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说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说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说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三单元数学概念

一、数的世界

1.自然数和整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倍数与因数

在非零自然数(正整数)范围内,a×b=c,那么a和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和b的倍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求一个数的倍数的一般方法

只要用这个数分别乘自然数1,2,3,4,……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二、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4的倍数,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5.9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是3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四、找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想乘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五、找质数

1.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00以内的质数口诀:(共25个)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九、一十七,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七一三九、四一三七,

八三、八九、九十七。

4.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8个)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11个)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质数除2外都是奇数,2是唯一的偶质数。

20以内的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是(9和15)。

六、数的奇偶性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个奇数连加,和是奇数。

偶数个奇数连加,和是偶数。

任意个偶数连加,和是偶数。

第四单元数学概念

一、图形的底和高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边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从梯形的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上的某一点到对边画垂直线段,这条垂直线段就是梯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梯形的底。

2.高和底的关系是对应的。

三角形有3条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无数条高。

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ah

底=面积÷高高=面积÷底

3、同底等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把一个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三、三角形的面积

1.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 ÷2 或 S =

21ah 底=面积×2÷高 高=面积×2÷底

同底等高(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四、梯形的面积

1. 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 梯形的面积公式: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a+b)×h ÷2 或 S=

21(a+b)h 五、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1、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特殊:1千米=1000米

2、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特殊:1公顷=10000平方米

第五单元数学概念

一、 分数的再认识: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二、 分饼

1. 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概念全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运算。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 多少。 3、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 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 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 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1)先看空间够不够;(2)数位一定要空开; (3)计算之前先检查;(4)不够除时要补0。

6、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越除越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越除越大) 7、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8、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 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9、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 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10、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 11、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 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2、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数 字因数要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长=2(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长=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正=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正=a2 3、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019新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解决问题 一、说教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解决问题是小数除法单元的一小节,教材在这里让学生学习用乘、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意图,一是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二是让给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本节课是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用连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出现另一种形式的需要连除解决的问题。其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原来的“用算式来描述”解题思路转变到“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从而学习从量的角度分析数量关系。本课大胆地创新使用教材,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课件展示线段图形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培养其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说学情: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几册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过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三、说目标: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与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让学生了解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掌握“总量随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类连除问题的特点的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运用小数除法及相关知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三篇 《铺地砖》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铺地砖”。在本次活动中,学生将综合应用图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初步数学意识的好教材。能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增强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大家能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 2.在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和数学知识的应用,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大家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对大家进行美育渗透。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应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铺地砖的实际问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选择所需的地砖,根据不同要求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计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活动展开充分交流,并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引入(出示装修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小明卧室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 3、出示两种地砖(让学生说说地砖的形状及大小) 4、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问题?(用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地砖铺满卧室地面,至少要多少块砖?需要多少元?) 学生小组讨论(四人一组),指名汇报。 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试一试 1、如果要用边长为50cm的正方形地砖,那么铺满整小明卧室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元? 2、买这两种地砖大约各需要多少钱?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四、巩固练习 小明爸爸、妈妈的房间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6m和4m,用哪种地砖铺更少钱?(1)组内分工计算; (2)交流 (3)汇报。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迎新年》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与生活 二、说教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二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第一节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2、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使学生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为了有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着重抓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围绕重点创设问题情景,诱发学生内在探究动力: (2)围绕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提升总结:第一层次:用字母表示数。出示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示出每年的情况,当学生发现多种可能的情况时,引导学生想一个简单、全面的表示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让学生交流得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重点。 第二层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3)应用阶段,围绕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和专题练习。如:说说生活中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等这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4)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条理的板书,利用板书,帮助学生惊醒知识的梳理。 通过以上方法,抓住关键,巧铺台阶,突出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在难点上我是这样进行突破的: 1、在本节课一开始,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创设动态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字母以及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整理 第一单元圆概念总结 1.圆的定义: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2.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5.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6.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7.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 8.在同一个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 用字母表示为:d =2r 或r =d/2 9.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10.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也就是π倍),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计算时,取π ≈ 3.14。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11.圆的周长公式:C= πd 或C=2π r 12、圆的面积:圆所占面积的大小叫圆的面积。 13.把一个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割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 ×r 。 14.圆的面积公式:S=π2r 或者S= π2)2 (d 或者S= π2)2(÷÷πc 1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16.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17.一个环形,外圆的半径是R ,内圆的半径是r ,它的面积是S=22R r ππ- 或 S=π(22r R -)。(其中R =r +环的宽度.) 18.环形的周长=外圆周长+内圆周长 19.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半圆的周长公式:C=πd ÷ 2+d 或 C=πr +2r 20.半圆面积=圆的面积÷2 公式为:S=π2r ÷ 2 2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或缩小多少倍,直径和周长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面积扩大或缩小以上倍数的平方倍。 例如: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扩大4倍,那么直径和周长就都扩大4倍,而面积扩大16倍。 22.两个圆的半径比等于直径比等于周长比,而面积比等于以上比的平方。 例如:两个圆的半径比是2:3,那么这两个圆的直径比和周长比都是2:3,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五年级上学期《可能性》说课稿 张晓玉《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的内容,我要说的是《可能性》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可能性》是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在一至四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九册《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情境图及例1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2、过程与方法 : (1)创设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猜扑克牌、摸奖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汇总(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 0.23×6表示:6个0.23是多少?(或者)0.23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如: 6.5×0.75表示:6.5的百分之七十五是多少? 3.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 0.025×1.06=0.02651.06??? ?????两位小数 ×0.025????????三位小数 530 212 0.02650????????五位小数 4.(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乘大于1的数越乘越大)如: 3.78×1.04>3.78,因为1.04>1,所以3.78×1.04的积大于3.78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乘小于1的数越乘越小)如: 3.78×0.98<3.78,因为0.98<1,所以3.78×0.98的积小于3.78 5.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零除外),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如:2.08×1.2=208×(0.012),2.08扩大100是208,积不变,1.2就要缩小100倍是0.012 6.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如:0.25×3.2×1.25 6.08×0.29+6.08×0.71 =(0.25×4)×(1.25×0.8)=6.08×(0.29+0.71) =1×1=6.08×1 =1(乘法结合律)=6.08(乘法分配律) 4.25×99+4.25 3.5×9.8 =4.25×(99+1)=3.5×10-3.5×0.2 =4.25×100=35-0.7 =425(乘法分配律)=34.3(乘法分配律) 6.5×1.01 4.07×3.14-30.7×0.314 =6.5×1+6.5×0.01=4.07×3.14-3.07×3.14 =6.5+0.065=(4.07-3.07)×3.14 =6.565(乘法分配律)=1×3.14 =3.14(乘法分配律) 7.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记着横式得数要用约等号“≈”)

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概念汇总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概念综合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面积是多少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小。举例:-234<-1<0<+1 2、在生活中,常把0作为正负数的分界,呈相反关系的量用正负数表示:比如零上温度(+)、零下温度(—);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其中海平面高度为0),(—);盈利(+)、亏损(—);收入(+)、支出(—);东北(+)、西南(—)……,所以说:正负数是一对相反的数。 2、在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不满一格的看作半格。先数满格,再数半格。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满格数+半格数÷2 3、毕克公式(通过数格点来计算由边线是线段围成封闭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N+L÷2-1(N表示图形内的格点数,L表示图形四周边上的格点数)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高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长可以看作“底”,宽可以看作“高”。 2、分割思想:把一个复杂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图形。(认识,可以不读) 转化思想:把一个不规则图形通过分割、平移等方法转化成一个规则图形(前后图形的形状变了,但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也叫做“等积变形”)转化思想在图形面积中运用非常广泛。(认识,可以不读) 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然后通过移动拼成(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等积变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4、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5、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关键是看“底×高”后的乘积是否相等。如果是同一个数的两个相对应的因数做底和高,面积就一定相等。比如12的因数有:1、2、3、4、 6、12,则底×高=1×12=12×1=2×6=6×2=3×4=4×3,可以有6种形状不同而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6、把长方形方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但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变小了;同理, 长方形,周长不变,高变大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个数除以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个数除以小数》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个内容。小数除法是继整数除法、分数除法之后数的除法的又一次扩展,分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两种情况。“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它是综合性最强的计算,包含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的基本性质、试商的方法,还有商中间有零的除法、商末尾有零的除法,为以后的小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二、说学情 小数除法是小学数与代数当中的一个重难点。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一内容学习比较困难。但是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数的运算方法,特别是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运算,对除法的运算法则和小数点的移动规则已基本掌握,对商不变的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小数除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前几个课时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将更有利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经历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运用竖式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大全 一、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或者S=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三角形的周长 =三边之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9、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 二、数量关系 1、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时间=工效工作总量÷工效=时间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6、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 + 减数 7、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8、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9、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10、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三、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1公里=1千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亩≈666.667平方米 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体积单位: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米 = 1方 容积单位: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时间单位: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星期=7天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年=4个季度 1个季度=3个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四、定义、定理、性质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a ×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a +b)×c=a×c+b×c 或者a×(b+c)=a×b+a×c 计算减法也可用 (a-b)×c=a×c -b×c 或者a×(b-c)=a×b -a×c 6、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 a-b-c=a-(b+c) 7、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a÷b÷c=a÷(b×c) 8、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 (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说课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三单元数学概念 一、数的世界 1.自然数和整数 像0,1,2,3,4,5,……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倍数与因数 在非零自然数(正整数)范围内,a×b=c,那么a和b叫做c的因数,c叫做a和b的倍数。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3.求一个数的倍数的一般方法 只要用这个数分别乘自然数1,2,3,4,……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二、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是2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4的倍数,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2的倍数。 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偶数和奇数的定义: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的数是0,并且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5.9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是3的倍数的数不一定是9的倍数,是9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四、找因数 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想乘法算式,一对一对地找。哪两个数相乘的积等于这个数,那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五、找质数 1.质数与合数的意义。 (1)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作合数。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100以内的质数口诀:(共25个) 二、三、五、七、一十一, 十三、十九、一十七, 二三九、三一七, 五三九、六一七, 七一三九、四一三七, 八三、八九、九十七。 4.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8个) 合数:4、6、8、9、10、12、14、15、16、18、20(11个)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质数除2外都是奇数,2是唯一的偶质数。 20以内的数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数是(9和15)。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说课稿

《位置》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位置》,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说教材】 首先我先说说对教材的理解:数学,以其丰富的内容,开放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兴趣。《位置》就是这样一个开放思维,严密逻辑的内容。《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位置。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又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奠定基础,可以说既是对学生位置观念在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重要总结,又是从具体形象的位置到抽象直角坐标平面位置的过渡。 【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行列的含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赖于教法学法的转变。本堂课我采用构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标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 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去学会主动表达,学会主动交流交际,采用本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实践。 【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以“开家长会”这一情境为蓝本,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我通过家长会让学生给家长准确介绍座位这一情境引入课题,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2.独立学习,合作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过;“当老师就像帮助小孩子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本环节,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引导,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 义安镇栗村小学韩丽君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义安镇栗村小学的教师韩丽君,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随机现象本质的感悟,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建构。) 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观察实验法。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在课一开始用讲故事设置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验环节设计了摸棋子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全课自始至终,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教学准备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概念专项练习文件-精选

沪教版数学五年级(上)概念专项练习 一.填空题。 1.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70,35,17.5 ,_____。(2)0.2 ,0.6 ,1.8 ,_____,_____。 3.200÷11 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________ ,用“四舍五入”法将得数精确到千分位是 ________ 。 4. 乌龟的爬行速度大约每秒是0.05 米,兔子的奔跑速度是乌龟的280 倍。兔子的奔跑速度大约每 秒________米。 5.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重量是30 吨,现在制造一种微型计算机的重量只有0.5 千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重量是这种微型计算机的_______ 倍。 6.一个成人的正常心率大约是60~90 次/分。(在平静状态下)甲的心脏 3 分钟跳动了312 次,乙的心脏5.5 分钟跳动420次,两个人中_______ 心率是正常的。(在横线上填写“甲”或“乙”) 7.如右图,一根 3.5 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 米, 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 米。 池水深_______ 分米。 8.五(1)班一次数学练习,平均成绩是89 分。只有小巧、小丁丁两人因病没有参加练习,第二 天他俩的补考成绩分别是100 分和93 分。如果加上他俩的成绩后,五(1)班这次的平均成绩是89.5 分。这个班有_______ 个学生。 9.比较大小。 (1)比较大小,在括号里填入“>”、“<”或“=”。(4%)(每题 1 分) 0.1 ÷0.001()1000 2 ÷3()0.6 0.6 ×10()6×0.1 3.7 ×2()3.7 +3.7 (2)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4%) 0. 5 0 0.5 0. 5 0. 505 0.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126×45=5670,直接写出下列各算式的得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1 大家好!我是宋冲冲。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法》。我将从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要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数乘法》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整数乘法,后面是本教材的小数除法,所以学好这个课时为学好以后的小数除法打下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类推能力、判断能力等。 3.渗透理论来源于时间和转化的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乘法意义和小数乘法法则。 2.教学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为了讲清楚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逻辑的学科。因此我的课堂能使学生的逻辑能力增强。 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五、说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结合、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相舒琪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说教材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课程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与思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问题解决: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本册教学目标:数与代数: 1.理解小数的意义基础上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 2.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 空间与图形: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2.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统计与概率: 5.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体会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综合与实践: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编写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 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 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的 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 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思维。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能力。 编写体例: 情景导入例题教学当堂练习课后巩固 内容结构: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总复习 知识的立体整合:以小数乘法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对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了解掌握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表内乘法,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了小数,四年级下册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乘法的运算定律及应用,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册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方法,求积的近似数,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推广到小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