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页word文档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页word文档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页word文档

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增强体验的学习途径。作业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积累,审美得到提高,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因而,不管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都离不开作业这一重要的学习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与语文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语文作业,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作业设计要富于弹性

目前,学生的课后作业量相对过重。各种辅导书、复习资料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学生被搞得晕头转向,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且对每个学生来说作业难度不一,所以课后作业所用时间较多,而收效甚微。有的作业来不及完成和消化,有的作业难度偏高,造成学生渐失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多梯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衡量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因此,教师设计作业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我在布置作业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日常教学中,我

分三层设计作业,A类题偏重于巩固基础知识,适合差一点的学生完成;B 类题介于A、C两者之间,适合中等生完成;C类偏重综合能力的运用,适合优等生完成。由于难度适宜,学生都乐于完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我对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阅读后摘抄优美句段;对于学习基础稍好点的学生则要求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则要求对文章结构内容展开分析,并谈谈个人的看法,也可写评论文或读后感。我把最大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个人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作业设计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

教师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的最好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为此,笔者将作业分为三种类型:①必做题(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②“自选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可多可少。基本要求是:做你喜欢做的作业;做你认为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作业;做你能够胜任的作业。这样做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学《木兰诗》一文,我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花样迭出: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摘抄课文、背诵默写段落、翻译全文、改写为现代

文、归纳写作方法、整理重点词语、自选作业等。这些作业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合乎因材施教的原则。③“自设作业”,即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通过作业传递给老师,任何方面的疑问都可以提,唯一的要求是对于自己的疑问先尝试写出解决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作业环境,尤其是为那些平时不敢提问的学生创造一个提问的机会,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又如,半命题作文:《我想说……》,可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此基础上,互相商量讨论。然后是学生发言环节,让他们说说自己设计的主题、选材等大体思路。最后,针对学生的情况,教师做指导总结。在进入学生自由写作环节时,一部分同学无精打采,圆珠笔在手中转来转去,半节课过去了,一字未写!我说:“你们是怎么回事啊?”“老师,我本来作文就不好,不会写。”“老师,我真不知从何入手。”“老师,我确实写不出一句话!”我很诧异,“老师不是和大家探讨过思路了吗?”“那也不会,真写不出!”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我只能分层次地降低难度。

第一种,对有一点思路感的学生进行引导,由题目入手,后半部分的填充,如没有难忘的事?没有对谁想说的话?就今天写作文我想也许你会有很多话会对老师说吧。

第二种,对思路有些模糊的学生,我让他们写提纲作为作业,并写一写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在哪里,实话实说。字数虽减少,但效果未必少多少。

第三种,对没思路的学生,我就换个题目,让他们自己选择,他们有话说,有东西表达,就有思路。

笔者认为分层次的设计方式能让学生调动积极性,愿意主动动手去做,对实效的促进应该是有益的。

三、由文本向生活的延伸

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是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古今中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内容在语文课文中都可以找到,其实,这就是语文在生活中的延伸。正所谓“生活处处有语文”,这种与生活的联系相当紧密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外作业应注重一些迁移型习题的设计,使语文课直接与生活挂钩。这不仅是在拓展语文作业的领域,其实是为了促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从而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所以,在作业的设计上,除了从语文课本上选取文段进行联系外,还应该走出文本,走向生活。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形式多样、高质、高效,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精神,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地发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