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幼儿诗概述

《幼儿文学》幼儿诗概述
《幼儿文学》幼儿诗概述

第十三周第25、26学时幼儿诗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幼儿诗的概念,区别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

2.认识掌握幼儿诗的语言特征与艺术表现形式。

3.学习鉴赏和设计幼儿诗教学提问。

4.树立”一切为了孩子“、”为大众写!为小孩写!“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婴幼儿文学素养。教学重点:幼儿诗的概念,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儿歌和幼儿诗的异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形式:讲解、练习(读、唱、写、讲、问)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幼儿诗的概念及发展

导入谈话:发展

1、诗歌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喜欢诗歌的同学请举手!尝试写过诗歌的同学请举手!

2、同学们还记得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这首诗

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诗,除了因为能准确抓住鹅的外形特征、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我国古代:诗歌不多,偶尔有适合幼儿理解、背诵的诗作。

格律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12个字

李白:《静夜诗》李绅《悯农》

孟浩然的《春晓》

杜牧的《清明》

唐代“神童诗”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

概念:指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宜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三个层面的含意:

接受对象——要考虑幼儿的特点,切合幼儿的心理;

接受形式——适合幼儿听赏的吟诵,抒幼儿之情寄幼儿之趣;

韵律篇幅——幼儿诗是自由体短诗,不要求严格的也不宜太长。

二、幼儿诗与儿歌的异同

请说出《洗手》(儿歌)的特点

哗哗流水清又清,

洗洗小手讲卫生,

大家伸手比一比,

看看谁的最干净。

(一)案例学习——1、幼儿诗《小弟和小猫》

儿歌与幼儿诗相同之处:语言简练、情趣性强、讲究韵律、节奏感强

富有音乐美、生活化、形象化的特色

幼儿诗《小弟和小猫》诗歌里的故事给人以思考和联想,对幼儿行为习惯有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些都是儿歌表达不了的)

(二)围绕主题,分析作品,指导提问(略)

幼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思想内涵的锤炼、意境的营造和表达的含蓄。

幼儿诗有着与儿歌不同的艺术空间。诗讲究意境和韵味,它在文学品类中最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和情感的一个文种;诗是要‘品’方能心领神会的,品而所得的情韵和意蕴在读者心头萦绕,从而提升人的精神修养和精神境界……它的不可替代决定了:缺了它,人的审美修养中就缺了一种必要的元素。而一个精神健全的的人是不可以不拥有这种元素的。

——韦苇

(三)对比体验:2、《蒲公英》

古人云:“诗缘情”,“诗者,吟咏性情者”。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着重于自我内心世界的展示和对社会、自然以及人生的心灵感受。

诗歌着重于抒情,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特点,它通过凝练、形象的语言抒发浓烈的情感,营造优美的意境来扣动读者的心弦,唤起他们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四)儿歌与幼儿诗的异同表格

三、幼儿诗的艺术特征:

幼儿诗是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枝,它具有与其他诗歌共同的特征:

(具象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

例如“马”是物象,“白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

从诗的意象来看,诗要把情感与具象天衣无缝地结合地在一起;

意境是指格律诗及其它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

第二课时

从语言的表层来看,诗的语言高度凝练而且具有音乐美;

诗歌的结构具有跳跃性。

(一)形象——鲜明、充满动感

分析

3、《春雨》形式:指导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

(二)想象——活泼、生动的

李白诗歌中想象变幻莫测,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短暂缩短在一天之中,可见想象大胆,思想的活跃性极大。

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西北边塞的大风雪,遍地都是冰雪,远远望去树木一片洁白,好像一夜春风把千树万树的梨花都吹开似的。惟妙惟肖的想象和迷人的景致,给人愉快的审美享受。只有生活经验+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能做到如此想象。

4、《云姐姐》它从幼儿的眼光和心理出发,运用拟人的手法,短短五句诗,写下雨的过程和前后天空的变化,比作一个爱清洁的云姐姐在洗裙子,多么富有想象力。

一会儿乌云翻滚,一会儿是大雨滂沱,一会儿又是雨过天晴,意象跳跃,语言凝练传神,一个“晾”字意境顿生,雨后的蓝天、白云缭绕山间的画面浮现眼前,清新澄净,美不胜收。

5、《稻田》学习重点:传达直觉感受,探究写法。

6、《梳子》这首诗从平常的生活写起,然后出人意料地远远展开,写树、写海,而用梳子串起来的就是孩子的眼睛、心灵和有限的生活体验了。学习重点:感受情感

(三)构思——富于情趣

由于婴幼儿的注意力有限,不是他们感受兴趣的事物,谁也没办法让他们接受。

幼儿诗特别强调合乎婴幼儿心理的趣味性,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幼儿诗要表现幼儿特有的天真、率直、无邪、活泼的天性,就要具有知识性、游戏性与趣味性。

8、《秋风娃娃》学习重点:领悟意境

(四)韵律——自然、明快

幼儿诗在节奏韵律上,比儿歌自由宽松,比成人诗单纯明快,注重节奏明朗,音韵自然和谐,力求诗中内在的感情起伏和外在的音响节奏“声情相映”,表现出“语言的音乐”。

9、《小贝壳》学习重点:艺术手法

(五)语言——口语化与音乐性相结合

幼儿诗歌是一种听觉艺术,它虽然也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印在纸面上,但这些书的服务对象常常并非‘读者’而是‘听众’,他们对于声音不但敏感,而且要求悦耳,这就是诗的音乐性。

——金波

10、《自己去吧》(导读)这首诗以三段对话结构,形式新颖,既抓住了动物的特征,又阐释了深刻的道理。“孩子要成才,妈妈要放手”,其意蕴相当深远。

作业:选择一首幼儿诗,进行解析与朗诵。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演绎作品。

方式:(1)每组陈述对于作品的分析和演绎设计;

(2)集体朗诵幼儿诗。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选择题 单选 2、以下课程类型中个,不属于学科课程的是( B )。 A、分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相关课程 D、融合课程 3、依据课程决策的层次标准来分析,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属于( A )。 A、学校层次的课程 B、教学层次的课程 C、观念层次的课程 D、体验层次课程 4、( C )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对称经验课程。 A、核心课程 B、广域课程 C、活动课程 D、融合课程 5、( B )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是生成课程,当受教师水平、物质环境条件、幼儿人数等制约时,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A、隐性课程 B、经验课程 C、学科课程 D、分科课程 6、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A )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悬缺课程三种类型的课程。 A、艾斯纳 B、古德莱德 C、普洛佛斯 D、费尼克斯 7、以下哪种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8、以下哪种课程是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A ) A、核心课程 B、分科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 9、除了活动课程外,以下哪种课程也是属于经验课程。( C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核心课程 D、广域课程 10、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定义是( B )。 A、经验论 B、活动论 C、过程论 D、体验论 多选 1、以下哪些是幼儿园课程的特点(ABCD )。 A、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B、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C、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D、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 2、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斯纳教授从课程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哪些课程类型( ABC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悬缺课程 D、经验课程 3、关于课程的概念,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ABCD ) A、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 B、课程是教与学的计划 C、课程是学习者的经验 D、课程是各种活动 4、幼儿园课程由以下哪些要素组成?(ABCD ) A、幼儿园课程目标 B、幼儿园课程内容 C、幼儿园课程实施 D、幼儿园课程评价 5、以下哪些课程属于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划分的(AB ) A、理想课程 B、领悟课程 C、隐性课程 D、悬缺课程 填空题 1、按在不同层次上起作用对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观念层次的课程、社会层次的课程、学校层次的课程、教学层次的课程和体验层次的课程。 2、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实质是学科课程。 3、悬缺课程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课程。 4、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类型主要是分领域课程,其具体样式表现为分科课程和相关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 一、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1.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 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重难点解析 主题词:课程的多元定义;一元化课程;多元化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的要素;游戏;教学;日常生活活动(一)课程的定义 1.课程即科目 将课程定义为学科科目(或领域),即主要讨论以文化遗产和科学为基础组织教学的各种课程形态(如科学、数学、语言等)。 认为课程即学科科目(或领域),就会注重学科科学体系,会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识水平编制成一定体系的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这种课程通常表现为各科目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教材等。我国幼儿园过去普遍实施的分科课程(语言课,常识课,计算课,美术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即是认同这种定义的表现。 2.课程即经验 课程还被从广泛的意义上定义为学习者的经验,即课程被认为“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所获得的一切经验”,而不是学科科目群。 以经验的维度界定课程,起源于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杜威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i他主张“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个部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这种观点即强调从教材转向个人,认为唯有儿童实际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经验,才能称为儿童学习到的课程认为课程即经验,就会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就会“以开发与培养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突出地将生活现实和社会课题,或者说是以社区、经验、活动、劳动等等作为内容编成,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经验课程的基本着眼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以动机为教学组织的中心。”现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经常讲的生活课程、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就是属于这种经验课程。 3.课程即目标 还有一种观点将课程界定为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从这种维度来界定的课程“并不关心学生在学习的情境中将要做什么,而关心的是作为其行为结果——他们将学到什么(或将能做什么)。课程关心的是结果,而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这就要求事先制定一套有结构、有序列的学习目标作为课程,之后所有的教和学都为达到这些目标服务。在我国50年代以后,幼儿教育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的方式,这时的幼儿园课程较多关注的是儿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较多关注的是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因此,当时的幼儿园课程认同的就是“课程即目标”。 4、课程即计划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幼儿园课程概论(20200910165633)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一、幼儿园课程的概念 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币种_ 活动的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1. 基础性与启蒙性 2. 全面性与综合性 3.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4. 整合性 (1)内容上的整合:五个领域 (2)方式上的整合: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小组/个人教学 (3)资源上的整合:家庭/社区/学校 5. 潜在性 幼儿模仿力强,幼儿园课程不仅体现在教育计划,还体现在环境,生活,游戏以及教师不经 意的行为。 隐性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发展的课程。 第二章幼儿园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 一、目标模式 博比特创始人 泰勒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目标模式经典形成标志一一“泰勒模式” ☆ 二、过程模式 皮亚杰布鲁纳影响 斯坦豪斯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确立过程模式 过程模式基本内容 内容的选择 拉斯的12条鉴别看来是否有内在价值的活动标准 1. 卢梭自然后果法打破窗户自己承担后果 2. ☆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 一、学科中心取向 二、学习者中心取向 起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爱弥儿 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杜威 1. 经验中心设计 杜威拉格舒梅科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一一杜威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儿童的兴趣,将儿童视为学校组织教育的基础。 2. 人本主义设计

库姆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 人本主义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3. 开放教室设计 三、问题中心取向 1. 生活情景设计 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 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 2. 核心设计 福恩斯博辛 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 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教育目的 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 课程目标 酵母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健康领域 的目标等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1. 普遍性目标 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 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幸福;大演说家;完美生活; 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一般性原则或宗旨。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 局限是模糊,泛化,具有一定随意性 2. 行为目标 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弊端 是人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 创始于博比特“活动分析法”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梅杰“行为目标运动” 3. 生成性目标 也称形成性目标或者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根本特点是过程性。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斯坦豪斯“过程模式” 以生成性目标为取向的早期儿童课程与教育方案 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美国“项目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1.课程的经典界定: ①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②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③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④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以儿童为中心 这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⑤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⑥hh 2.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种分类 ①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②分与合 3.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①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②经验课程(儿童为核心): 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

织的课程。 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 [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 [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 [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 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 [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③hh 4.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①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 5.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 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 ①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 图的教育影响。 ②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③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 6.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种倾向类型 ①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②活动倾向(主导) ③经验倾向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系部主任:

目录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方法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学习单元规划和学习单元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课程实施8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8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9 (一)师资条件9 (二)教材编写9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9 七、参考文献10 八、其他说明10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幼儿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学习领域 修课方式:必修 教学学时:72学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适当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幼儿一些普遍典型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在日常反映的行为,看到幼儿内心的需求。 课程作用: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由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将典型的幼儿表现记在心头到。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灵活应用,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可爱之处。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从业目标。 本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续课打下必要时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开发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课程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六共同”等。本着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多元智力的学生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本课程主要探讨幼儿心理发展中主要问题。 本在教材中,不仅增加了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反映幼儿教育时代精神的内容,力求反映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任务和理论,为幼儿教育、幼儿保健等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具体包括专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和职业素质目标、: (一)专业知识目标 1、正确掌握幼儿心理概论及心理分类 2、基本能概括说出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3、正确阐述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二)职业能力目标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目录结构: 第一节课程概述 (2) 一、课程的定义 (2) (一)课程的词源 (2) 1.课程 (2) 2.curriculum (2)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2)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2) 1.学科(领域)维度 (3) 2.经验维度 (3) 3.目标维度 (3) 4.计划维度 (3) 二、课程理论 (3) (一)课程理论的构建 (3) (二)课程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3) 1.课程的价值取向 (3) 2.一元化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 (3) 3.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3)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4)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 (5)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5) 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 (5)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定义 对于课程,存在着许多种定义。每一种课程定义都隐含着某种哲学假设和价值取向,隐含着某种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的某种信念。 (一)课程的词源 1.课程 2.curriculum (二)课程本质内涵的多元限定 在探讨课程本质内涵时,学者们所持的哲学观、社会学观等各不相同,对课程本质的理解自然各异,从而导致对课程本质内涵的限定出现诸多歧义的现象。 (三)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的定义种类繁多,将其归类,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界定课程的定义: 课程 对课程的词源作一追溯,可以发现中文中“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宋代学者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运用课程一词,其课程的含义与当今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已经相接近。 curriculum 在英语中,课程(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跑道”即“学程”(course of study ),课程的含义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用动词形式解释该词的词义,“奔跑”即“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含义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计划维度 课程定义 目标维度 经验维度 学科(领域)维度

幼儿园课程第一章概述教案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幼儿心理学重点讲义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 (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 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 (2)谈话法。 (3)问卷法。 (4)测验法。 (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 (2)横向研究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一、重点掌握问题 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

(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 (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 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了解问题 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游戏 2、角色扮演 (二)问题 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第一,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游戏在幼儿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2、游戏的本质和特征 (1)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 (2)游戏是一种具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性的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愉悦性和具体性。 3、促进幼儿游戏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把游戏列入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内。 (2)为幼儿开展游戏创造条件。 (3)正确理解游戏中成人的主导作用。 二、掌握问题 1、主要的游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1)经典的游戏理论 包括:精力过剩论、娱乐论、重演论、练习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包括:发泄论、掌握论。 (3)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4)前苏联的游戏理论 2、幼儿游戏的发展 (1)从认知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皮亚杰提出,分为三个阶段: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 (2)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分 主要由帕顿提出,分为了六种不同的水平。 (3)从游戏种类发展的角度分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

《幼儿园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9XJ0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幼儿园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性”课程。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及原理,中、西方当代早期教育课程及其沿革与发展趋势,探讨幼儿园各学习领域在课程中的地位与机制,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规律等。使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一个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并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理解课程的基本常识,获得关于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概念,了解当代有代表性的课程方案及早期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养成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课程观,尝试参与课程设计,提高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1.通过课程定义的分析,说明课程涉及的诸多问题,帮助学生找到理解课程的概念框架,用相对清晰的概念框架澄清课程的复杂含义。通过讲述课程改革的大致方向,揭示幼儿园课程的特殊性。 2.认识课程的价值,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 3.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规律和方法。 4.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 ㈡能力目标 1.有效地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并评估教学效果。 2.在理解课程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具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能力。 3.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园教育活动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㈢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2.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3.初步具备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知识部分

幼儿园课程概论 (2)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部分填空 1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主导的主义是活动论 2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4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 5幼儿园的课程五大领域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 6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 美国着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曾以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结构为框架,为教育目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比较规范、清晰的形式标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三大类。 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 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 7幼儿园课程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 8课程实施的取向有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9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分成三类: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 10影响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因素: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国家政策法规;幼儿园硬件;社会因素。 11课程评价的主体即课程评价的实施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等均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 1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 1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泰勒原理----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成为“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构成课程开发的核心。 对目标模式的评价:确定对偶然分解对整合外显对内隐 3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 4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5幼儿园课程内容-----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的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 6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7幼儿园课程评价----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认识活动,它是针对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第三部分简答题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注意是心灵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东西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教育家) 讲新课之前,先听两则小故事,听完同学们说感受: 会走路的黑板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香喷喷的大馍蘸墨 古时候有一个人酷爱书法,传说有一次书童唤他吃饭,可是几次都没有唤动,那书童干脆将一盘大馍和一碟蘸馍吃的蒜泥端到他的写字台上,又催他吃。而他是越写越过瘾,嘴上嗯嗯地答应着书童,手仍然挥毫不停,书童无奈,只好禀告夫人。夫人来到书房,只见他站在那里,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抓着大馍,蘸着墨水,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连称赞夫人的厨艺:“好吃,好吃!”他就是晋代的“书圣”王羲之。 听完说感想,你们有没有因为专注做一事而闹笑话的事情。 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对认识过程的选择(方向)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指向性可保证我们的心理活动去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37 集中-对客体反映的更为鲜明、清晰、确切(程度)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集留在一定对象上的紧张度和强度。38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了我们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如:牛顿一边考虑他的物理问题,一边煮鸡蛋,结果把手表当做鸡蛋煮。巴普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同女友谈话,竟把女友的手像动物一样捆在实验台上。 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正,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如: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是: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pdf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填空 1.古希腊时期,自柏拉图主张教学方法应重视(个别差异)、教 育目的在于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到亚里士多德主张(顺应本性)、(培养习惯)、(启发心智)的教育原则。 2.从道德教育看,在孔子的思想中,他所持有的(知,情,意 行)四者并重的理念,可视为最完整的德育心理思想。3.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一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4.杜威是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大领域的杰出学者。 二、名词解释 1.什么是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是具备科学的教学知识,高超的教学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 简答题 1.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之前,欧洲有四位著名的学者,他们主要 的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是什么? 1.(1)裴斯塔洛奇:人性中包含原始性,社会性和道德性(2)爱 为教育的中心(3)在教学上强调使学生的头,心,手均衡发展。 2.赫尔巴特:(1)人类的心灵具有知情意三种功能(2)教育因道 德为先(3)重视儿童的兴趣(4)重视教学程序

3.福绿贝尔:(1)家庭是学校的基础(2)自由与创造是人类的天 性(3)重视团体社会化教育功能(4)重视儿童感知觉发展 4.莫依曼:(1)儿童身心发展与成人有差异(2)儿童发展的过程及其个性禀赋的差异(3)儿童学习与疲劳 2.社会性发展与成就动机取向下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特 点是什么? ○1儿童发展心理学逐渐迈向全人发展的轨道○2重视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因素○3成就学习,合作性研究学习 3.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及教学应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有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的研究是基础。(2)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条件的揭示是重点。(3)将发展特点与学习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是目的。 三、分析题 1.假如你是你是一位班主任老师,班里有25名学生,请问:你对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性教育教学知识、特定内容的教育知识各自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认识?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种知识?最不重要的又是哪一种知识?为什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B.听觉C.味觉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B.有意注意C.定向性注意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B.6天C.1天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B.4~5岁C.3~4岁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B.电报句C.简单句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B.高度分化C.相继分化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B.情景性想像C.愿望性想像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B.独白式的C.连贯式的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B.皮亚杰C.斯金纳D.杜威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走向独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再发展到一门独立学科三个基本阶段。其发展源于两种力量的推动: 一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从20世纪初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主导,到50年代后认知心理学对学习理论影响越来越大。加上教育的普及,幼儿教育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幼儿教育心理学就非常有必要从教育心理学中分离出来。 二是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两门学科的发展,其必然趋势就是建立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即幼儿教育心理学。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1、幼儿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可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他认为,儿童是纯洁的天使。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的萌芽。如果教育适当,儿童的一切内在能力和善良天性就能和谐发展起来。 裴斯泰洛齐深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把“遵从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创造了以直观事物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即直观教学法。几乎在同一时期,英国的欧文和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幼儿保育机构,从此,幼儿教育心理由一种纯粹的思辨研究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2、幼儿教育心理的实践研究 欧文1816年就在苏格兰。设立“幼儿学校”,收托1-6岁的儿童,当父母工作时,儿童到学校集体保育。欧文确信,人格是环境塑造的产物,并想用幼儿学校来验证这一点。这是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 在德国,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受进化论的影响,福禄贝尔有意识地将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生物科学”研究之基础上。他认为,教育应以游戏为基础,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20世纪后,蒙台梭利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创办了“幼儿之家”。蒙台利梭深信,儿童先天具有一种很强的内在潜力和持续发展的积极力量。为此,教育必须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每个儿童的潜力得到自主和自由的发展机会。她以感觉教育为基础,设计了一糸列学具和对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方法,后人称为“蒙台梭利教学法”。这种教育方法有着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甚至本身就是一种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 3、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 20世纪60年代开始,早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幼儿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曰益受到关注。皮亚杰认知发展的研究,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论”,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另外,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婴幼学习潜能的研究。总之,心理学与教育问题的研究取得长足的进展,初步揭示出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基本规律,促成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及体系结构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