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教学提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教学提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教学提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

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一、线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

为,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线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

和这个

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

面垂直.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他就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 .直线l和平面

α互相垂直,记作l⊥α.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

与这个平面垂直.

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

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点到平面的距离: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

三、面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又这两个平面与第

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

α⊥β.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四、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

1.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

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

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

A 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

(1)CD⊥AE;

(2)PD⊥平面ABE.

【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AA1=2,E为棱CC1的中点.

(Ⅰ)求证:B1D1⊥AE;

(Ⅱ)求证:AC∥平面B1DE.

【解答】(Ⅰ)连接BD,则BD∥B1D1,∵ABCD是正方形,∴AC⊥

BD.

∵CE⊥平面ABCD,BD?平面ABCD,∴CE⊥BD.

又∵AC∩CE=C,∴BD⊥面ACE.∵AE?面ACE,∴BD⊥AE,∴B1D1⊥AE.﹣﹣﹣(5分)(Ⅱ)证明:取BB1的中点F,连接AF、CF、EF.∵ E、F是C1C、B1B的中点,

∴ CE∥B1F且CE=B1F,∴ 四边形B1FCE是平行四边形,∴ CF∥ B1E.∵ 正方形BB1C1C中,E、F是CC、BB的中点,∴ EF∥BC且EF=BC

又∵ BC∥AD且BC=AD,∴ E F∥AD且EF=AD.∴ 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可得AF∥ED,∵ AF∩CF=C,BE∩ED=E,

∴ 平面ACF∥平面B1DE.又∵ AC?平面ACF,∴AC∥面B1DE.

【变式2】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为菱形,PA⊥平面ABCD,∠ABC=60°,点E、G分别是CD、PC的中点,点F在PD上,且PF:FD=2:

1.

(Ⅰ)证明:EA⊥ PB;

(Ⅱ)证明:BG∥面AFC.

【解答】(Ⅰ)证明:因为面ABCD为菱形,且∠ABC=60°,所以

△ ACD为等边三角形,

又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EA⊥AB.又PA⊥平面ABCD,所以

EA⊥PA.

而AB∩PA=A

所以EA⊥面PAB,所以EA⊥PB.

(Ⅱ)取PF中点M,所以PM=MF=FD.连接MG,MG∥CF,所以MG∥面AFC.

连接BM,BD,设AC∩BD=O,连接OF,

所以BM∥OF,所以BM∥面AFC.

而BM∩MG=M

所以面BGM∥面AFC,所以BG∥面AFC.

【变式3】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O为底面中心,A1O⊥平面ABCD,AB=,AA1=2.

(1)证明:AA1⊥ BD

(2)证明:平面A1BD∥平面CD1B1;

(3)求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

【解答】(1)证明:∵底面ABCD是正方形,∴

BD⊥AC,又∵ A1O⊥平面ABCD且BD?面ABCD,∴

A1O⊥BD,又∵ A1O∩AC=O,A1O?面A1AC,AC?面A1AC,

∴BD⊥面A1AC,AA1?面A1AC,∴ AA1⊥BD.

(2)∵ A1B1∥AB,AB∥CD,∴ A1B1∥CD,又A1B1=CD,∴四边形A1B1CD是平行四边形,

∴ A1D∥B1C,同理A1B∥CD1,∵ A1B?平面A1BD,A1D?平面A1BD,CD1?平面CD1B1,B1C?平面CD1B,且A1B∩A1D=A1,CD1∩B1C=C,∴平面A1BD∥平面CD1B1.

(3)∵ A1O⊥面ABCD,∴ A1O是三棱柱A1B1D1﹣ABD的高,

在正方形ABCD中,AO=1.在Rt△A1OA中,AA1=2,AO=1,

∴ A1O=,∴ V三棱柱ABD﹣A1B1D1=S△ABD?A1O=?()2?=

∴三棱柱ABD﹣A1B1D1的体积为.

【变式4】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侧棱AA1⊥底面ABC,

AB=BC=AC=AA1=4,

点F在CC1上,且C1F=3FC,E是BC的中点.

(1)求证:AE⊥平面BCC1B1

(2)求四棱锥A﹣B1C1FE的体积;

(3)证明:B1E⊥AF.

【解答】(1)∵ AB=AC,E是BC的中点,

∴AE⊥ BC.

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 AA1,

∴ BB1⊥平面ABC,

∵ AE?平面ABC,

∴ BB1⊥ AE,….(2分)

又∵ BB1∩BC=B,….(3分)

BB1,BC?平面BB1C1C,

∴AE⊥平面BB1C1C,….(4分)

(2)由(1)知,即AE为四棱锥A﹣B1C1FE的高,在正三角形ABC中,AE=AB=2,…在正方形BB1C1C,中,CE=BE=2,CF=1,∴=﹣﹣S△CFE=4×=11.…(6分)

∴=?AE==…(7分)

(3)证明:连结B1F,由(1)得AE⊥平面BB1C1C,∵ B1E?平面BB1C1C,

∴AE⊥B1E,….(8分)在正方形BB1C1C,中,B1F==5,

B1E==2,EF==,∵ B1F2=B1E2+EF2,∴ B1E⊥EF….(9分)

又∵AE∩EF=E,….(10分)AE,EF?平面AEF,∴ B1E⊥平面AEF,….(11分)

∵ AF?平面AEF,∴ B1E⊥AF.….(12分)

【变式5】如图,四棱锥P﹣ABCD中,PD⊥平面ABCD,底面ABCD为正方形,BC=PD=2,E为PC的中点,G在BC上,且CG=CB

(1)求证:PC⊥ BC;

(2)求三棱锥C﹣DEG的体积;

(3)AD边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MEG?若存在,求AM的长;否则,说明理由.

【解答】(1)证明:∵PD⊥平面ABCD,∴PD⊥BC.又

∵ABCD是正方形,∴BC⊥CD.

又∵PD∩CD=D,∴BC⊥平面PCD.又∵PC?平面PCD,∴

PC⊥BC.(2)∵BC⊥平面PCD,

∴ GC是三棱锥G﹣DEC的高.

∵ E是PC的中点,

∴ S△EDC=S△PDC==×(×2×2)=1.V C﹣

=V G﹣DEC=GC?S△DEC=××1=.

DEG

(3)连结AC,取AC中点O,连结EO、GO,延长GO交AD

于点M,则PA∥平面MEG.

证明:∵E为PC的中点,O是AC的中点,∴EO∥PA.又

∵EO?平面MEG,PA?平面MEG,

∴PA∥平面MEG.

在正方形ABCD中,∵O是AC的中点,BC=PD=2,CG=CB.

∴△OCG≌△OAM,∴AM=CG=,∴所求AM的长为.﹣﹣﹣﹣﹣﹣﹣﹣﹣﹣﹣﹣﹣﹣﹣﹣﹣

【变式6】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底面A1B1C1,A1B1⊥B1C1且A1B1=BB1=B1C1,D为AC的中点.

(Ⅰ)求证:A1B⊥AC1

(Ⅱ)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A1E⊥平面A1BD,若存在,试确定E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Ⅰ)证明:连接AB1

∵ BB1⊥平面A1B1C1

∴ B1C1⊥BB1

∵ B1C1⊥A1B1且A1B1∩BB1=B1

∴ B1C1⊥平面A1B1BA

∴ A1B⊥B1C1 . 又∵ A1B⊥AB1且AB1∩B1C1=B1

∴A1B⊥平面AB1C1∴A1B⊥AC1

(Ⅱ)存在点E在CC1的延长线上且CE=2CC1时,A1E⊥平面

A 1BD.设AB=a,CE=2a,∴,∴,

,DE=,∴,∴A1E⊥A1D…

∵BD⊥AC,BD⊥CC1,AC∩CC1=C,∴BD⊥平面ACC1A1,又

A1E?平面ACC1A1∴ A1E⊥ BD. 又BD∩A1D=D ,∴ A1E⊥平面

A1BD

【变式7】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3,BC=4,AB=5,点D是AB的中点.

(1)求证:AC⊥ BC1;

(2)求证:AC1∥平面CDB1.

【解答】证明:(1)因为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所以C1C⊥平面ABC,所以C1C⊥AC.

又因为AC=3,BC=4,AB=5,

所以AC2+BC2=AB2,

所以AC⊥BC.

又C1C∩BC=C,所以AC⊥平面CC1B1B,所以AC⊥ BC1.

(2)连结C1B交CB1于E,再连结DE,由已知可得E为C1B的中点,又∵D为AB的中点,∴DE为△BAC1的中位线.∴AC1∥DE。又∵DE?平面CDB1,AC1?平面CDB1∴AC1∥平面CDB1.【变式8】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C=2BC,D是AA1的中点,

CD⊥B1D.

(1)证明:CD⊥ B1C1;

(2)平面CDB1分此棱柱为两部分,求这两部分体积的比.

【解答】(1)证明:由题设知,直三棱柱的侧面为矩形,

由D为AA1的中点,则DC=DC1,

又AA1=2AC,可得DC12+DC2=CC12,

则CD⊥ DC1,

而CD⊥ B1D,B1D∩DC1=D,

则CD⊥平面B1C1D,

由于B1C1?平面B1C1D,

故CD⊥ B1C1;

(2)解:由(1)知,CD⊥B1C1,

且B1C1⊥C1C,则B1C1⊥平面ACC1A1,设V1是平面CDB1上方部分的体积,

V2是平面CDB1下方部分的体积,则V1=V B1﹣CDA1C1=S CDA1C1?B1C1=×?B1C13=B1C13,

V=V ABC﹣A1B1C1=AC?BC?CC1=B1C13,则V2=V﹣V1=B1C13=V1,

故这两部分体积的比为1:1.

【变式9】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1,点E在B1B上,且满足B1E=2EB.

(1)求证:D1E⊥A1C1;

(2)在棱B1C1上确定一点F,使A、E、F、D1四点共面,并求此时B1F的长;

(3)求几何体ABED1D的体积.

【解答】(Ⅰ)证明:连结B1D1.因为四边形A1B1C1D1为

正方形,

所以A1C1⊥B1D1.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DD1⊥平面A1B1C1D1,

又A1C1?平面A1B1C1D1,所以DD1⊥A1C1.

因为DD1∩B1D1=D1,DD1?平面BB1D1D,B1D1?平面BB1D1D,所以A1C1⊥平面BB1D1D.

又D1E?平面BB1D1D,所以D1E⊥A1C1.…(4分)

(Ⅱ)解:连结BC1,过E作EF∥BC1交B1C1于点F.

因为AD1∥BC1,所以AD1∥EF.

所以A、E、F、D1四点共面.即点F为满足条件的点.又因为B1E=2EB,所以B1F=2FC1,所以.…(8分)

(Ⅲ)解:四边形BED1D为直角梯形,几何体ABED1D为四棱锥A﹣BED1D.

因为==,点A到平面BED 1D的距离h=,

所以几何体ABED 1D的体积为:=.…(13分)

题型二面面垂直的判定

例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ABC为正三角形,

D、E分别是BC、CA的中点.

(1)求证:平面PBE⊥平面PAC;

(2)如何在BC上找一点F,使AD∥平面PEF?并说明理由.

【变式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

G为AC与BD的交点,BE⊥平面

ABCD.

证明:平面AEC⊥平面BED.

【解答】证明:(Ⅰ)∵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BE⊥平面ABCD,∴AC⊥BE,则AC⊥平面BED,∵AC?平面AEC,∴平面AEC⊥平面BED;

【变式2】如图,三棱台DEF﹣ABC中,AB=2DE,G,H分别为AC,BC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FGH;

(2)若CF⊥BC,AB⊥BC,求证:平面BCD⊥平面EGH.

新人教B版必修2高中数学课堂设计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4)平面与平面平行学案

1.2.2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4)——平面与平面平行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平面平行的定义、图形的画法以及符号表示. 2.理解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关系. 自学导引 1.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图形表示: 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____________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表示:若平面α、β、γ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b. 上述定理说明,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例1已知E、F、E1、F1分别是三棱柱A1B1C1—ABC棱AB、AC、A1B1、A1C1的中点. 求证:平面A1EF∥平面E1BCF1. 点评要证平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需要找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即可.另外在证明线线、线面以及 线面平行的判定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时,常进行如下转化:线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 ――------→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

空间中得垂直关系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一、线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线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并且与这个 平面内得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 面垂直、也就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 那么她就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直线l与平面 α互相垂直,记作l⊥α、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得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 直、 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 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点到平面得距离: 长度叫做点到平面得距离、 三、面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得交线与第三个平面 ,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所得得两条交线 ,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得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直线垂直于另 一个平面、 四、求点面距离得常用方法: 1、直接过点作面得垂线,求垂线段得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 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得距离来求解、 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得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 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得判定及性质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就是PC得中点、求证: (1)CD⊥AE;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第2课时 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教案(人教A版选修2-1)

第2课时空间向量与垂直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能用向量方法判断有关直线和平面垂直关系的立体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体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思想及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联系与转化的观点看问题,体验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的受挫感和成功感,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用向量方法判断有关直线和平面垂直关系的立体几何问题. 难点:用向量语言证明立体几何中有关垂直关系的问题. 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在于用向量证明垂直关系,应利用探究式教学以及多媒体帮助分散难点,强化重点.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根据教学目标,应有一个让学生参与实践——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的探索认知过程.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学习的机会:(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利用资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愿想愿说;(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立体几何中如何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 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知识,并启发学生思考用向量方法是否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探究、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方法. 通过例1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证明线线垂直. 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向量证明线面垂直. 完成例3及其变式训练,从而解决利用向量证明面面垂直问题. 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 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 【问题导思】 立体几何中怎样证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提示】(1)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2)证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3)转化为先证直线与平面垂直,再用线面垂直的性质.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a1,a2,a3),直线m的方向向量为b=(b1,b2,b3),则l ⊥m a·b=0a1b1+a2b2+a3b3=0. 【问题导思】 1.如果已知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怎样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 【提示】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2.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教学提纲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 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一、线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 为,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线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 和这个 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 面垂直.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他就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 .直线l和平面 α互相垂直,记作l⊥α.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 与这个平面垂直. 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 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点到平面的距离: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 三、面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又这两个平面与第 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 α⊥β.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 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四、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

1.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 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 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 A 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 (1)CD⊥AE; (2)PD⊥平面ABE. 【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AA1=2,E为棱CC1的中点. (Ⅰ)求证:B1D1⊥AE; (Ⅱ)求证:AC∥平面B1DE. 【解答】(Ⅰ)连接BD,则BD∥B1D1,∵ABCD是正方形,∴AC⊥ BD.

高中数学《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三

课题:6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 平面垂直的性质教材:湘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3 【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教材必修3中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属于新授性质原理课 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的形成是教学重点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以上结构图反应出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在本节中的位置 学生掌握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之后紧接着研究的其性质 了性质定理,为本节课提供了研究方法上的范式.线面、面面垂直是 线线垂直的拓展,又是 空间垂直的基础,且后续内容如:空间的角和距离等又都借助垂直来构建,在空间几何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研究,可进一步完善空间垂直与平行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培养学生观 察发现、空间想象、推理能力,体会由特殊到一般、正难则反、类比、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直线与平面 平行 直线在 平面内 平面与平面 平行 直线与平面相交平面与平面相 交 线线1 面面1 垂斜 直交 判性 疋疋1质1 义疋疋 (理理] 教 学 设 计 .其中直线与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研究

【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通过对生活视频、实验操作的观察、直观感知、发现、猜想、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在性质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直观感知、发展类比、归纳等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运用特殊化、类比、正难则反、转化等数学思想,体验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一般方法. 4.在探究线面垂直的性质、面面垂直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简洁之美,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培养善于实验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学生能够感知生活中有大量的线面、面面垂直关系,已经掌握了线线、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的相关知识,从而具备了研究空间位置关系的经验,也体会了立体几何中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2.达成目标所需要的认知基础 要达成本节课的目标,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不可或缺,还需要整体上把握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方法和途径,能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同时具备较好地观察发现、直观感知、空间想象、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校为全市二类重点高中,招收的学生相当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 进入高二,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 3.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重难点: 1.运用转化、正难则反、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实验、归纳猜想、推理论证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突破“空间向平面”、“平行与垂直”、“线面与面面”的转化. 突破策略: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复习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复习三个平行的关系,使学生在《立体几何》的证明中能够正确运用定理证明三个平行,从而使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明确立体几何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会看空间图形的直观图;使学生知道立体几何研究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背定理、小组互相讨论等环节,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语言表达等能力,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对具体情形的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让学生具备初步归纳能力;借助图形,通过整体观察、直观感知,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完善思维结构,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明确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的一般思想方法,并会应用。 难点:在证明的过程中做辅助线或辅助平面。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 四、学情分析: 1、由于这是复习课,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立体几何的知识,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更深入 地对空间中几何图形的平行位置和数量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使用直观图来表示立体图形、不 能准确的做出辅助线、证明过程书写不规范等等。 五、教学过程:

4.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E是棱PD的中点,F是线段CD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平面PBF与平面ACE交于直线GH. 求证:PB∥GH.

高考数学复习《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考点导读】 1.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明确定义与定理的不同,定义是可逆的,既是判定也是性质,而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多是不可逆的。 3.要能灵活的对“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进行转化。 【基础练习】 1.若b a 、为异面直线,直线c ∥a ,则c 与b 的位置关系是 异面或相交 。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③若直线12,l l 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12,l l 互相平行. ④若直线12,l l 是异面直线,则与12,l l 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 命题的个数是 4 个。 3.对于任意的直线l 与平面a ,在平面a 内必有直线m ,使m 与l 垂直 。 4. 已知a 、b 、c 是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r 是三个不重合的平面,下面六个命题: ①a ∥c ,b ∥c ?a ∥b ;②a ∥r ,b ∥r ?a ∥b ;③α∥c ,β∥c ?α∥β; ④α∥r ,β∥r ?α∥β;⑤a ∥c ,α∥c ?a ∥α;⑥a ∥r ,α∥r ?a ∥α.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①④ 。 【范例导析】 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截面EFGH 是平行四边形. 求证:AB ∥平面EFG . 证明 :∵面EFGH 是截面. ∴点E ,F ,G ,H 分别在BC ,BD ,DA ,AC 上. ∴EH 面ABC ,GF 面ABD , 由已知,EH ∥GF .∴EH ∥面ABD . 又 ∵EH 面BAC ,面ABC ∩面ABD=AB ∴EH ∥AB . ∴AB ∥面EFG . 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N 在BD 上,点M 在B 1C 上,并且CM=DN. 求证:MN ∥平面AA 1B 1B. 分析:“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本题可以采用任何一种转化方式。 简证:法1:把证“线面平行”转化为证“线线平行”。

立体几何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及答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线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__(无论它们是相交还是异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作______.直线l叫做______________,平面α叫做______________.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惟一的公共点P叫做______.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________. (2)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用符号表示:a∥b,a⊥α?b⊥α. (3)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 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________,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任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θ的范围是____________. 4.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1)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二面角. (2)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______________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 5.平面与平面垂直 (1)定义:一般地,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____________,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2)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3)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______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自查自纠: 1.直角 2.(1)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l⊥α平面α的垂线 直线l的垂面垂足距离(2)两条相交直线(3)平行 3.锐角[0°,90°] 4.(1)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2)垂直于棱[0°,180°] 5.(1)直二面角(2)垂线(3)交线 (2018·广东清远一中月考)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β,给出下列命题:①α⊥β?l ∥m;②α∥β?l⊥m;③l⊥m?α∥β;④l∥m?α⊥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 (2017·全国卷Ⅲ)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棱CD的中点,则() A.A1E⊥DC1B.A1E⊥BD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备课垂直关系的判定

§6垂直关系 6.1垂直关系的判定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重 点)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并能灵活应用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 面垂直.(重点、难点) 3.了解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会求简单的 二面角的大小.(重点、易错点) 1.通过应用判定定理证明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提升 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求解二面角的大小 培养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素 养. 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及判定定理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2)画法:通常把表示直线的线段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图所示. (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文字 语言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 平面垂直 图形 语言 符号 语言 若直线a平面α, 直线b平面α,

直线l⊥a,l⊥b,a∩b=A,则l⊥平面α 思考1: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此直线与平面什么关系? 提示:相交、垂直或在平面内. 2.二面角 (1)二面角的概念: ①半平面: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作半平面. ②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作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作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作二面角的面. ③二面角的记法:以直线AB为棱、半平面α,β为面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α-AB-β. (2)二面角的平面角: 文字语言以二面角的棱上任一点为端点,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作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若α∩β=l,OAα,OBβ,且OA⊥l,OB⊥l,则∠AO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 取值 范围 0°≤θ≤180° 直二 面角 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作直二面角 提示:没关系.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平面与平面垂直: 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画法把表示直立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竖边画成和表示水平平面的平行四边形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parallel relation in space

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在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 为基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某些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进而 把它们想象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不相交,来建 立空间里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认识空间里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 关系既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是线线平行的相关知 识的延续,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相交或平行,由于垂直和平行这两种关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

切相关,所以这两种空间位置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前面我们学过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情况,以及在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2.例如:在图中长方体的棱AA与面ABCD垂直,面AABB与面ABCD互相垂直并且当时我们还从观察中得出下面两个结论:(1)一条棱垂直于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的棱,这条棱与这个面就互相垂直. (2)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直的棱,这两个面就互相垂直. 正如上述,在空间里有垂直情况一样,在空间里也有平行的情况,首先看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把棱AB向两方延长,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伸,它们总也不会相交,像这样的棱和面就是互相平行的,同样,棱AB与面DDCC是互相平行的,棱AA与面BBCC、与面DDCC也是互相平行的. 再看面ABCD与ABCD,这两个面无论怎样延展,它们总也不会相交,像这样的两个面是互相平行的,面AABB与DDCC也是互相平行的. 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人教版高数必修二第6讲: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师版)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的定义; 掌握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判定及性质; 用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的定义、判定及性质解决垂直问题. 一、直线与平面垂直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垂直. 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 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AB⊥α,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平面的距离 3.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 4.(1)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 这个平面. 符号语言:l⊥a,l⊥b,a∩b=A,a?α,b?α?l⊥α, 如图: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符号语言:a∥b,a⊥α?b⊥α, 如图:

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a⊥α,b⊥α?a∥b, 如图: (2)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符号语言:a⊥α,b?α?a⊥b, 如图: 6.设P是三角形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O是P在α内的射影 (1)若PA=PB=PC,则O为△ABC的外心.特别地当∠C=90°时,O为斜边AB中点. (2)若PA、PB、PC两两垂直,则O为△ABC的垂心. (3)若P到△ABC三边距离相等,则O为△ABC的内心. 7.(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直线垂直. 二、直线和平面平行 1.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 2.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符号表示:a⊥α,a?β?α⊥β, 如图: 3.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符号表示:α⊥β,α∩β=CD,BA?α,BA⊥CD,B为垂足?BA⊥β,

七年级数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实录)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数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教学实录)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七年级数学:空间里的平行关系(教学实 录) 教学建议 一、知识结构 在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某些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进而把它们想象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不相交,来建立空间里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重点、难点分析 能认识空间里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既是本节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节知识是线线平行的相关知识的延续,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研究空间中的点、线、面、

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或平行,由于垂直和平行这两种关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这两种空间位置关系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前面我们学过在平面内直线与直线垂直的情况,以及在空间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关系. 2.例如:在图中长方体的棱AA'与面ABCD垂直,面A'ABB'与面ABCD互相垂直并且当时我们还从观察中得出下面两个结论: (1)一条棱垂直于一个面内两条相交的棱,这条棱与这个面就互相垂直. (2)一个面经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直的棱,这两个面就互相垂直. 正如上述,在空间里有垂直情况一样,在空间里也有平行的情况,首先看棱AB与面A'B'C'D'的位置关系,把棱AB向两方延长,面A'B'C'D'向各个方向延伸,它们总也不会相交,像这样的棱和面就是互相平行的,同样,棱AB与面DD'C'C是互相平行的,棱AA'与面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带答案)

!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专题训练 知识梳理 一、线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于一点或经过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线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 平面内的_________________,则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 面垂直.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 么他就和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 .直线l和平面 ! α互相垂直,记作l⊥α. 2.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 直. 推论①: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于这个平面. 推论②:如果两条直线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点到平面的距离:长度叫做点到平面的距离. 三、面面垂直: 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 所得的两条交线,就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平面α,β互相垂直,记作α⊥β. — 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___________,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直线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四、求点面距离的常用方法: 1.直接过点作面的垂线,求垂线段的长,通常要借助于某个三角形. 2.转移法:借助线面平行将点转移到直线上某一特殊点到平面的距离来求解. 3.体积法:利用三棱锥的特征转换位置来求解. 】

题型一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例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 ∠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求证: (1)CD⊥AE; (2)PD⊥平面ABE. 《 【变式1】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AA1=2,E为棱CC1的中点. (Ⅰ )求证:B1D1⊥AE; (Ⅱ )求证:AC∥平面B1DE. 【解答】(Ⅰ)连接BD,则BD∥B1D1,∵ABCD是正方形,∴AC⊥ BD. ∵CE⊥平面ABCD,BD?平面ABCD,∴CE⊥BD. 又∵AC∩CE=C,∴BD⊥面ACE.∵AE?面ACE,∴BD⊥AE,∴B1D1⊥AE.﹣ ﹣﹣(5分) - (Ⅱ)证明:取BB1的中点F,连接AF、CF、EF.∵ E、F是C1C、B1B的中点, ∴ CE∥B1F且CE=B1F,∴ 四边形B1FCE是平行四边形,∴ CF∥ B1E.∵ 正方形BB1C1C 中,E、F是CC、BB的中点,∴ EF∥BC且EF=BC

第一章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教案教师版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一) 【学习要求】 1.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定理. 3.会应用两定理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 借助对实例、图片的观察,提炼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通过运用两定理感悟和体验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的思想方法.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得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4.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生活中处处都有直线和平面垂直的例子,如旗杆和地面、路灯与地面等等.在判断线面平行时我们有判定定理,那么判断线面垂直又有什么好办法呢?本节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探究点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问题1你能举出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例子吗? 答:旗杆与地面的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给人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 问题2在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它们一定相交.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也一定相交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答:不一定.在空间中,两条互相垂直相交的直线中,如果固定其中一条,让另一条平移到空间的某一个位置,就可能与固定的直线没有公共点,这时两条直线为异面直线,它们同样是互相垂直. 小结: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问题3在平面中,到线段AB两端距离相等点的集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空间中,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有多少条?AB的这些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 答:容易发现,空间中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有无数多条,它们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 问题4结合对下列问题的思考,试着说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意义. (1)如图,阳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的位置关系是什么?随 着太阳的移动,旗杆AB与影子BC所成的角度会发生改变吗? 答:垂直关系,所成的角度不变,都为90°. (2)旗杆AB与地面上任意一条不过旗杆底部B的直线B′C′的位置关系又是什么?依据是 什么?由此得到什么结论? 答:垂直关系,依据是空间两直线垂直的定义. 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 问题5通过上述分析,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一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问题6如何画直线与平面垂直?如何用符号表示直线与平面垂直? 答:画直线与平面垂直时,通常把直线画成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 问题7若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吗?如不是,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 答:不一定垂直,有可能平行或者相交. 探究点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问题1通常定义可以作为判定的依据,那么用上述定义判定直线与平面垂 直是否方便?为什么? 答:不方便,因为要验证直线垂直平面内所有的直线,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 问题2请同学们准备一块三角形的纸片,我们一起来做如图所示的试验:过△ABC的顶点A翻折纸片,得到折痕AD,将翻折后的纸片竖起放置在桌面上(BD、DC与桌面接触),问:折痕AD与桌面垂直吗?如何翻折才能保证折痕AD与桌面所在平面垂直?

学案33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文理)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一、 学习目标: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认识和理解空间中平行关系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知识梳理:1、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定义 ②平行公理 。 ③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④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2、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①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定定理 ____ 。 ③面面平行性质定理 。 3、证明面面平行的方法 ①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定定理 ____________或 4、等角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基础训练: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过不在平面内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②过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 ③如果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有α∥γ ④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如果直线a 平行于直线b ,则a 平行于经过b 的任何平面。 ⑥如果一条直线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平行。 ⑦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无数个平面与这条直线平行。 ⑧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则它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平行 A 、3 B 、4 C 、5 D 、6 2、在四面体ABCD 中,AC=BD,E,F,G,H 分别为棱AB,BC,CD,DA 的中点。 则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 3、已知,//αl 点P l m m P //,,∈∈α,则m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五、合作、探究、展示: (一)定理、性质的应用 例1 、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M 、N 分别是BC 和A 1B 1的中点. 求证:MN ∥平面AA 1C 1.

《金版新学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4课时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线下作业 文 新人教A版

《金版新学案》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七章 第4课时 空间 中的平行关系线下作业 文 新人教A 版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给出下列关于互不相同的直线l 、m 、n 和平面α、β、γ的三个命题: ①若l 与m 为异面直线,l ?α,m ?β,则α∥β; ②若α∥β,l ?α,m ?β,则l ∥m ; ③若α∩β=l ,β∩γ=m ,γ∩α=n ,l ∥γ,则m ∥n .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 .3 B .2 C .1 D .0 解析: ①中α、β可以相交;②两平面平行,两平面中的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由l ∥γ,l ?β,β∩γ=m ?l ∥m ,同理l ∥n ,故m ∥n ,③正确,故选C. 答案: C 2.设α,β表示平面,m ,n 表示直线,则m ∥α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α⊥β且m ⊥β B .α∩β=n 且m ∥n C .m ∥n 且n ∥α D .α∥β且m ?β 解析: 若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面的任一直线均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故选D. 答案: D 3.若空间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AC 、BD 的长分别是8、12,过AB 的中点E 且平行于BD 、AC 的截面四边形的周长为( ) A .10 B .20 C .8 D .4 解析: 设截面四边形为EFGH ,F 、G 、H 分别是BC 、CD 、DA 的中点,∴EF =GH =4,FG =HE =6, ∴周长为2×(4+6)=20. 答案: B 4.已知m ,n 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m ?α,n ?α,m ∥β,n ∥β,则α∥β B .若α∥β,m ?α,n ?β,则m ∥n C .若m ∥β,n ?β,则m ∥n D .若α∥β,m ?α,则m ∥β 解析: 选项A 中若m ,n 平行,α,β可能相交;选项B 中m ,n 可能是异面直线;选项C 中m ,n 可能是异面直线;选项D 中α∥β,则α,β无公共点,m ?α,则m 与β无公共点,即m ∥β. 答案: D 5.a 、b 、c 为三条不重合的直线,α、β、γ为三个不重合平面,现给出六个命题: ①????? a ∥c b ∥c ?a ∥b ②????? a ∥γb ∥γ?a ∥b ③? ???? α∥c β∥c ?α∥β ④????? α∥γβ∥γ?α∥β ⑤????? α∥c a ∥c ?α∥a ⑥????? α∥γa ∥γ?a ∥α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④ D .①③④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练习题

1.2.2空间中的平行关系 【目标要求】 1.理解并掌握公理4,能应用其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2.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明确线线平行与面面平行的关系. 3.能够熟练的应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其中a,b表示直线,表示平面α) ( ) ①若a∥b,b∥α,则a∥α②若a∥α,b∥α,则a∥b ③若a∥b,b∥α,则a∥α④若a∥α,b∥α,则a∥b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a∥α,b∥β,a∥b,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一定垂直 3.如果平面α外有两点A、B,它们到平面α的距离都是d,则直线AB和平面α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A.平行 B.相交 C.平行或相交 D. AB?α 4.当α∥β时,必须满足的条件() A.平面α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平面α与平面β同平行于一条直线 C.平面α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平面β D.平面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面平行 5.已知a∥α,b∥α,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①平行;②垂直不相交;③垂直相交;④相交;⑤不垂直且 不相交.;其中可能成立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6.直线a∥平面α,点A∈α,则过点A且平行于直线a的直线() A.只有一条,但不一定在平面α内 B.只有一条,且在平面α内 C.有无数条,但都不在平面α内 D.有无数条,且都在平面α内 7.已知直线a∥平面α,且它们的距离为d,则到直线a与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d的点的集合是 () A.空集 B.两条平行直线 C.一条直线 D.一个平面 8. A、B是直线l外的两点,过A、B且和l平行的平面的个数是() A.0个 B.1个 C.无数个 D.以上都有可能 9.设α,β是不重合的两个平面,l和m是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则能得出α∥β的是() A.l?α,m?α,且l∥β,m∥β B.l?α,m?β,且l∥m C.l⊥α,m⊥β,且l∥m D.l∥α,m∥β,且l∥m 10.已知直线a、b,平面α、β,以下条件中能推出α∥β的是() ①a?α,b?β,a∥b;②a?α,b?α,a∥β,b∥β;③a∥b,a⊥α,b⊥β. A.① B.② C.③ D.均不能 11.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那么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 A.垂直 B.平行 C.相交 D.不相交 12.梯形ABCD中AB∥CD,AB?平面α,则直线CD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平行或相交 C.相交 D. CD平行平面α或CD?α 13.正方体AC1中,E、F、G分别为B1C1、A1D1、A1B1的中点 求证:平面EBD//平面FGA.

高中数学_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 空间中的平行关系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和证明是立体几何的基本任务,理科同学通过空间向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空间线面关系的判定变得更加轻松了。但对于文科同学来说,用传统的办法来判定和证明还是一个重点内容。很多学生对于简单的立体几何题目的平行关系的证明还是觉得比较简单的,但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证明题目,很多同学还是有困难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采用了“执果索因”法以后,很多同学感觉找到了证明空间中平行关系的实质,空间想象能力也有了较大 的提高 课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理解并能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梳理,让同学们对空间的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有更清晰的感知; 2、通过例题的学习和探索让学生明白如何判断空间的平行。包括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和平面与平面的判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实例,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知

识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2、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三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思维尽管活跃,敏捷,但缺乏冷静、深刻,因此片面、不严谨。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通过前面有关章节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一 些几何体的结构,对点线面有了一定的直观感知。其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几何表达能力已经初步形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看,整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合作讨论 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设计 课前下发学案,请同学们完成知识梳理和预习检测部分。 知识梳理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符号表示:,a b αα??, ?a //α 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表示:,,a b ββ?? ,a //α,b//α? 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 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