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博士学位初试题目

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传播学博士学位初试题目

传播理论与历史

一、如何建设全球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30分)

(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6日在浙江乌镇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二、结合实际论述政务新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30分)

(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是引导网上舆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的重要阵地,是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一些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建设运维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

三、论述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40分)

传播实务

一、网络生活中,哪些涉及青少年的伦理问题或困境,如何解决?

二、拉斯韦尔的5W模式在当下是如何更新的?请举例说明。

三、新兴媒体所带来的媒体生态的特征。

四、论述智能推荐产生的“信息茧房”现象。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最早是通过美国学者桑斯坦提出的,他通过对互联网的研究,在2006年出版了《信息乌托邦》这本书,并在书中对“信息茧房”概念进行了陈述。他认为但凡是在网络上进行的信息传播,如果说因为一些自身的信息需求,人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自己选择的信息、领域进行了解,即人们只听他们选择和能取悦他们的东西,即会形成“信息茧房。并且,网络用户一旦形成阅读习惯,就会被自己的兴趣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对该领域的信息、话题极为熟悉且这一兴趣越来越稳固,而对其他领域的问题及热点缺乏关注,使人们的注意力及兴趣锁定在较小范围内,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将自身完全封存在一个类似于蚕的虫茧一样的外壳之内,对外界的信息很少接收。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开始变得模糊,甚至失真。根据相关学者的阐释,可以将“信息茧房”的实质和内涵进行概括。主要通过四个词来诠释:一是信息消费个人化;二是意见“回音室”或者“沉默的螺旋”理论;三是信息“巴尔干化”;四是“个人日报”。信息茧房效应下微博群体极化现象的对策

微博信息茧房形成造成的群体极化现象,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频繁而不利的影响。在个人层面,阻碍了个人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个人对现实世界认识的失真;在社会层面,群体极化引发网络暴力,对公共秩序造成破坏,信息壁垒促使社会分化,社会黏性的丧失,社会关系变得紧张,导致社会整体价值观的离散甚至缺失,妨碍现实社会基本共识的达成。信息茧房造成的群体极化现象亟须得到有效控制。具体对策:(一)微博主流媒体积极推广主流价值观。(二)积极建设微博公共领域,增强信息聚合与共享微博媒体应形成“公共论坛”,增强信息聚合与共享。(三)注重微博意见领袖形象的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应致力于不断扩大这扇窗户,让更多的信息透进来,也可以让内部群体接收到更多不同的信息。(四)个人应扩宽信息认知范围,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微博用户扮演着微博信息传播主要接受者、参与者的双重角色,更是群体极化行为的主要参与者。个人应积极避免自身陷入信息茧房,更不应参与到群体极化行为中去。微博的关注机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微博用户信息认知范围的受限制。这种限制并不完全是官方造成的,个人选择性心理在此发挥着很大作用。因此,作为微博个人用户,应清楚认识到陷入信息茧房的不利性,积极拓宽信息认知范围。例如,关注不同

领域的微博博主特别是主流媒体的官博,可以不认同他们的意见或信息,但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取信息;积极参与微博热门话题的讨论,将自己视为公共领域中的一份子,在理性讨论和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避免与偏激的言论或他人发生冲突,微博并不是相互攻讦以胜负来判断个人价值的场所,在面对偏激或者极端的行为时,可以选择退避,这对个人并无实质性的负面影响。要做到理性讨论话题,扩宽自身认知范围,避免陷入信息茧房的桎梏,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个人媒介素养,是个人对媒介信息进行判断、解读以及应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微博个人用户可通过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在碎片化、繁杂化的信息中去辨别真伪,分享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充当谣言和暴力的助推器,健康的微博舆论环境离不开理性的网民。此外,微博个人用户作为自媒体,也应提升自己的媒介专业素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