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摘要: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既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略作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气象服务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

建立综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应对频繁的极端自然灾害近五年来,我们从新闻中看到了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每一次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造成了不少的干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并呈现出多灾并发、群发和集中爆发的特征,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近年来频繁发生,灾害损失持续加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全国70%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东北、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和高原区域山洪、地质灾害频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地质灾害分布,全国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4万处,地震、强降雨等导致西南、西北、华南等地地质灾害频发,东南沿海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和影响,大陆沿海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影响,越来越多的地区遭受高温热浪袭击,重特大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繁发生,大多数省份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 我国的自然灾害这么多,热切极端灾害越来越频繁,究其原因:从自然因素来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岸,而且纵深较长,使得各地降水不均匀,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减少,客观上造成了西部常年处于干旱的状态,由于靠近太平洋,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夏天频

繁遭遇热带气旋的袭击;西南地区由于有地震带导致了西南大部地震频发,由于戴震可以把山体震得松动,只要遇到大雨就会造成滑坡等灾害;这些都是客观因素的结果。从人类看:首先: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一类特许群体,意味着只要人类的触角伸到了地球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原有的自然面貌就会发生改变,只要在这个地方呆得越久,对这个地方的改变就会越久,甚至会出现质的改变,这种改变虽然有时候带来好处,但是处理不好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客观上被误解为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不断地开发建设而往往忽视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此很多地方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了,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似乎慢慢的变质了,随着环境的破坏,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大,这些就促成了极端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大。其次,人们对极端灾害的应对能力相当不足,客观上加大了救援的难度,增加了救援人员的风险,这也就街开了我们心中的结,每次遇到极端的自然灾害总会有经验丰富的救援人员牺牲。 总全世界的角度看,人类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对煤炭.室友等的依赖使得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在短短的几百年加速变暖,客观上改变了原来地球大气的平衡,这种质的改变使全球各地经常出现了极端的干旱和洪涝, 越来越频繁的极端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挑战,我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应该积极主动的应对。提高综合的防灾减灾的能力.

公共气象服务不足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不足及分析 姓名:孙威虎学号:20091333014 班级:09市场营销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找出我国气象现今服务的优势和不足,具体分析公共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对气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类,然后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为使我国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指导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开拓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气象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现代气象业务和气象事业的引领作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关键词: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分析对策 一: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1.1:公共气象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公众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系统及时地为社会各界各部门指挥生产、组织防灾减灾,以及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气象信息。具体包括:日常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和预警信号、沿海天气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天气热点、天气周报、双休日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百姓生活气象指数预报等。 1.2: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分析:中国气象局党组历来重视公共气象服务,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水平取得长足进步,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不断增强。决策气象服务为各级政府防御和减轻气象及相关灾害、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气象能源开发利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面之广,内容之丰富,手段之多样,独具中国特色。初步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电话、手机短信、网络、警报系统、海洋预警电台等多种传播手段的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平台,气象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专业气象服务已覆盖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环境、能源、旅游、体育等行业,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较以往大大降低。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年平均死亡人数为4500人,本世纪以来年平均死亡人数约在2000人至3000之间,1990年至2000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百分比年平均为3.4%,2001年至2006年平均为1.4%。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气象服务的不足 由于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立的较晚,因此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抵御能力、减灾能力与国家防灾减灾的总体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的定位不清晰、体制机制创新不够,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适应;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科技支撑薄弱、机构不健全、人才匮乏,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建设气象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适应。面对气象服务的不足,应该加快改进和建设,争取把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完备欣赏一个台阶。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计划 毫不松懈地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工作要求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始终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等重大天气预报和旱涝、冷暖等气候趋势预测工作。重点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会商和分析研究,提高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报准确率和预警的时效性,要充分利用气象手机短信、“12121”电话、电视、报纸、络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要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决策、公众、专业专项气象服务,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公众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的科技含量。 进一步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要继续强化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守班制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检查,提前做好各项预报、服务、技术保障等准备工作。在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服务过程中,单位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深入业务服务一线,增强敏感性,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汛期

气象服务工作顺利进行。坚决杜绝一切人为责任性事故的发生。 积极做好气象为农服务。要加强自动气象监测站、农超对接气象服务和预警信息传播系统建设,提高为农服务的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人影工作在为农服务中的重要作用,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加强乡镇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要重点利用上级指导产品,集中更多精力投入到面向用户的针对性强的为农气象服务。 进一步加快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发展。要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认真了解社会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要把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完善服务流程,建设信息化、络化、现代化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要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科技含量,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山洪防治、森林防火等项目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要切实推广使用灾情直报系统,做好灾情实时收集和上报。 进一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水平。一是要加强卫星资料、雷达资料、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在数值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要:通过贵州省各级气象部门自2010年以来探索建立“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 雏形,到得到中国局认可的建设实践,结合荔波县气象局在建设中取得的成效、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从当前体制机制、面临困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能力提 升等方面提出解决之策,对全国尤其是中西部基层气象部门在“六个一”基本能力 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六个一;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软实力;体制机制 引言 气象灾害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受到社会的日愈关注。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基层防灾减灾基本能力建设是一个永恒 的课题。多年以来,从国家级一直到基层,各种指导文件和制度建设随社会进步 和气象防灾减灾需求不断完善,也是广大气象工作者不间断探索研究的重点。本 文根据贵州荔波近几年探索建设的“六个一”中的其中一部分到2019年全面实施“六个一”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建设实施中的一些思考, 进行分析。 1“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成效分析 1.1 整编“一本账”,服务对象更精准 通过收集、分析、整理和更新“一本账”中的数据,使基层气象部门创建了较 为全面精准的气象防灾减灾关键数据信息,领导和业务人员对本行政区域内气象 灾害及灾情的时空分布,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区域、气象防灾减灾重要单位等关键 信息建立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收集和更新过程中,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 更加深入地了解各部门对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需求和建议,对优化基层气象防灾 减灾服务,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1.2 绘制“一张图”,指挥调度更高效 将“一本账”中的关键数据、高精度卫星遥感图像等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为一张“作战图”,使气象防灾减灾指挥调度更加高效。 1.3 构织“一张网”,信息发布更加广泛 充分利用“国突”系统,并集成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发布渠道,覆盖各级防御责任人和气象信息员。并利用自建的手机短信发布系统,将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乡镇、行政村和部分行业应急责任人分类、分级建立信息发布对象。2015年,贵州省气象局与省通信管理局建立“气象灾害红色预警分区全网发 布短信绿色通道工作机制”,即当基层气象部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后,由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营运商再20分钟内免费向该市县的本地手机用户全网发布,有效破解了预报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1.4 规范“一把尺”,服务规范风险更低。 “一把尺”作为“六个一”建设中最关键软实力,一是充分理解制度、流程和策 略等的核心内涵。并根据本地工作实际,对“三区”划分与服务策略、分级防御服 务触发指标等制定进行认真研究,不断修订完善。重点对建立区域自动站以来, 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历史气象、水文和灾情资料,研究不同区域、不同降雨强度和 累计降雨量、不同天气过程的致灾阈值,制定“叫应”标准和流程,并邀请应急、 水务、水文、自然资源、农业等部门专家进行研讨修订,使“叫应”标准更加客观、“叫应”流程更符合各级叫应对象的需要。二是认真落实省、州局制定的制度和流程,细化本地实施细则,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中局领导认真督查落实情况,有

试论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重要意义和前景展示

试论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 重要意义和前景展示 【摘要】气象防灾减灾系统的建设,其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可靠的气象专业知识和优良的服务理念及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气象科技信息服务的优势,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准确可靠的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从而使气象防灾减灾系统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中心。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防灾减灾系统;资源共享与服务共享 Discussion of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 and show prospects 【Abstract】Constru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systems, the aim was to use state of the ar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liable meteorological expertise and excellent servic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different types of users with more high quality, accurate and reliable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s. Making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ystem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all walks of information center. 【Key words】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haring of resources and service 我国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除按常规进行的公益性气象服务(天气预报)外,商业性气象科技服务也已逐步开展起来:与此同时,国外许多商业气象服务机构也乘机以各种方式“合法”地进人中国。比如。资料显示:美国阿姆斯风险决策公司于2004年年初已开始与我国国家气象中心共同开发中国台风评估模式: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等国家级机构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了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堂而皇之地从事远洋导航气象服务业务:英国气象局也一直在积极与我国气象部门寻求合作机会,经多次协商。双方同意把气象导航作为首选项目.确定由北京全球气象导航公司与英国气象局开展合作。开始对海洋航运船只从事海洋气象导航服务业务: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也已为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提供气象科技服务。而我国自己的气象科技服务业却姗姗来迟。而且,无论是在气象服务产品的数量上,还是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较大差距。据国际时讯报道,日本的商业性气象服务开始于1954年.至1998年1月.获得日本气象厅颁发的“预报业务许可证”的私营气象服务公司已有39家.美国则约有300余家私营天气预报公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摘要:气象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既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本文就如何建立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气象防灾减灾略作探讨,以期推动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灾害防御体系 建设气象事业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中国气象事业要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事业现代化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的跨越,推动气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和保障。 1.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目标 新一代气象服务体系的总体战略目标是:以气象基本业务系统为主要依托,以资料与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实现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产品专业化、服务队伍专职化、服务管理规范化。中国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气象信息覆盖面、提高气象服务满意度、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公众气象服务是通过各种媒体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广大社会公众。公众气象服务是为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人民谋福利的重要措施,是公益性气象服务的重要体现。公众气象服务一方面要从规范公众的防灾减灾行为着手,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使全社会在气象灾害到来之际都能采取自觉、科学、规范的防灾避灾行动;另一方面,要从提高全民生活水平着手,制作更加贴切人民生活和实际的气象服务产品。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最根本的就是提升气象业务水平、科技实力和全面服务能力,巩固和加强气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人民福祉安康提供服务。 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以增强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满足我国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为目标,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气象预测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和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提供气象信息、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增加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上。 2.公共气象服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 气象服务问题始终是气象工作的核心问题。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气象服务的关键和核心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

2020年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2020年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认真扎实地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全市防灾减灾 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群测群防 和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全市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气象防灾减灾活动总结(1) 今年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 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非常重视。制定了《樟树墩镇气象防灾减灾紧急预案》,并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总抓创建,各线、各所 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 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我镇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 信息、组织培训、定期考察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镇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 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 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 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 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 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 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833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 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传播研究现状调研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气候的变化关系到国计民生,做好气 象信息的传播非常紧迫,我国气象事业自 建国后开始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断地走向正规,实践 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对气象传播的研究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发轫,近几年发 展势头迅猛。在这种形势下,对当前气象 传播研究的现状做一分析已是非常必要。 研究现状分析 总结上世纪末期以来关于气象传播的 论文,大体可以分为这样三大类:一是对

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料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目录(供参考)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2.信息员职责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2.气象预警服务网络 五、应急准备 1.防灾警示 2.避灾场所

3.应急准备认证 六、防雷减灾 1.新批新建农民新村的农宅防雷设施 2.公共设施安装防雷装置 3.易遭雷击区域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 七、科普培训与宣传 1.科普培训 2.科普宣传 八、长效管理 1.有明确分管气象防灾减灾的村主职领导 2.有气象服务窗口(一般设在村便民服务中心内) 2.人员保障、资金保障 浙江省201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验收佐证材料具体内容(供参考) (编写时请按顺序编排) 一、防灾计划 1.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 村气象灾害应急计划。(原件) 2.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 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原件或图片) 二、服务组织

1.建立村气象服务站 建立气象服务站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村气象服务站职责 村气象服务站职责。(原件) 3.村气象服务站人员 说明村气象服务站人员组成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4.村气象服务站场所设置 村气象服务站所在场所。(原件或图片) 5.村气象服务站装备配置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和宽带网络等设施;服务窗口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设置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平台。(图片) 6.村气象服务站制度 村气象服务站制度包括服务站建设、预警信息传递、信息报送、气象设施维护等内容。(原件) 三、信息员队伍 1.人员配备 说明人员配备的文件、纪要等。(原件) 2.职责 信息员及时接收传播气象服务信息、及时报送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协助开展防雷减灾工作等。(原件) 四、监测和服务设施 1.气象信息收发设施

气象防灾减灾试卷及答案

防灾减灾试题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20题,每空1分,共30分) 1、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行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部门联动、 社会参与的原则 2、《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应当包括气象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和现状、_____________ 、易发区和易发时段、_____________ 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防御原 则和目标、防御设施建设和管理) 3、经批准的人影作业站点,必须调查和掌握高炮、火箭射程范围内的城镇、厂矿企业、村庄等人口稠密区的分布情况,绘制安全射界图。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以及城乡规划编制中,应当统筹考虑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避免、减轻气象灾害的影响。(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5、发生跨省级行政区域大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化国务院决定启动相应的国家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6、民政部门应当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开展受灾群众救助工作,并按照规定职责核查灾情、发布灾情信息。国土资源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水利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主要河流、水库的水量调度,组织开展防汛抗旱工作。 7、《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首次以国务院规范文件形式明确了气象灾害从预警到响应部门联动的职责,确定了地方政府建立气象灾害政府专项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任务。 &《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目的是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经济和 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防灾减灾气象科普知识汇编 一、知识点 1.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 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2.龙卷风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100m/s~200m/s,最大300m/s。 3.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 雨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4.雷电时,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 5.拉尼娜现象(反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和中部海水 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 6.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4年的时间。 7.气象咨询电话:96121 8.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安全避险? A 要明白自己所处的是否是台风要逆袭的危险区域; B 要了解安全逃离的路劲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难场所; C 要具备充足且不易腐败的食品和水; D 注意清理通畅下水道; E 买保险

9.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荒漠化危害地区。 10.各国对沙尘暴的应对妙招: a美国:“天地结合”降沙尘 b中国:京津周边建生态屏障 c澳大利亚:围绕牧场治沙 d中东:黄金铺就绿色 11.黑潮不是黑色的潮水,而是一股颜色深邃(黑)的暖流(潮)所 取得名字。黑潮是暖流。 12.北京在国内率先把对环境无影响的绿色催化剂液氮用飞机增雨, 率先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用于飞机作业指挥,率先进行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作业。 13.世界上的第一张天气图是因克里米亚战争而诞生的。 14.中国第一张气象图是上海徐家汇气象站绘出的。 15.北极阁气象台是中国的第一个拥有全面的测绘气象数据的气象 台。 16.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称为台风或飓风。 17.热带气旋按照其强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18.台风究竟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呢?

气象服务产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精)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 1 第二篇:前瞻浅析气象服务行业发展前景 --------------------------------------------------------------- 2 第三篇: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2014年中国十大气象服务企业排名 ------------------------------------------------------------------------ 3 1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4 2北京维艾思气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4 3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 4 4富景天策(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5深圳市气象有限服务公司 ----------------------------------------------------------------------------------- 4 6北京华新天力能源气象科技中心 -------------------------------------------------------------------------- 4 7石家庄广天气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 4 8西安思拓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 4 9广东天文防雷工程有限公司 -------------------------------------------------------------------------------- 4 第四篇: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4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气象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第一篇:气象服务业需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敏感性、综合性和时效性。建立与相关部门的多渠道沟通协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年度决策气象服务方案》,明确年度决策气象服务重点,确立各时段固定上报的服务产品,提高决策气象服务针对性; 牢牢把握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开发和利用气象能源等事关人民群众福祉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最新版】

精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精选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

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中国气象局领导分别率七个调研组奔赴基层开展广泛深入细致调研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6日 编者按: 9月28日,中国气象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以来,气象部门的学习实践活动正在扎实、创新、热烈地进行。按照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11月上旬,中国气象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行程数万公里,分别赴四川、黑龙江、新疆、浙江、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等业务单位进行调研。调研组来到地震灾区、艰苦台站、海岛、农村,围绕中国气象局提出的"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这一学习实践活动载体和"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两个着力点和七个抓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各调研组沉下心、蹲下身,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地开展调研,从细节入手、从全局把握,围绕气象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调研,确保摸清情况、找准问题。调研组形成多方面富有成效的调研成果,为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摘编如下: 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赴四川省气象部门调研报告 根据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安排,11月2日至4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率领调研组,以"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主题,到四川省气象部门进行调研,与省、市、县气象部门管理干部、业务技术骨干、老专家等进行专题座谈,交流观点,分析问题,剖析案例,研讨思路,寻找办法。 11月3日上午,调研组首先听取了四川省气象局党组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毫不松懈地做好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要始终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始终坚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切实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作为提升气象服务水平的首要任务。以下是出guo为大家精心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出guo! 20**年镇按照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抓早抓先,全面防范,提高能力,安全度过”的原则,认真部署,落实防灾减灾的工作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应对措施。现将我镇2**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抓好我镇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镇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并下发防灾减灾工作 * 。 各村根据会议通知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备案,并组织了防汛抢修小分队。为确保灾期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善处理安全度灾,我镇组织相关部门及村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协同相关专业人员对气象探测器材进行检修,确保灾害时能及时的接受并传播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名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全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镇、村级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普查。目前,已建成一支拥有300余

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村镇覆盖率100%,有效地提高了我县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普查主要对信息员的 * 、 * 和工作地址进行了更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真实、准确。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气象站值班人员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同信息员及时进行联络,随时掌握各乡镇天气情况。 通过优化信息员资料,进一步加强了气象信息员档案资料的管理,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确保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根据 * * 令,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宣传考核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气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各种违 * 。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已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镇(社区)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定时的检查各项气象 * 材的安全可行性。确保了气象设施无人为损毁。 镇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周密布置开展重点场所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该镇这次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坚持检查与整改同步推进,通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重点场所防雷工作的基本情况,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调研材料 气象局突出特色公共气象服务现状调研材料 公共气象服务是指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 一、前言 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中国气象局党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办49号文件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

共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不仅是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广大气象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也是我们气象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我们作为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提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目标,切实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二、调研方法 1、时间:4月21日—5月5日 2、地点:市气象台、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怀宁县气象局、岳西县气象局 3、调查对象:在职职工及外聘人员 4、调研方法:座谈会与发放调查问卷 5、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三、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调研发现我市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着不少突出的问题。一是气象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与防灾减灾的需求不相适应,灾害性预报的准确率不高,特殊天气预报能力很弱,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专业服务产品精细化严重不足,服务缺乏针对性;二是气象现代化体系中业务、创新、人才三者不平衡,科研与业务服务不结合、人才结构与工作实际不适应,各个方面优秀人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弱,气象科研实际应用不够;三是受区域经济、业务量、人员现状和历史原因影响,职工待遇与工作不一致,重点项目在争取地方支持力度不够,地方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县局多年地方支持没有变化,县局气象事业发展不平衡。 建议 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建设,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增强公共服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一) 20**年镇按照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抓早抓先,全面防范,提高能力,安全度过”的原则,认真部署,落实防灾减灾的工作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应对措施。现将我镇2**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为切实抓好我镇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镇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并下发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 各村根据会议通知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备案,并组织了防汛抢修小分队。为确保灾期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善处理安全度灾,我镇组织相关部门及村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协同相关专业人员对气象探测器材进行检修,确保灾害时能及时的接受并传播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三、落实乡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任务及气象队伍管理与履责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名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全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镇、村级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普查。目前,已建成一支拥有300余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村镇覆盖率100%,有效地提高了我县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普查主要对信息员的人员变动、联系电话和工作地址进行了更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真实、准确。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气象站值班人员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同信息员及时进行联络,随时掌握各乡镇天气情况。 通过优化信息员资料,进一步加强了气象信息员档案资料的管理,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确保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宣传考核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气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行为。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已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各镇(社区)及有关部门要高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一、着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 (一)加强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综合气象监测网络。气象、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旅游、电力、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加强合作。构建地面、高空、空间相结合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着力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进一步完善市县两级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新一代可视化、人机交互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平台。大力推广运用先进的预报预警技术, 重点加强暴雨、大雾、雷电、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的短时临近预报, 全面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加强对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 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报和趋势预测, 实现对各种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动态诊断分析、风险分析和预警预测。 二、全面落实各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措施 (三)切实抓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灾减灾有关规划和要求。认真做好气象灾害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 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加强气象灾害分析评估, 根据灾害分布情况、主要致灾因子等, 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深入查找在抗灾减灾工程设施、技术装备、物资储备、组织体系、抢险队伍等方面存在隐患和薄弱环节, 并及时整改到位。 (四)依法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气象部门要依法开展城市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工程建设、重点领域或区域发展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林业、国土、建设、交通运输、能源等部门在规划编制和项目立项中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的风险性。

(五)抓紧制订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各县市区要组织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紧编制和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 统筹规划防范气象灾害应急基础工程建设。 (六)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江河堤防、水库、城市排水设施、紧急避难场所等防灾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工程设施的防灾抗灾作用。气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做好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 并加强检测、监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灾害易发地区, 要科学制订防洪、防渍涝、防滑坡等工程建设标准, 提高综合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七)加强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农业、林业、生态旅游、地质灾害、电力、交通、城镇环境、重点工程建设、人工影响天气等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 三、努力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八)制订和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要求。明确各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 针对气象灾害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不断完善相关应急预案。经常开展预案演练, 特别要加强城市、人口密集地区、重点保护部位和边远山区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切实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九)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完善多部门相互配合、资源互补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体系。及时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号。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和电信部门要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并根据需要及时增播、插播重要灾害性天气警报。人员密集场所、关键街区、主要建筑物、公交设施上布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公众广播, 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建立村级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网,组建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 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 (十)加强气象灾害防范应对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人工增雨、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