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高职院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刍议

[摘要]电子技术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并有相关的设备器材配合进行实验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电子技术师资和人才。可是电子技术课在高职课程设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开设电子技术课的专业面以及如何开设这门课程等,还需讨论。文章认为,应改变目前高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专业偏少的状况,尽可能扩大开设专业面;课程内容要新,知识面要广,技术实践性要强;探索建立新的教材体系,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理论教学改革

一、现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效果一直不佳,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生源情况比较复杂,有来自三校生毕业的,也有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的,他们的基础不一样,因而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二是授课对象广,不同类型的强、弱电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差距大,因而不论采用“先模拟后数字”,或是“先数字后模拟”的教学进程,学时少与内容多、基本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度不够等矛盾始终存在。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少,以往在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实验”方法,效果不够理想。许多学生虽然成绩不错,但对于一些典型电路的分析、元器件的作用往往局限于死记硬背,并不会付诸实践。同时,与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数量十分有限,难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测量技术。这三个因素制约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工程的“龙头”工程,担负着新形势下的社会历史重任,是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劳动大军程序生产的母机。其本身课程结构的调整,影响到未来高等教育的知识结构。为了进行大规模的“四化”建设,第一位需要的是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的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所以教育知识结构影响到社会劳动大军智能素质现代化,人的智能素质现代化是整个民族科技水平的基础所在,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高职院校各专业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之类的公共课,反映了21世纪前期科技水平及社会需要的课程结构,加进电子技术课对智能结构的现代化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