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_生物信息防伪技术》05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考纲 第五单元呼吸系统 第一节肺通气 第二节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核心命题点: 1.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2.呼吸的调节 呼吸? 第一节肺通气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原动力) ●吸气肌:肋间外肌、膈肌——使胸廓扩张; ●辅助呼吸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辅助吸气) ●呼气肌:肋间内肌、腹壁肌

表:呼吸运动的形式 形式表现主要参与的肌肉出现的可能原因 腹式呼吸腹壁起伏膈肌提示胸部疾患,也见于幼儿胸式呼吸胸壁起伏肋间外肌提示腹部疾患 混合式呼吸腹壁和胸壁都有起伏膈肌和肋间外肌正常呼吸形式 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吸气是主动 呼气是被动 平衡均匀 用力呼吸运动时; 吸入气氧含量减少时、二氧 化碳含量增多时 吸气、呼气都是主 动的 深快,费力; 当严重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时,会出 现呼吸困难 平静吸气时,参与呼吸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斜角肌和胸锁乳突肌 B.膈肌和肋间内肌 C.膈肌和肋间外肌 D.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E.肋间内肌和肋间外肌 『正确答案』C 2.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肺回缩力 呼气末:-3—-5mmHg 吸气末:-5—-10mmHg

胸内压作用: ①牵引肺,实现肺通气 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回流 3.肺内压(肺泡内压力) ——由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简单的事情术语化—— 肺通气的阻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实现肺通气

→保持不同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防止肺水肿 肺泡液-气界面形成的表面张力 下列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B.主要成分是糖脂复合物 C.可防止肺气肿的发生 D.由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 E.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正确答案』A 气道阻力 请思考? ——为何阻塞性肺病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气比吸气更为困难,其原因是 A.吸气是被动的,呼气是主动的 B.吸气时肺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肺弹性阻力大 C.吸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小,呼气时胸廓弹性阻力大 D.吸气时气道阻力减小,呼气时气道阻力增大 E.吸气时胸内负压减小,呼气时胸内负压增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吸气——肺扩张——气管扩张——口径加大——阻力减小; 呼气——肺缩小——气管缩小——口径减小——阻力加大。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1.基本肺容积:基本肺容积是指相互不重叠、全部相加后等于肺总量的指标。 ①潮气量 ②补吸气量 ③补呼气量

经济数据分析

具体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我们要看速度,还要看结构、效益、质量,更要看经济运行背后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先看速度。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比上年同期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表现好于预期。这表明,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 再看企业效益和居民收益。今年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2.7%,增速较上年全年分别上升8.6个和14.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056元,增长9.6%。 令人欣慰的是,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开始提升、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发展动能有序转换。其一,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9和6.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

其二,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约为49135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6.7%。产能利用率回升明显,其中,煤炭、钢铁产能利用率提升较为明显,相关产业利润高速增长。 其三,上半年新增长点和新动能对工业经济助推力加大,全国有近万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6%,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6%。 其四,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近3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8.8%、59.7%和64.6%,分别比投资贡献率高1.9个、18.1个和22.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3.4%,比投资高30.7个百分点。 其五,出口增长加快。上半年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0.9%,增幅较上年全年回升10.5个百分点。全国进出口总额增长19.6%,一举扭转过去两年连续下滑的局面。

常见儿科护理操作

实践一小儿体格测量方法 实践目的: 1.能熟练掌握小儿体重、身长(高)、头围、胸围、腹围等的测量方法。 2.通过分析测量结果,能正确评价小儿的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 3.实习时表现出严谨认真的态度,关爱小儿,动作轻柔。 实践步骤: 1、称体重 (1)站立式磅秤:协助患儿脱下外套及鞋子,站在秤上,当磅秤指标稳定时读数;再将患儿穿衣鞋。记录精确到50-100g。 (2)婴儿磅秤:适当除去婴儿衣服及尿布,磅秤放平稳并垫上一次性治疗巾,再校零;将婴儿轻轻放在磅秤上,当磅秤的指针稳定时读数;给婴儿穿衣,包尿布。记录精确到10g。 2、测量身高 (1)身高计:协助小儿脱下衣帽鞋,背靠身高计立柱,抬头挺胸收腹,使脚跟、臀部及肩胛同时接触立柱,移动身高计顶板与小儿头部接触,读数。记录到0.1cm。 (2)量板:小儿脱下衣帽鞋,仰卧于量板,助手将小儿扶正,头顶接触头板,测量者一手按直小儿膝部,使两下肢伸直贴底板,一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两足底并与底板垂直,读数。记录到0.1cm。 3、测量头围:以卷尺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4、测量胸围:以卷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经两侧肩胛骨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5、测量腹围 (1)协助患儿平躺,拉起衣服至剑突处,露出腹部。 (2)用卷尺从患儿腰背部绕至脐上,测量腹部最高点。如为小婴儿,通过剑突与脐的中点绕腹一周的长度。记录到0.1cm。 实践二小儿营养与喂养 实践目的: 1、学会鲜牛乳、全脂乳粉、酸乳和脱脂乳的配制方法,为人工喂养的婴儿提供

适宜的食物。 2、学会乳瓶哺喂法、滴管哺喂法、鼻饲法,以满足不同吸吮能力的婴儿的进食 需要。 实践步骤: (一)配乳法 1、普通牛乳配制法 (1)核对配乳卡,计算出婴儿全日所需的牛乳、糖及水量。 (2)天平称出所需糖量,量杯量出所需水量及鲜牛乳量,分别倾注于广口容器内并混合均匀。如:用全脂乳粉,按比例1:8或1:4 调成乳汁。 (3)按小儿一日哺乳的次数排列乳瓶,挂上床牌号。 (4)将配制好的牛乳放入奶锅中加热煮沸3-4分钟,用量杯量出每次的乳量,用漏斗将乳液倾倒与瓶内,盖好瓶盖,待凉后置于 冰箱内备用。 (5)配乳用具及时清洁、消毒后置于冰箱内备用。 2、酸乳配制法:将乳液煮沸消毒,冷却至40℃后,用滴管吸取所需酸 溶液慢慢加入,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均匀而细小的凝块。 3、脱脂牛乳配制法:将牛乳煮沸后置于广口容器内冷却8-12小时,除 去浮在表面的乳皮,反复2-3次,即成脱脂乳,喂前再加糖煮沸。(二)喂乳法 1、乳瓶喂哺法 (1)核对床号、姓名、乳液种类和乳量。 (2)用镊子选择大小合适的无菌乳头,按无菌操作套在乳瓶口上。 (3)抱起婴儿,喂哺者坐在凳上,使婴儿头部枕于其左臂上呈半卧位。 (4)喂哺者右手将乳瓶倒转,先试乳液温度,滴1-2滴乳液于左手背部,以温热(40℃左右)不烫手为宜。轻触婴儿一侧面颊, 刺激其吸吮反射,使其含住乳头吸吮,倾斜乳瓶,使乳液充满 整个乳头;哺喂过程中注意观察。

宏观经济统计与数量分析

第五章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分析 财政收入总量与结构分析 (1)研究财政收入总量变动的一般趋势。一般来说,世界各国的财政收入总规模是不断增加的。从国际对比来看,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较大,这无论从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还是相对量都应如此。(2)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分析。通过计算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我们可以寻找到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财政收入规模。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该比例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较好的国家又高于经济较差的国家。不过,从各国历史考察看,该比例普遍有提高趋势。 (3)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分析。对这一比重的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国财政宏观调控的能力。大多数国家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例都相对较高。 (4)财政边际收入率的分析。财政边际收入率是指新增财政收入占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如果财政边际收入率大于上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则表明财政收入有提高的趋势。反之,则表明下降。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1)首先分为税收与非税收入,在税收中。再按不同的税种分析其收入结构 (2)收入的部门结构 (3)收入的经济类型构成 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分析 研究财政支出规模时,更多的是利用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这一指标来研究。 一般研究支出结构着重从财政支出的用途结构、经济性质结构和国家职能结构予以分析。 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分类,首先可分为资本支出和经常性指出。有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各部门事业费、文科卫事业费、国防费等类。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 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国防费支出、行政管理费支出及其它支出。 财政收支差额分析 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对财政赤字规模研究,一般采用财政赤字额、赤字/财政支出额(20%)以及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3%)作为衡量指标。另外,赤字占国有资产额的比重也可以衡量赤字规模大小。 有一些学者采用债务依存度(国债发行额/当年财政支出)、国债偿债率(国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当年GDP)、国债借债率(国债发行额/当年GDP)等指标来分析财政收支问题。 测度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有如下几种: 一、洛伦茨曲线图:该图横轴为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累计人口(或家庭户数)百分比,纵轴表示对应的累计收入百分比。45度线OC称之为绝对平均线。但现实中的收入分配总是具有差异的,实际的收入分配曲线总是在45度线OC以下出现,实际的收入分配曲线L就是洛伦茨曲线。该曲线L如果与绝对平均 线OC的距离越近,说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最新儿科护理教学计划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旅游经贸部<<儿科护理>>教学计划(2012级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赵海静 一、指导思想 《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学科。儿科护理学的指导思想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以降低儿童死亡率,减少发病率,增进儿童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健康及患病儿童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能够使护生正确树立护理活动执行者、护理计划者、健康教育者、健康协调者、小儿及家庭代言人、护理研究者、健康咨询者等方面的角色。从而具有一定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初级护理专业人才。 (二) 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 2. 掌握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3. 熟悉儿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原则。 4. 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诊断检查及治疗要点。 (三) 能力培养目标 1. 具有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 具有对儿科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 3. 具有对儿科常见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4.学会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及常用诊疗技术操作配合。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情况分析 (一)学情分析 旅游经贸部2012级春季护理班每周6节课。经过前面的学习,

生理学-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考纲分析及考分预测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呼吸肌,胸内负压,肺泡活性物质; 基本肺容积:肺活量、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呼吸运动的调节:化学因素和肺牵张反射对呼吸的调节。 概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包括三个过程: 一、肺通气 1.呼吸运动: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有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 2.胸膜腔负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常都低于大气压故简称胸内负压。1)行成原理: ①胸膜腔密闭。(气胸时负压消失) ②胸廓的发育大于肺的发育。 ③肺是弹性组织被牵张时有回缩力。 2)胸腔负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0-肺回缩力 可见胸腔负压是由肺的回缩力决定的。 3)生理意义 (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利于肺通气和肺换气。

(2)促进V血和L液的回流。 (3)维持气管和纵隔的位置。 3.肺通气的阻力 (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释放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混合物,主要成份是二棕榈酰卵磷脂,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 (2)生理作用: 1)降低肺弹性阻力,有利于肺的扩张;(固尔苏) 2)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3)防止肺泡内的液体积聚而发生肺水肿。 二、肺通气功能的测定 (一)基本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残气量(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 2.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3.肺活量:尽力吸气后所尽力呼出的气量。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储备量的多少。 4.时间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指在一次尽力 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前3秒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83%、96%、99%)意义:反映肺通气功能较理想的动态指标。 5.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 (三)肺通气量与肺泡通气量 1.肺(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内呼出或吸入的气体量。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肺的通气效率。 2.(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3.肺泡(有效)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并与血液进行交换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真正有效的通气量。 三、呼吸气体的交换 1.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动,直至两处压力相等(可见压力差决定气体方向)。 2.压力差是交换的动力。 分压差:不同器官内同一气体的压力差距。 小结: 1.肺换气透过的结构是呼吸膜。 2.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效能。 3.PO2和PCO2何处最高? (1)PO2: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2)PCO2: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影响肺通气的因素 (1)呼吸膜面积和厚度:3亿肺泡总面积100m2。6层厚度不到1微米。肺毛细血管血量60-140ml(半

经济数量分析论文

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 关联分析 学院:经管学院 专业:国际贸易学 学号: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理论对于正确理解及应用外贸依存度来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研究方面。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贸依存度逐年攀升,国内学者针对这一现象对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深度分析。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针对这些研究理论的问题和不足,将外贸依存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关联研究,使外贸依存度以纵向的视角展现出来,从而进一步论证现阶段我国外贸依存度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文的写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国经济与外贸及外贸依存度关联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根据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选择经济发展几个重要指标。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核心内容,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将选择的经济发展指标用于我国发展现状与实际外贸依存度进行关联分析,其中在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与外贸依存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数量分析,并对结论进行详细论述。进行探索我国的实际外贸依存度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是否相适应。第四部分针对得出的相关结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字词:外贸依存度;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阶段;关联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lso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s a measure of a country's economy one of the main indexes of external dependence gradually aroused people's concern. Many scholars on the issues related to a lot of research, the theory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ic external dependence degree has the very high reference value, but also has certain limitation,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research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ising year by year since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the domestic scholars in reac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e are analyzed in depth. But these studies some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this paper study the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theory of th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ed wit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e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from a view of the longitudinal,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resent stage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moderate. Writing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country's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ssociation studies were reviewed. The second part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select several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will choose indicator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ctual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relation analysis, which in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analysis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number,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us concluded that China's actual match the dependence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stage. The fourth part for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make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pendency. Key words: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生理学第5章呼吸系统习题

、名词解释 1 ?外呼吸() 2?内呼吸() 3. 潮气量(tidal volume ) 4. 肺通气(pulmonary ventilation ) 5?肺换气( 6. 胸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 7. 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 8.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9. 肺顺应性(pulmonary compliance ) 10 .比顺应性(compliance ) 11.时间肺活量(timed vital capacity ) 12 .机能余气量(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13 .肺泡通气量(alveolar ventilation ) 14 .解剖无效腔(anatomical dead space ) 15. 生理无效腔( physiological dead space 16 .每分肺通气量() 17.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18. 氯转移(chloride shift 19. 波尔效应(Bohr effect 20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 ) 21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 ) 22.氧离曲线(oxygen dissociation curve ) 23 .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 24. 通气/血流比值(ventilation/perfusion ratio) 25. P 50 26. 呼吸中枢(respiratory center ) 27. 何尔登效应(Haldane effect) 28 .肺牵张反射(pulmonary stretch) 29. 外周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 30. 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 (central chemoreceptor)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把肺通气和肺换气合称为外呼吸又称肺呼吸。 2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或组织呼吸。 3. 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正常值 400?600 ml 。 4. 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肺通气。 5 .气体在肺泡与肺静脉血之间的交换称为肺换气。 6. 胸膜腔内压称为胸内压。 7. 肺泡内的压力称为肺内压。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最大气量称为肺活量。平均正常值$ 3500ml ,早2500ml 。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深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总容量-余气量 9. 单位压力变化(厶P )引起的肺容积变化(△▼)称为肺顺应性。即肺顺应性= △▼/△ P ,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比。 10 .单位(每升)肺容量的顺应性称为比顺应性。比顺应性=顺应性/肺总容量。 11 .单位时间内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称为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 。其正常值:第1秒末,83%;第2秒末,96%; 第3秒末,99%。 12 ?平静呼气末,尚存于肺的气量称为功能余气量。功能余气量=余气量+补呼气量。 13 ?每分钟吸入肺泡实际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称为肺泡通气量。即:肺泡通气量=(潮气量-生理无效腔)x 呼吸频率 = 4.2 ?6.3 L/min 14 .不进行肺换气的呼吸道容积称为解剖无效腔。正常时,解剖无效腔= 150ml 。 15.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肺泡无效腔。 16. 每分钟进或岀肺的气体量称为每分肺通气量。每分肺通气量 = 潮气量X 呼吸频率 17. 由肺泡H 型细胞合成分泌的、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维持肺泡稳定和防止肺水肿的二棕榈酰 卵磷脂称为肺表面活性物 质。 18. 红细胞膜上CI --HCQ -载体活动,使Cl —进出红细胞的移动过程称为 Cl 「转移。 19 .酸度对Hb 氧结合力的影响作用称为波尔效应。 20. 100ml 血中,血红蛋白 Hb 结合最大 O 量称为Hb 血氧容量。 21. 100ml 血中,血红蛋白 Hb 实际结合 Q 量称为Hb 血氧含量。 22. Hb 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 PQ 的关系曲线称为氧离曲线。 23. Hb 血氧饱和度=(氧含量/氧容量)X 100% 24 .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泡血流量的比值称通气 /血流比值。正常值 0.84。 25. Hb 饱和度为50%勺PQ 称为P 50。代表Hb 与Q 亲合力。其正常值是 26.5mmHg 26. 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27. Q 与血红蛋白结合促进 CQ 释放作用称为何尔登效应。 28 .肺扩张或缩小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 -伯反射。 29 .以调节呼吸为主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称为外周化学感受器。 30 .在延髓腹侧浅表部存在调节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器称为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 第五章呼吸系统 同步练习题

10换血疗法-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换血疗法的操作流程 一、目的 1、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 2、换出血中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3、纠正溶血导致的贫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 二、患儿准备 1、禁食2~4h(减少一次喂奶),留置胃管,禁食时间过短则于换血开始前抽 尽胃内容物。 2、备吸氧、吸痰器,心电监测(有心电、SPO2、血压监测装置)。 3、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选择较粗的四肢静脉进行留置针,标记”v”。 4、建立动脉出血通道,常选择桡动脉、或肱动脉、或股动脉以贝朗直式进 行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连接预充肝素液的三通管,标记“A”,妥善固定。 5、等候换血的过程中遵医嘱补液及蓝光照射。 三、用物准备 1、无菌物品:输血器5~6付,50ml注射器4~5付,20ml注射器3~5付,10ml、 5ml、2ml、1ml注射器各2~3付。无菌手套2付,无菌纱布一包,砂轮一个,无菌剪一把。 2、铺无菌盘备用 3、药物: 1)12500u/2ml规格肝素钠1支,抽取0.2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配置成浓度12.5u/ml的肝素稀释液,用50ml注射器抽好备用。(肝素 12500u=100mg) 2)葡萄糖酸钙10ml+10%葡萄糖20ml(或遵医嘱配制),用50ml注射器抽好备用。 3)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各一支备用 4、输血泵2~3台,推泵2~3台(至少需要4台输液速度控制装置) ,引流袋 或废血瓶1~2个 5、换血量一般为150m l~180ml/kg体重(约为患儿全血量的2倍)。 6、换血开始前将连接输出血液的各管道用肝素生理盐水过滤滑润保持抗凝 状态。 四、术中监测 1、生命体征:换血刚开始时应5~10分钟记录一次HR、R、BP、SPO 2、入 血量及出血量,出入量平衡、生命体征平稳则每15分钟记录一次。同时注意面色改变,每15分钟关闭蓝光灯观察面色一次。 2、生化指标:换血开始前、换血后1h、换血后2h及换血结束后分别采血作 血气、E4A、BS、胆红素、血常规。血标本可从动脉留置针处采集。操作时应注意血气标本勿混入太多肝素,血清标本勿混入肝素。

儿科基础护理

儿科 1、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此期死亡率高。 2、婴儿期:自出生到满1周岁之间称婴儿期,生长最迅速的时期。 3、小儿最先发育的系统为:神经系统。 4、小儿最后发育的系统为:生殖系统。 5、儿科护理学研究范围:精卵结合至青春期结束。 6、儿科患儿就诊范围(临床工作范围):胎儿娩出至14周岁。 7、免疫特点1)、IgG,唯一能从母体胎盘获得的。但出生5、6个月逐渐消失。 2)、SIgA,(分泌型IgA),可从母乳中获得,如果SIgA缺乏宜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8、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或者由头到尾,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 单到复杂。 9、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3.0kg;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至9%(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 小儿第一个月增加1-1.5kg,生后三个月体重平均为出生体重2倍(6kg),一岁时体重平均为出生时体重3倍(9kg),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体重4倍(12kg)。 体重:1):1至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x0.7(kg)。 2):7至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x0.25(kg)。 3):2至12 周岁体重(kg)=年龄x2(kg)+8(kg)。 10、小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6个月为65cm,1岁时为75cm,2岁时为87cm,上部量与下 部量相等的年龄是12周岁。 2至12岁身高(长)公式身高(cm)=年龄(岁)x7+75(cm)。 11、头围大小反应,颅骨的发育程度,新生儿约为34cm,1岁时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 5岁时约为50cm,15岁约为54-58cm。 12、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1 岁时胸围于头围大致相等,1岁后胸围大于头围。 13、卤门:前卤对边中点连线的距离,出生时约1.5至2.0cm,1-1.5岁闭合,后卤一般至 生后6-8周闭合,前卤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前卤 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卤凹陷则常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患儿。 14、牙齿:乳牙共20颗,恒牙28-32颗,乳牙4-10个月萌出,平均6个月左右,12个月 未出齐为乳牙萌出延迟 2岁半以内小儿的乳牙数为:月龄减(4-6) 小儿保健 1、新生儿喂养后应取:右侧卧位 2、新生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摄氏度,温度55%-60%。 3、新生儿口服维生素D的时间为:出生后2周。 4、新生儿出生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5、小儿能量代谢中特有的能量消耗是:生长发育的需要 6、小儿每日需要能量为:110kcal/kg(460kl/kg)。 7、小儿营养素供能的比例为:蛋白质约10%-15%,脂肪35%-50%,碳水化合物50%-60%, 婴儿每日需水量150ml/kg,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量为460kl/110kcal,其比例总结:15:30:50. 8、婴儿添加辅食的年龄:4个月以上 9、辅食添加的顺序:每次添加一种,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流食到半流食。 10、添加辅食的顺序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儿科疾病护理操作技术 第一节体温测量法 【目的】 1.测量、记录患儿体温。 2.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伴随症状。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温方法:取出体温表,检查有无破损,将汞柱甩至35℃以下。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测量方法。 【用物准备】 体温表、纸巾、笔、记录本。放体温计的盒或杯2个(一个干净的放消毒后清洁的体温计,另一个放使用后需要消毒的体温计)。 【操作程序与方法】 1.直肠测量法 (1)拉下床栏,患儿侧卧屈膝或仰卧,露出臀部,将肛表蘸石蜡油轻轻插入直肠2~3cm。 (2)需手扶体温表,并用手掌和手指轻轻将双臀捏在一起,防止测量过程中排便或体温表脱出。 (3)测量3分钟,取出肛表用纸巾擦干净,观察温度,然后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整理床单,使患儿舒适,拉上床栏。 (5)洗手,记录体温。 2.腋下测量法 (1)拉下床栏,向患儿或家长解释,解开上衣,擦干腋下。 (2)将体温表放入腋下,将臂过胸夹紧体温表。 (3)测量7~10分钟后观察体温,并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然后甩至35℃以下,体温表用有效消毒液浸泡消毒。 (4)拉上床栏,洗手,记录体温。 【注意事项】 1.对3岁以下及较顽皮患儿、昏迷及手术未清醒的患儿测腋温需协助扶好体温表。 2.患儿坐浴、灌肠后半小时方可测肛温。沐浴后半小时可测腋温度。 3.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重复测温,必要时可同时测量另一部位对照,以便得到更准确的体温数值。 4.婴幼儿不宜测口温。 5.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目。

第二节脉搏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 【评估】 1.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向患儿解释测量的目的,取得患儿的配合。 2. 评估患儿适宜的测量脉搏方法。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听诊器。 【操作程序与方法】 1.听诊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将听诊器放在患儿左侧胸壁心尖搏动点,记1分钟心脏跳动次数。 2.切脉法 (1) 协助患儿采取舒适的卧位。 (2)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可选择桡动脉、颈动脉、颞浅动脉等处。 (3) 以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浅表的较大动脉,力度适中,以能感觉到脉搏搏动为宜。 (4) 一般患儿可以测量30秒,危重患儿、心脏病患儿、脉搏异常的患儿,应测量1分钟,核实后,报告医师。如脉搏细弱数不清时,可用听诊器数1分钟心率。 (5) 将结果告知患儿或家长,记录脉搏值。 【注意事项】 1.如患儿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再测量。 2.脉搏短绌的患儿,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测脉搏,另一名护士听心率,同时测量1分钟。 3.因拇指本身有小动脉搏动,勿用拇指测量脉搏。 第三节呼吸测量法 【目的】 1.测量患儿的呼吸频率。 2.监测呼吸变化。 【评估】 询问、了解患儿的身体状况及一般情况。 【用物准备】 手表(秒表)、记录单、笔,必要时带棉球。 【操作程序与方法】 1. 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诊脉手势。观察患儿的胸腹部,一起一伏为一次呼吸,测

经济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实验报告格式: 商学院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经济数据分析综合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 同组学生姓名实验时间:7-18周 得分:批改时间:2014年01月03日实验教师(签名):孙小红评语: 实验一:数据文件的建立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数据类型的概念。 2、掌握一份具体问卷转化为数据文件。 3、掌握正确设置变量及属性,区分处理主观题与客观题、单选题、多选题及表格式题目 的不同之处。 4、掌握带标签值数据的录入。 二、实验内容 见《实验手册》。 三、实验步骤 本次试验的内容是“数据文件的建立”。以下介绍两种不同的数据文件建立方法。 第一种输入变量和数据建立数据文件,以“温州企业基本情况”数据文件为例 1、双击打开SPSS 17.0软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输入数据” 2、切换到“变量视图”,单击“名称”下的空格,输入“ID”,单击“类型”下的空格,选 择“数值,宽度为2,小数为0”,单击“标签”下的空格,输入“问卷编号”,其他各列选择默认值 3、同步骤2,在“名称”下输入“企业名称”,在“类型”下选择“字符串,宽度为30,

小数为0”,其余默认。 4、在“名称”下输入“企业性质”,在“类型”下选择“数值,宽度为1,小数为0”。单击“值”,弹出“值标签”对话框,在“值”栏输入“1”,在“标签”输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选择“添加”,同理输入其他的选项,接着按“确定”,其余默认。 5、按照步骤4,输入“企业经营情况”和“所属行业” 6、切换到“数据视图”,在各个变量下输入数据 7、选择“文件”菜单,下拉,按“保存” 第二种导入EXCEL文件建立数据文件,以“学生”数据文件为例 1、双击打开SPSS.17.0 2、选择“文件”菜单,下拉,选择“打开---数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文件类型”下拉,选择“EXCEL”,然后再选择“查找范围”,选中所要导入的EXCEL“学生”文件。 3、切换到“变量视图”,在“gender”变量的“值”栏,单击添加“1=男生,2=女生”,点击“确认”。 4、选择“文件”菜单,下拉,按“另存为”,存在D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企业基本情况 2 态度与认识 3 资金投入、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一、约束法 【目的】 防止病儿过于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碰伤身体。 【用物准备】 1.全身约束法用物凡能包裹病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手足约束法用物手足约束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全身约束法 (1)将大单折成自病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病儿放于中间。 (2)以靠近护士一侧大单紧紧包裹同侧病儿的上肢、躯干和双脚,至对侧自病儿腋窝处整齐地掖于身下。 (3)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

一侧身下。如病儿过分活动,可另加绷带系于大单外。 2.手足约束法用约束带一端系于手腕或足踝部,另一端系于床栏上。 (1)绷带卷及棉垫法:用约束带打成双套结,以棉垫包裹手腕或足踝,将双套节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手足不易脱出,又不影响血液循环为限,将约束带末端系在床栏上。 (2)特制手足固定带法:使病儿平卧姿势舒服,将固定带横铺在床上相当于病儿手腕、足踝处,将约束带两端紧系于庥档的栏杆上。 【注意事项】 1.约束带捆扎松紧要适宜,定时松解。 2.定时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状况。 3.避免皮肤损伤,必要时局部按摩或加厚棉垫。 二、早产儿暖箱的应用 【目的】 以科学的方法,创造一个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环境,使

病儿体温保持稳定,用以提高未成熟儿的成活率。 【用物准备】 暖箱。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入暖箱条件 (1)凡出生体重在2000g以下者。 (2)异常新生儿,如新生儿硬肿症、体温不升者。 2.入暖箱前准备 (1)暖箱需先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2)接通电源,检查暖箱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3)将水槽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4)将暖箱调温至所需的温度预热。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与出生天数决定暖箱温度(表2),相对湿度为55%~65%。 表2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暖箱温度参考数 出生体重(g) 暖箱温度 35℃34℃33℃32℃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 儿科常用急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氧气疗法操作规程【目的】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用物】氧气装置一套乙醇、纱布、鼻导管、胶布、棉签、玻璃接管、夹子、用氧记录单、扳手根据不同用氧方法分别增加鼻塞、漏斗、面罩、氧气枕、氧气帐等。【操作要点】 1.携用物至床前患儿核对床号及姓名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必要时对患儿进行约束。 2.使用氧气管道装置或氧气筒供氧安装管道。 3.用湿棉签清洁鼻孔。 4.连接鼻导管。打开总开关再打开流量表确定氧气流出通畅调节氧流量自一侧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13固定。 5.停用氧时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量表然后关总开关。使用氧气筒时应再打开流量表放尽余气。 6.不同用氧方法 1鼻导管法包括单侧鼻导管法及双侧鼻导管法。 2鼻塞法用塑料制成的球状物塞于鼻孔用氧。 3漏斗法以漏斗代替导管连接橡皮管调节流量将漏斗置于病人口鼻处适当距离固定防移动多用于婴幼儿及气管切开病人。 4面罩法选择合适的面罩调节氧流量面罩盖住病人口鼻用带子在头上固定。 5氧气枕法抢救在转移中的危重病人或家庭中的病人临时用氧。 6氧帐法一般为抢救患儿时应用可用 严格遵守操作塑料制成氧帐氧气经过湿化瓶由橡胶管通入帐内。【注意事项】 1.规程切实做好防火、防油、防热、防震注意用氧安全。氧气筒放置阴凉处。 2.持续吸氧病人鼻导管每日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以减少对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除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错误大量氧气突然冲人呼吸道而损伤肺部组织。 4.氧气筒内氧气切勿用尽至少保留5kgcm 对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quot空压强以防外界空气及杂质进人筒内引起爆炸。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