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方式

摘要:在目前的课程背景下,对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考核的改革,是符合目前的时代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的特色”为依据,用符合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机制的考核方式和考核要求,培养有技术、有高素质一线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人才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改革中职旅游课程考核

1 中职旅游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成绩测试方式不少都脱胎于传统的教育测试模式,以知识的记忆为主要目标,以理论考核为主要形式,理论分数在学生成绩考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大多数学校会按照教学大纲有步骤的实施考核,但是在实践中测试的方式较为单一和传统,显然已经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考核的内容也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也显得没有学校本身的特色。不少经过考核的学生,好像已经具备了应有的技能和素质,可是往往一到企业中去锻炼时,却不能很好地适应,产生较多的问题,如导游这个专业的技能考试,只让学生模拟导游讲解导游词,学生以为学会的景点讲解,就可具备基本的导游能力,可是到了旅行社实践的时候,发现却不是那么回事。不少学生诉苦说,导游的主要工作主要是围绕游客进行的,而真正意义上导游讲解却很少,跟学校学的不一样;而相应的导游基础这门课,理论较多,考试的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方案 鉴于我专业会计教学中依旧存在着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会计教学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粉笔”的模式,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会计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针对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课程体专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一、总体原则: 以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具体措施: (一)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首先应转变把会计考试看作是会计教学的终点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教学内容必须从知识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动手做账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实践能力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二)开展教学内容改革 会计教学内容包括传授会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识别审核原始凭证技能,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能力等,其目标是通过会计的理论教学把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能力培养起

来,并最终把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并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1、调整课程设置 (1)教学法课中将加大实践内容,突出教学技能的训练,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班级管理;增加教学评价方面的基本知识。 (2)建立和完善实习要求和评分标准,在写好实习报告、课堂设计、标准教案之外,增加会计教师企业社会实践的调查。 (3)增设最能体现师范性特点的课程,如试讲。同时,以市场就业为导向,拓宽知识能力领域,如增加《会计实训》课程的课时数,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更新教材 更新学生上课教材,由于会计准则的更新使得大部分的教材不能及时满足需要,所以在教材选定方面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并且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更加切合实际的校本教材。其它课程的教材也要相应更新。 (三)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向改革方法要质量一定的教学目的总是要求一定的教学方法为其服务。当前,制约会计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方法改革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培养会计教学的目的,必然要求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会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培养目标 为顺应国内外旅游业的深化发展,以及旅游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国际旅游管理”(非师范)、“国际酒店管理”(非师范)、“会展旅游管理”(非师范)、“城市休闲娱乐管理”(非师范)4个培养方向,以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职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旅游管理人才,能胜任旅游局、旅行社、酒店和宾馆、会展、城市休闲娱乐、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 二、培养规格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与技能,接受旅游管理实践训练,进而能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数量分析方法及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和旅游企业管理。 通过4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运用专业理论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4.具备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对有关旅游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5.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6.具备图书馆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为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可在3-8年完成学业。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 1.综合教育必修课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之课程,计50学分,其中体育、军事理论和计算机基础实行通过性考试; 2.学生须从学校提供的综合教育选修课中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和综合实践四大类分别各选修2个学分,共修读8学分。可在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全校公选课、外校选修课中选修。修读文科类院系课程作人文社会类选修课程(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修读理工类院系课程作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修读艺术类院系课程作艺术类选修课程。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在专家讲座(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课题活动、竞赛等各类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获得学分归入综合实践类公选课。综合实践类公选课学分认定有本院系和有关单位确定。另外,开设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4—6次)进行,计1个公选课学分; 3.学科基础课中必修课程,共设5门计15分;专业必修课程共设12门共计24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同时,促进我部内涵的发展及教师的成长发展,使计算机部形成品牌,办出专业特色。 二、组织机构: 我部成立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工作小组,负责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服务、咨询、具体操作、实施。 负责人:曹丽丹 工作小组:康淑芬焦庆辉陈艳蕊贾敬肖彭秀卿王安杰 三、目前存在问题 1、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感觉到成天只忙于教学,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的开发。 2、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软硬件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且教材内容严重滞后。 3、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机房条件、教师队伍、学生素质、教学评价等相关)。 4、师资力量及其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了理论课、实践课、项目实训课的衔接问题。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课程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程结构、 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学方法实施等问题。在课程改革目标选择上,不仅要有助于学生树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就业观念,增强学生的就业素质,同时又不能以浪费教育资源为代价。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既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因此,就计算机课程改革在目标定位上,我们认为应充分考虑学生能多次就 业、转岗的需要,坚持“宽基础、多方向、厚基础、强技能”的原则,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既掌握一类职业岗位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具体是: 1.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 1 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2.注重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 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 4.在2009年的基础上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中继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总结经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docx

盘县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汽修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理论。尽管这一体系考虑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情况, 方便教学管理、节省财力等因素,但由于课程内容的编排,是根据结构庞大且逻辑严密的学科顺序,这对学生来说,虽然学到的知识体系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为过程来说却是支离破碎的。 以课程为中心,课程界限分明,各课程之间、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授课方式,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尤其体现在汽车维修专业,操作实习课程将汽车实际维修工作过程分解后再分别进行,无法体现汽车维修过程的完整性,维修技术的掌握周期长。因此,对汽修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项目式教学法的探索 项目式教学法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以独立技术为单元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职业工作的行为过程,解决了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更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在项目式教学方面进行了实践性探索,具体做法如下: 1、教材的选用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据以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它

的选择甚为关键。现行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基本上是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的“压缩本”,大多数的职业学校仍在按照学科系统化课程和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生、考学生,技能人才培养效率低下,中高级技能人才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不少学校对传统教材进行改革探索,但还是停留在某些章节的“加” 、“减”,或只对版面加以设计,使之生动活泼一些。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拼凑,而是靠教材开发者对职业活动的理解与把握。 目前缺乏与项目式教学相配套的教材,为确保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我们根据项目式教学需要,正组织子模块教师编写《汽车维修实训》、《汽车销售基础》、《汽车发动机与技能训练》、《汽车底盘与技能训练》、《汽车电器基本技能训练》、《汽车新技术与技能训练》等几种项目教材。 2、实训场地的建设 好的教材必须有好的课程实施环境相匹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材的改革必须与教学的整体改革同步,才能使整个教学资源得到改造和提升。建立设备齐全、现代化的实验室、实训中心,也是搞好项目式教学的根本保证。 我校组织实验实训教学、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对多项技能进行了专门训练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建设专业教室,实行“讲练一体化” 。每个项目都有专门的专业教室,按照专业环境要求,布置挂图,配备必要设备、工具和教学模型,把理论教学搬到专业教室和实验室里,为项目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师资队伍的提高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 plan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schoo l

学校新课改工作实施方案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参照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坚持科研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制定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如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新课程确立之后,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 教师的素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展形式多样的师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素养就成了课改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培训,主要有市教研室组织的知识培训和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包括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中级培训,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如何整

合进行指导和研讨;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把旧教材、新大纲与新教材、课程标准相对照,明确课程标准与新大纲的异同。明确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实验?如何达成学校课改方案提出的实验目标和任务? 随着课改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要有意识地抓住教师在实验中遇到的各种困,通过开展案例研究、以课代培、派教师参加各地的课改学习交流,通过这些确实有效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机构,制定措施 这次的课程改革实验是我国基础教育一次力度最大的全新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作为实验校,我们理应抓住机遇,摸石过河。为了使我校的实验能够得到科学、顺利的实施,实验伊始,成立了由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实验年级段成员组成的学校课改领导小组。认真钻研,仔细推敲,确定实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健全、严密的课改工作制度,保证学校课改实验工作走上正常、有序的运行轨道。 3.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课程改革是事关我国基础教育全局的一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通过家长会、举办有家长参与的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及现代管理理论和业务技能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培训以及涉外旅游服务等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 1.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集群。主要从事旅游顾问、导 游部的全陪、地接导游、出境部的领队、计调线路设计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 2.旅游高端酒店、休闲俱乐部、度假村等机构从事服务和运营管理岗位集群。主 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对客服务岗位以及部门主管、经理等岗位。 3.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及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相关岗位。岗位包括旅游景 区服务运营管理、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等岗位; 4.旅游规划机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活动策划的调研和宏观 规划等岗位。 5.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教育部门岗位集群。学生通过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 附属企事业单位招考从事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小学的行政或旅游教育等相关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服务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旅游规划、活动等市场调研、活动策划设计、开发、运营实施管理的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 知识结构 .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旅游产业从业所需人文地理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 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即熟悉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等经营运作流程及各岗位技能。 . 掌握会计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商务英语、宴会设计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 . 熟悉我国旅游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旅游产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国际酒店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 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熟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二). 能力结构 . 具有思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善于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 具有交际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会展项目各类文案的表达技巧; . 具有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旅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工作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长清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质量,为“长清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平面设计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研,平面设计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平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平面设计专业进行改革。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A.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1Y 学分数:4 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学时51,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 课程容: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的探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方向。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则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希望。 教材:《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高等教育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资本论》,人民;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教出版杜,2000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杜,2002年;五常:《经济解释》,商务,2002年;哈耶克,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三联书店,2003年;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科,1994年;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科,1997年;洪银兴;《现代经济学》,人民,2000年;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1991年;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泽文,1989年;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9年;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1年;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 2、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2Y 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 课程容:微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供给与需求基本理论,熟悉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均衡等理论的基本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微观经济学教程》,黄亚钧、纬著,复旦大学,1995年11月第一版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著,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1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上册),高鸿业著,中国经济,1996年2月第一版 3、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1P01A 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容:宏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中职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企业从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需求向复合型、国际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转变,但是原有的专业设置造成受教育者知识和智力倾向的片面化,对于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局限性知识和技能缺少必要的延展度,缺少不可复制的专业核心能力。因此,以课程改革为载体推进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现代化建设,成为必然的选择。 (2)专业建设的要求专业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随着新的创意旅游形式的诞生,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一方面,旅游服务与管理企业不断向高星级方向发展,出现了象许昌会展中心等大型的会展业综合性服务基地;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旅游成为农村旅游的一个亮点,出现了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主题公园等形式的旅游景地,这就需要一批会策划、会经营、会营销的服务与管理人才,因此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原来的狭隘的专业结构,充分整合、优化原有内容,拓展延伸其他领域,彰显现代服务特色,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本专业课程改革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学校根据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先期已经做了一些课程改革研 究工作,但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目前学校旅游专业课程改革中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1.专业建设和发展中遭遇到社会传统观念的误导。一方面,家长、学生认为宾馆服务是吃苦的伺候人的职业;另一方面,宾馆、饭店在用人

制度上确实存在只聘用年轻人的倾向。 2.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在考证取证上有了一定突破,但拥有“双证型”的教师还是偏少,尤其是真正具有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更加缺乏。 3.教学模式、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部分教师只停留于按照传统的教学进度来完成任务,忽视学生的实际,忽视社会、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缺乏合理处理教材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远离学生与行业,教学效果低下。 4.课程内容与行业的变化不一致,缺乏动态的调整与改造。5.程实施过程中重专业知识、技能的突击训练,忽视技能的常态化训练及人文素养、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本专业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学校针对行业及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原有的“空乘服务与旅游管理”传统专业为核心,进行新课程开发,拓展专业领域,坚持“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原则,重点培养能适应高标准旅游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景点服务等旅游部门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按照“三以一化”的要求,课程建设与专业调整同步进行,以专业主干课程为建设重点,逐步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课程改革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四、加强领导,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王玉敏 副组长:寇思敬朱小明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一):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1-2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3-6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以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3-9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体验探究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JZRK002 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项目组 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改革方案》,深化、细化学校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按照学校课程改革的要求,特制订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革现行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容,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符合学生实际的、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课程改革的目标 中等职教的教育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随着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求未来社会的劳动者具备较宽厚的智能基础、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只有切实有效地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运行。 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1、重点进行专业课程改革,按照知识技能培养的要求,调整课程体系,加强项目课程的开发,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2、加强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学更多地贴近学生生活,更好地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建设一支以“双师型”素质为重点的师资队伍。

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组织开发、编写与之相配套的、体现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的专业校本教材。 5、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强化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了解企业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要求,听取行业、用人单位对专业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推进以职业书和学历证书沟通与并重为重点的评价方式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要。 7、继续加强校实验基地建设和建立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实践教学设备的投入,按照足够、配套、先进的原则更新和充实实验实训设备;以建工集团及下属企业为主体与多家施工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8、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现场教学和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工学交替,加强应用项目的研究。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容 1.重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2.重组教学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

中职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专业教育质量,为“黄岛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我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我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管理体制,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强力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的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学习者多样化发展、教学模式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本内容 (一)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方向,明确学生培养目标 通过市场调研,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操作岗位为主,主要在生产一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等工作,也有部分营销及售后服务和现场管理工作。企业对中职学生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一下三条:学生素质要高;学生要有发展后劲;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1-2种专业技能。因此,我们确定我校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具有较高综合职业素养、具有一定提高能力、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要求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基础,要掌握技术必需的应用、电气、信息和控制等理论知识,对掌握典型产品设备及元器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较为了解,具有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1-2种技能。 (二)确立新型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 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能胜任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一线服务和酒店宾馆经营管理、旅游管理、餐饮服务管理等方面基层管理工作,并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了“校企融合、课证融合的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两个发展方向为重点展开专业教学,为宜宾市乃至全省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2+2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要求,加强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缩小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 “双证书”制度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导游资格证、中级餐厅服务员证等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取得“双证书”,适应大中型知名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95%的毕业生取得“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相关证书。 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礼仪常识、旅游英语口语、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法规、导游基础、导游业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康乐经营、酒店形象策划、接待技巧等。

师资队伍 共有专业课教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2名,中学旅游高级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9名,占专职教师90%,餐饮服务技师1名,“其中2007、2009、2013年学校派出三名专业教师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提高培训。2007年学校派出一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交流培训。该专业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餐厅、餐厅和客房考评员、礼仪培训师、国家级导游员、心理咨询师、高级餐厅服务员、高级客房服务员等。 就业天地 我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达98%~100%,毕业年级对口高考录取率年年达98%。学生实习期月岗位工资在1000元——3000元之间。毕业后可到各类星级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公司、风景旅游区、旅游商品营销部门、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及旅游公司、机场服务及营销工作、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及旅游景点、旅游酒店、宾馆、旅游规划部门单位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校现已形成遍布10 多个省市约50余家单位的就业体系。 实践性教学内容: 由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定岗实习三大环节构成。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义务劳动、社会调查、酒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以及旅游服务技能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等。从一年级开始,利用节假日、假期、安排学生到旅行社、酒店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并配备1-2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校内实训室 1、餐厅实训室:建立符合酒店餐饮岗位技能需求、按职能划分的中餐岗位实训室: 学生可以进行中餐宴会摆台、点菜服务操作、服务间工作等实践技能操作。可以开展的主要实训项目包括:托盘、餐巾折花、摆台、斟酒、上菜、结帐等。 2、客房实训室: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设施设备,熟悉客房环境,初步掌握中西式 铺床、楼层迎宾、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及客房的基本程序,从而训练学生的客房服务基本技能。 3、形体礼仪实训室:对学生站姿、坐姿、走资等基础礼仪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

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浅谈中职旅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3T10:20:17.64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1期作者:何玲[导读] 正确认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十分重视的现实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学校缺乏对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以学问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与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还存在着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十分重视的现实 问题。 〔关键词〕中职专业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服务性行业,具有很强的事情性,服务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从业者服务的对象是旅游者,服务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变化性。因此,它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的能力。而实训教学是介于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训之间的一种衔接的中间地带。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并积极探索和建构实训教学模式。 1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1.1 体现能力本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指出:当代教育有四根支柱,它们是当代青年学生顺利通向 21 世纪的护照。这四根支柱就是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发展),并强调只提培养技能不够,而是要培养能力。国家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培养专门人才。即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的职业教学模式。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元制实验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在于它的社会性,双元制实验能否成功,职业学校能否培养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习设备,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配备了技能娴熟的师傅,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感及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职业型人才,培养知识面广,技能全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使培养的学生日益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走上领导岗位。 2 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1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策略。做法:进行行业和培训需求的分析,这是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改革的一个必要的过程,行业审定方法涉及行业部门分析,以建立行业形象和清楚描绘各工种应做的具体工作的范围。选择旅游的同时进行数据收集,让中职旅游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针对旅游行业的需求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其好处是由于涉及了旅游行业并让行业了解此事,使得教师在职教课程改革中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并且会致力于该改革中来。教育产业化的形成使教育走上了市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经常关注市场动态,经常进行职业分析,更新课程与培训内容;注意培训与生产的有机结合,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出产品。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带领学生进行旅游知识的学习, 可通过提问、简述、讨论、归纳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教师是学生自学的 “指导者” 、 “引导者” ,引导学生围绕所要掌握的内容专注的自学,不放任自流;积极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学方法, “授之以渔” ,容忍学生出错,引导和激励他们尽情地参与和练习。 2.3 加强实践操作的策略。选好理论知识与实践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在用 “导向—— —中心—— —实践—— —实习” 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师时,根据理论学习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技能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旅游实践操作能力,适时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训练,学习场地等。另外,与旅游企业协作也是加强实践操作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协作可弥补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和设施设备投入的不足,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为旅游企业提供了后备技术大军和管理顾问。 2.4 加强实习指导的策略。通过对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要的调研,细分人才市场并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确定旅游教学“目标市场”—— —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市场,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如:是技能型人才,还是理论型人才;是适应各部门的万能型人才,还是专门性人才。对旅游人才市场调研之后,针对教学目标市场的需求,具体地组织课堂教学。在这一阶段时间内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学生录取基本素质要求和人数、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课时设置、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专业选择、师资配套等,依据教学组合所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具体的教学操作。对实施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一定要保证学生毕业时的各项素质及文化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要求。最后一定要进行质量评估,这一阶段既是对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检验,同时也是下一阶段市场调研的内容之一。检验判断标准是旅游企业、人才市场对所培养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学生就业率、工作业绩等情况。作者单位: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