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加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加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加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

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

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

2018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正式版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并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不同观点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五个好朋友,大家来说说是 哪五个好不好?来考考大家,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 (板书) 恩,小朋友真棒,记忆力真好! (二)体会加法的含义: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呀,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大家看一看,老师画了些什么? 恩,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很不错。 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 恩,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我们来看,左边有一个小朋友,右边有两个小朋友,我们把

它们怎么样(合起来)对,合起来,合起来呢,我们就用这 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呢,叫“加号”,在算式里呀,读作 “加”,来跟着老师读一遍,非常好。大家会读了,那大家会 写吗?大家写这个符号的时候要注意了,一横一竖,很像我 们语文课本里写的“十”,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 加号,然后同桌相互看一下,看是不是都写对了。 我们再看哈,这里有一只红色的纸鹤,2只蓝色的纸鹤,我 们就把它合起来,合起来呢,就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内容就是“加法” 来,大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算式念一遍,非常好,那谁来说 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说得真好,你们都知道了吗? (三)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呀,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什么游戏呢?摆学具的游戏 请大家左手拿3只铅笔,右手拿1只铅笔,拿对了,真不错, 那你们知道你们手上一共有多少只铅笔吗?怎么表示?大 家做个动作给老师看看,xx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说得很 好。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来说一说,真不错。那么,怎么列式 呢?xx小朋友,你会吗?你可不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呀? 小朋友们说他列的对不对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及 全册教案最新

人教版 一年级册数学上册教学 计划和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2)班有42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

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P23-P25和练习三1-4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 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2.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感受加法的含义,认识“+”和“=”,能正确读出加 法算式。 3.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圆片小棒 五教学过程 1、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谈话:我们来玩抢答游戏好吗?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老师这儿有几个题目,小朋友能不能快速地说出()里应该填几?老师点出一道题你站起来大声的 说出你的答案。 课件演示:5可以分成2和() 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 4和1合成() 2、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①认识加法 a.课件出示:例1 图片 谈话:今天啊,光明小学的小朋友正在玩折纸鹤的游戏,你们看他们折好啦过来啦!这边一 位男小朋友拿了一个红色纸鹤,另一边来了两位小朋友手上拿着2个蓝色的纸鹤,他们都把 纸鹤放在桌子上了,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预设:1、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鹤? 2、一共来了多少个小朋友? 提出抽象的数字1和2,课间随机演示 提问:左边来了一位小朋友,右边又来了两位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你知道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方案一:学生回答是数的,师介绍: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将1个小朋友和2个小 朋友和起来,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叫“加法”来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方案二:学生回答是用加法来算的。师:你知道的真不少。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教师资格证】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二课时:6和7的组成及其加减法 教学内容:第45-46页做一做练习七,第4-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副图写出两到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计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6、7的组成及加减法 一、6和7的组成: (1)拿出6个门个类似学具,让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个人分一分,另一个人写一写,写出6的组成,然后集体汇报。 (2)教师提供1至7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将合起来是6的图片用线连一连,如1和5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3)教师提供点子图,有的有1点,有的有3点,让学生继续画点子,要合起来是6。然后再小结6的组成。 注意:在小结6和7的组成,要简洁有序。 练习巩固: (1)师生对口令。 (2)同桌互相拍手,记组成。 (3)在方块里填数 (4)填表: 小明参加套圈比赛,每人6个圈,套上的如下表,请学生说说没套上的。 套上的圆圈数 3 5 1 2 4 没套上的圆圈数 二、6和7的加减法 (1)复习 6和7的组成 (2)请学生拿出总数是6(7类似)的红花、黄花 以小组为单位,看图相互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集体汇报 (3)根据6的组成直接说得数是6的算式。 (4)从数字卡片中找数字,编编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 注意: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他们有序地说,同样教师的板书也要简洁有序在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写减法算式 三、练习巩固提高: 1、(1)看图,说说图意,再写算式。 (2)口算,其中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算理。 (3)游戏:找朋友等 (4)听算式,举得数卡片。 ( 5)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 2、写算式:教师范写,学生在本子上练习。 四、实践活动:老师请7个学生上台,请他们去给花圃的花浇水,锄草等,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5页的例题及相应练习的内容。 【教材分析】 “5以内的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探究5以内加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小棒或圆片

齐读课题 明确学习内容 互动解疑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①看着松鼠图数出来的,1.2.3.4.5,所以4加1等于5。 ②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就是5个。③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1个数,4.5,所以4加1等于5。④4和1组成5,所以4加1就等于5。……) 4、引导评价优选算法 小朋友用自己的算法,算出了同样的结果,真了不起。如果我们不看松鼠图,也不拨手指,会很快计算出4加1等于几吗? (看到4+1,就想4和1组成5,一下子就算出来了。用数的组成计算加法,我们就不用再一个一个地数数了。)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以后我们做题时可以慢慢试着用数的组成来计算,这样可就省去了数数的麻烦了。独立思考理清思 路 学生分组交流;教 师巡视并参与学生 讨论,适时点拨。 在全班交流算法, 共享思维成果。 认真思考 自由作答 体会用“数的组成” 来计算5以内的加 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学生是数学学习 的主体,数学学习 是师生、生生交流 互动、智慧碰撞的 过程,在4+1=5 的学习中,学生在 自主探索的基础 上,充分地说出自 己的算法,体验学 习成功的快乐;教 师关注每个学生 的情感,尊重学生 的自主选择,体现 了算法的多样化 的思想;应用数的 组成知识来进行 计算,逐步实现数 学由直观到抽象 的过渡。 三、启思导疑 1、利用课件出示小猫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 出并解决问题。 (原来有3只小猫,又跑来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3+2=5,一共有5只小猫。) (原来有2只小猫,又跑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猫?2+3=5,一共有5只小猫。) 2、引导对比感知加法交换律。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算式都是2和3相加,只是加号前后的数位置发生了变化。2加3等于5,3加2也等于5,这说明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结果不变。)仔细看图,明白图 意。 说图意,根据图意 列出算式。 观察对比 查找算式的异同 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运用多媒体 让小猫“动”起来, 以生动的画面再 次激起学生参与 学习活动的积极 性。学生通过看图 计算,可以进一步 理解加法的含义, 加深对算法的理 解和运用;通过比 较两个算式,初步 感知了交换两个 加数的位置和不 变的道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5以内的加法》同步教学设计

《5以内的加法》同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教学设计

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数一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3.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4.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27名,15男12女。平均年龄不到6.5岁。22名来自本校学前班,3名来自校外学前班,降级2名。通过学前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数数识数能力,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构建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同时通过网络,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我相信,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达成本内容的教学目标会顺利的。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四)让学生感知网络的便捷和奇妙,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讲授法。 教学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三)相关网址。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067733.html,/u76/v_NTY0MzIxNDQ.html】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067733.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8%CB%BD%CC%B0%E6%D2%BB%C4%EA%BC%B6%CA%FD%D1%A7%C9%CF%B2%E1%CA%FD%D2% BB%CA%FD%B2%E5%CD%BC&in=11038&cl=2&lm=-1&pn=17&rn=1&di=130906675140&l n=1280&fr=&fm=&fmq=1323868839406_R&ic=0&s=0&se=1&sme=0&tab=&width=&he ight=&face=0&is=&istype=2#pn17&-1&di130906675140&objURLhttp%3A%2F%2Fv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067733.html,%2Fvrw%2Fsc%2Fsctx%2F790178166099.jpg&fromURLhttp%3A%2F%2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067733.html,%2Fxzy%2Fsctx%2F92858.htm&W675&H480】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2.学习数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https://www.360docs.net/doc/1b11067733.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 C8%CB%BD%CC%B0%E6%D2%BB%C4%EA%BC%B6%CA%FD%D1%A7%C9%CF%B2%E1%CA%FD%D2% BB%CA%FD%B2%E5%CD%BC&in=11038&cl=2&lm=-1&pn=17&rn=1&di=130906675140&l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加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 加法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4.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或圆片。 投影片(主题图抽拉片),人物贴图,开放题材料(红花、绿叶、信封袋)。 教学设计 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生1:有4只小鸟在吃小米,又飞来1只,一共有5只小鸟吃小米…… 生2:我看到在大森林里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合在一起就是5只,列式就是:4+1=5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1=5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勾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贾老师把静态的教材制成动态的投影片,使情境活动化,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图意,激发学习积极性。]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师:“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生1: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数数法。) (根据回答贴图板书)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83页)-人教版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会学生数数的方法,学会按顺序数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五、巩固练习 让小朋友把书翻到2---3页,圈出2个小朋友,1位老师,5朵花,7只鸟……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比多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五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活动名称: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 主要教学领域:科学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运用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吸引住了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活动目标: 1.理解加法的含义,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初步了解互换,互补规律。 2.会看图自编加法应用题,并能正确摆出加法算式。 3.激发孩子兴趣。 重难点分析:掌握5以内数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基本运算方式。 活动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积木,魔方,小鸭,橡皮泥等,猴子毛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猴孩儿来做客的情境导入。 小朋友,今天花果山上的猴孩儿来我们班做客了,看来了几只小猴子?(出示五只小猴子)。

二、复习5的组成 现在我们和小猴子来玩一个我问你答的游戏吧: 师:小朋友,告诉我,5可以分成1和几?(同时播放课件) 幼:XXX,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 三、学习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播放课件) 1学习2的加法,理解加法的含义 师:小猴子来做客我们用什么招待他们呢?猴子喜欢吃什么?我先拿一个大桃子给小猴子,又拿一个小桃子给小猴子,我一共给了小猴子几个桃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算式1+1=2,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含义。 小结:1+1=2这是一个加法算式,第一个“1”表示一个大桃子,第二个“1”代表一个小桃子,“+”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前边两个数合起来的数量和后边的数量相等。 2.学习2-4的加法,巩固幼儿对加法算式的理解,初步了解互换规律 师:老师先拿一个大香蕉给小猴,又拿三个小香蕉给小猴,我一共给了小猴几个香蕉?请小朋友用学具摆出一道加法算式。 1+3=4,3+1=4, 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和符号都代表什么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该教学内容是以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这些知识为基础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建立在分数大小相等这一概念基础之上的。而两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并不意味着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相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和通分则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为学习本单元知识打下了基础。另外,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概念较多,比较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在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P75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 数化成指定分母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应用等过程,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初步学习归纳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体验互相合作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视频1:小淘气分饼的情境 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 生: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各吃了一块饼的几分之几。 视频2:出示三个分数:1/2 2/4 3/6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出三个分数。并让学生猜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为自主探索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作必要的铺垫,同时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1)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究竟谁吃得多呢?亲自分一分,验证你们的猜想。 学生操作验证——集体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视频3:演示操作过程 (2)既然他们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他们分得饼的三个分数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得出结论,三个分数相等)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小学教师备课簿 数学(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二、揭示新课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4.数一数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知道,学校。) 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预设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预设2:这里有一座大楼。)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5以内的加法教案(公开课)

5以内的加法教案(公 开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培养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交流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的分与合正确的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魔术情境图。 (1)观察图意。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魔术来看一看这一位小丑给我们变出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魔术师变出了3只红气球。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3只红色的气球,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变出1只蓝色气球),现在呢? 生:又变出了一只蓝气球。 师:谁还会说? 生:又变出了1只蓝气球。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了3只红气球,又变出了1只蓝气球。 师:根据这幅完整的图画,你能算出什么呢?。 生:一共变出了多少个气球?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呢) 生: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就是4个气球 师:你真棒 小组合作交流:同桌之间用合起来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表示把3个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起来,把你的方法写在本子上面,等会介绍给同学听。 生1:1和3组成4 生2 生3:3+1=4 (2)认识加法 师:3+1=4。(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1=4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师:你知道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吗?(加法算式,出示课题)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加号,横平竖直)是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数学化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案例1]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除法”的内容教学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们想到什么,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根据以上四条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我们班有男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有多少人?师:你们自己能解答这些问题吗?试试看我们看到,在上课前,教师就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引导学生去提问,去组合条件编写题目,从而将生活中的问题不知不觉地数学化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情感,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与数学化的意识[案例2]“三位数的乘法”教学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学生很快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虽说都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们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联欢会,能与数学联系起来,与数学的除法、余数等联系起来,这是谁能事前想到的呢?也正是通过这种现实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与数学的巧妙联系,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数学化,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生活需要数学问题化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