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配合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带

轴承配合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带
轴承配合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带

配合公差的等级与公差带

1 公差等级的选择

与轴承配合的轴或轴承座孔的公差等级与轴承精度有关。与P0级精度轴承配合的轴,其公差等级一般为IT6,轴承座孔一般为IT7。对旋转精度和运转的平稳性有较高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机等),应选择轴为IT5,轴承座孔为IT6。

2 公差带的选择

当量径向载荷P分成“轻”、“正常”和“重”载荷等几种情况,其与轴承的额定动载荷C之关系为:

轻载荷P≤0.06C正常载荷0.06C <P≤ 0.12C重载荷0.12C<P 1) 轴公差带

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轴的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就大多数场合而言,轴旋转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旋转的场合,一般应选择过渡或过盈配合。静止轴且径向载荷方向不变,即轴承内圈相对于载荷方向是静止的场合,可选择过渡或小间隙配合(太大的间隙是不允许的)。

2)外壳孔公差带

安装向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的外壳孔公差带参照相应公差带表。选择时注意对于载荷方向摆动或旋转的外圈,应避免间隙配合。当量径向载荷的大小也影响外圈的配合选择。

3) 轴承座结构形式的选择

滚动轴承的轴承座除非有特别需要,一般多采用整体式结构,剖分式轴承座只是在装配上有困难,或在装配上方便的优点成为主要考虑点时才采用,但它不能应用于紧配合或较精密的配合,例如K7和比K7更紧的配合,又如公差等级为IT6或更精密的座孔,都不得采用剖分式轴承座。

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轴承配合与载荷类型的关系

滚动轴承的配合-作用与要求

滚动轴承的配合-概述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油膜与振动综合检测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冲击脉冲检测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轴承润滑状态监控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AB声发射监测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外圈位移监控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疲劳磁性报警法

滚动轴承的在线监控技术-放射性示踪法

滚动轴承在线监控技术-铁谱分析法

滚动轴承常用密封装置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轴承密封材料及其工作温度范围

滚动轴承常用的油润滑方法

我国与世界主要工业国高碳铬钢牌号对照我国与世界主要工业国渗碳轴承钢牌号对照制造保持架所用钢材及其用途

SKF轴承公司的LG系列商品润滑脂

保持架的常用材料

对轴承保持架材料的要求

公差与配合实用标准表123

公差等级表 GB/T1804-2000 线形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120 >120~400 >400~1000 >1000~2000 >2000~4000 精密f ±0.05 ±0.05 ±0.1 ±0.15 ±0.2 ±0.3 ±0.5 中等m ±0.1 ±0.1 ±0.2 ±0.3 ±0.5 ±0.8 ±1.2 ±2 粗糙c ±0.2 ±0.3 ±0.5 ±0.8 ±1.2 ±2 ±3 ±4 最粗v ±0.5 ±1 ±1.5 ±2.5 ±4 ±6 ±8 (GB/T1804-2000)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分段 0.5~3 >3~6 >6~30 >30 精密f ±0.2 ±0.5 ±1 ±2 中等m 粗糙c ±0.4 ±1 ±2 ±4 最粗v 注: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的含义参见GB/T6403.4 (GB/1804-2000)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 公差等级长度分段 ~10 >10~50 >50~120 >120~400 >400 精密 f ±1°±30′±20′±10′±5′ 中等m 粗糙c ±1°30′±1°±30′±15′±10′ 最粗v ±3°±2°±1°±30′±20′ (GB/T1184-1996)直线度和平面度的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 >10~30 >30~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02 0.05 0.1 0.2 0.3 0.4 K 0.05 0.1 0.2 0.4 0.6 0.8 L 0.1 0.2 0.4 0.8 1.2 1.6 (GB/T1184-1996)垂直度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2 0.3 0.4 0.5 K 0.4 0.6 0.8 1 L 0.6 1 1.5 2 (GB/T1184-1996)对称度未注公差值 公差等级基本长度范围 ≤100 >100~300 >300~1000 >1000~3000 H 0.5

(完整版)第三章孔、轴公差与配合

第三章孔、轴公差与配合 目的:从基本几何量的精度项目入手,了解几何量线性尺寸、角度尺寸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孔、轴国家标准的构成,常用孔、轴公差与配合的选择,大尺寸孔、轴公差与配合及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重点:掌握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难点:尺寸精度及配合的选用; 课次3:基本几何精度概念及精度设计 基本要求 ? 基本内容:本课题主要论述几何量的基本概念,有关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几何参数误差,线性尺寸精度,角度尺寸精度。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 1、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2、尺寸公差标准; 3、常用孔、轴国家标准的构成---基本偏差系列、标准公差系列; 4、会画尺寸公差带图与配合公差带图; 5、在已知相同字母孔(轴)极限偏差的基础上,能求出与之相配的轴(孔)的极限偏差; 难点:几何参数误差的项目、评定。 ? 学时:6学时+习题课2学时 基本几何量精度(一) ? 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几何形状、相互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等几何参数。 ? 几何量精度:是指这些几何参数的精度。几何量精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要使机械产品能够满足几何参数互换性的要求。 ? 本次课主要论述:几何量的基本概念,有关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长度即线性尺寸精度。简述角度尺寸精度。 有关几何量精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 孔和轴 ? 尺寸:尺寸、基本尺寸、实际尺寸、作用尺寸、极限尺寸、实体尺寸 ? 偏差与公差 ? 尺寸公差带图 ? 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关系 ? 合格性判定原则 孔和轴 ? 在满足互换性的配合中,孔和轴具有广泛的含义,即: ? 孔指圆柱形内表面及其它内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其尺寸由D表示; ? 轴指圆柱形的外表面及其它外表面中由单一尺寸确定的部分,其尺寸由d 表示。 ? 即:孔为包容面,轴为被包容面。如下图所示

滚动轴承的配合选择主要考虑什么因

各种结构类型轴承由于不同的结构特性,可适应于不同的使用条件,设计人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通常选择轴承类型时应综合考虑下列各主要因素:0)载荷情况 载荷是选择轴承最主要的依据,通常应根据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选择轴承。 1)载荷大小一般情况下,滚子轴承由于是线接触,承载能力大,适于承受较大载荷;球轴承由于是点接触,承载能力小,适用于轻、中等载荷。各种轴承载荷能力一般以额定载荷比表示。 2)载荷方向纯径向力作用,宜选用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或滚针轴承,也可考虑选用调心轴承。纯轴向载荷作用,选用推力球轴承或推力滚子轴承。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联合作用时,一般选用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这两种轴承随接触角。增大承受轴向载荷能力提高。若径向载荷较大而轴向载荷较小时,也可选用深沟球轴承和内、外圈都有挡边的圆柱滚子轴承。若轴向载荷较大而径向载 荷较小时,可选用推力角接触球轴承、推力圆锥滚子轴承。 3)载荷性质有冲击载荷时,宜选用滚子轴承。 (2)高速性能 一般摩擦力矩小、发热量小的轴承高速性能好。球轴承比滚子轴承有较高的极限转速,故高速时应优先考虑选用球轴承。径向载荷小时,选用深沟球轴承:径向载荷大时,选用圆柱滚子轴承。对联合载荷,载荷小时,选用角接触球轴承;载荷大时,选用圆锥滚子轴承或圆柱滚子轴承与角接触球轴承组合。在相同内径时,外径越小,滚动体越轻越小,运转时滚动体作用在外圈上的离心力也越小,因此更适于较高转速下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工作转速较高时,宜选用直径系列为8,9,0,1的轴承。保持架的材料与结构对轴承转速影响很大。实体保持架比冲压保持架允许的转速高。高速重载的轴承需验算其极限转速。 (3)轴向游动性能

公差配合选用表

基孔制基轴制特性及说明 H11/a11A11/h11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产生紊流现象。用于精度极低粗糙机械转动很松的配合,高温工作的转动轴以及轴向自由移动的齿轮和离合器等,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1/b11B11/h11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较差,且有紊流。用于高温工作和粗糙的机械传动轴,其配合间隙非常大,且间隙有很大的变动范围 H12/b12B12/h12间隙非常大,有紊流现象,液体摩擦很差的粗糙配合,其配合间隙很大的变动。如扳手孔与座等的配合 H9/c9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有于高温工作,高速转动造成配合间隙减小,大公差、大间隙要求的外露组件的配合,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0/c10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用于结合件材料线膨胀系数显著不同处。如光学测长仪与光学零件的配合 H11/c11C11/h11配合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较差,易产生紊流的配合。用于转速很低,配合很松的配合。常用于大间隙、大公差的外露组件及装配很松之处 H8/d8D8/h8间隙比较大,液体摩擦良好,带层流。用于精度不高、高速及载荷不高的配合,高温条件下的转动配合以及由于装配精度不高而引起偏斜的连接 H9/d9D9/h9间隙很大的灵活转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用于精度非主要要求时,或有大的温度变动,高速或大的轴颈压力等情况的转动配合,如一般通用机械中的平键连接,滑动轴承及较松的皮带轮等的配合 H10/d10D10/h10间隙很大的松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如一般比较松的皮带轮及滑动轴承等的配合 H11/d11D11/h11液体摩擦稍差:适用于间隙变动较大的工作条件及不重要的传动配合,亦用于不重要的固定配合和滑动配合,如减速器壳孔和法兰盘,以及螺栓连接等的配合 H8/e7E8/h7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如风扇电机中的配合,以及气轮发电机、大电动机的高速轴承的配合 H8/e8E8/h8H8/e8配合性质与H8/e7相同,但其间隙变动范围更大一些,适用于高转速,载荷不大,方向不变的轴与轴承的配合,或者属于中等转速,但轴比较长的情况,以及有三个以上支承的情况。如外圆磨床的主轴等配合 H9/e9E9h9精度不高且有防松间隙,液体摩擦较好的转动配合。如粗糙机构中衬套与轴承圈的配合 H6/f5F6/h5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广泛适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不大,普通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的轴承,以及要求在轴上自由转动回轴向滑动的配合。如精密机床中变速箱、进给箱的旋转件的配合,或其他重要的滑动轴承,高精度齿轮轴套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H6/g5G6/h5具有很小的间隙,制造成本较高,用于自由移动,但不要求自由转动,行程不太大,要求保持很小的配合间隙,且要求精确定位的配合。如光学分度头主轴与轴承,刨床滑块与滑槽,蜗轮减速箱孔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公差与配合习题精选

公差与配合复习题 一、判断题: 1、钢直尺是能直接读出测量数值的通用量具。(√) 2、若用游标卡尺代替卡钳或卡板测量工件时,用力要适当。(×) 3、零件装配时不需任何修配和调整就能顺利装配的性质称为互换性。 (×) 4、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的零线即表示基本尺寸线。(√) 5、表面粗糙度量值越小,即表示光洁度越高。(√) 6、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时,测力过大过小均会增大测量误差。(√) 7、百分表经过检定后,即使无检定合格证,仍然可以使用。(×) 8、各级a~h轴和H孔的配合必然是形成间隙配合。(√) 9、普通螺纹公差带,由公差等级和基本偏差两者组合而成。(√) 10、理论正确尺寸就是表示该尺寸为绝对正确的尺寸。(×) 11、形状公差是指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12、位置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 13、形状误差是指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量。(√) 14、位置误差是指零件上被测要素的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变动量。 (√) 二、填空题: 1、在法定长度计量单位中,常用的长度单位的名称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等,其符号分别用km、m、dm、cm、mm、um表示。 2、读数值为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是将其游标上 10 格宽度等于尺身 9 格的宽度。 3、轴用量规的通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而止规的尺寸等于被检验轴的最小极限尺寸。 4、现行国标根据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不同关系,可以分为间隙配合、过

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5、Φ50F6/h7为基轴制间隙配合。h是基准轴公差带代号,F是孔公差带代号。 6、圆柱度公差属于形状公差。 7、形位公差带是限定形位误差变动的区域,它由公差带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决定的。 8、有一螺纹标注M30-5H6G,M30表示粗牙螺纹代号,5H表示内螺纹中径公差带代号,而6G表示内螺纹顶径公差带代号。 9、加工误差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误差。 10、构成公差带的两要素是:公差带的大小和公差带的位置。 11、标准公差等级分成 20 个等级,用IT01、IT0、IT1……IT18表示,其中IT表示标准公差代号,末位的数字表示公差等级代号。 12、基本偏差a~h的轴与H孔形成基孔制的间隙配合;j~n的轴与H 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渡配合;p~zc的轴与H孔主要形成基孔制的过盈配合。 13、对于基本尺寸≤500mm的轴孔配合,当标准公差≤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当标准公差>IT8级或基本尺寸>500mm的配合,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公差偏差孔轴公差和偏差的代号用什么表示 答:零件加工允许的变动范围就是公差。 某一尺寸减去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偏差。 公差代号IT,孔、轴上偏差分别用ES、es表示,下偏差用EI、ei表示。 2、什么是基孔制GB对基准孔的代号和基本偏差是怎样规定的 答: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称为基孔制。GB规定其下偏差为零。基准孔的代号为H。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

公差与配合(摘自GB1800~1804-79)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 .2.标准公差值及孔和轴的极限偏差值 基本尺寸 mm 公差等级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6~10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6 8 9 11 13 15 18 20 23 25 27 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36 40 15 18 21 25 30 35 40 46 52 57 63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89 97 36 43 52 62 74 87 100 115 130 140 155 58 70 84 100 120 140 160 185 210 230 250 90 110 130 160 190 220 250 290 320 360 400 150 180 210 250 300 350 400 460 520 570 630

孔的极限差值(基本尺寸由大于10至315mm)μm

轴的极限偏差(基本尺寸由于大于10至315mm)

公差带级 >10~18>18~30 >30~50 >50~80 >80~120>120~180 >180~250>250~315 K 5 +9 +1 +11 +2 +13 +2 +15 +2 +18 +3 +21 +3 +24 +4 +27 +4 ▼6 +12 +1 +15 +2 +18 +2 +21 +2 +25 +3 +28 +3 +33 +3 +36 +4 7 +19 +1 +23 +2 +27 +2 +32 +2 +38 +3 +43 +3 +50 +4 +56 +4 M 5 +15 +7 +17 +8 +20 +9 +24 +11 +28 +13 +33 +15 +37 +17 +43 +20 6 +18 +7 +21 +8 +25 +9 +30 +11 +35 +13 +40 +15 +46 +17 +52 +20 7 +25 +7 +29 +8 +34 +9 +41 +11 +48 +13 +55 +15 +63 +17 +72 +20 N 5 +20 +12 +24 +15 +28 +17 +33 +22 +38 +23 +45 +27 +51 +31 +57 +34 ▼6 +23 +12 +28 +15 +33 +17 +39 +20 +45 +23 +52 +27 +60 +31 +66 +34 7 +30 +12 +36 +15 +42 +17 +50 +20 +58 +23 +67 +27 +77 +31 +86 +34 p 5 +26 +18 +31 +22 +37 +26 +45 +32 +52 +37 +61 +43 +70 +50 +79 +56 ▼6 +29 +18 +35 +22 +42 +26 +51 +32 +59 +37 +68 +43 +79 +50 +88 +56 7 +36 +18 +43 +22 +51 +26 +62 +32 +72 +37 +83 +43 +96 +50 +108 +56 注:标注▼者为优先公差等级,应优先选用。 形状和位置公差(摘自GB1182~1184-80) 形位公差符号 分类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项目直线 度 平面 度 圆度 圆柱 度 平行 度 垂直 度 倾斜 度 同轴 度 对称 度 位置 度 圆跳 动 全跳动 符号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3、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l)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国家标准规定,在装配图上标注公差与配合时,配合代号一般用相结合的孔与轴的公差带代号组合表示,即在基本尺寸的后面将代号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号。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分别由基本偏差代号与公差等级两部件组成。 也可以注写成Φ50H7/K6和Φ50F8/h7的形式。 当配合代号的分子中出现基孔制代号H,而分母中同时出现基轴制代号h 时,则称为基准件相互配合,如Φ50H7/K6,它既可以视为基孔制,也可视为基轴制,是一种最小间隙为零的间隙配合。如分子分母均无基准件代号,则属于某一孔公差带与某一轴公差带组成的配合.在装配图中公差号配合的标注见图8. (2)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标注 在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标注形式有三种:

l)在基本尺寸后面只标注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应注写在基本尺寸的右边,如图9 所示,这种标注形式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 2)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极限偏差、表示极限偏差的数字要比基本尺寸的数字小一号,如图9.b所示,偏差值一般要注写三位有效数字,上偏差注写在基本尺寸的右上力;下偏差应与基本尺寸注写在同一底线上。若其中有一个偏差值为零时,要以占位,并与上偏差或下偏差小数点前的个位数字对齐。如果上下偏差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则应首先在基本尺寸的右边注上“士”号,再填写偏差数字,其高度与基本尺寸数字相同,如图10所示.这种标注形式适合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零件。 3)在基本尺寸的后面同时标注公差带代号和极限偏差数值,此时极限偏差数值应加括号,如图9c所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轴与轴承内外圈配合公差

内圈 m6 n6 p6 外圈H7 G7 K7 这是正常内圈旋转的配合 外圈旋转时内圈 h6 k6 外圈 M6 N6 双H配合一般不要采用因为国内加工能力不行孔和轴尺寸和形状达不到要求的话会跑外圈 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赢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赢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在是间隙而成为过赢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的间隙配合 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 0 前言 滚动轴承是一种标准化部件,具有摩擦力小、容易起动及更换简便等优点。我们在日常维修或从事机械设计时,合理、正确选择轴承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轴承配合的选择方法 正确选择轴承配合,对保证机器正常运转、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充分利用轴承的承载能力

关系很大。滚动轴承配合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轴承套圈承受负荷的性质和大小,并结合轴承的类型、尺寸、工作条件、轴与壳体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工作温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1)套圈是否旋转 当轴承的内圈或外圈工作时为旋转圈,应采用稍紧的配合,其过盈量的大小应使配合面在工作负荷下不发生“爬行”,因为一旦发生爬行,配合表面就要磨损,产生滑动,套圈转速越高,磨损越严重。轴承工作时,若其内圈或外圈为不旋转套圈,为了拆装和调整方便,宜选用较松的配合。由于不同的工作温升,将使轴颈或外壳孔在纵向产生不同的伸长量。因此在选择配合时,以达到轴承沿轴向可以自由移动、消除支撑内部应力为原则。但是间隙过大就会降低整个部件的刚性,引起振动,加剧磨损。 (2)负荷类型 轴承套圈承受径向负荷,按照负荷与套圈的相对运动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局部负荷 局部负荷是指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F,与套圈相对静止,即F,由套圈的局部滚道承受。 ②循环负荷 循环负荷是指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F,与套圈相对旋转,即F,顺次地作用在套圈滚道的整个圆周卜。 摆动负荷 摆动负荷是指作用于轴承上的合成径向负荷与套圈在一定的区域内相对摆动,轴承承受一个方向不变的径向负荷F 和一个旋转负荷F。而F,>F ,则它们的合成径向负荷F在固定套圈的一段滚道内相对摆动。承受局部负荷的套圈应选较松的过渡配合或间隙较小的配合,以便让套圈滚道间的摩擦力矩带动套圈转位,使套圈受力均匀,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承受循环负荷的套圈应选过盈配合或较紧的过渡配合,其过盈量的大小,以不使套圈与轴或壳体孔配合表面产生爬行现象为原则。承受摆动负荷时,其配合要求与循环负荷相同或稍松些。 (3)负荷大小 轴承套圈与轴颈和外壳配合的最小过盈量取决于负荷的大小。当P,/c,≤ 0.07时为轻负荷当0.070.15时为重负荷。承受冲击负

我国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发展历史

我国尺寸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发展历史 1944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尺寸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但实际使用的是日本、德国、美国标准. 1955年:参照苏联标准,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布“公差与配合”的部颁标准,此标准只是将苏联标准(OCT标准)付与了中文名词. 1959年:颁布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59~174 (简称“旧国标”)(精度等级偏低、配合种类偏少). 1979年: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公差与配合”的国家标准GB1800~1804 —1979(简称“新国标”)取代GB159~174—1959. 1992~1996年上述新国标进行了部分修订,将《公差与配合》改为《极限与配合》, 用《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一部分:词汇》(GB/T1800.1—1996)替代GB1800-1979中的《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用《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GB/T1804—1992)替代《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GB1804—1979) 国家标准《极限与配合》中,公差与配合部分的标准主要包括: GB/T1800.1—1997《极限与配合基础第1部分:词汇》 GB/T1800.2—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第2部分:公差、 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 GB/T1800.3—1998《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部分:标准公 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1999《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 轴的极限偏差表》 GB/T1801—1999《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 寸的公差》 2009年11月1日实施: GB/T1800.1—2009《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 和配合的基础》 GB/T1800.2—2009《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 级和孔、轴极限偏差表》 GB/T1801—2009 《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 GB/T4249-2009 《公差原则》 GB/T16671-2009 《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 要求和可逆要求》 GB/T1182-2008 《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 公差标准》 GB/T 1031-2009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参 数及其数值》 GB/T 3177-2009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验》 GB/T 3505-2009 《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 及表面结构参数》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点 绪言 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任何挑选或附加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部件。 通常包括几何参数和机械性能的互换。 允许零件尺寸和几何参数的变动量就称为公差。 互换性课按其互换程度,分为完全互换和不完全互换。 公差标准分为技术标准和公差标准,技术标准又分为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第一章圆柱公差与配合 基本尺寸是设计给定的尺寸。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获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是指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状态是具有材料量最多的状态,此时的尺寸是最大实体尺寸。 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称为孔的作用尺寸,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称为轴的作用尺寸。 尺寸偏差是指某一个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尺寸公差是指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最大极限尺寸 - 最小极限尺寸|=上偏差-下偏差的绝对值 配合是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与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配合:孔德公差带完全在轴的公差带上,即具有间隙配合。 间隙公差是允许间隙的变动量,等于最大间隙和最小间隙的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相互配合的孔公差与轴公差的和。 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T=ai, 当尺寸小于或等于500mm时,i=0.45+0.001D(um), 当尺寸大于500到3150mm时,I=0.004D+2.1(um). 孔与轴基本偏差换算的条件:1.在孔,轴为同一公差等级或孔比轴低一级配合2.基轴制中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与基孔制中轴的基本偏差代号相当 3.保证按基轴制形成的配合与按基孔制形成的配合相同。 通用规则,特殊规则 例题 基准制的选用: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2.与标准件配合时,基准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需要,允许采用任一孔,轴公差带组合成配合。 公差等级的选用:1.对于基本尺寸小于等于500mm的较高等级的配合,由于孔比同级轴加工困难,当标准公差小于等于IT8时,国家标准推荐孔比轴低一级相配合,但对标准公差大于IT8级或基本尺寸大于500mm的配合,由于孔德测量精度比轴容易保证,推荐采用同级孔,轴配合。2.既要满足设计要求,又要考虑工艺的可能性和经济性。 各种配合的特性:间隙:主要用于结合件有相对运动的配合。 过盈:主要用于结合件没有相对运动的配合。 过渡:主要用于定位精确并要求拆卸的相对静止的联结。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自己总结非常经典)

仅供个人参考 滚动轴承与轴和外壳孔的配合及选用 3 滚动轴承内、外径公差带特点 1、滚动轴承外圈和外壳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 2、轴承内圈通常与轴一起旋转。为防止内圈和轴颈的配合相对滑动而产生磨损,影响轴承的工作性能,要求配合面间具有一定的过盈,但过盈量不能太大。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内圈基准孔公差带位于以公称内径d为零线的下方。即上偏差为零,下偏差为负值。 3、轴承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通常不旋转,考虑到工作时温度升高会使轴膨胀,两端轴承中有一端应是游动支承,可把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稍松一点,使之能补偿轴的热胀伸长量,不然轴弯曲,轴承内部就有可能卡死。因此国标GB/T 307.1-2005规定:轴承外圈的公差带位于公称尺寸D为零线的下方。它与具有基本偏差h的公差带相类似,但公差值不同。 轴承内外径公差带图: + GB/T 275-1993规定了与轴承内、外径相配合的轴和壳体孔的尺寸公差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以及配合选用的基本原则。 一、轴和外壳的尺寸公差带 由于轴承内径和外径公差带在制造时已确定,因此它们分别与外壳孔、轴颈的配合,要由外壳孔和轴颈的公差带决定。故选择轴承的配合也就是确定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轴颈和外壳孔的公差带。如表6-5所示: 1、轴承外圈与外壳孔的配合与GB/T 1801-1999中基轴制的同名配合相比较,虽然尺寸公差的代号相同,但配合性质有所不同 2、轴承内圈与轴颈的配合比GB/T 1801-1999中基孔制同名配合紧一些:g5、g6、h5、h6轴颈与轴承内圈的配合已变成过渡配合,k5、k6,m5、m6已变成过盈配合,其余也都有所变紧 滚动轴承与轴和壳体孔的配合及其选择 6)按表7-11选择形位公差值,轴颈圆柱度0.005 mm;外壳孔圆柱度0.010 mm,外壳孔肩端面圆跳动0.015 mm。 (7)按表7-12选择轴颈和外壳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轴颈≤0.8μm,轴肩端面≤3.2μm,外壳孔≤1.6μm,外壳孔肩端面≤3.2μm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完整版)公差与配合试卷及答案

.保证互换性生产的基础是 A.通用化 B. 系列化 C. 标准化 D. 优化 2.决定尺寸公差带大小的是, A、公差等级 B、基本尺寸 C、实际偏差 D、基本偏差 3.?60+0.046 的孔与?60±0.015的轴的结合是配合; A. 间隙 B. 过渡 C. 过盈 D. 无法确定. 4.对于尺寸公差带,代号为P-ZC的基本偏差为 A、上偏差, 正值 B、上偏差,负值 C、下偏差, 正值 D、下偏差, 负值 5.考虑到孔、轴的工艺等价性,下列孔、轴配合中选用不合理的是__。 A.H8/u8 B.H6/g5 C.H8/js8 D.H9/a9 6.当需要对某一被测要素同时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时,其形状公差值不得()定向公差的一半。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D.小于等于 7.当被测要素是圆柱面时,其形位公差带的形状是之间的区域。 A D 8.孔的体外作用尺寸其实际尺寸, A、不大于 B、不小于 C、大于 D、等于 9.在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中,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特性的是。 A. Ra、 B. Rz C. R Y D. R S m 二、填空题 1. 尺寸公差带二要素是指公差带的. 2. GB/T1800.2将线性尺寸的标准公差分为20级,其中最高级为 3. 表面粗糙度的两个高度特征参数中,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的 是。 4.配合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其表面粗糙度数值应 5. 配合公差的数值愈小,则相互配合的孔、轴的公差等级愈 6. 尺寸φ80JS8,已知IT8=46μm,则其最大极限尺寸是mm, 1

最小极限尺寸是 mm 。 三、填表 1.根据已知项,填写未知项。 +0.03Ф60 E

公差配合如何确定

1、公差配合的类型分为三种:间隙配合(原称:动配合)、过渡配合、过盈配合(原称:静配合)。 2、间隙配合——轴与孔之间有明显间隙的配合,轴可以在孔中转动 3、过盈配合——轴与孔之间没有间隙,轴与孔紧密的固联在一起,轴将不能单独转动 4、过渡配合——介于间隙配合与过盈配合之间的配合,有有可能出现间隙,有可能出现过盈,这样的配合可以作为精密定位的配合 5、当轴需要在孔中转动的时候,都选择间隙配合,要求间隙比较大的时候选 H11/c11(如:手摇机构),要求能转动,同时又要求间隙不太大就选择H9/d9(如:空转带轮与轴的配合),若还要精密的间隙配合就选择H8/f7(如:滑动轴承的配合) 6、如果希望轴与孔固联在一起,要转动则一起转动,要承受载荷就一起承受载荷,可以选择过盈配合,小过盈量的配合可以传递比较小的力,施加较大的力就会让轴与孔发生转动,装配可以用木榔头敲击装配,配合类型H7/n6,大过盈量的配合可以专递较大的力,一般用压力机进行装配,或者用温差法进行装配,例如:火车轮的轮圈与轮毂的配合就是用温差法进行装配的过盈配合,配合类型 H7/z6 7、需要精密定位,又需要能拆卸时,如滚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外圈与孔的配合可以选择H7/js6,或者H7/k6 什么是配合?什么是间隙、过盈、过渡配合? 答: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间隙配合。 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称为过盈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冲压模的固定板和凸模的配合间隙一般取过盈配合,从0~-0.02mm。退料板如果还要起定位、导向的作用时,退料板和凸模的配合间隙一般小于凸模和凹模的配合间隙。如果只是单纯的起到退料作用时,配合间隙可以取的大一些。随便取,1mm,2mm都可以。至于凸模和凹模的间隙则要根据所要冲压的材料的厚度来取,材料厚度在0.1~0.4mm之间的间隙取0.01mm;材料厚度在0.4~1.2mm之间的间隙取料厚的7%;材料厚度在1.2~2.5mm之间的间隙取料厚的9%;材料厚度在2.5~4mm之间的间隙取料厚的12%;材料厚度在4~6mm之间的间隙取15%。以上的数值是软钢、黄铜的间隙值,如果是硬钢的话,间隙值还要比这些数值要大

滚动轴承与轴孔的配合

第十七章 滚动轴承与轴、孔的配合 第一节 滚动轴承精度等级及其应用 一、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 国标GB/T307.3-1996规定向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除外)精度分为0,6,5,4,2(相当于GB/T307.3-1984规定G ,E ,D ,C ,B 级)五级,精度依次升高,0(G )级精度最低,2(B )级精度最高。 国标GB/T307.3-1996规定圆锥滚子轴承精度分为0,6x ,5,4四级;推力轴承精度分为0,6,5,4四级。 二、滚动轴承精度等级的选用 滚动轴承各级精度的应用情况如下: 0(G )级(通常称为普通级)——用于低、中速及旋转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旋转机构,它在机械中应用最广。例如普通机床变速箱、进给箱的轴承,汽车、拖拉机变速箱的轴承,普通电动机、水泵、压缩机等旋转机构中的轴承等。 6(E )级——用于转速较高、旋转精度要求较高的旋转机构。例如普通机床的主轴后轴承,精密机床变速箱的轴承等o 5(D )级、4(C )级——用于高速、高旋转精度要求的机构。例如精密机床的主轴轴承,精密仪器仪表的主要轴承等。 2(B )级——用于转速很高、旋转精度要求也很高的机构。例如齿轮磨床、精密坐标镗床的主轴轴承,高精度仪器仪表的主要轴承等。 第二节 滚动轴承内、外径的公差带 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都是薄壁零件,在制造和保管过程中容易变形,但当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外壳孔装配后,这种少量的变形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田此,国家标准对轴承内、外径分别规定了两种尺寸公差和两种形状公差。 两种尺寸公差是:①轴承单一内径(s d )与外径(s D )的偏差(d ?,D ?);②轴承单一平面平均内径(mp d )与外径(mp D )的偏差(mp d ?,mp D ?)。 两种形状公差是:①轴承单一径向平面内,内径(s d )与外径(s D )的变动量(dp V ,Dp V );②轴承平均内径(mp d )与外径(mp D )的变动量(mdp V ,mDp V )。 合格的滚动轴承,必须同时满足所规定的两种公差要求。

公差与配合标准表

公差与配合(摘自GB1800~1804-79) 1.基本偏差系列及配合种类 、2.标准公差值及孔与轴得极限偏差值 基本尺寸 mm 公差等级 IT5 IT6 IT7 IT8 IT9 IT10 IT11 IT12 >6~10 >10~18 >18~30 >30~50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15 >315~400 >400~500 6 8 9 11 13 15 18 20 23 25 27 9 11 13 16 19 22 25 29 32 36 40 15 18 21 25 30 35 40 46 52 57 63 22 27 33 39 46 54 63 72 81 89 97 36 43 52 62 74 87 100 115 130 140 155 58 70 84 100 120 140 160 185 210 230 250 90 110 130 160 190 220 250 290 320 360 400 150 180 210 250 300 350 400 460 520 570 630 孔得极限差值(基本尺寸由大于10至315mm) μm 公差带等 级 基本尺寸m m >0~18>18~30 >30~50 >50~80 >80~120>120~180 >180~250>250~315 D 8 +77 +50 +98 +65 +119 +80 +146 +100 +174 +120 +208 +145 +242 +170 +271 +190

公差带 等 级 基本尺寸m m >10~18>18~30 >30~50 >50~80 >80~120>120~180 >180~250>250~315 6 +18 +7 +21 +8 +25 +9 +30 +11 +35 +13 +40 +15 +46 +17 +52 +20 7 +25 +7 +29 +8 +34 +9 +41 +11 +48 +13 +55 +15 +63 +17 +72 +20 N 5 +20 +12 +24 +15 +28 +17 +33 +22 +38 +23 +45 +27 +51 +31 +57 +34 ▼6 +23 +12 +28 +15 +33 +17 +39 +20 +45 +23 +52 +27 +60 +31 +66 +34 7 +30 +12 +36 +15 +42 +17 +50 +20 +58 +23 +67 +27 +77 +31 +86 +34 p 5 +26 +18 +31 +22 +37 +26 +45 +32 +52 +37 +61 +43 +70 +50 +79 +56 ▼6 +29 +18 +35 +22 +42 +26 +51 +32 +59 +37 +68 +43 +79 +50 +88 +56 7 +36 +18 +43 +22 +51 +26 +62 +32 +72 +37 +83 +43 +96 +50 +108 +56 注:标注▼者为优先公差等级,应优先选用。 形状与位置公差(摘自GB1182~1184-80) 分类形状公差位置公差 项目直线 度 平面 度 圆度 圆柱 度 平行 度 垂直 度 倾斜 度 同轴 度 对称 度 位置 度 圆跳 动 全跳动 符号 主参数d(D)图例 公差等级 主参数d(D) mm 应用举例>6 ~ 10 >10 ~18 >18~ 30 >30 ~50 >50~ 80 >80 ~120 >120 ~180 >180 ~250 >250 ~315 >315 ~400 >400 ~500 5 1、5 2 2、5 2、5 3 4 5 7 8 9 10 安装E、C级滚动轴承得配合

公差配合选用表

基孔制 基轴制 特性及说明 H11/a11 A11/h11 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差,产生紊流现象。用于精度极低粗糙机械转动很松的配合,高温工作的转动轴以及轴向自由移动的齿轮和离合器等,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1/b11 B11/h11 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情况较差,且有紊流。用于高温工作和粗糙的机械传动轴,其配合间隙非常大,且间隙有很大的变动范围 H12/b12 B12/h12 间隙非常大,有紊流现象,液体摩擦很差的粗糙配合,其配合间隙很大的变动。如扳手孔与座等的配合 H9/c9 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有于高温工作,高速转动造成配合间隙减小,大公差、大 间隙要求的外露组件的配合,在一般机械中很少采用 H10/c10 间隙很大,液体摩擦尚好。用于结合件材料线膨胀系数显著不同处。如光学测长仪与光学零件的配合 H11/c11 C11/h11 配合间隙非常大,液体摩擦较差,易产生紊流的配合。用于转速很低,配合很松的配合。常用于大间隙、大公差的外露组件及装配很松之处 H8/d8 D8/h8 间隙比较大,液体摩擦良好,带层流。用于精度不高、高速及载荷不高的配合,高温 条件下的转动配合以及由于装配精度不高而引起偏斜的连接 H9/d9 D9/h9 间隙很大的灵活转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用于精度非主要要求时,或有大的温 度变动,高速或大的轴颈压力等情况的转动配合,如一般通用机械中的平键连接,滑 动轴承及较松的皮带轮等的配合 H10/d10 D10/h10 间隙很大的松动配合,液体摩擦情况尚好。如一般比较松的皮带轮及滑动轴承等的配合 H11/d11 D11/h11 液体摩擦稍差:适用于间隙变动较大的工作条件及不重要的传动配合,亦用于不重要的固定配合和滑动配合,如减速器壳孔和法兰盘,以及螺栓连接等的配合 H8/e7 E8/h7 液体摩擦良好,较松的转动配合,如风扇电机中的配合,以及气轮发电机、大电动机的高 速轴承的配合 H8/e8 E8/h8 H8/e8配合性质与H8/e7相同,但其间隙变动范围更大一些,适用于高转速,载荷 不大,方向不变的轴与轴承的配合,或者属于中等转速,但轴比较长的情况,以及有 三个以上支承的情况。如外圆磨床的主轴等配合 H9/e9 E9h9 精度不高且有防松间隙,液体摩擦较好的转动配合。如粗糙机构中衬套与轴承圈的配 合 H6/f5 F6/h5 具有中等间隙,属于带层流、液体摩擦良好的转动配合,广泛适用于普通机械中转速 不大,普通润滑脂或润滑油润滑的轴承,以及要求在轴上自由转动回轴向滑动的配合。 如精密机床中变速箱、进给箱的旋转件的配合,或其他重要的滑动轴承,高精度齿轮轴套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H6/g5 G6/h5 具有很小的间隙,制造成本较高,用于自由移动,但不要求自由转动,行程不太大, 要求保持很小的配合间隙,且要求精确定位的配合。如光学分度头主轴与轴承,刨床 滑块与滑槽,蜗轮减速箱孔与轴承衬套等的配合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DOC)

轴承与轴的配合公差标准 ①当轴承内径公差带与轴公差带构成配合时,在一般基孔制中原属过渡配合的公差代号将变为过盈配合,如k5、k6、m5、m6、n6等,但过盈量不大;当轴承内径公差代与h5、h6、g5、g6等构成配合时,不再是间隙而成为过盈配合。 ②轴承外径公差带由于公差值不同于一般基准轴,也是一种特殊公差带,大多情况下,外圈安装在外壳孔中是固定的,有些轴承部件结构要求又需要调整,其配合不宜太紧,常与H6、H7、J6、J7、Js6、Js7等配合。 附: 一般情况下,轴一般标0~+0。005 如果是不常拆的话,就是+0。005~+0。01的过盈配合就可以了,如果要常常的拆装就是过渡配合就可以了。我们还要考虑到轴材料本身在转动时候的热胀,所以轴承越大的话,最好是-0。005~0的间隙配合,最大也不要超过0。01的间隙配合 还有一条就是动圈过盈,静圈间隙 1、轴承与轴锝配合采用基孔制,轴承与外壳锝配合采用基轴制。 轴承尺寸公差与旋转精度得数值按GB307—84耐腐蚀泵得规定。 2、与轴承配合得轴颈及轴承箱内孔按GB1031—83锝规定,轴颈粗糙度Ra 值小于1.6μm,轴承箱内孔粗糙度Ra值小于2.5μm。 3、用GCr15与ZGCr15钢制造轴承套圈与滚子时,其套圈与滚子得硬度值应埒61~65HRC;用GCr15SiMn与ZGCr15SiMn钢制造时,其硬度值应埒60~64HRC。硬度底检查方法及同壹零件地硬度地均匀性按JB1255得规定。 4、检查轴承底径向游隙与轴向游隙应符合GB4604—84锝规定。 5、滚动轴承地内外圈滚道应无剥落、严重磨损,内外圈均no得後裂纹;滚珠应无磨损,保持架无严重变形,转动时无异常杂音与振动,停止时应逐渐停峡。 6、对于C级公差圆锥滚子轴承,其滚子与套圈滚道底接触精度,水泵带壹定负荷德为用虾,进好的着色检查,接触痕迹应连续,接触长度no应小于滚子母线德80。 二、滑动轴承 1、对于径向厚壁瓦 ①用压铅法、抬轴法或其它方法测量轴承间隙与瓦壳锅盈量,轴间隙符合拿来求,瓦壳过盈量应埒0~0.02mm。

§1-3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钦州市技工学校教案

§1—3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方法 (在机械制造中,合理选用公差带与配合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提高产品性能、质量,以及降低制造成本都有重大的作用。)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择选择什么呢?就是公差等级、配合制和配合类类的选择。) 一、公差等级的选用 1、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 (提问:是否标准公差越高越好?一般公差等级高,使用性能好,但零件加工困难,生产成本高。) 综合考虑使用性能和经济性能两方面的因素,原则为: 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取低的公差等级。 2、公差等级的选择方法 一般采用类比的方法。即参考经过实践证明是合理的典型产品的公差等级,结合待定零件的配合、工艺和结构等特点,经分析对比后确定公差等级。 应掌握各公差等级的应用范围,以便类比选择时有所依据。 (结合表1-7、1-8和1-9分析说明。) 二、配合的选用 1、配合制的选用 (提问:配合制的类型?) 配合制的选择原则 1)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基孔制。 中、小尺寸段的孔精加工一般采用铰刀、拉刀等定尺寸刀具,检验也多采用塞规等定尺寸量具,而轴的精加工不存在这类问题。因此采用基孔制可大大减少定尺寸刀具和量具的品种和规格,有利于发刀具和量具的生产和储备,从而降低成本。 有些情况下可采用基轴制。如采用冷拔圆棒料制作精度不高的轴,由于棒料外圆的尺寸、形状相当准确,表面光洁,因而外圆不需加工就能满足配合要求,采用基轴制在技术、经济上都是合理的。 (画图1-19解释。) 2)与标准件配合时,配合制的选择通常依标准件而定。 (用挂图1-28说明。) 3)为了满足配合的特殊要求,允许采用混合配合。 2

(用挂图1-29说明。) (1-45min) 2、配合种类的选用 1)配合种类的选择方法。 一般采用类比的方法。即与经过生产和使用验证后的某种配合比较,然后确定其配合的类型。 采用类比法选择配合时,首先应了解该配合部位在机器中的作用、使用要求及工作条件,还应该掌握国标中各种基本偏差的特点,了解各种常用和优先配合的特征及应用场合,熟悉一些典型的配合实例。 2)类比法选用配合的步骤 (1)依据基本原则并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配合的类别 配合类别选择的基本原则如表1-10。 确定配合的类别,即确定是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还是过渡配合。 (2)确定选用哪一种配合,即确定采用常用配合,还是优先配合。 根据表1-11、1-12、1-13进行类比后确定选用哪配合。 (3)当实际工作条件与典型配合的应用场合有不同时,应对配合的松紧作适当的调整,最后确定选用哪种配合。 学生练习15 min。 (4-45min) (课后体会: 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