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
学校代码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岩孙毅颖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编《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惊奇和赞叹的巨大成就。在这三十年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曲曲折折、起起伏伏的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高等教育的辅助和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中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1977年―2007年)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阶段(1977年―1984年) (一)专科教育恢复 1977年,中国恢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恢复时期。这期间,高等专科教育恢复招生、职业大学诞生。 1976年十年“文革”结束,1977 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专科教育随之恢复。1978 年全国恢复和新建专科学校98 所,招收专科生12.37万人,在校专科生37.96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45.3% 。1979 年,专科招生人数减少,在校生人数为34.85万人,占本专科总数的34.2% 。专科教育在满足当时人才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上模仿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快地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 (二)职业大学诞生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改革开放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一时期,我国恢复了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了以职业大学为代表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以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用较少的资源、较小的投入方式,提供了更多的上学机会,解决了社会人才紧缺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 二、探索与调整阶段(1985年―1994年)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普通高校是什么学历普通高校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论文

普通高校是什么学历普通高校开放式音乐教学模式论文 内容摘要: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不采取特定的教法,而是一种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同时 把学生真正作为教育的主体使其实现自主、自助、自发及自我教育过程的理念;开放式教 学的特征就是学生主动积极参加教育过程,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音乐教学开放式教学理论构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在高校音乐课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 学习兴趣、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 充分实现音乐的美育功能是我国普通高校在音乐公选课教学中共同面对又亟需实现的共同 课题。现在笔者谈谈我校在音乐公共课教学上所作的探索与努力,与同仁商榷。 一、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 主动、探究、合作是新型教育的三大特征。如何在音乐课教学中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合作提高,实现自我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建立的是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建构一种民 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开放式音乐课堂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 现象学认为,人是行为的发源地;人在每种情景中都有选择的自由;人的本质存在于 人的内部;人受自己的意识控制。从现象学的观点我们可知,人在确定行为意义时,“自我”起了很大作用。“自我”的行为有两部分反应组成,即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行 为很像普通反射行为,如我们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反 应源于教师传达的信息,这样便于统一教学管理。缺点是,学生被动接受,缺少思维和行 为的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动机大大降低。操作行为与操作反映结果直接联系,同时人的行 为受自身意识控制是主观选择的结果。操作行为用于教学实践可避免传统教育缺点,但其 中不确定的学习动机会成为正、负强化物,致使教学目的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实现。行 为主义认为,人是一种主动同时又是被动的有机体,受外界刺激控制,对这些外界刺激进 行恰当控制。这样,二者的结合就构成了我们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二、开放式教学的条件准备 1.环境建设:我院先后建成数码钢琴实训室、借阅室(提供丰实的文字资料)、计算 机网络实验室(提供上网服务,可下载网络资源)。 2.角色分配:学生除做“听众”外,还可饰演“教师助理”“学生教师”(承担部分 授课任务的学生)等多种角色。 3.角色限定:每种角色须经专业老师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如:准“学生教师”需 要单独小课学习,达到对作品演奏(唱)技法和音乐表现有基本准确的把握后,并且通过 教案和说课考核。“教师助理”要组织同学依据事物普遍联系认识论和方法论查找和汇集 背景资料即围绕音乐作品的人类整体文化背景,包括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是音乐得以表现的脉络,无论其是否通过乐器表现出来,节奏都是和音乐同时存在的,也正是因为节奏的存在,音乐才得以顺畅、有序、美妙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美好的听觉享受。当前,现代音乐复杂多样、风格迥异,很多音乐的节奏较为特殊或者不易找寻,因而,节奏训练的难度也明显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唯有通过实施良好的节奏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会从节奏的角度把握现代音乐、分析现代音乐,从而真正提升个人音乐素养。 一、实施节奏训练的作用 对于高校音乐教学来说,实施节奏训练有着多方面的显著作 用。首先,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谱能力。节奏蕴含在乐谱当中,通过对学生节奏感的良好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可以更容易地读懂乐谱、掌握乐谱;其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记忆力。音乐和节奏是密不可分的,在记忆音乐的过程中,节奏记忆至关重要,当节奏在脑海中定型后,音乐的内容只需稍加记忆,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节拍中呈现出来,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音乐的效率和能力;再次,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敏锐的乐感。节奏感是一种感知能力,而乐感则在长期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中逐渐形成的对于音乐的敏锐捕捉力。良好的节奏训练,可以提升

学生音乐感知潜能,逐步塑造出敏锐的乐感;最后,实施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品位、科学的音乐审美能力。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欣赏节奏的过程,在节奏感达到足够程度的条件下,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鉴赏能力会愈发成熟、愈发科学,更加可以以较高的审美要求鉴赏音乐作品,形成符合主流音乐审美趣味又包含个人审美特点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扎扎实 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先进行基础训练,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最后以实际音乐作品为例,带领学生进行节拍分析和音乐鉴赏。 (一)夯实基础,培养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能力。在节奏训 练中,第一步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准确把握节奏,这是节奏训练的 基础性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选取一些传统或者现代音乐作品中,节奏极为鲜明的作品作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准确、有序、从头至尾地把作品演奏或者演唱出来。强调把 注意力充分放到音乐节奏当中,用心感悟、把握节奏,形成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当然,节奏鲜明并不代表必须是慢节奏作品,快慢都可以选择,不过训练过程应当由浅入深、由慢到快。 (二)能力升华,引入节拍不平衡感训练。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把握能力的基础上,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即能力升华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把训练目标从“求同”转为“求异”,把训练目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在我国音乐教育学分类中,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指基础教育(中小学),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是个新崛起的学科,它的理论建设尚处于初创阶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1.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开端始于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即今山东蓬莱),相当于大学程度,设有以唱歌、识谱、编写歌曲为主的“乐法”课。 2.我国普通高校早期的美育思想1903年,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国维将美育列入普通学校教育宗旨。1908年建立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长经亨颐重人格的培养,提出“德、智、体、美、群”五育教育,设有音乐课程。1912年,蔡元培先生担任教育总长的就职演讲《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将美育列为国民教育宗旨之一,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①的著名主张,强调通过美感教育来陶冶人的品质。 3.我国普通高校最早颁布的艺术教育法律法规191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其颁布的《高等师

范学校规程》中规定预科开设课程共8门,乐歌被列为必修科目之一,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声乐练习及音乐理论。本科将乐歌列为随意科。1927年,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出席第一次会议的有蔡元培、林风眠、杨杏佛、王代之、高鲁、周俊、李金发、吕彦直,提出“整理全国艺术教育”等主张。4.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机构1912年,蔡元培先生在他担任教育总长期间成立了艺术教育委员会,并聘请鲁迅先生主管艺术教育委员会工作。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是1931年,清华大学成立西乐部。有通过唱片听赏音乐的教学和演奏西洋名曲等实践活动。5.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关于学 校艺术实践的第一个文件1940年,教育部颁发《学校课外 音乐活动办法》。主要内容有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应由专门音 乐教师负责学校音乐活动,要求各校要在学生中组织多种艺术团体,经常举办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每位学生要至少应参加一项与艺术有关的活动,各校应从学校经费中酌拨音乐事业费等②。6.我国普通高校较早开设的音乐课程:⑴音乐 选修课1897年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由日籍教师武桥敦义主讲音乐选修课,后来由丰子恺先生兼授音乐课程。 ⑵音乐必修课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预科课程中设置“乐歌”为必修课,共开设3个学期,每周2课时。7.我 国普通高校较早译著的音乐教科书1904年,美国亚克斯福 大学的音乐理论教科书被曾志?胍胫?,定名《乐典教科书》,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65979021.html, 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作者:覃凤春 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4期 【内容摘要】文章在分析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认为应针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育师资建设及建立科学教育体系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 在普通高校中,音乐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能提升审美情趣、扩宽视野,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必须学习的一类课程。但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部门观念陈旧 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应试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的状况下,教育观念仍然陈旧,尤其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完全被当作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教育课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着较严重的现象,比如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关系到考学的主干课所取代,音乐课程中只教授某个歌唱作品,除此以外,对于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鉴赏不做任何的讲授,导致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无法发挥它的积极效果和作用。另外,普通高校也存在对音乐教育不重视的普遍现象,部分学校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忽视音乐课程,把音乐类课程规划到选修课的模块中,并规定学生的艺术类选修学分不能过多,从而阻止了某些热爱音乐的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进一步提升。以上都说明了教育部门观念陈旧,已严重导致音乐教育的普及不足。 (二)教育经费不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推进的形势下,高校经费短缺问题愈演愈烈。作为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的音乐教育,在各个高校更不可能成为教育投入的重点。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经费不足,导致一些高校无固定音乐教学场所,缺少乐器、多媒体等现代音乐教学必备的教学器材和视听设备。同时,经费不足,音乐教育方面教材的编写和资料建设得不到必要的支持,使得音乐教育领域缺少高质量、专门化的系列教材及声像参考资料,严重制约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师资力量薄弱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

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及教学模式研究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状及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为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普及,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音乐音乐教育和谐校园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爱好音乐的人生是和谐的、美好的、富有无限创造力的人生,因此,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音乐和艺术修养,不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1.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够健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发展时间短,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不够健全,很多高校都未设立专门的公共音乐教研机构,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具体的、体系的、完备的理论指导相对其他学科来说也仍欠缺。许多高校还没有开设公共音乐课,有的虽然是开设了,但无论从领导还是到任课教师,都没有对其引起重视,比如: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不平衡;教学设备缺乏;教材不规范;任课教师也不是专职教师,大多由音乐院系的教师兼任等。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仍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重讲授,轻体验和参与。目前公共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参与体验;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轻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单一,教师不关心学生课外的音乐需求,不重视丰富多彩的社会音乐生活,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丧失。因此,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认为,这种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

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

2017面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试题

绝密★启用前 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本卷共五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字形和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吞噬(sh ì) 迷惘(w ǎng ) 粗犷(gu ǎng ) 黑黝黝(x ūn ) B.绮(q ǐ)望 袅娜(n à) 彳亍(ch ì ch ù) 恬(ti án)然 C.镌(ju ān)刻 荫庇(bi ) 颓圮(tui pi ) 踟蹰(chi chu) D.斑驳(P ó) 摇曳(ye) 深邃(su ì) 繁衍(y ǎn ) 2.下列成语解释错误的是( ) A.千沟万壑:①形容沟壑极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B.广袤无垠:比喻广阔得望不到边际,形容辽阔无边;无边无际。 C.肆无忌惮:指非常顾忌,害怕 。 D.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 堪坷 家谱 B.款待 织锦 C. 匮乏 恬然 D.衣袂 敷衍 4.《将进酒》的作者是 ( ) A. 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 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 经过几天的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 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6.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音乐是一枚永不生锈的钥匙,打开了原以为早已封闭的门。 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③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 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A.比喻 夸张 拟人 对偶 B.比喻 比喻 夸张 拟人 C.夸张 比喻 拟人 对偶 D.拟人 比喻 比喻 夸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 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8.“朝有青丝暮成雪”表达作者( ) A.借酒消愁,及时行乐的心情 B.比喻时光易逝,感慨人生苦短 C.反映诗人淡漠名利,潇洒人生的态度 D.表达诗人华发早生,惆怅,悲凉的心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165979021.html,/research/system/policy/1358.shtml 搜索时间:2009年7月11日星期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的比较 吕鑫祥 各类各级教育之间的区别,实质在于培养目标的差异,其他因素大都由此而派生。因而,本文着重进行有关教育的培养目标的探讨,然后进行相关因素的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人才结构与世界发达国家已基本相同。我国教育类型和层次的构成也不可能离开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所以进行国际比较研究也是廓清本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教学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工程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要求(试行)》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工业、工程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和一般设计工作”。 《普通高等医药专科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文件中提出: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县及县以下农村和厂矿等基层医药卫生工作,或医药院校,医学科研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辅助工作”。“毕业生主要担任卫生医师、临床医师、检验师、护理师、技师、中医师等职”。 《全国高等农林专科教育座谈会纪要》等文件提出:农林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红又专的高级农林技术应用人才和管理人才”。在业务方面“获得助理农艺师或高级技术员的基本训练”。 财经类专科教育有关文件提出:“普通高校财经专科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分配主要面向基层,在各级财经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上述国家教委颁布的文件以及国家教委高教司颁布的各类高专教育的教学文件所提及的高专培养目标内容是迄今为止,对高专培养目标最明确具体的阐述。 1987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工大学、职工业余大学、管理干部学院应当利用自己同企业、行业关系紧密的有利条件,结合需要,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企业事业单位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 表一、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合格 备注: 1.聘请校外教师经折算后计入教师总数,原则上聘请校外教师数不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 2.凡生师比指标不高于表中数值,且其它指标不低于表中数值的学校为合格学校。 表二、基本办学条件指标:限制招生 备注: l.生师比指标高于表中数值或其它某一项指标低于表中数值,即该项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 2.凡有一项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限制招生(黄牌)学校。 3.凡两项或两项以上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学校,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红牌)学校。 4.凡连续三年被确定为“黄”牌的学校,第三年即被确定为暂停招生(红牌)学校。

1.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l亿元的高校,当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值超过1000万元,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2.凡折合在校生超过30000人的高校,当年进书量超过9万册,该项指标即为合格。 办学条件指标测算办法 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硕士生数*l.5+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l 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研究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教师总数=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 1.生师比=折合在校生数/教师总数 2.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3.生均教学行政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行政办公用房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4.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折合在校生数 5.生均图书=图书总数/折合在校生数 6.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具有副高级以上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专任教师数 7.生均占地面积=占地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8.生均学生宿舍面积=学生宿舍面积/全日制在校生数 9.百名学生配教学甩计算机台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10.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全日制在校生数)*100 11.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一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2.生均年进书量=当年新增图书量/折合在校生数 说明: l.进修生数指进修及培训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学生数。 2.电子类图书、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已在相关指标的定量中予以考虑,测算时均不包括在内。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5年)

附件2: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目录(20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5年10月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目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二、《目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3〕6号)要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主动适应、服务发展”“继承创新、灵活设置”“科学规范、体现特色”“推进衔接、构建体系”等原则,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基础上,经广泛调研、专题论证、征求意见、优化整理、行政审定等过程,全面修订而成。 三、《目录》修订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分类进行专业划分和调整,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四、《目录》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代码分别由两位、四位和六位数字表示。《目录》中涉及医学、教育、公安与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五、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目录》在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设置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等四项内容。专业大类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列举专业方向749个、主要对应职业类别291个、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本科专业344个。这些调整旨在通过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六、《目录》列举的“主要对应职业类别”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的小类;列举的“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和“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分别来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附件2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目录(2015)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51农林牧渔大类 5101农业类 510101作物生产技术510102 种子生产与经营510103 设施农业与装备510104 现代农业技术510105 休闲农业 510106 生态农业技术510107 园艺技术 510108 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510109 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510110 中草药栽培技术510111 烟草栽培与加工510112 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510113 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510114 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510115 农资营销与服务510116 农产品流通与管理510117 农业装备应用技术510118 农业经济管理510119 农村经营管理 5102 林业类 510201 林业技术 510202 园林技术 510203 森林资源保护510204 经济林培育与利用510205 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 利用 510206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 利用 510207 森林生态旅游510208 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510209 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510210 木工设备应用技术 510211 木材加工技术 510212 林业调查与信息处理 510213 林业信息技术与管理 5103 畜牧业类 510301 畜牧兽医 510302 动物医学 510303动物药学 510304动物防疫与检疫 510305 动物医学检验技术 510306 宠物养护与驯导 510307 实验动物技术 510308 饲料与动物营养 510309 特种动物养殖 510310 畜牧工程技术 510311蚕桑技术 510312草业技术 510313 养蜂与蜂产品加工 510314 畜牧业经济管理 5104 渔业类 510401 水产养殖技术 510402 海洋渔业技术 510403 水族科学与技术 510404 水生动物医学 510405 渔业经济管理 52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5201资源勘查类 520101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520102 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 520103 矿产地质与勘查 520104 岩矿分析与鉴定 520105 宝玉石鉴定与加工 520106 煤田地质与勘查技术 5202地质类 520201工程地质勘查 520202水文与工程地质 520203钻探技术 520204矿山地质 520205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520206 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 520207 环境地质工程 520208 岩土工程技术 5203测绘地理信息类 520301 工程测量技术 520302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520303 测绘工程技术 520304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520305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 520306 矿山测量 520307 测绘与地质工程技术 520308 导航与位置服务 520309 地图制图与数字传播技术 520310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 520311 国土测绘与规划 5204 石油与天然气类 520401钻井技术 520402油气开采技术 520403 油气储运技术 520404 油气地质勘探技术 520405 油田化学应用技术 520406 石油工程技术 5205 煤炭类 520501 煤矿开采技术 520502 矿井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专业目录(2015年)》修订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以下简称《目录》) 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指导性文件,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职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二、《目录》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3〕6号)要求,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主动适应、服务发展”“继承创新、灵活设置”“科学规范、体现特色”“推进衔接、构建体系”等原则,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基础上,经广泛调研、专题论证、征求意见、优化整理、行政审定等过程,全面修订而成。 三、《目录》修订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三次产业划分规定(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兼顾学科分类进行专业划分和调整,原则上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四、《目录》分为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其代码分别由两位、四位和六位数字表示。《目录》中涉及医学、教育、公安与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专业,在专业代码后加“K”表示。 五、与原《目录》相比,修订后的《目录》在体系结构上做了较大调整,设置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等四项内容。专业大类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7个;列举专业方向749个、主要对应职业类别291个、衔接中职专业306个、接续本科专业344个。这些调整旨在通过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六、《目录》列举的“主要对应职业类别”主要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版)》中的小类;列举的“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和“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分别来自《中等职 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1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附件1: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以下简称高职专业)设置管理,指导高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其他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高校的高职专业设置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适应各地、各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教育部负责全国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受教育部委托,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相关高职专业设置进行指导。 第五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高校高职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 高校依照相关规定要求自主设置和调整高职专业。 第六条各地和高校应做好高职专业建设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根据学校办学实际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设置专业,避免专业盲目设置和重复建设。 第二章 专业目录 第七条教育部负责制定、修订和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与调整高职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的基本依据,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划高职专业布局、安排招生计

划、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高职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第八条专业目录按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三级划分。部分专业可设置专业方向。 第九条涉及医学、教育、公安和司法等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特殊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为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应在专业目录中单独标注。 第十条专业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每5年修订一次;每年增补一次专业。 各高校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可对增补专业提出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提交的增补专业建议汇总,于每年6月1日前向教育部提交本地区增补专业建议材料,内容包括:专业相关行业(职业)人才需求报告、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专业简介等。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可直接向教育部提交建议材料。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确定年度增补专业,并于当年9月1日前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专业设置条件与要求 第十一条高校设置高职专业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详实的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 (二)有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有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辅助人员,且“双师型”教师应具有一定比例; (四)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经费和校舍、仪器设备、实习实训场所、图书资料等办学条件; (五)有保障开设本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各地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教育部公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各专业特点,进一步明确上述基本条件的相关细化指标,使专业设置条件要求具体化。 第十二条高校设置高职专业应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注重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发展与学校办学定位和特色相一致的专业。 第四章 专业设置程序 第十三条高职专业设置实行备案制,但设置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须依法经过审批。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工作每年集中进行一次。教育部设专门网站作为本项工作的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院校代码

院校代码院校名称计划数投档数投档分10050 北京电影学院 1 1 554 10059 中国民航大学44 46 457 10071 天津体育学院 4 1 400 1018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3 0 - 10188 东北电力大学15 16 437 10226 哈尔滨医科大学45 29 400 10238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7 2 400 10262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2 16 400 10268 上海中医药大学 6 6 453 10275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14 15 450 10403 南昌大学13 14 454 10412 江西中医药大学17 17 418 1048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4 4 449 10489 长江大学35 32 4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18 19 425 10495 武汉纺织大学 6 6 440 10507 湖北中医药大学15 0 - 10513 湖北师范学院 5 2 400 10514 黄冈师范学院 5 2 400 10518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0 1 400 10570 广州医科大学765 809 469 10572 广州中医药大学140 148 462 10576 韶关学院914 960 403 10578 韩山师范学院720 625 400 10579 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 850 893 417 10580 肇庆学院90 94 432 10582 嘉应学院1320 1405 415 10588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班) 60 63 372 10594 广西科技大学15 14 400 10595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41 43 419 10596 桂林理工大学57 38 400 10604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 5 400 10608 广西民族大学16 9 400 10615 西南石油大学12 13 427 10624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4 4 486 10686 保山学院 2 2 471 10827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3 15 400 10830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0 28 400 10831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770 808 439 1083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986 3144 477 10834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5 26 405 10838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2 1 400 10843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3 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