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10版新规范版PMCAD设计参数说明

PKPM10版新规范版PMCAD设计参数说明
PKPM10版新规范版PMCAD设计参数说明

新版PMCAD设计参数说明

重要提示:新版本PKPM系列软件对全部数据在存储、各模块之间的传输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加密、验证机制,如果您的工程计算结果数据产生异常,请首先核实您的模型数据在建立、传输以及协同合作修改的过程中,所有过程是否全部使用了PKPM正版软件!

一、 新版设计参数的技术条件

新版本《砼规》、《高规》、《抗规》对设计参数有重大调整,本模块按最新规范要求进行了调整,“设计参数”对话框内多处内容(文字及含义)有重大变化,请核实以下设计参数的理解及取值是否正确。

γ”

1.增加“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L

γ”,本模块中新版《高规》5.6.1条,增加了“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L

“总信息”选项卡中此项为新增,默认值取“1.0”(按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取值,100年对应为1.1),取值可由用户自行设置,取值区间为[0,2]。

2.新旧规范“混凝土保护层”概念有所不同

新版《砼规》条文说明8.2.1第2条明确提出,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方法:“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本模块采用新版《砼规》的概念取值,“梁、柱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默认值均取20mm。

注意:打开旧版模型数据时,需要按《砼规》表8.2.1重新调整保护层厚度值,计算结果方可满足新规范要求。

3.钢筋类别的增减

新版《砼规》4.2.3条,增加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该级钢筋分项系数取1.15)和300MPa级钢筋,取消HPB235级钢筋,并增加了其它多种类别钢筋,修改了受拉、受剪、受扭、受冲切的多项钢筋强度限制规则。

为此,本模块增加了HPB300、HRBF335、HRBF400、HRB500、HRBF500共5种钢筋类别。但仍保留了HPB235级钢筋,放在列表的最后,由用户指定。

注意:打开旧版模型数据时,或者新建工程数据时,如果用户执意选用HPB235级钢筋进行计算,配筋结果将不符合新版规范要求。

4. I类场地拆分成两个亚类I0、I1

新版《抗规》4.1.6条,将I类场地细分成了两个亚类I0、I1。《抗规》5.1.4条,增加了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度罕遇地震下的数值,特征周期区分了I类场地的两个亚类I0、I1下的情况。为此,本模块中将原有的I类场地分为了两个亚类I0、I1。

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新版《高规》3.9.7条规定:“甲、乙类建筑以及建造在对III、IV类场地且涉及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丙类建筑,按本规程第3.9.1条和3.9.2条规定提高一度确定抗震等级时,如果房屋高度超过提高一度后对应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则应采取比对应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原规范无此规定。

为此,本模块新增“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下拉列表,由用户指定是否提高或降低相应的等级。

6.新增钢框架抗震等级

新版《抗规》8.1.3条规定:“钢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为此,本模块新增“钢框架抗震等级”下拉列表,由用户指定抗震等级。

7.新增“结构体系”类型

新版《抗规》6.3.7条关于柱纵向最小总配筋率的规定有所修改,对框架结构从严;8.2.5条强柱弱梁极限承载力验算时,单层钢结构厂房可不用验算,多层厂房强柱系数取值不同,放宽条件也不同。

为此,本模块增加4种新的结构体系: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钢结构厂房、钢框架结构,并将旧版本的2种体系做如下自动转换:

短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

复杂高层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二、 设计参数介绍

在“设计参数”对话框中,共有5页选项卡内容供用户设置,其内容是结构分析所需的建筑物总体信息、材料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以及钢筋信息,以下按各选项卡分别介绍:

结构体系: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底框结构、配筋砌体、板柱剪力墙、异形柱框架、异形柱框剪、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单层钢结构厂房、多层钢结构厂房、钢框架结构。

结构主材:钢筋混凝土、钢和混泥土、有填充墙钢结构、无填充墙钢结构、砌体。

结构重要性系数:可选择1.1、1.0、0.9。根据《砼规》3.2.3条确定。

地下室层数:进行TAT、SATWE计算时,对地震力作用、风力作用、地下人防等因素有影响。程序结合地下室层数和层底标高判断楼层是否为地下室,例如此处设置为4,则层底标高最低的4层判断为地下室。

与基础相连构件的最大底标高:该标高是程序自动生成接基础支座信息的控制参数。当在【楼层组装】对话框中选中了左下角“生成与基础相连的墙柱支座信息”,并按“确定”按钮退出该对话框时,程序会自动根据此参数将各标准层上底标高低于此参数的构件所在的节点设置为支座。

梁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根据新版《砼规》8.2.1条确定,默认值为20mm。

柱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根据新版《砼规》8.2.1条确定,默认值为20mm。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2.3条确定。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负弯矩调幅系数取值范围是0.7~1.0,一般工程取0.85。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根据新版《高规》5.6.1条确定,默认值为1.0。

砼容重():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 确定。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容重为3m ,若采用轻砼或要考虑构件表面装修层重时,砼容重可填入适当3/m kg 25kg /值。钢容况下,钢材容重为7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 确定。

规范》3.4.1条确定。 值。

400、HRB500、冷轧带肋550、HPB235。

箍筋级别:HPB300、HRB335、HRB400、HRB500、冷轧带肋550、HPB235。

重(3/m kg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 确定。一般情83/m kg ,若要考虑钢构件表面装修层重时,钢材的容重可填入适当值。

轻骨料混凝土容重(3/m kg ):根据《建轻骨料混凝土密度等级:默认值1800。

钢构件钢材:Q235、Q345、Q390、Q420。根据《钢结构设计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钢构件截面净面积与毛面积的比主要墙体材料:混凝土、烧结砖、蒸压砖、砼砌块。

砌体容重(3/m kg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 确定

墙水平分布筋类别:HPB300、HRB335、HRB400、HRB500、冷轧带肋550、HPB235。

墙竖向分布筋类别:HPB300、HRB335、HRB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mm ):可取值100~400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可取值0.15~1.2

梁箍筋级别:HPB300、HRB335、HRB400、HRB500、冷轧带肋550、HPB235。 柱

设计地震分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 确定。

地震烈度: 6(0.05g)、7(0.1g)、7(0.15g)、8(0.2g)、8(0.3g)、9(0.4g)、0(不设防)。 据《建筑抗级、1 一级、2 二级、3 三级、4 四级、5 非抗震。

所以振型数最好为3的倍数。当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振型算周期的影响。对于框架结构,若填充墙较多,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6~0.7,填充墙较少时可取0.7~0.8,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可取0.8~0.9,纯剪力墙结构的周期可不折减。

场地类别:I 0一类、I 1一类、Ⅱ二类、Ⅲ三类、Ⅳ四类、Ⅴ上海。根据新版《抗规》4.1.6条和5.1.4条调整。

砼框架抗震等级:0 特一级、1 一级、2 二级、3 三级、4 四级、5 非抗震。根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

剪力墙抗震等级:0 特一级、1 一级、2 二级、3 三级、4 四级、5 非抗震。

钢框架抗震等级:0 特一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提高二级、提高一级、不改变、降低一级、降低二级。根据新版《高规》3.9.7条调整。

计算振型个数: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2.2条说明确定。振型数应至少取3,由于

SATWE 中程序按三个振型一页输出,

数不应小于9。对于多塔结构振型数应大于12。但也要特别注意一点:此处指定的振型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振型的总数。

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填充墙刚度对计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 ):只考虑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7.1.1-1条的基本风压,地形条件的修正系数η程序没考虑。

地面粗糙度类别:可以分为A、B、C、D四类,分类标准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2.1条确定。

沿高度体型分段数:现代多、高层结构立面变化比较大,不同的区段内的体型系数可能不一样,程序限定体型系数最多可分三段取值。

各段最高层层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若体型系数只分一段或两段时,则仅需填写前一段或两段的信息,其余信息可不填。

各段体型系数: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7.3.1条确定。用户可以点击辅助计算按钮,弹出确定风荷载体型系数对话框,根据对话框中的提示选择确定具体的风荷载系数。

钢筋强度设计值:根据新版《砼规》4.2.3条确定。如果用户自行调整了此选项卡中的钢筋强度设计值,后续计算模块将采用修改过的钢筋强度设计值进行计算。

以上PMCAD模块“设计参数”对话框中的各类设计参数,当用户执行“保存”命令时,

会自动存储到.JWS文件中,对后续各种结构计算模块均起控制作用。

设计指标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A9) 课程名称: 模拟电子技术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成 绩: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9A)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班级:通信12-1 一、设计题目模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二、设计目的 1.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培养学习专业知识能力。 2.掌握基本电子电路故障识别与诊断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掌握学习总结报告和设计说明书的基本书写方法,培养技术交流能力。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设计内容 选用一个U S=(5-10)mV、I S=100μA、R S=2kΩ的毫伏级缓慢连续变化信号(小直流电压信号)来模拟传感器信号。 (1)设计一个模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要求信号调理电路的增益(放大倍数)在2-10倍之间分5档可调。 (2)调理电路的输入电阻不低于1MΩ,输出电阻不高于10Ω。 (3)调理电路有加法运算功能,实现对U S信号的1-2V直流偏移。 (4)设计应体现实用性好、成本低、功耗小特点。 (5)设计实验测试方案,通过实测U O、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参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2.设计要求 (1)查找资料,比较实现基本功能的几种设计方法(要求至少2种,主要根据器件选型不同来进行对比分析,例如,一种方案是实验室现有可提供器件;一种方案是查找资料得到的性价比更高的器件),理解原理,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完成框架设计。要求从设计任务分析、设计方案选择、选取器件材料、设计制作、测试分析等方面归纳阐述并总结成文,列出参考文献目录清单。 (2)确定电路设计方案,绘制原理框图或流程图,简述所选电路设计方案的工作原理;确定电路结构,给出具体参数。 (3)搭建Multisim仿真电路,完成所设计电路的仿真测试。 (4)进行功能仿真,安装、调试实测电路,完成电路性能指标测试,记录并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5)得出结论(是否针对设计任务完成电路设计,通过什么方式验证设计的正确性,设计电路的性能如何,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改进等)。 (6)写出设计说明和实验报告,分析说明实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7)创意设计或自主扩展设计。想一想自己的设计作品具有哪些方面的市场竞争力,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开展项目开发,参加创新性设计,怎样才能销售出去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课程设计专栏,内蒙古工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公共网站

LTE室分设计原则

宁波 宁波LTE室分设计原则 室分设计原则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2012 10 2012-10

目录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 入。
1
LTE室分总体建设原则 LTE室分信源设计 LTE分布系统设计
2 3

LTE室分总体建设原则
?本次宁波室分LTE改造工程TD-LTE室分系统采用E频段。与室外宏站采用异频组网方式,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室内小区间可以根据场景特点采用同频或异频组网
FDD-U FDD-D TDD TDD FDD-U SAT TDD TDD TDD
30
30 20 20
1880 1900 1920
60
1980
30
15
2010 2025 2300
100
2400 2575
40
2615
1710 1785 1805
目前LTE可用频段
F
A
E 2320 2370
D
?室内分布系统使用双路建设方式能充分体现MIMO上下行容量增益,对于新增室内覆盖的 楼宇建设双路室分系统,对于已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楼宇优先采用单路室分系统改造,当 室 统 室 统 室 统 不能满足业务需求时改造双路室分系统。 ?TD-LTE TD 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 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 网络性能 改造难度 投资成本等因 素,体现TD-LTE的性能特点并保证网络质量,且不影响现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801.035-2017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的设计的分类、依据、程序、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及要求和验证的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与验证。 2.职责 2.1新产品的设计工作由公司办领导。 2.2技质科负责新产品的设计、验证工作。 2.3公司办负责设计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2.4技质科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 2.5技质科负责样机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设计分类 3.1全新产品设计:根据样机、用户提供的性能参数及大致结构原理而进行设计。 3.2一般产品设计:在原有产品设计基础上为实现用户的特殊要求材料而进行设计。 4.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a)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及技术任务书; b)产品订货合同; c)产品技术协议; d)用户提供的资料等; e)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5.设计主要程序 5.1新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5.1.1三段设计程序内容 a)方案设计; b)技术设计; c)工作图设计 5.1.2二段设计程序内容 a)扩大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b)工作图设计 5.1.3一段设计程序内容 一段设计也即工作图设计 5.2结构复杂且技术不够成熟、批量较大的全新产品,宜采取三段设计。结构简单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般产品,宜采用二段设计或一段设计。 5.3由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院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建议,报技术总经理批准。 5.4设计时应考虑到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 6.方案设计 6.1技质科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的理论计算,提出先进、合理、可行的结构和材料,以满

铁塔室分设计及施工规范

铁塔室分设计及施工规 范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一. 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设计开发验证与确认报告

设计开发验证与确认报告 设计开发验证及确认报告 RD-F-010 序号: 项目名称圆周切割机型号规格 YQJ-1500 验证单位及参加 验证人员 试验样品编号试验起止日期 2014.3.31- 2014.04.2 设计开发输入综述(性能、功能、技术参数及依据的标准或法律法规等): 一、依据的标准或法律法规(包括名称、编号、版本、章节号等): 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条件 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制 GB26504-2011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通用安全要求 GB16710.1-1996 工程机械噪声限值 二、产品功能描述: 本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对水泥路面进行圆周切割,为清除井盖周围的破损面提供分割区域,适用于混凝土抗折弯强度不大于7.5Mpa的水泥路面。 该产品自带动力,配备无线遥控装置,可实现旋转、下切的自动控制,切割半径可调,旋转速度两档可调。工作时以井盖中心为回转中心进行圆周切割,适用于直径不小于700mm的圆形井盖。 回转中心定位装置简单可靠,易操作。 行走方式为托牵式,整机通过性能好,适用于多种工作场所,能满足汽车单车道上的施工要求。 配备自动水除尘和降噪装置。 配备安全防护及警示装置。

三、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 产品技术参数 序号项目设计目标备注 1 长x宽x高(mm) 1100x()x1700 参考尺寸 2 自重(kg) 350 上下20kg 3 最小切割直径(mm) 750 4 最大切割直径(mm) 1500 5 最大切割深度(mm) 120 6 旋转角度(o) 360 7 切割速度(r/m) 5-6 速度可调 8 水箱容量(L) 55 类型双缸、风冷、四冲程美国百力通汽油机功率(HP/Kw) 18/13.3 发排量cc 570 动 9 输出方式键槽水平轴机输出转速(r/m) 3600 参启动方式手启动+电启动数燃油箱容量(L) 7 产品主要配置 序号名称性能描述备注 1 发动机百力通18马力水平轴汽油发动机 35kg 山东豪迈集团回转支承 2 回转支撑 011.30.560.001 齿轮圆周力约为40kN 011.16.339.001.04.11F1 最大拉力2000N,行程200mm 3 提升器 MOTECK直流电动推杆 THOMSON PPA12-58B65-08N 4 回转电机直流回转电机法雷奥电机 403 872 5 半径调节器 MOTECK 直流电动推杆待定 6 回转定位器直流电磁铁吸盘,或插销定位插销定位 7 ?切割头切割转速与普通切割机同,安装方式待定普通刀片,刀片直径约400mm 8 遥控装置无线遥控,控制回转、提升无线遥控,控制回转、提升 9 电瓶容量待定由发动机供电 10 底盘可折叠,托牵式车架焊接,左右独立车轮四、产品结构要求: 本产品主要结构有回转中心定位装置、回转平台、半径调节架、提升平台、切割装置、底盘、配重等组成。 4.1、回转中心定位装置:带四个铆钉的定位板,工作时,铆钉插入地面固定,切割装置放在定位板上,具体看测绘照片。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设计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技术问题的把握控制及相应措施 在本项目的设计重点问题的决策上,充分听取甲方意见,在规范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甲方要求,做到:分析问题不主观、解决问题不拖延、修改方案不厌烦、承担责任不推诿。公司成立了专门针对本次项目的项目小组,在设计的重点问题中集合各个专业,会同甲方,施工方等进行磋商力求设计出高质高量的工程项目设计。 针对本项目的难点技术: 1)与甲方、施工方紧密配合,因地制宜分析、修改、补充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作为施工预先控制,现场人员将及时协助甲方、监理、施工单位,制定、审查施工方案,尤其在土方造型,苗木种植等难点和部位一定到场协助。而且,从保证质量的前提出发,尽量提供在类似工程中的有效经验,为加快施工进度提供技术服务。 2)施工期间与监理和施工单位搞好团结协作,在不违反国家规范,不降低工程标准,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努力降低工程造价,配合各方做好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 3)不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甲方反馈,若遇影响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及时向甲方提交备忘录。 4)施工交底前,作好全部设计工作的完善和修改工作,并派出项目负责人、项目主管经理及各专业负责人参加交底。设计施工交底包括对施工图设计交底、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负责将设计内容、设计意图、设计中技术要点向甲方和施工方作详尽介绍,并认真听取甲方及施工方对设计提出的问题,作好记录,并做出合理准确答复,形成纪要。 5)变更设计 (a).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设计及设计原则、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等较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经过甲方、工程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四主方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做出决议,进行变更设计。上述情况的变更若属设计方或甲方原因,

重点-手机天线的基本参数

手机天线的基本参数 1,VSWR 驻波比 V 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Measures the peak to peak voltage on the input transmission line.一般高频传输线上都是行驻波。电压驻波比是指传输线线相邻的电压振幅最大值和电压振幅最小值的绝对值的比值。 行波无反射状态,VSWR=1,为最佳情况。全反射状态,VSWR为无穷大。对于天线而言,我们希望反射的能量越少越好,那么就用驻波比来表示反射的多少,尽量接近1为最佳。VSWR=(1+反射系数)/(1-反射系数)。驻波比越小越好,表示反射系数越小越好。 驻波比反映了天馈系统的匹配情况。它是以天线作为发射天线时发射出去和反射回来的能量(对于天线而言,重点强调的是能量关系,而不像传输线那样强调的是电压之间的关系)的比来衡量天线性能的。驻波比是由天馈系统的阻抗决定的。天线的阻抗与馈线的阻抗与接收机的阻抗一致,驻波比就小。驻波比高的天馈系统,信号在馈线中的损失很大。驻波比跟反射系数,也可以说的回波损耗是成正比的,回波损耗强调能量关系。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2,Return Loss 回波损耗 The amount of power reflected by the antenna back to the generator. 回波损耗是指某一点(对于手机天线而言是指天线的馈点处)反射波的功率与入射波的功率之比的10*log值。也就是反射系数的平方的10*log值。回波损耗=10*log(反射系数平方值)。知道了驻波比,可以求出反射系数,进而就可以求出回波损耗。单位是dB,有时候回波损耗也当成是反射系数,即20*log(反射系数),由于反射系数小于1,所以回波损耗为负数。 3,Directivity 方向系数 Ratio of the power density in the direction of maximum power to the average power. 能够定量的表示天线定向辐射能力的电参数。定义:在同一距离及相同辐射功率的条件下,某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密度和无方向性天线(点源)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方向系数与辐射功率在全空间的分布状态有关。要使天线的方向系数大,不仅要求主瓣窄,而且要求全空间的副瓣电平小。这个参数重点描述天线辐射性能的方向性。 方向系数的单位是dBi,理想点源天线的方向系数为10*log(1)=0dBi。一般非理想点源天线的方向系数都是大于0dBi的。 不是所有的天线都有方向性的。便携式收音机上的拉杆天线就没有方向性。偶极天线有弱的方向性,八木等定向天线可以得到较好的方向性。好的方向性意味着能够集中收集所需方向的电波,还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能部分地减弱本地电台信号的影响。 但是定向天线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好。当没有目标而等待的时候,定向天线就有可能使你错过天线背面的信号。所以比较合理的方式,是用一个垂直天线和一付定向天线配合使用,用垂直天线等待,听到信号后,再用定向天线转过去对准了听。 对于手机天线而言,可以观察3D和2D的方向图,要求方向系数越弱越好,因为手机天线需要尽量做成全方向性(即没有方向性)的天线,而不是要求某个方向的辐射特别强。 4,Gain 增益 Directivity scaled by the efficiency of the antenna. 增益系数表示了天线的定向收益程度。定义:在同一距离及相同的输入功率的条件下,

铁塔室分设计方案及施工规范

一.现场查勘与方案设计 1.现场查勘 查勘是指在方案设计之前,在现场对站点的建筑参数、所属地理区域及站点所处电磁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对站点的经纬度、人口流、建筑面积、单层面积、层高等进行记录,最终形成查勘记录(报告)。 室分站点的查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现场人文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了解本次覆盖面向的人群及其网络行为,为后期设计提供容量估算依据。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站点场景类型、人流量及活动时间、各运营商客户情况、运营商VIP分布情况(可选)等。 现场自然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时,信源设备的布放,馈线的走线路由以及天线的点位间距等提供参考和依据。需采集的主要信息有:站点的位置、建筑功能、占地面积、平面结构、电梯运行区间、线井分布情况、外墙和天花材料等。 现场的电磁环境 该信息主要是为方案设计提供网络侧的支撑数据。需采集的信息有:各运营商周边宏站分布情况、建筑周边及建筑内部各区域网络覆盖情况、网络质量指标情况,通常通过CQT测试得出。 查勘完后,需形成勘测报告。 XX站点室分勘察记 录(铁塔模版) 2.方案设计 2.1方案设计总原则 在方案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经济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并注重共建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的整体效益和系统性能的综合权衡。 室内分布系统方案设计应当遵循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综合考虑各系统对信号质量的要求,应更多地注重方案整体合理性

和可实施性。在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网络性能、可实施性、经济性充分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建设方案。 经济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应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用经济成本低的方案。由于网络发展及未来频段划分的不确定性,对于新建系统合路器的选择应尽量贴近实际需求,避免为未划分的频段预留过多的端口而增加合路器件的复杂度,造成成本增加。 前瞻性原则 室内分布系统对于重点覆盖区域在建设方案设计中可适当进行必要的升级演进考虑,并在设备选型、链路预算、机房空间以及传输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预留。 另外,根据集团最新指示,多系统合路时,还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①原则上采用POI+无源分布系统的方式,有条件的分公司可根据场景需求及电 信运营企业接受程度进行光纤分布系统等有源分布系统的试点; ②重大公用场所的室内分布系统原则上须采用收发分缆的双缆设计; ③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小于等于6个,系统间干扰较小,可通过双缆设 计实现LTE MIMO双通道; ④对于各电信运营企业引入系统多于6个,系统间干扰复杂,此时建议通过定制 高品质POI和高性能室分器件来实现复杂多系统的MIMO部署; ⑤对于远期容量需求较小或各电信运营企业明确表示不部署MIMO双通道的场 景,可采用单通道设计; ⑥对于地下停车场、电梯、公路隧道等容量需求小,无需MIMO双通道的分场 景,可考虑采用单缆或普通合路器方案。 ⑦对地铁隧道,一般采用POI+泄露电缆模式建设,对高速电梯也可采用此种模 式;对于铁路、公路隧道,根据具体的长度等实际情况选取覆盖方案。 2.2设计指标 根据集团室分指导意见的要求,覆盖场强应满足《通信室内分布系统施工验收规范》的各项要求,并根据覆盖场强进行链路预算;对于各系统的信噪比和业务能力等指标,需由各运营企业配合,结合室内外基站进行优化。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室分设计要求1.1室分器件使用原则 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 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 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干 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无 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性

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 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在 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无 源器件。 1.2各类室分器件编号要求与损耗值规定 1.2.1器件编号与标注要求 1.2.2无源器件编号与标注 无源器件编号采用按楼层编号的方式,编号格式为XXXX M-N F,其中XXXX为器件代码;M与N为阿拉伯数字,M表示器件的编号,不同楼层的器件数字编号均从1开始;N表示所在楼层,如果是地下楼层,则在楼层数字编号前加字母B,如B3F表示负三楼。

有关设计参数的问题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SATWE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y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若小于0.9,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3)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准确值,可以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填入软件的“结构基本周期”选项,重新计算即可。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正确设置,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新规范特别强调内容。新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主要指标主要有: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室分设计要求

室分设计要求 1.1 室分器件使用原则 优先选用基站信源+无源分布系统,合理选择信源设备,根据小区最大容量设计分布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无源分布系统一二级主干的无源器件应采用高性能无源器件,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天线、无源器件均采用兼容GSM/TD/WLAN/LTE的宽频设备可承载大功率的器件,兼容后续网络发展需要。 信源发射功率要求按照标称功率进行设计,不允许降低信源发射功率设计,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负载,充分利用信源功率,将功率合理分配至覆盖区域。RBS6601设备按标称功率设计时如果末端天线口功率过大,可以适当改用RBS2308设备作为信源,不允许使用衰减器。 馈线在功率足够的前提下尽量使用1/2馈线;主干路由必须使用7/8馈线,分支路由超过30米使用7/8馈线。 需参考《中国移动无源器件技术规范》和省公司对无源器件的整治要求,对器件使用明确要求。 1.以主设备(宏基站、微蜂窝和分布式基站)为信源的纯无源室内分布 系统,通过FAS干扰分析软件确定无源互调干扰后,带测互调仪现场 测试定位干扰源器件(五阶互调抑制比在-110dBm以上可判断有互调 干扰)。 2.VIP站点出现明显干扰,而且有施工条件的,成批更换器件彻底消除 无源器件隐患。 3.高配置系统(4载波以上)站点,为保障用户良好感知,应该使用高 性能无源器件。 4.基站输出端器件一律采用DIN型接头,减少跳线多次转接带来差的互 调影响;主干(7/8″馈线)一级器件用DIN型高性能无源器件,只 在分支(1/2″馈线)二、三级器件用普通N型器件。 5.注入器件功率≥36dBm(单系统总功率)的无源器件替换成高性能的 无源器件。

手机配置参数详解

一、网络类型 【运营商与制式】 运营商与制式】 电信重组之前,负责移动运营的两家分别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主要负责 GSM 业务 中国联通则负责运营 GSM 业务以及 CDMA 业务。当然,由于之前的网络 建设等问题,中国联通在移动运营服务上相对中国移动要差很多(尤其 是 CDMA 网络下)但资费相对便宜。
图为:电信重组方案示意图
经过电信重组,目前在国内的移动服务运营商一共有三家,分别是中国 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负责 2G 网络和 3G 网络的服务, GSM/TD-SCDMA, GSM/WCDMA, 中国移动为 GSM/TD-SCDMA, 中国联通为 GSM/WCDMA, 中国电信则为 CDMA 1X/CDMA2000。 1X/CDMA2000。

图为:电信重组方案历史回顾
由此一来, 算上 2G/3G 全网络范围内, 全网络范围内, GSM、 CDMA、 SCDMA、 TD由此一来, 手机一共分为 GSM、 CDMA、 -SCDMA、 TD 五种制式。 WCDMA 和 CDMA2000 五种制式。在选择了固定运营商的之后不能用与其他制式手 机产品兼容(通用) 而在同运营商范围内则可以实现 2G 与 3G 网络的自由切换。 网络的自由切换 自由切换。 机产品兼容(通用)。
【双网双卡双待机】 双网双卡双待机】 由于兼容性原因,往往一台手机不能实现全网络制式的覆盖。随之应运而生 的就是双待机手机。 在 2G 时代,所谓双待机手机可以分为两种种类:双卡双待、双网双待。一 般都会有以下搭配: 一张工作、 一张生活;一张打电话、 一张发短信;一张本地号、 一张异地号。 双卡双待就是一部手机里可以插两长电话卡, 两张卡必须是同一制式, 但两张卡必须是同一制式 比 两张卡必须是同一制式, 双卡双待 这样方便同时拥有两个号 码的用户使用。 如两张 GSM 卡或者两张 CDMA 卡, 双网 双待要相对高级一些, 可以在一部手机里插入两张电话卡而且一张是 GSM 卡,另 双待 外一张则是 CDMA 卡,这样可以满足拥有不同制式卡号的用 户,因为当年 2G 时 代,有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移动的信号非常强大,但在有些犄角旮旯,反而是 联通的信号更有优势一点。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室分勘察设计规范 一、室分勘察要求 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共同上站开展勘察工作,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可行得设计方案。施工单位应提出意见供设计人员参考。主要包括业主禁止施工得范围、业主禁止得施工方式、从施工得角度来瞧哪些区域就是无法实现或很难实现得等对设计方案得建议与特殊要求,从而在设计方案层面上选择更加合理得方案,避免重复修改延误工期。勘察得要点如下: 1、建筑环境勘测 1)覆盖站点得地理位置,经纬度等信息; 2)建筑楼宇高度、层数、建筑总面积; 3)需要覆盖区域面积描述; 4)对建筑物进行功能结构分割与描述; 5)要求提供建筑设计平面图。 2、建筑物内部结构勘测 1)了解建筑物主体结构材质及内部环境与装修情况、用途等,初 步确定天线覆盖半径与天线安装位置;根据用途不同合理调整天线密度。 2)天花板上部结构,能否穿线缆,确定馈线布放路由;天花板检

修口就是否满足施工需求,需开检修口区域按照现场记取实际数量。 3)对于过墙馈线需打孔得现场勘查清楚记取实际数量;特殊情况 需提前在可研报告内说明。 4)弱电井位置与数量、走线位置得空余空间; 5)电梯间位置与数量,电梯间缆线进出口位置; 6)电梯间共井情况、停靠区间、通达楼层高度及用途; 7)机房位置与主设备安装位置确定; 8)主设备引电情况得调查; 3、电磁环境勘测 1)建筑物现有覆盖情况;相邻小区载频号、电平值; 2)乒乓效应区域; 3)盲区范围; 4)根据现有无线环境判断就是否存在各运营商系统之间得干扰 等。 4、无线环境测试路由要求 1)沿楼宇外边缘; 2)沿楼层中部走廊; 3)楼梯、电梯口; 4)根据大楼结构判断可能得弱信号区

当今智能手机参数解读 (1)

当今智能手机参数解读(走出选机误区) 在选购手机时,一些基本概念总能误导消费者的选购。比如处理器主频,一些朋友就认为处理器主频高,就代表手机性能的好坏。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一款手机的实际性能,是整体硬件配合的体现,所以光凭处理器是带动不了整体运算的。此外,OMS、点心OS等变异系统,也被一些促销员吹嘘成与Android()系统等同的操作系统,这些基本概念会直接误导消费者。所以为帮助消费者选购,笔者特地奉上这篇基本概念解析,希望能对朋友们起到帮助。 时间过的真快,科技的涡轮已将智能手机核心硬件带向“G”时代,从而使广大消费者像关心电脑硬件一样,开始关心起智能手机的核心硬件。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消费者在购买智能手机时都要问“这个手机处理器主频是多大的啊?有没有达到1GHz啊?这个手机处理器太低了我要买个高”等一些类问题。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处理器主频对整机性能的提升固然重要,但它要是没有其他硬件的辅助也会遇到性能瓶颈,以至于达不到预期性能。在上面笔者已经提到了,处理器要想性能最大化必须要有其他核心硬件的辅助,这些辅助硬件其实也很常见。比如RAM(运行内存)、GPU(图形处理芯片)等,它们肩负的责任丝毫不亚于处理器。首先我们先来说说RAM(运行内存),它对于处理器来说更像是一条高速公路,如果这条高速公路不够宽阔的话,就会出现堵车的情况,以至于运算数据不能抵达处理器,所以RAM(运行内存)同样决定一款手机的整体性能。 接下来就是上面提到的GPU(图形处理芯片),它更像处理器的孪生兄弟,它的工作主要负责图形数据处理。比如一款手机在运行高清视屏和3D手机游戏时,GPU(图形处理芯片)是和处理器并行运算的,处理器保证画面的流畅度,而GPU(图形处理芯片)则提供画面渲染,3D场景绘制等工作。如果没有GPU(图形处理芯片)的支持,处理器将面临双重考验。通过以上事例笔者要说明的是,朋友们在购买智能手机时不要盲目追求处理器主频,要从综合层面考虑,从而实现性能最大化。 “Android”这个词汇似乎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代名词,它的出现让智能手机变得更加智能、更加互联、更加人性化。而由于它的开放特性,使各家厂商、运营商、第三方公司开始“重塑”它的肉身,这样的二次开发,也缔造除了OMS、点心OS等变异系统,还有一些如MOTO Blur、HTC Sense等一些列深度优化界面。其实这些修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许多销售人员在推销智能手机时,硬要说OMS、点心OS等操作系统是跟原生Android操作系统没有区别的,可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其实不一样!“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到现在还混淆不清?那简直弱爆了!本文小析姐教你几 招,告诉你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国内外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参数有何不同,分 别有什么步骤?很多实验室认为方法确认或验证困难重重原因有?......方法验证和确认的定义 方法验证(Validation of method) USP:方法验证是一个通过实验室研究来证明程序的性能参数符合期望的分析应用要求的过程。 ICH: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显示分析方法适用于它所期望的应用目的。 FDA:方法验证是一个阐述分析方法适合于其使用目的的过程。 方法确认(Verification of method) USP<1225>:USP-NF所收载方法的使用者不需要验证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适应性。 USP<1226>:确认包括所涉及方法的性能参数,如那些在<1225>中描述的,以建立恰当的、相应的数据,而不是重复验证的过程。 FDA:出现在USP中的方法被认为已验证,对于法定方法,厂家必须阐明该方法在实际使用情况下的状态。 总体来讲,方法验证是阐明方法适合于它使用目的的一个过程,方法确认是通过已验证的方法进行检测的条件确实适合于该已验证方法的过程。

方法验证的步骤 方法的确认的步骤 (1)详细说明有关要求(指的是我们得知道我们要满足的“特定要求”是什么,其中包括客户要求) (2)确定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的特性; (3)检查核实使用该方法能够满足有关要求; (4)声明有效性 如果我们对于所使用新的非标准方法进行了如上的确认,则在适用范围内就不需要对后期使用再进行确认了。(当然,如发现方法特性变差等可能方法不适用时,需要重新确认)。 标准方法也需做进一步的验证? ISO/IEC 17025 要求:“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这些标准方法被认为已经得到验证。 因此,许多技术人员错误地认为标准方法不需要在实验室中做任何进一步的验证、证实或试验即可投入使用。 ISO/IEC 17025 在5.4.2 中有类似的要求:“在引入检测或校准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标准方法。如果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证实。”

LTE室分设计规范指导意见

LTE室分设计规范指导意见 一、无线指标要求 ①LTE的边缘场强要求,天线口供功率要求 参考意见:室内RSRP边缘场强>-105dBm(通用标准);天线口功率-10dBm左右,上下偏差5dBm,;整体SINR≥1dB,高标准应满足≥5dB ②室内分布系统的外泄要求: 室内覆盖信号应尽可能少地泄露到室外,要求室外10米处应满足RSRP≤-115dBm或室内小区外泄的RSRP比室外主小区RSRP底10dB。(室内比室外弱在10米处>10dBm,或室内电平<-100dBm) ③链路平衡度 对于LTE双通道建设方式,应保证LTE两条链路功率平衡,链路不平衡(功率差)不超过3dB;两个单极化天线间距保证不低于0.6米(4倍波长),在有条件的场景应尽量采用1.5米(10倍波长)以上间距,以保证LTEMIMO性能。 二、信源选取与设备性能介绍 室内分布系统信源选取时,应主要根据物业点区域的业务需求、资源需求、无线环境情况和所选室内分布系统类型确定。 ①LTE室内分布系统采用分布式基站(BBU-RRU)作为信源 1)LTE室内分布系统基站原则上采用O1配置,对于多校区覆盖要求场景,可根据覆盖和容量需求采用S11或者S111等配置的基站 2)RRU可根据应用场景选取单通到RRU或多通道RRU A,对于双通道室内分布系统,应采用多通道RRU,并将RRU的多个通道覆盖相同区域,市县LTE系统MIMO功能 B,对于单通室内分布系统,可采用勇单通道RRU或者多通道RRU进行覆盖,选择双通道RRU时,可根据设备能力,将RRU的两个通道分别覆盖不用区域(需设备支持该功能)或封闭一个端口做单通道使用 备注:单通设备接口:1个TX/RX接口,1个RX接口(类W网RRU)。

1.3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第一章技术及其性质 第3节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设计是技术关键,设计需要不断改进,需要用到多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来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分析其他例子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设计的重要性,并能体会设计人员的工作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设计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设计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名人(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关于设计和技术关系的名言,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从这些名人名言中,可以看出 什么? (学生思考) [新课导入] 1.偶然的发现 案例:青霉素的发现 2.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 案例:航天技术的发展 观看莱特兄弟设计飞机的视频,提出:人们通过设计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由创造性构思得到的设想具体化。 从而说明:设计是绝大多数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核心过程。

从课本中找出关于“设计”的定义,读一读,想一想它的界定是靠什么? 1.抓关键词:基于设想的规划创造 理解“基于一定设想”有什么条件?(学生可思考,先不回答) 2.抓关键词 读排比句:“一项技术的创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也需要设计。”这里的“需要”说明什么? 由上述关键词的理解引出“设计与技术”“设计与技术发展”的关系。 课件展示图片讲述汽车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此说明了什么问题。以便 最后强调: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案例:设计汽车需要燃烧学和热力学、机械学和力学、流体力学、材料学、美学、电子学、电工学、人类工程心理学等知识。 4~5人一小组,讨论设计符合实际需要的方案,每组找个代表把你们的想法记下来,并和其他小组交流。看哪一组的方案实用。 讨论主题:为了不影响风景,在旅游圣地的公厕应该建设成什么样子? [小结] 1.技术的关键——设计 2.设计需要不断改进 3.设计需要多种知识 五教学反思 技术最关键的部分是设计,因此在课上给予了学生很多真实经典的例子,让他们能够更好理解什么是设计,设计当中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也引出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对于视频的运用,学生的兴趣比较大,课上的学习气氛是不错的,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看视频的时候欠缺更宏观的深入思考,使得学生知道了设计是需要不断进展的但如何改进,改进时候我们该怎么做等问题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智能手机参数详解

智能手机参数详解 以刚刚发布的小米M2为例,其参数如下: 基本参数 主屏材质:IPS 主屏尺寸:4.3英寸 主屏分辨率:1280x720像素 主屏色彩:1600万色 网络类型:单卡双模 网络模式:GSM,WCDMA 操作系统:MIUI V4+原生Android(基于Android OS v4.1) 核心数:四核 CPU频率:1536MHz CPU型号:高通骁龙Snapdragon APQ8064 GPU型号:高通Adreno320 RAM容量:2GB ROM容量:16GB 电池容量:2000mAh 拍照功能 摄像头:内置 摄像头类型:双摄像头(前后) 摄像头像素:前:200万像素,后:800万像素 传感器类型:CMOS(BSI-2背照式二代感光器件) 闪光灯:LED补光灯 焦距/范围:27mm 光圈:F/2.0 自动对焦:支持 下面来为各位详细解释以上各项参数的意思! 一、主屏 1、主屏材质:手机屏幕使用的材质是多种多样,各家厂商也在不断的尝试新材质的屏幕。屏幕的材质决定了可视角度、对比度、锐度等。 TFT屏幕应用最广,但存在着可视角度不、耗电量大、亮度不足、色彩还原差等不足。 IPS屏幕响应速度快,可视角度宽,色彩还原真实,动态图象表现出色。 ASV屏幕是夏普独有的专利技术,能在极少量能耗下提高图象质量,可视角角度等。 NOVA屏幕能根据环境来调节自身的亮度,即使是在室外强烈阳光下也能得清晰显示。 AMOLED也称“魔丽屏”,比IPS的响应速度还快,图象质量比前面的都好,在户外强光下亦能显示很好,比NOVA稍逊一筹。 Super AMOLED又称“超炫屏”,自然名项都比前面的优越了。 Super AMOLED Advanced(超炫屏增强显示技术),这个就更是超强了。 而对于TFD、UFB、CSTN、STN等在智能机领域早就淘汰了。 2、主屏尺寸:手机屏幕的大小测量方法和电视一样,只是取决于屏幕对角线的长度(1英寸=2.54厘米),比如4.3英寸约为10.92厘米。 3、主屏分辨率:屏幕显示的精细程度是由分辨率决定的。 分辨率从标准的HVGA(480×320像素)到WVGA(800×480像素),再到现在主流的qHD(960×540像素)、

第一章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教学设计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教学设计 粤教版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史实资料的分析探究,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通过案例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并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对案例进行探究的方式,学生初步学会从技术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悟设计的重要性,启发学生对技术设计过程的兴趣和学习欲望,促进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1、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及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作用; 2、理解技术设计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面对的是高一学生,学生在生活中已产生了一些技术的观念,但对本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技术与设计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刚刚学习完第一章第二节《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对技术一词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明了发明和革新是技术的源泉,学生有一定的资料阅读和理解基础,乐于进行团队协作,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初中时期有很大提高,更易于理解技术与设计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现代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要着眼于学,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双边交往、互动,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资料研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师提供素材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让学生去探究、发现。 教师创设适宜的情境,在民主、活跃的氛围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分析资料,让学生在交流和协作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设计、思考等过程,达到课程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本课使用到教师所准备的素材资料,以及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便于查找资料;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