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小古文《不食嗟来之食》

13.小古文《不食嗟来之食》
13.小古文《不食嗟来之食》

3.不食嗟来之食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①,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②!”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③。”从而谢焉④,终不食而死。

——戴圣(西汉)《礼记·檀弓下》

[助读]

注释百花洲

1.蒙袂辑屦:用衣袖蒙着脸,拖着鞋子,

2.嗟来!食:喂!来吃吧!

3.以至于斯也:才到了这个地步。

4.谢:道歉。

导读快车道

“嗟来之食”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本文刻画了一个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廉洁之士。作者选取饥荒年的特定背景,以极短的篇幅记叙了有钱的慈善家、不食嗟来之食的“饿者”的言行。在对比中突出了贫者宁饿死也不愿受辱的骨气。

言文大观园

齐国发生了很大的饥荒。黔敖在大路上施舍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着鞋子,目光失神地走来。黔敖左手捧起食物,右手拿着汤浆,说:“喂!来吃吧!”这个饥饿的人抬起头,睁大眼睛盯住他,说:“我就是不要吃这种‘嗟来之食’,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黔敖随即向他道歉。这个人坚持不吃,最终饿死。

开心演绎场

我国著名学者、教授朱自清是绍兴人。他一生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1948年,他宁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主席赞之为“有骨气的中国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