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合集下载

辛亥革命--中国崛起

辛亥革命--中国崛起

中华崛起—辛亥革命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晚清以来日益深重的外侮,沉重的债务和捐税,一步步加深清朝的统治危机。

内忧外患,国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新兴资产阶级的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撅起了,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思想成了主流,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众矢之的,就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就如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八十三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了,这就是事实的证明。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

虽然辛亥革命离现在已100周年了,但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革命的牺牲是必然的,但这是为了更多精彩的生命能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里,他们慷慨赴义。

葬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就是很好的佐证,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9岁,却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思想觉悟。

如林觉民24岁,方声洞、喻培伦25岁,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较高,林觉民的《与妻书》,方声洞的《禀父书》:“此为儿最后亲笔之禀,此禀果到家者,则儿已不在人世者久矣……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为中华新国民……”,他们留下的只有一篇篇感人肺腑的遗书。

孙文以痛惜的语气称“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黄岗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等,这些充满民族正义的起义,见证了多少革命烈士的奋斗、流血牺牲,更见证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孙先生说过:“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说的就是强国不仅在于革命,还在于经济。

辛亥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辛亥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辛亥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是辛亥革命以来百年历史给予我们的最为重要的启示。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

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这条正确道路,坚持这个核心力量的领导,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不懈奋斗。

20世纪是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100年。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是其始终贯穿的鲜明主题。

国力贫弱、山河破碎的屈辱伤痛,战乱不已、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人民在屡奋屡挫的抗争中深切地认识到,只有走上正确道路,才能指引中华民族走出悲惨境地走向光明前景;只有把握方向的核心力量,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耕者有其田”的太平天国运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师法俄日的戊戌变法,矢志“民主共和”的辛亥革命……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阶级的政党走上历史舞台。

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宏伟理想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一条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危亡走向复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这条道路,曾经四分五裂的中国发生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沿着这条道路,饱受苦难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沿着这条道路,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迎来了走向复兴的曙光。

这条中国人民付出巨大努力和巨大牺牲找到的正确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

综合国力:军事
--海陆空全面自主发展 歼20 强大的军事是国家安全崛起的保障 99a坦克
东风 41
国产航母 电磁炮
综合国力: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天眼射电望远镜
量子卫星
*科技兴国
*教育兴邦
港珠澳大桥 复兴号高铁
综合国力:贸易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中国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的四十年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四十年。
1
2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3
4
思想文化的影响力
5
世界大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日本
英国崛起之路
历史事件
时间
重要影响
崛起因素
开辟新航线 文艺复兴、宗教改 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建立东印度公 司,殖民亚洲。
15、16世纪
14、16世纪 160-1689年 从17世纪开始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1588年
全球GDP占比
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6%
15%
2% 3% 2% 3% 3% 3%
4%
6%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印度 法国 意大利 巴西 加拿大 其他国家
综合国力:政治制度
--强大的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制度稳定、国家的制度不断完善进步是崛起的前提 中 国 政 策 稳 定 , 有 持 续 性 优 于 老 牌 帝 国 多 党 制 。
大国崛起
01
何为大国?
目录
02
近代大国的崛起之路及影响
03
中国崛起之路
通 常 的 理 解 :
人口多
疆域大 资源多
大 国
新时代大国
1

大国崛起的心路历程——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国崛起的心路历程——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国崛起的心路历程——解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

尤其是在近现代史上,中国遭受了太多的磨难和屈辱。

然而,凭借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和不屈精神,中国在近代开始了崛起的征程。

本文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崛起历程进行解读。

一、近代以前中国历史长达五千多年,其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灿烂辉煌的文化和古代科技的成就也与之相伴随。

以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让中国开始迈向近代史。

近代以前的中国,虽然文化和科技非常发达,然而封建体制的压迫和西方列强的屈辱让民众生活异常艰难。

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逐渐走向衰败,处于一个普遍困顿的局面。

二、近代历史的崭新起点1840年,带头的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大门。

在此后的时期中,中国逐渐被列强瓜分,遭受了太多的侵略和屈辱。

国土被侵占,领土被割让,经济被掠夺,文化被异化,政治被干涉。

中国走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

面对外来的压迫和屈辱,中国人民开始反抗。

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史,宣告了封建帝制的结束。

然而,中国民族的振兴需要更全面的革命和现代化,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近代以来历经了多次战争、内战和政治风波,但每一次挫折也让民族精神更加坚强。

三、新中国的崛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中国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伴随着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全方位建设,中国开始成为了一个拥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庞大科技力量的大国。

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崛起不仅给民族复兴带来了新希望,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四、未来的道路当前,中国的崛起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人民也需要更加团结和奋发努力,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争取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能源体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是指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清政府复辟、资本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崛起三种不同的政治趋势。

针对这一题目,本文将按照论述的格式来进行阐述,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清政府复辟、资本主义发展和共产主义崛起。

一、清政府复辟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但很快面临着政权真空的局面。

清政府曾提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试图在兼顾清朝统治的前提下实现政治改革。

清政府复辟的建国方案,主要以清帝退位,改立宪政府,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为核心。

然而,清政府复辟方案并未能实施成功。

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缺乏真正有效的政治改革意愿,同时也遭到了各方势力的抵制,特别是革命派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最终,清政府复辟方案彻底失败,开辟了中国革命实现民主建国的新篇章。

二、资本主义发展在清政府复辟失败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强烈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

资本主义发展的建国方案,主要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核心,倡导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度。

这一方案得到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支持,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政治主张。

资本主义发展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工商业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方案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劳工问题突出等,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引发了社会动荡和革命浪潮。

三、共产主义崛起共产主义崛起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建国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得共产主义在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共产主义建国方案的核心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造。

共产主义建国方案的实施,使得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土地改革、工业国有化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深刻改革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结构。

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主义建国方案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和问题。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

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观后感《复兴之路》这部纪录片主要为我们讲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经历的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以及中国人对于救国图强道路的不懈探索。

该片以这一百多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是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该片第一集“千年局变”我们看到了在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梦中之时,西方国家早在工业革命之后进行了快速的工业发展,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而西方的市场经济已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野心,他们急需扩张更广阔的市场。

由此,他们将野兽般的目光转向东方,而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就这样成为了他们眼中的猎物。

当1840年的一声炮响,中国的国门从此洞开,他们远渡重洋而来,势要撕毁中国这只庞然大物。

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而那些不断探索救国图强道路的民族英雄们也不断涌现出来。

现如今,很多学者都对这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做了不同的具体的研究。

但是,就我而言,在观看了《复兴之路》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含义。

相比于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中国此时仍旧停滞不前,依旧是传统的农业国,经济技术极大的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仍占统治地位。

加之“重农抑商”、“海禁”、等“闭关锁国”的政策,人们无法与外界交流,思想得不到解放,盲目地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愚昧、无知、封建是他们的代名词,让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如此落后的国家,一个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明中心由此堕落。

因此,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军事的落后,制度的落后,我们国家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在1900年,这样一个世纪之交,八国联军的铁蹄踏入中国的心脏——紫禁城,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紫禁城各地插满侵略者的旗帜,中国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是,有血性的中国人不会就此服输,他们艰难的探索着救国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运动再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终于推翻了封建帝制,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

作文:《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作文:《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0字《大国崛起》中央电视台播出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的影响力几乎渗透到“仕、农、工、商”等每一个阶层当中,凡是对世界充满渴望和梦想的知识分子都对此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那么,它究竟有何魅力呢?我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家评说,莫衷一是,概先不谈。

这部纪录片它主要是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

我始终抱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想探究一下这些大国是如何“崛起”的,前些天专门买了一套,看完片子后结合咱们国家的一些情况,先谈一下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体会。

( www.整理)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却被列入大国行列,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四、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相比之下,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连日本都不如。

什么道理呢?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性格不行。

《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性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

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奸、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
史性巨大变化?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引起了历史性巨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了长期统治中国的封建帝制,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共和政体的历史时代。

2.建立共和政体:在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实现了
中国历史上首次的民主共和制度。

这一改变将权力从封建皇权中转移到了人民和选举的政治机构,为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民族觉醒与国家独立:辛亥革命唤起了广泛的民族觉醒,激
发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和国家意识。

它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民族目标,并成为中国人民追求独立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4.启动了现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
础。

它带来了现代科学知识和思想,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文化的开放、工业经济的发展以及法治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5.形成多党制和政治参与: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创造了
多党制和政治参与的机会。

不同政党和力量得以自由组织,为政治多元化和现代政治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契机。

6.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
新的阶段,在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通过革命手
段可以改变历史和社会的现实,这为后续的革命运动和斗争铺平了道路。

因此,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被认为是引起近代中国历史性巨大变化的重要事件。

它打破了封建帝制,奠定了共和政治基础,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觉醒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统一和崛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中华民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在中国南方,南京革命政府成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制订了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采取改进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等措施,促进了南方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繁荣发展。

然而此时在中国北方,袁世凯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北京满清政府,掌握着广大北方地区,他是北方中国的掌舵人。

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决不是站在历史潮流前头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

袁世凯维护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大清王朝”已经走到末日,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可是袁世凯却是借着这个招牌在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军阀帝国”。

南京革命政府在短时期内没有军事实力去彻底推翻北京满清政府,而北京满清政府呢,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摧毁对方,南北对峙,两个政府进入了人僵持阶段……
“休养生息,扩军备战,一统北方。

”是南京革命政府的既定国策。

南京革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办工厂,大力发展中国加工制造业,由于南京革命政府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借着一战的春风使中国制造传销到世界,大发战争财,为经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

北京满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势力
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依旧根深蒂固,并不是一两次冲击就能推倒的。

辛亥
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期盼的“共和”
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北方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在南方中国,西方殖民者的踪迹依然存在,南京革命政府还没有能力完全驱逐那些外国侵略势力,所以只好暂时承认他们在华的利益,以换取列强的支持……而在北方中国,这些情况更甚,北京满清政府为了保卫现有地盘和企图将来的反攻,因而不得不用出卖各种主权的方式向西方力强不断借款扩充军力和购买装备,导致主权不断丧失,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北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断有人穿越袁世凯守卫的长江边界偷渡南下……
看看南北对峙,北京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百业凋敝,民不聊生。

民众无法生活下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它不断削弱北京满清政府的统治,为南京革命政府的北伐革命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

到北伐革命前夕,人们对北京满清政府的这种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

由此可见,北伐革命战争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

1921年,北伐革命形势已经成熟。

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南京革命政府在孙中山大总统先军政治的思想带动下,南方中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扩军备战,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有了空前的快速发展。

海陆空三军体系完善,军队总数二百多万,重点发展陆军,拥有了一支具有顽强战斗力的中国革命陆军……
1921年10月10日国庆节,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前检阅三军,发表北伐革命宣言,一列列军队从阅兵广场直接开赴北伐前线……北伐革
命战争开始!
革命派奋起而摧毁北京满清政府,一统中华,走向全国共和,正是代表广大民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至此,中国统一。

可是此时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统一,在中国北方,那里还有着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被沙俄侵占的领土,至今被苏联占领着;在中国东南,那里还有中国的宝岛台湾以及琉球,被日本霸占着……还有香港、澳门……
中华民国政府,从此走上了一条“中华统一,中国崛起”的道路。

发展经济文化,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等待时机,收复国土,强国强兵。

1924年,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逝世,继这位开国领袖之后,汪精卫成为第二任总统,开始了新的中华崛起之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悍然攻击中国东北军驻地。

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张学良少帅在其父东北军区司令员张作霖的支持下毅然进行了顽强的反击,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敌人,但是凭借着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中国军队用生命的代价歼灭了东北的日军,将日本人赶到了鸭绿江另一边的朝鲜半岛,用事实告诉日本侵略者,告诉全世界:中国虽然穷,但是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中国人有能力打败来犯之敌……日本见识了中国军队的疯狂,那种不怕死的人海战术,不是日本能够消耗得起的,日本现在还不具备全面开展的能力,时机还不成熟,无奈之下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鸭绿江为界的停战协定。

中国的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这并不是终点,中国还要继续向前发展,最终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收回侵占的领土,真正统一中国。

德国是当时世界上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经济技术发达,而且经过一战后,德国在中国的利益都被瓜分,于中国并没有太大的威胁,因而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主要国家。

中国积极引进德国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仿制能力不断吸收消化,进行自主生产……
跟德国一样,中国的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军事实力不断提高,常备军队四五百万,战时后备军数量达上千万,海陆空三军完备,军工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不仅能满足自己,还能进行出口……
1937年7月7 日,日本贼心不死,再次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

数十万日军大举越过鸭绿江,向中国边防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妄攻占中国东北,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彻底愤怒了,上百万中国军队出山海关,奔赴鸭绿江前线。

日本根本不会相信中国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集结起一百多万军队,因而也准备不足,日军阵地被数倍于日军的兵力中国军队击破。

中国军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追赶着溃兵进入朝鲜半岛38度纬线附近,双方在三八线展开激烈争夺,形成僵持……半年之后,双方达成《朝鲜停战协议》,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分割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北归中国,以南归日本。

这是一次日本挑起的战争,最后也让日本付出了代价,丢掉了半个朝鲜半岛,使日本认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厉害,以后直到二战结束日本也在不敢随便侵略中国,因为那头睡着的狮子已经醒了,可是狮子醒了那是会咬人的,中国凭借这强硬的一战尝到了的甜头,以后会更加强硬。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向整个欧洲开战,日本在东南亚抢占地盘……世界陷入了一场大混战,中国选择了中立,向世界各个国家大卖军火,尤其是日本,严重缺乏战略物资,中国大发战争财,但同时中国也在不断扩军备战,用赚来的钱武装自己。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同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世界局势更加混乱,世家主要大国都卷入了战争中。

1941年10月10 日,中国国庆节,庆祝辛亥革命30周年,国家总统汪精卫在南京总统府发表演说,向全世界宣布废除所有不平等条
约,收回所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租借地,驱逐中国国土上
的外国军队……如果在中华民国成立三十年后还不把国家主权收回, ,
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我们这些管事的
人,历史上将怎样写我们和我们这个政府?说得露骨点儿是卖国贼,说
的含蓄点儿是清朝皇帝,是满清政府。

中国必须真正意义上成为一
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同一时间,中国军队进入驻香港和澳门,驱逐外国驻军,强行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世界一片哗然,那条醒来的中国龙向全世界怒
吼了。

不过二战还在继续,没人来管中国怎么样,都已经自顾不暇了。

1954年,这一年甲午年,二战的第十五个年头(没有了中国牵制日本,法西斯国家的实力相对增强了,战争打得有点久),中国因为
这15年的战争,慢慢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现
代化军队,其他国家在断断续续的战争中渐渐衰弱了,尤其是日本,
原本就资源匮乏,现在更是不堪重负,无法支撑了。

1954年7月25日,中国国防部部长蒋介石亲自制定作战计划,对日本开战,各个战场同时向日本军队发动进攻,史称第二次甲午中日战争。

在北方,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向南朝鲜守军突袭进攻;在东南,中国海空军进行台湾港口登陆作战;在西南,中国军队跨出国境线向东南亚日军发动猛烈攻击……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日本,更是雪上加霜,战争打得更加艰辛,向中国提出议和。

中国政府派出了时任外交部长的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赴日本马关跟日本代表谈判,日方代表是日本外相伊藤,据说他是伊藤博文的曾孙,195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签订新《马关条约》:日本将台湾和琉球归还给中国;中日双方以三八线为界平分朝鲜半岛;在东南亚划分南北越,北越归中国;另外日本赔偿中国军费白银两亿两……
携胜利之余威,中国往北出兵苏联,武力收复失地,和德国东西夹击,彻底消灭苏联政权,瓜分苏联,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西伯利亚地区归中国……
这时中国终于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收复了所有失地。

中国的疆域,北到北冰洋,东到白令海峡,南到曾母暗沙,西到巴尔喀什湖。

同年,世界六大国中、德、日、美、意、英在中国香港举行和平谈判,宣布成立联合国,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人毛泽东出任第
一任联合国秘书长……
辛亥革命后44年,中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实现了崛起,恢复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