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绪论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2【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人物与其评语匹配错误?

A. 冯友兰——“乐道”;

B. 朱光潜——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息,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C. 柳比歇夫——把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开发的天才;

D. 王阳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单选题】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 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 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4【多选题】科学研究中新的发现不是靠逻辑推论,而是靠一种直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些言论能够证明这一点?

A. 玻尔:“我们都认为你的理论是疯狂的,但令我们意见不一的是:它是否疯狂到有可能是正确的”;

B.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C. 彭加勒说:“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D. 霍金:“纵观整个科学史,人们已渐渐明白,(科学发现、发明的)事件不会随意发生——它们反映出潜在的次序”。

5【多选题】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这些新的特点和新趋势,要求我们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各级政府官员要有:

A. 经济的头脑;

B. 技术的眼光;

C. 文化的头脑;

D. 美学的眼光。

第一章

1【单选题】《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 克莱夫·贝尔

B. 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 恩斯特·贡布里希

D. 阿瑟·丹托

2【单选题】符合西方历史上的艺术理念论所主张的观念是?

A. 艺术表现主观理想

B. 艺术表达个体情感

C. 艺术呈现客观精神

D. 艺术传达主体想象

3【单选题】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 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 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 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 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4【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道艺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为道之本

B. 艺术为道之文

C. 艺术为道之根

D. 艺术为道之心

5【单选题】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 形式表达思想

C. 形式从属于内容

D. 形式是思想的结果

6【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心声心画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 艺术为宇宙的心声

B. 艺术反映大自然的真相

C. 艺术描摹客观精神

D. 艺术表达人的心灵

7【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观念的?

A. 先秦两汉时期

B. 魏晋至唐代

C. 宋元之际

D. 明清之际

8【单选题】在艺术定义问题上,西方经历了如下演变过程:

A. 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

B. 艺术不可定义——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

C. 艺术可定义——艺术的定义——艺术不可定义

D. 艺术是形式——艺术是模仿——艺术是理念

9【多选题】以下符合艺术表现论原理的表述有:

A. 艺术是生活的本质的再现

B. 艺术表现想象力

C. 艺术表现自由的感觉

D. 艺术表现情感

E. 优秀艺术品总是天才的创造

10【多选题】以下符合艺术余兴层中余兴的意思的词语有:

A. 余论

B. 余味

C. 余音

D. 余意

E. 余韵

第二章

1【单选题】“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 顾恺之

B. 曹仲达

C. 吴道子

D. 尉迟乙僧

2【单选题】“曹衣出水”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 顾恺之

B. 曹仲达

C. 吴道子

D. 尉迟乙僧

3【单选题】“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 顾恺之

B. 曹仲达

C. 吴道子

D. 尉迟乙僧

4【单选题】“吴带当风”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 顾恺之

B. 曹仲达

C. 吴道子

D. 尉迟乙僧

5【单选题】“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C. 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 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6【单选题】“折钗股”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C. 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 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7【单选题】“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 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 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C. 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 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第三章

1【单选题】雕塑与绘画在空间形体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 雕塑是无色的,绘画是有色的

B. 雕塑是二维空间的形态,绘画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

C. 雕塑和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

D. 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2【单选题】以下表述中,哪个是圆雕的特点?

A. 圆雕只有一个观赏面

B. 圆雕可以“面面观”

C. 圆雕和浮雕都具有体积感

D. 圆雕是浮雕向绘画的过渡

3【单选题】古埃及雕塑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A. “正面律”

B. “以对立的姿势保持躯体的平衡”

C. “四个面”

D. 注重面部表情

4【单选题】现、当代雕塑出现了哪些变化?

A. 以泥塑为主

B. 出现了石质的材料

C. 雕塑的空间造型方式越来越多

D. 出现了浅浮雕的方式

5【单选题】雕塑的审美方式在现、当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 纪念性的作品越来越多

B. 雕塑与绘画的区别越来越明晰

C. 雕塑的内容越来越单纯

D. 雕塑越来越强调平民化、生活化,强调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6【多选题】雕塑的空间形体可以用以下方式呈现:

A. 圆雕

B. 人物雕塑

C. 高浮雕

D. 低浮雕

E. 动物雕塑

7【多选题】雕塑的材料包括:

A. “捆绑”

B. 人工材料

C. “焊接”

D. 意象方式

E. 自然材料

8【多选题】雕塑的造型包括:

A. 主题性雕塑

B. 具象雕塑

C. 环境雕塑

D. 抽象雕塑

E. 意象雕塑

第四章

1【单选题】以下那种房屋构件是因为木结构而产生的。

A. 木梁与木柱

B. 室内天花

C. 门与窗

D. 台阶

2【单选题】何种植物具有“四季常青,腹中空而有节,身可弯而不可折”的自然生态。

A. 松树

B. 莲荷

C. 石榴树

D. 竹子

3【多选题】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在屋顶的造型上有那些是中国古建筑所特有的?

A. 坡形屋顶

B. 屋顶特大

C. 屋面呈曲面形

D. 屋檐四角向上起翘

E. 有圆拱形屋顶

4【多选题】下列动物中的那几种常在古连筑装饰中出现并具有象征意义?

A. 猪

B. 蝙蝠

C. 蜜蜂

D. 鹿

E. 猴

5【多选题】从以下楼阁中选出属于中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楼阁。

A. 北京天安门城楼

B. 湖北武昌黄鹤楼

C. 江西南昌滕王阁

D. 山西平遥古城门楼

E. 湖南岳阳岳阳楼

6【多选题】以下那种非物质文化是构成乡村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

A. 农耕

B. 地方语言

C. 少数民族文字

D. 服饰

E. 器物

第五章

1【多选题】下面哪个是包豪斯的校长?

A. 迈耶

B. 格罗皮厄斯

C. 伊顿

D. 密斯·凡德罗

2【多选题】设计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A. 人机关系

B. 文化人类学

C. 市场问题

D. 对功能的理解

第六章

1【单选题】()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他文字书法的重要特征?

A. 点画的内部运动

B. 字结构

C. 章法

D. 文字内容

2【单选题】“燕尾”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的特征,它的出现是()的结果。

A. 为了弥补篆书演变为隶书时美学上的损失

B. 当时特殊的书写工具造成

C. 书写时的连续摆动

3【单选题】传世最早的名家法帖(墨迹)是()

A. 魏钟繇《荐季直表》

B. 西晋陆机《平复帖》

C. 东晋王珣《伯远帖》

D. 东晋王羲之《初月帖》

4【多选题】点画边廓的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明:

A. 点画的内部运动丰富

B. 点画富有立体感

C.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D. 点画内部运动简单

5【多选题】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张旭

C. 怀素

D. 黄庭坚

E. 王铎

第七章

1【多选题】音乐是一种()的艺术。

A. 感情

B. 时间

C. 造型

D. 二度创作

2【多选题】节奏如果脱离了()的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

A. 旋律

B. 速度

C. 和声

D. 力度

3【多选题】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A. 西方古典音乐

B. 当代流行音乐

C. 中国传统器乐

D. 中国民歌

4【单选题】中国传统音乐共有()调式。

A. 2种

B. 3种

C. 5种

D. 7种

5【单选题】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曲式是()。

A. 变奏曲式

B. 回旋曲式

C. 奏鸣曲式

D. 复三部曲式

第八章

1【单选题】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A. 欢乐

B. 音乐

C.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D. 乐器

2【单选题】中西舞蹈的“反向交替”现象指的是什么?

A. 中西舞蹈的倾向既是相反的,也是交替的,从来都不一样

B. 指中国当代舞蹈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是重复中国古代

C. 中西舞蹈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D. 中西舞蹈在相反的方向可能交替,即可以借鉴

3【单选题】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的两次革命指的是什么?

A.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和舞蹈后现代的产生

B. 交响芭蕾的产生和形式主义的产生

C. 佳吉列夫芭蕾团的产生和魏格曼舞蹈剧场的产生

D. 福金现代芭蕾的产生和巴兰钦新古典主义的产生

4【单选题】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A. 舞蹈审美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否定了现实主义叙事性,走向抽象表现主义的现代主义时期

B. 舞蹈审美已经从客观反映论走上了主观认识论

C. 舞蹈审美已经完全混乱,美丑不分,是非不明

D.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多选题】中国古代的“礼”主要是指什么?

A. 礼貌

B. 礼仪

C. 道德

D. 等级制度

E. 礼品

6【多选题】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

A.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B. 继续走原苏联学派的道路,没有必要“走向世界”

C. 向西方舞蹈先进的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D. 按中国独特的方向发展,自觉抵制外来各种舞蹈思潮的影响

E.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的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的独特主张

7【多选题】怎样认识中国特有的“舞蹈诗”?今天多数人认为舞蹈是一种“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的艺术,但我们仍然在大批生产叙事性舞剧。

A. “舞蹈诗”外国没有,它完全是中国人的创造

B. 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舞蹈诗”,要适应国际情况,中国也不应当有

C. 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的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舞蹈诗”就是一种必要的形式划分

D. 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的规律

E. 可以强调舞蹈的诗性,没必要设什么“舞蹈诗”

第九章

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近现代西方戏剧所发生的蜕变?

A. 演出上从“综合空间”向“身体空间”的剧场观念的演变

B. 叙事上从“戏剧体戏剧”向“叙述体戏剧”的演变

C. “身体空间”演变成为“后现代剧场”

D. 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的总体趋势

2【单选题】根据戏剧的基本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可以融合所有其它艺术门类。

B. 戏剧和生活是没有边界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戏剧才是真实的。

C. 尽管台词、走位、动作、造型、背景、灯光等等都是事先设计好

的,但每一次演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

D. 当众表演是戏剧现场性的核心。

3【单选题】根据戏剧的人文维度,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戏剧能起到教养社会民心的作用。

B. 戏剧是历史的缩影,是保管人类记忆和良知的容器。

C. 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化。

D. 戏剧本身就是生活的形而上的象征。

4【单选题】下列关于戏曲艺术的说法,哪一种最为恰当?

A. “国剧之本质,是艺术不是剧本。”这说明戏曲表演最本质的特征是其程式化的表演,因此,行当程式、四功五法是戏曲本体之所在。

B. 面对西方戏剧的冲击,戏曲不能“破格”、“创格”,而应该“守格”,只有这样,才能保有中国艺术主体的纯粹性。

C. 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体特征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

D.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访苏到新世纪初昆曲名列“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事实证明,只有最精微的艺术才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审美特质。

5【单选题】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 戏剧带来快乐和深刻

B. 体验经典的永恒意义

C. 拉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D. 直面人类本真的存在

第十章

1【单选题】“我要给观众不无裨益的惊吓。文明的保护性太强了,我们连起鸡皮疙瘩的本能都失去了。要想打破这种麻木,唤醒我们的道德平衡,就要使用人为的方法给人以惊吓。”这句话是哪个著名导演说的?

A. 安东尼奥尼

B. 梅里爱

C. 希区柯克

D. 大卫芬奇

2【多选题】关于电影(或银幕)的重要比喻或观念有:

A. 镜子

B. 窗户

C. 梦

D. 寓言

E. 商品

第十一章

《美学原理》整理版说课讲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 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 5、1750)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 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多选)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1、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首先,西方与世界观联系,中方则朴素,与世界观不密切。其次,中国有许多美学范畴,如气韵、风骨、意境、神韵等,西方没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源流方面:中(儒道)、西(古希腊哲学);对艺术实践的概括方面:中(抒情、表现)、西(摹仿、再现);研究方法方面:中(形象性、文艺味、夹杂在艺术研究中)、西(抽象性、哲学味、夹杂在哲学逻辑学研究中);具体表述方面:中(具体、生动、形象)、西(理论性、逻辑性强) 墨子:“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因此美与功利、与善有密切联系。孔子: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孟子:(1)“充实之为美”。即充实人的品德,也就是仁、义、礼、智等。(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孟子认为“耳有同听”、“人有同悦”,君子与小人有共同的美感。荀子: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2 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 1 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灵巧的双手,高度发达的大脑以及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2 什么是美?A.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C.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1、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A、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什么是善?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原理尔雅课作业答案

1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点是()。 A、西方形而上学 B、西方美学 C、中国形而上学 D、中国美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用西方诗论来阐释中国古典诗歌 B、它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 C、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D、它分析了中国诗走向律诗的原因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3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王国维 D、华罗庚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2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5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 A、美学不是一门交叉学科 B、美学等同于美术 C、美学等同于审美意识 D、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1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4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美学原理网课答案

“以美育代宗教”的说法是由谁提出的蔡元培 下列对《诗论》说法不正确的是(它是一本介绍诗歌创作的著作。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论是里普斯的移情说 离开人的生活世界而专注于语义分析,会从根本上取消美学。√ 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美学的。× 对美学的误解不包括(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D、以上都有 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 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 很多学者写出来的文章都平平淡淡,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D、理论感审美活动的核心是(B、审美经验 学习美学既要重视直接方法,又要注重间接方法。√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和体系,西方美学不能包括中国美学。√ 对高尔泰的叙述不准确的是(C、高尔太是主观唯心主义者 李泽厚对“美”的认识是(B、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懒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这一观点来自(C、蔡仪 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不在自然物本身,而在审美主体。√ 蔡仪先生认为,美是客观的。√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C、柳宗元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西方美学家通常将“象”称为(C、形式 物是知觉的世界。(M)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B、张璪 用来形容宋元花鸟画不恰当的是(C、不写实 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是(A、意象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是“美”的本体。C、意象 表象就是物的形象。(√) 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C、胡塞尔 西方传统的“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不包括(B、生活世界 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如所存而显之。”这句话出自(B、王夫之 下列关于“美”的描述正确的是(C、美是纯粹的 ()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D、王夫之 以下哪项不是主客关系的特征(B、相对性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C、审美态度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C、道 埃尔金斯《视觉品位》中看油画的方式有助于产生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审美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 下列人物中,最早发现移情作用的是(C、亚里士多德 中国“审美心胸”的理论发源于()。C、老子 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D、以上都有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般体验的本质类型。(M)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以下对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说法错误的是()。C、美感是和生理快感完全对立的。 愉悦性是美感的重要特性。(√)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在意象。(√) 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中的认知是存在认知。(√) 在地理环境对生物的活动有何影响方面,作出研究最好的是()。A、泰纳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B、审美偏爱影响审美能力。 C、审美偏爱和审美选择是审美能力的体现。 D、审美趣味是个人文化的产物,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我的答案:B得分:分 对审美活动产生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包括()。A、种族因素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历史环境进行。中国第一个提倡美育的人是()。C、孔子 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D、君主专制时代《风雅生活论》的作者是()。B、巴尔扎克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在社会上集中体现为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M) 我的答案:√ 《时装信使》是哪个国家的时装杂志()B、法国 审美的重要领域不包括()。A、时尚美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装模作样”往往是精英分子追随小资产阶级生活风气的一种体现。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以上说法都正确 服装是阶级隔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人和自然的关系 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D、以上说法都正确 自然美就是在自然物、自然风景上面显现的审美意象。(√)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是指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在审美中,人之所以为人,主要在于他的物质性。(√)

美学原理考研复习(2018年整理精华版)

美学原理 (一)、什么就是美学 一、怎样学习美学 1、要认识美学,美学不就是一种靠逻辑推理就能得出得,它就是一种美感经验,需要亲身体会才能有所得。 2、树立正确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具体得历史得研究美得现象。 3、要注意结合艺术实践,瞧一些艺术史方面得书籍,懂艺术, 并培养提高自己得欣赏能力。 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得能力。 5、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得经验,丰富知识与内心世界。(二)、美得本质及特征 一、美得本质 1、西方关于美得本质得历史探索 西方人重思辩,西方对美得本质得探索一开始就表现出思辩得特点,而且一般就是在哲学领域中进行探索。西方不同派别得哲学家、美学家提出了各种不同得美得本质理论,例如,古希腊得毕达哥拉斯早就提出“美就是与谐”得观念,并提出了著名得“黄金分割”定律;苏格拉底则提出“美就是有用”即美就是善得观点。其后,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等,都对美得本质发表了意见,归结起来不外两大派:唯心主义得美得本质论与唯物主义得美得本论。这两大派别探索美得本质得出发点就是不同得。

2、从精神意识中得探索美得本质 (1)、柏拉图:“美得理式”说 柏拉图提出,美得本质就就是美得理式,既美本身就是脱离个别 美得事物,而独立存在得精神实体。 (2)、康德:“美就是无目得得合目得形式”说 康德提出审美就是一种趣味判。她认为,只有当审美时不带任何欲求与理性概念,而对象呈现得外在形式符合主观得两种心理能力, 即想象力与知解力,并引起这两种心理能力与谐自由得活动,才能产 生审美快感。这种快感就就是判断美得真正原因。就就是说,事物美不美,决定于审美者得心理机制。而这种心理机制又就是天赋得。 (3)、黑格尔:美就是“理念得感性显现”说 黑格尔认为,美就是理念,但她说她得理念与柏拉图不同,不就是抽象得,而就是具体得,美得理念就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得统一,感性形式就是理性内容(绝对理念或绝对精神)得显现。 黑格尔指出当理念处于绝对得抽象阶段时无所谓美,只有当理念通过感性形式显现出来时才产生美;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时产生自然美,但自然美不就是理想得美;只有当理念发展到社会精神阶段,产生了艺术时,真正得美才诞生,换言之,美就是理念发展到艺术阶段得产物,艺术才就是真正得美。黑格尔用哥特式教堂去说明理念如何显现于感性形式。 (4)、克罗齐:美就是心灵作用于事物而产生得直觉 克罗齐认为自然无所谓美,自然得美就是直觉创造出来得,同样,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满分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出自()。
1.0 分
?
A、
《审美教育书简》
?
B、
《论美》
?
C、
《诗的艺术》
?
D、
《美学散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以下属于对“生活世界”的正确理解的是()。
1.0 分
?
A、
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
B、
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
C、

生活世界就是一种意象世界。
?
D、
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
B、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
?
C、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
D、
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主张美是客观的的学者认为自然美存在于()。
1.0 分
?
A、
人的审美意识中

?
B、
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中
?
C、
社会的主流审美风尚中
?
D、
上层社会的审美格调中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0 分
?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
B、
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历史环境进行。
?
C、
泰纳用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来概括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因素。
?
D、
审美趣味具有个体性和超个体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美学散步》是谁的作品?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2015超星《美学原理》课后题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 1.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 A )。 A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B W·塔塔科维兹的《古代美学》 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D 贺拉斯的《诗艺》 2. 真正严格地区别美感和快感的是( A )。 A 康德 B 休谟 C 黑格尔 D 博克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原始人美感的第一个特点是( B )。 A 以模仿植物为美 B 以模仿动物为美 C 反感祖先形象的本能 D 图腾崇拜 5. 美感的生理基础是( D )。 A 眼睛 B 鼻子 C 耳朵 D 感觉器官 6.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7. 模仿说的最高发展阶段是( A )。 A 现实主义文艺 B 古典主义文艺 C 浪漫主义文艺 D 现代主义文艺 8.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9.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10.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11.西方美学一个重要传统是( B ) A 探讨美的本质 B 反功利性和反功利主义 C 现实主义在美学中的运用 D 探索美的目的 12.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 1. 在我国当代的美学研究中,主张“美是观念”的代表有( AB )。 A 吕荧 B 蔡仪 C 高尔太 D 朱光潜 E 李泽厚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4.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5. 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给艺术定义的有( AC )。 A 游戏说 B 模仿说 C 集体无意识说 D 教化说 6.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02、03、04任务答案 《美学原理》形成性考核(任务01)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20 分。) 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美学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摹仿说 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游戏说 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15 分。) 1.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A)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D)A、读B、悟C、观D、品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C)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D)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C)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A)A、物质实在层B、形式符号层C、意象世界层D、意境超验层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D)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席勒1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B)A、形象性B、愉悦性C、独创性D、逻辑性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13、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14、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是( )A、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观的B、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C、前者是实在的,后者是虚幻的D、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15、与美学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当推( )A、哲学、语言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学B、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C、哲学、教育学、现象学、文化人类学D、哲学、文艺学、阐释学、符号学参考答案:11、B 12、D 13、A 14、B 15、B16、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指的是( )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17、"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 )A、直觉B、通感C、想象D、表象18、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 )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19、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 )A、美感的主体差异B、形式因素在美感中的中介作用C、美感的一般特点D、美感的感觉特征20、"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了审美现象具有( )A、历史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参考答案:16、B 17、B 18、B 19、B 20、A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A、总的指导意义B、具体方法的意义C、重要启示意义D、实践意义22、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23、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24、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探讨艺术的本质问题时,首先强调( )A、艺术作为观念形态对生活的审美反映B、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依赖关系C、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必然具有阶级性D、艺术必须服务于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25、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参考答案:21、A 22、C 23、B 24、B 25、A26、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并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这一观点表明,作者理解美的

西南大学《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324)《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本复习思考题仅供题型参考,不是模拟题,期末考试内容以教材内容为准,与这里的复习思考题不是对等关系。期末考试卷面70分,平时作业20分,出勤10分。中期直播与课件上均有期末考试复习的重点难点指导。请不要完全按照这个复习思考题来准备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 ) A.期待视界 B.先验图式 C.主体经验 D.先见之明 2.在艺术接受中,意象的重建过程主要在于( ) A.读 B.悟 C.观 D.品 3.意境和意象的区别在于( ) A.意境是指审美的广度,意象是指审美的深度 B.意境具有主客一体的特征,意象具有主客对立的特征 C.意境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意象属于形而下的领域 D.意境是一个艺术范畴,意象是一个美学范畴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这段古诗中意象的类型是(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5.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 ) A.仿象 B.兴象 C.喻象 D.抽象 6.意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不是表现在( ) A.前者主要是心理学范畴,后者主要是认识论范畴 B.前者一般不使用抽象概念,后者需要运用抽象概念 C.前者的目的在于求美,后者的目的在于求真 D.前者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后者的成果不是精神产品 7.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 ) A.符号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教化说 8.古人云:“粗绢恶扇,败人意兴”。在艺术品的层次结构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是( ) A.物质实在层 B.形式符号层 C.意象世界层 D.意境超验层 9.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模仿说的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席勒

美学原理作业

美学原理作业 梁启超:趣味美学 梁启超曾说:“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人若活得无趣,恐怕不活着还好些,而且勉强活也活不下去”。他又说:“‘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梁启超把趣味主义推广到了整个人生的领域。他的审美观具有鲜明的人生指向;他的人生观在本质上是审美的。由趣味出发,梁启超构筑了一个以趣味为根基、以人生为指向的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趣味主义人生论美学。个体感性生命的自由创化从有责任的“趣味”出发到人生“春意”之体味,是对积极入世与自由畅神、理性追求与生命激扬融合为一的人生胜境的个性化追寻。对于梁启超来说,他既需要生命的感性冲动来激发生活的热情,又需要理性与良知来承担社会的责任。因此,他以个体生命激扬为标的的趣味追寻又是以宇宙运化的责任为前提的,呈现出试图将生命本质的肯定和生活意义的实现相统一的个性化美学思考。概念。 客观地看,中国文化中艺术论的趣味论和西方文化中审美论的趣味论在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中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但梁启超又在传承化合中对趣味作出了自己的界定,赋予了趣味以新的理论内涵与理论特质。不放弃对于生命与生活的热情与责任。从整体言,其积极意义当超过消极影响。而在今天,梁启超趣味美学所包孕的对审美与人生、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的实现是以生命力的激活为前提的。没有生命之趣,就没有审美之求;没有美的存在,就没有人生的意义;没有个体与众生与宇宙的迸合,也就没有感性个体的自由创化。这样的人生意境早已超越了具体的历史语境!其哲理意趣与美学意趣对于今天的人文建设仍具有积极的启思。 王国维:意境、境界论 后世评价王国维的“境界”理论,一般肯定其文学评论价值,认为在美学界并无多大影响。事实上,王国维的“境界”理论创造了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对今天我们建构新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境界说”为最,因为“境界说”在汲取了西方新精神的同时,熔铸乐“天才说”、“游戏说”、“苦痛说”、“古雅说”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成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交汇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人间词话》等着作标举“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经典。王国维说:“境非独指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六)“大家之作,……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人间词话》五十六)“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五十二)这就是说,艺术要“真”、“真切”才有境界,少“真味”则无境界。真就是自然,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言语言情。王国维的“真”和“自然”与庄子的艺术观一脉相承,也受到了歌德、席勒等西方美学家的影响,而且深受明清之际李贽的童心说、汤显祖的唯情说和公安派的性灵说强调“真人”、“真心”、“真声”、“真文”的影响。不难看出,王国维在美学上所坚持的审美的无利害性,其直接的肯定意义就是自然与真。 境界的两种形态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王国维对着一对范畴作了界定:其以“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二“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王国维认为“以我观物”一直反观到“动之静时”而达到的“宏壮之美”的境界,“其物直接不利于吾人之意志,而意志为之破裂,唯由知识冥想其理念者,谓之曰壮美之感情。”即“有我之境”是一种“知力”特高、感人独深的精神境界。而“无我之境”是由于“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所谓“以物观物”的“观”正是书本华所谓的“现于直观中时”的“观”。处于这种“直观”中的“我”,“与万物无异”也是空间和时间中的一块“物”,所以说,在“以物观物”时,就“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了。比起“有我之境”来,“无我之境”它是“忘利害”的艺术境界,创造这种境界的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这就意味着,写“无我之境”需要更高尚的品格、更纯真的性情和更精湛的艺术修养。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说”理论的一对重要审美范畴,而境界的呈现则表现为“隔”与“不隔”,“不隔”范畴提出的侧重点和切入的角度不同,它强调的是境界的“真”与“深”,“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不隔”有两层内涵,表层指语言的真诚、自然,而深层意蕴指事物的本真、本源。在这个意义上,物的“真”不是指我们眼前所见的无生命的自然,也不是指打上主观烙印的“人化”的自然,而是指充满着原始灵性的自然,艺术上物我两忘的“不隔”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实际上只是一种不可企及的范本。绝大多数的中国艺术都是以景表情。正如袁行霈先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美学原理-《浅谈美与生活》

浅谈美与生活 为之哀叹和愤怒。那么,试问,在我们如今的生活中,美的事物真的那么少么?我们再不需要美的追求了么?关于美的研究,都是些空中楼阁,与实际的生活毫无关联了吗? 时间追溯到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以羊大为美。且不论这个定义对美的本质的挖掘有多深,它至少证明了美的概念是源于生活的。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仅仅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在现代美学上,所谓“美”,是审美价值的一种,只有在人们对审美对象产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时,才作出“美”的原则。它肯定的是主体某种特殊的内心感受。但是美并非是单纯的抽象的理念,而应该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美应当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呈现。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美也的确是无处不在的。 首先,来自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言:“构成自然美的。是那些使我们想起人的生活的东西。”很多自然物,被我们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人类情感的喻指,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愉悦。伴着清晨的阳光的一缕微风,洒遍满山的相思红叶,淌落叶片间的几滴晶莹的露珠,夕阳西下袅袅的炊烟,翱翔的鹰隼划破剌眼的雪光,宁静中等待背驰的骏马,树枝上啁啾的小鸟,澎湃而蔚蓝的海洋,澄明而温柔的天野,金黄而璀璨的麦浪,以及繁花胜雪的季节。可是,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倚窗听过穿林打叶声?曾几何时,我们没有在雨疏风骤时,留得残荷听雨声? 其次,来自于那些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艺术品。一支舞、一幅画、一首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座雕塑。“千手观音”艺术做了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这些姑娘舞动的姿态展现了是中华古国深厚的情感,浓重的文化,纯美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