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交通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发展,地铁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进步,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在地铁上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地

铁无线通信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地铁车辆的行驶效率,还能够保证地铁的安全性,对于地铁来说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地铁;无线通信技术;设计

1前言

移动通信由于应用方式的不同,包含专业移动通信网与公众移动通信网两种。无线频道集群系统是专用移动系统的主要形式,该系统融入了动态分配以及多信

道共用等技术。传统的模拟集群系统能够实现服务、设备与频率的资源共享,集

中管理并维护系统。当前新型的TDMA移动通信系统在频谱利用率方面要大幅优

于传统移动信息系统,尤其在系统容量方面,数字集群系统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更

加明显。

2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地铁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传输子系统、时钟子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通信

系统、专用通信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子系统、旅客向导系统和电源及接地

系统等一系列重要的子系统组成。地铁通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中心对车站、机车进行高层次控制,为列车运行提供信息服务,为旅客提供信息服务。地

铁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集群技术进行组网,主要由设置在车站的集群基站、功分器和耦合器、设置在中心的集群中心交换设备和操作控制台、天线和车站电台,敷设在区间的漏泄同轴电缆及配件、设置在车上的机车台、设置在车辆段等

处的光纤直放站、操作控制台以及为移动工作人员配备的手持台等设备构成,是

运行的列车与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之间唯一的通信手段。地铁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

系统的基础,也是地铁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它主要是以光纤宽带业务为基础,

保证地铁能够有效传送所需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传输子系统,它是组建轨

道交通通信网络的基础及骨干,是连接车站和列车调度指挥中心、车站和车站之

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此外它还支持 RPR、MSTP、SDH 等业界先进技术。电源

及接地系统也极为重要,它主要为地铁通信系统设备提供可靠性高,质量高的电

源供应,确保列车在出现主电源中断或超限波动的情况下还能使通信设备在规定

时间里进行正常工作,在等待着主电源恢复的同时还能为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系

统设备提供接地保障。广播子系统不仅可以为车站值班员及中心调度员提供相应

区域的有线广播,还能在发生事故时提供组织指挥、事故抢险以及疏导乘客安全

撤离时的中心防灾广播。电视监控系统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由行车司机发车监视、车站值班员客运管理监视以及控制中心调度员监视系统

组成。它可以为车站值班员和调度员提供列车运行时的监控,便于他们能掌握客

流大小及流向,并能以此作为辅助提高列车的指挥透明度,同时也方便行车司机

在车站停车后监视乘客的上下车情况以便掌握好开关车门时间。当发生事故灾情时,电视监控系统能为防灾调度员指挥乘客安全撤离及抢险工作提供一定的方便。 3对无线通信技术系统的设计

3.1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分析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泛欧集群无线电系统基站组成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有很

多的难题,例如:无线磁场的覆盖和信号强弱的问题,主要的环节包括对网络的

设置管理、泛欧集群无线电的管理、光纤直放站的管理、列车车载台的管理等等。

浅谈中国城市地铁的发展前景

我国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日渐明显化。然而,城市化的发展绝不可以被交通压力所约束。因而与我们传统的地上交通相对应的地下交通就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新渠道。这就是目前的大、中城市正在极力发展的地铁交通。目前,中国的北京、天津、香港、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有了地铁,许多城市的地铁也在紧锣密鼓地修建之中。因为地铁的舒适、快捷和便利,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也就成为了许多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地铁文化。 所谓“十九世纪修大桥,二十世纪建高楼,二十一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这句话充分的显示出地下交通在新世纪发展中的前景与潜力。地铁与公交车、电车相比的优势显而易见:地铁单向运量每小时4万——6万人次,公交车、电车单向运量每小时1万人次。从运输方式来看,地铁运输更具多方面的优点:舒适、准时、快捷、占地少,环保、节能、安全,而且不占用地面、街道等。毫无疑问,地铁交通是绿色工程,而且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国的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说,“中国确实需要开发以地铁为特色的交通资源,它的发展将不但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 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下地铁的优缺点:

节省土地: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他用途; 减少噪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缺点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昂。 建设周期长:同样由于要挖地道,铺设铁轨,设备等等,以及各种调试工作。地铁从开始动工到投入运营需要很长的时间。音:铁路建于地底,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节约能源:在全球暖化问题下,地铁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也取代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缺点:建造成本高:由于要钻挖地底,地下建造成本比建于地面高昂。 我们需要认识到地铁建设依然是十分昂贵的投资项目,例如北京地铁的每公里造价超过五亿元。地铁项目应成分考虑融

地铁CBTC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地铁CBTC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1.前言 随着全国各大城市大力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具有大容量、高速率和高效率特点的地铁系统的建设也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整个地铁系统中,列车的自动控制系统无疑是其大脑和核心,目前地铁系统采用的是列车自动控制(ATC)设备,ATC通过车载设备、轨旁设备、车站和控制中心组成的控制系统完成对列车运行的控制;通过调节列车运行间隔和运行时分,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高效和指挥管理有序。ATC信号系统由ATP(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O(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和ATS(列车自动监督)等三个子系统组成,主要分为固定闭塞制式、准移动闭塞制式和移动闭塞制式三种,其中固定闭塞制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地铁发展的需要,移动闭塞制式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大。移动闭塞制式信号系统主要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CBTC系统集无线电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于一体,利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不依赖于轨道电路),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和车载、地面安全功能处理器等实现的一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利用轨间电缆、漏泄电缆和空间无线技术或者他们之间的结合组网来实现。 CBTC相比传统的铁路信号系统有着诸多优越性: 以无线通信系统代替有线通信系统,减少电缆铺设、轨旁设备,降低维护成本。 可以实现车辆与控制中心的双向通信,大幅度提高了列车区间通过能力。 信息传输流量大、效率高、速度快,容易实现移动自动闭塞系统。 容易适应各种车型、不同车速、不同运量、不同牵引方式的列车,兼容性强。 可以将信息分类传输,集中发送和集中处理,提高调度中心工作效率。 便于既有线改造升级。 当前全球各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从单一线路建设逐步走向多线路并行建设,并初步形成线网轨道交通格局,具备了线网间联通联运的基础条件,同时国内的地铁系统对列车的发车间隔要求越来越短,对列车的精密调度和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上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列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基于无线通信的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

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史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通常以电力为动力、轮轨运行方式为铁证的车辆或列车与轨道等各种设施的总和。它具有运能大、速度快、成本低、节约能源以及能缓解地面交通拥挤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等优点。自19世纪中叶,世界上先后出现城市地下铁与有轨电车以来,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开发、建设与运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多种类型并存与发展的状态。 按基本技术特征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是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和自动导向交通系统等类型。 1.市郊铁路市郊铁路是连接城市市区和郊区,以及连接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卫星诚镇或城市圈的铁路,但它往往又是连接大中城市干线的一部份,因此具有干线铁路的特征,如轨道通常是重型的。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下铁等其他类型不停,在市郊铁路上通常是市郊旅客列车与干线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混跑。 2.地下铁路顾名思义,地下铁路是修建在地下隧道的铁路。这样离家,也许在地下铁路修建的初期没什么不妥,但现在定义一个系统为地下铁路,并不要求该系统的线路全部修建在地下隧道里。对全世界各国地下铁系统进行分类研究可知,,地下铁路可分为重型地铁、轻型地铁和微型地铁3种类型。重型地铁就是传统的普通地铁,轨道基本采用干线铁路技术标准,线路以地下隧道和高架线路为主,仅在郊区地段采用地面线路,路权专用,运量大。轻型地铁是一种在轻轨线路、车辆等技术设备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铁类型,路权专用,运量较大通常高站台。微型地铁,有称小断面地铁,隧道断面、车辆轮经和电动机尺寸均小于普通地铁,路线专用,运量中等,行车自动化程度较高。 3.轻轨铁路轻轨铁路的含义是指就车辆对轨道是假的荷载而言,轻轨车辆与郊区列车或地下铁道车辆相比较轻。轻轨是从旧式有轨电车系统发展演变而来的,早期的轻轨系统一般是直接对旧式有轨电车系统改建而成,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开始修建全新的现代轻轨系统。现代轻轨系统与旧式有轨电车相比,具有行车速度快、乘坐舒服、噪音较低等特点。同样,对世界各国轻轨接近于轻轨系统进行分类研究,轻轨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并存发展的情况。高技术标准的轻轨及五金与轻轨地铁,而低技术标准的轻轨则接近于有轨电车。 4.独轨电车独轨是车辆或列车在单一轨道上运行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独轨的线路采用高架结构,车辆则大多采用橡胶轮胎。从构造型式上可分为跨骑式独轨与悬挂式独轨两种。跨骑式独轨是列车跨坐在轨道梁上运行的型式,而悬挂式独轨则是悬挂在轨道梁下的运行型式。 5.自动导向交通系统自动导向交通系统在一些文献资料中称为新交通系统,当然是指狭义的新交通系统。这种交通系统的主要特征是轨道采用混凝土道床、车辆采用橡胶轮胎,有一组导向轮引导车辆运行,列车运行自动控制,可实现无人驾驶等。

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轨道交通地铁通信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规范通信系统

通信 通信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营指挥、运营管理、公共安全治理、服务乘客的网络平台,它是轨道交通正常运转的神经系统,为列车运行的快捷、安全、准点提供了基本通信保障。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证;在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主要设计规范及标准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 )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TB10006-99)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98-94) 《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37- )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YD5007- ) 《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暂行规范》(YD/T5089- ) 哈尔滨市有关地方法规、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相关标准 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相关标准

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有关协议 国际电信联盟ITU-T、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有关建议 欧洲邮政及电信联盟CEPC最新文件及其附件 电子工业协会(EIA)的有关标准 一般要求 1.通信系统是指挥列车运行,进行运营管理、公务联络、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和传递各种信息的重要手段,应能传递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并具有网络监控、管理功能。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各种信息的综合数字通信网。 2.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本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为防灾救援和事故的指挥提供通信联络。 3.通信设备的选型,应在满足系统功能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国产设备,对于国内尚不能满足功能的设备,应进行充分比选后选择引进。 4.设计范围 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四期工程线路全长 2.3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设2座车站,控制中心利用清滨公园控制中心(已建成)。 通信系统设计范围为上述工点及线路所有通信线缆、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系统由专用通信系统、公用通信系统、公安通信系统三部分组成。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政策的发展及特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TOD政策的发展及特征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有关政策,为地方加快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指明了方向。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尝试对轨道交通场站进行综合 开发利用,并初显成效。但随着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和规模拓展,缺乏综 合开发利益合理分享机制、缺少规划先导和缺少上盖审批专业技术标准已成为 阻碍轨道交通TOD开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全国一些城市也陆续出 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范措施。根据统计,目前在全国32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已有近一半的城市出台了轨道交通TOD开发的相关政策。从这些城市的轨道交通TOD开发政策出台的情况及内容看,各地有所差异,但也不乏一些 亮点,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城市出台的政策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政策脉络:由一线城市延伸到二线城市 从前文所列的近年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政策看,政策出台的城市经历了从一线城市为主到二线城市为主的变化,也反映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 重视发展轨道交通TOD。回顾这一变化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9-2014年):这一阶段以一线城市出台政策为主。以广 州、深圳、上海为主的一线城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轨道交通TOD开发政策,其中上海出台政策相对完善,不仅对轨交TOD综合开发实施提出了指导意见,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导则;深圳作为最早提出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政策,创新 了轨交TOD综合开发的土地政策,引领后续贵阳、兰州等城市纷纷效仿;广州 则明确了“地铁+物业”开发体系,并在之后的2017年出台轨交TOD综合开发的实施细则。 第二阶段(2015-2017年):这一阶段一线城市完善政策,二线城市开始 重视政策。除了上海和广州继续完善了轨交TOD综合开发政策以外,兰州、南京、青岛、南宁、武汉、成都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兰州、青岛、南宁均针 对轨交TOD综合开发出台了土地政策;武汉、南京则对轨交TOD综合开发提出了实施意见;成都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轨交专项资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地铁通信广播系统

北京地铁亦庄线专用通信广播系统 摘要:广播作为简单、有效的通信手段,它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变的可靠服务。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铁广播系统由于应用场合要求高,集中体现了现代广播系统的全部技术特点,是现代高级广播系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PA;广播系统;地铁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简称PA系统(PublicAddress),广泛用于车站、机场、楼宇等场所。提供背景音乐和作业广播业务,义兼作紧急广播。 地铁广播系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的一个专用子系统,在地铁行车组织、客运服务、防灾救险、设备维护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平时在地铁车站的不同域为售票、检票、进站、候车、乘降、出站、换乘等播报不同的服务用语和有关注意事项,为提供各项服务.维持车站秩序,有效疏导乘客乘车先下后上,缩短列车站停时间,确保列车正点,创造了条件;在车辆段车场、隧道区间等地铁作业场所为调度指挥、车场

1。控制中心临时控制中心图1 广播系统拓扑结构图 亦庄线广播系统,采用目前主流的控制中心与车站两级控制结构。控制中心和车站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控制中心的指令和音频均经过网络传输至车站,实现中心对车站的控制和广播操作。广播系统在控制中心配备了网管计算机,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遥测、遥控。 按照亦庄线工程招标需求,亦庄线在台湖车辆段设置了』临时控制巾心。待小营控制中心建设完毕,台湖临时控制中心将转入备用。 1.2 车站广播系统 拓扑结构图,

地铁广播系统属于现代高级广播系统,主要包含音源、音源管理控制设备、功率放大器、输出控制设备、声音还原设备以及电源管理设备。 车站广播系统采用总线制结构、模块/板卡形式设备设计。所有模块/板卡均能在线进行更换。具有配置灵活、维护方便、扩展性好等优点。车站广播系统中所有模块和设备均连接在内部的TBA总线之上,由中央控制模块对总线资源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当操作员在人机界面进行相关操作后,中央控制器将统一协调广播系统的各功能模块配合动作完成广播功能。 前端信源输入方式有多种方式,包括话筒实况广播、预录制语音端广播、线路广播等等。并且能够将其他系统提供的音频广播到目标广播

上海地铁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

上海地铁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介绍 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获国务院批准在建。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约2000公里。到2020年我国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以上。十二五期间全国地铁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2013年底上海地铁开通运营14条地铁(含磁浮线),331座车站,通车里程达567公里,配属车辆逾4000辆,最高日客流量超过800万人次,承担全市公交出行量近40%;至2015年,上海将建成15条线路、350余座车站、超过600公里的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至2020年,上海将实现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目标。 上海地铁曾创造100台盾构齐头并进、100座车站同时建设、100公里新线同时投运等工程奇迹。上海地铁,作为我国现代化轨道交通的先行者,已成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上的一个亮点,其运营里程和客流量均已进入世界前列,并正在向“地铁世界第一”逼进。 上海地铁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 上海地铁TETRA无线通信系统网络构成框图

上海地铁TETRA无线通信系统开通时间表

上海地铁800MHz专用无线设施设备 上海地铁800MHz专用无线设施设备用的是摩托罗拉增强型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具体如下。 主要的Dimetra系统架构

射频站点和移动交换局(MSO)射频站点: ——是一个地理区域,双向移动对讲机能够在其中进行通信。 移动交换局(MSO): ——负责操作多站点系统的中央控制点;

——执行控制、呼叫处理和网络管理等功能。 上海地铁的射频站点和MSO 上海地铁无线系统资源分配情况

上海地铁专用无线系统结构 采用Motorola基于TETRA的Dimetra IP系统,由三个区域(ZONE)组成一个大区,一个大区最多可包含7个区域,大区中部署了系统级服务器负责控制大区的运行;一个区域中包含一个移动交换局、区域级服务器和最多100个收发系统(BTS)站点,BTS为移动台提供RF接口。 移动交换局(MSO)分主、备用,主用MSO设置在3号线东宝兴路控制中心,备用MSO设置在8号线西藏北路控制中心。MSO依托上海地铁上层网传输系统连接区域内的各个基站。

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接口优化设计

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接口优化设计 专用通信系统的可靠运行是地铁线路运营安全、高效的保障,也决定了城市地铁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市民的出行体验。由于近年来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加之城市地铁网络化运营的需要,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构成、信号形式及其与地铁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存在多种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外部弱电系统之间的复杂联系。因此,需要在满足地铁线路网络化运营、安全管理和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的情况下,对专用通信系统接口进行统筹规划,提高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标签:通信系统接口;地铁专用;合理性;兼容性;可扩展性 由于城市地铁交通系统运行在高度封闭和相对狭窄的空间,要想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且确保密集的客流和地铁设备设施的安全,必须建设具有全面的运营调度、维修管理以及防灾减灾等功能的通信系统和监控系统。 一、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构成及其接口分布 (一)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构成概述 基于满足地铁线路运营管理的需要,专用通信系统由多个具有不同管理和控制功能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利用传输系统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传输通道,采集、传输和处理相关的数字、数据、影音和图形信号,建立监管控制对象与控制系统管理平台之间的双向通讯联络。包括面向地铁线路运营管理人员的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专用有线电话系统,以及同时面向地铁运营方和公共服务的广播系统、告警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需根据地铁安全运行的需要,通过特定的互联关系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联动,而子系统之间的互联就需要通过接口实现。 (二)地铁专用通信系统接口的分布特点 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接口除了前文所述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还需要包括各子系统与地铁线路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之间的接口,才能实现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对地铁列车、站、场和段实际运行状况的控制。这些机电设备控制系统与专用通信系统的接口被称为外部接口。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内外部接口的详细类型如表1所示。由表中所列可以看出系统接口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通过接口连接的系统所传输的信号类型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接口必须对数字语音、视频、数据和图形信号具有很强的兼容性[1]。并且由于地铁線路网络化运营的需要,必须建立中央控制中心、站点控制中心以及基于专用通信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的广泛互联。因此,这些接口遍布于车站、停车场、车体以及站台等部位,在接口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与电力供应、车辆设备供应以及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的设计和施工进行沟通协调。

浅谈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浅谈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 一、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功能 1、通话及调度功能 (1)中心行车调度员与在线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 (2)车站值班员与在线列车司机之间,车站值班员与站内移动值班人员之间的通话; (3)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 (4)中心环控(防灾)值班员与相关移动人员之间,相关移动人员之间的通话; (5)中心维修值班员与移动维修作业人员之间,移动维修作业人员之间的通话; (5)车辆段值班员与车辆段内列车司机之间通话; (6)车辆段值班员与车辆段内持便携台作业人员之间通话; (7)车辆段及内持便携台作业人员之间通话; (8)公务电话用户与无线用户之间的通话; (9)不同组成员之间通过调度台转接通话; (10)通话功能主要有单呼、组呼、通播组呼叫和紧急呼叫等; (11)列车广播功能,本系统预留与车厢内的列车广播系统语音与控制通道,实现对车内乘客的紧急呼叫和广播。在紧急情况下,车内的乘客也可以通过按动车厢内的紧急呼救按钮,建立与中心防灾调度员的通话; (12)系统与信号ATS系统连接,获取在线列车的位置、车次号等信息并可选择单个或多个列车进行相关的语音和数字呼叫。 2、数据功能 系统数据承载业务包括电路方式数据业务、短数据业务和分组数据业务。利用系统数据功能可以在移动终端之间、移动终端和固定用户之间进行短消息传送。在系统二次开发的基础上,还应能提供下列特殊服务: (1)用户的状态信息服务; (2)紧急告警服务; (3)列车出入库自检服务;

(4)列车状态监控服务; (5)利用数据承载功能,提供数据库调阅,文本信息和文件图象传送等方面的应用。 3、辅助业务功能 系统支持的辅助业务功能:远端调度台的接入;自动录音:与专用电话系统录音设备接口,对所有调度通话进行自动录音;故障弱化;越基站无隙切换;调度区域选择;超越覆盖指示(声音或显示提示);组呼的迟后进入;会议呼叫;呼叫提示;遇忙呼叫转移等。 4、网络管理功能 系统实现有效、灵活的网络管理与控制,提供性能管理、配置管理、用户管理。 二、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要求 1、调度台的设置要求 依据本线运营组织要求,在控制中心设置总调度台(值班主任备用)、行车调度台(2台)、环控(防灾)调度台、维修调度台;在车辆段设置远端调度台。 2、系统通信方式要求 相关工作人员分成不同的工作小组划归不同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主要以调度选呼、组呼的形式进行通信,也允许相关的无线用户之间必要的无线通信。通话方式见下表: 3、系统通信质量指标要求 话音质量指标:优于三级话音(无线接收机音频带内输出信噪比≥20dB); 无线覆盖可通率地点、时间可靠概率:≥99%(漏泄电缆区段)≥97%(天线区段); 场强电平:≥-95dBm/每载频(上、下行链路)。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开始建设阶段,从1980 年代末至1990 年代中期。以上海地铁一号线(21公里)、北京地铁复八线(13.6 公里)、北京地铁一号线改造,广州地铁一号线(18.5公里)建设为标志,我国真正以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大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上报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要求国家进行审批。 第二阶段为调整整顿阶段,从1995 年至1998 年。 地铁建设发展迅猛,许多地方不考虑经济的承受能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有很大盲目性。针对工程造价很高、轨道交通车辆全部引进、大部分设备大量引进、城市地铁每公里造价1 亿美元左右等问题,1995 年国务院办公厅60 号文件通知,除上海地铁二号线项目外,所有地铁项目一律暂停审批,并要求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这期间近3 年国家没有审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1997 年底开始,国家计委研究城市轨道设备国产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圳地铁一号线(19.5 公里)、上海明珠线(24.5 公里)、广州地铁二号线(23 公里)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于1998 年批复3 个项目立项,轨道交通项目又开始启动。 第三阶段为蓬勃发展阶段,从1999 年至今。一是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家从建设资金上给予有力支持;二是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企业同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本地化,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造价大大降低。国家先后批准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杭州、成都、哈尔滨等10 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 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的需要,城市及城际轨道交通在未来十几年将处于网络规模扩展,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的大发展时期。到2020 年,我国将建成几千公里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干支衔接、技术装备优良的城际、城市轨道交通网,实现城际客运专线、城市轻轨、城市地铁同铁路客运专线之间的有机衔接,方便旅客换乘,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某地铁项目通信施工技术总结

某地铁项目通信系统施工技术总结 某地铁二号线项目综合通信设计施工总承包 一、工程概况 某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HW至FZ段)作为某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东西向骨干线,先后途经XZ共建区、XX市Y区、L区、B区、J区、D区,线路全长25.360km。 某地铁二号线HW至FZ段设19个车站和XZ车辆段、BH停车场各1座。19座正线车站为:HW、SQ、ZH、ZY、HC、KY、LD、YX、SJ、BD、WL、CY、KF、TH、WS、CL、CH、BP、FZ。二号线工程与既有及将要建设的地铁线路有6个换乘节点,分别为ZH站与5号线换乘、BD站与2号线换乘、WL站与4号线换乘、TH站与3号线换乘、FZ站与6号线换乘、CH站与8号线换乘。 某地铁二号线已于2010年X月Q日开通试运营。 1、通信工程: 通信系统是某地铁二号线运营指挥、企业管理、服务乘客和传递各种信息的网络平台,它是一个可靠、易扩充、组网灵活、并能传递语言、文字、数据、图像等各种信息的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通信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保证列车安全高效运营、为乘客提供高质量的出行服务;异常情况下能迅速转变为供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的指挥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民用通信、公安通信三个部分组成。 专用通信系统主要由传输系统(包括光缆线路)、公务电话、专用电话、无线通信、视频监视系统、广播、时钟、通信电源和集中告警等系统组成。 民用通信系统是将公众移动通信引入地铁线路内的系统。本工程主要负责公众移动通信在地铁内的覆盖,并为相关移动通信运营商进场施工调试提供协助。由传输系统(含光缆线路)、移动电话引入系统、UPS电源和集中告警等系统组成。 公安通信系统包括公安传输系统(含光缆线路)、公安无线通信、公安视频监控、公安计算机网络、公安电话系统、公安通信电源和公安视频会议等系统。按照二号线地铁公安分局中心、派出所、警务站三级管理体系构成,并通过地铁公安分局中心设备与市公安局互联互通。 2、综合监控工程: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地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研究 摘要:我国交通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发展,地铁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进步,减轻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在地铁上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地 铁无线通信系统,不仅能够保证地铁车辆的行驶效率,还能够保证地铁的安全性,对于地铁来说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对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关键词:地铁;无线通信技术;设计 1前言 移动通信由于应用方式的不同,包含专业移动通信网与公众移动通信网两种。无线频道集群系统是专用移动系统的主要形式,该系统融入了动态分配以及多信 道共用等技术。传统的模拟集群系统能够实现服务、设备与频率的资源共享,集 中管理并维护系统。当前新型的TDMA移动通信系统在频谱利用率方面要大幅优 于传统移动信息系统,尤其在系统容量方面,数字集群系统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更 加明显。 2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地铁通信系统主要是由传输子系统、时钟子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公务通信 系统、专用通信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广播子系统、旅客向导系统和电源及接地 系统等一系列重要的子系统组成。地铁通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控制中心对车站、机车进行高层次控制,为列车运行提供信息服务,为旅客提供信息服务。地 铁无线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数字集群技术进行组网,主要由设置在车站的集群基站、功分器和耦合器、设置在中心的集群中心交换设备和操作控制台、天线和车站电台,敷设在区间的漏泄同轴电缆及配件、设置在车上的机车台、设置在车辆段等 处的光纤直放站、操作控制台以及为移动工作人员配备的手持台等设备构成,是 运行的列车与车站运营管理人员之间唯一的通信手段。地铁传输系统是地铁通信 系统的基础,也是地铁通信系统的关键环节。它主要是以光纤宽带业务为基础, 保证地铁能够有效传送所需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传输子系统,它是组建轨 道交通通信网络的基础及骨干,是连接车站和列车调度指挥中心、车站和车站之 间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此外它还支持 RPR、MSTP、SDH 等业界先进技术。电源 及接地系统也极为重要,它主要为地铁通信系统设备提供可靠性高,质量高的电 源供应,确保列车在出现主电源中断或超限波动的情况下还能使通信设备在规定 时间里进行正常工作,在等待着主电源恢复的同时还能为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系 统设备提供接地保障。广播子系统不仅可以为车站值班员及中心调度员提供相应 区域的有线广播,还能在发生事故时提供组织指挥、事故抢险以及疏导乘客安全 撤离时的中心防灾广播。电视监控系统也是地铁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它由行车司机发车监视、车站值班员客运管理监视以及控制中心调度员监视系统 组成。它可以为车站值班员和调度员提供列车运行时的监控,便于他们能掌握客 流大小及流向,并能以此作为辅助提高列车的指挥透明度,同时也方便行车司机 在车站停车后监视乘客的上下车情况以便掌握好开关车门时间。当发生事故灾情时,电视监控系统能为防灾调度员指挥乘客安全撤离及抢险工作提供一定的方便。 3对无线通信技术系统的设计 3.1地铁无线通信技术的设计分析 无线通信系统是由泛欧集群无线电系统基站组成的,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有很 多的难题,例如:无线磁场的覆盖和信号强弱的问题,主要的环节包括对网络的 设置管理、泛欧集群无线电的管理、光纤直放站的管理、列车车载台的管理等等。

地铁通信系统简介

地铁通信系统简介 地铁通信系统简介 目前地铁专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传输系统、公务电话系统、专用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乘客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时钟系统、集中网络管理系统、地铁信息管理系统、电源及接地系统、通信光缆/电缆及其他等。 1、传输系统 地铁传输系统能迅速、准确、可靠地传送地铁运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该系统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便于维护的光纤数字传输设备组网,构成具有承载语音、数据及图像的多业务传输平台,并具有自愈环保护功能。 目前地铁传输系统普遍采用MSTP设备,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数据传输要求高带宽、低时延,通道保护智能化高,会采用更先进的OTN传输设备。 目前传输系统所承载的语音、数据及图像信息的业务主要有: (1)公务电话系统 (2)专用电话系统 (3)无线通信系统 (4)广播系统 (5)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6)时钟系统 (7)UPS电源系统 (8)信号电源及微机监测 (9)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10)安防系统 (11)门禁系统 (12)屏蔽门系统(PSD) (13)其它运营管理信息 传输系统的光纤环路具有双环路功能。当主用环路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环路上,保证系统不中断,切换时不影响正常使用。当主、备用光纤环路的线路在某一点同时出现故障时,两端的网络设备自动形成一条链状的网络。当某个网络节点设备出现故障时,除受故障影响的节点设备外,其它网络节点设备能保持正常工作。

地铁通信系统简介 2 / 31

地铁通信系统简介 2、公务电话系统 公务电话主要为运营、管理和维护部门之间的公务通信以及与公用电话网用户的通信联络,向地铁用户提供话音、非话及各种新业务。 公务电话系统按车辆段、车站两级结构进行组网,由设置在车辆段和车站的数字程控交换机、电话机及各种终端、配线架等辅助设备构成。 两相邻车站交换机通过实回线模拟中继相连,一旦车辆段交换机、传输设备及光线路发生故障,车站内部通信仍能保证,站间行车电话、轨旁电话等仍能畅通,不影响列车运营。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0817648.html, 浅谈我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作者:刘亚明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22期 摘要随着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而地下铁道恰 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之一。又因其环保、高效的特点,地下铁道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接受。中国的地下铁道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这将为城市化进程给予强大动力。地铁是解决大中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根本途径,对于21世纪实现城市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下铁道城市化环保高效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22-0017—1 1.地下铁道的历史 1863年1月13日,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建成并通车,它的成功运行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如何发展公共交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此,城市交通进入轨道交通时代。不过,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欧美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很快,有13个城市相继建成了地铁。而在当时,旧式的有轨电车仍是主要的公共交通设施。不过,相比于地铁,其运行速度低、噪音大、正点率低等缺点已经显露出来。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停滞萎缩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停滞不前。而汽车凭借它便捷灵活的特点,被人们接受,因此汽车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在这一时期,世界上只有5个城市发展了城市地铁。而有轨电车则渐渐被淘汰。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之前的汽车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交通逐渐拥挤,严重时会导致交通瘫痪。再加上空气污染,噪音大等缺点,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到轨道交通的重要性。轨道交通也从欧美国家扩展到亚非拉的日本、中国、韩国、伊朗等国家。这一时期有17个城市新建了地铁。 第四阶段(20世纪至今)这个阶段,城市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手段,更是一个城 市形象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某种积极的作用。不同国家的地下铁道建设更具有鲜明的城市特色。如:莫斯科地铁,被称为欧洲的“地下宫殿”,天然的石料配以欧洲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其他论文文档]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 关键词地铁移动通信切换基站 1 切换的概念 切换是指在蜂窝系统中,移动台从一个信道或基站切换到另一个信道或基站的过程。这种切换操作过程不仅要识别新基站,还要将话音和信令信号分派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在小区内分配空闲信道时,用户的切换请求优于用户初始呼叫请求。切换是在不被用户察觉的情况下实现这个过程的,且一旦切换完成,移动台不应立即再切换。切换发生的门限值是在系统安装时进行初调的,且初始参数设置取决于系统性能要求,不能随意改变。切换的目的就是维持高质量的信号质量、平衡小区之间的业务量及恢复出现故障的控制信道,切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信号质量切换 当基站接收到的移动台信号电平低于预分配门限值时就开始进行切换过程,服务基站通知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请求邻近所有其他小区,以便确定可最佳接收移动台信号的某小区,然后就把新的信道号通知给服务基站,以便移动台进行切换。 2)业务量平衡切换 本切换方式主要是为了平衡不同小区之间的负荷,以使每个小区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当相邻小区间重叠范围很大时,负载平衡是最有效的,这种平衡的实现可用“引导切换”技术来完成。 3)控制信道出现故障切换 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此时可用一个话音信道作为备份控制信道。该特性设计的系统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时,如果移动台正在使用原指定的备份控制信道通话,则此时要求移动台切换到另一个话音信道工作,由故障引起切换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此信道释放话音业务而准备控制信道。 切换的种类主要有小区内切换、基站控制器(B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间切换、网络间切换等。 在数字蜂窝系统中,是否切换是由移动台来辅助完成的。在移动台辅助切换中,每个移动台监测根据周围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无线测量,包括测量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这三个指标决定切换的门限。无线测量结果通过信令信道报告给基站子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经过预处理后传送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对综合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进行计算且与切换门限值进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切换。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之通信调试技术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之通信调试技术 摘要:综合联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试运行阶段的重要时期。通信系统作为城 市轨道交通中的基础专业,完成以通信系统为主调专业的联调是保障地铁顺利开 通的关键。结合青岛地铁11号线以通信系统为主的联调实例,描述了通信系统 综合联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通信系统为主的联调项目,总结了青岛地铁11号 线通信系统综合联调经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合联调;联调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 需求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然变成建设的“重头戏”。数据显示,我国目 前已有多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里程数已超过500公里, 国内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其中,通信系统作为城市轨 道交通工程运营指挥、企业管理、服务乘客和传递各种信息的网络平台,是各项 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1 通信调试的前提条件 (1)通信各子系统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且工作状况良好。 (2)时钟设备设置于控制中心本线通信设备室一级母钟设备,其中高稳晶振钟卡采用主备用方式,主、备钟卡能自动和手动倒换且可人工调整时间;沿线各 车站、停车场、车辆段设置二级母钟及子钟。 (3)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完成单体调试,完成中心集群交换系统、基站、直放站、无线调度台、车载台以及手持台的调试,并达到设计要求。 (4)PIS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且工作状况良好。 2通信调试的内容及步骤 2.1 通信传输与关联系统的联调 (1)模拟光纤断裂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中断某处尾纤链路,5分钟后恢复。观察记录各自系统的情况。 (2)模拟车站传输节点故障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关闭某站传输节点的电源,5分钟后开启,观察各自系统的情况,并记录其 间发生的事件。 (3)模拟运营中心传输节点故障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关闭OCC控制中心传输节点,5分钟后开启,观察各自系统的情况,并记录 其间发生的事件。 2.2 通信时钟与关联系统的联调 (1)正常工作时相关各系统情况: 手动改变中心主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2)中心主备钟卡切换: 手动改变中心备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各系统确定完毕后,切换到主用钟卡工作状态,手动改变中心主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3)使用中心一级母钟晶振工作 断开中心一级母钟标准时间信号源GPS/北斗标准时间信号,使用中心一级母 钟晶振工作,手动改变中心一级母钟时间信号,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与一级 母钟时间同步。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doc

地铁移动通信系统切换设计思考- 关键词地铁移动通信切换基站 1 切换的概念 切换是指在蜂窝系统中,移动台从一个信道或基站切换到另一个信道或基站的过程。这种切换操作过程不仅要识别新基站,还要将话音和信令信号分派到新基站的信道上。在小区内分配空闲信道时,用户的切换请求优于用户初始呼叫请求。切换是在不被用户察觉的情况下实现这个过程的,且一旦切换完成,移动台不应立即再切换。切换发生的门限值是在系统安装时进行初调的,且初始参数设置取决于系统性能要求,不能随意改变。切换的目的就是维持高质量的信号质量、平衡小区之间的业务量及恢复出现故障的控制信道,切换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信号质量切换 当基站接收到的移动台信号电平低于预分配门限值时就开始进行切换过程,服务基站通知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请求邻近所有其他小区,以便确定可最佳接收移动台信号的某小区,然后就把新的信道号通知给服务基站,以便移动台进行切换。 2)业务量平衡切换 本切换方式主要是为了平衡不同小区之间的负荷,以使每个小区不会出现过载现象。当相邻小区间重叠范围很大时,负载平衡是最有效的,这种平衡的实现可用“引导切换”技术来完成。 3)控制信道出现故障切换 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此时可用一个话音信道作为备份控制信道。该特性设计的系统在控制信道出现故障时,如果移动台正在使用原指定的备份控制信道通话,则此时要求移动台切换到

另一个话音信道工作,由故障引起切换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此信道释放话音业务而准备控制信道。 切换的种类主要有小区内切换、基站控制器(B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内切换、移动交换中心(MSC)间切换、网络间切换等。 在数字蜂窝系统中,是否切换是由移动台来辅助完成的。在移动台辅助切换中,每个移动台监测根据周围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无线测量,包括测量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这三个指标决定切换的门限。无线测量结果通过信令信道报告给基站子系统中的基站收发信台,经过预处理后传送给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对综合功率、距离和话音质量进行计算且与切换门限值进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切换。 数字蜂窝系统中的切换有时也称为硬切换。但在CDMA蜂窝系统中,由于不用按信道化的无线系统那样在切换期间分配一个不同的无线信道,扩频通信用户在每个小区里都共享相同的信道。因此,切换并不意味着所分配信道上的物理改变,而是由不同的基站来处理无线通信任务。通过同时估算多个相邻基站接收到的同一个用户的信号,MSC能够及时判断出任何时刻用户信号的最佳情况。 从不同基站接收到的瞬时信号中进行选择的处理称为软处理。软切换与硬切换的差别在于:硬切换需要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在一指定时间内与新基站取得联系;而软切换就是当移动台需要与一个新基站通信时,并不需要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软切换只能在相同频率的CDMA信道间进行。 2 地铁移动通信切换方案考虑 地铁站内的切换形式一般是信号质量切换,多数为MSC内

地铁CBTC信号系统原理及分类

地铁CBTC信号系统原理及分类 移动闭塞是基于通信技术的列车控制(简称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ATC系统,该系统不依靠轨道电路向列控车载设备传递信息,而是利用通信技术实现“车地通信”并实时地传递“列车定位”信息。通过车载设备、轨旁通信设备实现列车与车站或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完成速度控制。系统通过建立车地之间连续、双向、高速的通信,使列车命令和状态可以在车辆和地面之间进行实时可靠的交换,并确定列车的准确位置及列车间的相对距离,保证列车的安全间隔。 移动闭塞技术是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不间断的双向通信来实现。列车不间断向控制中心传输其标识、位置、方向和速度等信息,控制中心可以根据列车实时的速度和位置动态计算列车的最大制动距离。列车的长度加上这一最大制动距离并在列车后方加上一定的防护距离,便组成了一个与列车同步移动的虚拟分区。由于保证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两个相邻的移动闭塞分区就能以很小的间隔同时前进,这使列车能以较高的速度和较小的间隔运行,从而提高运营效率。 1.基于基于交叉感应环线技术 2.基于无线电台通信技术 3.基于漏泄电缆无线传输技术 4.基于裂缝波导管无线传输技术 1.基于基于交叉感应环线技术 以敷设在钢轨间的交叉感应环线作为传输媒介的CBTC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已经应用了较长时间。交叉感应环线的缺点在于,安装在钢轨中间,安装困难且不方便工务部门对钢轨的日常维修,车-地通信的速率低。但由于环线具有成熟的使用经验,使用寿命长以及投资少等优点,目前仍继续得到应用。 2.基于无线电台通信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自由空间传输的无线传输技术的在CBTC 系统中得到了应用。无线的频点一般采用共用的2.4GHz或5.8GHz频段,采用接入点(AP)天线作为和列车进行通信的手段。AP的设置保证区间的无线重叠覆盖。自由空间传输的无线具有自由空间转播,对于车载通信设备的安装位置限制少;传输速率高;实现空间的重叠覆盖,单个接入设备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轨旁设备少,安装与钢轨无关,方便安装及维护的特点。 基于无线电台通信传输方式CBTC系统,已经在北京地铁10号线成功应用。 3.基于漏泄电缆无线传输技术 Alstom的CBTC系统在需要的时候也可采用漏泄电缆传输方式,而新研发的系统采用的不多。漏泄电缆方式特点是场强覆盖较好、可控,抗干扰能力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