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隧道院基坑项目介绍
隧道上方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10月第10期隧道上方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孙昆仑(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200023)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许多工程的施工受城市其他构筑物的影响也越来越多,而对构筑物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该文以上海某工程为实例,结合有限元分析法,探索了隧道上方工程施工的方法。
施工监测的结果表明该工程所采用的施工工艺较好地控制了下伏隧道的位移,达到了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隧道保护;基坑开挖;有限元;分块施工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12)10-0118-030引言本世纪以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轨道交通的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大量地下构筑物(如隧道、管道等)的存在,给相邻区域的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
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面临空间的交叉施工,如何保护其影响区域内其他构筑物的安全已经是一个常见的重要问题。
因此,就基坑开挖施工对周围构筑物影响机理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并制定出有效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具有很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本文以上海某基坑工程实例为基础,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法,分析了基坑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对下伏隧道的影响机理,探索了隧道上方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
目前在国内外数值模拟方法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采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边界元法、半解析元法、离散元法等数值模拟方法。
王卫东等[1]采用整体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卸荷对临近已建隧道的影响。
吉茂杰[2]则研究了处于软土基坑之下的地铁隧道的位移变化规律,提出了隧道位移变形的实用计算方法。
季亚平[3]对盾构法施工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地层位移和衬砌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叶耀东[4]等运用了时空效应理论对运营地铁上方基坑施工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1工程概况所研究工程地点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有一条已建成隧道穿过该工程地下结构下方,与基坑底的最近距离约为5m ,工程施工的难点在于如何使该条隧道在施工期间确保安全。
特殊环境条件下的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修复工程_省略_述_世界地铁隧道修复设计史上的

根据估算,在不计征地拆迁的前提下,改线修复
方案比原位修复方案工程量多出10% ~20%。若
考虑到约1. 2万m2的建筑物拆迁以及大量道路翻
交和管线搬迁,改线修复方案的实际工程量和总体
造价超出原位修复方案约40%。
3. 3. 4 线路使用条件比较
在改线修复线路方案中,为避让既有建筑物,需
1. 2. 3 水力联系
根据勘察资料,承压水与黄浦江水无直接的水
力联系,但水位受黄浦江江水变化的影响,变幅约
50 cm。
1. 3 事故前后工程地质情况对比
通过对事故后的工程补勘资料与事故前勘察报
告进行分析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
(1)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基本一致;
(2)由于抢险期间采取了相关注浆措施,第②
层~第⑤层的土性指标略好于事故前指标;
(3)塌陷区第⑥层土性指标变差。
事故发生后地层塌陷错位示意图见图2。
2 工程周边环境
2. 1 地面环境
修复工程场区周边环境极为复杂,地面建(构)
筑物众多,且保护要求较高。地面环境示意见图1,
需保护的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表2。
表2 地面建(构)筑物概况一览表
程度的区域塌陷,致使土层受到了深度扰动。为了
更全面地了解事故后的土层情况,对事故发生区域
进行了工程地质补勘。根据补勘报告,场区范围内
工程地质参数见表1。
1. 2 水文地质
1. 2. 1 地下水类型
根据已有勘察资料表明,沿线地下水主要有浅部
黏性土、粉性土层中的潜水及深部粉性土、砂土层中
5.完好隧道内抽水清理渗漏风险; 6.临江花苑大厦保护风险;
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摘要] 文章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的施工技术。
对采用基坑内混合井的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1号工作井内预留圆隧道钢圆环的安装工艺和工作井逆作法施工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并对为考虑盾构推进、在软土地质和特殊承压水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盾构隧道工作井地下连续墙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135-011 前言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见图1)南起浦东五号沟,途经长兴岛,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公路,在南、北港分别采用隧道过江和桥梁过江方案,全长25.5km,道路规划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80km。
穿越长江南港的隧道长8.9km,为双向6车道双线隧道。
圆隧道采用f15.43 m泥水平衡盾构连续掘进,长7.5km;内径为13.7m,外径为15.0m;管片宽2m、厚65cm。
2 地质情况本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
根据邻近工程的水质分析结果,潜水赋存于⑤2粘质粉土层以上的土层中,其中②2、②3、③2层为主要含潜水层,其渗透性强,在一定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埋藏于⑤2粘质粉土性强,在一定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埋藏于⑤2粘质粉土层、⑦1-2层灰色砂质粉土层中的地下水具有承压性,由勘察报告提供,⑦2层的承压水水头埋深为10.33m(标高-5.45m)。
但根据本场地的地层情况来看,必须考虑⑤2粘质粉土层的承压性,根据经验,其水头埋深暂按地表以下6.00m计,相应的绝对标高为-2.00m。
3 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3.1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试验段工作井的设计外包尺寸为48m×22m,围护结构为45m深、1m厚的地下连续墙。
暗埋段长295.5m,基坑也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
考虑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机的超长距离连续掘进施工特点,为确保整个盾构掘进机系统一次安装就位,需同时完成工作井及其相邻暗埋段的施工。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续)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续)朱家祥 陈 彬 刘千伟 白 云6 管段浮运与沉放管段浮运沉放的技术关键是管段水平和垂直控制的方法,以及管段水下沉放对接的姿态监控和管段沉放后的稳定。
6.1 管段水平控制系统管段出坞采用坞内绞车和拖轮结合的方法,过江浮运采用4艘3400匹全回转拖轮拖带管段的方法,另用2艘拖轮辅助克服管段在江中浮运受到的水流阻力。
管段沉放采用双三角锚的锚缆系统(图6),该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对航道的影响小,理论上仅为管段的长度。
沉放时江中沿管段两端延长线距管段100m 布置2对4只170t 沉放用横向定位锚碇,为吸附式重力锚块。
沉放时以安置在管段前后两个测量塔上的6台10t 卷扬机控制管段在水中的平面位置。
图6 双三角锚缆系统示意图6.2 管段垂直控制系统管段沉放采用双浮箱吊沉法。
钢浮箱按1%的管段负浮力设计。
管内水箱的储水量按1.04的管段抗浮安全系数设计,可为管段在沉放的各个阶段提供相应的负浮力。
水箱设计除考虑黄浦江河道积淤严重的问题外,还考虑了管段拖运沉放时±6°的最大纵、横摆角,管段内共设置18个容量为300m 3的水箱。
管段每孔中的各个水箱由1根进排水总管连接,并配水泵1台。
左右2孔的两根水管之间设1根连通管,以便2根总管相互备用。
进排水系统可采用强制进水、自然进水和隔腔排水等操作方式。
管段支承采用四点支承方式,前端搁置在2个鼻托上,后端两个垂直千斤顶搁置于临时支承上。
临时支承采用钢管桩。
6.3 管段浮运、沉放作业(1)作业计划:管段过江浮运和沉放一般选定在每月中潮差最小、流速最缓的一天中进行。
其中将过江浮运安排在施工当天一个慢流的时间段内,而潜水检查、管段对接则安排在下一个慢流时间段内进行。
(2)管段浮运:管段坞内抽水起浮后即由坞内绞车和拖轮配合将管段移至位于坞口出坞航道处的系泊位置,系泊后由浮吊完成管顶钢浮箱及测量塔等舾装设备的安装,同时做好管段浮运准备。
外滩交通枢纽Ⅲ区通道基坑围护设计与实施方案

道路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1 年 7 01 月第 7 期
外 滩交 通枢 纽 I 区通道基坑 围护设 计与实施 方案 I I
蔡
摘
巍, 范益 群
( 海市政 工程设 计研 究总 院 ( 团 ) 限公 司 , 上 集 有 上海 2 0 9 ) 0 0 2 要: 外滩 交通枢 纽 I I I区地下通 道工 程位 于外滩交 通枢 纽 与古城 公 园地块 之 间 , 下通 道 的建设 解决 了外 滩交 通枢纽 与 古 地
下 易 产 生 流 砂 或 涌 砂 现 象 ,故 在 基 坑 开 挖 前 应 采 取相 应 井 点 降水 措施 。该 场 地 在 深度 2 . m 范 围 00
外滩 交通 枢纽 I I I区通 道 基 坑 开 挖 深 度 约 为 62m, . 局部 达 77r。 据 开 挖 深 度 及 已有 工 程 经 . n根 验 , 围护 结 构 推 荐 采 用 施 工 工 艺 成 熟 、型 钢 可 回
在复 杂周边 环境 进行基 坑开 挖采取 的措施 及对 周边管 线采 取的保 护措施 。该 文 的一些结论 和 措施可供 今后 类似 工程参 考 。
关键 词 : 地下通 道 ; 坑 ; 基 围护结 构设 计 ; 基加 固 ; 护措施 ; 海市 地 保 上
中 图分类号 : 4 57 U 5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9 7 1 ( 0 1 0 — 0 6 0 10 — 7 6 2 1 ) 7 0 7 — 4
结构和合流污水箱涵侧 的基坑变形 保护等级按一 级 控 制 , 边 地 面 沉 降 小 于 01%H, 体 最 大 水 周 .5 墙 平 位 移 小 于 01%H;其 它 各 侧 基 坑 变 形 保 护 等 .8 级按二 级控制 , 周边 地面沉 降小 于 02 %H, .5 墙体 最 大 水 平 位 移 小 于 03 .%H( H为 基 坑 开 挖 深 度 ) 。 根 据该 工 程周 围环境 情 况 及 工程 的具体 特 点 , 合 考虑 多方面 因素分 析及 比较 , I 综 将 I I区通 道 分 为 I a I 、I I 、I b I e三 个 区 域 分 别 进 行 开 挖 施 I I I 工 。排 水 箱 涵 与 外 滩 交 通 枢 纽 I I区结 构 之 间 的 区 域 为 I a区 , 滩 交 通 枢 纽 I区 西 侧 为 I e区 , I I 外 I I 中 间 部 分 为 I b区 , 平 面 布 置 如 图 3所 示 。 I I 其
地铁隧道上方下沉式广场深基坑施工的探讨

地铁隧道上方下沉式广场深基坑施工的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方式有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与此同时,人们对交通方式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其中地铁隧道的施工就是其中一方面。
本文就上海南京路下沉式广场为例,对地铁隧道上方下沉式广场深基坑的施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下沉式广场;浅埋;基坑;地铁隧道;变形控制0 前言上海南京路下沉广场基坑施工主要是在地铁隧道的上方开展,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底板下的地铁1号线,2号线穿过,特别是1号线隧道埋置很浅,因此施工存在很大难度。
通过一系列的施工技术,解决了坑基开挖卸载后引起铁隧道上浮而造成的变形问题,并成功地完成了下沉式广场的浅埋基坑建设工作。
1 工程概况刚建造的南京道下沉式广场处在南京西路和西藏交叉口,位于城市中心,建筑面积高达8000平方米,与南京路地下步行地街、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M8线出入口相连,建成后可解决地铁1号线、2号线、M8线三号线的进出站问题,与南京路、西藏路的客流进行交汇,形成区域性交通中心。
下沉式广场基坑大部分为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地铁隧道的上方,地铁1号线、2号线上下行线总共4条并且在下沉式广场的底板中心区域呈“井”字穿梭。
其中,地铁2号线隧道埋设相对较深,隧道顶部绝对标高-11.162m,下沉式广场底板的绝对底标高为-0.623m,与1号隧道相比相差3m左右。
2 施工难点2.1 下沉式广场地理位置特殊正如前面提到的,地铁1号、2号线4条隧道在下沉广场底部呈“井”字形状穿越,特别是埋设较浅的1号线,其隧道顶部距底板仅3m左右,几乎整个底板的施工都是在隧道顶部进行的。
因此,地铁1号线和地铁2号线运营区间隧道上方大面积卸载后,控制隧道的变形是这个项目的难点,特别是对1号线隧道的保护和监测,是整个项目施工的重点。
2.2 运营地铁隧道变形控制要求高为保障地铁能够顺利的通行,在施工过程中就应按照以下变形控制指标对正在使用的地铁隧道进行维护:(1)两轨道的横向高差小于或等于2毫米,纵向偏差和高低差最大值小于或等于4毫米。
《Plaxis工程实例》

◆ Germany‐Munich 办公楼基础分析
◆ 迪拜 Signature Towers 的基础设计
◆ 桩基础受力分析
◆ 海洋钻井平台受力分析
◆ 筒仓桩基础优化设计 第 13 页
◆ 杭州某大厦桩筏基础
Plaxis 工程实例
Plaxis 3D Foudation 国内外更多项目
◆ 邻近桥桩的基坑开挖
PLAXIS 通用岩土有限元 分析系列软件
Plaxis 2D Plaxis3D Tunnel Plaxis3D Foundation
工 程 实 例
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本实例下载地址:/Training/Trainingjszl.asp
Plaxis 工程实例
◆ 香港某水渠开挖模拟
◆ 复杂断面隧道分析
◆ 天津某油库地基分析
◆ 深圳某基坑破坏分析(位移增量等值线)
◆ 兰州边坡开挖拉锚挡土墙分析
◆ 基坑降水开挖渗流分析
◆ CRD 工法隧道施工模拟 第6页
◆ 基坑开挖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分析
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

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综述余暄平朱卫杰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摘要:本文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修复工程方案论证、方案确定以及最终采用的实施方案,分析了修复工程主要的难点和风险,介绍了四号线修复工程的施工过程和一些主要的工艺实施情况。
修复工程在软土地下工程领域创造了很多的第一,攻克了工程中众多的技术难点和风险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事故方案论证原位修复施工超深基坑风险控制1、概述上海市轨道交通四号线浦东南路站~南浦大桥站区间隧道工程是一个过江区间段。
工程起始于浦东南路站,终止于南浦大桥站,全长约2000m,其中江中段约440m。
该段区间在浦西岸边设中间风井,位于中山南路和黄浦江防汛墙之间,其北侧为董家渡路,主要建筑物为谷泰饭店等三座5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南侧依次为23层的临江花苑大厦、地方税务局和土产公司大楼、光大银行大楼等。
2003年7月1日,进行中间风井下部联络通道施工时,发生了流砂事故,导致隧道塌陷,隧道附近的土体流失,进而使得地面建筑物发生倾斜等问题。
为平衡隧道内外压力,采用了向隧道内注水的方法,地面发生较大沉降的建筑全部拆除。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即成立了四号线修复方案组,进行了大量现场调研、试验。
并根据多次专家会论证的意见,进行了方案的反复深化。
在综合比选多方面因素后,确定了修复方案。
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点,开创了软土地下工程施工领域的众多第一,工程于2007年6月底顺利实现了结构贯通。
2、修复方案的确定在修复方案的编制和论证过程中,我们邀请了很多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和专业单位,对修复工程的总体方案、关键技术问题、关键设备开展了多次研讨。
通过这些研讨,我们逐步明确了修复方案的总体思路和关键的技术方案。
2.1 前期调研和试验为验证隧道修复方案的可行性,找出并解决各类技术难点,同时获取相关技术参数资料,为修复工作的展开奠定基础。
在现场进行了水下地形、工程地质补充详细勘察、隧道破损情况钻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卢湾区113号地块住宅及商业发展项目地下
围护结构设计
整个基坑面积约为20000m2左右,根据工程筹划及施工进度计划,将整个基坑分为5个 区分期施工。坑开挖深度6.8m~16.2m不等,地块四周皆为道路,基坑周围建筑物有,东侧 的在建房屋,南侧的工商银行复兴中路分行、华联超市和大同商务大厦,西侧的保护性建 筑“大韩民国会址”及多处2~3层老房(均为砖混结构);北侧的新天地影视城
主体本项目位于新江湾城 C5地块,邻近已建成的轨道交 通10号线新江湾城站。
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4.5 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9.55米 。根据地铁保护要求,分为两 个基坑施工,基坑保护等级临 近地铁侧为一级,其余二级。
十、4号线修复工程
4号线董家渡修复工程东侧为黄浦江,防汛墙为新建,围堰施工向江中延伸一定距离。 中段为原事故发生区,南侧紧邻22层临江花苑大厦,北侧为董家渡路;西部为中山南二路 南浦大桥匝道。该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最深为41.5m,基坑宽度约为22.5m,总长度约为270m 。本基坑等级为一级,采用1.2m厚65m深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墙体,沿基坑开挖深度设置9 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十二、华丽家族——复兴天地
基坑开挖面积约12700 ㎡,其中与地铁13号线淡水路站相连的25米左右的区域定为东 区,其余部分为西区。东区和地铁13号线淡水路站联建,。规划用地西侧为已建使用中的 淮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用地西北角为建成于1925 年的基督教诸圣堂,规划用 地内含北侧已建的复兴中路第二幼儿园。
基地总平面图
建筑物6 建筑物7 建筑物5
建筑物8 建筑物9
建筑物10
建筑物4 建筑物3
建筑物1
俊庭基 • 建筑物1:内环高架桥墩、承台、 坑 桩。
• 建筑物2:南北高架下匝道桥墩、
承台、桩。
• 建筑物3:人防地下室基础。
建筑物2••
建筑物4:五里桥地段医院。 建筑物5:江南造船新苑综合楼基 础。
• 建筑物6:江南造船新苑7号楼基础 。
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一期5-5、5-7、5-8地块开 发(创智天地)总平面图
七、三至喜来登酒店基坑支护开挖工程设计及其安全评估
三至喜来登酒店工程位于上海市四平路以西,海伦路以 南。拟建地面建筑物由一幢36层超高层建筑和4层裙房组成 其中36层超高层建筑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面以下均为3层 地下室。
基地总平面图
8号线人民广场站
1号线人民广场站
换乘段
(小三角)
人民广场换乘大厅 (大三角)基坑
2
号
线 人
1号线、2号线联络通道
民
广
场
站
围护结构平面图
▪
地下一层基坑利用已建地下结构的地下墙作为围护结构,局部无围护结构部
分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桩外侧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地下二层
(地下一层落低一层)基坑采用φ900、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桩外侧采
用旋喷桩止水帷幕。
二、俊庭(鲁班路611号地块项目)基坑围护工程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卢湾区,地块东临 江南新苑,南临中山南一路(内环线),西 临鲁班路(南北高架),北临瞿溪路。基地 呈长方型形状,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短, 基坑轮廓尺寸约177m(长)×100m(宽)整 个基坑开挖面积约为16168平方米。
十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化综合大楼工程 基坑围护设计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路、四平路夹角地块,毗邻五角场环岛和地铁十号线五角场站 ,地块形状呈扇形,地下基坑面积约7050平方米 ,本工程开挖深度16m,3~4道支撑。
金岛大厦
十四、虹口区吴淞路150号地块
虹口区吴淞路150号地块高层办公楼20层及外滩通道管理中心办公用房,设3层地下室 ,外滩通道斜穿地块地下室。用地面积约1万平米,开挖深度15.55m,局部挖深18.75m。 围护采用800厚地下连续墙,沿竖向设三道砼水平支撑,局部4道支撑,明挖法施工基坑西 侧为吴淞路闸桥北引桥段,距离基坑20m,东侧为闵行大楼(混7,历史保护建筑),距离 基坑15m,北侧为虹口公安分局(混6),距离基坑19m。
(创智天地); 六、三至喜来登酒店基坑支护开挖工程设计及其安全评估; 七、中福花苑二期基坑围护设计; 八、新江湾城C5-7地块商业及办公项目基坑围护工程、部分与轨
道十号线相连地下室基坑工程; 十、4号线修复工程; 十一、卢湾区113号地块住宅及商业发展项目地下围护结构设计; 十二、华丽家族-复兴天地; 十三、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化综合大楼工程基坑围护设计 十四、虹口区吴淞路150地块; 十五、“世纪大都会”2-3地块; 十六、上海市轨道交通12、13号线工程汉中路站; 十七、吴中路停车场工程。
上海隧道院承担的 主要基坑项目介绍
本次讨论介绍内容
一、人民广场换乘大厅(大三角)基坑围护工程; 二、俊庭(鲁班路611号地块项目)基坑围护; 三、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 四、上海电影博物馆暨电影艺术研究所业务办公大楼工程基坑围
护设计; 五、上海市杨浦区创智天地5-5、5-6、5-7、5-8地块基坑开发
上海电影博物馆暨电影艺术研究所业务办公大楼工程基坑 围护设计总平面图
五、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一期5-5、5-7、5-8地 块开发(创智天地)
上海杨浦中央社区发展有限公司 一期5-5、5-7、5-8地块开发工程位 于凇沪路以西、智星路以东、政民路 以北。拟建5-5项目地上部分为6层及 11层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5-7、 5-8项目地上部分均为11层钢框架-混 凝土核心筒结构,整个项目地下部分 均为三层地下室。
• 建筑物7:江南造船新苑6号楼基础 。
• 建筑物8:江南造船新苑基础。
• 建筑物9:江南造船新苑群楼基础 。
• 建筑物10:地铁四号线区间隧道。
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平面图
第二~四道混凝土支 撑平面图
围护结构剖面图
三、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
龙华地区综合改造项目内主要由多层商业 及高层办公楼和酒店组成,整个地块下整体 地下车库,3层。本工程位于龙华路与龙华 港之间,临近龙华寺。在建的轨道交通11号 线龙华路站横穿基坑南部,待建的轨道交通 12号线龙华路站紧贴基坑西北侧,基坑周边 保护建筑较多。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 挖面积约4.5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约 16.3m。根据地铁保护及周边建、构筑物保 护要求,分为若干分块基坑按先后顺序分块 施工,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 本基坑由于 地铁11、12号线龙华路站车站结构在本基坑 施工之前完成,根据基坑施工要求、交通组 织、管线搬迁、工期等方面要求,本工程基 坑采 用分批分块、明挖顺筑法施工。本基坑分为10个小基坑,分四批先后施工,围护结 构采用地下墙,对于狭长形小基坑,采用混凝土+钢支撑对撑体系,对于方形基坑,采用 混凝土井字形对撑体系。 该基坑安全性评估已顺利通过。
本工程地下室为地下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采用桩筏基础。地下室底板厚1.0m( 两座塔楼底板厚1.9m),底板下垫层底面标 高为-19.30m(相对标高,相对标高±0.00m相 当于绝对标高+4.90m),基坑深度为18.20m 。塔楼底板下垫层底面标高为-20.20m(相对标高)集水坑局部落深1.5~3.45m,电梯井局 部落深1.6~1.9m。基坑围护结构采用厚1.0m的地下连续墙,共设置四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围护墙体与地下室外墙脱开,中间空隙采用黄砂回填,每层楼板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传力带。
该工程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混凝土支撑,边桁 架+对撑体系(小坑为混凝土+钢支撑对撑体系)。
该工程基坑工程小坑已顺利完成,大坑正在施工中。
中福花苑二期基坑围护设计总平面图
九、新江湾城C5-7地块商业及办公项目基坑围护工程、部 分与轨道十号线 相连地下室基坑工程
新江湾城C5-7地块项目主体结 构是由5幢3~4层商业楼和两幢 12层办公楼以及室外场地和地 下室组成。
本基坑大致成方型,占地面积约为6500m2,南北向最宽 处约80m,东西向最宽处约92m。拟建建筑物设3层地下室,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4.85m。由于周边环境和地层复杂,需要 保护的构筑物多,基坑开挖深度深,故基坑保护等级为一级
该工程西北角有地铁4号线,距离基坑仅9米左右,为保 护地铁,有效控制变形,在该基坑西北角加一道临时封堵墙 划出一个小基坑最后施工。
一、人民广场换乘大厅(大三角)基坑围护工程
人民广场换乘大厅(大三角)为人民广 场附属工程之一,紧邻地铁1号线、地铁 2号线人民广场站,地铁1、2号 线换乘段 (小三角)和联络通道,平面构成三角形 形状,换乘大厅总建筑面积约8620平方 米。顶板覆土厚约0.7~2.0m,地下一层基 坑开挖深度约为7.0~9.1m,局部底板落低 一层为地下二层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 14.5m。考虑到本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 置,地下一层基坑利用已建地铁1号线、地铁2号线人民广站,地铁1、2号线换乘段(小三角)和联络 通道的地下墙作为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水平桁架支撑作为地下一层的支撑体系,局部(地下一 层落低2.074m部分)在水平桁架支撑下设置一道φ609钢支撑。地下二层(地下一层落低一层)基坑 采用φ900、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桩外侧采用旋喷桩止水帷幕,竖向设置三道支撑,第一 道为钢筋混凝土水平桁架支撑,其余两道为φ609钢支撑。采用顺作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