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语言表达——九种修辞手法

一、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及作用

修辞判定作用

比喻有共同点、非同类、熟悉生动形象

拟人赋予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生动形象、亲切

夸张通过想象,夸大或缩小事物特征突出特征、引发联想、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排比三个或以上、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对偶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有音韵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借代抓住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

事物

以简代繁、以虚代实、以物代情

反复连续出现同一词语或句子,无句子隔

断表达强烈情感、固环起伏、充满语

言美

设问设定问题,自问自答引人深思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预期更加鲜明、强烈

★利用修辞手法赏析语句

答题模式:修辞手法+修辞作用+作者/诗人表达思想感情。

二、认识修辞手法

(一)认识比喻

1、什么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猜测。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类型本体比喻词喻体形式

明喻有像、似、若、犹、好像、

仿佛、犹如

有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

空当中

暗喻有成、变成、成为、当做、

化作

有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

中给你指引方向

借喻无无有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

了一些银丝

5.比喻的作用

(1)具体、形象、生动。

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浅显易懂。

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表达感情。

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6.比喻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练习】

1、四个选项中,( B )能在语义上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连接后构成

最贴切的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象从别的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象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朵朵银棉。

2、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例句:长城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比喻句: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

(1)湖水很平静。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2)会场上响起了掌声。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赏析“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

中垂下。”,在文中起到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

(二)认识拟人句

1、什么是拟人句?

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拟人句的运用形式:(1)把动物拟人化。(2)把植物拟人化。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①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②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③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2、拟人句的作用

(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写活了,使文章更生动,事物特点更突出。

(2)可以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并且可以使文章耐看,不枯燥无味,使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感情,使文章更具有情趣,容易理解。

3、如何判断是不是拟人句

判断拟人句的唯一标准是看有没有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情感、语言、行为。

比如:春天来了,春姑娘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人间。这里把春天拟作人,而且还有了人一样的动作,迈着步子就走来了。所以是拟人句。

4、拟人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练习】

1、仿照例句改写句子。

例句(1)牵牛花开了。拟人句:牵牛花绽放了绚烂的微笑。

(2)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拟人句: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向东跑去。

1、夏天,蝉在树上不停地叫。夏天,蝉在树上不停地唱着动听的歌曲。

2、月亮被黑云遮住了。月亮害羞地躲进里云层妈妈的怀里。

3、赏析“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在文中起到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拟人化了,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草不经意间长出的情态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借代

1、什么是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一群红领巾正在敬老院帮老人们打扫卫生。(用“红领巾”代少

先队员)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拿一针一线借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拿诸葛亮借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拿鲁迅借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拿眉借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拿扫帚、水桶借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拿银的、铜的借代银币和铜钱

3、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4、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5.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借喻-相似性。

C、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能。

(四)、认识排比

1、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问:本句话的句子形式是什么样?他们的XX是那样的……

(2)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问:本句话的句子形式是什么样?谁穿草鞋,把……怎么样

(3)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

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问:本句话的句子形式是什么样?如果能研制出……,就……

3、排比的作用: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4、排比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XX词/某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对象+特性+使条理分明/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富有气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1)请简要回答春天的花朵用“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似雪。”好吗?为什

么?

答案:采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的鲜艳美丽,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花朵的喜爱之情。

【练习】

(1)在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它可能是一朵花,让你感受芳香;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响应的排比句。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在暖色;五十年像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时代!

(3)“有的侧身探海”一句应放在下文①、②、③、④的哪一处( B )

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①有的错落成桥,②有的兀立如柱,③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么也不像,黑乎乎的,一动不动,④堵住你的去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五)、认识夸张

1、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

辞方法。

2、夸张的类型

(1)扩大的夸张。例: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试着写一写:这棵树真高啊,直插云霄!

(2)缩小的夸张。例: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试着写一写:他的房间只有豆腐块那么大。

(3)超前的夸张。例: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

了。

试着写一写:只听得主人一声“请”,众人挥舞着筷子,风卷残云一般,席上的菜肴早去了一半。

3、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4、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不切实际)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一、两个月距离太近,这句夸张因表述不明确,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

5、夸张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怎么样,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请简要赏析“教室里静得出奇,连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这句话。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教室的特别安静,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练习】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寒风吹到脸上,痛得要命!(2)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考场上安静得能听到同学们的呼吸声。

2、根据诗歌回答问题。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1)请翻译整首诗的意思。

满头白发呀有三千丈,只因为我的忧愁有如此之长。不明白(照镜时)在明亮的镜子里,是什么忧愁使自己白发如秋霜一般。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六)认识对偶

1、什么是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3、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4、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5、区别对比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也就是相反,就形式说是对称,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练习】

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

3、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

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

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

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

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七)设问和反问

设问

1、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如: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谁?是詹天佑。

试着写一写:我的家庭作业做完了吗?哦,做完了。

2、作用

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行解决。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3、设问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练习】(1)大会上讨论了“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首先,……”请问文中加

引号部分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注意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

3、反问是“问中有答”,常用肯定形式来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是打问号的。

4、作用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反问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第二种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冬天还没有来到吗?”

5、反问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模板:本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加强语气,意思是说(改成陈述句),强烈地表达了(什么)之情。

(1)儿子犯罪进监狱之前对父母说了一句“这样的结果能全怪我吗?你们没有责任

吗?”起到什么作用?

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意思是说这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责备之情。

3、判断下面的句子是设问还是反问。

(1)难道刘翔不是世界冠军吗?(反问)

(2)太阳离我们那么远,箭哪能射到呢?(反问)

(3)作文的材料在哪里?就在我们的身边。(设问)

3、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3)天空里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比喻)

(4)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我们的宗旨是什么?是为人民服务。(设问)

(5)有人破坏草坪,我们怎能不管呢?(反问)

(6)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他们的劳动应该受到应有的尊重。(比喻)(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8)芦苇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排比)

(9)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纳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设问)

(10)高粱笑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拟人)

(八)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2、反复的作用:

强调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3、反复的种类:

(1)接连反复: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严刑逼供,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4、反复在阅读中的具体运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什么,强烈表达了什么之情。

【练习】(1)请简要赏析“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答: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盼望”,强烈表达了作者渴望春天来到的急切心情,同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临近了。

5、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排比最少三句,反复最少两句。

【家庭作业】

1、判断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顺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她对自已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狱。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形式都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请看看下面这些成语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格,分析一下修辞格对于成语表达的作用。大笔如椽(比喻/明喻)味同嚼蜡(比喻/明喻)枪林弹雨(比喻/暗喻)字字珠玑(比喻/暗喻)冰消瓦解(比喻/借喻)排山倒海(夸张)

3、将下面8个诗句组成对联,请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C )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②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水淡性泊是我师④望帝春心托杜鹃

⑤青山有幸理忠骨⑥竹直心虚乃吾友

⑦无边落木萧萧下⑧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⑦⑧/⑤② B. ①④/③⑥ C. ⑤②/③⑥D.③⑥/⑦⑧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例子学习资料

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例 子

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例子 三(3)班李怡赫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子: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夸张就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子:(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排比就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子: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子: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

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与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汇编

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与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汇编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简介 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

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三、语文学习几大诀窍 能够具备并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 A,一个小女孩。 B、一碗汤。 C、一个破旧的玩具。 D、一轮朝阳。 请你根据这些元素描述一段故事 三、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

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三、学会快速阅读 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三、作好笔记 作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初中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 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课文对老师所讲内容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画,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如经常读错的字音、写错的字形,常用文言实、虚词等,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四、五遍读书法 第一遍,是指上课前对老师要讲的课文先预习一遍。 第二遍,是指上课完了后,把课文再认真的研读,并把老师讲过的书上的内容复习一遍。 第三遍,是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从单元第一课到单元最后一课仔细的看一边遍。 第四遍,是当一本书全学完之后,结合教师的复习指导,把整本

《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考试大纲》规定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 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显特征,可分为三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值得注意: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体现比喻关系。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老狐狸你不要灌迷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枝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这种叫“博喻”。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且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只看有没有“像、似、是”之类的词语。下面几例都不是比喻句。 (1)她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作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4)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义 二、比拟 1.定义 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通俗地讲就是把物“人化”,或把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种类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1 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 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否则不能成立。 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分类: 2 比拟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作用:①增添特有的情味 ②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③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 借代 就是用相关的事物来替代所要表达的事物。 作用: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分类: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的有意扩大或缩小。 作用: 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③感情鲜明、增强语言生动性。 分类: 5 对偶 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①便于吟诵,易于记忆;②用于诗词、有音乐美;③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分类: 温馨歌诀: 对偶对仗,结构一样, 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 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作用: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7 反复 8 反问 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 作用: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 分类: 9 设问 即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 作用:①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②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构紧凑的作用; 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精编版

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2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 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 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2)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3)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5)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含答案解析)

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讲练 (含答案解析)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研究,为同学们上这一课。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9种修辞手法明鉴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例如: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例如:生活是海洋。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导读: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 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

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得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在后面答案中说出,反问则本身就

(完整版)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 深圳市布吉中学王泽中 (请大家一定妥善保管,今后不再重复印发,初三也同样有用)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当然,教材中还出现的修辞格有借代、引用、反语等。这里,我现在给大家讲解并一一举例。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则没有。) A、明喻,特点:甲像乙,常见比喻词: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例句:A1、晓明跑得如离弦的箭。 A2、幸福像花儿一样。 A3、这初秋之夜如一袭藕花色的纱衫,飘起淡淡的哀愁。 A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A5、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A6、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A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暗喻,特点:甲是乙,暗喻没有比喻词,比喻词有:是、成为等。例句: B1、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2、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B3、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B4、玩累了的女儿就是贪睡的小猫,习惯性地躺在了外面的小床上。 C、借喻,特点:甲代乙,不出现主体,无比喻词出现。例句: C1、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C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本体是巨浪喻体是翡翠,这句话还用了拟人) C4、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C5、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欧仁·鲍狄埃《国际歌》)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C、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三种: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句: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E、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缩小夸张: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句: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句: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例句: 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C、春天用母亲般温暖的怀抱把世间万物叫醒;春天用父亲般的大手扶持着万物生长;春天用少女般的笑脸让世人感受美丽;春天用儿童般的天真让我们感受心灵的呼唤。 D、为了我的爸爸,为了我的妈妈,为了我的亲人,我一等要好好学习。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对偶的种类: 第一,正对:从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例如: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二,反对:上下文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革命家赤胆忠心,虽死犹生;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第三,串对:上下文意思上相关联(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这叫做串对。例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第一,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例如:

高等考试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

高考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 式或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 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 表述增强语气类。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 要归纳。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 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 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 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 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

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附】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 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 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最典 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 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各种修辞手法举例

各种修辞手法举例 ⒈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⒉拟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⒊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⒋夸张(扩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5.排比: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对偶(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流水对):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7.反复: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8.反问: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部分代整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特征代本体):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具体代抽象):南国烽烟正十年 (工具代本体):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专名代泛称):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11.反语: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13.联想: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15.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16.顶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7.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 18.回环: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19.移情: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就是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

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与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与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下面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九种题型学习方法与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仅供考生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语文学习准备 1、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学生古汉语词典》 2、课本 3、笔(三色:红、蓝、黑) 4、默写本 5、笔记本 6、练习本 7、纠错本 8、日记本

9、摘录本 10、随记 二、语文学习原则 ⑴循序渐进。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每天,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仔细的读几篇文章;一个学期读几本名著,做几本读书笔记,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⑵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辨证关系,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⑶自求自得。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⑷博研结合。坚持博研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是学不好的。 三、语文学习几大诀窍 能够具备并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 联想和想象伴随学习语文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 A,一个小女孩。 B、一碗汤。 C、一个破旧的玩具。 D、一轮朝阳。 请你根据这些元素描述一段故事

三、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养成自控式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三、学会快速阅读 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 三、作好笔记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 《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 文章《小学语文句子练习题》正文开始>> - - -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a.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b.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c.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a.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b.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在对你微笑。 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a.他的心眼比针鼻儿还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例句: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例句:a.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b.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c.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6、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8、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新课程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新课程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 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 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 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 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 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 (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 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 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常见的修辞手法和作用专项训练

第31讲: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专项训练 东方双语实验学校李秀红张泉权 一、复习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考点分析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 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 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 三﹑知识储备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3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5 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示例: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6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7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8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示例: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9 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10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考试大纲》规定的九种修辞方法例说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如下文“比喻的种类”所列举事例,其中明喻例句本体、喻体相似点为“形状”,暗喻的为“形态”,借喻的为“性情”,博喻的为“步骤”。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 层峦叠嶂都成了 ..水墨山水。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例如:人多主意好,柴多火焰高。 ②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 里“我的思想感情”是本体,“潮水”是喻体。)又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这里“事实”是本体,“镜子”是喻体。) ③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 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有时博喻是以不同角度的几个比喻来描绘一个本体。例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前一个比喻是从荷花个体的角度,写它的光泽和颜色;后一个比喻是从荷花整体的角度,写它在荷塘里的分布。) 5.比喻的作用 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④化冗长为简洁。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 ...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 ...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 ..,西边的一 个是西装 ..。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 (7)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 3.借代的作用 ①以简代繁;②以实代虚;③以奇代凡;④以事代情。 4.运用借代的注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