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讨论之科学发展观

第三次讨论之科学发展观

刚开始接触到科学发展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以人为本”。社会需要发展,更需要科学的发展,我们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问题,主要是走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阶段,要同时破解不发展与发展后这两大难题,即不发展的问题依然尖锐、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客观上要求我们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总结了过去各种经验教训后做出的战略决策。

早在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这便是科学发展观的萌芽。直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做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并进行新的定位,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成果加以强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接续,成为新世纪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又一面伟大旗帜。科学发展观正式被提出,三年半的时间,可见党的深思熟虑。

科学发展观中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为何如此重要?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完成,人们仅仅实现了基本小康,离远大

的目标---天下大同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因为老百姓都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人类的本能,人往高处走。

“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否定和超越,本质上体现着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人的作用的重视。由于人可从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理解,故以人为本的观念兼含有以社会的人或作为群体的人为本位和以个体的人为本位两重含义。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群体去理解人。马克思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看来,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因而,作为以生产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理念的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人作水,国作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社会是有许多个体构成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一环,人是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

科学发展观提出到今天,确实有可喜的成绩。一些产业已经或开始逐步转型,不再是单一的粗放的经济模式,因为我们有了理论的支持,可持续发展不再是空想。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作为正值青年的我们,应该认清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努力学习,强化自己,发挥自己的

力量。国家的第一要务实发展,那么作为学生,第一要务是学习。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仅仅是为了毕业能找到好工作?不是的。我们是为了中华之复兴而读书,我们为了中国梦而读书。我们肩负着重任,我们要对抚育我们的祖国负责,我们是接班人。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努力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锻炼身体,没有强健的体魄怎能支撑我们的灵魂和思想;培养创新能力。中国被称作世界的工厂,但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能成为高科技输出国,我们也有自己引以为傲的技术和科技,再也不是模仿别国,引进技术。这是我的梦,也是中国的梦。

我们要科学的谋发展,把目光放得更长远,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万千后代负责。

外语学院

商英12-1

陈银玲

1209342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