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物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物理试题 含答案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加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B 、开普勒提出了日心说,从而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后人称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 、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建立了库仑定律,并比较精确地测定了元电荷e 的数值

D 、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15. 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图象c 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在0~5 s 内,当t =5 s 时,a 、b 两个物体相距最近

D .物体c 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

16、2013年10月25日我国成功将“实践十六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如图所示,“实践十六号”卫星的发射过程可简化为:卫星发射后,先在椭圆轨道上运行一段时间,再稳定在对应的圆轨道上.稳定后若“实践十六号”卫星可看做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高度为h .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地心是其运行的焦点.地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践十六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加速度是gR 2

h

2

B .“实践十六号”在圆轨道上运行的速度是R

g R

C .“实践十六号”在椭圆轨道上从A 到B 的运行时间是π2R +h

3

8gR

2

D .“实践十六号”进入圆轨道前需减速

17.取空间中两等量点电荷间的连线为x 轴,已知线上各点电势φ-x 如图所示,x 轴上B 、C 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是EBx 、ECx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静电场由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产生

B

C

x

B.该静电场由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产生

C.EBx 的大小大于ECx 的大小

D.负电荷沿轴从B 移到C 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18、.如图所示,两个物体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从O 点同时分别向x 轴正、负方向水平抛出,它们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线方程y =1k

x 2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

kg

2

B .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2kg

C .两个物体抛出后,经时间t 二者相距为t 2kg

D .两个物体抛出后,经时间t 二者与O 点所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为

2kg 2

gt 3

19.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t 1时刻突然使汽车的功率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 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汽车所受阻力不变),则在t 1~t 2时间内

A .汽车的加速度保持不变

B .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 .汽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汽车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20、如图甲所示,Q1、Q2为两个被固定的点电荷,其中Q1带负电,a 、b 两点在它们连线的

延长线上.现有一带负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直线从a 点开始经b 点向远处运动(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粒子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a 、vb ,其速度图象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Q2一定带负电 B .Q2的电量一定大于Q1的电量

C .b 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D .整个运动过程中,粒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21、小车上有一根固定的水平横杆,横杆左端固定的斜杆与竖直方

向成θ角,斜杆下端连接一质量为m 的小铁球。横杆右端用一根轻质细线悬挂一相同的小铁球,当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时,细线保持与竖直方向成α角(α≠θ),设斜杆对小铁球的作用力为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沿斜杆向下,F =mg cos θ

B .F 沿斜杆向上,F =mg

cos α

C .F 平行于细线向下,F =

mg cos θ D .F 平行于细线向上,F =mg

cos α

v a v b

v

t

图乙

θ

α

砂桶

23.

22.(4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小车,装有砂的砂桶通过细绳给小车施加一水平拉力,小车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第一次实验中小车在质量为m 1的砂和砂桶带动下由静止前进了一段距离s ;第二次实验中小车在质量为m 2的砂和砂桶带动下由静止前进了相同的距离s ,其中m 1

A .(m 1g -T 1)<(m 2g -T 2),ΔE 1=ΔE 2

B .(m 1g -T 1)=(m 2g -T 2),ΔE 1=ΔE 2

C .(m 1g -T 1)<(m 2g -T 2),ΔE 1<ΔE 2

D .(m 1g -T 1)=(m 2g -T 2),Δ

E 1<ΔE 2

23.(10分)在研究“物体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

示:

(2) 指出该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疏漏:___ 。

(3) 纠正了疏漏之处后,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与砂的总重力,多次实验,根据得到的数据,在图象中描点(如图所示)。结果发现右侧若干个点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轨道倾斜不够

B .轨道倾斜过度

C .砂桶与砂的总重力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4)若不断增加砂桶中砂的质量,图象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趋向值为_____ ,绳子拉力的趋向值为______ 。

24.(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上与圆心等高的A 处由静止释放,经过轨道最低点B 时对轨道压力大小为2mg ,此后小物块水平飞出,恰好垂直于斜面击中倾角为θ=30°的斜面.不计空气阻力.求: (1)小物块到达B 点瞬间的速度大小v ;

(2)小物块在圆弧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功W f ; (3)小物块从B 点飞出到击中斜面过程经历的时间t .

25、(18分)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水平传送带,可以把沿斜面滑下的工件用水平传送带进行传送,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一倾角的光滑斜面下端与水平传送带相连,一工件从高处的A 点由静止滑下后到达B 点的速度为,接着以滑上水平放置的传送带。已知:传送带长,向右保持的运行速度不变,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空气阻力不计,工件可看成质点。求:

(1)求工件从A 点由静止下滑到离开传送带C 点所用的时间。

(2)假设传送带是白色的,工件为一煤块,则工件从B 滑到C 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S=?

33.略

34.[物理——选修3—4](15分)

(1)(6分)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传播,图甲是t=ls 时的波形图,图乙是介质中x=2m 处质

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波沿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1m/s

B .t=2s 时,x=2m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为y 轴负向

h

A

25

B

C

C.在t=ls到t=2s的时间内,x=0,5m处的质点运动速度一直增大

D.在1s的时间内,波动图象上任意质点通过的路程都是l0cm

E.x=lm处质点和x=2m处质点振动步调总相反

(2)(9分)某种光学元件由两种不同透明物质Ⅰ和透明物质Ⅱ制成,其横截面如图所示,O 为AB中点,=30o,半圆形透明物质Ⅰ的折射率为n1=,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为n2。一束光线在纸面内沿O点方向射入元件,光线与AB面垂线间的夹角为θ,通过观察发现此时从AC面恰好无光线射出,在BC面有光线垂直射出。求:

①该透明物质Ⅱ的折射率n 2;

②光线在透明物质Ⅱ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③光线与AB面垂线间的夹角θ的正弦值。

35(选修3-5)(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

B.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C.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要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照射光的频率必须超过某一数值

E.一群氢原子从n =3的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可能放出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2) (9分)如图,木块A、B的质量均为m,放在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B间夹有一小块炸药(炸药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让A、B以初速度v0一起从O点滑出,滑行一段距离后到达P点,速度变为,此时炸药爆炸使木块A、B脱离,发现木块B立即停在原位置,木块A继续沿水平方向前进。已知O、P两点间的距离为s,设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木块的动能,爆炸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求:

(1)、木块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

(2)、炸药爆炸时释放的化学能。

物理答案:14A 15BD 16C 17ACD 18AC 19B 20C 21D

22 A 解析:设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合力为,因小车与砂桶具有相等的加速度,对小车与砂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因,所以,进而。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两次实验中,绳对砂桶的拉力也分别为T1和T2,方向竖直向上,再对砂桶单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有=,,所以(m1g-T1)<(m2g-T2)。两次实验中,小车和砂桶的位移均为s,克服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做的功相同,机械能的变化相等。

23.(1)(2)没有倾斜轨道,平衡摩擦力(3)C(4),

24、

25、24.(1)4.4s (2)1.0m

【解析】(1)匀加速下滑时:——————①

——————②

得:——————③

从A-B用时:得:——————④

从B-C先匀加速后匀速:

加速时:得:——————⑤

匀加速时间:得:——————⑥

在——————⑦

匀速时:得:——————⑧

从A-C总时间:——————⑨

(2)在传送带位移为:——————⑩

黑色痕迹长度:——————○11

评分细则:(1)12分;(2)6分;其中:①②③各2分,④⑤⑥⑦⑧⑨各1分⑩○11,各2分共18分。

34、(1)BDE

(2)2.【答案】①②③

【解析】①由题意可知,光线射向AC面恰好发生全反射,反

射光线垂直于BC面从棱镜射出,光路图如下图。

设该透明物质的临界角为C,由几何关系可知……………1分

……………1分

得:…………………………1分

②由……………1分

得:……………………………………1分

③由几何关系得:r=30°…………(1分)

由相对折射率定义得:光由透明物质Ⅰ射入透明物质Ⅱ时,相对折射率:

(1分)(1分)

解得: (1分)

35、(1)ACD

(2)解析:设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为E0。

从O滑到P,对A、B,由动能定理得:

………………………………………①

解得:…………………………………………②

在P点爆炸时,A、B动量守恒:

…………………………………………③

根据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④

解得:…………………………………………⑤

评分标准:①②③④每式2分,⑤式1分。

s[36193 8D61 赡~L*27263 6A7F 橿30389 76B5 皵37617 92F1 鋱X22521 57F9 培21012 5214 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