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材料物理与化学硕士生课程设置

材料物理与化学历年复试笔试题(重要)

华工材物化复试笔试题 2010年 1、一个人海中溺水,救生员离海有一距离,救生员在水中、陆地上的速度不一样,找一最快路线。 2 、列举生活常见的发光显示器,并说明主要特征。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是一种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用直流电压驱动的薄膜发光器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 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OLED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有机材料ITO 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的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相遇形成激子,使发光分子激发而发出可见光。根据使用的有机材料不同,OLED又分为高分子OLED和小分子OLED,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器件制备工艺上: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热蒸发工艺;高分子器件则采用旋转涂覆或喷涂印刷工艺。 特点: 1.薄膜化的全固态器件,无真空腔,无液态成份; 2. 高亮度,可达300 cd/m2以上; 3.宽视角,上下、左右的视角宽度超高170度; 4.快响应特性,响应速度为微秒级,是液晶显示器响应速度的1000倍; 5.易于实现全彩色; 6.直流驱动,10V以下,用电池即可驱动; 7.低功耗; 8.工艺比较简单,低成本; 9.分辨率;10.温度特性,在-40℃~70℃范围内都可正常工作。 3 、发光二极管原理,光电二极管的原理 (1)发光二极管(LED)由镓(Ga)与砷(AS)、磷(P)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 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PN结加反向电压,少数载流子难以注入,故不发光。这种利用注入式电致发光原理制作的二极管叫发光二极管,通称LED。当它处于正向工作状态时(即两端加上正向电压),电流从LED阳极流向阴极时,半导体晶体就发出从紫外到红外不同颜色的光线,光的强弱与电流有关 (2)光电二极管(Photo-Diode,PD)是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由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设置 根据《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教考试函〔2006〕2号,以下简称2号文)文件精神,从2008年10月开始,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有关规定如下: 一、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统称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根据2号文件要求,从2008年10月开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再安排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5门公共政治课课程的考试。只按全国考办的考试时间安排表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 三、2008年7月前(含2008年7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已取得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现行的公共政治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一门合格成绩的,其成绩继续有效。2008年7月后尚未取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基础科段)或本科(独立本科段、本科段)专业全部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考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的规定详见附件二。 四、2008年6月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从2008年12月开始,申请办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的考生,已取得本专业2门以上现行公共政治课课程合格成绩的,可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调整前的考试计划执行,否则,一律按调整后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一、教育部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的通知

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山大学一九九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考试科目: 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专业:无机、分析、有机、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 研究方向: 上述专业的各研究方向 I 一. (共30分) 填空与问答题(1): (请按顺序把相应的答案写在答卷纸内, 注明题号, 不用抄题。) 1. 下列四个偏微商中哪个不是化学势(2分) (A) ( U/ n B)S, p, nc (B) ( H/ n B)S, p, nc(C) ( F/ n B)T, p, nc (A) ( G/ n B)T, p, nc 2. 用熵判据来判别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时, 体系必须是( ), 除了考虑( ) 的熵变外, 还要考虑( )的熵变。(2分) 3. 热力学函数与分子配分函数的关系式对于定域子体系和离定域子体系都相同的是( )。(2分) (A) G, F, S (B) U, H, S (C) U, H, C v (D) H, G, C v 4. 玻尔兹曼分布定律表达式为( ), 其适用条件为( )。(2分) 5. 分子配分函数的定义为( ), 其适用条件为( )。(2分) 6. CaCO 3(s), CaO(s), BaCO 3 (s), BaO(s) 及CO 2 (g) 构成的一个平衡物系, 其组分数为 ( )。(2分) (A) 2 (B) 3 (C) 4 (D) 5 7. 某地区的大气压为 104Pa, 如将下表中的四种固态物质在该地区加热, 问那种物质将发生升华。(2分)

8. 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常数K x与K c的关系是( )。(2分) (A) K x = K c (RT) B (B) K x = K c P B(C) K x = K c (RT/P)- B (D) K x = K c (V/ n B) B 9. 在光的作用下, O 2可转变为O 3 , 当 1mol O 3 生成时, 吸收了 1023个光子, 则反应之总 量子效率为( )。(2分) (A) =1 (B) = (C) =2 (D) =3 10. 分别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表示反应 A + 3B = 2C 的反应速率, 并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2分) 11. 在基元反应中, 实验活化能E a的物理意义为( )。(2分) 12. 有下列溶液: (A) kg1 KCl (B) kg1 KOH (C) kg1 HCl (D) kg1 KCl 其中摩尔电导率最大的是( ), 最小的是( )。(2分) 13. 将反应Sn2 + Pb2 = Sn4 + Pb 设计成可逆电池反应, 则电池表示式为( )。(2分) 14.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等温吸附过程, 熵如何变化( ) (2分) (A) S 0 (B) S 0 (C) S = 0 (D) S 0 15. T = 298K, 水-空气表面张力 = 10 2 N m1, ( / T)P, A = 10 4 N m1 K1, 在T, P 可逆地增加2cm2表面, 对体系所作的功W = ( ), 熵变S = ( )。(2分) 二. (共42分) 计算题(1): (请按顺序把相应的答案写在答卷纸内, 注明题号, 不用抄题。) 1. 27 C时, 将100g Zn 溶于过量稀硫酸中, 反应若分别在开口烧杯和密封容器中进行, 那种情况放热较多多出多少(4分) 2. 298K, kPa下, Zn 和 CuSO 4 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 做出电功200 kJ, 放热 6 kJ, 求反应的 r U、 r H、 r F、 r S、 r G(设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4分)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4)归纳逻辑与决策(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3. 直博生: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学制年限 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3.直博生:学制五年 五、课程设置 (一)硕士阶段课程清单,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信息见本方案附件。 A类: 政治理论学位课程: 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材料物理与化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二、研究方向: 1、光电薄膜材料与器件; 2、光电纳米材料与技术; 3、一维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 4、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与物性表征; 5、纳米材料与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6、高分子材料物理与化学; 7、无机材料物理与化学; 8、功能高分子材料; 9、低维材料与量子器件;10、光子学与光电子材料;11、有机光电功能材料;12、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13、新型电池材料;14、材料微观结构表征理论与方法。 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二)、硕博连读生、直博生:必修课21学分,指选课不少于7学分,总学分不少于40学

四、培养必修环节要求 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 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六、必读和选读书目

七、培养质量要求和保障措施 培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优秀的导师团队是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保障,可以给博士研究生悉心指导,帮助其选择合理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本专业良好的科研背景可为博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条件;此外,学院鼓励、支持博士研究生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大纲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答案

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卷A 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上“√”,错误的填上“×”)(每题1分,共20分) 1、A 、B 两组分构成溶液,当其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较大正偏差时,在p~x 图上具有最高点, 在T~x 图上具有最低点(√) 2、对正溶胶,以下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的顺序为 NO -3P A 0时,在p~x 图上,气相线总在液相线上方。( × ) 8、盐桥的作用是沟通第二类导体,消除液接电势 (√ ) 9、在平行反应中,不论什么情况下速率常数k 1/k 2值总是常数。(× ) 10、只有被物系吸收的光,对于发生光化学变化才是有效的(√ ) 11、活化能是指使寻常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的最少能量 (√ ) 12、∵B A i B A T Q S →-∑>?)(* δ,∴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可逆过程的熵变(× ) 13、任意热机效率η=(T 2-T 1)/T 2(× ) 14、冷机从低温热源吸热,必须体系对环境作功才能实现 (× ) 15、Helmholtz 自由能A 是等压条件下体系作功的本领 ( × ) 16、双原子理想气体的C v.m =5/2R (√ ) 17、非理想气体,不指明途径时△H=?21T T P dT C ( × ) 18、气体的绝热节流过程为恒焓过程 (√ ) 19、封闭体系是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物质交换,无能量交换。 ( × )20、热机效率与工作介质无关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工作在100℃和25℃的两个大热源间的卡诺热机的效率是(A ) A.20% B.25% C.75% D.100% 2、1mol 理想气体经一等温可逆压缩过程,则 ( C ) A .△G>△A B.△G<△A C.△G=△A D.△G 与△A 无法进行比较 3、下列各式哪个不受理想气体的限制 ( A ) A.?H =?U +p ?V B.C p -C v =R C.pV γ=常数 D.W =nRTln(V 2/V 1) 4、用0≤∑i i dn μ判断过程自发、平衡的条件是( C ) A 、等T 、等P ,除体积功外无其它功; B 、等T 、等V ,W 非=0 C 、等T 、等P ,除化学功外无其它非体积功; D 、等T 、等P ,W 非≠0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学科:两种内涵,一种是指学术的分类(广义)。另一种是教学科目的简称(狭义)。 ●专业:指专门职业(广义)。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 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专业的(狭义讲)三层涵义: 1、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或教学形式。 2、以学科分类为基础的。 3、与社会职业分工相适应的。 ●课程(斯宾塞——最早提出使用课程这一概念):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即:隐性课程)。 ●课程的分类: 1、按侧重点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分科型或综合型分为课程和核心课程。 3、按层次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4、按选课形式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5、按课时多少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按内容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7、按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是课程的来源;专业是社会分工、 学科知识和课程授受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课程是学科划分和专业差异的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专业的形成: 1、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 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 3、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 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的重复建设; 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课程编制的工作包括:确定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编写 教科书。 ●教学计划:由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学时(学 分)的分学期分配。 ●学分制教学计划: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其编写原则(或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前 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 量的重要保障。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要为学生服务,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2008年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答案

2008年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答案

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A 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上“√”,错误的填上“×”) (每题1分,共20分) 1、A 、B 两组分构成溶液,当其对拉乌尔定律产 生较大正偏差时,在p~x 图上具有最高点, 在T~x 图上具有最低点 ( √ ) 2、对正溶胶,以下一价负离子聚沉能力的顺序 为 NO -3< Cl - < Br - P A 0时, 在p~x 图上,气相线总在液相线上方。 ( × ) 8、盐桥的作用是沟通第二类导体,消除液接电

势 ( √ ) 9、在平行反应中,不论什么情况下速率常数k 1/k 2 值总是常数。 ( × ) 10、只有被物系吸收的光,对于发生光化学变化 才是有效的 ( √ ) 11、活化能是指使寻常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要 的最少能量 ( √ ) 12、∵B A i B A T Q S →-∑>?)(* δ, ∴可逆过程的熵变大于不 可逆过程的熵变 ( × ) 13、任意热机效率η=(T 2-T 1)/T 2 ( × ) 14、冷机从低温热源吸热,必须体系对环境作功 才能实现 ( × ) 15、Helmholtz 自由能A 是等压条件下体系作功 的本领 ( × ) 16、双原子理想气体的 C v.m =5/2R ( √ ) 17、非理想气体,不指明途径时△H=?2 1T T P dT C 18、气体的绝热节流过程为恒焓过程 ( √ )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

附件1: _________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汇总表主管部门:(盖章)填表时期:年月日 序号学校名称(全 称) 专业 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修业 年限 学位 授予 门类 师范 专业 标识 所在院、系 名称 专业设置 评议委员 会意见 主管 部门 意见 备注 注:⒈师范专业须在“师范专业标识”栏中注明。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S”,师范兼非师范性质的专业标注“J”。 ⒉撤销专业、调整专业、须教育部审批专业请在备注栏中注明。 ⒊若申请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的专业,须选择一种填入学位授予门类栏中。 1 / 16

2 / 16

附件2: 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试行) 学校名称(盖章): 学校主管部门: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申请时间: 专业负责人: 联系电话: 教育部制

目录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2.学校基本情况表 3.申请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 4.申请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6.教师基本情况表 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 8.办学条件情况表 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及本年度拟增设专业情况表⒑申请增设目录外专业的论证报告 ⒒医学类、中医学类、公安类专业相关部门意见

填表说明 1.申请表限用A4纸张打印填报并装订成册(各专业应分别装订成册,须教育部审批专业需报材料一式两份)。 2.若为新的目录外专业(无专业代码者),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按专业的学科属性填写建议代码。 3.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 4. 所有表格均可另加页。 5.本表内容应真实、准确。

材料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 物理性能是指材料固有地属性,金属地物理性能包括密度、熔点、电性能、热性能、磁性能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密度:密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物质地质量,密度表达式如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ρ 式中ρ——物质地密度(); ——物质地质量(); ——物质地体积(). 常用材料地密度(℃) 材料铅铜铁钛铝锡钨塑料玻璃 钢 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 密度意义:密度地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件地自重,对于要求质轻地工件宜采用密度较小地材料(如铝、钛、塑料、复合材料等);工程上对零件或计算毛坯地质量也要利用密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熔点:是材料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地温度,金属等晶体材料一般具有固定地熔点,而高分子材料等非晶体材料一般没有固定地熔点.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用材料地熔点 材料钨钼钛铁铜铝铅铋锡铸铁碳钢铝合金 熔 点℃ 熔点意义:金属地熔点是热加工地重要工艺参数;对选材有影响,不同熔点地金属具有不同地应用场合:高地熔点金属(如钨、钼等)可用于制造耐高温地零件(如火箭、导弹、燃气轮机零件,电火花加工、焊接电极等),低地熔点金属(如铅、铋、锡等)可用于制造熔丝、焊接钎料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阻率:电阻率用ρ 表示,电阻率是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积地电阻值,其单位为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电阻率地意义:是设计导电材料和绝缘材料地主要依据.材料地电阻率ρ越小,导电性能越好.金属中银地导电性最好、铜与铝次之.通常金属地纯度越高,其导电性越好,合金地导电性比纯金属差,高分子材料和陶瓷一般都是绝缘体.导电器材常选用导电性良好地材料,以减少损耗;而加热元件、电阻丝则选用导电性差地材料制作,以提高功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导热率:导热率用导热率λ表示,其含义是在单位厚度金属,温差为℃时,每秒钟从单位断面通过地热量.单位为(.K).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常用金属地热导率 材料银铜铝铁灰铸铁碳钢 热导率[(.K)] (℃) 金属具有良好地导热性,尤其是银、铜、铝地导热性很好;一般纯金属具有良好地导热性,合金地成分越复杂,其导热性越差.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导热率地意义:是传热设备和元件应考虑地主要性能,对热加工工艺性能也有影响. 散热器等传热元件应采用导热性好地材料制造;保温器材应采用导热性差地材料制造.热加工工艺与导热性有密切关系,在热处理、铸造、锻造、焊接过程中,若材料地导热性差,则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物理化学样卷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物理化学样卷 科目代码: 671 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070302分析化学、070303有机化学、070304物理化学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 A 态简单变化到 B 态,变化过程不知道,但若A态与B 态两点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确定,那就可以求出: (A)气体膨胀所做的功 (B) 气体内能的变化 (C)气体分子的质量 (D) 热容的大小 2、NH4HS(s)和一定量的NH3(g)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达分解平衡,这时 (A)C=2,Ф=2,f=2 (B)C=1,Ф=2,f=1 (C)C=3,Ф=2,f=3 (D)C=3,Ф=3,f=2 3、在370K和296K两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的最大效率为: (A)20% (B)25% (C)75% (D)95% 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水的三相点的温度是273.15K,压力是610.62 Pa ; (B) 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仅由系统决定,不能任意改变; (C) 水的冰点温度是0℃(273.15K),压力是101325 Pa ; (D) 水的三相点f = 0,而冰点f = 1 。 5、水蒸气蒸馏通常适用于某有机物与水组成的: (A) 完全互溶双液系 (B) 互不相溶双液系 (C) 部分互溶双液系 (D) 所有双液系 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压力p1可逆膨胀到压力为p2,则等温膨胀的终态体积与 绝热膨胀的终态体积之间关系是: (A) 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没一定关系 (D) 二者相等 7、反应 C(石墨,s) + ?O2(g)→ CO(g),?H(298K)<0,若将此反应放于一个恒容绝热容器 中进行,则体系: (A) ?T < 0,?U < 0,?H < 0 (B) ?T > 0,?U = 0,?H > 0 (C) ?T > 0,?U > 0,?H > 0 (D) ?T > 0,?U = 0,?H = 0 8、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A) ?S(体) > 0,?S(环) > 0 (B) ?S(体) < 0,?S(环) < 0 (C) ?S(体) > 0,?S(环) = 0 (D) ?S(体) > 0,?S(环) < 0 9、化学反应等温式为?r G m=?r GΘ m +RT㏑Q P,当选用不同的标准态时,?r GΘ m 的值会改变,此时 ?r G m和Q P值将 (A)?r G m,Q P都改变(B)?r G m,Q P都不变(C)?r G m改变,Q P不变(D)?r G m不变,Q P改变10、实际气体经节流膨胀后,可以确定的是 (A)Q<0, ?H=0, ?p<0 (B)Q=0, ?H=0, ?T>0 (C)Q=0, ?H<0, ?p<0 (D)Q=0, ?H=0, ?p<0 11、下列式子中不是化学势的是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订版]

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南京大学逻辑学研究生培养方案[XX修 订版]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 (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4)归纳逻辑与决策 (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 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本专业设有“南京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台湾“殷海光逻辑奖学金之友联谊会”在本专业设有“殷海光逻辑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逻辑学研究生,至xx年已颁发十五届。 三、招生对象 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doc

学院概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在建筑工艺系开设的“混凝土及建筑制品工艺”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职工14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及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6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4人,设有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此外还聘有一大批国内外材料学科的专家学者为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目前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建筑材料、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4个二级博士点,硕士学位授予权覆盖学院全部专业。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院下设粉体工程研究所、高温陶瓷研究所、建筑工程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研究所和矿物资源工程研究所6个具有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等职能的实体研究所。拥有国家干法水泥回转窑预热预分解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教育部生态水泥工程中心、国家与地方联合生态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中心、陕西省(13115)生态水泥、混凝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新型干法水泥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水泥新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建材设计甲级资质、矿山设计乙级资质和陕西省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心。莱钢集团、陕西尧柏集团、陕西声威集团、河南海格尔集团、济南新峨嵋、北京新奥混凝土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我院设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近年来,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理论与技术、粉体工程、新型超细粉磨技术、工业废弃物资源化、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和新型功能耐火材料研制等研究方向。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6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330篇,出版专著7部,教材35部。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奖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80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万元。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挪威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院以独特的地理条件、行业渊源,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新型水泥工艺及装备、耐火材料、工业废弃物资源化、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专门人才,解决了大量的工程技术关键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陕西地方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探析 雷呈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使大学各门课程之间发生有机联系,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是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问题。在大学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决策者绝不能轻视理论指导,缺乏主见,盲从上级或他人,靠经验决策。缺乏系统考虑的、恒定不变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的课程,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后果。因而,应努力探讨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原则问题,使大学课程的设置避免随意性,增强适应性。 一、大学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有内在的理论基础,也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有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有现实的社会条件。这些因素影响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因此,对大学课程设置的依据必须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1.社会需求 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总是不断引起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从各个方面影响课程的内容。大学课程必须适应这些需要。大学课程设置不能不考虑学习者的成长,因为人的成长是从一个生物的个体经过社会化而成为社会化的人的过程,即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只有适应这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才能体现高等教育存在的社会价值。 一般而言,大学课程设置,应考虑五个方面的社会需求因素:一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文化专业素质要求;二是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特殊素质要求;三是满足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对终身学习提出的要求;四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从业人员创新素质的要求;五是在考虑社会要求这一因素时,不要仅仅认为是一个社会或职业适应性的问题,还应当包括个体的谋生能力、创业意识、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对社会和自我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课程设置不可能以频繁的直接变化来应对,这就要求大学课程应该寻求课程主体和学习者对社会因素的开放态度,主动吸收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因素,并在辨别、比较中使社会因素有机地成为课程内容的积极因素。[1]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是课程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动力。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学校课程的发展一直很慢,原因是学校的课程与生产劳动脱节,生产中不需要什么科学技术。到了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学校课程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二十世纪以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强化自然科学知识在大学课程中的地位,这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的时代不落伍。 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直接因素,一方面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出掌握科学知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为课程的扩充、内容更新提供了条件。不仅影响工作岗位的种类和内涵,还影响课程编制的形态和内容。大学课程的变革,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随的。 尤其是人类进入到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高技术时代后,科学技术与大学课程设置的这种联系,体现得更为鲜明与突出。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技术设备综合机械、电子、液压、气动、光学等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因而,操纵、调试、维修这种高技术设备的技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全面的综合技能,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这样的要求也就必然要在课程编制中反映出来。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最早的教材连插图都没有,现在有了彩图。除教科书、参考资料外,幻灯、电影、录音录像都成为新的教材。

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

2016年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物理考试大纲 一:高分子物理部分 参考书目录: 何曼君、陈维孝、董西侠编《高分子物理(修订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75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 考试内容 聚合物材料的结构特点 1. 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的特点 2. 理解高分子链结构的内容构造;构型;构象;结构单元;结构单元的键接结构;支化度;交联度;嵌段数;序列长度;旋光异构;几何异构等概念; 3. 理解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分子的大小;内旋转构象链段;静态柔顺性;动态柔顺性等概念; 4. 了解高分子链的构象统计方法;掌握末端距;均方末端距;均方根末端距;均方均方末端距;B条件;无扰尺寸A; Kuhn链段长度le;极限特征比C Y;均方旋转半径;无规线团的形状等概念; 了解和掌握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内容,包括: 1. 高聚物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聚能密度; 2. 高聚物结晶的结构和形态聚合物结晶模型;晶态结构模型;非晶态模型; 3. 高分子的结晶过程结晶度;结晶动力学;晶体生长;半结晶期; 4. 结晶热力学熔限; 5. 聚合物的取向态结构取向度; 6. 了解高分子液晶及应用性能,如热致型液晶;溶致型液晶;高分子液晶的结构;高分子液晶相变; 掌握高分子的分子运动特点及特点,包括: 1. 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特点高分子分子运动现象;运动单元的多样性;高分子运动的时间依 赖性;高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2. 高聚物的次级松弛 3. 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理论;影响Tg的结构因素及改变Tg手段

研究生入学考试871物理化学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871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对于热力学能(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A)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热力学能 (B)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能有一个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 (C)状态发生变化,热力学能也一定跟着变化 (D)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 2.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变化过程不知道,但若A 态与B态两点的压强、体积和温度都已确定,那就可以求出: (A)气体膨胀所做的功 (B) 气体热力学能(内能)的变化 (C)气体分子的质量 (D) 热容的大小 3.反应 C(石墨) + ?O2(g)→ CO(g),?H(298K)<0,若将此反应放于一个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则体系: (A) ?T < 0,?U < 0,?H < 0 (B) ?T > 0,?U = 0,?H > 0 (C) ?T > 0,?U > 0,?H > 0 (D) ?T > 0,?U = 0,?H = 0 4.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A) 跑的最快 (B) 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 5.理想气体在绝热条件下,在恒外压下被压缩到终态,则体系与环境的熵变: (A) ?S(体) > 0,?S(环) > 0 (B) ?S(体) < 0,?S(环) < 0 (C) ?S(体) > 0,?S(环) = 0 (D) ?S(体) > 0,?S(环) < 0 6.特鲁顿(Trouton)规则适用于 (A)任何纯液体 (B) 二元溶液 (C)缔合液体 (D)正常液体 7.?G = ?F的过程是: (A) H2O(l,373K,p ) → H2O(g,373K,p ) (B) N2(g,400K,1000kPa) → N2(g,400K,100kPa) (C) 等温等压下,N2(g) + 3H2(g) →NH3(g) (D) Ar(g,T,p ) →Ar(g,T+100,p ) 8.25℃时,将11.2升O2与11.2升N2混合成11.2升的混合气体,该过程: (A) ?S > 0,?G < 0 (B) ?S < 0,?G < 0 (C) ?S = 0,?G = 0 (D) ?S = 0,?G < 0 9.下列各量中哪个是偏摩尔量: (A) (B) (C)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