次会议。会议得到昆明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和资助,为会议展优质铸件定向、晶体生长、快凝、深过冷及各种新型和超常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全体代表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领域凝固过程研究的现状,展望了某些方面可能的发展趋势, 在热烈的气氛中,会议于7月25日上午举行了开幕式。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教授、特种铸造方面,介绍了电磁铸造、压铸、低压铸造、挤压博士生导师傅恒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铸造、差压铸造、半固态铸造、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壳型铸造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铸造、消失模铸造、离心铸造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生产技术,申庆,《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主编袁振国主持开幕式,从工艺、模具、设备、检测与控制、计算机数值模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特种铸造及非铁合金专业委员会CAD/CAM/CAE以及铸造缺陷分析与防止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景杰致开幕词,昆广泛深入的交流,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明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荣致欢迎词,特种铸造有色合金方面,介绍了非晶合金、偏晶合金、纳米材料、及非铁合金专业委员会前主任、《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领域的研究状况编委会前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均、中国和发展动向,对非晶合金形成机理、偏晶合金的制备技术、纳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副理事长、沈阳工业大学校长、教授、米材料的晶粒细化工艺、铝合金的熔炼和精炼技术、镁合金的博士生导师李荣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秘书长苏仕方的熔炼防护和表面处理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传递了许多在会上讲了话。新的信息。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进入大会学术交流。首先走上演讲席复合材料方面,介绍了各种铝基、铁基、钢基、铜基复合的傅恒志院士作了题为“凝固科学技术与材料发展”的报告,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阐述了采用熔铸法、压铸法、自介绍了当前凝固材料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凝固科学技术主要发蔓延高温合成法、压力浸渗法、无压浸渗法、粉末冶金法、伪展阶段的基本理论,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一致赞誉。随半固态触变成形法等制备复合材料的某些关键技术,对复合材后在大会上演讲的有,沈阳工业大学校长李荣德、东南大学教料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进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 总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GB/T 222—2006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系列钢铁及合金X含量的测定 GB/T 4336—2002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量的测定 GB/T 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的测定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 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2006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红外线测定方法 GB/T 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部分X含量测定 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 GB/T 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5—2006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 GB/T 226—2015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 1954—2008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 GB/T 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 2971—1982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1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2012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2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1983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1983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236—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 4296—2004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4297—2004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4334—2008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5—2013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 —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 5058—1985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2008α-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5617—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8359—1987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射线衍射仪法 GB/T 8362—1987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射线衍射仪法 GB/T 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 10851—1989铸造铝合金针孔 GB/T 10852—1989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铁部分复习题

第一篇铸铁及其熔炼 1、按石墨形态的不同,铸铁分为灰口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2、在Fe-G-Si相图中,硅的作用 (1)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 (2)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出现三相共存区; (3)改变共晶转变温度范围;提高共析转变温度; (4)减小奥氏体区域。 3、只考虑Si、P等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影响的计算公式为CE=C+1/3(Si+P); 4、亚共晶铸铁凝固特点:凝固过程中,共晶体不是在初析树枝晶上以延续的方式在结晶前沿形核并长大,而是在初析奥氏体晶体附近的枝晶间、具有共晶成分的液体中单独由石墨形核开始;石墨作为领先相与共晶奥氏体共生生长; 5、过共晶铸铁的凝固特点:凝固过程则由析出初析石墨开始,到达共晶温度时,共晶石墨在初析石墨上析出,共晶石墨与初析石墨相连。 6、石墨的晶体结构是六方晶体。 7、如图所示,形成片状石墨的晶体生长是A向占优,而球状石墨是C向生长占优, 8、F、C型石墨属于过共晶成分铸铁中形成的石墨 A型B型D型F型 9、球状石墨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铁液凝固时必须有较大的过冷度;铁液与石墨间较大的表面张力。 10、球墨铸铁的球状石墨的长大包括两个过程:石墨球在熔体中直接析出并长大;形成奥氏体外壳,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长大。 11、由于球状石墨的生长是在共晶成分下形成的石墨和奥氏体分离长大,因此其共晶过程又称之为离异共晶; 12、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片状石墨组成,基体的主要形式有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加铁素体。 13、普通铸铁中除铁以外,五大基本元素包括碳、硅、锰、硫、磷,其中碳、硅是最基本的成分,磷、硫是杂质元素,因此加以限制。 14、在铁碳双重相图中,稳定系和亚稳定系的共晶反应温度差别形成了共晶温度间隔,对于Ni、Si、Cr、S这四种元素来说,促进合金液在冷却过程中按稳定系转变的元素有Ni、Si,按亚稳定系转变的元素有Cr、S。 15、Cr元素在铸铁中的作用: (1)反石墨化元素,珠光体稳定元素;

铸造相关标准

1 铸造通用基础及工艺标准规范汇编 1.1 GBT 5611-1998 铸造术语 1.1.1 基本术语1.1.2 砂型铸造1.1.3 特种铸造1.1.4 造型材料1.1.5 铸件后处理1.1.6 铸件质量1.1.7 铸造工艺设计及工艺装备1.1.8 铸造合金及熔炼、浇注 1.2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1.3 GBT 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 1.4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1.5 GBT1 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 1.6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1.7 JBT 2435-1978 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 1.8 JBT 40221-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9 JBT 40222-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 1.10 JBT 5105-1991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 1.11 JBT5106-1991 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 1.12 JBT 6983-1993 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方法 1.13 JBT7528-1994 铸件质量评定方法 1.14 JBT 7699-1995 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 2 铸铁标准规范汇编 2.1 GBT 1348-1998 球墨铸铁件 2.2 GBT 3180-1982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 2.3 GBT 5612-1985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2.4 GBT 5614-1985 铸铁件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定义和代号 2.5 GBT 6296-1986 灰铸铁冲击试验方法 2.6 GBT 7216-1987 灰铸铁金相 2.7 GBT 8263-1999 抗磨白口铸铁件 2.8 GBT 8491-1987 高硅耐蚀铸铁件 2.9 GBT 9437-1988 耐热铸铁件 2.10 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 2.11 GBT 9440-1988 可锻铸铁件 2.12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2.13 GBT 17445-1998 铸造磨球 2.14 JBT 2122-1977 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 2.15 JBT 3829-1999 蠕墨铸铁金相 2.16 JBT 4403-1999 蠕墨铸铁件 2.17 JBT 5000.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 2.18 JBT 7945-1999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19 JBT 9219-1999 球墨铸铁超声声速测定方法 2.20 JBT 9220.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般规定 2.21 JBT 9220.2-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 2.22 JBT 9220.3-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亚铁量 2.23 JBT 9220.4-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测定—氧化锰量 2.24 JBT 9220.5-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铝量 2.25 JBT 9220.6-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 DDTC分离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 2.26 JBT 9220.7-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

铸造合金及过程控制读书报告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镁及镁合金的概述 读书报告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专业:

(c) (d) (a) (b) 图1.1 镁的晶胞(a)原子位置(b)基面、晶面和[1210]晶带轴的主要晶面(c)[1100]晶带轴的主要晶面(d)主要晶向 镁及镁合金的概述 1. 绪论 20实际末,由于人们对节能、环保的共识和迫切需求,同时也由于镁的冶炼技术、表面保护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对镁的开发和利用给予新的重视。镁属于轻金属,镁的密度约为铝的2/3,钢的密度的1/4。镁可以通过有效合金化制备合金,最轻的位Mg-Li 合金仅为0.95g/cm 3,可浮于水面。随着国际国内镁产品市场开发应用空间的增大,镁资源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镁可能会成为铜、铝后时代的第一接力棒。近年来,镁合金及其成型技术的研究应用已取得重要进展,镁合金的材料质量不断提高而生产成本得以下降,更能发挥其性能优势的在航空航天和其他高新技术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迄今为止,主要的镁合金系有Mg-Al 系、Mg-Zn 系、Mg-Re 系合金,只要分成两大类铸造镁合金和变形镁合金。 2. 镁及镁合金的特性 2.1 纯镁的特性 镁的晶体结构和原子核外层的电子构造决定了镁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镁单胞内沿主要晶面和晶轴方向的原子排布如图1.1所示。在标准大气压和室温下,镁的晶格常数分别为a=0.3202nm ,c=0.5199nm ,c/a=1.624。其中c/a 值非常接近由紧密堆积球体得到的理论比值 1.632,镁的这种物理结构对理解镁和镁合金的物理冶金非常重要。镁晶格常数a 和c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2所示。室温(293K)下镁的密度为 1.738g·cm -3,接近熔点(923K)时,固态镁的密度大约为 1.65g·cm -3,液态镁的密度约为 1.58g·cm -3。凝固结晶时,纯镁体积收缩率为4.2%。固态镁从923K 降温至293K 时,体积收缩率为5%左右。由于镁在铸造和凝固冷却时的收缩量大,从而会导致铸件中形成微孔,使铸件具有低韧性和高缺口敏感性。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1.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作用 将铝及铝合金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预期的产品组织和性能。 1.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主要方法及其基本作用原理 1.2.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的分类(见图1) 图1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分类 1.2.2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基本作用原理 (1) 退火:产品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到一定时间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通过原子扩散、迁移,使之组织更加均匀、稳定、,内应力消除,可大大提高材料的塑性,但强度会降低。 ①铸锭均匀化退火:在高温下长期保温,然后以一定速度(高、中、低、慢)冷却,使铸锭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均匀化,可提高材料塑性20%左右,降低挤压力20%左右,提高挤压速度15%左右,同时使材料表面处理质量提高。 铝及铝合金热处理 回归 均匀化退火 退火 成品退火 中间退火 过时效 欠时效 自然时效 人工时效 多级时效 时效 固溶淬火 离线淬火 在线淬火 一次淬火 阶段淬火 立式淬火 卧式淬火

②中间退火:又称局部退火或工序间退火,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塑性,消除材料 内部加工应力,在较低的温度下保温较短的时间,以利于续继加工或获得某种性能的组合。 ③完全退火:又称成品退火,是在较高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以获得完全再 结晶状态下的软化组织,具有最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强度。 (2)固溶淬火处理:将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材料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持一定 的时间,使材料中的第二相或其它可溶成分充分溶解到铝基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然后以快冷的方法将这种过饱和固溶体保持到室温,它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因处于高能位状态,溶质原子随时有析出的可能。但此时材料塑性较高,可进行冷加工或矫直工序。 ①在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不高的合金材料,可利用挤压时高温进行固 溶,然后用空冷(T5)或用水雾冷却(T6)进行淬火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 ②离线淬火:对于一些淬火敏感性高的合金材料必须在专门的热处理炉中重新 加热到较高的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不大于15秒的转移时间淬入水中或油中,以获得一定的组织和性能,根据设备不同可分为盐浴淬火、空气淬火、立式淬火、卧式淬火。 (3)时效:经固溶淬火后的材料,在室温或较高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不稳定的 过饱和固溶体会进行分解,第二相粒子会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或沉淀),分布在α(AL)铝晶粒周边,从而产生强化作用称之为析出(沉淀)强化。自然时效:有的合金(如2024等)可在室温下产生析出强化作用,叫做自然时效。人工时效:有些合金(如7075等)在室温下析出了强化不明显,而在较高温度下的析出强化效果明显,称为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可分为欠时效和过时效。 ①欠时效:为了获得某种性能,控制较低的时效温度和保持较短的时效时间。 ②过时效: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和较好的综合性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或保温 较长的时间状态下进行的时效。 ③多级时效:为了获得某些特殊性能和良好的综合性能,将时效过程分为几个 阶段进行。

北京科技大学铸造答案doc

习题五 班级姓名成绩 一、试对轴承盖铸件,选择两个可能的分型面,用符号表示在图上,并比较其优缺点,按你认为最好的分型面用符号表示出加工余量、拔模斜度和型芯轮廓,并指出造型方法。 材质:HT150 数量:单件生产 技术要求:保证φ126与φ90、φ74同心 二、如图所示的具有大平面的铸件,有下列几种分型面和浇注位置方案,合理的是( A )。 三、下图所示铸件为连接盘,试分析在单件小批生产时的分型面和浇注位置。

四、简述铸件选择分型面的一般原则,并在下图水管堵头的图中画出其合理的分型面位置。 五、试选择下图飞轮铸件的分型面和浇注位置,并说明理由。

分型面应往下移 六、标出下图所示铸件的最佳分型面和浇注位置,并简述理由。 七、下图铸件所示为轴承座,试分析在单件小批或成批生产时的分型面位置及造型方法。

八、何为零件图、铸件工艺图、木模图及铸型合箱图? 答:零件图:完整表达零件形状、尺寸和各种精度的工程图。 铸件工艺图:在零件图上表达出铸件形状、尺寸和各种铸造工艺过程的图。 木模图:从铸件工艺图上扒下的、用于表达做铸型的木模的形状和尺寸的图。 铸型合箱图:从铸件工艺图上扒下的、用于表达包括浇注系统在内的铸型合箱后的图。 九、通常,砂型铸造的浇注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其功能是什么? 答: 浇注系统的组成:①外浇口②直浇口③内浇口④横浇口 浇注系统功能:①平稳地将金属液充满型腔,避免冲坏型壁和型芯; ②挡住熔渣进入型腔 ③调节铸件的凝固顺序 十、何为特种铸造?常用的特种铸造有哪四种?各适合生产什么铸件? 答: 特种铸造:砂型铸造以外的铸造方法的统称。 常用特种铸造有: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四种;它们分别适合大批低熔点金属铸件、结构复杂不切削小型铸件、大批小型低熔点有色铸件和大批瓦类或套类铸件。 习题六 班级姓名成绩

2014年有色金属铝合金铸造行业简析

2014年有色金属铝合金铸造行业简析 一、有色金属铸造行业简介 (2) 二、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3) 1、行业主管部门 (3) 2、主要法律法规 (3) 三、铝合金铸造行业发展概况 (4) 1、行业规模 (4) 2、铝合金铸造行业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5) (1)铝合金铸造行业的上游 (6) (2)铝合金铸造行业的下游 (7) 3、行业壁垒 (8) (1)技术与资本壁垒 (8) (2)销售渠道壁垒 (8) (3)品质认证壁垒 (8) (4)行业准入壁垒 (9) 四、行业风险特征 (9) 1、原材料价格波动大 (9) 2、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新的竞争者进入 (9) 3、市场发展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 (10) 五、国内市场竞争格局 (10)

一、有色金属铸造行业简介 有色金属是相对于铁、锰、铬黑色金属而言,一般可以分为轻金属、贵金属、稀土金属等,常用于铸造的有色金属及合金主要有铝、镁、锌、铜等。有色金属铸造即指的是将有色金属或其合金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时间。有色金属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技术水平的进步,有色金属铸造技术已经从早期的砂型铸造工艺,迈向了低压铸造、高压铸造、熔模精密铸造、消失模铸造等各种先进铸造技术。现代铸造技术作为一种少、无切削的近净成形金属加工成型技术,其产品往往具有精密、质轻、美观、节能、高效、低耗等诸多优点,从而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电子、机械等诸多行业。 按铸造所使用的金属原材料不同,有色金属铸造可以分为铝合金铸造、镁合金铸造、锌合金铸造、铜合金铸造等类别。其中铝合金因其材质轻巧、耐磨性强,机械强度高,传热及导电性能好,并可承受高温,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通讯基础设备、建筑等较重及体积较大的配件上。目前,铝合金铸件的产量在有色金属铸件中比重最高。随着铸造设备和铸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铝合金铸件产品的应用范围在现有基础上仍将不断扩大。

金属材料检测标准大汇总.doc

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GB/T 222 —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223.X 系列钢铁及合金X 含量的测定 GB/T 4336 —2002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 GB/T 4698.X 系列海绵钛、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X 量的测定 GB/T 5121.X 系列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 部分:X 含量的测定 GB/T 5678 —1985 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 GBT 6987.X 系列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7999 —2007 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方法 GB/T 11170 —2008 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T 11261 —2006 钢铁氧含量的测定脉冲加热惰气熔融- 红外线测定方法 GB/T 13748.X 系列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X 部分X 含量测定 金属材料物理冶金试验方法 GB/T 224 —2008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 225 —2006 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 试验) GB/T 226 —2015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 227 —1991 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 1954 —2008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量方法 GB/T 1979 —2001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 1814 —1979 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 2971 —1982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断口检验方法 GB/T 3246.1 —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 1 部分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3246.2 —2012 变形铝及铝合金制品组织检验方法第 2 部分低倍组织检验方法GB/T 3488 —1983 硬质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测定 GB/T 3489 —1983 硬质合金孔隙度和非化合碳的金相测定 GB/T 4236 —1984 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 4296 —2004 变形镁合金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4297 —2004 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4334 —200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GBT 4335 —2013 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 4334.6 —2015 不锈钢5% 硫酸腐蚀试验方法 GB/T 4462 —1984 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 5058 —1985 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磁性法) GB/T 5168 —2008 α- β钛合金高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GB/T 5617 —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8359 —1987 高速钢中碳化物相的定量分析X 射线衍射仪法 GB/T 8362 —1987 钢中残余奥氏体定量测定X 射线衍射仪法 GB/T 9450 —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 —2005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0561 —2005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铝合金热处理状态定义

铝合金T状态含义如下: T1-----铝材从高温热加工冷却下来,经自然时效所处的充分稳定的状态。适用于热挤压的不进行冷加工的材料,或矫直等冷加工对其标定力学性能无影响的产品。 T2-----铝材从高温热加工冷却后冷加工,然后再进行自然时效的状态。如为了提高强度,对热挤压产品进行冷加工,在通过自然时效可达到充分稳定的状态,也适用于矫直加工会影响其标定力学性能的产品。 T3-----固溶处理后进行冷加工,然后通过自然时效所达到的一种状态。适用于固溶处理后通过冷加工能提高其自然时效状态的强度性能的产品,或矫直能影响其标定力学性能的产品; T31-----固溶热处理,冷加工月1%变形量,然后自然时效; T351-----固溶热处理,通过可控的拉伸量消除应力(薄板的永久变形量0.5%~3.0%,厚板的1.5%~3%,棒材的冷精轧量即冷精整变形量1%~3%,手锻件或环锻件及轧制环的永久变形量1%~5%),然后自然时效。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T3510-----固溶热处理,通过可控的拉伸量对挤压材消除应力(挤压管、棒、型材的永久变形量1%~3%,拉伸管的永久变形量0.5%~3%),然后自然时效。拉伸后不再进行矫直; T3511-----同T3510状态,但拉伸后作了镜面矫直,以达到标准规定的尺寸偏差精度; T352-----固溶热处理,压缩永久变形量1%~5%以消除应力,然后自然时效;T354-----固溶热处理,在精整模内冷整形以消除应力,然后自然时效,适用于模锻件; T36-----固溶热处理,冷加工约6%变形量,然后自然时效; T37-----固溶热处理,冷加工约7%变形量,然后自然时效; T39-----固溶热处理,适量的冷加工变形以满足既定的力学性能要求,冷加工可在自然时效前进行,也可在其后进行。 T4-----固溶热处理与自然时效。 T41-----在热水中淬火的状态,以防止变形与产生较大的热应力,此状态用于锻件; T42-----固溶热处理与自然时效,适用于自退火状态或F状态固溶热处理的实验材料,也适用于用户将任何状态的材料固溶热处理与自然时效; T451-----固溶热处理,通过一定量的拉伸以消除应力(薄板的永久变形量0.5%~3.0%,厚板的1.5%~3%,棒材轧制永久变形量或冷精整相等的变形量,自由锻件、环锻件和轧制环的1%~5%),然后自然时效。拉伸后不得作进一步的矫直; T4510-----固溶热处理,一定量的拉伸以消除应力(挤压管、棒、型材的永久变形量1%~3%,拉拔管的永久变形量0.5%~3%),然后自然时效,拉伸后不得作进一步的矫直; T4511-----同T4510状态,但拉伸后作了镜面矫直,以达到标准规定的尺寸偏差精度; T452-----固溶热处理,压缩永久变形量1%~5%以消除应力,然后自然时效;T454-----固溶热处理,在精整模内冷整形以消除应力,然后自然时效,适用于模锻件; T5-----从热加工温度冷却后再进行人工时效。

北京科技大学焊接答案doc

习题九 班级姓名成绩 一、焊接方法分类如何?手工电弧焊属于哪一类?为什么? 答:焊接方法分类:熔化焊,压力焊,钎焊。 手工电弧焊属于熔化焊。 因为有填充金属,其熔化后形成熔池,熔池凝固形成焊缝。 二、从减少焊接应力的角度考虑,拼焊如图所示的钢板时,应怎样确定焊接顺序?试在图中标出,并说明理由。 答:先焊接短的焊缝;再焊接长的。 三、焊接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减少和消除焊接应力的措施有哪些? 答:金属材料具有热胀冷缩的基本属性。由于焊件在焊接过程中是局部受热且各部分材料冷却速度不同,因而导致焊件各部分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引起了应力。焊接时局部加热是焊件产生应力与变形的根本原因。 减小焊接应力的工艺措: (1)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设计时,焊缝不要密集交叉,截面和长度也应尽可能小。(2)预热法即在焊前将工件预热到350~400℃,然后再进行焊接。预热可使焊接金属和周围金属的温差减小,焊后又比较均匀地同时缓慢冷却收缩,因此,可显著减小焊接应力,也可同时减小焊接变形。 (3)焊后退火处理这也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消除焊接应力的一种方法。整体退火处理一般可消除80%~90%的焊接应力。

四、制造如图所示的卧式贮罐,壁厚为16mm,人孔直径450mm,人孔管高250mm,排污管120×10(mm),原材料是16Mn(化学成分为0.16%C,1.4%Mn。0.4%Si),钢板尺寸2000×5000×16(mm)生产数量:3台 1.画出贮罐外表图,并表示出焊接缝布置。(接管焊缝不标) 2.选择下表所列的焊接方法、接头型式和坡口形状 3.简述石油贮罐的组装和焊接顺序 答:1)焊接筒身纵想焊缝; 2)焊接筒身的环焊缝及两边的封头; 3)焊接人孔和排污管。 五、阐述电弧焊的冶金特点: 答:答:电弧焊的冶金过程特点①焊接电弧和熔池金属的温度远高于一般的冶金温度,氧化、吸气、蒸发现象严重;②熔池体积小,周围又是温度低的冷金属,熔池处于液态的时间很短,冷却速度极快,冶金反应不完全,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焊件形成较大的热应力。

我国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特种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 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特种铸造技术在基本制造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关键技术之一,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轨道交通、化工、能源、电子电器和运动休闲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其所带动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公认的铸造有色合金包括铝、镁、钛、锌和铜等材料,约占各类铸件总量的 20%左右,由于减重降耗的要求,其应用具有明显的增 长趋势,例如在汽车产业中,需要将铝合金铸件从现有的占铸件总重量的10%增长到30%左右,而在航空工业中,铝铸件更是占到铸件总量的80%以上。 为了更好的满足某类产品的使用要求,在产品设计时,会更多地考虑减轻产品的结构重量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有色合金恰恰可以满足这几方面的需求,即:①产品构件的减重和轻量化需求;②产品的功能性需求,如电阻材料、磁性材料、记忆功能材料和耐磨减摩材料等;③产品的装饰性功能需求,如铝合金的光亮性、钛合金的可着色性等。对产品的减重和构件轻量化需求是推动铸造有色合金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动力,而对产品的功能性和装饰性需求则是铸造有色合金的发展方向。 1 我国铸造有色合金的发展概况 1.1 铸造铝合金 铸造铝合金是我国发展较早的有色金属材料之一, 其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腐蚀,因此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床制造等制造业。目前,随着行业的发展,对铸造铝合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生产总量激增,对铝合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例如一汽生产的红旗轿车,其整车铝合金铸件已经超过100kg[1],而且随着对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铝铸件的生产正朝着轻量化、强韧化、精密化和复合化的方向发展,铸造铝合金的应用将有很大的空间。 在各类铸造铝合金中,按照其性能特点可分为:高强韧铝合金、耐热铝合金、耐蚀铝合金和超轻铝合金等等,其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能够保证合金在高强度的条件下,还具有高的断裂韧性、疲劳性能和抗应力腐蚀性能,因此可以部分的取代锻件,制备成形状复杂的铸件。例如ZL205A高强度铸造铝合金,该合金的极限拉伸强度可达500MPa以上,已广泛用于航空、 收稿日期:2007-01-18收到初稿,2007-03-19收到修订稿。 作者简介:丁宏升(1968-),男,黑龙江双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材料液态制备成形与新工艺。E-mail:dinghosh@yahoo.com.cn 丁宏升,郭景杰,苏彦庆,贾 均,傅恒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结合我国在铸造有色合金领域的发展概况,从合金发展、应用和有色合金熔体技术以及特种铸造在有色合金中的 应用角度,分析了五十年来我国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技术人员对这方面 自主创新的重视,不断提高铸造有色合金的技术水平,扩大其应用领域。 关键词:有色合金;特种铸造;熔体处理;铸造合金;精密铸件中图分类号:TG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77(2007)06-0561-06 DINGHong-sheng,GUOJing-jie,SUYan-qing,JIAJun,FUHeng-zhi(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Haerbin150001,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Thisarticlereviewsthefifty-year'sachievementsandthecurrentadvancementsonaspectsofnonferrouscastalloysandthecorrespondingspecialcastingtechnologiesinChina.Thereincludesalloysystems,alloyapplicationsandprocessesformelttreatmentsaswellastherelatedspecialcastingtechniquesaresummarized.Theaimistoarisepeoplepaymoreattentionsforimprovementinthisarea.Itisdemonstratedmakingbreakthroughandthereforepresentingnoveltiescoherentlyonthistechnologyinprospectisamainpathtobeahead. Keywords:nonferrousalloy;specialcasting;melttreatment;castalloy;precisioncasting 我国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特种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DevelopmentonNonferrousCastAlloysandtheCorresponding SpecialCastingTechnologiesinChina !!!!!" !" !!!!!" !" 专题综述 Jun.2007Vol.56 No.6 铸造 FOUNDRY 561

最新铸造标准

最新铸造标准规范汇编 │目录.txt 7.39 KB ├─1铸造通用基础及工艺标准规范汇编 │1_1 GBT 5611-1998 铸造术语.pdf 2.05 MB │1_10 JBT 5105-1991 铸件模样起模斜度.pdf 459.19 KB │1_11 JBT5106-1991 铸件模样型芯头基本尺寸.pdf 1.03 MB │1_12 JBT 6983-1993 铸件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计算方法.pdf 887.80 KB │1_13 JBT7528-1994 铸件质量评定方法.pdf 1.37 MB │1_14 JBT 7699-1995 铸造用木制模样和芯盒技术条件.pdf 813.12 KB │1_2 GBT 5678-1985铸造合金光谱分析取样方法.pdf 547.41 KB │1_3 GBT 60601-1997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pdf 477.20 KB │1_4 GBT 6414-1999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pdf 751.29 KB │1_5 GBT1 1351-1989 铸件重量公差.pdf 116.19 KB │1_6 GBT 15056-1994 铸造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pdf 395.49 KB │1_7 JBT 2435-1978 铸造工艺符号及表示方法.pdf 1.26 MB │1_8 JBT 40221-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pdf 474.26 KB │1_9 JBT 40222-1999 合金铸造性能测定方法.pdf 630.48 KB ├─2铸铁标准规范汇编 (0 folders, 31 files, 20.70 MB, 20.70 MB in total.) │2_1 GBT 1348-1998 球墨铸铁件.pdf 764.01 KB │2_10 GBT 9439-1988 灰铸铁件.pdf 0.96 MB │2_11 GBT 9440-1988 可锻铸铁件.pdf 568.96 KB │2_12 GBT 9441-1988 球墨铸铁金相检验.pdf 1.49 MB │2_13 GBT 17445-1998 铸造磨球.pdf 698.91 KB │2_14 JBT 2122-1977 铁素体可锻铸铁金相标准.pdf 0.97 MB │2_15 JBT 3829-1999 蠕墨铸铁金相.pdf 1.21 MB │2_16 JBT 4403-1999 蠕墨铸铁件.pdf 820.70 KB │2_17 JBT 5000.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pdf 640.51 KB │2_18 JBT 7945-1999 灰铸铁力学性能试验方法.pdf 668.51 KB │2_19 JBT 9219-1999 球墨铸铁超声声速测定方法.pdf 544.11 KB │2_2 GBT 3180-1982 中锰抗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pdf 490.58 KB │2_20 JBT 9220.1-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总则及—般规定.pdf 361.44 KB │2_21 JBT 9220.2-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量.pdf KB │2_22 JBT 9220.3-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亚铁量.pdf │2_23 JBT 9220.4-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容量法测定—氧化锰量.pdf 516.27 KB │2_24 JBT 9220.5-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氟化钠—EDTA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铝 量.pdf 437.86 KB │2_25 JBT 9220.6-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 DDTC分离EGTA容量法测定氧化钙量.pdf KB │2_26 JBT 9220.7-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pdf 61│2_27 JBT 9220.8-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DDTC分离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镁.pdf │2_28 JBT 9220.9-1999 铸造化铁炉酸性炉渣化学分析方法磷矾钼黄—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光度法测定量.pdf 419.32 K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