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芳烃产业介绍-2014

混合芳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产品

混合芳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产品,具体有哪些用途,具体分类有哪些?谢谢 2011-4-25 11:05 提问者:flypjc|浏览次数:833次 问题补充: 用途能不能再具体一些,能不能从调和和化工两方面的用途来阐述?中国主要的生产商有哪些,主要的进口商有哪些?哪些类型的下游厂家要用到混合芳烃? 推荐答案 2011-4-25 11:22 性能:无色透明液体,气味:有特殊气味,窄馏分重整芳烃抽提所得的芳烃混合物。其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可作为石油树脂、汽油、溶剂的原料。指标:比重(20℃)0.845-0.855初馏点,℃不小于87终点,%℃不大于115酸洗比色(按标准比色液)不大于4号色,≤ 20蒸发残渣0.0012 用途:通过分离,分出其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主要用于橡胶工业,胶黏剂,制鞋业等。 追问 用途能不能再具体一些,能不能从调和和化工两方面的用途来阐述?中国主要的生产商有哪些,主要的进口商有哪些?哪些类型的下游厂家要用到混合芳烃? 重芳烃 heavy aromatics 分子量大于二甲苯的混合芳烃。 主要来源于重整重芳烃、裂解汽油重芳烃和煤焦油。 是一种以碳九芳烃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芳烃。 可直接用作汽油、高沸点溶剂、石油树脂、炭黑等的原料。 亦可通过分离方法,分出主要组分进一步利用。 芳烃指含苯环的烃 重芳烃指碳原子数在十以上 一、高沸点芳烃溶剂油系列(S-800#到2000#) 用途:用于油漆、涂料、油墨、农药、印刷、双氧生产萃取剂以及树脂、橡胶溶剂等行业。 终点-渣油:是PVC树脂粉及钙粉的良好溶剂 二、新型PVC塑料增塑剂系列(260#到340#) 用途:用于塑料管、塑料鞋、电缆料、密封条等塑料制品行业。

芳烃市场供需分析及下游产业链发展

芳烃市场供需分析及下游产业链发展 目录: 第一部分大连西中岛石化产业园产业链设计的启示 第二部分苯(纯苯)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部分甲苯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部分对二甲苯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部分邻二甲苯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芳烃及其主要下游产品全球供需现状,简要介绍了国内市场的产能、产量、消费状况、进出口情况、价格走势,并对芳烃下游产业链发展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主题词:苯,甲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供需,下游产业链 前言 芳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产量和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芳烃市场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游的需求,对二甲苯(PX)则是近年来在芳烃产品中最受关注,由二甲苯生产PX(对二甲苯),PX再生产PTA(精对苯二甲酸),PTA则是化纤的主要原料。化纤市场兴旺才能带动芳烃市场兴旺,但2016年以来,国内化纤市场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产能过于庞大,对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有较强的依赖性,在目前全球性经济萎缩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明显萎缩。但PX、PTA及相关产品的产能却在扩大。 截至2018年5月,中国已建成的PX项目共18个,形成总计1483万吨/年PX产能。其中腾龙芳烃(福海创)160万吨/年产能自2015年停产至今,2017年中化弘润石油化工建成的60万吨/年的PX产能暂无开车计划。因此,现阶段中国实际运行中的PX产能为1263万吨/年。 作为PTA的上游原料,PX是中国石化产业中为数不多的产能不足的化工产品。2017年中国PTA有效产能4655万吨/年,随着翔鹭石化、远东石化等陆续恢复生产,产量增至3500万吨。受PTA产业需求增长的拉动,2017年中国PX 产量达到980万吨,但国内供应缺口却持续扩大,2017年进口量达到1405万吨,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工产业链概述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 生产石油化工产品的第一步是对原料油和气(如丙烷、汽油、柴油等)进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产多种有机化工原料(约200种)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这两步产品的生产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有机化工原料继续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种的化工产品,习惯上不属于石油化工的范围。在有些资料中,以天然气、轻汽油、重油为原料合成氨、尿素,甚至制取硝酸也列入石油化工。 精彩文档

石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从炼油出发的产业链见图1。 图1 石油炼制产业链 精彩文档

精彩文档

石油馏分(主要是轻质油)通过烃类裂解、裂解气分离可制取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烃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芳烃亦可来自石油轻馏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轻馏分和天然气经蒸汽转化、重油经部分氧化可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烯烃、芳烃经加工可生产包括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高分子产品及一系列制品,如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学品,因此石油化工的范畴已扩大到高分子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大部分领域。其中石脑油进一步裂解产生的产品见图2、图3。 图2 乙烯裂解产业链 精彩文档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以下是出guo实用资料栏目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xx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xx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

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xx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xx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混合芳烃的生产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芳烃生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并指出芳烃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还介绍了产品苯、甲苯、二甲苯的市场价格及市场前景等。 关键词:芳烃生产技术;催化重整;芳烃抽提;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 It also introduced the product benzene, toluene, xylene market price and the market foreground. Keywords:Aromatic production technologies;Catalytic reforming; Aromatic extraction; 芳烃是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在总数约八百万种的已知有机化合物中,芳烃化合物占了约30%,其中BTX芳烃(苯、甲苯、二甲苯)被称为一级基本有机原料。随着石油化工及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对芳烃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据统计,2002年全球苯、甲苯、二甲苯的消费量分别为33.6,15.0,23.3Mt,预计2008年将分别达到42.1,19.1,33.5Mt,未来5年全球平均年需求增长率仍维持在4%以上[1]。最初芳烃生产以煤焦化得到的焦油为原料。随着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芳烃生产已转向以催化重整和裂解汽油为主要原料,以石油为原料的芳烃国外约占98%以上,国内约占85%以上。 本文主要介绍芳烃的生产技术,同时综述了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产品的市场分析。 一芳烃生产技术 目前,石油芳烃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的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来实现。通常芳烃联合装置包括催化重整、裂解汽油加氢、芳烃分离等装置。 1.1催化重整 催化重整在芳烃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全世界大约70%的BTX 芳烃来自炼油厂的催化重整装置。催化重整一般都采用含铂的催化剂,因此,通常又称作铂重整。铂重整工艺按催化剂再生方式,主要有半再生重整、连续重整和循环再生重整三种形式。按照加工能力统计,这三种重整的比例大约为6:3:1。 连续重整工艺一般采用铂—锡系催化剂,并以UOP公司的CCRPlaformer工艺(采用叠合床反应器)和IFP公司的Aromizer工艺(采用平移流动的移动床工艺)为代表。与其他两种重整工艺相比较,连续重整增加了一个催化剂连续再生系统,可将因结焦失活的重整催化剂进行连续再生,从而保持重整催化剂活性稳定,并且随着操作周期的延长,催化剂的性能基本保持稳定,因而连续重整具有装置规模大、运转周期长、对原料的适应性好、生产灵活性大、操作苛刻度高、反应压力低、氢油比低、产品的辛烷值高、产物收率高、氢产高等特点。另外,连续重整工艺流程复杂,装置的投资和能耗也比其他两种工艺高。 1.2 芳烃抽提技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以环丁砜为溶剂的Sal-folane工艺,苯纯度为99.9%时,苯的回收率可达99.95%,甲苯回收率99.8%,二甲苯回收率超过98%。

芳烃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展望 -2016

芳烃产业发展未来前景展望 2016.1 原标题:我国芳烃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贸易新趋势 在系统分析我国芳烃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芳烃技术新进展及动向,剖析了我国芳烃市场及贸易新趋势,提出了原料保障、技术创新等产业可持续发展展望的主要建议。 我国芳烃产业现状分析 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国发〔2013〕47号) 调整了对新建PX项目的核准政策,将核准项目的权限下放到省级政府。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下发了《对二甲苯项目建设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在石油和化工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中指出,对二甲苯(PX)力争自给率达到85%等。 PX能耗标准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之中,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牵头起草的《对二甲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该标准由国家发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提出,并将成为发改委新建和改扩建节能评估、发改委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节能量、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未来碳交易、碳审计的依据。 我国芳烃产业产能和产量

芳烃PX-PTA产业链我国PX-PTA-PET构成的中国芳烃产业链继续保持世界一流水平,在产能、产量又取得了新进展。 我国PX产能达到1237万t/a,在全球4193万t/a的PX产能中占到29.6%的份额,超过美国、韩国、日本等PX主要生产国,产能位于世界第一。 我国PTA产能已经突破4000万t/a,成为世界PTA生产第一大国,民营PTA成为产业主力已成定局。 芳烃产品截至目前,我国PX企业有15家,2014年国内PX产能在1237万t/a左右,需求1800万t,进口量563万t,满足国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石化2套产能83万t/a的PX装置,增加外购原料混二甲苯策略,全年生产PX达93万t/a,创产量新高。2013年12月,海南炼化公司60万t/aPX工程产出99.8%高纯度PX,一次试车成功。标志着中石化芳烃成套技术大型工业化装置应用成功,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局面,成为继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法国石油研究院(IFP)之后,全球第3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化芳烃技术专利商。 芳烃技术新进展及动向 目前,生产苯(B)、甲苯(T)及二甲苯(X) 即BTX芳烃的原料主要包括来自于5个方面:一是来自催化重整的芳烃;二是来自石脑油蒸汽裂解副产品的芳烃组分;三是来自煤焦油加氢与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中的芳烃等;四是来自甲醇制芳烃(MTA);五是来自纤维素等生物质,生产芳烃等拓宽原料来源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也在积极的研发过程中。主要生产芳烃新技术列举如下。

关于编制混合芳烃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混合芳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163406566.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混合芳烃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混合芳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混合芳烃项目发展概况 (12)

石化产业链概述 - 讲解

石化产业链概述 石化行业产业链众多,分类复杂,按简单的化学分类分成有机部分和无机部分,其中有机部分构成了产业链的主体,是化工行业研究的重点。无机部分主要涉及三酸两碱的无机化学品的制造。大家在初高中都学过化学,在这里我重复几个简单的化学常识,方便以后做化工行业研究。 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这次讲的大产业链也是有机化学产业链。 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指除有机物(含碳骨架的物质)以外的一切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水、食盐、硫酸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 三酸两碱: 三酸两碱,即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和烧碱(氢氧化钠NaOH)、纯碱(碳酸钠Na2CO3)。 电解法精炼铜、锌、镉、镍时,电解液就需要使用硫酸,化学纤维,染料,化肥生产石化行业主要涵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石化行业所涉及行业之间的关联度非常的高,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下面给大家看的是一个比较基本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图。

油田气: 通常指与石油共生的天然气。 裂解: 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里,常用石油分馏产品(包括石油气)作原料,采用比裂化更高的温度(700~800℃,有时甚至高达1000℃以上),使具有长链分子的烃断裂成各种短链的气态烃和少量液态烃,以提供有机化工原料。 裂解烃: 石油烃类在高温和无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分解反应而生成小分子烯烃或(和)炔烃的过程。 重油: 重油是原油提取汽油、柴油后的剩余重质油,其特点是分子量大、粘度高。 渣油: 渣油,是经过原油减压蒸馏所得的残余油,又叫减压渣油。 抽提: 芳烃抽提是借助选择性溶剂的作用从烃类混合物中分离高纯芳烃的无力过程。 单体: 聚乙烯、聚丙烯。 添加剂: 氯乙烯。 合成树脂:不饱和树脂、醋酸乙酯。合成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丁腈橡胶。

凝析油及其用途简介

凝析油及其用途简介 凝析油简介 凝析油(gas condensate)是指从凝析气田的天然气中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天然气中部分较重的烃类在油层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呈蒸汽状态,采气时由于压力和温度降低,这些较重的烃类从天然气中凝析而出,成为轻质油(称凝析油)。凝析油的主要成分是C5~C8烃类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大于C8的烃类以及二氧化硫、噻吩类、硫醇类、硫醚类和多硫化物等杂质,它的馏分多在20℃~200℃,比重小于0.78,其重质烃类和非烃组分的含量比原油低,挥发性好。凝析油可直接用作燃料,并且是炼油工业的优质原料,通常石脑油收率在60%~80%、柴油收率在20%~40%,API度在50以上(API度与国际通用的密度在数值上相反,API度高的石油,实际上都是密度低的轻质石油)。凝析油可分为石蜡基、中间基和环烷基3种类型。石蜡基凝析油适合生产乙烯裂解料,中间基、环烷基凝析油可作为芳烃重整料。澳大利亚的LAMINARIA、印度尼西亚的BON-TANG、BRC等属于石蜡基型,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凝析油(NWS)、印度尼西亚的SENIPAH、HANDIL属于中间基、环烷基型。 全球供需呈上升趋势 目前全球已发现的凝析油气田超过12200多个,主要分布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中东和亚太地区。2005年全球凝析油生产能力约670万桶/d,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873.5万桶/d。 随着凝析油需求量的增加,今后几年还会有一些凝析油装置投产。凝析油与液化石油气和石脑油的增加,将使中东地区油品逐渐轻质化,燃料油、沥青和润滑油等重质油产品的份额将会下降,而中馏分油则基本保持不变。 中国凝析油开发情况 目前国内凝析油产地主要分布在新疆油田、中原油田、东海油田等,尤其新疆的塔

关于编制对二甲苯混合芳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对二甲苯混合芳烃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163406566.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对二甲苯混合芳烃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对二甲苯混合芳烃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2) 2.5对二甲苯混合芳烃项目发展概况 (12)

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

东营市重要产业链及重点项目简介 专栏1:石化产业链及重点项目 一、炼油产业链。以原油为原料,经过炼油工艺,生产汽油、柴油、沥青(或石油焦)等主导产品,在下游化工从液化气中提取丙烯、从炼厂干气中提取乙烯两条支链中,重点发展石油→干气→乙烯→乙苯→苯乙烯产业支链。 1、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依托东营港和胜利油田完善的原油运输管网,与国家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合作,争取国家支持布点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估算投资80亿元。 2、1000万吨大炼油。炼油为下游化工提供基本原料,是石化产业的龙头。以引进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或加快整合现有炼油企业为途径,建设1000万吨/年的大炼油项目,估算总投资140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00亿元,利税30亿元。 3、30万吨/年苯乙烯。利用炼油项目产生的干气,建设30万吨/年苯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18亿元,建成后年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3.5亿元。 4、30万吨/年丁辛醇。利用炼油项目所产丙烯建设30万吨/年丁辛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12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4.5亿元。

二、乙烯产业链。利用炼油项目所产石脑油(汽油重组分和少量轻柴),通过热裂解工艺生产乙烯、丙烯等多种化工原料,重点发展乙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产业支链。 5、100万吨/年乙烯。乙烯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中间体,乙烯衍生物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国内需要大量进口。以大炼油项目为依托,推进建设100万吨/年乙烯项目,估算总投资2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40亿元,利税50亿元。 6、40万吨/年环氧乙烷。以乙烯为原料,建设一套40万吨/年环氧乙烷生产线,估算总投资3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5亿元。 7、50万吨/年乙二醇(EG)。以40万吨环氧乙烷为原料,建设5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线,估算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 三、芳烃产业链。以乙烯副产品为原料,提取苯、甲苯、二甲苯,在三条延伸加工产业链条中,重点发展芳烃→二甲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聚酯纤维产业支链。 8、80万吨/年对二甲苯(PX)。利用乙烯副产品,建设80万吨/年对二甲苯生产线,估算总投资60亿元,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9亿元。

关于编制混合芳烃油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混合芳烃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163406566.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混合芳烃油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专 业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混合芳烃油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混合芳烃油项目发展概况 (12)

混合芳烃使用情况简介

混合芳烃使用情况简介 芳烃类化合物一直作为各大炼油厂调和高标号汽油的优良调和组份被广泛使用,中石化系统的大型炼油厂生产的93#、95#、97#等高标号汽油主要是用芳烃调和的,汽油国家标准中规定芳烃含量低于40%。其它一些地方小炼油厂调和93#汽油主要手段是(1)加入提高辛烷值的添加剂如MMT,但加入量有环保限制,不能超过每升18毫克锰。(2)加入少量MTBE提高辛烷值,但加入量也受汽油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氧含量不可超过2.5%的限制。(3)也是用混合芳烃调和提高汽油辛烷值,但小炼厂本身没有生产芳烃组份的能力,向外采购也相当困难。 本公司为大型石油化工产品进出口企业,与中石化、中化工及蓝星集团有着非常良好的关系,进口了一些混合芳烃组份,可以提供给用户使用。使用后效益比较明显,特别是辛烷值不够的中小炼油厂可以消化更多的直馏汽油,减少MMT及MTBE的用量,降低使用添加剂的费用。 用法基本上有三种(1)作为催化装置反应终止剂使用,在提升管反应器顶部喷嘴打入,基本不参加反应,经过分馏塔分离得到汽油产品收率大于90%,也有少量较重的馏份会进入柴油产品中,不会影响柴油质量。(2)作为常减压装置的原料掺炼,这种方案适用于常压塔不生产容剂油,只生产汽油、柴油两个产品的装置。可以把直馏汽油全部调和到90#以上。(3)作为油库系统的调和组份直接调和93#油销售,这种方案效益最为可观,而且研究发现芳烃的调入可以大大改善乙醇汽油的稳定性。以上三种方案均已在其它炼油厂正常操作,欢迎进行技术交流及探讨,如需要实地考察可与本公司联系。

重芳烃掺炼标定报告 济南长城炼油厂 一、情况介绍 根据其他厂家的经验,为多产高标号汽油,自7月17日济南长城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开始掺炼芳烃油,从生产情况看操作基本较平稳,在常压装置开始掺炼轻质油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公司有关部门与8月7日对涉及到常压装置的原料与产品进行了标定及盘点,并对7月17日—8月2日以来的常减压装置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生产情况及分析 1、生产物料平衡 油品名加工量(吨)生产量(吨) 收率% 备注 原油42683.107 掺:重油1683.205 芳烃429.175 占原油掺炼比例10% 柴油747.026 11.71 产:汽油1186.811 18.60 柴油4343.992 68.08 常重6277.829 98.39 合计6380.487 说明收率计算以总加工量为基数,含掺重油与芳烃 2、掺炼对直馏汽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为比较掺炼前后汽油性质的变化,先对前后的汽油分析数据统计如下表: 直馏汽油分析对比表

芳烃产业链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综述报告

芳烃产业链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 发展大会”综述报告 简介2016年8月10-11日,以“责任、创新、突破”为主题的“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和江苏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协办。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SEI、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上海石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芳烃行业领军院校、机构以及霍尼韦尔UOP、CB&I Lummus、KBR、AXENS等国际知名公司的近20位 专家,以及来自国内外石化、芳烃等领域的产学研各界的16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从PX科学认知与行业责任、产业链上下游规划与市场、芳烃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共同带来了芳烃产业链战略、技术与市场的前沿进展。声明“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综述报告(以下简称“综述”)——《芳烃产业链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系中国化工学会根据“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报告 资料汇编而成,仅供“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参会代表和中国化工学会会员内部学习和交流。如对综述的文字、数据或观点有疑虑,请与中国化工学会秘书处联系。欢迎读者对综述进行批评指正。联系邮箱:huqin@https://www.360docs.net/doc/163406566.html,;

renyf@https://www.360docs.net/doc/163406566.html,。在未征得中国化工学会许可和作者同意下,不得将该综述通过信息网络进行非法传播或谋求经济利益。如引用此综述,请注明出处。对于未标明出处或非法传播引起的纠纷及造成的一切后果,其责任由传播人承担。中国化工学会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中国化工学会2016年8月感谢中国化工学会高级顾问洪定一教授、王玉庆教授和华炜教授对此综述报告的审定。芳烃产业链现状及技术发展展望——“2016中国芳烃产业链发展大会”综述报 告芳烃是有机化学工业最基本的原料,芳烃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更是石油化工重要的基础原料,其市场规模仅次于乙烯和丙烯。芳烃产品可以广泛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洗涤剂、增塑剂、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等工业,对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芳烃是生产合成纤维的重要原料,其中对二甲苯(PX)和苯分别是现代纺织业使用最广泛的两种合成纤维——聚酯纤维和聚酰 胺纤维的主要原料。聚酯纤维(中国商品名为“涤纶”)是市场上最经济、最常用的纤维,目前还没有新的合成或天然纤维可以取代它。聚酰胺纤维(中国商品名为“锦纶”,国外商品名为“尼龙”)用量排在合成纤维的第二位。另外,苯和PX 分别是芳纶单体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的原料,因此,苯和对二甲苯可用于制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国商品名为“芳纶”)。芳纶是一种高强度、低密度和耐磨性好的合成纤维,

苯酚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苯酚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苯酚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苯酚用途广泛,产量大,除甲苯氧化法以甲苯为原料外,其余几种方法均以苯为原料。 苯(Benzene,C 6H 6 )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 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 苯最初是从煤焦油中回收,最早是在19世纪初研究将煤气作为照明用气时合成出来的。1865年,苯成为一种工业产品。随着它的用途的扩大,产量不断上升,到1930年已经成为世界十大吨位产品之一。 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苯的产量和生产的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近几年国内苯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产能产量也逐年上升。 …… 表7.1 2010年我国苯供需情况表 图7.1 苯消费结构图

7.2 苯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图7.2苯酚上下游产业链示意图 苯酚是消耗纯苯较多的化工产品之一,在苯的总消费中苯酚约占17%。 我国苯酚下游主要集中在酚醛树脂、双酚A、壬基酚、水杨酸等领域。 苯酚与甲醛缩聚可得到酚醛树脂,酚醛树脂应用广泛,例如浇铸酚醛树脂可用于制造齿轮等机械零部件;壳模酚醛树脂可用于铸造模芯和砂轮;浸渍用酚醛树脂用于层压板和各种酚醛玻璃钢制品;涂复用酚醛树脂可用于油漆和涂料。各种酚醛模塑粉广泛用于制造各种电器、仪表机壳和零件以及瓶盖、钮扣等日用品。酚醛树脂经过改性以后用途更为广泛,例如糠醇改性酚醛树脂的特点是耐酸、面碱、耐油性能好,电气性能优良,适于作电气绝缘材料。尼龙改性酚醛树脂、丁腈橡胶改性酚醛树脂、聚氯乙烯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等都具有某种优良的性能,适用于电气、仪表、机电、医药卫生等行业。采用无机材料也可以对酚醛树脂进行改性,如酚醛石棉模塑料可用于制造各种汽车的刹车片、离合器片等。 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苯酚与丙酮缩合生成双酚A。双酚—A是需求量增长最快的苯酚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聚砜树脂、聚苯醚树脂、不饱和聚酸树脂、还可作聚氯乙烯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用杀虫剂、油漆油墨抗氧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四溴双酚A(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阻

混合芳烃MSDS

混合芳烃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混合芳烃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英文名称:/ 技术说明书编码:无资料CAS No.:无资料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苯31-35 71-43-2 甲苯15-20 108-88-3 乙苯1-5 100-41-4 二甲苯1-5 1330-20-7 C6-C812-15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 3.2 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可致恶心、呕 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空气、水环境及水源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昏迷者不要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 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 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 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 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无资料 前苏联MAC(mg/m3):无资料 TLVTN:无资料 TLVWN:无资料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2020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20 聚烯烃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聚烯烃是指烯烃的聚合物。通常是由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 1-己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以及某些环烯烃单独聚合或共聚合而得到的一类热塑性树脂的总称。聚烯烃由于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综合性能优良,因此是一类产量最大,应用十分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其中以聚乙烯、聚丙烯最为重要。主要品种有聚乙烯以及以乙烯为基础的一些共聚物,如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或丙烯酸酯的共聚物,还有聚丙烯和一些丙烯共聚物、聚1- 丁烯、聚4- 甲基-1- 戊烯、环烯烃聚合物。 近年来,随着聚合物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聚烯烃业务发展日趋完善。 其中,亚太地区掌控着全球聚烯烃45.3%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全球聚烯烃市场的领导地位。该地区聚集了全球众多大型聚烯烃生产工厂。预计未来5 年,亚太地区聚烯烃消费量复合年增长率将达6.2%。中东方面,身为聚烯烃全球第二大市场,其未来5 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突破5%,升至5.5%。近 年来,中东地区工业化步伐加快,各行业对聚烯烃市场需求力度加大。目前,聚烯烃业务已成为全球聚合物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业务。PP及PE全球使用量占总树脂量的三分之二,其在塑料袋、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应用广泛。 当前,中国聚烯烃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中国聚烯烃产品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市场竞争激励;另一方面,高端聚烯烃产品严重依赖于进口,当前自给率不足三成。“十四五”期间,中国聚烯烃产业升级需要注重高端化、差异化、多元化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加大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双峰聚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提高聚丙烯管材专用料、电容膜专用料、聚乙烯汽车油箱专用料、燃气管道专用料、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等高端料、专用料的生产比例,从而提升我国聚烯烃产业的竞争力。

芳烃简介

芳烃车间简介 芳烃车间是化工一厂主要生产车间之一,管理着两套芳烃抽提装置,其中芳烃抽提一套装置总投资约为八千万元,占地约为2.74万平方米,设计年加工加氢汽油10万吨,实际年加工加氢汽油8万吨,芳烃抽提一套装置于1992年9月建成试车,1994年3月开始正式生产;芳烃抽提二套装置总投资约为六千万元,占地约为1.24万平方米,设计年加工加氢汽油12万吨,实际年加工加氢汽油12万吨,芳烃抽提二套装置于1999年7月建成试车并开始正式生产;两套装置既可单独生产,也可以互相供料,根据原料供应情况灵活变化,降低能耗物耗。这两套芳烃抽提装置均采用北京石科院的技术专利,两套装置均由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承包建设。 芳烃抽提装置由抽提、精馏、公用工程、罐区等部分组成,是以裂解加氢汽油为原料,采用环丁砜抽提技术(UOP抽提技术),以环丁砜为溶剂进行液液抽提,并应用萃取蒸馏和汽提蒸馏,将原料中的混合芳烃分离出来,再经普通精馏进一步分离成纯度较高的最终产品:苯、甲苯、二甲苯以及副产品:抽余油、碳九芳烃。芳烃抽提一套装置设计能耗为155千克标油/吨原料油,芳烃抽提二套装置设计能耗为147千克标油/吨原料油。两套同时运行的实际能耗为185千克标油/吨原料油。 芳烃抽提装置从2002年开始采取“两头一尾”操作方案,即开一、二套芳烃抽提系统和二套精馏系统,一套精馏不开备用的模式生产,采取这种操作方案之后,装置能耗大大下降,员工劳动强度也相对减少。经过多年的实践,能耗为140千克标油/吨原料油。 芳烃车间共有设备419台,其中动设备126台,静设备293台,占地面积20400m2,2011年10月有员工70人,生产班组6个,采取五班三倒一白班制。 1.1.3 工艺流程说明 1.1.3.1 芳烃一套装置抽提系统 (1)抽提塔T-101塔 从G1单元输送来的原料加氢汽油经累计流量表计量同时经抽余油混对后进入原料油中间罐,并由抽提进料泵抽出,经预热后由进料流量调节阀调节送入抽提塔。溶剂环丁砜分别进入抽提塔顶部和烃相进料中,在溶剂的选择溶解下,进料中的芳烃和非芳烃被分离形成比重较大的富溶剂相(溶剂和芳烃)和较轻的烃相(非芳烃),因比重不同两相形成逆向流动,富溶剂相从塔底靠自压流入提馏塔塔顶,烃相在压力的作用下从抽提塔顶压入抽余油水洗塔。 (2)抽余油水洗塔T-102塔 抽余油水洗塔有七块筛孔塔板并设有上(烃)、下(水)循环回路及循环泵,以提高洗涤效果,水洗后的抽余油含溶剂≤5mg/kg,从塔顶出来经泵打出一股回到塔下部做循环回流,一股进入抽余油中间罐TK-104,洗涤水是来自溶剂回收塔顶回流罐冷凝水,抽余油水洗塔底的水液送至水汽提塔加热成水蒸汽蒸出并用做溶剂再生塔及回收塔的汽提水蒸汽,形成洗涤水——汽提水蒸汽的闭路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