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讲义与习题教案

第七讲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人的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表示,直肠温度最接爱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自稳态,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

产热:主要依靠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人体产热主要是来自骨骼肌和内脏。剧烈运动时,产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约点总产热量的90%。安静时,产热量主要来自内脏,约占总产热量的56%,其中以肝脏产热量最高。剧烈运动时的产热量要比安静时高10-15倍。散热:人体的散热除随排尿和排遗散失约5%外,大多数是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而散失的。

(1)物理散热:①传导:通过皮肤与外界接触的空气或物体发生的传热;②对流:空气比热低,紧贴人体皮肤的空气层很快变温,温热空气比重较轻于是上升,并为冷空气所补充。温冷空气不断流动,从而产生对流,有效地使人体表面不断散热。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都接近于体温时,则不发生对流;③辐射:皮肤的辐射散热是由它与周围物体的温差所决定的,辐射量还与辐射面积成比例关系,夏季伸展四肢睡觉可增加辐射而促进散热,冬季蜷缩睡觉可减少辐射面积而减少散热。辐射是重要的散热方式之一,但当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时,辐射散热就失去作用;④蒸发:是物质有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热,体表水蒸发的过程(含汗液蒸发及体表水分蒸发)就是一个重要的散热过程。当气温和周围物体的温度接近体温时,辐射和对流都失去作用,这时的散热全靠蒸发。

(2)生理散热或皮肤散热:①皮肤血管运动与体温调节:人由于体内不断产热致使体内温度经常高于皮肤及周围环境温度,热就由体表向环境散失。而体内温度直接影响走向体表的血流量,血流量大,带到体表的能量多;血流量少,带到体表的能量就少,因此皮肤血流的变更在散热的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出汗与体温调节:出汗是在高温下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人不出汗,从皮肤和呼吸道都有水分不断渗出而蒸发,这种有皮肤蒸发的水分称为不湿汗。不湿汗与汗腺无关。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时或剧烈运动时,开始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可放散大量体热。35℃以上时,出汗是唯一的散热调节机制。

体温的调节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下,机体产热量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感受器。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或系统: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器官有内脏器官、血液循环系统、骨骼肌、皮肤、甲状腺、肾上腺等。

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当相当寒冷时,皮肤的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也产生非自主颤栗,使产热量增加。在上述过程中,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炎热时: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汗液的分泌增加,汗液蒸发带走热,使散热量增加。

例2右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Array A.安静状态下骨骼肌产生的能量

全部散失

B.安静状态下大脑容易进人高效

率的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

产热器官

四、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1)通常情况下,冬季散热快还是夏季散热快?

通常情况下,冬季外界温度低,与人体体表温度相差比较大,即使人体有很多调节机制,如皮肤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等。人们还采取了很多保温措施,如加厚衣物等,但是能量散失还是比较多,因此冬季的饭量往往比较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供能。而夏季外界温度高,体表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差比较小,相对散热少,因此夏季饭量一般比较小。

(2)一个人发烧,但是体温基本恒定,散热多还是产热多?

当一个人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如发烧过程;当一个人产热少于散热时,体温下降,如退烧过程。当这个人无论是正常体温还是发烧,只要体温保持基本恒定,其产热就基本等于散热。

(3)发烧时如何使得体温下降?

当人发高烧时,不少人喜欢多盖被子,说是为了发汗。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当人发高烧时,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多盖衣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不利于热量散失。应该少盖衣被,增加散热,同时可以用温水擦拭病人身体,通过水分散失来增加散热,也可以用酒

精擦拭病人的手心和脚心,以增加散热。

(4)冬季尿量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少?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冬季尿量比较多,去厕所比夏季频繁。冬季尿液多是否是因为冬季流汗比较少造成的呢?在饮水量等同的情况下,冬季尿液多,流汗较少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冬季我们需要氧化分解更多的有机物以增加机体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在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也会产生较多的代谢水,这些水大部分也会排出体外,因此冬季的尿量往往比较多。

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随气温变化规律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

1.(2010·太原高三检测)持续发高热对人体是不利的,下列叙述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A.循环系统障碍,心跳变慢

B.生理功能紊乱

C.消耗过多的物质和能量

D.易丧失体温调节能力

2.(2010·兰州高三检测)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3.(2010·攀枝花高三检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适宜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结果和条件B.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导致产热增加C.对高烧不退的人应加盖棉被增加排汗D.肾上腺和立毛肌是体温调节的效应器4.(2010·南宁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位于下丘脑

B.温度感受器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C.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立毛肌舒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产热量增加

D.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5.(2010·聊城高三检测)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皮肤血管扩张,汗液增多

6.(2010·广元高三检测)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的产热百分比,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

A.

B.安静状态下,脑易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C.安静状态下,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D.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7.(2010·河池高三检测)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不会出现的反应是()

A.体表温度有所下降,而体温保持相对稳定B.骨骼肌和肝脏细胞中线粒体活动加强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含量上升D.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8.(2010·西北师大附中高三检测)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9.(2010·平昌高三检测)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正确的是()

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③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起作用

10.(2010·聊城高三检测)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体温增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入下丘脑就会产生冷觉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内脏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11.(2010·南昌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的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处于寒冷环境中,①②③④均增加

B.可以看作反射弧的效应器的有甲状腺、肾上腺、皮肤等

C.可以作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的有肾上腺、骨骼肌等

D.⑤的释放减少与皮肤的功能无关,与渗透压有关

12.(2010·桂林高三检测)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B.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

C.在高温环境中,机体可使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D.在寒冷环境中,经过皮肤所散的热少于高温环境

13.(2010·枣庄高三检测)动物生理学家为了确定下丘脑体温调节中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刺激下丘脑的前部,发现实验动物有出汗现象,而刺激下丘脑后部,实验运动则出现寒颤现象。据此科学家得出了下丘脑在体温调节中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前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

B.下丘脑前部是产热中枢所在地,下丘脑后部是散热中枢所在地

C.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相对稳定的唯一中枢

D.下丘脑和大脑皮层共同调节人体体温

14.(2010·南宁高三检测)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其单位面积

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

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15.(2010·商丘高三检测)雪后有些同学在草地上打雪仗。它们把雪团放在手里,过了一会,发现手比未放雪之前要热乎一点,对此现象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握雪后,手部的感受器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

B.此过程中,机体某些细胞耗氧增加,代谢增强

C.此过程中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D.整个过程是下丘脑的兴奋性增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二、非选择题

16. (2010·桂林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

A 、

B 、C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这种反射属于 (条件,非条件)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17.(2010·天水高三检测)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骨骼肌通过呼吸作用实现产热过程,其反应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的调节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肾上素分泌增加→代谢活动增加→产生热量。

(3)在何种环境条件下,A 、B 两种装置同时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何种环境条件下,只有B 装置发挥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体温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图中[ ]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障碍,使人体表现为_________。

18.(2010·贵阳高三检测)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① 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 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 把甲鼠置于10°C 环境中,乙鼠置于30°C 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F )

产热部位(A )

散热部位(B ) 立毛肌

骨骼肌

内脏 汗腺 皮肤血管 深部温度(C )

皮肤(D ) 外界温度 温度感受器(E )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 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⑴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改进意见:(至少三点)

⑵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并说明理由。

⑶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至少写出两项)

1-5ADCCC 6-10ADCCD 11-15ABADC

16.【答案】⑴①应增加两组小白鼠的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甚至实验失败

②甲乙两组小白鼠的健康和生理状况应该一致

③实验前应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

④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例如10℃)环境中

⑵赞同。先做不破坏下丘脑的实验,再做破坏下丘脑后的实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⑶BD

⑷①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②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食欲减低③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尿量增加

17.【答案】(1)

(2)外界低温→D→E→F→A(3)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产热量增加,散热量减少(4)为处于炎热环境中时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

(5)B 散热过程中暑

18.【答案】(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骨骼肌肾上腺

(2)皮肤蒸发散热

(3)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