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杜甫诗歌欣赏

拓展阅读-杜甫诗歌欣赏
拓展阅读-杜甫诗歌欣赏

xx诗歌欣赏观xx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xx,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悲痛,天地为之久低昂。

xxxx落,xx如群帝骖xx。

来如xx收震怒,罢如xxxx。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xx,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xx堆xx已拱,xxxx草xx。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xx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xx

岱宗夫如何?xx青未了。

造化xx神秀,xx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赠xx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xx。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xx独步xx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xx,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xx少城xx,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xxxxxxxx,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xx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xx相催。

繁枝简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拓展阅读(9-10)

拓展阅读(九)姓名 一、阅读智慧岛:(小朋友们,美美地欣赏下面的文字,开动脑筋,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帮妈妈挑水 公鸡刚叫过头遍,朱德的妈妈就开始了繁忙的家务劳动。 她拿着扁担和水桶要去挑水,(发现发觉)水缸已经装满了水。“这是谁挑的呢?”妈妈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鸡还没叫,妈妈就起床了。她轻轻地推开房门,至今朦朦胧胧的夜色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提着水桶吃力地往水缸里倒水。妈妈急忙走过去一看,(原来原先)是自己(热爱心爱)的儿子朱德。 妈妈摸着朱德的肩膀,心里想:小小年纪能(那样这样)吃苦耐劳,体贴长辈,真让人高兴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倒(dào dǎo)水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用的不恰当的词语。 3、选字组词。 桶痛 疼木水头 4、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自()自()自()自() 5、请你用文中的两个词赞美一下小小年纪的朱德:、。 6、小小年纪的朱德为什么要帮妈妈挑水? 二、美文收藏家:(小朋友们,把这些优美的文字放入你的记忆宝库,做一个美文收藏家吧!) ★耳朵 你寄给我, 一只贝壳, 说是海的耳朵。我寄给你 一枝木耳, 那是山的耳朵。从此, 你听到山的故事,我听到海的传说。

拓展阅读(十)姓名 一、阅读智慧岛:(小朋友们,美美地欣赏下面的文字,开动脑筋,下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的童年是在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度过的。这个一头沙色头发的男孩喜欢没完没了(le liǎo)地读他那本《世界图书百科全书》。这是一本由他身体三分之一重量的书。他被里面所蕴藏的丰富而神奇的世界所吸引。 他想:文字符号竟能把世界各地从古到今的重要事情都记录在一本书里,而这无数的事情中,有些的(de dí)确是很有趣、很重要的,但是书太重了!读起来不方便,传播起来一定也很不方便。要是能有个办法,把这么多又重要又有趣的事情都压缩在一个小魔盒里就好了。 后来,这个当时许多人连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比尔·盖茨却做到了。只要有火柴盒大小,甚至更小的一块小芯片,就什么都能包容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从短文第2自然段中找出下列字词的反义词。 古()轻() 3、“要是能有个办法,把这么多又重要又有趣的事情都压缩在一个小魔盒里就好了。”这句中的“要是”换成,意思仍然不变。 4、第3自然段中“这个当时许多人连想都没想过的事情”指的是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这是一本由他身体三分之一重量的书。”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 ①准确告诉我们书的重量是多少。②强调书很重。③强调书不是很重。 6、下列关于比尔·盖茨发明微软的缘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①比尔·盖茨非常喜欢读书,可是有的书太重了。 ②比尔·盖茨想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③比尔·盖茨希望有一个神奇的魔盒能包容书中所有的内容。 二、美文收藏家:(小朋友们,把这些优美的文字放入你的记忆宝库,做一个美文收藏家吧!) ★梦 花儿的梦,是红的, 树儿的梦,是绿的, 露珠的梦,是圆的, 宝宝的梦,是甜的。

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

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 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诗人杜甫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诗人杜甫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杜甫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诗人杜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接下来为你带来诗人杜甫杜甫经典古诗词六首,希望对你有帮助。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作者杜甫(712—770)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杜甫之一。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诗人杜甫杜甫知道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被安禄山叛军拘留在长安。春天又来了,诗人杜甫登高远望,山河依旧然而国家却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长安城一片残破景象。诗人杜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忧民的五言律诗《春望》。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杜甫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 * ,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感时花溅泪,恨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一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

现代诗歌拓展阅读

(一)【语文】诗词拓展阅读 目录: 毛泽东诗词 曹操、李煜诗词 中国经典现代诗 国外经典诗歌 1诗人·领袖 任先青 您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就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您就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2《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就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3《蝶恋花·答李淑一》 毛泽东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4《满江红·与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5《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瞧。 6《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就是沧桑。 7《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8《水调歌头·游泳》 年代: 现代作者: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9《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律诗、绝句赏析--杜甫诗歌鉴赏资料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 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杜甫诗精品赏读·陈才智

第一单元拓展阅读材料宽城一中(2)

青春的价值 ——必修上第一单元专题拓展阅读资料 一、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二、朱德《太行春感》 太行春感① 远望春光镇日阴②,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③。 百战新师惊贼胆④,三年苦斗献吾身⑤。 从来燕赵多豪杰⑥,驱逐倭儿共一樽⑦。 作品注释 ①太行;即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000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②镇日:整天。这里指经常。 ③北伐:指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北伐抗击金兵入侵。 ④百战新师: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⑤三年:指抗战三年来。该诗写于1939年春。三年,应指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起,即1936年初到1939年春,恰好三年。 ⑥燕赵:指中国古代的燕国、赵国,因位于中国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后泛指中国北方。这里指以太行山根据地为中心的华北地区。 ⑦倭儿:指日本侵略者,倭是中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汉书·地理志下》:"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这是关于中日间开始交往的最早记载。此后即称日本为倭国。 创作背景: 《太行春感》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元帅在1939年春写下的诗作。该诗表达了诗人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早日出师抗日,于是年8月25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朱德的指挥下,由陕北誓师,东渡黄河,浩浩荡荡地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11月,朱德根据毛主席、党中央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直接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区,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点燃了太行山区的抗日烽火,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到1939年春天,收复县城60余座,使大片国土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了出来,从而在辽阔的华北大地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之一。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三、郭沫若《炉中煤》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情, 你也不要辜负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料到这般模样! 啊,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杜甫诗歌专题

杜甫诗歌欣赏专题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伟大的情谊。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4分) 2009湖北省襄樊市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的理解。(2分)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2011江苏高考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一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

本符号。”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二 关于燕子这个意象,早在我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过。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舟船意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诗作中含有大量的舟船意象,从诗人的住行与其诗歌创作的关系角度,分析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发现杜诗中的舟船意象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伴随着水上行旅生发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杜甫在《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里回顾一生,发出“哀伤同庾信”的悲叹;①在《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又说“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两处相联,发现杜甫与庾信在漂泊他乡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庾信是南人北寓,杜甫是北人南泊。北马南船,杜甫在南方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与舟船有了联系。“关下嘉陵水,沙头杜老舟”(《嘉陵江过合州汉初县下》)[1],是南宋范成大的诗句,“杜老”即指杜甫。杜甫在《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中写道“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又在《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中说到“君今起舵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范成大将杜甫的诗句“杜陵老翁秋系船”、“余亦沙边具小舟”合并浓缩为“沙头杜老舟”并写入己诗,足见杜甫在生活上与舟船是很密切的。缘此,笔者即试析一下杜诗中舟船意象的独特风貌。 一、舟船意象渊源与杜诗中的舟船意象 我国很早就发明了独木舟,随后演变出空间更大的木板船。最初“舟是指用于江河两岸的过渡工具,而船则是沿水道上下航行的远行

工具”[2],舟、船“普及之后,最先的这种过渡与远行的区分就不明显了”[3],可并称为舟船。早在先秦时,诗歌中就出现了舟船意象,如“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诗经?柏舟》)。作为诗歌意象的舟船,在言语表达层面上,由于古人分类的细致、修辞等因素,除了舟、船,尚有航、舸、桨、棹等多种表达。而先秦至盛唐,杜甫诗歌中出现的舟船频次是最多的,高达470余次。②杜甫笔下的舟船意象始于其身处北方之时,但数量较少。杜甫真正在生活上与舟船密切相关、在诗歌中大量涉及舟船意象并凸显其自身特色,是从漂泊西南开始的。 二、杜甫诗歌中舟船意象的特点 自先秦至盛唐,诗歌中舟船意象的表达情境,多为渡水场景、泛游描写,情感上多为玩乐、离情、隐逸等。而到了杜甫,时代环境的前后变迁,自身的经历与情感的参与,使其诗中的舟船意象以更接近生活的笔调呈现出来,诗中的意象与诗人自身的外在处境、内在情感联系的更为紧密。 杜甫面对安史之乱引起的社会动荡、肃宗的冷遇等情况,被迫举家流浪至相对安定的南方。然而,即使在南方,也先后出现了多次骚乱。这种情形下,杜甫不论是思北归还是避战乱,都与作为水路交通工具的舟船有了联系。更突出的是,他出峡后真正达到了舟居的地步。 ③杜甫频繁的舟居与船行,反映到创作中,就使得其诗中的舟船意象呈现出自身的特点: 第一,外在处境上,丰富了水上舟船的表现角度。杜诗中的舟船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

现代诗歌阅读赏析题目训练三、阅读《星星》(臧克家),完成题目: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做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星星是它的小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那么多,那么多…… 1、你认为这首诗中那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2、自己的光圈是什么意思? 3、“谁也不排挤谁”是什么意思? 4、“渺小得没有名字”说明什么? 5、读完这首诗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题。(8分) 献给毕业班老师的歌 有多少欣慰, 有多少鼓励, 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刻; 带着多少叮嘱, 带着多少期望, 您把我们一一送上人生的站台, 目送着我们各自踏上远去的列车……两行慈母泪,万缕恩师情。您用颤抖的声音鼓励着我们:去吧—— 勇敢的孩子, 向着明天, 谱写新生活的赞歌! (节选自《献给老师的花束》,作者徐鲁,有改动) 1、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2、这首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朗读,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 A.急促 B.高亢 C.舒缓 D.低沉 3、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诗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6、请以“老师,谢谢你”为话题写四句以上的短诗一首。 五、阅读《当黎明穿上了白衣》完成题目: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短诗的内容。 2、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3、找出句中动静结合的语句,并欣赏其妙处。 4、找出一处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六、阅读《露》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说说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 2、文中的露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3、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杜甫《阁夜》诗词鉴赏 阁夜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指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部编版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专题18《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我们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有一副写人的对联这样写道:“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猜猜看,这副对联是在写谁? 对,就是诗圣杜甫,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歌,所以并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欣赏杜甫的《望岳》。 二、目标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注释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卷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岱宗:泰山。 夫:语气词,无实意。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以南为鲁国。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割:分。 曾:同“层”。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五、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六、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望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这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作用。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清人浦起龙说:“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附记》)杜甫的诗大部分涉及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有关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可是无处不浸透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例如杜甫中年时期的两篇杰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和《北征》,里边有抒情,有叙事,有纪行,有说理,有对于自然的观察,有对社会矛盾的揭露,有内心的冲突,有政治的抱负和主张,有个人的遭遇和家庭的不幸,有国家与人民的灾难和对于将来的希望。这两首长诗包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作者的心情波澜起伏,语言纵横驰骋,证明他在这不幸的时代面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都敏锐地发生强烈的感应。这样的诗是诗人生活和内心的自述,也是时代和社会的写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二者在艺术上也达到高度的融合。 天宝后期以来,杜甫写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不管是陈述政见,如《洗兵马》,在梓州写的《有感》;或是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如《丽人行》、《忆昔二首》之一、在云安写的《三绝句》;或是寓言讽兴,如《凤凰台》、《病桔》、《枯棕》、《客从》;或是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都是个人的情感与事实相结合的。还有不少长篇,有的记载国家十几年来的大事,如《夔府书怀》、《往在》;有的叙述地方变乱,如《草堂》、《入衡州》;有的回忆往事,如《壮游》、《遣怀》;更是像浦起龙所说的“慨世还是慨身”(《读杜心解·读杜提纲》),都含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战争题材在杜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杜甫对不同性质的战争持不同的态度。他对于朝廷穷兵黩武,消耗人力物力,是反对的,如《兵车行》、在夔州写的《遣怀》、《又上后园山脚》;对于平息叛乱,抵御外侮,是支持的,如安史之乱前期写的《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观兵》,以及吐蕃入侵时写的《岁暮》。这些诗谴责什么,歌颂什么,都很鲜明。也有些关于战争的诗,既有歌颂,也有谴责。著名的《前出塞》、《后出塞》两组组诗,曲折反复地叙述战士在从军过程中的心情变化,实际上是反映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战争的不同看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杜甫诗歌中的燕子意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一生写过1400余首诗。他以诗宽心,以诗遣兴,“山鸟山花吾友于”,花鸟鱼虫,草木城池,皆可以入他的诗中,而其中要算以燕子这个意象为最频繁。 一 意象是诗歌的组成部分。它和声律一同构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整体。意象的语源,最早出于《周易系辞》:“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但那时,关于“意”跟“象”只是用于算卦上,而且意跟象分开。最早将意象一词,用于文学评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到:“……然后使玄解之宰,学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近。”自后来,意象便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那么,何谓意象呢?所谓象,是指物质世界的客观表象,比如一棵树,一阵风;所谓意,即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包括诗人的感情在内。结合起来说,意象指的是作者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的融合。陈植锷先生在《诗歌意象论》一书中,从理论上概括意象的含义是:“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为什么要强调是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呢?我们知道,同样一个词语,它有着两种不同的功能,在日常语言中,它代表的是一种固定的抽象概念,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就可以形成一种意象,那么此刻它代表的,

则不仅仅是一种固定的含义,而且还是具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某种含义(或者说是象征)。即以燕子为例,查《汉语大字典》“燕子”条,如下: 燕子:鸟纲燕科各种类的统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分叉呈剪状,喙扁短,口裂深,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汉语大字典1043页)。 这是日常语言中的燕子,它只能是一只燕子,一只普遍的,人们都认识的固定的燕子;而在诗歌语言中,它可以是许许多多的不同的燕子,甚至超过了本身的“燕子”含义而发展成其他物象。比如,杜甫《去矣行》中的:“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这句诗里的燕子,就不仅仅是一只燕子,它被赋予了诗作者的主观意念,就有了一种象征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含义。由此也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中,这种通过一定的组合关系,表达某种特定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就叫意象。” 二 关于燕子这个意象,早在我国最古的诗歌《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过。比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邶风?燕燕》),到后来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其十二《东城高且长》),“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曹丕《燕歌行》其一),无不以燕子入诗。到了杜甫则更是大量使用。据笔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杜甫总共一千四百多首诗中共出现了53次燕子,这些燕子分别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作用。 王国维说过:“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杜甫诗

现代诗阅读方法

最重要的一个你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强,一篇诗歌看下来要知道着篇诗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把你理解的中心思想写下来,要是真的不知道中心思想,就看看问中有没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然后围绕着这句话展开 一般中心思想离不开什么像思念祖国,热爱祖国,想念家乡,赞美母亲,怀念童年……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及答题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望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我们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有一副写人的对联这样写道:“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同学们,猜猜看,这副对联是在写谁? 对,就是诗圣杜甫,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歌,所以并不陌生。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欣赏杜甫的《望岳》。 二、目标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3、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三、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注释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卷一。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岱宗:泰山。 夫:语气词,无实意。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以南为鲁国。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割:分。 曾:同“层”。 眦:眼眶。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五、诗意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纵观群山的低矮渺小。 六、赏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望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这是远望,摹写泰山卧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遥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

杜甫诗常见意象解读

得法课内 杜甫诗常见意象解读 黄昏 黄昏自古就是文人吟咏的题材,诗人在那独特的自然美景下,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并创造出了许多情景交融的美好诗篇。 在杜甫的笔下,黄昏的意象显得极其凄凉,因为他是从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突然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国难时期,那本容易让人伤感的黄昏对他的心灵冲击才如此剧烈。杜甫在不少诗中都道出了他在漂泊途中黄昏时的凄凉感受,如“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发秦州》),日落时候却要踏往远方,等待着作者的是漫漫黑夜与渺茫前途寂寥的落日下,不时传来乌鸦凄厉的号叫。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在成都住过几年,离开成都后准备乘舟东下回到中原,途中在夔州住了一年多,《秋兴八首》这一组诗就是在夔州度过第二个秋天时有感而作的。其中第一首中就有“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句子。联系前面出现的“孤舟一系故园心”,我们可以知道,诗中写的是秋意却越来越深了,秋风也越来越冷了。当地人家都开始做寒衣了。可是他没有机会回到“故园”。其中的“暮”字将深秋日暮的悲怆和凄凉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而《咏怀古迹》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二句中也有黄昏的意象。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黄昏”与无边的大漠相连,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是那样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墓草长青的青冢,却永远存在,这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沉重之感。杜甫当时正漂泊异乡,远离故土,处境和昭君相似。所以昭君的悲剧引发了作者心中无限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 可见,凄清寂寞的黄昏是杜甫诗中的常见意象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感受与黄昏相交融,构成了或凄清或恬淡或苍凉的意境。表现的是诗人在大千世界的孤独无助,表达了一种阔大而无限伸展的悲凉感。 孤舟 杜甫诗中有“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似昨日,闻见同一声”等写孤舟的诗句。 孤舟意象多在大历三年(768)至五年(770),这恰是杜甫人生的暮年,所以孤舟是他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它象征了杜甫漂泊一生、终于零落的生命历程;也象征了杜甫超绝尘俗,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顾名思义,孤舟近似于孤帆、孤槎,它并非聚集在狭小津驿边桅帆错立的众舟里的一只,与高大华美的贵族楼船舸舰有着天渊之别,它的破旧、单一、游离和诗人的生存状况默契地达成了内在的共鸣。孤舟是不完美世界的一丝曙光,维系着杜甫内心的平和冲淡,张显了一种孤高兀傲、目下无尘的人生境界。 杜诗里频繁地显示“江湖”、“扁舟”等字眼,“江湖”是文人的江湖,隔绝是非、冥合天地的江湖。据《史记》记载,陶朱公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后世就用“扁舟”、“范蠡船”指代无拘无束、潇洒飘逸的浪漫生活。饱经沧桑的杜甫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具扁舟

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

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 现代诗鉴赏拓展资料 (一)、盼望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最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歌颂了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诗中的"出发""到达"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出发与到达——战斗与胜利.象征的写作手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诵这首诗? 4.第一节诗和第二节诗中的"他最喜欢的"和"使他高兴的"改为相同的文字好不好? 为什么? (二)、成熟席慕蓉 童年的梦幻褪色了 不再是只愿做一只 长了翅膀的小精灵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渐呈修长的双手 将火热的颊贴在石栏上 在古长春藤的荫里 有萤火在游 不再写流水帐似的日记了 换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迹 在一页页深蓝浅蓝的泪痕里 有着谁都不知道的语句 1.作者说"童年的梦幻褪色了"是什么意思? 2.修长的双手指什么? 3."流水帐似的日记"是否代表童年时光? (三)、枫叶张默 数理着一条条鲜红的脉络 我发现我们同是落脚在地球的某一圈 你的眸子一直朝向北方 朝向我乡我家的老屋 烹饪着我的鲜红的瞭望 1、诗中的“你”指的是什么?采用了何种写法?

2、“瞭望”可以是“鲜红”的吗?可以“烹饪”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3、作者借枫叶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乡愁傅汉强 乡愁不是月 乡愁不是水 乡愁 也不是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风 属于永恒 每个游子 都是从不老的故乡树上 长出去的新叶 1.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写出把“乡愁”比喻成月、水、邮票的诗局。 2.诗中为什么要连续否定三个用来比喻“乡愁”的句子? 3.你怎样理解“每一个游子/都是从不老的故乡树上/长出来的新叶?” (五)、月夜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着, 我却没有靠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