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一、中华文化是什么

说起中华文化是什么,肯定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也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的活动方式。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全部的活动方式,是中国人思想、观念、生活、习俗等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中华文化定义为中国所有民族(即56个民族)的文化总汇。但以汉族为首所发起的辛亥革命的口号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可见在众多人的心目中认为汉文化才是正统的中华文化,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统治了中国几千年之久,它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其他所有的思想。正因如此,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国和中国人来说,真正有可能对我们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就是儒家文化。而且,现在新闻里也都是说的学习儒家文化,在外国开设的也是孔子学院,没有听说过有老子学院的。所以,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重点就是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汉文化对于中国崛起应起的作用。

中华文化作为一个延续了几千年仍然生生不息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和西方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中华文化的特点,我认为可以归为这么几条:第一,包容性;第二,重视家族血缘;第三,崇尚和谐中庸。由此,可以衍生中国人的诸多性格特点,比如中国人内敛,做事掌握分寸;中国人注重乡土情结,叶落归根。这诸多的性格特点都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因为与中华文化不同的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为:天人相分,以个人为中心,理性精神。这些思想其实都是起源于文艺复兴,而这些思想应该说和中华文化背道而驰。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自己源远流长的独特的中华文化,将其特点应用于中国的崛起中,使其在中国腾飞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崛起所起的作用

1、汉朝的强盛

汉朝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强盛时期,经过了春秋战国长期的战乱和秦朝短暂而不稳定的统一,中华民族终于第一次以团结的姿态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而这个在世界面前的亮相无疑是惊艳的,世界通过丝绸之路知道了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强盛而有朝气的庞大帝国,而在这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中华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限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地统治全国是难以达成的,而对于汉朝来说,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民众,这么复杂的民族,这么复杂的地形,怎么办?只有思想统一,才能达到统治万民的目的,才能让百姓的心思专注起来,实现大汉王朝的兴盛。

追溯中华千年文化史,儒学成为汉朝统治者的不二选择,董仲舒明确地主张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要达此目的,首先必须统一人们的思想,而统一思想的具体办法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汉朝中期被统治者接受为治国良策,这样统治者在精神上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威,汉朝的统治才能够真正稳定。这样,中华文化成为统治者实施统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虽然汉武“独尊儒术”的手段和秦皇“焚书坑儒”的做法被人们看做一种禁锢民众思想的错误行为,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思想上的统一的确也给统治带来了不小的积极影响,已经是当时人们所能想出的维护王朝和促进盛世产生的很不错的办法了。这种治国方针,在被武帝采用之后,成为此后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并有效地促进了汉朝的兴盛。

由汉朝的兴起,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统一的思想的重要性,而这个统一的思想的角色在目

前必然是由汉文化来担当。这时的汉文化思想就能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导向标,指引着国家的崛起。我们不是说要统一每个人的思想,这个就变成犯罪了,因为法律规定人们有言论自由。但是在一些原则问题必须要统一思想,比如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维护国家的利益。比如当时申奥成功后世界各地的华人奔走相告,法国支持藏独后中国人自发的抗议行为。这些便是在重大问题上统一思想的表现。在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人们尽可以发牢骚,甚至抨击政府的行为,这些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基本权利。但是在重大问题比如祖国统一方面,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团结所有中华儿女的力量,为中国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2、唐朝的振兴

唐朝是中华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可以说,唐朝使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今天的外国,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仍然叫做唐人街。的确,在唐朝的时期,中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

唐朝文化最大的特点为兼收并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朝代;也是比较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的朝代。正是开放探求的文化特点促进了经济的迅速与高度发展,从而导致了唐朝的兴盛。贞观之时,都城长安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四方来朝,“国学之盛,近古未有”。璀璨绚丽的唐诗,终在盛唐时达到顶峰。这些文化成果,均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往往被奉为样板,竞相学习仿效。使我国外交形象越显高大。

唐朝的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同时由于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特别是当时“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都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唐朝文化的开放性传播了唐朝文化,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繁荣。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对外交通(陆路、海路)比过去发达,在开放理念的引导下,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如唐政府在广州设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唐朝和亚洲、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当时的中国作为亚洲各国文化交流枢纽的同时,也成为了经济交流的枢纽。唐朝和朝鲜半岛的新罗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唐朝和日本的关系更加密切;唐朝和印度半岛有着频繁的通使往来,玄奘西游成为中外关系史上的佳话;唐和西亚的波斯、大食也有通好关系。当然还有我们的好邻居日本也经常派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所以现在他们的东京还是仿照唐朝长安城的样式建成的。这无疑促进了唐朝经济与贸易上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唐的兴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今汉文化是可以像唐朝时那样成为中国的一面旗帜,使其他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强盛的,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有着知名的吸引力的,我们正可以借此机会,使全世界认识中国,认识到中国籍着中华文化丰厚的底蕴再一次屹立于世界之林。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崛起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而中国文化植根于农耕文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贵和尚中”与“以和为贵”都体现出了一种“和”的精神,中国政府提出的“和谐社会”概念与“和谐世界”的思想均来源于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同时,中国文化中还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思想。如果中国文化中的这些思想能够在新时期广泛地传播,必然能为中国赢得更多的朋友,这样既有助于中国的崛起,也有助于世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阅读答案 阅读测试题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阅读答案阅 读测试题 1.《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的作者是(苏叔同),主要作品有《丹心谱》、《左邻右舍 2.除了中国这个名字,我们还自称(华夏)。中华民族的各族兄弟,则自称(炎黄子 3.我们伟大的祖国,面临(太平洋),背倚(亚洲大陆),位于(亚洲东部和中部)公里),几乎和(欧洲)相等,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4.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喜朗玛峰),高(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5.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6.黄土高原是世界四大文化之一(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7.三大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8.四川盆地是我们的(天府之国)。

9.我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10.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 1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12.“五湖”是: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第三大淡水和(巢湖)。 13.我国已经找到(140多)种矿藏,(煤)储量世界第一。 14.(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是我们的国宝,活化石。 15.(银杉)可算作“植物熊猫”。 1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有(56)个 17.我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者是(禹)。 18.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 1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诸葛亮)。

20.四大发明是(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21.晋代(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22.《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字记载的诗集。 23.《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鲁迅这样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24.四不像就是(麋鹿),原产于中国。 25.我国还有最古老的鱼种(文昌鱼)。 26.(金刚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硬的物质。 27.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 28.“飞流直下三千尺”写得是(庐山)。 29.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0.号称“天下秀”的是(峨眉山)。

1年备战2018高考政治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记忆手册)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框题)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 ①源远流长表现:古代的辉煌到近代衰微。 ②源远流长的见证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文化的包容性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中华文化的知识点注意与其它知识点综合的考查。 例题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2B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思维导图】 微试题1.【2014四川7.】《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2014江苏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3.【2014天津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答案不全)新人 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3年3月13日,石家庄市第四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启动仪式在鹿泉市第二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汉字文化、展示汉字的独特文化魅力。我们之所以要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写好汉字对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抵制庸俗文化具有关键性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4.“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至清朝中期,共修成二十四部有“正史”之称的纪传体史书。延续不断的历朝正史,使得中华文明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修史有利于中华文化() 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5.中医学以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利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优势,对解决诸多疑难病症提供了治疗思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整体性特点④中医学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酒和诗的渊源,酒和字的融合,酒和亲情的交汇,酒和政治的关联等等,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洋溢着酒文化迷人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多样化的特点 B.实用性的特点 C.时代性的特点 D.博大精深的特点 7、《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又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 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 练习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3)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表明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2011·盐城模拟)“宫商角徵羽,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子孙血一样……”。一曲龙文打动人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有涌动着的连绵不绝的中华文化血脉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对此认识正确的的 (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A.①④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对人的影响。材料的前半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故②④符合题意。材料的后半部分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①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答案:D 5.儒学与两岸文化发展密不可分,是两岸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海峡两岸人民心中儒家思想早已根深蒂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一枝独秀 D.有着辉煌的历程 解析: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两岸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故应选B 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6.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江苏某公交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 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知识和检测: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 (3)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4)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 全章概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理解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历史的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特征,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源远流长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纵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之特点,在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本课来探究神奇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一、中华文化的古代辉煌历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3页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溯殷周时期,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中华文化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同时也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明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文化思想的传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探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那些曾经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65页内容,并思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汉字与史学典籍 2、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汉字与史学典籍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4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数千年来,文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5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够将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新人教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2002年12月3日,伴着《茉莉花》的神韵,蒙特卡洛的世博会申办会场一片欢腾: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耐人寻味的是,在投票前最后陈述的宝贵时间里,中国代表团选择“中国文化”作为申办世博会的理由。“除了今非昔比的强大国力、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等因素外,是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当代中国融合中西、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让中国闪亮地走向世界,打动了世界。”一位香港时事评论员事后这样说道。 (1)中华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如何理解“五千年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和“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作用? 探究活动2: 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起步,作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盛赞中国文化,尤其崇拜孔子,他大声疾呼,欧洲人对中国“应该赞美,应该惭愧,尤其应该效仿”。 美国汉学家德克—卜德说:中国文化西传的结果,甚至“完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整个现代文明的基础。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高度称赞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据说日本企业成功靠的是《论语》加算盘。新加坡的繁荣得益于重视儒学教育,那里的中小学普遍设有儒学课,讲授“四书、五经”。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体现在什么方面? 探究活动3

探究活动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 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雅利安化,埃及文化先后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恺撒占领而罗马化、阿拉伯人迁入而伊斯兰化,希腊、罗马文化则因日耳曼人入侵而中断并沉睡千年,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1)查阅资料,探讨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华文化能够绵延至今而且从未中断。 (2)中华文化的绵延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2008年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奥运会徽的设计浓缩着中华文化,方寸之间,融书法、篆刻、绘画、色彩等于一体,气象万千,寓意深刻。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奥运会徽包含的中华文化的印记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寓意?

(完整word版)6-1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答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课题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1. 了解中华古代文化辉煌的历程。 2. 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3.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跟踪检测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 秦的统一 B.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C. 隋唐时期 D. 宋明理学 2.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的珍贵典籍普及推广项目,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目前已完成书稿26部,首批10种史话已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有《文苑英华》《永乐大典》等。古籍的保护()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④彰显了中华文化鲜明的时代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该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C.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D. 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5. 2018年9月,第八届“两岸汉字文化艺术节”在台北开幕,该项活动是由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与大陆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发起、轮流举办的,旨在让汉字艺术及中华文化永续传承。两岸举办汉字文化艺术节,表明()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③中华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汉字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③④ 6. 下图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 A. 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 汉字展现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汉字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7.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 000多年的历史,该书呈现了古代的礼乐、制度、音律、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史书典籍() A. 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 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检测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模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2.[2012·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古老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4.[2012·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2·银川模拟]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2·珠海模拟]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7.[2012·肇庆模拟]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

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知识学习】高二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总 结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为什么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A (1)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 包容性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

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B (1)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性) 5、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6、中华文化的力量(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国家、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A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D 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春秋》 C 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B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11--12题。 C 1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