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

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

搭建城市绿地宏观布局构架,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基本完成莱城的防护绿地体系和钢城的游憩、防护绿地体系建设;生产绿地初步形成规模,具有科学合理的苗木生产和定向育苗计划,逐步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用苗;加强城市外围绿色

空间的生态绿地建设,全市宜林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平原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各项绿化指标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

3、远期目标:

处于国家级园林城市先进行列,达到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各项园林绿化指标先进,城市绿地体系完善,市民的生活及工作环境舒适、优美、健康、方便,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生态环境良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景观宜人的山

水园林城市。

第二章规划依据、范围和期限

第6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6、《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 号

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9、《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0、《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城[1993]784 号

1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 号

1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2002.9.1. 实施)

1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2 号(2002.11.1. 实施)

1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建城[2000]192 号

15、《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 号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 号

17、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贯彻国发[2001] 20 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鲁政发[2001]67 号文件

18、山东省建设厅文件《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鲁建发[2002]25 号

19、《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

20、《莱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20 )

21、《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重点景区开发建设规划》

22、《莱芜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林业发展规划》(2001-2010 )

23、其它相关法规、规范

第7条规划期限

1 、近期:2004 年—— 2010 年

2 、远期:2011 年—— 2020 年

第8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从空间上分为三个层次:

1、市域——即全市行政辖区范围,规划总面积:2246.21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指城区周边地区,即城市大外环以外200 米范围内的用地,总面积约375 平方公里。

3、城区——即莱城主中心和钢城副中心,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1 平方公里。

第9条人口规模

1 、近期(2010 年):45 万人。其中,莱城31 万人,钢城14 万人。

2 、远期(2020 年):65 万人。其中,莱城45 万人,钢城20 万人。

第10条规划指标

表1 莱芜市绿地规划指标一览表

注:1 、计算参数来自于《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其中2010 年城市人口规模45 万人;2020 年城市人口规模65 万人。

2 、人均公园绿地指标包括人均0.5m 2 的小区游园面积。

3 、生产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外,不参加城市建设用地平衡。

第三章市域绿地规划结构与规划内容

第一节市域绿地规划结构

第11条市域绿地结构

规划形成:“三区、四带、多点” 的青山相拥,绿水相依,以绿为体,以水为魂的山水共生的绿地结构。

“三区”——北部、东部、南部山区的自然基质, 包括山区绿化、农田等。

“四带”——由牟汶河、嬴汶河、方下河、辛庄河及其支流的滨河绿带构成。

“多点”——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游览区、市郊公

园、文物保护控制区域、城市公园等共同构成。

第二节市域绿地规划内容

第12条市域绿地规划原则

1、市域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保证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2、市域绿地的结构布局要因地制宜,绿地的定位布局要与城镇体系、产业发展结构以及城市的功能组团相结合,各类绿地之间相互联系渗透,并充分利用城市的山水特点,形成合理的、特色鲜明的绿色空间网络结构。

3、在城乡一体化大园林框架下,统筹考虑和布局市域绿地体系,重视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作用,以城区为“核”,覆盖整个市域,通过城市绿化带动市域绿化建设。

4、提倡多部门、多单位合作、社会广泛参与的途径,保证市域绿地规划内容得以实现。

第13条市域绿地构成

1、至2010 年占整个城市面积40.9% 的林业用地、农业用地(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地区、蔬菜基地)共同构成市域绿地的基础和主体。

2、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大型水库、文物古迹控制保护区域等构成对城市整体生态、休闲环境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实体。

3、东、北、南三面山体与河流构成城市的绿化大背景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基本构架。

第14条市域林业绿地规划要求

以现有四大林业区划为基础,主要规划布置于北、东、南部山地,以及沿河道、公路、铁路、高压线和平原农田林网,包括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

确定的主要林业树种如下:

(1 )、用材林——抗性强、材质好、速生丰产。如:杨、柳、榆、刺槐等。

(2 )、防护林——适应性强、耐干瘠,根系发达、枝叶茂盛。如:松、柏、麻栎、国槐、榆、刺槐、火炬、黄栌、荆条、酸枣等。

(3 )、经济林——产量高、结果早、品质好、抗病虫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桃、杏、苹果、葡萄、柿、板栗、山楂、梨、海棠果、枣、核桃等。

第15条市域农业绿地规划要求

农业用地分布于中西部平原(包括口镇、寨里、羊里、杨庄、方下、牛泉六镇);东北部盆地(包括苗山镇、和庄乡)以及东南部的山前平原区。规划以城市西部作为全市重要的农业基地,结合东南部的山前平原区和东北部的盆地,

形成耕地区域;以中、西部的方下、牛泉作为蔬菜基地,耕地和蔬菜基地构成全市的农业用地,满足城市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基本需求。农业用地应逐渐完成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高效农业的过渡,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实现农

业专业化和产业化。

第16条市域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

(1 )、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以适应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管理、发展的需要,优化风景区用地布局,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

(2 )、严格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有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景观培育。

(3 )、各级保护区应严格遵守保护规定,严格控制开挖山体,在建设施工和旅游活动中应特别保护景区内原有的自然风貌,避免破坏性开发和任何破坏环境的建设活动。

(4 )、风景区内旅游整体环境的保护和美化一方面有赖于对景区内林木资源的整体保护,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来保证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7条市域水源保护地规划要求

在大冶水库、雪野水库、乔店水库、杨家横水库、玉龙湖等以及近郊的青杨行水库周围,划定500 米宽的一级保护区和2000 米宽的二级保护区,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级保护

区内,不准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任何建设项目必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18条市域河流防护绿地规划要求

在牟汶河、嬴汶河、辛庄河、嘶马河、里辛河河道两侧各划定50-100 米宽的河流保护区,保护区内建设以林木为主体的防护林带,严禁破坏性建设活动。

第19条市域其它山体规划要求

禁止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它毁林行为。加强对山体林木的抚育和管理,保护原有的动植物资源及动物的繁衍生息环境。

第四章城市规划区绿地规划结构与规划内容

第一节城市规划区绿地规划结构

第20条城市规划区绿地结构

规划形成“ 一水一廊、绿环围绕”的城市规划区绿地结构。

“一水” ——指联系钢城和莱城的牟汶河,沿岸布置50-100 米的绿带,构成滨水生态廊道。

“一廊” ——指位于莱城和钢城之间的自然山地丘陵地带,形成带状城镇密集区中的分隔带和生态廊道。包括:①、莱城东南结合丘陵岗地以及采空区布置的大面积的生态绿地;②、沿205 国道、803 省道、磁莱铁路等形成的景观

走廊;③、向东北、西南与外围山体绿地连接形成的生态绿地。

“绿环围绕” ——指围绕莱城和钢城建设建设外围的绿环,由大面积的市郊公园、防护绿地、农田及绿色产业等构成。

第二节城市规划区绿地规划内容

第21条城市规划区绿地规划对策

1. 利用山水构架大力发展近郊防护林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

2. 全面展开荒山绿化、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绿山亮水”,使山水资源充分发挥生态和景观效益。

3. 利用具有游览娱乐条件的区域开辟大型市郊综合公园,成为城市公园绿地的有益补充。

4. 重点进行莱城与钢城之间道路两侧区域的绿地建设,使其成为联系主副城区的绿色景观廊道。

5. 加强以林木为主体的隔离绿地建设,逐步与外围山体绿地相衔接,增加自然资源向城市的开敞度。

6. 对散布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提出规划控制要求。

第22条城市规划区绿地构成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绿色空间,由大型市郊公园、生态农业发展区、防护绿地和生态林地组成。

第23条城市规划区市郊公园规划

利用近郊范围内山体、水库、采空区等区域建设八处大型市郊公园,总面积1557ha 。市郊公园建设应按照生态、游憩、景观功能三位统一的原则,充分保护、结合和利用自然环境特征,保持好自然原生的景观状态,突出野味,使市

民在都市可以体验到郊野活动的乐趣。

1、城北市郊公园——位于长勺北路以西,莱城与张家洼组团之间,规划建设成为城北大型休息娱乐公园,面积83ha 。

2、玉龙湖市郊公园——位于高新北区北部辛大铁路以东,规划利用原孝义水库大型水体建设休息、游览绿地,以度假、游览为主要内容,面积126ha 。

3、凤凰山市郊公园——位于高新北区北部辛大铁路以西,规划建设成为以生态游憩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山林市郊公园,面积118ha 。

4、城西市郊公园——位于城市西部牟汶河、嘶马河、方下河交汇处,规划利用三河汇流特殊的景观资源,建成城西富有特色的游憩活动乐园,面积238ha 。

5、北冶市郊公园——位于站里村东南丘陵地,规划利用地貌特征和九鼎铁冶山的传说,建立以风物传说和突出地质景观的公园,面积50 ha 。

6、磨石山市郊公园——位于钢城东部磨石山,规划以山体为依托,建设钢城大型休闲公园,面积

282ha 。

7、青杨崮市郊公园——位于钢城南,规划为体现山野风情的大型市郊公园,面积480ha 。

8、葫芦山市郊公园——位于莱钢集团,包括葫芦山水库水体和及周边山体,规划利用水库及周围山体建设环境优美的休闲游憩公园,面积180 公顷。

第24条城市规划区防护绿地规划

防护绿地指城市建设用地以外、规划区用地范围内的防护绿地,主要包括河流防护绿地、公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等,是联系该范围内其它绿地的纽带。

1 、河流防护绿地:

(1 )、牟汶河防护绿地——规划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宽度50-100 米,林带数目1-3 条,植物以乡土速生高大乔木为主,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前提下,保证河岸开敞景观的连续性。

(2 )、嘶马河防护绿地——规划河道两侧各建设50-100 米防护林带,林带数目1-3 条,树种以乡土速生高大乔木为主,河道两岸应注重滨河景观的营造。

(3 )、方下河防护绿地——规划根据河道不同区段的宽度,在河道两侧建设50-100 米自然式防护林带,以乡土速生高大乔木为主。

(4 )、孝义河防护绿地——在孝义河近郊段,规划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宽度30 米,延续城区段河道景观风格。

(5 )、莲河防护绿地——在莲河近郊段,规划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宽度30 米,综合发挥防护及景观功能。

(6 )、辛庄河防护绿地——规划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宽度50 米,林带数目1-2 条,植物以乡土速生高大乔木为主。

(7 )、里辛河防护绿地——规划河道两侧防护林带宽度40-100 米,林带数目1-3 条,植物以乡土速生高大乔木为主。

(8 )、其它支流防护绿地——规划沿其它支流形成每侧不低于30 米的防护绿地。

2 、铁路防护绿地:规划沿磁莱线、辛大线铁路两侧布置100-200 米铁路防护林,林带离开铁路外轨10 米以上,植物选用乡土树种。

3 、公路防护绿地:规划沿泰莱高速、博莱高速等高速公路两侧,布置50-200 米宽防护林;沿外环路两侧,规划20-50 米宽景观防护林,道路防护林除具有防护功能外,还应注意发挥景观效果,展示城市形象。

4 、高压走廊防护绿地:规划220KV 线路下高压走廊宽度30-40 米,110KV 线路下高压走廊宽度20 米,高压走廊内布置防护绿地,绿地为乔灌复层结构。电力线路与乔木(成年高度)之间最小垂直距离:220KV 不小于3.5

米,110KV 不小于3 米。树木管护单位必须保证树木生长高度与架空线之间的安全净距。

5 、卫生隔离防护绿地

(1 )、莱芜电厂卫生防护林

规划在莱芜电厂周围营造卫生防护林,宽度300 — 500 米,电厂西北部绿地主要功能为降低粉尘污染,保护环境;南侧绿地在防护功能的基础上考虑面向城市的景观效果。

(2 )、城西水源地水源防护林

在城西水源地周围规划水源防护林,绿地总面积约160 公顷。水源防护林以涵养和保护水源地为基本功能,保证饮用水源的水质为基本要求。林种结构以生态防护林为主,经济林为辅,树种宜选择侧柏、松类、栎类、刺槐、毛白杨、

黑杨及其它经济林种。

第25条城市规划区生态农业发展区规划

在主副城区之间颜庄东北、辛庄西南约2100 公顷的范围内,规划为生态农业用地,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对山区农业进行综合开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第26条城市规划区生态林地规划

生态林地是近郊绿色空间的基础,指以林木为主体的、从大区域范围内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包括城郊风景林地、水土保持林地、水源涵养林地、防风固沙林地、农田防护林地、经济林地等,总面积约90km 2 。

对规划的生态林地,应禁止任何建设活动,通过绿化,使林木面积逐步达到100% ,并与外围山体绿地相连接,增加自然资源向城市的开敞度,避免城镇连片发展。林地应注意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和各种模式的片林相结合,充分

发挥各种林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防风固土、降低风速、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27条城市规划区独立工矿点绿化要求

对于绿色空间内独立的工矿点,要求加强企业内部附属绿地建设,企业应从本身的技术设备上加以改进,逐步减少污染;在工矿点周围全部实行绿化,建立以林地为主的隔离绿地,实行生态重建和环境保护,有效降低工矿点对周围环

境和居民的影响。

规划沿磁莱线、辛大线、泰钢专线铁路两侧布置35-200 米铁路防护林,护路基减噪,林带应离开铁路外轨10 米以上,植物选用乡土树种。

第40条莱城道路防护绿地配置

规划在部分城市道路红线外,布置5-8 米宽的防护林带,道路防护绿地总面积127.07 公顷,道路种植结构采用复层,乔、灌、草、花、地被相结合,综合考虑绿带的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第41条莱城高压走廊防护绿地配置

规划220KV 线路下高压走廊宽度30-40 米,110KV 线路下高压走廊宽度20 米,高压走廊内布置防护绿地,绿地为乔灌复层结构。电力线路与乔木(成年高度)之间最小垂直距离:220KV 不小于3.5 米,110KV 不小于3 米。树

木管护单位必须保证树木生长高度与架空线之间的安全净距。

第42条莱城卫生防护绿地配置

1 、牟汶河污水处理厂卫生隔离绿地

规划在城西南牟汶河北岸污水处理厂周围营造22.78 公顷卫生隔离防护绿地,绿地结构及树种选择与嬴牟汶河两侧防护绿地相统一。

2 、其它卫生隔离绿地

规划一类工业用地与居住区之间,防护绿带宽度50-100 米;二、三类工业用地与居住区之间,防护绿带宽度100-200 米。

第43条莱城防护绿地推荐树种

1 、滞尘树种——黑松、侧柏、桧柏、广玉兰、构树、朴树、法桐、桂香柳、丁香等。

2 、隔音树种——黑松、圆柏、龙柏、水杉、法桐、垂柳、云杉、臭椿、女贞、大叶黄杨、海桐等。

3 、防风林树种——侧柏、圆柏、银杏、木瓜、侧柏、合欢、龙柏、构树、柽柳、紫穗槐、垂柳、女贞、木槿、火炬树、白蜡、胡颓子、牛奶子、珍珠梅、金银木等。

4 、耐盐碱树种——黑松、侧柏、栾树、绒毛白蜡、合欢、臭椿、苦楝、榆树、女贞、金银木、紫薇、火炬树、石榴、紫穗槐、柽柳、桂香柳、沙地柏等。

5 、喜酸树种——马尾松、赤松、柳杉、枫香、杜仲、梧桐、桂花、紫玉兰、迎红杜鹃、淡竹、刚竹、毛竹等。

6 、荒山绿化树种——侧柏、黑松、臭椿、构树、旱柳、刺槐、桂香柳、紫穗槐、火炬树、沙地柏等。

第44条莱城防护绿地种植结构说明

1. 以防噪为主的防护绿地种植结构

■、城市街道的降噪种植结构形式

规划建议采用复层混交的植物群落结构形式,选用隔音效果好、有季相变化的常绿与落叶植物进行搭配,在满足防护功能的基础上,兼顾城市的景观效果。

推荐植物群落结构如:

a 、雪松+ 银杏+ 合欢+ 泡桐+ 紫叶李——连翘+ 珍珠梅+ 矮紫杉+ 猬实+ 红瑞木+ 紫叶小檗——金银花+ 阔叶麦冬

b 、黑松+ 华山松+ 银杏+ 复羽叶栾树——接骨木+ 金银木+ 天目琼花+ 金叶女贞+ 大叶黄杨——鸢尾+ 沿阶草+ 红花酢浆草等。

■、城市外环路、高速路、铁路防护绿地

可选择通透式、半通透式和密闭式的植物群落结构。例如:在途经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较好的公路沿线可选择通透式植物群落结构;在建设用地附近多选用密闭式植物群落结构增强隔音防噪效果。

推荐植物群落结构如:

a 、苦楝+ 毛白杨+ 垂柳+ 树+ 白蜡——紫穗槐+ 小蜡——金银花+ 二月兰

b 、泡桐+ 桧柏+ 旱柳+ 合欢——美国地锦+ 连线草

c 、复羽叶栾树+ 龙柏+ 构树+ 流苏——火炬树+ 小叶黄杨+ 紫穗槐——宽叶麦冬

2. 以滞尘为主的防护绿地种植结构

滞尘防护绿地建议达到40 — 100 米宽。植物垂直层次采用多层混交的群落种植结构,以便多层滞尘,达到最大滞尘量;平面布局采用大乔木和小乔木每隔6 米间植的形式,形成高低起伏波浪式的林冠线来增大滞尘量;选择有较强

的滞尘能力的树种,增加常绿树种的比例,以便达到一年四季都能最大滞尘的可能。

推荐以滞尘为主的植物群落结构如:

a、黑松+ 悬铃木+ 广玉兰+ 朴树+ 构树——火棘+ 金银木+ 珍珠梅+ 丁香——蜀葵+ 阔叶麦冬

b、桧柏+ 女贞+ 刺槐+ 榆树——石楠+ 木槿+ 大叶黄杨+ 木绣球——地锦+ 白三叶

第45条莱城主要污染源规划控制措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安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教学文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绿地系统划是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凡在规划区内有关绿地的一切生产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二条城市性质:森林式、环保型、园林化的现代绿色工业强市和休闲养生名城,现代新昆明的西部新城,中国西部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总体规划用地面积 14519.14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5014.60公顷,城市发展备用地面积1010.35公顷,昆钢生产用地面积500.25公顷,特殊用地(军事用地)面积194.12公顷,水域及其他用地7799.82公顷(其中:水域及其他用地354.98公顷,耕地3273.65公顷,林地4000.57公顷,村镇建设用地170.62公顷)。 第四条城市发展规模: 据《安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2),人口规模与建设用地规模为: 一、人口规模 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6万人。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区城镇人口达39.8万人。 二、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2年至2017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 5.015km2。 远期:2018年至2022年,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约 6.056km2。 第五条规划依据: 本规划以国家和云南省、安宁市有关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基本依据。重要依据还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第六条技术标准、规范 1、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10.16) 2、建设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 )》(2007) 3、国务院:《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6、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 7、建设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8、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定》(CJJ 75—97) 9、建设部:《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10、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2年) 11、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12、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 第七条其它有关文件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2、《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3、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容貌标准》 4、《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5、《园林基本术语标准》 6、《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7、《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8、《云南省城市园林绿地专业规划技术要求暂行规定》 9、《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20)》 10、《昆明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6) 11、《现代新昆明地区网络城市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笔记 Part1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方法上采用的是一种规则营造的规划方法,其特点是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引导和控制,规划依托于理性的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P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规划层次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般有两种编制形式: 第一种是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种是单独进行的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的五个阶段: 1.城市规划纲要——定向示意性图纸 2.城市总体规划——定性1:5000~1:25000 3.分区规划——定量1:5000 4.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1:1000~1:2000 5.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1:500~1:2000 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分区(期)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现代城市的5个基本因素: 人口规模、人口密集、行政地位和行政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设施Part2 著名的规划思想和理论: 以城市结构优化为导向的理想绿地模式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建立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城市美化运动这三者贯穿西方城市化的全过程,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818820932.html,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问题的思考 作者:杨丽君 来源:《硅谷》2009年第04期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并将会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自己工作,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规划需要研究的重点以及检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效果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绿地系统规划范围指标绿线管制特色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220092-01 一、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重要法规依据。这项工作体现民心,顺应民意,对城市园林绿化以及社会、经济和环境建设都具有牵引和拉动作用,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联系点和结合部,对提高城市品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根据学习和落实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科学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尤其重要。 (一)法规层面 如果把城市总体规划看成是“依法用地”的过程,那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一种“合法用地”的行为。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安徽省人大常委颁布的《安徽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各项专业规划的合法地位。因此,编制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贯彻法规的要求。 (二)政策层面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城市绿化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绿化政策,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明确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而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则完全是城市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其次,对城市绿化的载体(主要是指城市绿化用地)作出了明确规定,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给城市绿

(完整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大纲 1、开放空间(open space) 指“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庭园或者休憩活动场所、建筑物覆盖率不超过1/20的土地,和没有建筑物的未利用土地”。(1906《开放空间法》) 开放空间的特性: ?使用目的为娱乐休息的空地 ?使用者为公众,即具有公众性 ?由自治体或国家进行管理,对开放空间的设施维护也由自治体或者国家保证其财政来源。 2、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背景和代表作品 背景: ?环境和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 ?知识分子团体宣扬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 ?公园墓地运动提升了人们对公园的兴趣; ?政府领导人认识到必须通过城市公园的建设来推动纽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明城市。 ?19世纪后半叶成为美国历史上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1851第一部《公园法》通过(美国) 代表作品: 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 in New York ) ?弗雷德里奇﹒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与沃克斯(Vaux) ?第33号方案——“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特点: 1、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2、通过政府发行“公园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3、公园建设与城市化同步进行。 布鲁克林市的希望公园(1876) 波士顿富兰克林公园(1886) 3、公园系统及代表作品 美国的公园系统(Park System)指公园(包括公园以外的开放绿地)和公园路(Parkway)所组成的系统。 公园路的思想源于奥姆斯特德等先驱设计的林荫道或有公园状人行道的车道,作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公园路(Parkway)的特征: ?有两个地方车道绕山分成了不同的高度,这一做法后来成了技术标准。 ?尽量加大公园路的宽度,以防止两侧出现广告牌。 ?公园路延伸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在道路两侧采用大量乡土植物材料间或夹杂着成片的野生花卉,整体效 果就是要尽量减少任何公园路与周围地形的可见边界,从视觉上让人感到公园路就是乡村景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成为公园系统各单元之间的连接点。 ?拥有不同宽度的中央分隔带,采用纵向上的视觉阻挡来有效地防眩。 ?由多家工程公司通力合作。 代表作品: 芝加哥公园系统 意义: ?芝加哥公园系统由于被分割成三个独立的公园区分别进行建设,管理主体分散而且协调不够,没有能够建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生态建设 1、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2、生态网络

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河湖水系等。结合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 四带:北部沿黄生态带、中部山林生态带、南部生态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带。加强绿化,恢复自然植被,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及风沙的影响,建设城市生态屏障。 七廊:建设七条南北向生态廊道。沿南北向组团隔离带、高速公路、主要城市道路布置绿色廊道,连接东西向生态带,保证绿色空间渗透到城市内部。 多核:由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水源保护地、森林公园等构成市域生态核心。 3、森林公园 完善以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园、新郑始祖山森林公园、河南嵩北森林公园、巩义青龙山森林公园、中牟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森林公园建设。 4、风景名胜区 依托各地特色风景资源,设立风景名胜区,包括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浮戏山—雪花洞风景名胜区、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新密黄帝宫风景名胜区等。 5、湿地保护区 在黄河沿线划定黄河湿地保护区、雁鸣湖湿地保护区范围,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6、生态农业区 加强以市域中、东部平原地区为主的生态农业区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全面推进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污染控制,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控制禽畜养殖污染。 7、河湖水系 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结合防洪除涝,构建六横六纵河渠、七中五小水库、两湖泊两湿地的生态水系格局。保护常庄、尖岗、坞罗、纸坊水库等水源地,治理伊洛河、贾

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文本

12) 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 13)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14) 公园设计规范》 15)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6)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17)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创造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 促 进民权县绿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达到国家 园林城市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 要(试行)的通知 >》,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发挥城市 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尤其突出景观、文化功 能,特编制《民权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16-2030)》,以下简称规 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城市绿化条例》 10)《关于印发 <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方法 >、<国家园林城 市标准 >的通知》 关于印发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 第一章 总则 5) 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 6)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7) 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8)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9)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11)

1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2、地方法规与行政规章 河南省城市规划指引: 《区域绿地规划指引》 河南省城市规划指引: 《环城绿带规划指引》 商丘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3、相关城市规划文件 商丘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5- 2030)》 商丘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0-2025)》 商丘市民权县分区规划( 2002-2030)》 商丘市主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2006-2010)》 民权志》 10)民权县政府相关构想 第3条 规划范围 第4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16-2030 年 中期: 2021-2025 1) 河南省城市绿化条例》 5) 商丘市公园管理办法》 6) 商丘市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7) 商丘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8) 商丘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4) 5) 商丘市绿地系统规划( 2006-2030)》 6) 商丘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7) 民权县“十一五”规划》 9) 民权县已编控制性详细规划 民权县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民权县行政区划范围,包括 个社区, 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现状建成区为 平方公里, 2030 年规 划建成区为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 2016-2030年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 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 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 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 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

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 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 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 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 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 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 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 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 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 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 第五条规划期限 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 近期:2002—2005年; 中期:2006—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 2、大地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风景绿地与园林绿地相结合,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精心构筑具有杭州特色的地域景观风貌的绿地系统。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报批稿) 一、总则 1、规划背景 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 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

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 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 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3、规划依据 (1)《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 (3)《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0]106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 (7)《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8)《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9)《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10)《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综合规划(1998-2002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2)武汉市相关专业部门(园林、林业、水务等)规划或计划 4、规划范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主城区为重点,结合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主城区功能布局,按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主城区三个层次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安排。 市域即武汉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主城区和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六个远城区。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市郊风景区、森林公园、林业用地、农田林网以及农业结构调整,进行大环境绿化。市域总面积为849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主城区、外围城关镇、重点镇(新城)、风景区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主要规划范围是城镇地区,即在主城区外围、主城区和重点镇(新城)之间,控制绿化和生态空间,以确保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生态系统框架和城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复习资料(加粗的是老师划的重点)

“绿地”包括三层含义: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②人工栽植或自然植被条件优越的地段,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③农业、林业生产用地。 城市绿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一个大类,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两部分:(1)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的土地,如公园绿地绿化(2)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 城市绿地系统: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的绿色有机整体。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1)在充分认识城市自然条件、地貌特点、自然植被及地方性园林植物特点等的基础上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城市自身情况确定的标准3)将各级各类绿地按合理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形成完整的系统4)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以生态学的观念,从城市整体空间体系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系统充分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功能。(2)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3)结合当地特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进行。(4)城市绿地均衡分布,有合理的服务半径,满足全体市民的休闲需要。(5)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实施,保证各阶段绿化的效果和质量。(6)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经营管理中,除要充分发挥其环境、社会效益外,还可结合生产、创造经济价值。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1)确定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及原则2)研究城市绿地地建设的发展速度及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3)合理布局各类绿地,确定其性质、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形成合理系统。4)提吃各类绿地调整改造意见,进行树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分期建设及实施措施及计划5)编制城市绿地系统的图纸及文件6)对重点公园绿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提出重点地段绿地设计任务书以备详细规划使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1)广度上的拓展,从城市规拓展到区域规划的范畴。2)研究深度上的拓展,从土地和植物拓展到水文、大气、微生物、能源和城市废弃物处理等。3)新技术的运用,红外遥感,GIS。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地貌、城市水体、气候条件、地质灾害;社会因素:城市性质、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条件、城市文化。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三大绿地指标: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 城市绿的的三大功能: 生态功能:1)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改善城市气候;降低城市噪声)2)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有利备战放空) 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 使用功能:1)日常休息娱乐活动2)观光及旅游3)修养基地4)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 美化功能:1)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2)美化城市3)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4)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城市用地:1)城乡用地2)城市建设用地3)人均绿地4)人均公园绿地5)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A卷答案版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开卷考试(A) 课程名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1.为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 平方米的树林或面积为平方米的草坪绿地。(10/25) 2.研究证实乔、灌、草结构的绿地空气湿度可以增加,一般森林的湿度比城市高,公园的湿度比城市其他地区 高。(10-20%/36%/27%) 3.武昌江滩公园属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的类绿地,代码是;黄鹤楼公园属于类绿地,代码是;东湖风景名胜区属于类绿地,代码是。 (带状公园、G14;历史名园,G134;其他绿地,G5) 4.一般而言,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资料向政府的获取;林业普查资料向政府的获取。(园林局/国土局/林业局) 5.依据《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10年版)》,在人均建设用地小于80平方米的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要达到以上,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为以上。 (7.5/5平方米) 6.某市级综合性公园的面积为24公顷,其合理的游人容量为人。(4000) 7.110KV高压线走廊的绿带宽度为米;防风林每条林带宽度不应小于米,林带与林带间距离为米。 (15-25/10/300-600) 8.国家二级古树指树龄年的树木。 (300-499) 9.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方式有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请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四种主要模式的优缺点。 答:以块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带状绿地为主的布局、以楔形绿地为主的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答全以上4种绿地的优点给1分,缺点给1分,答对一部分则给0.5分。 2.请对比分析新、旧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在城市绿地方面的差异,并阐述 其改进理由。 答:生产绿地G2在新版中没有了(2分);增加广场绿地G3(2分) 以上2点分别阐述理由较好2分,一般1分,无理由0分。 3.道路绿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2分)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其优点是简单整齐,用地比较经济,管理方便。但在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板三带式——即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中间以1条绿带分隔开。(2分) 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但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2分) 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2分) 这种道路分割可以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分成上下行,互不干扰,保证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但用地面积较大,其中绿带可考虑用栏杆代替,以节约城市用地,此种还是可行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汇编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 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 A绿地 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 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 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 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 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 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 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 公园绿地 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 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防护用地 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改善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 某些夏季炎热的城市,应考虑设置通风绿带,与夏季盛行风向平行(可结合水系),形成透风走廊,使季风吹到建成区内部。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莱芜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莱芜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需要,根据国家、山东省和莱芜市颁布的有关法规和政策,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莱芜市城市绿地建设的法律性文件,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切相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 、城乡一体化、大地园林化。从维持规划范围内区域生态平衡的功能要求出发,确立市域大环境概念,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绿化格局。 2 、与城市的职能特性相结合。使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定位与城市功能组团的建设相呼应,与城市产业结构布局相配合。 3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城市各发展片区,探索适合以工业生产为主的两中心、多组团的中小山水城市的生态绿地体系。 第4条规划原则 1、持续原则:从城市的发展需求出发,科学制定分期规划,兼顾规划的超前性和弹性,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人本原则:从市民的实际生活、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探索适合城市特点的绿地体系,真正服务于民。 3、多元原则:完善城市绿地类型,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体系,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 4、绿量原则:生态优先、绿地优先,追求城市与自然共荣,挖掘潜力,增加城市绿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具有生命力的绿色保障。 5、特色原则:尊重城市结构,强化“一城、两区、多组团”的城市形态,挖掘区域文化特征,形成具有特色及文化内涵的城市绿地体系。 第5条规划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将“鲁中山水园林城市”和“绿色钢城”作为城市长期发展的目标,把莱芜市逐步建设成为:山水优美、城乡一体、生态环境良好、各种绿化衔接合理,各项绿地指标一流、居民生活品质高尚的城市。 2、近期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题目及答案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函授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不属于一般公路绿化的是 (D ) A.边坡两侧绿化 B.边坡绿化 C.中央分隔带 D. 小区绿化 2.在公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B ) A.出入口区 B.观赏游览区 C.服务设施 D.文 化娱乐区 3.通常情况下,绿地系统布局有(A )种基本模式 A.8 B.5 C.6 D.9 4.以下为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D ) A.以人为本原则 B.均衡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5.下列哪项是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A) A.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B.绿地维护 C.地区森林公园的保护 D.以上都不对 6.行道树的分支点应选择(A)m以上、根系发达的树种。 A.3.5 B.2 C.2.5 D.4 7.停车场的绿地种植分为树木式和(C )两种 A.树带式 B.居中式 C .周边式 D.零星式 8.下列属于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是(D) A.核心保护区 B.游览区 C.野营区 9.以下不属于冷季型草坪草种的是(B) A.黑麦草 B.结缕草 C.高羊茅 D.早熟禾 10.花境指绿地中树坛、草坪、道路、建筑等边缘花卉带状布置

形式,其中采用的花卉主要是(C) A.多肉植物 B.一、二年生花卉 C.宿根花卉 D.木本花卉 11.植物配置时,如环境是纯红色的,可选用(B)的植物 A.调和色 B.对比色 C.中和色 D.鲜艳 12.吊盆植物以(C)的花卉为主,吊盆中央可以用少量直立性的花卉增强立体生长的景色。 A总状花序 B.花色鲜艳 C.枝条蔓性 D.密集花朵 13.属于防护绿地的类型有(D) A.卫生隔离带 B.防风林 C.道路防护绿地 D.滨水防护绿地 1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缓慢、叶小而薄、下部叶子变黄,表示可能缺少(B)。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在(C)颁布实施。 A.2008年1月3日 B.2007年1月1日 C.2008年1月1

上海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文本)

前言 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的象征。 绿化系统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实践和经验表明,使城市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日益成为未来城市绿化发展的主旋律。 一、总则 第一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以及《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上海市植树造林绿化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2、《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1/5/11批准)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1、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2、体现大都市圈发展的思想,规划城乡一体、具有特大型城市特点的绿化体系。 3、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市民居住、生活、休憩功能。 第三条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以生态效应为核心,完善绿化生态功能。 2、系统性原则:增强绿化系统功能,完善绿地类型和布局。 3、多样性原则:体现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群落层次、种类。

4、地带性原则:强化地域特点,品种选择、栽植因地制宜。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远期到2020年,近期到200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 为市域6340平方公里 二、现状分析 第六条对城市绿化发展的总体认识和分析 适应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上海的绿化建设经历了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量变逐步到质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今天的格局和特点。 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 解放前,上海的绿化建设缓慢、无序,分布不均。1949年前的百年间,全市平均每年仅开辟绿地0.6公顷,各种公园绿地约为89ha。这些绿地绝大部分集中于租界和上层人士聚居的住宅区,市民群众居住集中的南市、普陀、杨浦等地区没有一块公共绿地。 解放以后,上海的绿地建设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展开。特别是结合旧城改造,相继建成第一条外滩滨江绿带、肇嘉浜林荫道、人民公园、杨浦公园、长风公园、西郊公园等。到1978年,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76lha,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由解放初的0.13平方米增加到0.47平方米。29年间绿地年均增长约23ha。 2、1986~1998年,稳定增长阶段。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城市绿化建设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土地有偿使用、引进外资参与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以来,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布局 一、基本概念 1、城市绿地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区,是市民生活的环境载体。绿地一词的定义和范围,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称为开敞空间。城市中的绿地对于城市的形态、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它是城市的有几座城部分。 我国现行标准城市绿地是: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用于绿化的土地;二是城市建设用地之外,对城市生态、景观和居民休闲生活具有积极作用、绿化环境较好的区域。 2、绿地系统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体性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中,不同的绿地类型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绿地类型的有机结合使得整个绿地系统发挥更多的综合功效。 (2)层次性特征现代城市绿地系统都具有一定完的内部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发生着变化,导致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整的层次结构体系,按照规模及精细程度可以 从大到小分为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3)互动性特征包括绿地系统各层次、要素内部的互动和绿地系统与城市其他系统间的互动。 (4)时间性特征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根据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植物景观会随时间、季节、年龄逐渐产生周期性的变化,绿地系统的时间性演变特 征。 (5)开放性特征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唯一有生命的面向每一个居民的市政基础服务设施,是向公众开放的开敞空间。 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提供生态产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重要的 生态产品生产者。 (1)城市绿地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降低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城市低空范围内调节和改善城区的碳氧平衡,缓解和消除局部缺氧,以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 质量。 (2)长沙市绿地具有提供清洁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3)城市绿地具有明显改善城市小气候,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作用。 (4)城市绿地可以结合观赏种植一些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售出又可以丰富人们生活。 2、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 生活空间,另外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防灾减灾合理布置尘世绿地可以增强城市防灾减灾的能力,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 衡。 (1)植物群落通过降低风速二起到减尘作用,并可有效地减少地面尘土进入空气。(2)植物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

柳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柳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2005——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7)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 (14) 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控制 (17) 第四章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控制 (24) 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控制 (29) 第六章树种规划控制 (49) 第七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要求 (53) 第八章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控制 (55) 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 (62)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 (72) 第十一章附则 (7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柳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柳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三部分

组成,批准后的规划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城市规划范围内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开发与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本规划需要进行修编时,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第三条本规划所界定规划范围与《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相一致。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主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总面积18707.2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882.2平方公里; 主城区:总面积168平方公里。 市域范围包括: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个县和市区。 规划区范围包括柳州市市区及市区外围紧密相连的邻县、镇的部分区域,具体为:拉堡镇、进德镇的部分用地;雒容镇的部分用地和古亭山开发区。 主城区范围:为城市的整体布局结构,即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结构格局。 中心城区由若干城市片区组成,城市片区、组团间有风景区、山体、河流等绿色空间自然契入、渗透。 中心城区为相对集中紧凑的布局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五大片城市分区,即城中、柳东、柳西、柳南、柳北五个城市片区,各片区由城市快速环路贯穿、连接。 北部的沙塘和东南部的阳和为城市的两个外围组团,结合城市东部的三门江森林公园,和城市南部的龙潭——都乐岩风景区,规划两片风景区。 第四条主要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文物保护法》等国家法律; 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规条例; 三、建设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