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历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语言的发展历程

郭炜刘家瑛

早期程序设计语言的历史

1967年, 剑桥大学的Martin Richards 对CPL语言进行了简化, 产生了BCPL语言1970年, 美国Bell Labs的Ken Thompson将BCPL进行了修改, 命名为B语言

1960年, 算法描述语言ALGOL 60诞生(C语言的原型)

1967 年, Ole-Johan Dahl 和Kristen Nygaard, 发布Simula 67

1983年, AT&T

实验室 Bjarne

Stroustrup发

明C++语言

1995年,

Sun 公司

发布JAVA

语言

1971年,

Xerox 的Alan

Kay 发明

Smalltalk

2003年,

微软公司

发布了C#

语言

1963年, 剑桥大学在ALGOL 的基础上发展了CPL语言1973年, AT&T 的Dennis Ritchie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 C语言

C语言发展历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C++语言的历史

1979年, AT&T实验室Dr. Bjarne Stroustrup开始发明

开始的版本称为: C with Classes

1983年8月, 第一个C++实现投入使用

1983年10月, 正式命名为C++ (CPlusPlus)

1985年10月, Bjarne完成了经典巨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第一版)

C++标准的发展

1989年, C++2.0版发布

1994年, ANSI C++标准发布

1998年, ANSI和ISO联合发布“C++98” 标准

?加入STL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泛型设计

2003年, ISO的C++标准委员会发布“C++03” 标准

2005年, “Library Technical Report 1” (TR1) 技术报告发布

C++11标准

2011年9月, ISO标准委员会通过了新的C++标准 -- C++11

常用的C++编译器

GCC

Visual C++ 10.0 Dev C++

Eclipse

Borland C++Builder

第一个面向对象语言:Simula

Simula

1967年, Ole-Johan Dahl

和Kristen Nygaard

发布Simula 67

?提出了类(class)和子类(subclass)的概念

?程序设计语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C++之父

Bjarne Stroustrup

?https://www.360docs.net/doc/1a2668247.html,/~bs/

?AT&T Fellow, AT&T Labs - Research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Holder of th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air

Computer Science at Texas A&M University

?C++ Bible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4th Edition)

?Addison-Wesley ISBN 978-0321563842. May 2013.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综述

.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关键词:中国计算机晶体管 . 大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银河I”巨型计算机 微处理器(CPU)遭重创龙芯 一中国的计算机事业起步与发展 .. 中国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的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 . 第一代计算机采用电子管。美国研制出第一代计算机用了4年,而中国通过学习苏联的技术,仅用3年就完成了,并生产了50台左右 . .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美国从第一代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计算机花了9年时间生产了约200台 . . 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段发展过程美国用了11年中国用了7年时间我国研制的第三代计算机品种非常多。例如,北京大学、北京有线电厂和燃化部等单位联合研制的150机于1973

年完成;借鉴美国IBM公司16位小型机技术的DJS-100机也于该年(1973)研制成功,它的硬件为自行设计,软件兼容;1976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013机” .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今天的计算机都属于第四代计算机。这个过程美国用了9年研制的ILLIAC-IV中国用了8年。77型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16位微型计算机。另外,参照美国Intel8008机型的国产DJS-050微机,也于该年(1977)由清华大学等单位仿制成功并通过鉴定。 .. 二.中国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 .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在此后的岁月里,尽管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但这一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工人阶级,发扬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了中国早期的半导体工业,掌握了从拉单晶、设备制造,再到集成电路制造全过程,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和丰富的知识,相继研制并生产了DTL、TTL、ECL等各种类型的中小规模双极型数字逻辑电路,支持了国内计算机行业。当时具备这种能力的国家除中国外,只有美国、日本和苏联 . . 中国从小规模集成电路经过中规模集成电路,再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仅用了7年时间,这以1972年四川永川半导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块PMOS型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而美国用了8年 .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a2668247.html,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历程及现状 作者:陈红梅等 来源:《软件导刊》2015年第03期 摘要:高性能计算已被公认为继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之后的第三大科学研究方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高性能计算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向量机、MPP、集群等几个阶段,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构建高性能计算平台,江汉大学也构建了自己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对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其现状,重点介绍了江汉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机;向量机;MPP;集群;中国TOP100;国际TOP500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5)003-0007-02 0 引言 目前,高性能计算科学与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1]。一些发达国家 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战略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加速研究开发步伐。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实施了一系列推动计算科学发展的国家计划,包括“战略计算机计划”(SCP)、“高性能计算和通讯计划”(HPCC)、“加速战略计算计划”(ASCI)、“先进计算设施伙伴计划”(PACI)等。 1 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历程 从20世纪70年代产生第一代高性能计算机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经历了向量机、MPP、集群等几个发展阶段。 1.1 向量机 1974年,控制数据公司(Control Data Corporation,CDC)推出了CDC STAR-100,它是首先使用向量处理器(Vector Processor)的计算机,被认为是第一台向量机。1982年,克雷公司生产的Cray X-MP/2诞生,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并行向量计算机。Cray X-MP系列计算机基于并行向量处理机结构,并行向量处理机是将向量处理器直接并行的一种体系结构。 当时的并行向量机占领高性能计算市场达20年之久,并行向量机处理器数目的增加,使得定制费用和维护费用越来越昂贵,性价比越来越低,已难以满足高性能计算机市场化的要求。

编程语言发展历程

编程语言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编程就是让计算机为解决某个问题而使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为了使计算机能够理解人的意图,人类就必须要将需解决的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机能够理解的形式告诉计算机,使得计算机能够根据人的指令一步一步去工作,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这种人和计算机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编程。 从计算机发明至今,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阶段。具体的语言又是不胜枚举。因此,对于一个以编程为职业的人来说,了解程序的发展及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介绍下编程语言的发展 1946 Plankalkul Konrad Zuse,一位德国工程师,他躲藏在巴伐利亚附近的阿尔卑斯山上时,独立开发了Plankalkul。他把该项成果应用在其它的事物中,比如国际象棋。

1949 Short Code ,第一种真正在电子计算设备上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尽管他是一个纯手工编译的的语言。 1951 Grace Hopper Grace Hopper为Remington Rand工作,是在第一个著名的编译器——A-o上开始设计工作。当Rand在1957年发布这个语言时,它被称为MATH-MATIC。 1952 AUTOCODE Alick E. Glennie ,他利用自己在曼彻斯特大学的课余时间,发明了一个名为AUTOCODE的编程系统,一个未能成型的编译器。 1954 Fortran FORTRAN(FORmula TRANslator的缩写)意为“公式翻译器”,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FORTRAN语言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数值、科学和工程计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958 LISP LISP语言(全名LISt Processor,即链表处理语言)由约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含实验) 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2032106 课程英文名称: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课程类型: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必修) 学时/学分:72/3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及计算机操作基础 选用教材:《C++ 程序设计教程》. 郑莉.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主要参考书: 1.《《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谭浩强.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2.《C++ 程序设计教程. 钱能.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3.《C++ Primer》. 第三版. Stanley B Lippman JoseeLajoie著. 潘爱民张丽译.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2月.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C++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是吸收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概念和有效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集抽象性、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于一体,可以帮助人们开发出模块化、数据抽象程度高的,体现信息隐蔽、可复用、易修改、易扩充等特性的程序。 本课程主要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 C++ 语言的基本概念。以 C++ 语言中的面向对象机制为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程序实例和相关练习,逐步掌握 C++ 的面向对象的功能,从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面向对象 C++ 语言发展的历史、为什么要面向对象、面向对象语言分类、 C++ 中支持面向对象的特点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环境 Microsoft Visual C++ ,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OOP )的基本思想及基本概念:抽象、继承、封装、多态性,掌握使用 C++ 语言进行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函数重载、运算符重载、内联函数、虚函数、友元函数,编写实现“继承”和“多态性”的 C++ 程序,初步认识 VC++ 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及过程。 三、课程学时分配

25台庞然大物鉴证超级计算机发展史

25台庞然大物鉴证超级计算机发展史 你以为旧式的巨型计算机现在就应该躺在博物馆里?当我们开始学习电脑的时候,它们已经比那些巨大的前辈缩小了N 多倍。不过到今天为止,仍旧有许多旧式巨型计算机还在做各种疯狂的工作。今天我们就给大家列举25台可以充满房间的巨型计算机。 1、台风:它现在仍旧在RCA实验室服役,它是一台典型的1950年代的大家伙,控制面板就像一堵墙,使用了数千只电子管和几英里长的电线。 超级计算机“台风”(图片来自牛丸街,下同) 2、1958年11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计算研讨会上,一台巨型计算机:自动计算引擎,展示了计算机房同样可以成为建筑学上的奇迹。

3、在掌上电脑以及智能电话出现很久之前,我们仍旧使用计算机辅助通信的工作,1967年,英国的kdf9通信计算机被放置在在爱丁堡第一区域计算中心。 4、世界上第一台工程机械辅助设计计算机被安装在克利夫兰,俄亥俄州的路易斯飞行动力实验室,现在改名叫做约翰格伦研究中心。

5、当年,航空设计领域也使用超大型计算机:如电子数据处理704型,1957在兰利研究中心服役。 6、同样,当年在运输领域,也采用超级计算机。这是一台运行于1968年伦敦机场的计算机,博阿迪西亚,用它来处理货物及机票信息。

7、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来源于战争,所以军方是早期大型计算机最大用户。这是在二战期间,弹道研究实验室中的,电子数字积分器计算机。 8、一些年之后,在1969年,计算机帮助我们进入空间领域。IBM公司的”选择性序列电子计算机“用于计算阿波罗登月的路线。

9、这是一张巨型计算机电影成名照。霍尼韦尔计算机和迈克尔凯恩一起在1967年的一部电影中出演角色:Billion Dollar Brain。 10、除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计算机也担任一些让人乏味的工作。在约翰格伦研究中心,微分分析计算机帮助技术员准备数据报告。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程序语言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 机器语言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 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 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 DD”代表加法,“M O 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 高级语言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 9 5 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 O RT R A N问世了,4 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 O RT R A N、A L G O L、C O B O L、B A S I C、L I S P、S N O B O L、P L / 1、P a s c a l、C、P R O L O G、A d a、C + +、V C、V B、D e l p h i、J A V A 等。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人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 9 6 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 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在此之前的高级语言,几乎都是面向过程的,程序的执行是流水线似的,在一个模块被执行完成前,人们不能干别的事,也无法动态地改变程序的执行方向。这和人们日常处理事物的方式是不一致的,对人而言是希望发生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也就是说,不能面向过程,而应是面向具体的应用功能,也就是对象(o b j e c t)。其方法就是软件的集成化,如同硬件的集成电路一样,生产一些通用的、封装紧

计算机语言演变过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经历了从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历程。 1. 机器语言 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 汇编语言 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 D D”代表加法,“M O 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 高级语言 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经过努力,1 9 5 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 O RT R A N问世了,4 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 O RT R A N、A L G O L、C O B O L、B A S I C、L I S P、S N O B O L、P L / 1、P a s c a l、C、P R O L O G、A d a、C + +、V C、V B、D e l p h i、J AVA 等。 高级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从早期语言到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从面向过程到非过程化程序语言的过程。相应地,软件的开发也由最初的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封闭式生产,发展为产业化、流水线式的工业化生产。 6 0年代中后期,软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软件的生产基本上是人自为战,缺乏科学规范的系统规划与测试、评估标准,其恶果是大批耗费巨资建立起来的软件系统,由于含有错误而无法使用,甚至带来巨大损失,软件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不可靠,以致几乎没有不出错的软件。这一切,极大地震动了计算机界,史称“软件危机”。人们认识到:大型程序的编制不同于写小程序,它应该是一项新的技术,应该像处理工程一样处理软件研制的全过程。程序的设计应易于保证正确性,也便于验证正确性。1 9 6 9年,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 9 7 0年,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P a s c a l语言出现,标志着结构化程序设计时期的开始。 8 0年代初开始,在软件设计思想上,又产生了一次革命,其成果就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历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语言的发展历程 郭炜刘家瑛

早期程序设计语言的历史 1967年, 剑桥大学的Martin Richards 对CPL语言进行了简化, 产生了BCPL语言1970年, 美国Bell Labs的Ken Thompson将BCPL进行了修改, 命名为B语言 1960年, 算法描述语言ALGOL 60诞生(C语言的原型) 1967 年, Ole-Johan Dahl 和Kristen Nygaard, 发布Simula 67 1983年, AT&T 实验室 Bjarne Stroustrup发 明C++语言 1995年, Sun 公司 发布JAVA 语言 1971年, Xerox 的Alan Kay 发明 Smalltalk 2003年, 微软公司 发布了C# 语言 1963年, 剑桥大学在ALGOL 的基础上发展了CPL语言1973年, AT&T 的Dennis Ritchie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 C语言 C语言发展历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C++语言的历史 1979年, AT&T实验室Dr. Bjarne Stroustrup开始发明 开始的版本称为: C with Classes 1983年8月, 第一个C++实现投入使用 1983年10月, 正式命名为C++ (CPlusPlus) 1985年10月, Bjarne完成了经典巨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第一版)

C++标准的发展 1989年, C++2.0版发布 1994年, ANSI C++标准发布 1998年, ANSI和ISO联合发布“C++98” 标准 ?加入STL (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 –泛型设计 2003年, ISO的C++标准委员会发布“C++03” 标准 2005年, “Library Technical Report 1” (TR1) 技术报告发布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 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 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 (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学莫尔学院诞生。ENIAC犹如一 个庞然大物,它重达30吨,占地 170平方米,内装18000个电子 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历程

1.概论自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问世以来,伴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今已有四代语言问世。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的程序设计语言被发明、被取代、被修改或组合在一起。 尽管人们多次试图创造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却没有一次尝试是成功的。 程序设计语言正在与现代科技日益飞跃,人类的智慧在日益彰显。 1.机器语言电子计算机所使用的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是计算机的语言的基础。 计算机发明之初,人们只能降贵纡尊,用计算机的语言去命令计算机干这干那,一句话,就是写出一串串由“0”和“1”组成的指令序列交由计算机执行,这种语言,就是机器语言。 使用机器语言是十分痛苦的,特别是在程序有错需要修改时,更是如此。 而且,由于每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往往各不相同,所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要想在另一台计算机上执行,必须另编程序,造成了重复工作。 但由于使用的是针对特定型号计算机的语言,故而运算效率是所有语言中最高的。 机器语言,是第一代计算机语言。 2.汇编语言为了减轻使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痛苦,人们进行了一种有益的改进: 用一些简洁的英文字母、符号串来替代一个特定的指令的二进制串,比如,用“ADD”代表加法,“MOV”代表数据传递等等,这样一来,人们很容易读懂并理解程序在干什么,纠错及维护都变得方便了,这种程序设计语言就称为汇编语言,即第二代计算机语言。

然而计算机是不认识这些符号的,这就需要一个专门的程序,专门负责将这些符号翻译成二进制数的机器语言,这种翻译程序被称为汇编程序。 汇编语言同样十分依赖于机器硬件,移植性不好,但效率仍十分高,针对计算机特定硬件而编制的汇编语言程序,能准确发挥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特长,程序精炼而质量高,所以至今仍是一种常用而强有力的软件开发工具。 3.高级语言从最初与计算机交流的痛苦经历中,人们意识到,应该设计一种这样的语言,这种语言接近于数学语言或人的自然语言,同时又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编出的程序能在所有机器上通用。 第一个高级程厅设计语著诞生严50年代。 当时的计算机非常昂贵,而月功量非常之少,如问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足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计算机的执行效率也是人们追求的r1你。 为了有效地使用汁算机.人们设计出了高级语言,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用商级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经过翻译,计算机才能执行。 虽然,程序翻译占去了一些计算机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 坦是实践证明。 高级语言是有效地使用汁算机与计算机执行效率之间的一个很好的折中手段。 经过努力,1954年,第一个完全脱离机器硬件的高级语言—FORTRAN问世了,40多年来,共有几百种高级语言出现,有重要意义的有几十种,影响较大、使用较普遍的有FORTRAN、ALGOL、COBOL、BASI C、LISP、SNOBOL、PL/ 1、Pascal、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编年(1956-2006)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 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 计算技术发展道路” 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年9月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年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 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回顾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发历程 美国人总是震惊

“天河二号”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三连冠 2014年06月24日09:51:47 新华信息化 新华网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林小春)国际TOP500组织23日公布了最新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国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以比第二名美国“泰坦”超级计算机快近一倍的速度,连续第三次获得冠军。 TOP500榜单每半年发布一次。自去年6月以来,“天河二号”就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稳居榜首。除了芯片技术外,这一系统大多由中国自主研发。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则连续3次屈居亚军,其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7.59千万亿次。 第三名至第五名分别是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红杉”、日本理化研究所的“京”和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的“米拉”,这一排名与上一期榜单无异。与上一期相比,前十名的唯一变化是第十名,新入选的是隶属于美国政府的“克雷”XC30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不到“天河二号”的十分之一。 国际TOP500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从榜单看,“超级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提升速度已降至历史最低点”。例如,在1994年至2008年间,榜单最后一名的计算性能平均每年提升90%,而过去5年每年只提升了55%。 从整个榜单来看,美国进入前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从上一期的265个下降至本期的233个,但优势依然明显。第二名中国大陆则从63个增至76个。日本和英国分别以30台并列第三。 超级计算机是国家科研的重要基础工具,在地质、气象、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汽车、航空、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工具。TOP500榜是对全球已安装的超级计算机“排座次”的最知名排行榜。从1993年起,由国际

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语言(或称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是其功能不断完善、描述问题的方法越来越贴近人类思维方式的过程。 (1)第一代语言——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计算机诞生和发展初期使用的语言,表现为二进制的编码形式,是由CPU 可以直接识别的一组由0和1序列构成的指令码。这种机器语言是从属于硬件设备的,不同的计算机设备有不同的机器语言。直到如今,机器语言仍然是计算机硬件所能“理解”的惟一语言。在计算机发展初期,人们就是直接使用机器语言来编写程序的,那是一项相当复杂和繁琐的工作。 例如,下面列出的一串二进制编码 011011 000000 000000 000001 110101 命令计算机硬件完成清除累加器,然后把内存地址为117的单元内容与累加器的内容相加的操作。 可以看出,使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是很不方便的,它要求使用者熟悉计算机的所有细节,程序的质量完全决定于个人的编程水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结构越来越复杂,指令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难以掌握程序的编写。为了把计算机从少数专门人才手中解放出来,减轻程序设计人员在编制程序工作中的繁琐劳动,计算机工作者开展了对程序设计语言的研究以及对语言处理程序的开发。 (2)第二代语言——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是用助记符来表示每一条机器指令的。例如,上面的机器指令可以表示为 CLA 00 017 由于便于识别记忆,汇编语言比机器语言前进了一步。但汇编语言程序的大部分语句还是和机器指令一一对应的,语句功能不强,因此编写较大的程序时仍很繁琐。而且汇编语言都是针对特定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对机器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用汇编语言编好的程序要依靠计算机的翻译程序(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后方可执行,但这时用户看到的计算机已是装配有汇编程序软件的计算机。 (3)第三代语言——高级语言、算法语言 高级语言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允许人们用熟悉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可读性强,编程方便。例如,在高级语言中写出如下语句: X=(A+B)/(C+D) 与之等价的汇编语言程序如下: CLA C ADD D STD M CLA A ADD B DIV M STD X 显然,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 用一种高级语言写成的源程序可以在具有该种语言编译系统的不同计算机上使用,但这种语言必须经过编译或解释程序译成机器语言后才能执行。BASIC、FORTRAN、COBOL、PASCAL等都属于第三代语言。 第三代语言又称为“过程语言”,顾名思义,它是面向“过程的”。用过程语言编写程序,用户可不必了解计算机的内部逻辑,而主要考虑解题算法的逻辑和过程的描述,把

历史上第一个支持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是什么

历史上第一个支持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是什么? 是Simula语言 Simula 67被认为是最早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英语: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缩写:OOP),指一种程序设计范型,同时也是一种程序开发的方法论。它将对象作为程序的基本单元,将程序和数据封装其中,以提高软件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什么是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1.历史回顾 1967年挪威计算中心的Kisten Nygaard和Ole Johan Dahl开发了Simula67语言,它提供了比子程序更高一级的抽象和封装,引入了数据抽象和类的概念,它被认为是第一个面向对象语言。20世纪70年代初,Palo Alto研究中心的Alan Kay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发出Smalltalk语言,之后又开发出Smalltalk-80,Smalltalk-80被认为是最纯正的面向对象语言,它对后来出现的面向对象语言,如Object-C,C++,Self,Eiffl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面向对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也就应运而生且得到迅速发展。之后,面向对象不断向其他阶段渗透,1980年Grady Booch提出了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之后面向对象分析开始。1985年,第一个商用面向对象数据库问世。1990年以来,面向对象分析、测试、度量和管理等研究都得到长足发展。 实际上,“对象”和“对象的属性”这样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它们首先出现于关于人工智能的早期著作中。但是出现了面向对象语言之后,面向对象思想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过去的几十年中,程序设计语言对抽象机制的支持程度不断提高: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直到面向对象语言。汇编语言出现后,程序员就避免了直接使用0-1,而是利用符号来表示机器指令,从而更方便地编写程序;当程序规模继续增长的时候,出现了Fortran、C、Pascal等高级语言,这些高级语言使得编写复杂的程序变得容易,程序员们可以更好地对付日益增加的复杂性。但是,如果软件系统达到一定规模,即使应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局势仍将变得不可控制。作为一种降低复杂性的工具,面向对象语言产生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也随之产生。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主要包括:对象、类、数据抽象、继承、动态绑定、数据封装、多态性、消息传递。通过这些概念面向对象的思想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1)对象 对象是运行期的基本实体,它是一个封装了数据和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 2)类 类是具有相同类型的对象的抽象。一个对象所包含的所有数据和代码可以通过类来构造。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中国计算机发展简史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史及现状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 展史及现状 姜生

110310119 计算机1班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史及现状 提要:本文系统的分析了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并对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模式做了探索性研究和预测,同时以哲学的观点阐述其发展的因果关系,揭示其事物发展的共性问题;最后文章介绍了在计算机语言发展历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关键字】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技术编程语言因特网面向对象 正文 一九九三年美国的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而在这十多年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信息风暴,信息技术几乎触及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毫不夸张的说没有了信息技术,现代文明的生活将无从谈起;作为信息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技术无疑是其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我们知道计算机只是一台机器,它只能按照计算机语言编好的程序执行,那么正确认识计算机语言的过去和未来,就是关系到计算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计算机语言发展趋势。 一、科学认识大门的钥匙--当代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地、系统地概括了他们所处时代的科学技术成功,批判吸取了前人的合理成分,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科学认识方法的辩证法,以恩格斯的光辉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创立了自然辩证法继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它集中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方法主要适用于自然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 学习和运用自然辩证法将有助于我们搞清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从而更加清楚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加全面的观察思考问题,只有加深了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迎接新的科学技术的挑战。下面我将以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计算机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其根本的推动力就是抽象机制更高的要求,以及对程序设计思想的更好的支持。具体的说,就是把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提升到也能够很好的模仿人类思考问题的形式。计算机语言的演化从最开始的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到各种结构化高级语言,最后到支持面向对象技术的面向对象语言。 1、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当计算机刚刚问世的时候,程序员必须手动控制计算机。当时的计算机十分昂贵,唯一想到利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问题的人是德国工程师楚泽(konradzuse)。几十年后,计算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而计算机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开发时间已经远比运行时间来得宝贵。于是,新的集成、可视的开发环境越来越流行。它们减少了所付出的时间、金钱(以及脑细胞)。只要轻敲几个键,一整段代码就可以使用了。这也得益于可以重用的程序代码库。随着c, pascal,fortran,等结构化高级语言的诞生,使程序员可以离开机器层次,在更抽象的层次上表达意图。由此诞生的三种重要控制结构,以及一些基本数据类型都能够很好的开始让程序员以接近问题本质的方式去思考和描述问题。随着程序规模的不断扩大,在60年代末期出现了软件危机,在当时的程序设计模型中都无法克服错误随着代码的扩大而级数般的扩大,以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程序设计方式和程序设计模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由此也诞生了一批支持此技术的程序设计语言,比如eiffel,c++,java,这些语言都以新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即问题就是由各种不同属性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构成。面向对象语言由此必须支持新的程序设计技术,例如:数据隐藏,数据抽象,用户定义类型,继承,多态等等。 2、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现状:目前通用的编程语言有两种形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的实质和机器语言是相同的,都是直接对硬件操作,只不过指令采用了

OOP技术:易语言面向对象学习

OOP技术:易语言面向对象学习 当前有很多编程语言都是支持面向对象的,如:DELPHI、VC++、JA V A等,但大家对于概念性的一些内容,取很难去理解、学习,有的学习者因为概念入不了门,使得放弃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现在,易语言3.8版也支持类(Class)了,因此,本文通过介绍易语言的面向对象的概念,使大家更加容易地学习了解,再去学习其它语言中的相关知识就不会那么难了。 一.枯燥的理论 1.对象和类 要讨论“面向对象”,大家必须首先搞懂什么是“对象”。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的“对象”概念和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对象”、“东西”或“实体”非常相似(其实编程语言中的“对象”就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对象”、“实体”的概念发展而来的)。可以指你面前的这台戴尔电脑或你家楼下的那辆奔驰轿车,也可以指你们公司的销售员小张。 编程语言中的“类”的概念也和现实生活中的“类”非常相似。也是对某一类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实体,也许我们应该称“对象”)的概括。可以看出,“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当你提到“电脑”这个概念时,你指的不是你面前的这台电脑,不是你家隔壁超市西面出口处用于结帐的那台电脑,也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台具体的电脑,而是指“电脑”这个抽象的概念,是“具有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电子设备”。同样,“员工”指的也不是你们公司是小张,不是我们公司的小王,也不是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的任何一个具体的工作人员,而是“服务于某家公司并定期领取薪水的人”。上面我们所说的“电脑”和“员工”就是两个“类”,因为它们分别概括了某一类型的“对象”的基本特征。另外要说明的一点是:“类”和“所有这类对象的集合”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后一个概念虽然也很全面,但它指的仍然是一大堆具体的对象,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也许有点像在玩文字游戏,希望你能适应并喜欢这种游戏规则,毕竟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规则游戏”的,面向对象编程也不例外哦。 2.类的“成员”与“方法” 每个类一般有它的属性,比如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姓名”,每到月底都可以领到“日工资”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算出来的工资。这里的“姓名”、“日工资”和“本月出勤天数”就是“员工”这个类的属性(或叫“成员”)。而每月工资的计算方法(日工资* 本月出勤天数)就的“员工”类的一个“方法”。在易语言中的类模块中,一个类看起来就像一个程序集,类的成员看起来就像一个程序集变量,类的方法看起来就像程序集中的一个子程序。(注意,只是看起来像,它们之间还是有很明显地区别的) 3.实例化 实例化指的是从一个类到这个类的对象(实例),就像上面说的从“员工”到你们公司的小张。一个类并不是一个可操作的实体,它只是一个概念,只有对象才是可操作的,比如你们公司必须把薪水发放给具体的人(比如小张),而不是发放到抽象的“员工”或“销售员”。在易语言中,生成一个类的实例对象(实例化)就是定义一个以这个类为数据类型的变量。可以在通过点(.)来使用这个对象的方法,进而操作这个对象(类似于调用“窗口1.移动(……)”来移动“窗口1”)。 4.继承 “电脑”、“员工”这两个“类”虽然强大,概括了许许多多的“对象”,但是他们毕竟太宽泛了,有时候我们需要更具体一点的概念。比如别人问你,你家的那台电脑是台什么样的电脑,你就绝对不会回答:“我家的那台电脑是一台‘电脑’”,而是说出你的电脑的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