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设计

生理学实验设计
生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课题: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成员:星期五下午第四实验室第二组

筒箭毒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实验假设

筒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受体,使肌肉松弛。

实验原理与目得

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得环节:

一就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得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

二就是囊泡中得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

三就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得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就是一种重要得神经递质,就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得信使。如果ACh得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箭毒就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得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得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得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得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得明就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得浓度。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得明解救。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

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得目得就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得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

毒得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得明对抗筒箭毒得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与药品

Powerlab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得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与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得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得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得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得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最适负荷设定为10g左右。稳定一段时间后,于给药前记录一段正常得肌肉收缩曲线;

7. 缓慢静脉注射0。001%筒箭毒碱0.1ml/100g,从仪器上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8。待肌肉收缩曲线再次稳定或完全消失后,停止刺激,同时缓慢静脉注射0。005%新斯得明0、15ml/100g,观察肌肉收缩曲线得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

注射筒箭毒后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变小甚至消失,即肌肉处于肌无力状态,注射新斯得明后肌肉收缩曲线又基本恢复正常,即肌肉恢复正常收缩状态;

结果分析

从神经传来得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就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得,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得扩散。(3)接头后过程、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前膜,即不能释放乙酰胆碱,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间隙,即与突触前膜释放得乙酰胆碱结合,抑制其发挥作用,那么无论就是否有新斯得明,后膜中均无可发挥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作用得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得明后仍然就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而如果就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后膜,即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得明后使突触间隙内得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其竞争性增强,使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使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增强,即会出现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假设成立。

注意事项

1。 在静脉注射筒箭毒与新斯得明时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动物呼吸麻痹而导致其死

亡,影响实验结果;当其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 分离神经时只能用玻璃分针,不可用金属器械或手触摸;

3。 分离神经时切勿伤及神经干及其分支,避免过度牵拉与其她不良刺激。

实验流程图

相关资料 1

50n m得囊泡,称为接头小泡,一个

囊泡内约含有

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骨骼肌得神经-肌肉接头就是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

接头后膜(运动终板)三部分组成。接头前膜就是运动神经末梢嵌入肌细胞膜得部位,因此

,接

头前膜就是神经轴突得细胞膜;接头后膜,

又称终板膜,

就是与接头前膜相对应得肌细胞膜。它

较一般得细胞膜厚,并有规律地向细胞内凹陷,

形成很多皱褶,

增加与接头前膜得接触,有利于

兴奋得传递。在接头后膜上有与ACh 特异结合得N 2型乙酰胆碱受体,它们集中分布与皱褶

开口处,就是化学门控通道得一部分,属于阳离子通道耦联受体。在终板膜表面还分布有胆碱

酯酶,它可将ACh 分解为胆碱与乙酸;接头前膜与后膜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就是被充满了细

胞外液得接头间隙隔开,间隔约50nm,其中尚含成分不明得基质。

2 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过程

从神经传来得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就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

行得,其全过程可分为:(1)接头前过程.(2)神经递质在间隙得扩散.(3)接头后过程。

2、1接头前过程 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2、1.1乙酰胆碱得合成与贮存

这就是神经-肌肉接头得兴奋传递得前提、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与乙酰辅酶A 在胆

碱乙酰化酶得作用下合成得。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得线粒体,胆碱则就是靠膜上得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得,其中50%就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得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得。合成与摄取回来得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2。1。2乙酰胆碱得释放Ca2+内流就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得必要环节、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得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就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得负电位,而且本身就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得乙酰胆碱以胞吐得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一次动作电位引起得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得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得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如果降低细胞外Ca2+浓度或用Mg2+阻断Ca2+内流,动作电位到达时并不能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说明Ca2+在前膜得兴奋与乙酰胆碱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偶联与触发作用、这里Ca2+得进入量也决定囊泡释放得数量。

2、2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得扩散

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后,经扩散与终板膜上得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触发接头后过程。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2、3接头后过程

2.3。1乙酰胆碱受体及终板电位在终板膜上得N型乙酰胆碱受体,就是集受体与通道为一体得一个蛋白大分子结构。当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通道分子构象改变,通道开放,允许Na+、K+甚至少量得Ca2+通过、由于这几种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特点,故主要就是使Na+内流,少量K+外流,结果就是终板膜原有静息电位负值减少,向零电位靠近即出现终板膜得去极化,终板膜这种去极化电位为终板电位。一次动作电位所引起到200~300个囊泡释放得乙酰胆碱,足以在终板膜上产生约60mV、持续1~2ms得终板电位。而每一个囊泡释放得乙酰胆碱所引起得终板膜0、1~1mV得去极化电位,称微终板电位。

2。3、2乙酰胆碱从接头间隙得清除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通过3方式清除,即扩散、酶降解与再摄取、由于多个囊泡几乎就是同步释放乙酰胆碱至接头间隙,乙酰胆碱得浓度突然升高,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大量化学门控通道打开,出现很快Na+、K+跨膜移动,故终板电位升高很快。但接头间隙中得乙酰胆碱很快被突触后膜上得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浓度降低,递质门控通道关闭,终板电位下降,保证下次到来得神经冲动效应,被水解得产物被动地再摄取到轴突末梢,可作为再合成乙酰胆碱得原料。

2。3.3终板电位得特征及肌膜动作电位得引起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得特征,即没有“全或无"现象,其电位得大小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成正相关;呈电紧张性扩布,约在距终板膜2nm处基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基本消失;无不应期,有总与现象等、一般记录到终板电位就就是众多微终电位得总与。由于在终板膜以外得肌膜上有电压门控Na+、K+通道得分布,当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得肌膜上,引起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爆发肌膜上得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得兴奋。正常情况下,一次动作电位传至运动神经末梢所释放得乙酰胆碱所引起得终板电位刺激邻近肌细胞膜,其刺激强度大约超过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所需阈值地3—4倍,故有很高得安全系数,即运动神经每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可靠地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

3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特征:

3.1化学性传递。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得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ACh这种化学传递进行得。

3、2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肉,不能作相反方向得传递。这就是由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得结构特点决定得。

3、3时间延搁。兴奋通过一个神经-骨骼肌接头,一般至少需要0.5-1。0ms,而接头间隙只

不过50nm。

3、4易受药物或其她环境因素得影响。细胞外液得碱度、温度得改变与药物或其她体液性物质得作用等都可以影响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得兴奋传递、

4神经肌肉接头处得兴奋传递影响因素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4.1Ca2+

Ca2+就是兴奋—分泌偶联物质,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ACh得释放随着Ca2+浓度得增高而增多、Mg2+可拮抗Ca2+得作用,使ACh得释放量减少。

4、2箭毒箭毒能与终板上得ACh受体结合,形成无活性得a—箭毒复合物,而这种复合物就是不能完全与ACh相结合得。因为箭毒与ACh争夺受体,所以箭毒引起得阻滞为竞争性阻滞或非除极性阻滞、它得阻滞作用可用抗胆碱酯酶物质来缓解。重症肌无力患者得某些横纹肌非常容易疲劳,并产生暂时瘫痪、重症肌无力传递阻`得原因,可能就是由于终板膜上AC h受体比正常少。抗胆碱酯酶药物能迅速改善患者得肌力。

4、3抗胆碱酯酶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毒扁豆碱、新斯得明等,可与AChE相结合,使A ChE失去作用而不能分解ACh、有机磷农药及一些神经毒剂能抑制AChE得活性,也可产生传递阻滞作用。碘解磷定能使抑制得AChE恢复活性,所以就是解毒有即磷中毒得有效药物之一。

5.普鲁卡因【用法用量】

1、局部浸润麻醉常用0。25%~1%普鲁卡因、

2。神经阻滞麻醉常用1.5%~2%溶液,成人一次最大量为1g、

3。脊麻常用3%~5%溶液,常规用量一般不超过150mg。

4、全麻辅助:一般用1%溶液静脉滴注。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6、由于箭毒虽然剧毒,却会被消化道中得消化液分解成无毒得物质,所以不会使人中毒。但就是人得口腔、咽、食道或胃等消化道若有伤口得话,人就有中毒得危险了。

7神经阻滞麻醉(conduction anaesthesia) 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得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得区域麻醉、常用得局麻药为procaine、lidocaine、bupivacaine。

实验对象得选择

在进行神经肌接点阻断药试验研究时,动物品种得选择就是十分重要得,因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得效应有明显得动物种属差异,只有选用在反应性质与程度与人相似得动物进行实验,所得结果才对临床用药有较高得参考价值、

不同种动物对同一种神经肌接点阻滞药得反应不同,如猫、狗、兔、大白鼠对十烃季铵与筒箭毒得敏感性各不相同。不同种属动物对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反应得差异不仅表现在作用强度上,而且反应在作用性质上,如猫对琥珀酰胆碱、十烃季铵得反应与人近似,呈单纯去极化型阻断作用,而在兔、豚鼠、大白鼠常表现为双相阻断作用。鸡对十烃季锓特别敏感,大白鼠对筒箭毒敏感,人对十烃季铵与筒箭毒得反应介于猫对狗之间而与猫近似。虽然蛙、兔、小鸡、小白鼠等动物在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得试验研究上各有应用价值,如蛙可在不用人工呼吸得条件下作用于观察神经肉毒碱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处兴奋传递得影响

肌接点阻断药得作用,小鸡可用于区别去极化型阻断药与非去极化型阻断药,兔垂头法可用于观察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得效应与鉴定其效价,小白鼠用于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得初筛,但以猫对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得得反应与人最近似,故猫就是必不可少得试验动物,但也不就是一切试验均需要在猫身上进行。

后注

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亦称复位反射。一般指动物体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得恢复正常体位得反射、这在高等脊椎动物得猫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

动物首先就是头部恢复正常位置,这就是由于迷路感受而引起得,反射中枢在中脑、这时躯干如果依然处于不正位置时,就发生颈肌扭曲,于就是其肌梭得刺激就发出使躯干部恢复正位得第二反射(中枢分布在中脑或胸部脊髓中)、此外,一般也与体肌肌梭感受引起反射(中枢在中脑),或与视觉性反射有关,也受皮肤得接触刺激影响。在去大脑僵直时,这些反射全都消失、在各种无脊椎动物中,已知许多得翻正运动就是单纯得反射行为,例如在海星得翻身中,由于失去了对管足得接触刺激,便发出全管足得试探运动,这样便偶然地使最初与底面接触得腕成为先导腕,从而逐渐地完成反转。这时与重力感觉无关,但食道神经环对各独立腕得反应具有协调得作用。与此相反,水母类、蜗虫类、卷贝类等得平衡胞,昆虫类等得足肌牵张感受器被认为就是与发出翻正反应有关。翻正反射可用于检验麻醉程度,若翻正反射消失则证明麻醉成功。

实验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答: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 鼠口 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皮下注射(sc ):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腹腔注射(ip ):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 5mm 肌内注射(im ):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 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 ):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 70%?75%勺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 尾浸 入45?50 C 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答:(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 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 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 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 鼠笼上, 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 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 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 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答:灌胃(ig ):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 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sc ):常在背部皮下注射。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ip ):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 5mm (im ):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 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尾静脉注射(iv ):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 70%?75%勺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 尾浸 入45?50 C 温水中。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4、血清和血浆有何不同?它们如何制备? 以无名指及小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肌内注射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理学实验 (英文):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41054 课程学分:0.8 课程总学时:2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是农林院校各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学习相关后续课程的必要前提,也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本实验课程紧密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技术、基本原理以及研究过程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本大纲体现了植物生理学最实用的技术方法。实验内容上和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实验手段和方法上,注重传统、经典技术理论与现代新兴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目标旨在培养各专业、各层次学生有关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包括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的建立。开设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提高科研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指导和有关理论,明确实验目的、原理、预期结果,操作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时要严肃认真专心操作,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及时将实验结果如实记录下来;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完成实验报告。 四、学时分配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及定量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症状观察3学时验证性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3学时设计性 红外CO2分析仪法测定植物呼吸速率3学时设计性选修 植物生长物质生理效应的测定3学时验证性 植物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3学时验证性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报告

综合实验Ⅰ.Southern杂交 (质粒DNA提取、PCR技术体外扩增DNA、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outhern杂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 3.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4.掌握DNA体外连接的基本技能,了解连接反应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的乙酸钠将其pH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构型,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技术,PCR 进行的基本条件:DNA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引物、dNTP (dATP、dTTP、dGTP、dCTP)、Taq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体系。 PCR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变性、退火、延伸。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通过30个左右循环后,目的片段的扩增可达106倍。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是通过DNA连接酶的催化实现的。DNA连接酶催化具有平末端或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间相邻碱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最常用的来源于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对于平末端或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直接进行连接反应。一个片段是平末端,另一片段为粘性末端或两个片段都是粘性末端但不配对,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可一匹配或通过平末端进行连接。通常采用末端补平、加同聚物尾、加接头等方式是目的片段之间能够匹配。 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原理:在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反应液中,有随机合成的六聚核苷酸作为引物,dATP、dCTP、dGTP、dTTP和D1G-11-dUTP作为合成底物,以单链DNA作为模板,在Klenow酶的作用下,合成插入地高辛的DNA链。以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靶基因DNA链杂交后,再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一般通过酶标记地高辛抗体检测,就可以肯定杂交反应的存在。免疫检验一般用碱性磷酸酶系统,BClP/NBT显色,敏感性很高。 三.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含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LB液体培养基, LB平板培养基 2.实验试剂: Taq DNA聚合酶,10×反应缓冲液(含25mmol MgCl2),dNTP,引物(P1、P2),溴乙啶 (EB) ,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10×):%溴酚蓝,40%甘油,目的基因及载体, 2×ligation 缓冲液,T4 DNA连接酶, L CaCl2,氨苄青霉素(100mg/mL), TBE电泳缓冲液(5×), DIG Random Labeling Mix(高效),Anti-DIG-AP Conjugate, BCIP/NBT Stock Solution,Blocking Reagent。 20×SSC:柠檬酸钠,3M NaCl,2×SSC:柠檬酸钠, NaCl, EDTA,变性液: NaOH, NaCl,中和度: Tris-HCl、、3M NaCl,Standard buffer:5×SSC、%(w/v) N-Lauroylsarcosine, % (w/v) SDS, 1% Blocking Reagent,Standard buffer+50% formamide,Anti-DIG-AP 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地高辛单抗体,BCIP/NBT储备液,冲洗液:0. 1M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方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一、研究课题:考察“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预期可能结果: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速度有差异;或者不同的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也有差异] 引言:速度—准确性权衡是关系到一切反应时实验信度的基本问题,下面我们将尝试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来展示任务速度和任务准确性之间普遍的权衡关系。在反应时实验中,当被试追求较快的速度时,必然要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同样,当被试力求高的准确性时,也必然要以放慢速度为代价。在具体的实验中,被试究竟会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取决于很多因素。本实验主要探讨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识别速度与准确率是否存在显着差异。 假设:假设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不同面部表情(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面部表情的识别速度与识别准确性存在差异,通过自编的e-prime实验程序对四十名被试进行施测。 三、实验材料:痛苦、微笑、悲哀、快乐的图片(均选自于标准的实验图片库)、电脑、e-prime程序 四、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自变量为不同面部表情、区分为(痛苦、微笑、悲哀、快乐)四种。每个小组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只对一种表情做出反应。 因变量为反应时、准确率,分别是识别的准确率、以及被试对不同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

五、实验程序: 被试构成: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在弘德楼随机选取了几个自习室,共选取了40个被试。男女各半,年龄为18-23岁,随机分为四个小组。 研究工具: 在计算机上自编好e-prime实验程序 研究过程 (1)正式实验前被试要先进行几次类似练习,以熟悉按键反应。 (2)被试坐在电脑前,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其指导语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你将继续进行此类题目的正式作答,请用心作答”。被试按键确认后即开始正式实验、期间不再中断休息。 (3)使用主试自编计算机视觉搜索程序,每帧呈现一副面部表情图片,每幅图片呈现的间隔时间一致,随机播放图片。每种表情的图片都有10张,每张呈现2次,共呈现20次,所有表情图片共呈现80次。痛苦按“1”键、微笑按“2”键、悲哀按“3”键、快乐按“4”键。其中第1小组只对痛苦做反应、2小组只对微笑做反应、3小组只对悲哀做反应、4小组只对快乐做反应。每出现一幅图要求被试按对应的反应键,计算机自动记录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六、数据处理 采用进行统计分析。 以不同面部表情为自变量,反应时和准确率为因变量。 针对两个反应指标均可分别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独立样本的方差分析来进行差异检验。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动物学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实习报告 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肖敬旺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习时间: 13生物技术 1314300053 舒琥、易祖盛、吴毅、李海燕 胡俊杰、侯丽萍、余文华 2014.5.26—2014.5.30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正文: 一、实习目的 (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二、实习内容(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5月26日至5月30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5日的动物学实习。本次 实习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广州市内的陆上动物实习和深圳东山珍珠岛的临海动物实习。 5月27日,早上8:30在生化楼下集中,随后我们去科学中心坐公交车向长洲岛出发。 长洲岛的实习主要是捕捉昆虫,由于田野上的昆虫数量多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我们主要在长 洲岛附近的田野上进行捉虫活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对捕虫网比较陌生,使用起来不太熟 练,所以捕获的昆虫数量较少。但经过一个小时后,逐渐能熟练使用捕虫工具,慢慢捕获到 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昆虫。天气比较炎热,但是我们捕捉的非常愉快。下午,我们在生化楼504 对捕获回来的昆虫进行处理,为今天捕捉到的标本展翅并制作标本,进行分类。 5月28日,早上8:30在生化楼集合,乘车向深圳东山珍珠岛出发。经过了将近3个小 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红树林并在此进行实习。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 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 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 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徙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 的场所。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 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 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沿着泥沙 滩采集贝壳,因为路不好走,所以走得时候很小心翼翼。虽然鞋子都沾满了泥,不过非 常开心。随后我们坐车去我们住宿的地方,吃过晚饭后我们便在篮球场上对我们今天的贝壳 之类的进行分类。 5月29日,早上9点钟我们出发去南澳岛参观了卖鱼的市场,认识了许多之前未见过的 种类,随后我们便去买东西吃了,哈哈蹭吃,非常开心。下午我们便出发去小岛收集贝壳, 最爽的事情莫过于坐飞艇了,那速度就是快,特别是在超越别人的那一刻,内心不免有一丝 自豪感,在到达岛屿后我们便分工合作,去海边,沙滩等地方寻找我们所期望的东西,我们 发现了许多海胆海参之类的东西,甚至有些东西开始把海胆直接弄到就吃,太厉害了,持续 了将近3个小时的海边收集工作我们坐船回去了,还是那种感觉,坐船非常爽。晚上我们便 又是在球场上面开始工作了,一起工作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短暂的。 5月30日,上午,我们在珍珠岛上观看工人植珠过程操作,并去了标本室看标本,大家 也购买了一些珍珠粉之类的。中午吃完饭后,大家整理个人内务后乘车返回大学城。至此, 整个动物学实习过程结束。 ………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宋体,加粗,四号、左对齐,)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毒理学实验设计

毒理学实验设计 ——镉对肾脏的急性损害作用 设计者:余擎3100304094 李敏3100304091 一、实验背景及依据: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之一,镉污染及危害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医学问题。 在日本,人中毒事件主要是由于镉引起的,如一种“itai-itai”病的中毒,即是由镉中毒引起的。研究发现在镉污染地区的人们的骨头、肝、肾中都富集有大量的镉,尤其是肾在长期的职业性接触中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肾脏是急性镉暴露的重要靶器官,会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管状功能紊乱的氨基酸尿、蛋白尿和糖尿病,以及肾肿胀、肾小管有管型和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坏死。 目前,对镉致急性肾损害的机制上不明确,但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镉可损害肾小管而干扰肾对蛋白质的排出和再吸收等作用,并影响近端肾小管功能,出现糖尿病,使尿钙和尿酸增加。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镉的急性损害作用,镉对肾脏毒性的蓄积作用 意义:通过了解镉的急性作用,掌握镉的危害,同时积极预防镉的污染。掌握随机分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5g,,由实验中心提供。 2、主要试剂:氯化镉(CdCl2) 3、分组与染毒:3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6只,CdCl2染毒剂量分别为0mg/kg、1.5mg/kg、3.5mg/kg、5.5mg/kg、7.5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灌胃1次。第2天处死动物。 (注:查相关资料得:实验动物为小白鼠,CdCl2经口染毒的LD50为150mg/kg,参照LD50值得的1/20~1/100设置四组剂量组,剂量间距为2。)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 1.使用代谢笼收集小鼠尿液 2.小鼠处死后,立即取肾脏,准确称取1份0.2g肾组织,置于消化液中消化,用于测定肾脏消化液中的镉浓度。 3.另取一份肾组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用于观察肾组织有无变化。 五、观察指标: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成绩 姓名苗雪鹏班级 1班学号 1080800021 实验题目实验三植物体中N、P、K主要养分的速测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体内N、P、K测定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如何测定植物体中N、P、K的实验技能 【实验原理】 植物体主要由C、H、O、N、P、K、Ca、Mg、S、Fe等十几种元素组成,除 此以外还包括Ca、Zn、Mn、B、Mo,但需要量较少。 在通常条件下,植物利用太阳光能,从空气中获得C,从水中获得氢和氧, 而N、P、K等元素则是来源土壤肥力。在栽培过程中,能够知道植物的需要和 土壤内N、P、K变动的情况,对考虑施肥措施是有帮助的,因此测定土壤及植 物体内的N、P、K是很重要的。 硝态N测定:硝态N是硝酸的阴离子(NO 3 -),它是强氧化剂,所以鉴定N- 离子几乎都用氧化反应,用二苯胺(C 6H 5 ) 2 NH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NO 3 - 存在时二苯胺被硝酸氧化而显蓝色。 有效P和无机P测定:P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酸铵,然后以氧化亚锡作为还原剂时,使磷钼酸铵还原为“磷钼兰”(低价钼化合物混合物)溶液呈兰色。此法能测土壤有效P,过磷酸钙中有效P和植物体内的无机磷。 速效K的测定:四苯硼钠〔NaB(C 6H 5 ) 4 〕与钾离子生成白色沉淀为四苯硼酸 钾〔KB(C 6H 5 ) 4 〕 【实验材料和试剂】 在完全培养液、缺乏N、P、K、Fe的营养液中培养四周的玉米苗 硝态氮试剂、磷试剂Ⅰ、磷试剂Ⅱ、K试剂、标准溶液1、5、10、20、40ppm 【实验方法】 1.植物组织浸提液制备 将植物剪成小块,称取1g,迅速倒入已沸腾的蒸馏水(约10ml)烧杯中,用毛细玻璃棒经常搅动,小火煮十分钟,煮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另加少量蒸馏水,继续小火煮植物材料5分钟,浸提液倒入上述容量瓶内,再以少量蒸馏水洗植物材料,使最后容量为10ml。 植物组织在计算含量时要乘以10,因每克鲜组织稀释了10倍。 2.硝态N测定 在白瓷板的凹内分别滴入1、5、10、20、40ppm的混合标准液1滴,然后将待测液(植物浸提液)分别滴入其他凹内,最后每个凹内各加5滴二苯胺硫酸溶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实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设计实验 题目: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基因(EGFP )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教师:吴传芳 姓名/学号:余光辉/20 方成/20

一、实验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二、实验流程 三、实验试剂、材料及步骤 (一)质粒DNA的提取 1.原理 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 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 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 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经过苯酚、氯仿抽提,RNA酶消化和乙醇沉淀等简单步骤去除残余蛋白质和 RNA,所得纯化的质粒DNA已可满足细菌转化、DNA片段的分离和酶切、常 规亚克隆及探针标记等要求 2.试剂 LB培养液:胰蛋白胨(Tryptone)10g,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 g,NaCl 5g, 琼脂(固体培养基)15g,用1N NaOH调pH 7.5。 溶液Ⅰ:50mmol/L 葡萄糖, 10mmol/ EDTA-Na, 25mmol/L Tris-HCl (pH8.0) 溶液Ⅱ:0.4mol/L NaOH , 2% SDS 临用前1:1配制。 溶液Ⅲ:5mol/L 醋酸钾60ml 冰醋酸11.5ml 双蒸水28.5ml 卡那霉素(20mg/mL) 抽提液(饱和酚:氯仿:异戊醇=25:24:1 ) 无水乙醇 70%乙醇 TE缓冲液或ddH2O

3.材料 含质粒pET-28a和pEGFP-N3菌液 1.5ml塑料离心管 EP管架 微量取液器和取液器吸头 常用玻璃器皿 4.实验步骤 (1)将带有质粒pET-28a和pEGFP-N3的大肠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加氨苄青霉素50μg/mL),37℃培养过夜 (2)取培养菌液1.5mL置Eppendorf小管中,10000rpm×2min,弃上清液 (3)加入100μL溶液I,漩涡器上充分混匀,在室温下放置10 min (4)加入200μL新配制的溶液Ⅱ,轻轻翻转2~3次,使之混匀,冰上放置5 min (5)加入150μL冰冷的溶液Ⅲ,加盖后温和颠倒数次使混匀,产生白色絮状物,冰上放置15 min (6)10000rpm×5 min,取上清液于另一干净的离心管中 (7)向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约400μL)酚/氯仿/异戊醇(25:24:1,v/v),振荡混匀,10000rpm ×10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8)加入等体积(约370μL)氯仿/异戊醇(24:1),混匀,离心2min ,取上清液于新离心管中 (9)向上清液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混匀,-200C放置1h (10)12000rpm × 5 min,倒去上清液,把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液体 (11)加0.8mL70%乙醇,离心1 min,倒去上清液,真空抽干或室温自然干燥30min (12)加30μL ddH2O ,-200C保存备用 5.注意 (1)饱和酚(取下层)单独吸200μL,氯仿:异戊醇(24:1)吸200μL (2)制备质粒过程中,所有操作必须缓和,不要剧烈振荡(特别是加入溶液II 和III ),以避免机械剪切力对DNA的断裂作用 (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1.原理 在质粒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原因,提取的质粒可能有三种:线性DNA、 开环DNA 、闭环超螺旋DNA 。 当提取的质粒DNA电泳时,同一质粒DNA泳动速度:闭环超螺旋〉线状〉开 环。 但有时也有也会出现相反情况,因为与琼脂糖浓度、电流强度、离子强度及核 酸染料含量有关。 2.试剂 Gold view(DNA染料) 0.5×TBE缓冲液 上样缓冲液(6×) 3.材料 提取的pEGFP-N3和pET-28a ,琼脂糖,锥形瓶,一次性手套,胶铲,封口膜,

(整理)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动物学实验理论及操作试题题库 1.观察草覆虫结构图。 2.原生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它们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3.使用显微镜时如何调光线、调焦点? 4.辨认10种鞘翅目昆虫。 5. 辨认10种膜目昆虫。 6.辨认10种鳞翅目昆虫。 7.辨认10种鱼类。 8.辨认10种鸟类。 9.辨认10种两栖动物。 10.辨认10种爬行动物。 11.辨认几种原生动物。 12辨认眼虫的结构图。 13辨认水螅的横切结构图。 14.辨认蜗虫的横切结构图。 16.由低倍镜转到高倍经时应注意哪几点? 17.如何采集水螅? 19.在制作动物的临时装片时如何防止产生气泡/ 19.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如何操作才能看得更清晰? 20.吸虫、绦虫与蜗虫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21.辨认蛔虫的横切结构图。 22.辨认华枝睾吸虫的结构图。 23.生物绘图必备的工具、用品有哪些? 24.在生物绘图中,怎样正确使用HB铅笔和2H或3H铅笔? 25.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26.制作动物浸制标本常用的药物有哪些,其浓度为多大,如何配制? 27.辨认蚯蚓的横切结构图。 28.总结真兽亚纲中重要目的特征。 29.总结食肉目、啮齿目和偶蹄目中重要科的主要特征。

30.鱼类有哪些形态构造适应于水生生活? 31.昆虫标本制作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2.简述常见昆虫标本的针插部位? 33.在制作昆虫标本时,如何正确使用三级台? 34.昆虫展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5.如何正确解剖蛔虫、蚯蚓等无脊椎动物? 36.在动物学解剖实验中,蟾蜍(青蛙)、家鸡(鸽子)、小白鼠(兔子)等常用实验动有哪些处死方法? 37.如何正确解剖蟾蜍(青蛙)? 38.家鸡解剖时,如何正确使用解剖刀、解剖剪才不会损坏家鸡的内脏器官? 39.解释涡虫活体实验所观察的现象。 40.将涡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切割后,置于有水培养皿中静养。同时估测涡虫的再生情况,并随时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 41.分析涡虫三胚层、两侧对称的进步意义。 42.分析软体动物各类群体形与生活习性的关系。 43.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 44.鱼类是怎样进行水中呼吸的? 45.比较鲤鱼和鲨鱼的头骨,有哪些异同点? 46.把活河蚌静置于清水中,在蚌体后端注入数滴中国墨汁,观察墨汁如何进出蚌体的过程,试述流经河蚌体内的循环水流有哪些生理意义? 47.为什么说头足类是软体动物最高等的类群? 48. 比较眼虫、草履虫和变形虫形态结构的异同 49.用于家兔实验的常用手术器械有哪些?如何使用? 50.如何捉拿、固定家兔? 51.通过动物实验学的学习,请你自行设计一个实验? 辨认标本或图片结构 52.青蛙的头骨背面。 53.青蛙心脏腹面解剖填图。 54.蛙的循环系统填图。

毒理学基础实验设计.

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生化系食品082 200800602052 黄瑞锦 引言:在进行某一种受试物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前要先认识和了解其有关知识。所以,要进行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先认识和了解有关性质。 一、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化学式CCl 4 ,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是一种比水重,无色、易挥发、不易燃,易流动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53.84,相对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74℃,熔点-22.8℃,蒸气压15.27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ml就可使人死亡。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也会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物质。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二.污染来源 四氯化碳(CCl 4 )是较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作萃取剂、清洗剂、脱脂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驱虫剂等。在医学上用作麻药剂。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衣服的洗涤及去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四氯化碳可释入空气而污染环境。 近年来,美国对供水系统中CCl 4 的检测结果发现,约2000万人饮用的水源被 CCl 4污染。据估计美国有近400万人在生产中暴露于CCl 4 中。 三.毒性作用 CCl 4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吸入量的20%~35%可被人 及动物机体吸收。CCl 4 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脑中的含量接近,脂肪组织蓄积的 量为血液中的2~8倍。部分CCl 4 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作用下, 通过脱卤素和氧化作用,解离成Cl·和CCl 3 ·自由基,后者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扰乱干细胞脂质代谢,引起干细胞坏死。 CCl 4 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均可引起肝脏的严重损伤,如中心小叶坏死及脂肪变性。同时受损的还有肾脏、肺泡膜及肺血管。肾脏及肺的损伤不及肝脏,通常发生于肝脏损害之后,因全身代谢失调而发生。吸入四氯化碳蒸气时若饮酒、冷冻或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均可加重毒性作用。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 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作者:王心如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2-1 ?字数:302000 ?版次:1 ?页数:203 ?印刷时间:2006-2-1 ?开本: ?印次: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117056618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第一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在描述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为: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这两个假设也是全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前提。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在人产生毒作用的剂量和实验动物通常相近似。而以体重计算则人通常比实验动物敏感,差别可能达10倍。因此可以利用安全系数来计算人的相对安全剂量。已知人致癌物都对某种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实验动物致癌物是否都对人有致癌性,还不清楚,但此已作为动物致癌试验的基础。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物的毒性是相伺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的。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和可靠的方法。此原则是根据质反应的概念,随剂量或暴露增加,群体中效应发生率增加。毒理学试验中,一般要设3个或3个以上剂量组,以观察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受试化学物引起的毒效应及其毒性参数。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了解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毒作用。仅仅检测受试化学物在人的暴露剂量是否引起毒效应是不够的,尽管此剂量已超过人可能的暴露剂量。当引起毒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与人的暴露剂量接近时,说明该化学物不安全。当该剂量与人的暴露剂量有很大的距离(几十倍,几百倍或以上),才认为具有一定安全性,此距离越大,安全性越可靠。如果在研究中所用的一系列的剂量不能引起毒性效应,则认为所用剂量还不足够高,应增加剂量,以确定受试化学晶的毒性。但如果在试验的最高剂量组的剂量与人可能的暴露剂量有足够的安全界限,则对于安全性评价来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在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被检测到。例如,低达0.01%的癌症发生率,这意味着在100万人群中有100人发生癌症,此发生率太高,不能为公众接受。在实验动物直接检测如此低发生率将至少需要30000只动物。因此,在毒理学试验中,对相对较少的实验动物必须以较高剂量进行试验,然后根据毒理学原则外推估计低剂量的危险性。 3.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是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以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而将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这样可降低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减少实验误差。毒理学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取决于受试物处理引起毒效应强度和实验误差两个因素,处理引起的毒效应强,实验误差小,则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增加,反映受试物处理的真实效应,反之亦然。实验设计是要规定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毒效应的各种因素,保证实施质量,降低实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外源化学物从不同途径染毒实验动物所表现的毒性可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染毒部位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量也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也不同。因此,毒理学试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历史上,环境污染物及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和死亡多次发生,引起各国的重视,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多次修订了有关药品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主编张立军 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 樊金娟郝建军 刘延吉阮燕晔 朱延姝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 2004年1 月 序 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 2004 年1月30日 2014年12月29日 1

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 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 目录 Section 1(1h) 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 1.教学目的 2.教学要求和考核 3.实验内容介绍 4.实验室安全要求 Section 2(6h) 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 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 Section 3(6h) 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 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 Section 4(6h) 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 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 Section 5(4h) 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Section 6(4h) 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 2

初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与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与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与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 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与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 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 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 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 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 cm 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 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皮的 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 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 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 问题: 染色时书中要求就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 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将 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改进:染色时不用吸水纸吸水,而就是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这个角度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